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如何认识小农经济作业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练习:第1课_发达的古代农业_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练习:第1课_发达的古代农业_word版含解析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论语·泰伯》说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下列相关的推断最有可能正确的是()A.夏朝贵族直接从事农业生产B.夏朝已有了农业灌溉系统C.夏朝已建立了完备的井田制D.夏朝统治者大力推行分封制卑宫室”即轻视宫室的生活,“尽力乎沟洫”即大力兴修水利。

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诗经》载,西周时期“其镈斯赵,以薅荼蓼。

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由此可见当时()A.铁制农具已得到普及B.作物的品种已十分丰富C.人们已懂得变草为肥D.水利灌溉系统十分发达,并使这些杂草腐烂在地里,这样就有利于五谷杂粮的生长。

把杂草变成肥料,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这说明西周时期人们已懂得变草为肥,故选C项。

3.导学号34224000下面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A.商业运输方式的变化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C.经济结构的变化D.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这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农耕方式的变化,故选D项。

4.《无锡道中赋水车》中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见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了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龙骨水车(翻车)的工作情形。

灌溉工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

5.(2018福建莆田九中月考)河南农谚说:“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江苏农谚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

这些农谚()A.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B.没有科学可信性C.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D.源于农民的无知“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农谚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并不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故A项错误;农谚有一定的科学可信性,故B项错误;农谚源于农民的生产生活经验,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了维护统治,保证财政收入,重视农业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 对于养活日益增多的人口,起了一定的作用;破坏了生态平衡, 加剧了土地沙化,降低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反而不利于社 会经济的发展。 经验教训:保护生态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做好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工作。
【答案】(1)原因:农民拥有一定土地、农具、牲畜等生产 资料,有生产积极性;经营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积蓄和储 备,必须辛勤耕织,才能维持生计;农民具有勤劳的品格,把 男耕女织作为自己的本分。 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原因:小农经济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一方面是由于农民的辛勤经营,另一方面是因为封建统治者为
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
犁)的出现。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
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 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
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 乃粒· 稻工》记载:“吴郡
(5)水利工程的修建。
【针对练习】 1.(2011 年广东茂名二模文综)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
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 耕作工具不断改进 B.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
C. 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D.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解析】选 D。土地兼并日趋加剧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后的影响,D 项表述错误。
【针对练习】 2.(2011 年山东威海二模)《论贵粟疏》载:“四时之间, 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 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当 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

2020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第1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2020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第1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

(2)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时。

(3)主要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1)概况:耕作工具出现青铜农具,重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耕作技术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和治虫灭害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①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3)东汉: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集体劳作(1)出现:商周时期。

(2)基础:土地归国家所有。

(3)评价:在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工效。

2.小农经济(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

(2)原因: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特点:①组织形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高中历史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史学纵横〖小农经济基本评价〗

高中历史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史学纵横〖小农经济基本评价〗

小农经济基本评价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中国封建经济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小农经济的自我激励机制,使中国用相对较少的土地面积养活了更多的人口,并创造了传统农业阶段最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力;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导致封建社会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也是向新的生产力阶段发展的严重阻碍,就是说,中国封建社会“锁定”在小农的发展阶段而难以实现新的经济革命。

第一,小农经济是中古农业社会生产力条件下最有效率的生产方式,是中国封建经济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人口多而土地少,人口与土地两个要素之间关系的相互作用,始终决定着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小农经济可以最大限度地养活土地上的人口。

这是因为,一方面,小农经济将土地上的收益作了固定的安排,赋税和地租基本是固定的,农业剩余的多少取决于小农的收成,这就可以充分调动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赋税和地租一般较重,在沉重的赋税和地租压力下,不得不尽可能地向土地追加劳动,以取得最大的产出。

所以,中国历史上农业总产量可以不断地扩大,但是农业的人均产量总是基本不变的。

由于小农经济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制度,农业生产总是不断有所发展。

第二,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的基础,它排斥商品生产,排斥规模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停滞的主要原因。

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较低,剩余产品较少,不能大规模参与社会交换,农业商品率极低。

由于小农经济所耕种的土地面积小,无限增加单位土地上的劳动必然导致土地边际生产力的降低,加上赋税和地租剥削又很重,小农单靠小块土地的收益不能维持全家的生计,必须利用剩余劳动从事家庭手工业生产作为农业的补充。

