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实验报告
工程估价软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1. 工程估价电算化信息系统实验:- 功能:该系统旨在帮助工程造价人员计算工程量,通过软件计算可以确保准确性。
- 特点:系统能够直接识别设计院的电子文档,如墙、梁、柱、基础、门窗表等,从而提高建模效率。
特别适用于不规则图形和复杂结构设计的建筑平面设计。
- 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错误,适用于复杂工程项目。
2.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使用Visio进行软件工程实验,包括绘制项目组织结构图、程序流程图,建立数据模型,以及使用黑盒测试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 实验步骤:- 绘制项目组织结构图:新建绘图、加入背景和标题、添加各种形状、排列下属图形、调整形状间距、完善并保存。
- 绘制程序流程图:执行新建流程图命令、加入背景和标题、添加各个步骤、连接图形、在线条上添加文字、完善并保存。
- 建立数据模型:执行新建数据库模型命令、使用反向工程创建数据库模型、添加实体和表信息、建立实体间的关系。
- 设计测试用例:使用黑盒测试方法设计测试用例,并对程序进行测试。
- 实验总结:强调了掌握Visio基础功能、组织架构原理、程序流程图绘制的重要性,以及建立数据模型和甘特图对项目管理的帮助。
3. 软件项目开发及管理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软件工程开发与管理实验,包括工程方案制定、理解工程、资源管理、成本管理、工程控制和动态跟踪等。
- 实验工具:Microsoft Project 2000以上版本。
- 实验步骤:定义工程、设置工程常规工作时间、设置工程属性、建立工程任务列表等。
-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掌握了使用Microsoft Project制定工程方案的方法,提高了项目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这些参考信息涵盖了工程估价、软件工程和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实验内容和方法。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提升相关领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第2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估价在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投资决策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产生式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产生式系统实验作者姓名诸飞鹏
学科班级软件工程1403
所在学院计算机学院
日期 4.13
一、实验目的:
熟悉一阶谓词逻辑和产生式表示法,掌握产生式系统的运行机制,以及基于规则推理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编程实现一个小型人工智能系统(如分类、诊断、预测等类型)。
三、实验步骤:
1. 基于如图1所示的产生式系统实验程序,设计并实现一个小型人工智能系统:
1)系统设置,包括设置系统名称和系统谓词,给出谓词名及其含义。
2)编辑知识库,通过输入规则或修改规则等,完成整个规则库的建立。
3)建立事实库(综合数据库),输入多条事实或结论。
4)运行推理,包括正向推理和反向推理,给出相应的推理过程、事实区和规则区。
2. 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
1. 系统名称及谓词定义
图1
图2
2. 系统知识库
图3
3. 系统正、反向推理过程、事实区和规则区。
(1)正推理
图4 过程:
图5
图6
图7
图8 反向推理:
过程:
图9
图10
结果:
图11
五、实验总结
这次实验,我设计了一个“植物识别系统”。
此系统可以识别“水仙”、“向日葵”、“棕榈”3种海洋生物。
上述问题的求解过程是一个不断地从规则库中选择可用规则与综合数据库中的已知事实进行匹配的过程。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产生式系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报告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实验仪器和材料:计算机硬件设备(主机、硬盘、内存、显卡等)、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搭建计算机硬件设备,将主机、硬盘、内存、显卡等组装连接好。
2. 安装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
3.启动计算机,进入操作系统界面。
4.打开任务管理器,查看CPU的使用情况。
5.打开任务管理器,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
6.运行一些应用程序,观察CPU和内存的使用情况。
7.尝试使用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鼠标等。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的工作情况。
通过任务管理器,我们可以查看到CPU的使用情况和内存的使用情况。
在运行应用程序时,我们可以观察到CPU和内存的使用情况的变化。
通过使用输入输出设备,我们可以与计算机进行交互操作。
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都是相互关联的。
CPU作为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各种指令,通过数据传输和计算来完成各种操作。
而内存则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通过读写操作来完成对数据的处理。
硬盘则用于长期存储数据。
操作系统则是计算机系统的管理者,通过调度CPU和内存的使用来实现对计算机资源的分配。
结论: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部分组成的,其中硬件部分包括CPU、内存、硬盘等,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计算机系统通过CPU 的运算和数据传输来实现各种操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情况,并深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中,我们搭建了计算机硬件设备,安装了操作系统,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进一步认识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操作输入输出设备,我们还实践了与计算机进行交互操作的过程。
