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及其诗歌鉴赏
2023年最新的徐志摩诗歌《偶然》原文及赏析6篇
2023年最新的徐志摩诗歌《偶然》原文及赏析6篇徐志摩的小诗《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短短五句,却包融了无限的离绪和柔情。
以一朵不胜娇羞的水莲状写日本女郎温柔的神态,贴切传神,既纯洁无瑕,又楚楚动人。
一声“沙扬娜拉”,轻飘而不尖深沉,随意而不失执著,简洁而又充满异国情调。
这首诗充分显示出诗人徐志摩善于勾勒,巧于传情,以及他驾驭语言的非凡功力。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不论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还是文学作品的情感性,都是通过对语言及其形式的感受理解获得的。
脱离开对语言及其形式的感受和理解,思想性就是一些抽象的教条,情感性就是一些空洞的抒情。
这样的思想性和情感性严格说来还不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情感性。
所以,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首先是引导学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及其形式,过去种跨越语言直取思想、直取情感的方式是要得的。
诗歌是一种更纯粹的语言艺术,它没有小说的虚构的故事情节;没有散文的具体的事件和人,更没有戏剧的舞台演出,我们在诗歌中接触的几乎只有语言,我们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主要是对诗歌语言的感受和解。
所以,在诗歌的教学中,导学生感受和理解诗歌的语言几乎是惟一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这里,想通过徐志摩的《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一诗的赏析说明这个问题。
在徐志摩这首小诗里,几乎没有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也没有对人物心理的着意刻划,更没有作者情感的直接表现。
但所有这一切,在我们每个读者的感里却是异常清晰明确的。
首先,我们不会认为这个日本女郎有着修长的身材,有着西方女性常有的结实的肌肉和健壮的体魄,但她也不是矮小的,瘦弱的,而是娇小而满的;她的脸色不是红润的,但也不是苍白的,而是白皙光洁的;她穿的衣服不是紧身的、把身体的每一个曲线都能够露出来的现代西方的服装,但也不是臃肿得无法感到女性的曲线美的那种只有老太婆才爱穿的衣服;她的服装的颜色不是鲜艳的红色和绿色,但也不是朴实无华的蓝色或灰色;她不华贵,但也不粗俗;不矜持,但也不放荡……那么,这么一个日本少女的形象我们是怎样感觉出来的呢?我们不是仅仅从徐志对这个日本女郎的具体描写中感觉出来的,而更是从对这首诗、对这首诗的语言的感觉中感觉出来的。
诗歌鉴赏再别康桥全文
诗歌鉴赏再别康桥全文诗歌鉴赏:《再别康桥》全文伟大的诗人徐志摩,在他短暂而充满辉煌的一生中,留给了我们许多不朽的诗篇。
其中,一首被誉为经典的《再别康桥》更是被广泛传诵,成为了中学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篇目。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和解读这首动人的诗歌。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于1928年6月在英国剑桥创作的。
徐志摩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然而,当他要离开那里返回故乡的时候,他却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心情阴郁的感觉。
于是,他借助笔和纸,把这种情感倾吐出来,写成了这首感人肺腑的诗篇。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他轻轻地离去的心情。
这种轻轻的离去是对生命的一种超越,更是对过往的一种告别。
在这个过程中,他向着天空挥手,那云彩便成了他的朋友和伴侣,见证着他离去的身影。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一句诗,很好地表现了作者眼中的康桥美景。
那河畔的金柳,在夕阳的映照下,美得宛如新娘;而波光中的艳影,则更是在他心中荡漾不休。
这种美景被作者刻画得细致入微,使读者也仿佛身临其境。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一句,很好地反映了作者对康桥的眷恋之情。
他用水草的形象,表示自己对康桥的深情厚谊,并愿意永远留在那里,与它紧密相连,成为康桥的一部分。
“那悠悠的故乡,水那么缓,风那么软;那么的远,那么的近,我的心啊,向着它悄悄地回溯。
”这一句,是整首诗歌的高潮所在。
在这里,徐志摩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回忆。
他用“悠悠”、“缓”、“软”等形容词,表现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与故乡的联系不会因距离远而断绝,相反,它会更加紧密和坚定。
在这首诗歌中,徐志摩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从康桥的美景出发,描绘出自己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回忆。
在这个过程中,他运用了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为诗歌增添了美感和韵律感。
关于徐志摩的诗词鉴赏
关于徐志摩的诗词鉴赏徐志摩,现代新月派诗人。
在如今,他的名字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文坛一位知名学诗人的名字,而是一个符号,一个时代文明的符号。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徐志摩的诗词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徐志摩的诗词鉴赏一《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做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声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是徐志摩的诗歌里面最著名的诗篇之一,抒写了诗人故地重游,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
诗人在剑桥留学的两年中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爱、自由、美”的生活理想,追求英国式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理想。
