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通风和粉尘控制
工业通风典型习题讲解
第一章 工业有害物及其防治的综合措施1.什么是一次尘化作用,二次尘化作用,粉尘在室内扩散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解:使尘粒由静止状态进入空气中浮游的尘化作用称为一次尘化作用;一次尘化作用给予粉尘的能量是不足以使粉尘扩散飞扬的,它只造成局部地点的空气污染。
二次气流带着局部地点的含尘气流在整个车间内流动,使粉尘散布到整个车间,成为二次尘化作用。
粉尘在室内扩散的直接原因为二次尘化作用。
个别学生中常见问题:概念问题——(1)把二次尘化作用简单的理解为:粉尘从一个地点扩散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2)将粉尘在室内扩散的原因写成:一次尘化和二次尘化的综合作用;第二章 控制工业有害物的通风方法4.某车间体积V =1000m 3,由于突然发生事故,某种有害物大量散入车间,散发量为350mg/s ,事故发生后10min 被发现,立即开动事故风机,事故排风量为L =3.6m 3/s 。
试问:风机启动后要经过多长时间室内有害物浓度才能降低100mg/m 3以下,(风机启动后有害物继续发散)。
解:y 0=0 mg/s L =3.6 m 3/s V f =1000 m 3 y 1=350×10×60/1000=210 mg/m 3 y 2=100 mg/m 3 x =350 mg/smin 178.1028ln201≈=----=s Ly x Ly Ly x Ly LV f τ利用P14公式(2-3) 同学常见问题:此题绝大多数的同学是正确的计算错误——有一同学选用P 14公式(2-4)进行解答,有两位同学计算错误;9.车间通风系统布置如图2-12所示,已知机械进风量G jj =1.11kg/s ,局部排风量G p =1.39kg/s ,机械进风温度t j =20℃,车间的得热量Q d =20kW ,车间的失热量Q h =4.5(t n -t w )kW ,室外空气温度t w =5℃,开始时室内空气温度t n =20℃,部分空气经侧墙上的窗孔A 自然流入或流出,试问车间达到风量平衡、热平衡状态时,(1)窗孔A 是进风还是排风,风量多大?(2)室内空气温度是多少度?解:(1)风量平衡:zp jp zj jj G G G G +=+ 即:1.11+0=1.39+G zp G zp =-0.28 kg/s 故:窗孔A 是进风,风量为0.28 kg/s 利用P18,式(2-12)(2)热平衡:w zj j jj d n p h t cG t cG Q t cG Q ++=+528.001.12011.101.12039.101.1)5(5.4⨯⨯+⨯⨯+=⨯⨯+-n n t t℃24.11=n t利用P19,式(2-13) 学生常见错误:风量平衡方程和热平衡方程都对,做题思路清晰;概念错误——将(2)中所求平衡时的温度t n 在1.01*1.39*t n 一项中认为是已知的20℃,导致计算错误;12.某办公室的体积170m 3,利用自然通风系统每小时换气两次,室内无人时,空气中CO 2含量与室外相同为0.05%,工作人员每人呼出的CO 2量为19.8g/h ,在下列情况下,求室内最多容纳人数。
工厂粉尘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厂粉尘治理工作,保障员工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提高生产环境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有涉及粉尘产生的车间、工段、班组和个人。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包括无机粉尘和有机粉尘。
第四条本厂粉尘治理工作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谁产生、谁治理”的责任制。
第二章粉尘源控制第五条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的设备、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第六条严格控制粉尘产生源,采取以下措施:1.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粉尘产生;2. 对产生粉尘的设备进行密闭,设置集尘装置;3.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4. 对粉尘排放口进行监测,确保排放达标。
第七条严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未经处理的粉尘原料。
第八条对产生粉尘的生产区域进行划分,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采取隔离措施。
第三章粉尘监测与检测第九条建立粉尘监测制度,定期对生产环境中的粉尘浓度进行监测。
第十条粉尘监测工作由环保部门负责,监测结果要及时上报。
第十一条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超标情况,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定期对员工进行粉尘接触检测,建立健康档案。
第四章个人防护第十三条员工进入粉尘作业区域必须佩戴合格的防尘口罩、防尘帽、防尘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第十四条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定期检查、更换。
第十五条对未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员工,给予警告或处罚。
第五章应急处理第十六条建立粉尘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报告、应急响应、救援处置等程序。
第十七条发生粉尘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并及时上报。
第十八条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第十九条对在粉尘治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十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职等处罚。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由厂环保部门负责解释。
工业通风作业(参考答案)
第二章控制工业有害物的通风方法1、某车间体积V=1000m3,由于突然发生事故,某种有害物大量散入车间,散发量为350mg/s,事故发生后10min被发现,立即开动事故风机,事故排风量为L=3.6m3/s。
试问:风机启动后要经过多长时间室内有害物浓度才能降低100mg/ m3以下(风机启动后有(2)自由悬挂,有法兰边(3)在工作台上,无法兰边2、有一镀银槽槽面尺寸A×B=800×600mm,槽内溶液温度为室温,采用低截面条缝式槽边排风罩。
槽靠墙或不靠墙布置时,计算其排风量、条缝口尺寸以及阻力。
(P40~41)3、有一金属熔化炉,平面尺寸为600×600mm,炉内温度t=600℃。
在炉口上部400mm 处设接受罩,周围横向风速0.3m/s。
确定排风罩口尺寸及排风量。