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实验一)
实验项目: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实验课程:数字信号处理y2n=filter(B,A,x2n);subplot(2,2,4);y='y2(n)';stem(y2n,'p');title('(c)系统对u(n)的响应y2(n)');运行结果:②用conv函数程序代码:x1n=[11111111];h1n=[ones(1,10)zeros(1,10)];h2n=[12.52.51zeros(1,10)];y21n=conv(h1n,x1n);y22n=conv(h2n,x1n);figure(2)subplot(2,2,1);y='h1(n)';stem(h1n,'b');title('(d)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1(n)');subplot(2,2,2);y='y21(n)';stem(y21n,'b');title('(e)h1(n)与R8(n)的卷积y21(n)');subplot(2,2,3);y='h2(n)';stem(h2n,'b');title('(f)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2(n)');subplot(2,2,4);y='y22(n)';stem(y22n,'b');title('(g)h2(n)与R8(n)的卷积y22(n)');运行结果:yn=conv(x2,hn);n=0:length(yn)-1;stem(n,yn,'.')运行结果:(2)求出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程序代码:ys=1;xn=[1,zeros(1,50)];B=[0.05,0.05];A=[1,-0.9];xi=filtic(B,A,ys);hn=filter(B,A,xn,xi);n=0:length(hn)-1;stem(n,hn,'.');运行结果:3. 用线性卷积求出x1(n)=R8(n)分别对于两系统的输出响应,并画出波形程序代码:对h1(n)的系统响应:h1=[ones(1,10),zeros(1,30)];x1=[ones(1,8),zeros(1,30)];yn1=conv(x1,h1);n=0:length(yn1)-1;stem(n,yn1,'.');对h2(n)的系统响应:h2=[1,2.5,2.5,1,zeros(1,30)];x1=[ones(1,8),zeros(1,30)];yn2=conv(x1,h2);n=0:length(yn2)-1;stem(n,yn2,'.');运行结果:4.给定一谐振器的差分方程为y(n)=1.8237y(n-1)-0.9801y(n-2)+b0x(n)-b0x(n-2),b0=1/100.49用实验方法检查系统是否稳定。
系统集成 实验报告
系统集成实验报告《系统集成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系统集成实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
通过对系统集成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综合实验,验证系统集成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系统集成可以有效地整合不同的子系统,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引言:系统集成是指将各个独立的子系统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实现更高级别的功能和性能。
在现代工程领域中,系统集成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施系统集成实验,深入理解系统集成的原理和方法,并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实验设计:本实验选择了一个简单的系统集成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三个独立的子系统:传感器系统、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
传感器系统负责采集环境信息,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数据进行决策,执行系统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执行动作。
实验设计包括系统集成的硬件连接和软件编程两个方面,以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有效通信和协作。
实施过程:在实验过程中,首先进行了硬件连接,将传感器系统、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通过适当的接口连接起来。
然后进行了软件编程,编写了传感器数据采集程序、控制逻辑程序和执行动作程序。
在编程过程中,需要考虑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以确保信息的正确传递和解析。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系统集成可以有效地整合不同的子系统,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传感器系统采集的数据可以准确地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数据进行决策,并将控制指令传输给执行系统,执行系统能够准确地执行控制指令。
整个系统能够实现预期的功能,并且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系统集成的原理和方法,并验证了系统集成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系统集成可以有效地整合不同的子系统,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为工程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希望本实验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
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1. 引言系统建模与仿真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系统的行为。
本实验旨在通过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方法,对某个实际系统进行分析和优化。
