六年级科学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材料单(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分组 :( 演示 :(
∨ ∨
) )
实验名称
纸梁的宽度和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的实验
实验器材:
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 铁垫圈,尺子
大全
实用文档
猜测:
抵抗弯曲的能力跟材料的宽度和厚度有关
1、将纸梁两端垫起一定的高度,把纸梁受压弯曲到接触桌
面作为弯曲的标;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改
观察到的现象或 实验的结果:
轮上挂的钩码比轴上挂的少,但是仍能保持平衡,说明轮轴可以省力。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实验名称
班
时间
2011.9.15
实验类型
分组 :( 演示 :(
∨
) )
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实验器材:
1盒钩码、2段粗线绳、1个铁架台、2个不同的大轮、1个小轮、1个轴
大全
实用文档
猜测:
轮轴越大越省力。
实验过程:
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 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然
后改变轮在做实验。
轮轴的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记录表
轴上钩码的个数 3 6 9
更大轮上钩码的个数 1 2 3
我们的发现 轮轴保持平衡 轮轴保持平衡 轮轴保持平衡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记录表
自行车部件
链条和齿轮 大小齿轮 脚踏板 车把手
简单机械类型 斜面 轮轴 轮轴 轮轴
所起到的作用 省力 省力 省力 省力
观察到的现象或 实验的结果:
自行车上有许多装置是简单机械,不仅能方便使用,而且能够省力。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实验一:选用什么工具好。
(1)实验材料:钉有两颗铁钉、两颗螺丝钉和三颗图钉的木板一块,常用工具一套(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钳工锤等)。
(2)实验步骤:①了解以上8种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②观察这几颗钉子的外观,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③选择工具进行实践操作。
④实践操作后分别选出拔这三种钉子最合适的工具,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3)实验结论:完成同样的事情,使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
实验二:研究杠杆的秘密。
(1)实验材料:一个杠杆尺(带有底座、支架、固定轴),钩码一盒,记录单。
(2)实验步骤:①在左边任意选取一个阻力点位置并挂1个钩码,在右边任意选取一个位置作为用力点,挂上若干个钩码,直到杠杆尺达到平衡为止。
把数据填写在记录表中。
②在左边任意选取一个阻力点位置并挂上2个钩码,在右边任意选取一个位置作为用力点,挂上若干个钩码,直到杠杆尺达到平衡为止。
把数据填写在记录表中。
③同理,在左边任意选取一个阻力点位置并挂上3个钩码。
(4)实验结论: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三:轮轴有什么用。
(1)实验材料:轮轴装置、铁架台、线绳、钩码若干。
(2)实验步骤:①组装好轮轴实验装置,把轮和轴上的绳子朝相反的方向缠绕。
②先把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然后在轮上挂钩码,直至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
③记录实验数据,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上。
④改变轴上钩码的数量,再做几次实验。
(3)实验结论:在轮上用力比较省力,在轴上用力比较费力。
实验四:轮轴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实验材料:轮轴装置、铁架台、线绳、钩码若干。
(2)实验步骤:①组装好轮轴实验装置,把轮上和轴上的绳子朝相反的方向缠绕。
②先把一定个数的钩码挂在轴上,然后在轮上挂钩码,直至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
③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上。
教科版六年级《抵抗弯曲》教案及反思
抵抗弯曲(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粱比柱容易弯曲。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1.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2.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立着安放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二)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难点: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四)教学准备为每小组准备:不同长度的纸横梁;不同宽度的纸横梁(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师:出示房屋和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生:认识柱子和横梁,房子和桥梁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撑的。
师: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这当然是不容易的。
但是横梁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横梁压弯、压断,这是很容易的。
(黑板上画草图)人们为了克服横梁的这个容易压弯、压断的缺点,必须要提高其抵抗弯曲的能力。
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其抵抗弯曲能力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
生:材料、长度……(2)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师:用纸搭一个纸横梁来研究一下纸的宽度和厚度与抗弯曲的能力的关系,首先研究纸梁的宽度,讨论实验装置如PPT。