(P35~36)4、某车间大门尺寸为3×3m,当地室外计算温度t w=-12℃,室内空气温度t n=15℃,室外风速v w=2.5m/s。
因大门经常开启,设置侧送式空气幕。
空气幕效率η=100%,要求混合温度等于10℃,计算该空气幕吹风量及送风温度。
(P50)(喷射角45°,不考虑热压作用,风压的空气动力系数K=1.0)第四章通风排气中粉尘的静化1、有一两级除尘系统,系统风量为2.22m3/s,工艺设备产尘量为22.2g/s,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分别为80%和95%,计算该系统的总效率和排空浓度。
(P56~57公式及例题)2、金钢砂尘的真密度ρc=3100kg/m3,在大气压力P=1atm、温度t=20℃的静止空气中自由沉降,计算粒径d c=2、5、10、40μm时尘粒的沉降速度。
(P60-61公式及例题)求该除尘器的全效率。
(P56~57公式及例题)4、在现场对某除尘器进行测定,测得数据如下:y=3200mg/m3除尘器进口含尘浓度1y=480mg/m3除尘器出口含尘浓度2除尘器进口和出口管道内粉尘的粒径分布为计算该除尘器的全效率和分级效率。
粉尘安全制度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粉尘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预防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从事粉尘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包括但不限于矿山、建材、化工、冶金、煤炭、机械、电子等行业。
第三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粉尘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确保粉尘作业场所的安全。
第四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粉尘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粉尘危害及防护第五条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具有微小、细软、易于飞扬等特点。
粉尘危害主要包括:(一)引起呼吸道疾病,如尘肺病、支气管炎等;(二)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三)影响作业场所空气质量,降低工作效率;(四)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第六条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粉尘危害,确保作业场所空气质量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第七条粉尘防护措施包括:(一)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防尘技术,如湿式作业、密闭作业、通风除尘等;(二)组织措施: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降低粉尘浓度;(三)个体防护: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尘服等。
第三章作业场所管理第八条单位应当对粉尘作业场所进行分类管理,明确不同类别作业场所的安全要求。
第九条粉尘作业场所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作业场所通风良好,空气中含有粉尘浓度不得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二)作业场所地面、墙壁、门窗等设施应定期清理,防止粉尘沉积;(三)作业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防尘罩、防尘帘等;(四)作业场所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作业人员注意粉尘危害。
第十条单位应当定期对粉尘作业场所进行检测,确保粉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第四章作业人员管理第十一条单位应当对从事粉尘作业的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尘肺病等职业病的作业人员,应当及时调离粉尘作业岗位。
矿井粉尘管理制度
矿井粉尘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矿井粉尘管理,预防和控制矿井粉尘爆炸事故,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类煤矿、金属矿矿井的粉尘管理工作。
第三条矿井粉尘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布局与分布,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
第四条矿井粉尘管理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第二章管理范围第五条矿井粉尘管理的范围包括对矿井内部和周边的粉尘进行监测、评价和控制。
第六条矿井粉尘管理的对象包括煤尘、岩尘等造成的粉尘。
第七条粉尘监测内容包括矿井内部粉尘浓度、粒径分布等情况。
第八条粉尘评价内容包括矿井内部粉尘对矿工健康的影响,以及粉尘在矿井内部的分布情况。
第九条粉尘控制内容包括对粉尘产生源头的控制、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等。
第三章粉尘监测第十条矿井应当建立完善的粉尘监测系统,包括定期监测和不定时监测。
第十一条粉尘监测应当有专门的监测机构负责,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第十二条粉尘监测的设备应当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粉尘监测数据应当及时反馈,需要采取措施的情况应当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第四章粉尘评价第十四条矿井应当定期对粉尘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应当包括粉尘对矿工健康的影响情况,以及粉尘在矿井内的分布情况。
第十五条粉尘评价应当由专业的评价机构进行,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第十六条粉尘评价的结果应当及时反馈,需要采取措施的情况应当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第五章粉尘控制第十七条矿井粉尘控制应当从源头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粉尘的产生。
第十八条矿井通风系统应当优化,确保矿井内部的空气质量,减少粉尘的积聚。
第十九条矿井内部的扬尘设备应当严格执行相关的操作规程,避免产生多余的粉尘。
第六章粉尘管理的要求第二十条矿井粉尘管理人员应当持证上岗,定期接受培训,具备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二十一条矿井粉尘管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不得私自调整相关设备。