2. 实验背景本实验选择了一个电梯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电梯系统是现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其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对于整个建筑物的使用体验至关重要。
通过系统建模与仿真,我们可以探索电梯系统的运行规律,并提出优化方案。
3. 系统建模为了对电梯系统进行建模,我们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电梯系统通常由电梯、楼层按钮、控制器等组成。
我们可以将电梯系统抽象为一个状态机模型,其中电梯的状态包括运行、停止、开门、关门等,楼层按钮的状态则表示是否有人按下。
4. 仿真实验在建立了电梯系统的模型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仿真实验来模拟系统的运行过程。
通过设定不同的参数和初始条件,我们可以观察到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
例如,我们可以模拟电梯在高峰期和低峰期的运行情况,并比较它们的效率差异。
5. 仿真结果分析通过对仿真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到电梯在高峰期的运行效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大量乘客同时使用电梯导致的。
为了提高电梯系统的运行效率,我们可以考虑增加电梯的数量或者改变乘客的行为规则。
6. 优化方案基于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一些优化方案来改进电梯系统的性能。
例如,我们可以建议在高峰期增加电梯的数量,以减少乘客等待时间。
另外,我们还可以建议在电梯内设置更多的信息显示,以便乘客更好地了解电梯的运行状态。
7.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方法,并应用于电梯系统的分析和优化。
系统建模与仿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进各种复杂系统。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优化电梯系统,并将系统建模与仿真应用于更多的实际问题中。
8. 致谢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受益于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与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模板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目的
介绍本次实验的目的,明确实验的目标。
二、实验原理
简要介绍本次实验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及其应用原理。
三、实验步骤
详细说明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哪些设备、仪器及软件应用,
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
四、实验结果
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展示数据结果,例如表格、图表等。
五、实验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数据变化的因素,解释数据意义,
提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六、实验总结
总结本次实验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其解决思路,总结本次实验
的经验教训,从中发现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七、实验心得
学生根据本次实验的经验及所学知识,提出个人的看法及感悟,发表个人感受和思考,从不同角度对实验进行评价和反思。
八、参考文献
列出本次实验所参考的文献列表,格式按照国际通行的文献引
用标准撰写。
以上为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模板,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目
的和情况,适当调整模板内容。
实验报告要求简洁明了,内容详
实全面,注意排版美观,语言通俗易懂,是对实验过程的全面总结,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和提高。
系统工程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开课实验室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年级2010 专业班造价1003 学生姓名叶腾飞学号10030720开课时间2011 至2012 学年第2学期系统工程试验报告一(AHP)题目:一城市打算在河流上建设公路交通系统,提出了三个建设方案:桥梁P1;隧道P2;渡船P3。
对方案的评价有11个指标,请用层次分析法对三个方案作评价。
层次结构模型对不同方案的描述:桥梁P1:投资较大,维护费低;可靠性、安全性、方便性较好,对河流航运的影响小,对河流中的生态影响小;居民的搬迁较多。
隧道P2:投资大,维护费较低;可靠性、安全性、方便性好,对河流航运的无影响,对河流中的生态无影响;居民的搬迁多。
渡船P3:投资低,维护费高;可靠性、安全性、方便性差,对河流航运的影响大,对河流中的生态影响较大;居民的搬迁少。
AHP方法的基本工具——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标度定义标度含义1 两个要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3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微重要5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7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9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2,4,6,8 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倒数两个要素相比,后者比前者的重要性标度过程:第一层对第二层要素建立判断矩阵λ=12.4712585,CI=0.14712585,CR=0.09553627λ= 3.003695,CI= 0.001847<0.1,可接受λ= 3.032367,CI= 0.016183<0.1,可接受λ= 3.001982,CI= 0.000991<0.1,可接受λ= 