改变纸梁的宽度,分别用1倍、2倍和4倍宽的纸梁,注意实验中应控制的不变条件。
生:自己动手研究。
师,做完实验后统计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生:增加纸的宽度能提高它的抵抗弯曲的能力(3)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生:做厚为1张纸、2张纸、4张纸而长度、宽度相等的三个纸横梁。
清楚控制哪些条件不变,改变哪个条件。
师:做完实验后统计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生:增加纸的厚度能明显提高它的抵抗弯曲的能力。
师:引导学生比较,要增加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纸梁的宽度和增加纸梁的厚度,哪种方法更好。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1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一、实验名称:探究物体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三张32开的白纸、两个木块、数个垫圈。
实验目的:拱形的物体比平面的物体承重力大。
实验步骤:1、用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大小相同的木块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平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2、再用另一张32开白纸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拱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3、用最后一张白纸折成波浪形,搭在相距10厘米的两个木块上,看看此时最多能放多少垫圈。
4、比一比哪种桥上放的垫圈多。
实验结果:波浪形桥上放的垫圈最多。
实验结论:无数个拱形叠加在一起承受的重力最大。
二、实验名称:探究物体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三张32开的白纸、两个木块、数个垫圈。
实验目的:拱形的物体比平面的物体承重力大。
实验步骤:1、用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大小相同的木块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平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2、再用另一张32开白纸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拱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3、用最后一张白纸折成波浪形,搭在相距10厘米的两个木块上,看看此时最多能放多少垫圈。
4、比一比哪种桥上放的垫圈多。
实验结果:波浪形桥上放的垫圈最多。
实验结论:无数个拱形叠加在一起承受的重力最大。
三、实验名称:探究物体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三张32开的白纸、两个木块、数个垫圈。
实验目的:拱形的物体比平面的物体承重力大。
实验步骤:1、用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大小相同的木块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平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2、再用另一张32开白纸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拱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3、用最后一张白纸折成波浪形,搭在相距10厘米的两个木块上,看看此时最多能放多少垫圈。
4、比一比哪种桥上放的垫圈多。
实验结果:波浪形桥上放的垫圈最多。
实验结论:无数个拱形叠加在一起承受的重力最大。
四、实验名称:建筑物的结构与力的关系。
实验材料:小木棒(或小塑料棒)6根、橡皮筋4根。
实验目的:证明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最稳固。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六上第二单元实验操作
活动和注意点
4.测试纸拱的承载能力
课题和页码:2.3《拱形的力量》P31-32 实验器材: 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实验步骤: •(1)做一个纸拱,测出它能承受多少个垫圈; •(2)两边各用一本书抵住拱足,测出它能承受多少个垫圈; •(3)用更多书抵住拱足,测出它能承受多少个垫圈; •(4)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注意事项: 1.实验整合,不要将这个完整实验变成三个实验。
桥由哪几部分组成,各用多少材料,怎么牢固地连接在一 起…… • (3)介绍评价总结。 注意事项: 1.要求造一座跨度大的现代化大桥;2.活动前先让学生了解评 分标准
拓展性活动
2.2瓦楞纸板设计 2.3瓜皮拱的体验和延伸 2.4不同饮料瓶的科学性 2.6萝卜高塔 2.7钢索桥钢缆拉力体验
活动和注意点 1.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 关系的实验
课题和页码: 2.1《性质与抗弯曲能力》P27-28 实验器材: 长度20cm、厚度相同(1张厚)、宽度不同(6cm、12cm、 18cm)的纸条,垫圈;长度20cm、宽度6cm相同、厚度不同(1 张、2张、3张)的纸条(相同的A4纸粘贴而成)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1.演示好“马鞍形绑扎法”;2.长竹棒怎么增加起到效果最佳。
活动和注意点
7.建高塔
课题和页码:2.6《建高塔》P39 实验器材: 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等。 实验步骤: • (1)学生能够用到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
水等材料制作高塔。 • (2)要学生用扇风的方法检验建造的“高塔”的抗风能力,是
活动和注意点 2.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实验