然而回国后,诗人屡屡受挫,曾经似“快乐的雪花”般的诗人,变成了“卑微”的“残苇”,发出了绝望的叹息。
理想的幻灭更激起诗人对往昔康桥岁月的回忆与珍惜,诗人以这样的心绪再次漫步康桥上。
因此诗歌反映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理想幻灭的感伤,更有对母校的挚爱、依恋,以及淡淡的离情别绪。
全诗以三个“轻轻的”起笔,将至深的情怀幻化为西天的云彩,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情感表现得真挚、隽永。
徐志摩的诗词鉴赏二《雪花的快乐》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在《雪花的快乐》这首诗中,诗人把爱情作了升华,既把对爱情的追求与改变现实社会的理想联系在一起,包含着反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个体解放的积极因素,热烈而清新,真挚而自然,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偶然诗歌鉴赏
偶然诗歌鉴赏《偶然》这首诗是徐志摩的经典之作,其通过简短的语言和完美的结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爱情的独特思考。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一)结构之美:《偶然》是一首形式上非常完美的诗歌,其音韵起伏、节奏感强、画面具有流动感。
诗人运用了动态格律和张力动态平衡,构成了新和谐的凝固效果,充分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特有的美感。
学生卞之琳评价说:“《偶然》这首诗在徐志摩老师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
(二)意象运用:诗歌中运用了“天空”、“云”、“水波”等形象的实物比喻,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天空的一片云投影在波心,既反应出诗人的内心活动和心理特征,也表明其爱与美的追求。
(三)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关于人生和爱情的思考。
诗中提到“你”和“我”两个主体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虽然在这个联系中存在感情的依托,但“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因为最终踪影的消灭。
这表明诗人明白自己的人生处境而不想伤害对方。
(四)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自然、意象精微,短短的两节结构巧妙,是徐志摩诗歌创造道路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诗人通过简短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考,使诗歌具有无穷的韵味。
(五)诗人情感:这首诗也充分展现了徐志摩的个人情感。
诗人在表达对爱情的追求中,既展现出对爱情的执着和热情,又表现出对爱情的无奈和悲伤。
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具有更深的层次感和内涵。
(六)哲学思考:这首诗还可以被看作是徐志摩对人生和爱情的哲学思考。
诗人认为,人生中的一切都是偶然的,无论是相遇还是别离,都是命运的安排。
这种思考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和理解。
(七)艺术创新:在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中,《偶然》是一个艺术创新。
诗人打破了传统诗歌的规范和形式,采用了自由体和散文诗体裁,使诗歌更加自由、灵活,更加贴近生活和自然。
这种创新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八)文化背景: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背景。
在20世纪初的中国,新文化运动正在兴起,人们开始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诗歌鉴赏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诗歌鉴赏徐志摩,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作品涵盖了诗歌、小说、散文、翻译等多个领域。
而他的作品,让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丰富的文学内涵,更能够从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和快乐。
在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中,以快乐、欢乐为主题的诗歌数量颇多。
其中,以《雪花的快乐》为代表的一系列诗歌,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徐志摩在快乐主题上的创作天赋和独具匠心。
《雪花的快乐》一诗,可谓是徐志摩快乐诗歌的代表之作。
全诗表达了徐志摩对于雪花的欣赏与感受,将雪花的美妙融入到生命中的一种快乐状态中,从而使这首诗歌达到了穿越时空、经久不衰的艺术价值。
诗中的第一句“飘啊飘,你是那么的轻”,与后来的“像一群婴儿,在没有知觉的微笑中快乐”,塑造了一种娇嫩、轻盈的雪花形象,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和诗意上的想象。
在诗歌的句式构造上,徐志摩采用了反复出现的“快乐”二字,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感染效果。
在诗歌末尾还像是一个总结,“快乐,是雪花所原创的”,透过雪花的美丽,传递着一种深刻的人生真谛——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去享受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才能真正获得快乐。
实际上,除了《雪花的快乐》之外,徐志摩在他的作品中还涉及了很多旨在传递快乐的诗歌,比如《海之幸福》、《快乐的马车》、《橄榄的快乐》等等。
而这一系列《快乐诗歌》,正是徐志摩快乐文学的精髓所在。
这些快乐诗歌,即便在今天依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在生活节奏快速、社会压力增大的当下,人们恰恰需要徐志摩的快乐诗歌这样的文学作品,以提醒人们关注生命真正的价值,去感受更多的身心愉悦。
总之,徐志摩快乐诗歌的鉴赏,不仅是对他作品的细致解读,更是对人类情感世界的一次深刻探究。
这些快乐诗歌,不仅带来了读者内心上的愉悦和欣慰,还成为了一种文化内涵和传统,给人们带来了深远的人文精神启示。
徐志摩偶然诗歌鉴赏