3.064888,CI= 0.032444<0.1,可接受λ= 3.014152,CI= 0.007076<0.1,可接受矩阵八航运影响P1 P2 P3 优先向量级B8桥梁P1 1 1/2 3 0.3090隧道P2 2 1 5 0.5816 渡船P3 1/31/5 1 0.1095λ= 3.003695,CI= 0.001847<0.1,可接受 矩阵九景观影响B9 P1 P2 P3 优先向量级 桥梁P1 1 1/3 1/3 0.1396 隧道P2 3 1 1/2 0.3325 渡船P3 3 2 1 0.5278 λ= 3.053622,CI= 0.026811<0.1,可接受 矩阵十 居民搬迁B10 P1 P2 P3 优先向量级桥梁P1 1 2 1/5 0.1786 隧道P2 1/2 1 1/5 0.1125 渡船P3 5 5 1 0.7089 λ= 3.053622,CI= 0.026811<0.1,可接受 矩阵十一 方便性B11 P1 P2 P3 优先向量级 桥梁P1 1 3 1/3 0.2499 隧道P2 1/3 1 1/6 0.0953 渡船P3 3 6 1 0.6548λ= 3.018295,CI= 0.009147<0.1,可接受总体优先向量计算表:由上表可知桥梁方案的优先级为0.4838,隧道方案的优先级为0.9313,渡船方案的优先级为0.5850,可以认为三个方案排序为P2,P3,P1,即选择隧道方案。
系统工程实验报告dl
xxxxxxx大学系统工程上机实验报告院系:班级:学号:姓名:系统动力实验实验一:一阶正反馈(简单人口问题)实验步骤:点击SE软件—输入密码Xy—进入软件的主界面。
在软件的主界面中点击—仿真分析—编辑文件;在编辑文件菜单中,按住shift+enter可以查看当前可以编辑的文件;在这里,我们新建个文件,文件名为11,作为实验一;回车,进入文件的编辑界面;输入如下代码:实验一系统SD程序:L P.K=P.J+DT*PR1.JKN P=100R PR1.KL=C1*P.KC C1=0.02GRAPH PPRINT PSPEC LENGTH=100SPEC TIME=OSPEC PRTPER=1按esc—fill—save保存文件—exit退出编辑界面。
回到主界面-选择编译文件—输入文件名123-回车-等待软件反应;输出文件—输出图形即可。
输出图形为:实验二:一阶负反馈(简单库存控制)实验步骤同实验一。
其系统SD程序:L I.K=I.J+DT*R1.JKN I=I0C IO=1000R R1.KL=D.K/ZA D.K=Y-I.KC Z=5C Y=6000GRAPH IPRINT ISPEC LENGTH=10SPEC TIME=0SPEC PRTPER=1输出图形为:实验三:二阶负反馈系统实验步骤同一。
其系统SD程序:L G.K=G.J+DT*(R1.JK-R2.JK)N G=10000R R1.KL=D.K/ZA D.K=Y-I.KC Z=5C Y=6000R R2.KL=G.K/WC W=10L I.K=I.J+DT*R2.JKN I=I0C IO=1000GRAPH GGRAPH IPRINT GPRINT ISPEC LENGTH=100SPEC TIME=OSPEC PRTPER=1输出图形为:实验四: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和教师人数(S和T)是按一定的比例而相互增长的。
已知某高校现有本科生10000名,且每年以SR的幅度增加,每一名教师可引起增加本科生的速率是1人/年。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一、引言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设计,可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稳定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设计,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案例背景本次实验选择了一个在线购物系统作为案例。
该系统是一个B2C(Business-to-Consumer)电子商务平台,用户可以在该平台上浏览商品、下单购买、支付等操作。
系统还包括商家管理模块、订单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等。
三、需求分析在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通过与用户沟通、调研市场需求等方式,我们得出了以下需求:1. 用户需求用户希望能够方便地浏览商品信息,包括商品图片、价格、描述等。
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分类浏览等方式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并将其加入购物车。
在下单购买时,用户需要填写收货地址、选择支付方式等。
2. 商家需求商家希望能够方便地管理商品信息,包括添加、修改、删除商品等操作。
商家还希望能够查看订单信息、处理退款等。
3. 系统需求系统需要能够处理用户的注册、登录、购买等操作,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系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性能,能够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
四、系统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系统设计。
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1. 系统结构设计根据需求,我们将系统分为三个主要模块:用户模块、商家模块和管理模块。
用户模块负责处理用户的注册、登录、购买等操作;商家模块负责处理商家的商品管理、订单管理等操作;管理模块负责系统的配置、权限管理等。
2. 数据库设计为了存储系统的数据,我们设计了数据库。
数据库中包括用户表、商品表、订单表等。
通过合理的表结构设计和索引优化,可以提高系统的查询效率。
3. 系统接口设计系统接口设计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环节。
我们设计了一组清晰、简洁的接口,包括用户接口、商家接口和管理接口。
通过这些接口,不同模块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交互和功能调用。
系统工程实验报告
系统工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系统工程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研究,深入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系统分析、设计、优化和评估的关键技术,培养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背景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和技术环境中,系统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对于解决各类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和管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以一个具体的系统案例为背景,通过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处理,来实践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三、实验内容(一)系统需求分析首先对实验所涉及的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需求调研。