课题和页码: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P27-28 实验器材: A4纸若干张、铁垫圈、双面胶或透明胶 。 实验步骤: •(1)用同样大小A4纸折成 “一”“ㄩ”“W”“口”“O” •(2)将“一”字形纸梁垫在桥墩上,放垫圈,测出承受垫圈 数量。重复三次。 •(3)用相同方法测出其他形状纸梁承受垫圈数量。 •(4)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手册[部分]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手册[部分]《工具和机械》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研究杠杆尺的实验实验材料:底板1块、长支架1个、杠杆尺1根、钩码若干。
(学具中有)操作方法:(1)按学具中的图组装好实验装置;(2)师介绍组装方法及支点、阻力点、用力点的位置及阻力点和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如何测量;(3)在杠杆尺两边各选一个位置分别放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直至杠杆尺平衡为止,并记录相应数据到P6记录表中,判断其用力情况;(4)交流分析实验数据;(5)得出结论。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杠杆类工具的比较实验实验材料:撬盖的铁片(或螺丝刀)、开瓶器、夹子(或镊子)、罐头、啤酒瓶。
(自备)操作方法:(1)用撬盖的铁片去撬罐头、用开瓶器开啤酒瓶、用夹子夹东西;(2)在课本P7图上分析三点位置及用力情况。
2、小杆秤的观察与制作(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材料:1支长竹筷(秤杆)、螺丝帽或钩码(秤砣)、粗棉线或钓鱼线、小塑料圆盘(秤盘)、砝码(50克)、剪刀。
(自备)操作方法:(1)如课本P9图片,把一支竹筷打磨光滑,其中一个螺丝帽或钩码用钓鱼线系好做秤砣;(2)自制一个秤盘,系好三条一样长的细绳并固定在秤杆上;(3)在秤砣与秤盘间选择适当的位置系上一个绳套,作为初次实验的平衡点;(4)利用平衡原理制作托盘小杆秤刻度,在称盘内每次加一个砝码(50克),移动秤砣使秤平衡,并在秤杆的挂秤砣的位置做好标记,直到秤杆用完为止。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研究轮轴作用的实验实验材料:轮轴1个、销子1个、钩码24个、2段棉线、底板1块、长支架1个。
(学具中有)(或机械实验盒)操作方法:(1)如学具中的图组装轮轴装置;(2)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直至平衡,反复做4种,并记录实验数据到课本P10表中。
(3)交流分析数据。
(4)得出结论。
2、研究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材料准备可能较难)实验材料:添加1个轮圈。
教科新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完整)
左边钩码个数
右边钩码个数
定滑轮的状态
我们的力
1
1
平衡
定滑轮 不能省
1
2
1可右倾斜
2
2
平衡
3
3
平衡
2
3
向左倾斜
观察到的现象或 实验的结果:
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也改变用力方向。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班时间2011.9.16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V)
实验名称
将纸做成拱形后它能够承载更大的压力,而且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 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班
时间
2011.10.12
实验类型
分组:(V)演小:(V)
实验名称
圆顶形和球形受力的特点
实验器材:
三个对半剖开的乒乓球
猜测:
圆顶形和球形受力的特点跟拱形有关
改变轮的大小,轮越大,轮轴越省力。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班时间2011.9.16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V)
实验名称
定滑轮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
1盒钩码、1根粗线纯、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
猜测:
定滑轮不能省力。
实验过程:
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根纯子,在绳子的两端任 意挂『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然后用测力计做相 同的实验,比较测力计的数据与钩码的力大小。
实验过程:
先组装一个滑轮组,然后用这个滑轮组来提升不同重量的物体。观察 用力的方向,测量用力的大小。与直接体生物体的用力方向,用力大小作 比较。并做好记录。
六上科学实验
六上科学实验《工具和机械》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研究杠杆尺的实验●实验材料:底板1块、长支架1个、杠杆尺1根、钩码若干。
(学具中有)●操作方法:(1)按学具中的图组装好实验装置;(2)师介绍组装方法及支点、阻力点、用力点的位置及阻力点和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如何测量;(3)在杠杆尺两边各选一个位置分别放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直至杠杆尺平衡为止,并记录相应数据到P6记录表中,判断其用力情况;(4)交流分析实验数据;(5)得出结论。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杠杆类工具的比较实验●实验材料:撬盖的铁片(或螺丝刀)、开瓶器、夹子(或镊子)、罐头、啤酒瓶。
(自备)●操作方法:(1)用撬盖的铁片去撬罐头、用开瓶器开啤酒瓶、用夹子夹东西;(2)在课本P7图上分析三点位置及用力情况。
2、小杆秤的观察与制作(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材料:1支长竹筷(秤杆)、螺丝帽或钩码(秤砣)、粗棉线或钓鱼线、小塑料圆盘(秤盘)、砝码(50克)、剪刀。
(自备)●操作方法:(1)如课本P9图片,把一支竹筷打磨光滑,其中一个螺丝帽或钩码用钓鱼线系好做秤砣;(2)自制一个秤盘,系好三条一样长的细绳并固定在秤杆上;(3)在秤砣与秤盘间选择适当的位置系上一个绳套,作为初次实验的平衡点;(4)利用平衡原理制作托盘小杆秤刻度,在称盘内每次加一个砝码(50克),移动秤砣使秤平衡,并在秤杆的挂秤砣的位置做好标记,直到秤杆用完为止。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研究轮轴作用的实验●实验材料:轮轴1个、销子1个、钩码24个、2段棉线、底板1块、长支架1个。
(学具中有)(或机械实验盒)●操作方法:(1)如学具中的图组装轮轴装置;(2)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直至平衡,反复做4种,并记录实验数据到课本P10表中。