粉尘的控制手段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粉尘危害及控制
§1 粉尘旳危害及防尘综合措施 §2 粉尘旳分类、形成及扩散 §3 含尘浓度、卫生原则和排放原则 §4 粮食厂仓控制粉尘旳通风措施
1 粉尘旳危害及防尘有效措施
一、粉尘旳危害
1.对人体旳危害 2.对生产旳影响 3.对大气旳污染
1.对人体旳危害
一次尘化使粉尘扬起,形成局部含尘空气,二次尘化将局部 含尘空气从形成地点带走,使其在整个车间扩散弥漫。
§3 含尘浓度、卫生原则和排放原则
一、含尘浓度 1.质量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旳灰尘质量,单位
为mg/m3。 2.计数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旳灰尘旳颗粒总数,
单位为粒/m3或粒/升。 3.粒径计数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某一粒径范围
一、通风措施分类
通风措施——人为利用有组织旳空气流动来改善 车间旳空气环境。
通风措施按照通风动力旳不同可分为机械通风和 自然通风两类。
通风措施旳控制范围可分为局部通风和全方面通 风
局部通风系统分为局部进风和局部排风两大类 局部排风——在局部地点直接把不符合卫生原
则旳污浊空气捕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排至 室外,这种通风措施称为局部排风。
物量超出排放标按时,必须用净化设备处理,到达排 放原则后,排入大气 ④风机 风机向机械排风系统提供空气流动旳动力
单独风网和集中风网
“一风多用”
食品加工厂中通风除尘系统除了起控制粉尘旳作 用外,还是冷却物料必不可少旳主要措施
通风作用还可进一步转化,利用空气旳动力特征, 对物料进行风选分级
合理旳通风除尘装置对预防微生物、害虫旳孳生 粉尘爆炸事故
五、空气净化设备
通风除尘中所含旳粉尘浓度如超出排放原则, 必须进行净化处理。从含尘空气中除去粉状物 料旳设备称为除尘器。
通风与防尘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通风与防尘安全操作规程范文一、目的与范围为确保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并避免因尘埃对人体造成危害,制定本操作规程,以规范通风与防尘工作的安全操作。
二、基本要求1. 维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2. 预防尘埃对设备设施的损害,保证正常运行。
3. 减少生产中的粉尘污染,提高生产效率。
三、通风措施1. 室内通风要求:(1)新建或翻修的生产车间,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2)现有生产车间应定期检查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通风设备正常工作。
(3)开展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2. 通风设备的操作:(1)通风设备的开启应在作业前十五分钟左右进行,以确保充分的通风效果。
(2)通风设备的关闭要在作业结束后十五分钟内进行,以保持室内空气质量。
四、防尘措施1. 设备设施的维护:(1)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的密封性能,如有破损应及时修复或更换,防止尘埃外泄。
(2)设备设施的清洁工作应定期进行,保持设备的清洁,减少尘埃产生。
2. 作业场所的清洁:(1)工作场所应每日进行清洁工作,包括地面、墙壁及设备表面的清洁。
(2)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大扫除,清除难以清理的死角及角落中的尘埃。
3. 使用防尘设备:(1)在作业现场,应适时佩戴防尘口罩、防尘眼镜、防尘手套等防护设备,以保护呼吸道、眼睛及手部免受尘埃侵害。
(2)使用防尘设备应正确佩戴,确保紧密粘贴面部,避免尘埃进入防护区域。
4. 垃圾处理与尘埃清理:(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应及时清理,并放置在密封的垃圾桶中。
(2)尘埃的清理工作应由专人负责,使用适当的清洁工具进行清理,防止尘埃再次扬尘。
五、安全培训与管理1. 进行通风与防尘工作前,应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包括通风设备使用方法、防尘设备佩戴方法以及尘埃清理方法等内容。
2. 工作现场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通风与防尘工作的重要性。
3. 严格遵守通风与防尘工作的操作规程,不得随意更改或擅自停止通风设备的运行。
粉尘消防安全知识
粉尘消防安全知识粉尘消防安全知识第一章基本概念 (字数:784)1.1 粉尘的定义粉尘是一种由固体颗粒形成的细小粒子,直径在1到1000微米之间。
它们通常是由磨削、研磨、打磨、切割等过程中产生的。
粉尘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并沉积在表面上,形成可燃的尘层。
1.2 粉尘火灾的危害粉尘火灾具有快速传播的特点,它们可以迅速引燃周围可燃物,造成大面积燃烧。
粉尘火灾还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
此外,由于粉尘悬浮在空气中,它们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造成爆炸事故。
1.3 粉尘消防安全的重要性粉尘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
采取适当的防火措施是防止粉尘火灾的关键。
除了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外,还能保护企业财产免受损失。
第二章粉尘火灾的防控措施 (字数:2347)2.1 粉尘火灾危险评估要防止粉尘火灾,首先需要通过评估来确定火灾的危险性。
评估应包括火灾的爆炸性、燃烧速度和火灾的扩展性等。
评估结果将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2.2 粉尘的有效控制要有效控制粉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2.2.1 空气净化通过安装空气过滤器和废气处理设备,可以有效去除粉尘。
工作场所的通风系统也应具备良好的过滤功能,确保空气清洁。
2.2.2 粉尘的捕集和回收在源头处设置捕集设备,如除尘器、集尘罩等,可以有效地捕集和回收粉尘。
这不仅可以减少粉尘对环境的污染,还有助于防止粉尘积累,减少火灾的发生。
2.2.3 清理和清除定期清理和清除粉尘,特别是在易燃区域周围的表面上。
这将有效减少粉尘的积累,并减少火灾的危险。
2.3 消防设施的配置为了应对粉尘火灾,必须配置适当的消防设施。
这包括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灭火器等。
这些设施应定期维护和测试,确保可靠性。
2.4 员工培训和意识提高培训员工有关粉尘火灾的风险和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员工应了解工作场所的火灾报警系统和灭火设备的使用方法,并且具备处理火灾紧急情况的能力。