通过与相关用户和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交流,收集了大量的需求信息。
对这些信息进行了整理和分类,明确了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可靠性需求、安全性需求等。
(二)系统建模运用多种建模方法,如结构化建模、面向对象建模等,对系统进行了抽象和表示。
建立了系统的功能模型、数据模型、流程模型等,以便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三)系统设计基于需求分析和建模的结果,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确定了系统的架构、模块划分、接口设计等。
同时,对系统的数据库、算法、用户界面等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四)系统实现使用选定的开发工具和技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的系统代码。
在实现过程中,严格遵循软件工程的规范和标准,确保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五)系统测试对实现的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安全性测试等。
通过测试发现并修复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系统满足需求和质量标准。
(六)系统优化根据测试结果和用户反馈,对系统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优化的方面包括算法效率、界面友好性、系统响应速度等,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
四、实验步骤(一)准备阶段1、确定实验题目和目标,明确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和预期的成果。
2、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文献,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3、组建实验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分工和职责。
(二)需求分析阶段1、制定需求调研计划,确定调研的对象、方法和内容。
仿真实验报告
系统工程仿真实验报告实验一:基于VENSIM的系统动力学仿真一、实验目的VENSIM是一个建模工具,可以建立动态系统的概念化的,文档化的仿真、分析和优化模型。
PLE(个人学习版)是VENSIM的缩减版,主要用来简单化学习动态系统,提供了一种简单富有弹性的方法从常规的循环或储存过程和流程图建立模型。
本实验就是运用VENSIM进行系统动力学仿真,进一步加深对系统动力学仿真的理解。
二、实验软件VENSIM PLE三、原理1、在VENSIM中建立系统动力学流图;2、写出相应的DYNAMO方程;3、仿真出系统中水准变量随时间的响应趋势;四、实验内容及要求某城市国营和集体服务网点的规模可用SD来研究。
现给出描述该问题的DYNAMO方程及其变量说明。
L S·K=S·J+DT*NS·JKN S=90R NS·KL=SD·K*P·K/(LENGTH-TIME·K)A SD·K=SE-SP·KC SE=2A SP·K=SR·K/P·KA SR·K=SX+S·KC SX=60L P·K=P·J+DT*NP·JKN P=100R NP·KL=I*P·KC I=0.02其中:LENGTH为仿真终止时间、TIME为当前仿真时刻,均为仿真控制变量;S为个体服务网点数(个)、NS为年新增个体服务网点数(个/年)、SD为实际千人均服务网点与期望差(个/千人)、SE为期望的千人均网点数、SP为的千人均网点数(个/千人)、SX为非个体服务网点数(个)、SR为该城市实际拥有的服务网点数(个)、P为城市人口数(千人)、NP为年新增人口数(千人/年)、I为人口的年自然增长率。
要求:在VENSIM中建立相应的系统动力学流图和DYNAMO方程,进行仿真。
五、实验结果1、请将VENSIM 中建立的系统动力学流图拷贝如下:2、画出系统中水准变量随时间的响应趋势。
系统需求分析实验报告(软件工程)
二、实验目的
1.确定课题,组织组员,合理分工,熟悉软件开发环境,培养团队精神。
2.确定项目的可实施性,在此基础上完成系统的逻辑功能模型的建立,掌握结构化分析技术;
3.通过绘制系统流程图和数据流图,熟练掌握系统流程图和数据流图的基本原理,并能对简单问题进行系统流图和数据流图的分析,独立地完成数据流图设计。此外,学会使用Case工具完成数据流图和系统流程图的分析与实现。
三、实验要求:
每小组4人,共同形成一份需求规格说明文档
四、实验条件
1、装有 Windows2007以上操作系统的微型计算机;
2、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13 软件。
3、其他可以完成实验的相应软件
五、实验分工情况
姓名
所完成工作名称
姓名
所完成工作名称
A
0层数据流图绘制、数据字典内容划分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院(系):
专业:
班级:
项目经理:
学号:
项目成员:
指导老师: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需求分析
项目经理
项目成员
实验项目
系统需求分析
实验日期
实验类别
1.验证性实验或基础性实验 2.综合性实验
3.设计性实验 4.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
教师评语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实验内容:
1.根据各组选择的课题,实行项目经理制,各组推荐一名项目经理,统一管理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并合理调整资源和负责项目全局;根据项目的难易合理分配组员的任务,对问题达成一致的看法;针对项目的实施,熟悉相应的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环境。
数字系统设计 实验报告
数字系统设计实验报告1. 引言数字系统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个基本的数字系统,深入理解数字系统的原理和设计过程。