徐志摩偶然诗歌鉴赏摘要:一、徐志摩简介二、《偶然》诗歌背景三、《偶然》诗歌鉴赏1.诗歌主题2.诗歌意象3.诗歌语言及形式四、诗歌影响及意义正文:徐志摩偶然诗歌鉴赏徐志摩,原名徐章垿,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
他的诗歌以浪漫主义风格著称,对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将要鉴赏的是一首他的著名诗歌——《偶然》。
《偶然》诗歌背景《偶然》是徐志摩创作于1926 年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歌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通过对“偶然”的描述,来阐述人生的无常和世界的变化。
《偶然》诗歌鉴赏1.诗歌主题《偶然》诗歌的主题是“偶然”。
诗人通过对生活中许多事物发生的偶然性的描绘,表达了一种人生无常、命运难测的观念。
同时,诗人也强调了把握当下、珍惜眼前的美好,因为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可能是最后的。
2.诗歌意象在《偶然》中,徐志摩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如“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映在你的波心”,“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你和我只是偶然”。
这些意象生动地展现了生活中许多事物的偶然性和无常性,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3.诗歌语言及形式《偶然》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诗人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拟人等,使诗歌形式丰富多样,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诗歌影响及意义《偶然》作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对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首诗歌让人们重新审视生活中的偶然事件,认识到生命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测。
同时,诗歌也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启发人们更加珍视生活、把握时光。
诗歌鉴赏再别康桥的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
诗歌鉴赏再别康桥的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诗歌鉴赏《再别康桥》的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
该诗以徐志摩远离康桥的离别之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回忆的留恋和对未来事业的憧憬。
以下将从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两个方面进行鉴赏分析。
一、情感表达《再别康桥》以深沉而哀怨的情感表达,将诗人内心的离情别绪与对美好过去的追忆融为一体。
诗中第一段“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表达了诗人轻轻离去的意境,同时也唤起读者对诗人心灵的感受。
接下来的几段描写,诗人将诗意悠长的康桥与诗人曾经的美好时光相结合,表达了对过去的眷恋和感慨。
比如“雪落下了,有一个差距,我一生也无法逾越”、“鸿雁在云和天空中描绘着永恒”等诗句都展现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二、主题思想《再别康桥》的主题思想包含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向往。
诗中以康桥为背景,诗人以康桥为象征,表达了对曾经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悲叹,并将这种情感延伸到对未来事业的向往和憧憬。
通过诗人对康桥和云彩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鸿雁的比喻,诗人既表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伤感与思念,又表达了对未来追求和希望的渴望。
整首诗以一种温柔而深情的方式,将诗人的感受与读者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康桥与远离、回忆与向往之间的交织感。
通过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的结合,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氛围,引发读者对人生、命运和回忆的思考。
总之,《再别康桥》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冀的交织,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读者相连,引起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蕴丰富,通过诗人的内心感受和真挚思考,展现出了诗歌的魅力与力量。
徐志摩再别康桥诗歌鉴赏
徐志摩再别康桥诗歌鉴赏一、诗歌原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二、创作背景1. 留学经历- 徐志摩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当时名为康桥大学)留学。
在那里,他接受了西方教育的熏陶,也感受到了康桥独特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氛围。
康桥的一切,如康河、河畔的金柳、河中的青荇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2. 情感因素- 这首诗写于1928年。
当时徐志摩再度游历英国,重访康桥。
他对康桥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既有对往昔留学生活的怀念,也有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同时,在他的个人情感生活方面,他经历了爱情的波折,康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他心灵的慰藉之所。