第三章粉尘火灾的应急处理 (字数:1901)3.1 火灾应急计划的制定应急处理是粉尘火灾防控工作的重要部分。
工业通风习题
第一章 工业有害物及其防治的综合措施习题1。
粉尘.有害蒸气和气体对人体有何危害? 2。
试阐明粉尘粒径大小对人体危害的影响。
3。
试阐述采用通风技术控制有害物的理论依据。
4。
写出下列物质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并指出何种物质的毒性最大(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丙烯醛,铅烟,五氧化砷,氧化镉)。
5。
卫生标准规定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考虑了哪些因素?举例说明。
6。
排放标准规定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为0.01㎎/3m ,试将该值换算为mL/3m 。
7。
排放标准与哪些因素有关?8。
试阐述在不同的室内气象条件下对人体舒适感(或人体热平衡)的影响。
第二章 控制工业有害物的通风方法习题1。
确定全面通风风量时,有时采用分别稀释各有害物空气量之和;有时取其中的最大值,为什么?2。
进行热平衡计算时,为什么计算稀释有害气体的全面通风耗热量时,采用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而计算消除余热,余湿的全面通风耗热量时,则采用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3。
通用设计如果不考虑风量平衡和热平衡,会出现什么现象?4。
某车间体积V=10003m ,由于突然发生事故,某种有害物大量散入车间,散发量为350㎎/s ,事故发生后10min 被发现,立即开动事故风机,事故排风量为L=3.63m /s 。
试问:风机启动后要经过多长时间室内有害物浓度才能降低100㎎/3m 以下,(风机启动后有害物继续发散)。
5。
某大修厂在喷漆室内对汽车外表喷漆,每台车需用1.5小时,消耗硝基漆12kg,硝基漆中含有20%的香蕉水,为了降低漆的粘度,便于工作,喷漆前又按漆与溶剂质量比4:1加入香蕉水。
香蕉水的主要成分是:甲苯50%、环己烷8%、乙酸乙酯30%、正丁醇4%。
计算使车间空气符合卫生标准所需的最小通风量(取K 值为1.0)。
6。
某车间工艺设备散发的硫酸蒸气量x=20㎎/s,余热量Q=174KW 。
已知夏季的通风室外计算温度w t =32℃要求车间内有害蒸气浓度不超过卫生标准,车间内温度不超过35℃。
粉尘管理制度
粉尘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避免粉尘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设备的损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和办公场所的粉尘管理工作。
第三条粉尘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规范、依法管理”的原则,全面加强对粉尘的控制和管理。
第四条公司应当实施粉尘管理责任制,明确粉尘管理部门、责任人员及其职责,建立健全粉尘监测体系,加强粉尘危害的评估和监测,及时检测和控制粉尘浓度。
第五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粉尘管理记录,如粉尘监测记录、粉尘防护用品使用记录等。
第六条公司应当加强粉尘管理宣传教育,普及粉尘危害的相关知识,提高员工对粉尘危害的防范意识。
第七条公司应当定期开展粉尘管理的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意识。
第八条公司应当建立粉尘管理的奖惩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粉尘管理工作,减少粉尘危害。
第二章粉尘的危害和防护第九条粉尘的危害主要包括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对皮肤的刺激和损害、对眼睛的刺激和损害,对环境和设备的污染和损害等。
第十条公司应当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所和工艺流程制定相应的粉尘防护措施,包括采用封闭式操作、通风换气、粉尘收集和处理等。
第十一条公司应当为员工提供必要的粉尘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护面罩、防护眼镜、防护服等,并规定员工在作业时必须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第十二条公司应当加强粉尘的通风处理,保障室内空气的清新,降低粉尘浓度。
第十三条公司应当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保障设备正常运转,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第三章粉尘管理的责任和义务第十四条公司领导应当高度重视粉尘管理工作,将粉尘管理纳入公司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加强粉尘管理工作的督促和检查。
第十五条粉尘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管理公司的粉尘管理工作,负责制定粉尘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方案,组织实施粉尘危害评估和监测。
第十六条各部门负责粉尘管理的工作,应当配合粉尘管理部门做好粉尘防护工作,加强对员工的粉尘管理宣传教育,及时整改粉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十七条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粉尘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工作,正确使用和维护粉尘防护用品,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和整洁。
工业通风与除尘复习总结
大门空气幕
按送风方式:侧送式、下、上送式 按气流温度:热、等温、冷空气幕
吹吸式排风罩
吹吸式通风:利用射流作为动力,把污染物输送
到排风罩口,再由其排除,或者利用射流阻挡、控 制污染物的扩散。
第四章 通风排气中颗粒物的净化
粉尘分散度: 各粒径粉尘所占总粉尘的百分比。又分为质 量分散度和数量分散度。
全面通风量的计算
室内污染物浓度处于y2稳定状态时所需的全面通风量
x 3 L (m / s) y 2 y 0
式中,x—有害物质的散发量,g/s; y0—新风中的有害物浓度,g/m3; y2—有害物的最高容许浓度,g/m3。
考虑有害物的毒性,有害物源的分布及其散发的不均匀性;
室内气流组织和通风的有效性等。增大安全系数K=3~10,则
2.外部吸气罩
①
控制风速法原理:就是使排风量在边缘控制点上形 成能使有害物吸入罩内的控制风速的方法。 控制点就是距吸气口最远的污染物散发点。 控制风速是控制点的空气运动速度。
②
流量比法
周围空气吸入量L2与污染气体发生量L1的比值称为流量比, 用K表示, 即K= L2 / L1 排风罩的排风量L为: L= L1 + L2 =L1(1+ K L1)= L1(1+K). 污染气体刚好全部被罩排走(即不发生污染逸出)时的流量 比K称为极限流量比, 用KL表示, 即 KL= (L2 / L1)limit.