本文将按照以下步骤详细介绍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2. 实验目标本实验旨在设计一个简单的数字系统,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模块。
具体目标如下: - 设计一个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数据。
- 设计一个处理模块,对输入数据进行特定的处理。
- 设计一个输出模块,将处理结果展示给用户。
3. 实验设计3.1 输入模块设计输入模块主要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数据,并将其传递给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使用键盘作为输入设备。
具体设计步骤如下: 1. 初始化输入设备,确保能够正确接收用户输入。
2. 设计输入缓冲区,用于存储用户输入的数据。
3. 实现输入函数,将用户输入的数据存储到输入缓冲区中。
3.2 处理模块设计处理模块是数字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对输入数据进行特定的处理。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设计一个简单的加法器作为处理模块。
具体设计步骤如下: 1. 定义输入数据的格式和表示方法。
2. 实现加法器的逻辑电路,可以通过使用逻辑门和触发器等基本组件来完成。
3. 设计加法器的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加法器的运算过程。
4. 验证加法器的正确性,可以通过给定一些输入数据进行测试。
3.3 输出模块设计输出模块用于将处理结果展示给用户。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使用显示器作为输出设备。
具体设计步骤如下: 1. 初始化输出设备,确保能够正确显示处理结果。
2. 设计输出缓冲区,用于存储待显示的数据。
3. 实现输出函数,将输出数据从输出缓冲区中传输到显示器上。
4. 实验实施4.1 输入模块实施根据3.1节中的设计步骤,我们首先初始化输入设备,然后设计输入缓冲区,并实现相应的输入函数。
4.2 处理模块实施根据3.2节中的设计步骤,我们定义输入数据的格式和表示方法,然后实现加法器的逻辑电路和控制电路。
人事管理系统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人事管理系统软件工程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设计和开发一款人事管理系统软件,通过该软件实现对员工信息、薪资、考勤等内容的管理和查询功能。
通过软件工程的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等环节,实现了一个完整的人事管理系统软件。
关键词:人事管理系统、软件工程、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一、引言人事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事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员工工作满意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软件工程的开发流程,设计和开发一款人事管理系统软件,并进行测试和评估。
二、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阶段,我们通过调研企业的人事管理需求,确定了软件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
其中,功能需求主要包括员工信息的录入、修改和查询、薪资管理、考勤管理等功能;性能需求主要包括系统响应时间、用户界面友好程度等。
三、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阶段,我们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了人事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各个模块的功能。
系统结构包括前端界面、业务逻辑处理和数据库三个部分,各个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数据传递和交互。
四、编码在编码阶段,我们使用Java语言进行程序的编写,并使用MySQL数据库存储数据。
根据系统设计的结果,逐个实现各个模块的功能,并进行综合测试和调试。
五、测试与评估在测试阶段,我们进行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以确保软件的功能正常并满足需求。
同时,我们对软件进行了性能测试和用户体验评估,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优化系统的性能和用户界面。
六、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和开发了一款人事管理系统软件,并进行测试和评估。
通过软件工程的开发流程,我们了解了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编码、测试等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
同时,我们也收集到了用户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系统优化提供了参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改进人事管理系统软件,提高其稳定性和用户体验,为企业的人事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软件工程的开发流程,设计和开发了一款人事管理系统软件。
南京邮电大学系统工程实验报告
课内实验报告课程名:系统工程任课教师:巩永华专业:学号:姓名:二○二○至二○二一年度第 1 学期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系统工程》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实验项目名称:基于Netlogo的狼吃羊生态系统仿真实验类型:设计每组人数: 1实验内容及要求:1) 了解Netlogo编程语言的特点和基本语法。
2) 用系统动力学建模工具完成狼吃羊生态系统模型的仿真和仿真流程分析。