但是,这种家庭小手工业的发展仅仅限于对小农业的补充,不仅没有发展成为近代工业的可能,而且对商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极为有限。

这是因为,这种家庭小手工业与小农经济的紧密结合,强化了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使商品生产不能发展起来。

第三,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动荡、不断反复的根本原因。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一课三测: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一课三测: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含解析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记一记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知识结构填一填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答题术语1.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有关键的作用。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推动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使农民遭受沉重的压迫.土地过度集中导致耕者无其田,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往往激起民众暴动。

3.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辨一辨1。

如何辨析生产工具的演变?(1)从材质方面:木、石、骨→青铜、铁。

(2)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3)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自然力。

2.怎样正确理解“耕作方式"的内涵?“耕”指的是农田的开垦技术及方式和农业工具的发明与使用方式,而“作”应包括农业的经营技术模式。

此外,“耕作”还应包括农业的组织经营方式.3.“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是什么?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三种社会属性;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就等于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辨析体会研一研1。

耕作方式的变化史料一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史料二史料一、二分别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意义。

[提示]变化:原来用作祭祀的牛,开始用于田间耕作;汉代改进并进一步推广耕犁技术,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出现使得耕犁技术得以完善.意义:推动了我国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发展。

2.耕作技术的进步史料《吕氏春秋》:“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人民版必修2

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人民版必修2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农业是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在古代中国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

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2.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手工业产品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3.中国商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曾达到很高的水平。

但是,古代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往往对商业活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种种限制。

[学习目标]一、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历程2.评价(1)积极: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图解识记]中国古代农业的演变二、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1.水利事业的发展(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四川)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陕西关中),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了一种“井渠”,这种水渠至今仍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2.灌溉工具的进步(1)隋唐五代时期,北方已使用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2)宋代的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灌溉。

(3)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

[思维深化]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两点认识(1)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它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减轻旱涝灾害等。

(2)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灌溉工具的进步,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1.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期推广,唐朝出现的曲辕犁,标志着犁耕技术走向成熟。

4.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多种形式并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教案新部编本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高一历史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体系】“精耕细作”的含义: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重难点解析】1.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个基本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形成的表现:(1)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如铁农具、铁犁牛耕、曲辕犁。

(2)耕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从千耦其酝到个体农耕。

(3)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如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白渠。

(4)农学知识理论不断积累和推广:如《农政全书》等著名的农学著作。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历史地位: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2)生产组织形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4)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5从农耕技术的发展:借用牛力耕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重视水利的兴修,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考古学家一般将人类早期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按工具出现先后顺序B.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C.按考古学特点来划分D.按工具的优劣来划分2.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并不普遍。

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一项技术革新是A.犁壁的安装B.铁犁铧的发明C.牛鼻环的使用D.“二牛抬杠”的牛耕方式3.以下三张图按先后顺序分别表现了A.大河文明、海洋文明、草原文明B.大河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C.海洋文明、草原文明、大河文明D.草原文明、大河文明、海洋文明4.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马上点标题下“高中历史”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2、表现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1)原始农业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作物种类:水稻和粟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铁犁牛耕的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

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1)耕作方法:①垄作法(春秋战国)②代田法(西汉)(2)耕作技术: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3)耕作制度: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②灌溉工具:翻车(曹魏时期)、筒车(唐朝)、水力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分封制与井田制2、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1)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生产关系: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如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等2、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1)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1)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筒车
高转筒车
明 清 风 力 水 车
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 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
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奴隶社会 奴隶主贵族 井田制
(商周) 土地所有制
封建社会
(春秋战 国以来)
封建土地所 君主土地私有制
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
农民土地私有制(附庸)
翻车→风力水车
改良培育作物
芍陂、都江堰、坎井儿 引进高产作物
工具 革新
水利 灌溉
耕作 技术
作物 改良
骨器木器→铁器 耦犁→曲辕犁
代田法、耕耙耱 稻麦轮作、施肥
古代农民的状况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首》唐·李绅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 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 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 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论贵粟疏》汉·晁错
小农经济的评价
(1)积极性:①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推动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③是封建王朝主要财政来源,是古代中国文明成就的 基础。
(2)局限性:
①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易破产。 ②规模小,难以扩大生产,不利于技术的进步。 ③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高中历史必修2第1课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2第1课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2第1课知识点:中国古代精耕细作传统农业中国古代文明是在长江、黄河、辽河等适合发展农业的大河流域发展起来的。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但是到了近代,小农经济却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它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接下来我就对这个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