第二章 控制工业有害物的通风方法
自然通风:依靠室外空气温差所造成的热压, 或利用室外风 力作用在建筑物上所形成的压差, 使室内外的空气进行交换, 从而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 局部通风:在有害物质产生地点直接把他们捕集起来,经过 净化处理后排到室外,使工作地点不受有害物质的污染,或 者向局部工作地点送风,造成良好工作环境,这种通风方法 称为局部通风。 全面通风:对整个车间进行通风换气, 即用新鲜空气把整个 车间的污染物浓度稀释至最高容许浓度限值以下, 消除余热、 余湿。
职业卫生第四章
第四章: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固体颗粒物。
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病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分类无机粉尘:矿物性、金属性、人工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动物性、植物性、人工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1、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直接决定其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
不同化学成分的粉尘危害程度不同,可导致纤维化、刺激、中毒和致敏作用等。
同一种粉尘,作业环境空气中浓度越高、暴露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严重。
2、粉尘分散度粉尘分散度是指粉尘颗粒大小的组成,以粉尘粒径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来表示(粒子分散度/质量分散度)粒径或质量小的颗粒越多,分散度越高。
粉尘分散度越高,在空气中飘浮的时间越长,沉降速度越慢,被人体吸入的机会越多;同样,分散度越高,比表面积越大,越易参与理化反应,对人体危害越大。
尘粒的空气动力学直径(aerodynamic equivalentdiameter,AED):是指某一种类的粉尘粒子,不论其形状、大小、密度如何、如果它在空气中的沉降速度与另一种密度为1的球形粒子的沉降速度一样时,则这种球形粒子的直径即为该种粒子的空气动力学直径。
职业卫生学意义:(直接影响到进入不同呼吸部位的深度)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空气中具有相同的沉降速度和悬浮时间,并趋向于沉降在人体呼吸道内的相同区域。
一般认为:AED小于15微米的粒子可进入呼吸道;其中10-15微米的粒子主要沉积在上呼吸道,因此把直径小于15微米的尘粒称为可吸入性粉尘(inhalable dust)5微米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称之为呼吸性粉尘(respirable dust)3、粉尘的硬度4、粉尘的溶解度5、粉尘的荷电性(一般来说,荷电尘粒在呼吸道内易被阻留)6、粉尘的爆炸性7、粉尘的放射性(三)生产性粉尘在体内的转归1、粉尘在呼吸道的沉积:主要通过撞击(粒径较大)、截留(纤维性粉尘)、重力沉积(直径大于1微米的粒子大部分通过撞击和重力沉降而沉积,沉积率与粒子的密度和直径的平方成正比)、静电沉积、布朗运动(直径小于0.5微米的粒子主要通过空气分子的布朗运动沉积于小气道和肺泡壁)而发生沉降。
粉尘控制方案及措施
粉尘控制方案及措施
背景
粉尘是在工作场所常见的污染源之一,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构成潜在风险。
为了防止粉尘对员工和环境造成危害,制定一个粉尘控制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目标
本方案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工作场所中的粉尘含量,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措施
以下是采取的措施以控制粉尘的分散和积聚:
1. 粉尘监测:每周进行粉尘监测,以确保粉尘浓度维持在安全范围内。
2. 粉尘源控制:通过使用设备和工艺改进,尽量减少粉尘产生
的源头。
例如,安装封闭式设备和喷雾系统来减少粉尘释放。
3. 通风系统改进: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并能有效地排除工作场所内的粉尘。
4. 个人防护装备: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和手套,
确保员工在暴露于粉尘的情况下有所保护。
5. 定期清洁:定期清洁工作区,包括地板、墙壁和设备,以减
少粉尘的积聚。
6. 员工培训:提供员工培训,包括有关粉尘控制措施和正确使
用个人防护装备的指导。
7. 进行定期审核:定期评估粉尘控制方案的效果,并进行必要
的改进。
总结
通过实施这些粉尘控制措施,我们可以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减少粉尘对工作场所环境的污染。
每个员工都有责任遵守这些措施,并积极参与粉尘控制的实施和改进。
通风与防尘安全操作规程(三篇)
通风与防尘安全操作规程通风与防尘是工作场所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通风和防尘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室内空气污染,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确保生产安全。
本文将就通风和防尘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通风安全操作规程1. 岗位通风岗位通风是指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采取合理的通风措施,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浓度。
在进行岗位通风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转,及时清洁通风设备,定期更换滤网。
(2)根据工作环境和作业情况确定通风设备的使用方式和时长,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有害气体和粉尘浓厚的环境中。
(3)通风设备的操作要求明确,岗位员工应按照规定使用,不得私自关闭或更改通风设备。
(4)对空调系统的使用要谨慎,避免产生冷凝水滋生细菌。
2. 应急通风应急通风是指在突发情况下,采取紧急通风措施,尽快将有害气体和粉尘排除。