三、诗歌主题1. 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诗中通过描绘康桥的美景,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等,回忆起自己在康桥的留学生活,表达了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
2. 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康桥的宁静、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境界。
徐志摩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理想境界的向往,他愿意“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希望融入这种美好的环境之中。
3. 离别的惆怅与感伤- 尽管诗的格调比较轻柔、舒缓,但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了离别的惆怅。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不带走任何东西,这种悄然离去的姿态背后是对康桥的不舍与感伤。
四、艺术特色1. 音乐美- 节奏- 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节奏明快、轻盈。
孔雀东南飞诗歌鉴赏
孔雀东南飞诗歌鉴赏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徐志摩创作的一首诗歌,以下是对该诗的鉴赏:
《孔雀东南飞》整首诗以孔雀的美丽舞姿为主线,融入了作者对自由与追逐理想的渴望的思考。
通过孔雀的形象,徐志摩表达了对个人追求、独立自主生活的向往,并展现了对生命的激情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首先,诗中刻画了孔雀飞舞的动态形象。
孔雀展翅飞翔,如画中的舞者,舞姿美丽动人。
诗人通过饱满、细腻的描写,将孔雀的羽毛、眼睛、脚爪等细节生动地展示出来,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感受。
接着,诗人借助孔雀的美丽形象,表达了追求自由、追逐理想的情感。
孔雀展翅高飞,象征着与常人不同的追求和价值观。
徐志摩在诗中抒发了对追寻自由、追逐人生意义的渴望,表达了对抑制与束缚的反叛情绪。
此外,诗中融入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孔雀衔起兀突云霄,却不知远处何国何州。
诗人通过孔雀飞翔的图景,启示人们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未来的道路和未知的未来是如此模糊不清。
但正是这种未知与迷茫,激发了人们向往自由、追逐梦想的勇气与决心。
《孔雀东南飞》通过美丽的孔雀形象,融入个人追求与自由、人生意义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追逐理想与追寻自由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未知与迷茫。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启示人们勇敢追逐梦想,追求自由与独立自主的生活。
再别康桥诗词鉴赏
再别康桥诗词鉴赏
《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诗作,也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此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
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
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一、三行稍短,二、四行稍长,每行六至八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鲜明,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和欣赏。
徐志摩偶然诗歌鉴赏
徐志摩偶然诗歌鉴赏【原创版】目录一、徐志摩及其《偶然》诗歌背景介绍二、《偶然》诗歌的文学特点分析三、诗歌中的主题思想解读四、《偶然》诗歌对后世的影响及价值正文一、徐志摩及其《偶然》诗歌背景介绍徐志摩,原名徐章垿,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对当代很多诗人和文学工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徐志摩的众多诗歌中,有一首诗叫做《偶然》,它是徐志摩诗歌里面最为著名的一首,被誉为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二、《偶然》诗歌的文学特点分析《偶然》诗歌在文学上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1.结构上,《偶然》采用了新颖的排列形式,以天空中的云和水中的波纹作为诗歌的开篇,然后逐渐转向对人与人之间相遇的描述,最后又回归到云和水的意象,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结构。
2.语言上,《偶然》使用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如“天空里的一片云”、“黑夜的海上”、“你的方向”等,这些词汇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增加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3.情感上,《偶然》传达了一种淡然、从容的人生态度。
诗中写到“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表达了人生中许多相遇都是偶然的,我们无需为这些偶然感到惊讶或者欢喜,而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三、诗歌中的主题思想解读《偶然》诗歌的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偶然性。
诗歌中强调了人生中许多事物都是偶然发生的,我们无法预料和控制这些偶然,比如相遇、离别等。
2.淡然从容的人生态度。
面对这些偶然,我们应该保持一种淡然从容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相互独立。
诗歌中强调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相遇之后仍然要继续前行,保持相互独立。
四、《偶然》诗歌对后世的影响及价值《偶然》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和文学工作者都受到这首诗歌的启发,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第1页共1页。