铁犁牛耕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在汉代得到改进和推广。

隋唐时期,随着江东犁的出现,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

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为了提高土地生产率,人们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在北方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形成耕耙耖技术。

改变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

中国古代重视农田灌溉,从古至今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改善了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总之,我国古代农业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它的艰难成长历程,既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辛和智慧,也包含了历代统治者所实行的农业政策。

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高中历史必修2第1课知识点:全面认识小农经济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产部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其自身的农业保持长盛不衰,其社会历史和文化才能持续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共36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共36张PPT)

封建土地 私有制 地主土地制
(大部分土地)
农民土地制
出租给农民 农民向地主交租
农民自耕 向国家纳税
土地可以买卖
土地兼并
国家
农民
地主
兼并
土地兼并问题:
(1)产生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频繁
(2)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
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 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水利书籍
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 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 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
关中:井渠法
井渠法的发明,是我国 古代一项独特的创举。 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 开渠的问题,又能减少 明渠水在输送过程中的 蒸发和渗漏。井渠法很 快就推广到甘肃、新疆 一带水分容易蒸发的干 早地区。至今仍在新疆 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 用的坎儿井,就是在井 渠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改 进而成的。
——周昕《中国农具发展史》
⑶构造的变化
直 辕 犁
曲 辕 犁
省力的同时控制耕地的深浅,提高耕地的质量。
犁的演进:
耒耜→ 石犁→青铜犁→铁犁→直辕犁→ 曲辕犁
农具革新
材质的变化:石、骨、木—青铜—铁 动力 的变化: 人力—畜力—自然力 结构的变化: 直辕—曲辕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思考:“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耕作技术 没有革命性的进步”,这是为什么呢?
靠着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座筒车,江西南康市龙岭镇下 棚、邱边等几个村的上千亩农田就能四季免费灌溉。
戽斗(宋元)
风力水车 (明清)
• 不利因素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高中历史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年级_________班级______组名_______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的生产工具、主要耕作方式以及著名的水利工程。

理解小农经济及其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难点: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预习案【概括梳理】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 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国家。

2. 主要耕作方法:_____________。

3. 主要耕作工具:石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发展:(1)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______________提高。

(2)商周时期,出现_____ 农具,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治虫灭害等技术。

注:商周时期,虽然出现了青铜农具,但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仍然很少使用,当时主要的耕作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人们也由经常________走向定居生活。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含义: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模式。

它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

1.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__________时期。

(2)改进和进一步推广:两汉时期。

赵过推广_______(两牛三人),后来又出现犁壁。

注:西汉时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

(3)完善:隋唐时期。

江东地区出现__________,安装了犁评。

历史必修二: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历史必修二: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2.获取材料信息 史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 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子·治本》 应用1 概括史料一反映的主要经济特点。 提示 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史料二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 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董煟《救荒活民书》 应用2 史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就会导致小农经济的破产。
济形成源于
A.自然经济的形成 C.井田制的瓦解
B.商业经济的发展
√D.铁犁牛耕的推广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是新的经济形态,它逐步形成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 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家庭经营成为可能,而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铁犁牛耕的使用 和推广,故D项正确。
史料实证
1.印证教材观点 史料一 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 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 应用1 史料一说明,战国时期 铁器 已普遍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居于主导地位, 生产力 水平显著提高。
返回

达标检测
1.(2018·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
A.玉米 B.番薯
√ C.辣椒 D.水稻
解析 玉米、番薯、辣椒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传入中国。在距今七千年前, 中国长江流域已经种植水稻,故答案为D。
123456
2.(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
123456
6.(2018·临沂高一检测)汉代《淮南子·说山》一书中写道:“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 者诛。”该规定反映了 A.封建王朝法律的系统性 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案: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案: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Word版含答案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神农”的传说1.农业的起源(1)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农作物:粟和水稻。