在进行应急通风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急通风设备应存放在易于取用并且容易操作的地方,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利用。
(2)应急通风设备的使用要求明确,岗位员工应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
(3)在进行应急通风时,要注意通风设备的使用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4)应急通风后,应及时对通风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 通风监测通风监测是指定期对工作场所的通风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室内空气质量的合格。
通风监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检查通风设备的使用情况和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2)定期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包括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检测,确保达到相关标准。
(3)对通风设备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采取改善措施。
(4)定期开展通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二、防尘安全操作规程1. 防尘设施的使用合理使用防尘设施是保证工作场所清洁和防尘的重要手段。
在使用防尘设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同工作环境和作业内容,应采取不同的防尘设施,确保有效防尘。
工业通风习题
工业通风习题第一章工业有害物质及其综合防治措施练习1灰尘、有害气体和气体对人体有什么危害?2尝试阐明灰尘颗粒大小对人体危害的影响3试论通风技术控制有害物质的理论基础。
4写下车间空气中下列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并指出哪些物质毒性最大(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丙烯醛、铅烟、五氧化二砷、氧化镉)5健康标准中规定的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考虑了哪些因素?例如6排放标准规定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为0.01㎎/m3,尝试将该值转换为mL/m37排放标准与哪些因素相关?8试着解释不同的室内天气条件对人体舒适度(或人体热平衡)的影响第二章控制工业有害物质的通风方法练习1在确定总通风风量时,有时会分别稀释每种有害物质的总风量;有时取最大值,为什么?2在计算热平衡时,为什么在计算稀释有害气体的总通风耗热量时要计算冬季的室外供暖温度?当计算排除废热并保持湿润的总通风的耗热量时,计算的是冬季通风室外的温度?3如果总体设计没有考虑风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会发生什么?4一个车间的容积为1000立方米。
由于突发事故,事故发生10分钟后,一些有害物质大量散落到车间,分布在350 ㎎/s.,事故风机立即启动,事故排气量l = 3.6m3/s风扇启动后,室内有害物质浓度降低到100㎎/m3以下需要多长时间(风扇启动后有害物质继续扩散)5一家大型修理厂在喷漆室为每辆车喷漆1.5个小时,消耗了12公斤硝化纤维漆。
硝化纤维漆含有20%的香蕉油。
为了降低油漆的粘度和方便工作,在油漆之前,按照油漆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1加入香蕉油。
香蕉油的主要成分是:甲苯50%,环己烷8%,乙酸乙酯30%,正丁醇4%计算使车间空气符合卫生标准所需的最小通风量(取k值为1.0)6车间工艺设备排放的硫酸蒸汽量x=20㎎/s,余热Q=174KW据了解,夏季室外计算温度tw=32℃要求车间有害蒸汽浓度不超过卫生标准,车间温度不超过35℃尝试计算车间的总通风量(由于有害物质分布不均匀,安全系数K=3)7一个车间同时排放CO和SO2,xco = 140 ㎎/s,Xso2=56㎎/s,试着计算车间所需的总通风量由于有害物质和通风空气分布不均匀,安全系数K=6。
2023年井下综合防尘实施细则
2023年井下综合防尘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井下工作场所的防尘措施,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井下综合防尘设施第二条井下工作场所应设有综合防尘设施,包括粉尘防护网、粉尘收集器、通风系统等。
第三条综合防尘设施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过滤效果,能够有效防止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第三章粉尘控制措施第四条在井下工作时,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第五条井下工作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并定期更换。
第六条井下工作现场应保持干净整洁,随时清理积尘。
第七条井下工作使用的设备和工具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检查维护。
第四章通风系统第八条井下工作场所应配备有效的通风系统。
第九条通风系统应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十条通风系统的室外排气口应远离居民区和其他工作场所。
第五章粉尘监测与检测第十一条井下工作场所应定期进行粉尘监测和检测,确保粉尘浓度在合理范围内。
第十二条粉尘监测和检测结果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六章管理和培训第十三条井下工作场所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井下综合防尘的实施和监督。
第十四条井下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防尘培训,掌握防尘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复习和更新。
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十五条井下工作场所未按照规定安装和使用综合防尘设施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罚款。