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再别康桥》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下面是再别康桥全文赏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尚、赞美自然的。
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
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
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
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
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徐志摩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靡一时。
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
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
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
徐志摩《再别康桥》朗诵及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朗诵及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朗诵及赏析再别康桥作者: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1896—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海宁人。
1921年前后开始写诗,被誉为新月诗派的台柱。
1918—1922年先后曾留学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
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徐志摩是发起人之一。
1926年他与闻一多等主持《晨报》的《诗镌》。
在《诗镌》上,徐志摩与他的新月派诗人一起,做着他们的新诗实验。
1927年春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创办《新月》月刊,并主持编务工作。
《新月》的创刊,把新月诗派的创作推向高峰。
1931年11月19日,从上海飞往北平的途中,因飞机在济南开山一带失事,年仅35岁的徐志摩不幸身亡。
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那段日子,尤其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生,他称剑桥(也即“康桥”)为自己的“精神故乡”。
剑桥所体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逐渐形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康桥理想”。
1922年徐志摩回国。
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渐渐破灭。
1928年秋天,他再度游历英国,《再别康桥》写于从英国回来的1928年11月6日的轮船上。
《再别康桥》基本解读“康桥”是徐志摩精神的故乡,与康桥匆匆作别,那种心情自然是依依难舍的。
以悄然的惜别,抒写无尽的眷恋之意,是这首诗的特点。
夕阳下的康河,波光潋滟;河畔的金柳,似蒙着轻纱的新娘,那璀璨的艳影,令诗人的心湖荡漾;软泥上的青荇在水底里招摇,让人心醉——诗人宁愿做一根水草,永远植根于康河的柔波里;榆荫下的清潭,天上的彩虹,人间的梦,一切的一切,揉碎在浮藻之间。
徐志摩的经典现代诗赏析
徐志摩的经典现代诗赏析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歌领域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作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以下是徐志摩的几首经典现代诗赏析:
1. 《再别康桥》: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将去,望尘舒缓的马车,
注意月色,忘了你在纱窗外。
当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诗以康桥为背景,抒发了徐志摩对故乡别离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细腻的描写和细节的营造,表达了他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与眷恋。
2.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这首诗展现了徐志摩对于爱情的理解和人生的感悟。
通过云的形象,诗人将自己比喻为无形存在,来映射人与人之间短暂而无法预测的相遇与别离。
3.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以戍楼为背景,通过描绘边塞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强调了战乱对家庭的分离和生死的离别,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痛苦和对和平的期待。
徐志摩的经典现代诗作充满了深情与思考,通过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细腻的细节描写,抒发了对爱情、生命和社会现象的感悟和思考,更展示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独特的艺
术审美。
现代诗歌及鉴赏
现代诗歌及鉴赏1. 《再别康桥》——徐志摩- 诗歌原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鉴赏:- 意境美: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绝美的康桥晚景图。
从河畔的金柳到水底的青荇,从榆荫下的潭水到斑斓的星辉,每一处景色都仿佛带着梦幻般的色彩。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康桥的美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空灵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康桥的独特魅力。
- 音乐美:整首诗的节奏韵律非常优美。
诗句排列整齐,每节诗的行数、字数基本相同,且押韵自然。