(3)传说:“神农能殖嘉谷”,创制耒耜,教民耕作。

(4)史证: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的农耕实践。

2.农业的地位(1)农耕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取得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历程(1)原始社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2)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3)汉代:①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

②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及播种工具耧车出现。

③东汉:耦犁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

(4)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2.评价(1)积极: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

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2.土地兼并(1)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2)表现:土地高度集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3)影响:农耕生产秩序遭受严重破坏,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1)目的:古代国家通过征收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

(2)标准: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秦始皇时代曾经征收“泰半之赋”。

(3)形式:田亩税和人头税,还有很多杂税以及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

(4)结果:赋税征收使农民承受着沉重的负担,赋税成为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1 第1课时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1 第1课时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Word版含答案

第1课时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考报告】考试内容考核要求必考加试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a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b考点一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时期出现的一种耕作方法,砍伐林木,清除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地挖坑下种。

(2)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的出现而形成。

据《战国策》记载,秦国“以牛田”,就是用牛耕地。

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农具。

(2)汉代①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②出现了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

③东汉时,因两头牛牵引的耦犁(二牛抬杠)回转不便,在某些地方出现了一牛挽犁。

(3)唐代:出现曲辕犁,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构图解史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要点1耕作方式的演变史料一荆、扬……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然民鮆窳偷生……朝歌暮戚。

——《盐铁论》史料二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荆州、扬州等地采用什么耕作方式生产?这种耕作方式有何危害?(2)史料二中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有何变化?对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有何影响?提示(1)方式:刀耕火种。

危害: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经常迁徙;放火烧山,破坏生态环境。

(2)变化:从石器到铁器,农业生产工具不断得到改进,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影响: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要点2耕作技术的进步史料思考依据史料中的图片,说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提示牛耕技术逐渐普及,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犁的改进更适合地区土质特点和耕作的需要。

1.(2017年4月浙江学考)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

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①石斧②耧车③骨镰④曲柄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石斧是“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故①正确;耧车是“牛耕铁犁”阶段的耕作工具,故②错误;骨镰是“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故③正确;曲柄锄是“牛耕铁犁”阶段的耕作工具,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 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区别与联系精品素材 人教版

高中历史 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区别与联系精品素材 人教版

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区别与联系一、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二者的概念和特征。

所谓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市场交换需要,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的一种经济形式。

即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是为生存而生产,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

自然经济是一个历史X畴。

由于它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因而可以同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相联系,曾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存在。

自然经济具有如下的特征:①它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相适应,人们的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基本局限在经济单位内部,生产规模十分狭小;②它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是这种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

③自然经济中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是直接的。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

〞中国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即在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普及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之后。

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具有三种社会属性,即封建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小农经济(法国大革命后的小农经济,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小农经济,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小农经济,它们并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富农经济。

它们生产的产品主要不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是和市场相联系。

但由于它经营规模小,相对于资本主义大农场而言,故叫小农经济。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小农经济被集体农庄所取代。

在中国,1956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小农经济被农业合作社所代替。

)、社会主义小农经济(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所以,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中国的农民仍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本质上仍然属于小农经济。

高中历史必修2重要微知识点第1课如何认识小农

高中历史必修2重要微知识点第1课如何认识小农

小农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是日益完善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下列对这种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断改进生产工具B.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C.逐渐完善水利设施D.小农经济阻碍精耕细作的发展解析:D。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农经济下农民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A、B、C三项都符合史实。

故选D项。

2.《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D.劳动力短缺解析:C。

材料中描述了我国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珍惜耕作时机,辛勤劳作。

这种耕作方式和辛苦程度主要取决于生产能力。

3.“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既是中国古代农民的理想,也是国泰民安的象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农耕文明的真实写照②封建社会农民财富、地位的象征③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④明清之际受到冲击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C。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正确理解,即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社会农民财富、地位的象征”这一选项中“农民地位的象征”有误。

4.叶茵《田父吟》:“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粮粞便不忧。

”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的解体B.农业水利灌溉技术的艰难发展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D.租税剥削使农民生活贫困解析:D。

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诗中“但求一熟偿逋债”反映了租税的沉重,导致农民生活贫困,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B、C两项与材料无关。

5.清朝雍正皇帝曾经设立农官,奖励务农有成的老农,并从江南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农到北方传授农业技术,重视并扶植农业。