(3)交流分析数据。
(4)得出结论。
2、研究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材料准备可能较难)●实验材料:添加1个轮圈。
人教版新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人教版新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手处的距离和钩码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记录下来。
实验过程:1.将秤盘挂绳挂在提手处,然后将一个钩码挂在秤盘挂绳的一端。
2.记录下秤盘挂绳到提手处的距离和钩码的数量。
3.重复以上步骤,每次增加一个钩码,直到秤盘挂绳到提手处的距离变化明显。
4.记录下每次实验的数据。
观察到的现象:随着钩码数量的增加,秤盘挂绳到提手处的距离逐渐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也越来越大。
结论:小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
当秤盘挂绳到提手处的距离大于钩码数量的倍数时,秤盘就会向下倾斜,这是因为杠杆的原理。
小杆秤可以用来称量轻物品,而且精度高。
评定等级:优秀指导教师:挂钩码的数量测力计读数我们的发现21约2.5N41约5N61约7.5N1012.5N观察到的现象用定滑轮时,测力计读数比挂钩码的力大小要大,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
或实验的结果:定滑轮不能省力,使用定滑轮时需要施加更大的力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评定等级:优秀指导教师:左边钩码个数右边钩码个数定滑轮的状态是我们实验的过程。
我们观察到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在动滑轮作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盒钩码、粗线绳、铁架台、滑轮和测力计。
我们猜测动滑轮能够省力。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动滑轮能够省力,但是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在滑轮组作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盒钩码、粗线绳、铁架台、两个滑轮和测力计。
我们猜测滑轮组不但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省力。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滑轮组不但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省力,而且随着动滑轮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
在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小木板、四个不同高度的物品、盒钩码和测力计。
我们猜测斜面能够省力。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斜面确实能够省力,而且随着坡度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类型:实验年级:六年级实验名称: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实验器材: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猜测:改变纸的形状会影响它的抗弯曲能力实验步骤:1.将同样大小的纸折成不同形状,如“V”、“U”、“T”、“L”、“工”等。
小学科学6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6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研究主题:纸的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厚度之间的关系实验材料:两个纸杯卡纸若干回形针若干1.实验猜测:2.要改变的条件:3.要保持不变的条件:4.实验方法:5.实验记录:6.解释与结论:1.纸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越薄,抗弯曲能力越弱。
2.纸的厚度。
3.纸的规格,纸的宽度,大头针的重量,放的位置。
4.①用两个纸杯和一张白纸搭一个宽10厘米的纸桥,然后在上面放回形针,记录下纸桥承受回形针的个数。
反复三次。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第一步中的一张纸改成两张纸,记录下两张纸的纸桥承受回形针的个数。
反复三次。
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第一步中的一张纸改成三张纸,记录下三张纸的纸桥承受回形针的个数。
反复三次。
④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5.按照学生的实际实验情况记录。
6.纸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越薄,抗弯曲能力越弱。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回答问题。
材料厚度1倍厚度2倍厚度3倍厚度4倍厚度承受的垫圈个数2个5个9个15个(1)这组同学研究的是材料的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
(2)这一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3)这一实验不改变的条件是:。
(4)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1)厚度。
(2)材料的厚度。
(3)材料的规格,材料的宽度,材料的长度,垫圈的重量。
(4)材料越厚,抗弯曲能力就越大。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实验名称:电磁铁的磁力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什么有关?材料: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过程和方法: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教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以及杠杆、轮轴和滑轮等科学原理。
实验内容1:使用工具本实验使用的工具有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实验器材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实验步骤包括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等。