如“来”“彩”“娘”“漾”等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如同耳边奏响的一曲优美乐章,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情感真挚: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对康桥深深的眷恋和不舍之情。
徐志摩曾在剑桥大学留学,康桥的美景和那段时光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诗中他用轻柔的笔触,将自己对康桥的热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离别时的惆怅之情细腻地表达出来,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2.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诗歌原文: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鉴赏:- 主题的温暖与向往:诗的主题充满了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徐志摩偶然诗歌鉴赏
徐志摩《偶然》诗歌鉴赏
《偶然》是诗人徐志摩初遇林徽因于伦敦时所写,昔时徐志摩偶识林徽因,燃起爱情之火、诗作之灵感,一挥而就有此佳作。
此诗并非只是简单的爱情诗,它更包含对人生的感叹。
云与水相距万里,偶尔云倩影投影在波心上,可在转瞬间却又消失了踪影。
航行在海上的舟在黑夜里相逢,然而各有各的方向,偶然相遇,却又匆匆离别。
人生正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既定不变的人生轨迹,相遇是偶然,但人生的彼岸却是必然。
若每一个偶然的相遇,都驻足相伴,心的牵挂,那人生将偏离轨迹,亦无法到达必然的彼岸。
在此诗中,徐志摩传达的是对情感的节制。
对于交会时互放的光亮,他说最好忘掉,这是对偶然萌生的情愫的扼杀。
然而这首诗对偶然相遇的美好进行了压制,这是时代的变更造成的,徐志摩处于最黑暗的年代,他无法逃脱这个时代固有的丑恶和斗争,他无法偏离既定不变的人生轨迹,所以他无奈地选择了压制自己内心的情感,忘掉偶然的相遇。
然而,接受人生最终也让徐志摩懂得了潇洒地放手,因而他说道:“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徐志摩诗歌欣赏加赏析
徐志摩诗歌欣赏加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徐志摩诗歌欣赏加赏析徐志摩诗歌欣赏加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徐志摩的诗歌10首及赏析
徐志摩的诗歌及赏析徐志摩的诗歌10首及赏析徐志摩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社成员,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徐志摩的诗歌10首及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 、《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赏析:能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充满情趣哲理,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徐志摩的这首《偶然》小诗,对我来说,用上“情有独钟”之语而不为过。
诗史上,一部洋洋洒洒上千行长诗可以随似水流年埋没于无情的历史沉积中,而某些玲珑之短诗,却能够经历史年代之久而独放异彩。
这首两段十行的小诗,在现代诗歌长廊中,应堪称别备一格之作。
这首《偶然》小诗,在徐志摩诗美追求的历程中,还具有一些独特的“转折”性意义。
按徐志摩的学生,著名诗人卡之琳的说法:“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
”(卡之琳编《徐志摩诗集》第94页)新月诗人陈梦家也认为:“《偶然》以及《丁当-清新》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
”(《纪念徐志摩》)。
的确,此诗在格律上是颇能看出徐志摩的功力与匠意的。
全诗两节,上下节格律对称。
每一节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个音步组成。
如:“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壳,”每节的第三、第四句则都是两音步构成,如:“你不必讶异,”“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在音步的安排处理上显然严谨中不乏洒脱,较长的音步与较短的音步相间,读起来纡徐从容、委婉顿挫而朗朗上口。
而我在这里尤需着重指出的是这首诗歌内部充满着的,又使人不易察觉的诸种“张力”结构,这种“张力”结构在“肌质”与“构架”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意向”与“意向”之间诸方面都存在着。
徐志摩诗十二首赏析(4)
徐志摩诗十二首赏析(4)前三节偏重于正面描写或揭露夜的否定性构成,第四节则写它们形成一致的力量摧毁了美丽:“啊,她还是一枝冷艳的白莲/斜靠着晓风,万种的玲珑/但我不是阳光,也不是露水……”。
“白莲”象征着美好的爱情,美好的理想等等一切人所追求的、高于现实的事物。
白色的莲花,在晨风中袅娜地盛开,亭亭玉立,并且散发着幽微的清香,她美丽却不免脆弱,唯其美丽才更加脆弱,她需要露水的滋润,她需要阳光的抚慰。
可是,“我却不是阳光,也不是露水”,“我”无法保护她、实现她,结果她只有死亡。
美好东西的毁灭是特别让人触目惊心的。
人生如果失去了理想和追求,就象大自然失去了鲜花和绿色,一片荒芜;在这种条件下,人要想生存,或者说只要存在着,人就如生活在黑暗中的老鼠一样猥琐、毫无意义。
诗题叫“残破”,世界残破得只剩下黑暗、恐怖,而人也只能活得象老鼠,这人生自然也是残破的。
残破的人生是由残破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正是用个人的残破批判残破的社会。
作者选择“夜”作为抒情总起点,但是并没有沦于模式化的比附,因为全诗用各种夜的具体意象充实了夜这个意境之核心,使全诗形成了整体性的意境。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选择夜的意象,不仅出于审美的安排,还体现了一种深层的文化无意识,即宿命论。
夜的展开必然以黑暗为基调,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选择生存的空间,却无法逃离时间,时间宿命地把人限制在白天和夜晚的单调的交替循环中,逃离时间即等于否定生命。
作者用人与时间的关系注释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这种认识或安排表现了诗人对个体无可选择的悲哀、对社会的绝望。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徐志摩诗十二首赏析(10)