第十六条井下工作场所未按照规定进行粉尘监测和检测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
第十七条井下工作人员未按照规定佩戴防尘口罩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
第十八条井下工作场所发生粉尘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由主管部门依法调查,追究相关责任。
第八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实施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条其他未尽事宜,由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定。
井下综合防尘实施细则(3篇)
井下综合防尘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为了保障井下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防止对工作环境和设备的污染和破坏,制定本综合防尘实施细则,以确保井下工作场所的卫生环境。
第二章概述井下工作场所常常存在粉尘、油雾和有害气体等污染物,对井下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控制和减少井下粉尘、油雾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和扩散。
第三章预防措施1. 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井下综合防尘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
2. 制定作业规程。
针对不同的作业场所和岗位,制定相应的作业规程,包括井下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作业过程中的环境控制措施等。
3. 强化培训。
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对粉尘、油雾和有害气体的认识,以及防护措施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四章环境净化1. 粉尘控制。
对于产生大量粉尘的作业场所,应采取湿法作业等措施,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并定期对场所进行清洁。
2. 油雾控制。
对于含油气体的井下作业场所,应设置合适的油雾收集装置,减少油雾的排放,同时定期清洗和维护油雾收集装置。
3. 有害气体控制。
对于井下存在有害气体的作业场所,应采取适当的通风设备和防护装置,确保有害气体的排除和净化。
第五章个人防护措施1. 呼吸防护。
井下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佩戴防尘口罩或呼吸器,并定期更换滤芯和维护呼吸器设备的功能性。
2. 皮肤防护。
井下作业人员应穿戴适宜的工作服和防护手套,避免接触污染物直接接触皮肤。
3. 眼防护。
井下作业人员应佩戴护目镜或面罩,保护眼睛不受粉尘、油雾等污染物的侵害。
4. 耳防护。
井下作业人员应佩戴耳塞或耳罩,降低噪音对耳膜的损伤。
第六章应急措施1. 应急预案。
制定井下综合防尘应急预案,明确各类事故和突发情况的应急措施和处理方式,包括人员疏散、污染物处理等。
2. 应急设施。
井下应配备应急设施,如紧急呼救装置、灭火器等,以应对各类突发情况。
第七章监测和评估1. 环境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分散度: 各种粒级的粉尘所占的质量百分比,粒径小 的尘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大,表示分散度高。 计数分散度:粉尘中各种粒级的尘粒所占的数量的百分数。 大气粉尘粒径分布
粒径范围 (μm) 30-10 10-5 5-3 3-1 1-0.5 <0.5
分散度(%) 按质量计 按颗粒数计 28 0.05 52 0.17 11 0.25 6 1.07 2 6.78 1 91.68
3、工业粉尘特点 a.厂区的大气环境污染最严重,距离加大,污染减弱;(如钢铁
企业对大气的污染影响范围基本为10km。)
b.烟尘排放量大; c.连续排放。 4、食品工业企业生产中粉尘的危害 a、尘肺病(矽肺病): 吸入SiO2引起的肺纤维性病变 b、影响光照,易导致误操作;加速机械部件的磨损,影 响机器设备的寿命;落入电气设备中,有可能破坏绝缘而 发生事故;建筑结构也会因积尘太多而遭受腐蚀和破坏; 排出后污染周围空气,危害居民健康,损害农、林、牧业 生产。粉尘爆炸。 c、产品质量下降;经济损失。
粒径20μm,真实密度4000kg/m3,水平初速度0.5m/s的尘粒,运动时 间为0.01s和0.02s时,其水平运动距离为2.1cm和2.4cm,末速度6.5cm/s和 8.5cm/s。所以粉尘几乎不能依靠机械力给予的动能飞扬。 微细尘粒由于同空气分子碰撞而作布朗运动,但依靠布朗运动而得到 的扩散也是微不足道的。 当尘粒受到重力作用而沉降时,细微粉尘也很快达到恒定的末速度。 尘粒粒径 μm 0.10 0.25 0.50 1.00 布朗运动 距离μm 29.40 14.20 8.92 5.92 重力沉降 距离 μm 1.73 6.30 19.90 69.90 尘粒粒径 μm 2.50 5.00 10.00 布朗运动 距离μm 3.58 2.49 1.75 重力沉降 距离 μm 400.00 1550.00 6090.00
粉爆条件:
有一定粒径的可燃性粉尘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的 浓度(面粉15-20g/m3时最易爆炸,尤其是10微米左右的 颗粒当浓度为20g/m3时危险性最大。此时两米前的物体模 糊不清);有足够的氧气存在;有足够温度和热量的火源; 一次性爆炸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壳体中发生。
c d a
b
a.面积等分径(martine),指颗粒的投影面积二等分的直线长度,其与所取 的方向有关,常采用与底边平行的线作为粒径。 b.定向径(feret),指颗粒投影面上两平行切线间的距离。 c.长径,不考虑方向的最长径。 d.短径,不考虑方向的最短径。
(2).几何当量径:指与颗粒的某一几何量(面积、体 积等)相同时的球形颗粒的直径。 a. 等投影面积径dA:与颗粒投影面积相同的某一圆面积 1/ 2 的直径。 4A
三、粉尘的燃烧和爆炸性
爆炸机理 :
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当达到下限爆炸浓度时,在 一定条件下形成急剧的氧化燃烧,产生大量的热和高压。一部 分粉尘加热燃烧,分解出新的可燃性气体,与有氧空气作用继 续高速燃烧,使气体急剧膨胀,产生巨大的爆炸压力。 物体在粉碎过程中,颗粒表面积蓄能量,1kgSiO2表面能为 0.27J,粉碎后达2.7×106J ,增大一千万倍,由于粉尘具有这 么高的表面能,一旦遇有明火,极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大量 的热,从而引起爆炸。