实验现象是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实验结论也是如此。
实验内容2:杠杆的科学本实验旨在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有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包括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等。
实验现象是状态会随着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而改变,实验结论也是如此。
实验内容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本实验旨在研究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包括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等。
实验步骤包括杠杆的比较和分析、小杆秤的研究等。
实验结论是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内容4:轮轴的秘密本实验旨在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有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包括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等。
实验现象是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实验结论也是如此。
实验内容5:滑轮的研究本实验旨在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步骤包括将定滑轮和动滑轮安装在铁架台上,用线连接它们,挂上钩码直到平衡等。
实验结论是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不同。
实验器材纸张、直尺、书本、实验台、实验笔记本、测量工具实验步骤1、取一张纸张,将其放在实验台上。
2、用直尺将纸张对折,使其折痕处对齐。
2022年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电磁铁旳磁性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旳
实验器材
导线、大铁钉、电池、指南针、大头针
实验环节
1、电磁铁旳制作与磁性检查:将导线缠绕在大铁钉上,用电池组装电路。手持大铁钉旳一头,用另一头去吸大头针(可互换去试吸)
2、检查南北极:将大铁钉旳一头接近指南针,观测哪一端是南极?观测哪一端是北极?
3、电磁铁两极变化:(1)绕线方向不变,变化电流方向;(2)变化绕线方向,电流方向不变。
2、让学生分别变化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旳位置和数量,观测杠杆尺旳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结论
变化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旳位置和数量,杠杆尺旳状态会有所变化。
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实验课题
轮轴旳研究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旳
通过实验研究轮轴旳特点,从而使学生懂得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似,轮大小不同旳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4、支点到力点旳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旳距离时比较物重和拉力大小。
5、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1、杠杆均有支点、力店、重点。
2、支点到力点距离不小于支点到重点旳距离时省力。支点到力店旳距离不不小于支点到重点旳距离时费力。支点到力点旳距离等于支点重点旳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课题
滑轮组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旳
1对旳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
2懂得定滑轮和动滑轮旳作用,让学生探究滑轮旳秘密。
实验器材
简朴机械实验箱、钩码、测力计
实验环节
1、组装一种定滑轮、挂上钩码,用测力计测出拉力
2、组装一种动滑轮,挂上钩码,用测力计测出拉力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做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小组合作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
乐于根据观察做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通过形状的改变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教学难点知道抵抗弯曲的原理.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垫圈、包装箱瓦楞纸板、语文书四本、尺、透明胶.教师自己准备:包装箱瓦楞纸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在前一节课中,我们研究了纸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发现纸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厚度和宽度)编辑版word那纸的抗弯曲能力除了与厚度、宽度有关,如果我把薄薄的一张纸的形状改变一下,它的抗弯曲能力会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板书)
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师出示一张纸让学生讨论,在这张纸长度不变的基础上,同学们能折出哪些形状呢?按照学生说的把形状画在黑板上.(板书:形状)2请同学们拿出作业本,来预测一下这些不同形状的纸的抗弯曲能力!(预测前出示实验的纸)抽两组的预测的结果写在黑板上.(板书:预测)3我们已经进行了预测,那我们接下来同学们可以把瓦楞纸板剥开看看各部分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各部分的软硬怎样的?教师提问:为什么中间层要做成“波浪型”呢?这样有什么好处吗?有时为了进一步增强抗弯曲能力,也把瓦楞纸板做成五成,甚至七成.