徐志摩诗十二首赏析(10)饮食,吞咽腐朽与肮脏如同可口的膏梁;甘愿在尸体的恶臭能醉倒人的村落里工作如同发见了什么珍异?为了什么?就为“我懂得”,朋友,你信不?我不说,也不能说,因为我心里有一个不可能的爱所以发放满怀的热到另一方向,也许我即使不知爱也能同样做,谁知道,但我总得感谢你,因为从你我获得生命的意识和在我内心光亮的点上,又从意识的沉潜引渡到一种灵界的莹澈,又从此产生智慧的微芒致无穷尽的精神的勇。
啊,假如你能想象我在灾地时一个夜的看守!一样的天,一样的星空,我独自有旷野里或在,桥梁边或在剩有几簇残花的藤蔓的村篱边仰望,那时天际每一个光亮都为我生着意义,我饮咽它们的美如同音乐,奇妙的韵味通流到内脏与百骸,坦然的我承受这天赐不觉得虚怯与羞惭,因我知道不为己的劳作虽不免疲乏体肤,但它能拂拭我们的灵窍如同琉璃,利便天光无碍的通行。
我话说远了不是?但我已然诉说到我最后的回目,你纵使疲倦也得听到底,因为别的机会再不会来,你看我的脸烧红得如同石榴的花;这是生命最后的光焰,多谢你不时的把甜水浸润我的咽喉,要不然我一定早叫喘息窒死。
你的“懂得”是我的快乐。
我的时刻是可数的了,我不能不赶快!我方才说过我怎样学农,怎样到灾荒的魔窟中去伸一支柔弱的奋斗的手,我也说过我灵的安乐对满天星斗不生内疚。
但我终究是人是软弱,不久我的身体得了病,风雨的毒浸入了纤微,酿成了猖狂的热。
我哥将我从昏盲中带回家,我奇怪那一次还不死,也许因为还有一种罪我必得在人间受。
他们叫我嫁人,我不能推托。
我或许要反抗假如我对你的爱是次一等的,但因我的既不是时空所能衡量,我即不计较分秒间的短长,我做了新娘,我还做了娘,虽则天不许我的骨血存留。
这几年来我是个木偶,一堆任凭摆布的泥土; 虽则有时也想到你,但这想到是正如我想到西天的明霞或一朵花,不更少也不更多。
同时病,一再的回复,销蚀了我的躯壳,我早准备死,怀抱一个美丽的秘密,将永恒的光明交付给无涯的幽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诗歌赏析》课程论文徐志摩及其作品赏析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中国·重庆2012年6月徐志摩及其作品赏析专业: 班级姓名: 学号摘要:徐志摩是第一个十年的文学阶段中的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
他的“康桥信仰”的主要内容是: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文明和自由。
正因为他的信仰与当时的中国社会主旋律不符,而且他的诗歌过分抨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再加上与陆小曼的那段感情被贴上了道德标签,在上世纪的文学史里根本没有这位浪漫诗人的一席之地。
他的诗歌既有追求时的兴奋狂喜与忧郁烦恼,也有既得后的失落与沮丧悲观。
虽然徐志摩的康桥理想与社会主义社会格格不入,但他的抒情诗歌还是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关键词:徐志摩个人资料爱情历程文学活动诗学理念修辞艺术徐志摩个人资料:徐志摩(1897.1.15~1931.11.19), 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字槱森,因其父属猴,名申如,得子亦是属猴,故又取小字幼申。
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
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给另取的名字。
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
沈钧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学历:1 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爱情:1915年,与张幼仪结婚,后于1922年3月在柏林离婚。
与林徽因的感情没有结果,而后遇到了陆小曼。
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就在牛郎织女相会的那天,1926年在北京北海公园进行了一场人们议论了很久的婚事。
与陆小曼结婚,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为证婚人。
详细的爱情历程:与张幼仪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
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
婚后生了两个儿子,能相夫教子。
然而,徐志摩在张幼仪生完第二个儿子正虚弱的时候,递上了离婚协议书。
与林徽因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
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
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并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
但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与陆小曼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一个军官)相聚。
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
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交际场相识相爱。
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刚结婚的前段日子里,虽然徐父徐母对陆小曼依然心有不满,但是两人也过得浪漫、惬意。
只是到了后期,由于陆小曼的病,由于徐申如的拒绝接纳,由于鸦片的侵蚀等诸多原因,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浑然没了当初恋爱时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
她每天过午才起床,在洗澡间里摸弄一个小时,然后吃饭。
下午作画、写信、会客。
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
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迁就她。
虽然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
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
徐志摩要从父亲处拿钱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
1929年,徐志摩辞了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的教职,继续在光华大学执教,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学教书,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中英文化基金会委员。