二、粉尘的凝聚性、吸水性和比电阻
凝聚性 :
微细尘粒由于表面电荷、布朗运动、声波的振 动和磁力作用,使尘粒相互碰撞而引起凝聚。 粮食企业中的粉尘属于容易被水湿润的亲水 性粉尘。 面积为1平方厘米,厚度为1厘米的粉尘层 的电阻称为比电阻。
吸水性 : 比电阻 :
比电阻在104-1010欧厘米的粉尘才适宜用电除尘器净化。 一般的比电阻在150-200 ℃时出现最大值。 为降低比电阻,预处理的方法可向含尘空气喷水、喷蒸汽或喷 化学药剂等。
下的石英粉尘吹散满屋。
四、含尘浓度、卫生标准、排放标准
1、含尘浓度 质量浓度(mg/m3);计数浓度(粒/升);粒径计数浓度。
一般在工业通风中多采用质量浓度,计数浓度主要用于超净车间。
大气质量浓度
地点 农村或远郊 城市中心 轻工业厂区 重工业厂区
含尘质量浓度(mg/m3) 0.2~0.3 0.8~1.5 1.0~1.8 1.5~3.0
粉尘分散度的数据是机械除尘系统的管路配置、管径计算以及选择除尘器的 主要依据之一。分散度愈高愈要做好防尘工作。
3、摩擦角
对于同一种物料,粒径越小则静止角越大。颗粒形状越 接近于球形,静止角越小。对物料振动,静止角减小。 小麦、大豆的静止角为23°、27°,粉料的滑动角一般 为40°-55°
4、黏附性
七、通风除尘的方法
1、含尘空气净化机理 2、作用范围 干法除尘 ;湿法除尘 全面通风;局部通风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3、有无动力
§4-2
粉尘和物料的性质
一、粉尘的密度、粒径、分散度、 摩擦角和粘附性
1、真实密度和容积密度 真实密度ρs ; 容积密度ρs′ ρs′=(1- ε) ρs 空隙率(ε):物料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同物料堆积体积之比 0.26-0.48 2、粒径和分散度
浓度为4mg/m3。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则 为1mg/m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3、排放标准
1973年制定《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对十三类有害 物质的排放量或排放浓度作了规定。 粮食企业排入大气中的空气含尘浓度不得超过120 mg/m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p dA 1 / 2 p
1 3
颗粒投影面积 A p Vp
4
2 dA
b. 等体积径dV:
c. 等表面积径dS:
6V p 3 dV 1.24 V p
Sp ds
全控制;具有偶然性、地区性,间隔较长,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容量和自净 能力,会自动消失,尚无根本性危害。
b.人类活动引进的: 工业生产污染源 (火力发电、钢铁厂、化工厂等,是主要来源) 生活污染源 (分布广、污染物总量大,局部影响大,不可忽视) 交通运输污染源 (城市粉尘污染的重要来源)
目前,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中的煤粉尘及其他粉尘在1亿吨以上。
大气计数浓度
地点 农村地区 大城市 工业中心
含尘质量浓度(>0.5μm) 3.0×103 12.0×103 25.0×103
(粒/升)
我国规定用质量法作为测定含尘浓度的标准方法。因等质量的粉尘对人 体的危害程度不同,因此在评价室内污染状况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时,也往 往采用计数法。
2、卫生标准
《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流动速度等都 作了规定,是工业通风设计和检 查的重要依据。标准中规定车间空气中一般粉尘的最高容许
2000kg/m3,21.5℃,1s
室内空气流动速度一般控制在0.2-0.5m/s,比机械力、布朗 运动的扩散速度和重力沉降速度高得多。因此粉尘本身实际上 没有离开空气的作用力而独立运动的能力,只能随风飘扬。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由于空气流动而引起的 飞扬过程,称为“尘化”作用或“扩散机理”。 (一)一次尘化过程
质量中位径d50 指将粉尘分为质量相同的两部分的界限直 径。即大于该直径的所有粉尘的质量与小于该直径的所有粉 尘的质量相等。若中位径系将所有粉尘分为个数相等的两部 分,则此中位径称为计数中位径。
工业粉尘通常都是由各种不同粒径的尘粒组成的, 按一定粒径范围分组,称为粒级。我国粉尘的粒级常 按0-5,5-10,10-20,20-40,40-60,大于60 微米分组。
五、防治粉尘的综合措施
1、防尘规划和管理
园林绿化带的规划、 管理和对生产过程 的密闭化、自动化。
2、通风技术
作业场所或作业机引进洁净空气,替换被污染的空气。
3、除尘技术
采用机械 通风除尘技术,使其密闭罩内出现负压。
4、防护罩具技术
对个人配备防护面罩,车间设置防护措施。
六、通风除尘的作用
1、保障工人身体健康;2、保证产品质量; 3、延长设备寿命; 4、防止粉尘爆炸; 5、回收有用物料。
1 2
3 dp 6
d. 体积表面积平均径de:颗粒体积与外表面积相同的圆 球的直径。 6V p de Sp
(3)物理当量径:
取颗粒某一物理量相同时的球形颗粒粒径。
a. 自由沉降dt:特定气体中,在重力作用下,密度相同 的颗粒因自由沉降而达到的末速度与球形颗粒所达到的末 速度相同时的球形颗粒的直径。 b.空气动力径da:在静止的空气中颗粒的沉降速度与密 度为1g/cm3的圆球的沉降速度相同时的圆球的直径。 单位微米(埃) m( A) c.斯托克斯径(Stokes) dst。 在层流区内(对颗粒的雷诺数Re<2.0)的空气动力径。
粒径:表示固体微粒大小的尺寸。理想的球形颗粒,其直径 就是粒径。但尘粒颗粒形状多种多样,通常按一定的测定和计 算方法求出其代表性尺寸作为粒径。
单一粒径:单个粒子的直径; 平均粒径:粒子群的直径。 (一)单一粒径 球形颗粒:d=直径 投影径 非球形颗粒: 几何当量径 物理当量径 (1)投影径:指颗粒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粒径。
18Vt d st p g
1 2
Vt——颗粒在流体中的终端沉降速度(m/s)
(二)平均粒径
对于一个由大小和形状不相同的粒子组成的实 际粒子群与一个由均一的球形粒子组成的假想粒 子群相比,若两者的粒径全长相同,则称此球形 粒子的直径为实际粒子群的平均粒径。 算术平均粒径 几何平均粒径 常用的单一粒径:投影径、等体积径、斯托克斯 径、空气动力学径da(是除尘技术中用得最多 的)。 平均粒径:中位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