四、小结:课外同学们可以去观察一些材料的形状,并研究一下形状的变化与抗弯曲能力的编辑版word关系.
五、课堂练习编辑版word编辑版word。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抵抗弯曲》实验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抵抗弯曲》实验说课稿1、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一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横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是下一节课学习《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基础,同时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做铺垫。
二、实验教学内容(1)探究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2)探究横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3)研讨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宽度和厚度有关,增加宽度可以提高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可以显著提高梁的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识别和控制实验中的变量,记录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能运用实验结论对横梁平放还是立放做出科学解释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感受科学实验的魅力。
重点:究纸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难点:识别和控制对比实验中的变量。
4、实验原理纸梁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纸梁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五、实验改进要点教材实验中把科学课本叠放在一起作为桥墩,实际操作中会比较费时,且课本容易移动、变形,导致纸梁架空的高度和架空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度。
因此我们自制了一个桥墩装置:在一块纸板上固定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木块,两木块之间的距离固定为10厘米。
这样就可以控制纸梁架空的高度和架空的距离保持不变,从而减少实验误差。
六、实验器材自制桥墩;厚度、长度相同,宽度分别是3厘米、6厘米、12厘米的卡纸条;宽度均为3厘米,长度相同的1倍厚,2倍厚、4倍厚卡纸条;同规格垫圈;泡沫板。
7、实验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桥梁和房屋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柱子和横梁,再结合图片让学生明白当受到压力时,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学上的重要研究课题。
人教版新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过程:
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然后改变轴上的钩码数量在做实验。
轮轴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轴上钩码的个数
轮上钩码的个数
我们的发现
2
1
省力
4
2
省力
6
3
省力
10
5
省力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评定等级:
优秀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六、一班
时间
9.28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
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
实验器材:
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
猜测:
改变纸的形状,其抵抗弯曲的能力也会随之而改变
实验过程:
将同样的纸折成“V”、“U”、“T”、“L”、“工”等不同的形状,然后按照上一次实验的方法分别在纸上放上铁垫圈,填写好下面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表,并做好分析的准备。
2.1
2.7
3.2
4.5
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用1、2、3、4表示坡度由小到大)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N)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我们的发现
1
2
3
4
8
4.2
5
6
3.2
斜面的坡度越小 够省越省力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斜面能够省力,而且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评定等级:
优秀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1、省力;2、费力;
小学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1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做支撑,我们要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建构活动,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进入“我要学”的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建构主义的科学观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促进有效探究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
学生与材料的亲密接触是科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蕴含着典型的科学概念的材料也会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更体现了“具有开放性”的课堂理念,带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层次的体验和经历。
1.探究发现法学生选用不同材料、宽度、厚度的纸横梁搭桥,进而在体验中分析可能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
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实验探索法学生根据现有材料(宽度和厚度分别为1、2、3倍的纸条)设计实验方案,并围绕着问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