上海南京两地来回跑,1930年秋,即陆小曼29岁那年,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挣家用,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
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家庭的花销。
在即将去听林徽因演讲的前一天,在陆小曼与徐志摩说钱不够用后与陆小曼吵了一架。
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吵架,徐志摩在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的路上,因飞机失事遇难。
年仅三十五岁。
徐志摩生平与文学活动: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
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
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
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
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徐志摩诗学理念:很多人都知道徐志摩是个诗人,但不知他还是个诗学家。
徐志摩在追求艺术必须是艺术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艺术中所迸发的思想火花,为思想的灵魂搏造适当的躯壳,实践其诗歌“精神”与“形体”和谐统一的诗歌策略。
这些诗学理念的形成,究其原因,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欧美大家思想的注入、康桥文化的熏陶。
一、追求完美的诗歌艺术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诗歌殿堂里,徐志摩是最注重突破语言的束缚、追求表现方式多样化的诗人之一,他相信“完美的形体是完美的精神之唯一表现”①。
新诗形式开拓的成就,是他被冠以“技巧专家”的美誉,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这一“形式”论招致了不少的批评和指责,我们却有理由相信,正是这种对诗艺的刻意追求,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徐志摩诗歌强大的生命力。
(一)追求言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感受徐志摩,作为一个唯美主义的诗人,对语言文字的美有特殊的偏爱,他用哲学家冷静和理智的态度,指出语言本是一种具有缺陷的交际工具。
他说:但虽则真消息与真意义是不可以人类智力所能运用的工具——就是语言文字——来完全表现,同时我们又感觉内心寻真求知的冲动,想侦探出这伟大的秘密……”②这一观念贯穿了徐志摩的一生。
为了突破语言自身的缺陷,追求“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徐志摩更加重视修辞,坚持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精神,他把弗罗贝尔当做修辞的榜样:“你们知道法国有哥大文学家弗罗贝尔,他有一个信仰,以为一个特殊的意念只有一个特异的字或字句可以表现,所以他一辈子艰苦卓绝地从事文学的日子,只是寻求唯一适当的字句来代替唯一的意念。
他往往不吃饭不睡觉,呆呆的独坐着,绞着脑筋地想,想寻出他称心惬意的表现,有时他烦恼极了,甚至想自杀,往往想出了神,几天写不出一个句子。
试想象他那样伟大的天才,那样丰富的学识,尚且要下这样的苦功,方制成不朽的文学,我们看了他的榜样不应当感动吗?”③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唯美主义的修辞理想,这也正是徐志摩诗的修辞的最高纲领。
(二)“三美”的语言模式“三美”理论出自新格律诗派主将闻一多的《诗的格律》,它是新格律诗派追求诗美和创造诗歌新格律的理论主张,他强调:“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而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棋不能废除规矩,诗也就不能废除格律。
”“三美”理论的提出,纠正了当时诗歌创作语言近乎白话,形式近乎散文的不良现象,对新诗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不仅是“三美”主张的遵循者,还是一位改革者。
他发现闻一多的“三美”已经近乎古板,《死水》中那些划一的诗行、均齐的音律恰恰与其自由的现代意识构成了深刻的矛盾,特别是徐志摩的性情不属于理智型,而是情绪型的人。
他有没完没了的独立创新意识,这样不仅形成了他们诗歌理论上的不同性质,就是在诗歌创作上也体现出闻一多有所不同。
“三美”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诗歌,音乐,舞蹈原本是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后来三者逐渐分立,但并没有截然分离,三者之间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更为密切。
在徐志摩诗歌的音乐世界中,人们感受着诗人的浪漫,享受着天籁之声,在这儿灵魂得到升华,性情得到陶冶,空灵高雅袭入人们的肺腑,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自有其美,去诗中觅画,何如直接看画展?诗的绘画美,是指似的意象美。
”④钱钟书先生说诗人以“心眼”视物,正与古人以“诗眼”解说意象相关。
而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倡的绘画美就是辞藻,指的是诗人应该多用表示形体和色彩的语言,把诗情传达为含有绘画因素的意象。
纵观闻一多的诗作,他所创作的意象形象凝练,构图清晰,色彩绚丽,视觉效果强烈,具有西洋油画的美感特征。
徐志摩在绘画美的艺术追求上则与闻一多相悖。
他不像闻一多那样,用热烈的语言直露的抒发自己火辣辣的心怀,而是以诗人特有的敏感,捕捉生活瞬间丰富的然而微妙的意象,用平稳、素净的语言抒发内心的情怀。
所谓建筑美,就是指诗歌排列要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使节匀称、使句均齐,要求诗行、诗节整饬美观,属视觉方面的美感。
早在1922年,闻一多就在《律诗的研究》中指出:“中国艺术中最大的一个特质是均齐,而这个特质在其建筑与诗中尤为显著。
中国这两种艺术底美可说就是均齐底美。
”⑤他说的“均齐”实际上就是整齐,“句的均齐”就是指诗句的字数相等相近,“节的匀称”就是在诗句字数相同、相近的前提下,节的行数相等。
徐志摩遵循闻一多的倡导,也讲究诗行和章法的“均齐”,他的诗多以四行一节式为主,有的是式,有的是梯式,还有的采用混合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