其原因不包括( )A.农民是国家赋税和兵役、徭役的主要来源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国家外贸的收入C.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稳定D.小农经济的稳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解析: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农经济练习题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是日益完善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下列对这种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断改进生产工具B.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C.逐渐完善水利设施D.小农经济阻碍精耕细作的发展解析:D。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农经济下农民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A、B、C三项都符合史实。

故选D项。

2.《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D.劳动力短缺解析:C。

材料中描述了我国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珍惜耕作时机,辛勤劳作。

这种耕作方式和辛苦程度主要取决于生产能力。

3.“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既是中国古代农民的理想,也是国泰民安的象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农耕文明的真实写照②封建社会农民财富、地位的象征③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④明清之际受到冲击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C。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正确理解,即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社会农民财富、地位的象征”这一选项中“农民地位的象征”有误。

4.叶茵《田父吟》:“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粮粞便不忧。

”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的解体B.农业水利灌溉技术的艰难发展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D.租税剥削使农民生活贫困解析:D。

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诗中“但求一熟偿逋债”反映了租税的沉重,导致农民生活贫困,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B、C两项与材料无关。

5.清朝雍正皇帝曾经设立农官,奖励务农有成的老农,并从江南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农到北方传授农业技术,重视并扶植农业。

其原因不包括( )A.农民是国家赋税和兵役、徭役的主要来源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国家外贸的收入C.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稳定D.小农经济的稳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解析:B。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统治阶级政策态度分析材料强调重农,而其出发点在于A、C、D三项,B项叙述不符合史实。

6.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惟流离饿殍耳。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 )A.落后性B.封闭性C.分散性D.脆弱性解析:D。

本题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低,容易破产,具有脆弱性;A、B、C三项均与材料无关。

故选D项。

7.白居易诗《朱陈村》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的现象,反映了( )A.远古时期的采集生产方式B.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生产方式C.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方式D.古代耕作技术的落后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由“机梭”“女汲水”“男采薪”很容易判断出这是古代的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方式。

8.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主要影响是导致( )A.自然经济的产生B.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C.商品经济的活跃D.集体耕作方式的出现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按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成为可能,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立的一种经济形态,它存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

小农经济是一种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故A项不如B 项准确。

9.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

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由此可见,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封闭性B.落后性C.脆弱性D.分散性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及理解材料的能力。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它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

以家庭为单位反映的是其封闭性、分散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说明的是其落后性。

题中四个选项都是小农经济的弱点,而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当小农经济受到外界冲击时脆弱性的一面。

10.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出现。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B.井田制的确立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的发展是小农经济出现的根本原因。

11.小农经济在我国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下列关于小农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④它与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男耕女织是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耕作方式,其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故不与市场发生联系,④错误,排除带④的选项。

12.“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材料中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 )①交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小农经济的生产目的。

从材料中判断这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下的农民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13.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谚语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①体现了耕锄;②体现了灌溉;③体现了施肥;④体现了灌溉和施肥,这些都体现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14.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

”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①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②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③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④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中“妇织”“儿锄”这一关键信息来判断这一生产模式是小农经济。

②③④是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而①不符合小农经济模式。

15.唐代诗人杜甫“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的诗句,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 )A.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B.铁犁牛耕的演变过程C.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D.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解析:D。

由“男耕女桑”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16.解放前,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解析:C。

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的本质特征。

根据“丑妻薄地破棉袄”可推断A项“富裕”这一表述错误,B、D两项不符合俗语内容,俗语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容易满足等,这符合自然经济的特征。

17.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解析:A。

陕西民间剪纸反映了男子耕种的情景,河北民间剪纸反映了女子纺织的情景,两幅图形象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8.清朝乾隆年间纪晓岚写了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的影响B.宗法观念的根深蒂固C.中国人耕读传统习惯的影响D.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解析:D。

本题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中“一等人忠臣孝子”反映了宗法制的影响,“两件事读书耕田”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影响,两种认识的根本原因在于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故选D项。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材料二男耕女织图材料三(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牛疫。

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后汉书》(1)材料一、二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解析第(1)问,结合小农经济的基本史实回答。

第(2)问,结合材料三从耕作方式、小农经济特点等方面综合回答。

答案(1)经济形式: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时期。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