实验探索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小组讨论法在本课的教学当中,设计实验方案、探讨注意事项、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四次用到小组讨论,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
小学科学6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6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研究主题:纸的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厚度之间的关系实验材料:两个纸杯卡纸若干回形针若干1.实验猜测:2.要改变的条件:3.要保持不变的条件:4.实验方法:5.实验记录:6.解释与结论:1.纸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越薄,抗弯曲能力越弱。
2.纸的厚度。
3.纸的规格,纸的宽度,大头针的重量,放的位置。
4.①用两个纸杯和一张白纸搭一个宽10厘米的纸桥,然后在上面放回形针,记录下纸桥承受回形针的个数。
反复三次。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第一步中的一张纸改成两张纸,记录下两张纸的纸桥承受回形针的个数。
反复三次。
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第一步中的一张纸改成三张纸,记录下三张纸的纸桥承受回形针的个数。
反复三次。
④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5.按照学生的实际实验情况记录。
6.纸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越薄,抗弯曲能力越弱。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回答问题。
材料厚度1倍厚度2倍厚度3倍厚度4倍厚度承受的垫圈个数2个5个9个15个(1)这组同学研究的是材料的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
(2)这一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3)这一实验不改变的条件是:。
(4)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1)厚度。
(2)材料的厚度。
(3)材料的规格,材料的宽度,材料的长度,垫圈的重量。
(4)材料越厚,抗弯曲能力就越大。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实验名称:电磁铁的磁力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什么有关?材料: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过程和方法: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结果: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六年级科学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实验报告
年级六、时间2011.9.28 实验类型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
实验器材: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猜测:改变纸的形状,其抵抗弯曲的能力也会随之而改变
实验过程:
将同样的纸折成“V”、“U”、“T”、“L”、“工”等不同的形状,然后按照上一次实验的方法分别在纸上放上铁垫圈,填写好下面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表,并做好分析的准备。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形状
抗弯曲能力 2 5 10 8 13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改变纸的形状,其抵抗弯曲的能力也会随之而改变: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而且增加厚度能大大增强材料抵抗弯曲的能
力。
评定等级:优秀指导教师:
1。
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试行稿)
编号:6S2D2K-1评委:时间:
基本信息
实验基本信息
被测者基本信息
实验名称: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实验所属教材: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课标要求:能
完成时间:15分钟
姓名:性别:年龄:
学校:
评价信息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与标准
权重
等级与分值
实验情况记录
A
B
30%
30
27
21
19
实验记录:
及时、科学、公正地记录下实验数据。
实验记录完整、清晰、实事求是、有条理。无记录不得分。
15%
15
13
10
8
实验信息数据整理:
通过分析数据,组内得出一致的解释。
实验分析思路清晰,分析准确到位。无分析不得分。
10%
10
9
7
6
实验结论:
改变薄形材料的“一”字形形状,可以增大其抗弯曲能力。
10%
10
9
7
6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
1.测试平展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2.改变纸的一字形形状,用与平展纸梁完全相同的纸折成槽形、W形、口字形、圆筒形等形状的纸梁;
3.预测各种形状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4.实测其抗弯曲能力。
操作方法科学:用长、宽、厚薄都与平展的纸一样的纸来折各种形状,折出来的长度是一样的;实验时纸梁架空的距离是一样的;放垫圈的位置是一样的;有实验预测。
C
D
实验研究的问题:
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
问题完整、表述准确。
5%
5
4
3
2
实验器材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状
抗弯曲能力
2
5
10
13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改变纸的形状,其抵抗弯曲的能力也会随之而改变: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而且增加厚度能大大增强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评定等级:
优秀
指导教师:
六年级科学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实验报告
年级
六、
时间
2011.9.28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
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
实验器材:
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
猜测:
改变纸的形状,其抵抗弯曲的能力也会随之而改变
实验过程:
将同样的纸折成“V”、“U”、“T”、“L”、“工”等不同的形状,然后按照上一次实验的方法分别在纸上放上铁垫圈,填写好下面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表,并做好分析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