羊群和狼群的初始数值设置分别为:学号尾数为1、6号:50, 152、7号:80,203、8号:60, 204、9号:90,305、0号:100,30实验过程与结果:(1)系统动力学建模一、建立羊群繁殖模型1.建立羊群模型并编辑其数值2.NetLogo集成3.建立完整狼羊模型wolves 的初值为30,wolf-deaths的表达式为 wolves * wolf-death-rate ,wolf-death-rate 是 0.15,predator-efficiency 是 .8,wolf-births的表达式是 wolves * predator-efficiency * predation-rate * sheep, predation-rate 是 3.0E-4,sheep-deaths 的表达式是 sheep * predation-rate * wolves.4.设置绘图、按钮、监视器、画笔等set-current-plot-pen "sheep"plotxy ticks sheep]if plot-pen-exists? "wolves" [set-current-plot-pen "wolves"plotxy ticks wolves]end(3)仿真结果(4)实验总结在本次实验中我学习了简单的NetLogo建模方法,在过程中遇到了程序错误、无狼的曲线图等问题,通过检查与询问老师,最后了解了自己的问题(连接线错误、缺少指令等)与解决办法,最后成功做出了实验。
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范本
系统设计实验报告范本
实验名称:系统设计
实验目的:通过系统设计,学习和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
实验内容:
1.需求分析:明确系统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
2.概要设计:确定系统的主要模块和模块之间的关系,制定模块接口规范。
3.详细设计: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数据结构、算法、接口设计等。
4.编码实现:根据设计文档进行编码实现,实现各个模块的功能。
5.测试验证: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实验步骤:
1.需求分析:通过与用户沟通,了解系统的需求和功能,明确系统的输入输出。
2.概要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确定系统的主要模块和模块之间的关系,制定模块接口规范。
3.详细设计: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数据结构、算法、接口设计等。
4.编码实现:根据设计文档进行编码实现,实现各个模块的功能。
5.测试验证: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确保
系统稳定可靠。
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系统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在实践中,我发现需求分析非常重要,只有明确了需求,才能进行有效的设计和开发。
同时,详细设计也非常关键,只有设计好了每个模块,才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让我深入了解了系统设计的流程和方法,提高了我对软件工程的认识和理解。
在今后的软件开发中,我将更加注重需求分析和详细设计,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
连续时间系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连续时间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连续时间系统建模和仿真方法。
3. 熟悉连续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连续时间系统是指系统中各物理量随时间连续变化的系统。
连续时间系统在工程应用中广泛存在,如电路、信号处理、控制系统等。
本实验主要研究连续时间系统的建模、仿真和分析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连续时间系统实验箱2. 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信号分析仪5. 计算机及仿真软件(如MATLAB)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连续时间系统建模(1)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连续时间系统,如一阶滤波器、二阶滤波器等。
(2)根据系统特性,确定系统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
(3)利用实验箱提供的元器件搭建实验电路。
(4)根据元器件参数,推导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2. 连续时间系统仿真(1)利用MATLAB软件,根据推导出的传递函数,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
(2)设置仿真参数,如采样时间、初始条件等。
(3)运行仿真,观察系统输出波形。
3. 连续时间系统分析(1)分析系统输出波形,观察系统的稳定性和频率响应特性。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3)分析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根据实验数据和仿真结果,绘制系统输出波形图。
(2)根据实验数据和仿真结果,计算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2. 实验分析(1)通过实验和分析,验证了连续时间系统建模和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2)分析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为实际工程提供了参考。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地实现了连续时间系统的建模、仿真和分析。
2. 通过实验,掌握了连续时间系统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分析方法。
3. 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 为今后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防止触电、短路等事故发生。
2.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便于后续分析。
系统建模的仿真实验报告
系统建模的仿真实验报告系统建模的仿真实验报告引言在现代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系统建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系统进行建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运行原理、优化系统性能以及预测系统的行为。
仿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模拟系统的运行过程,可以得到系统的各种指标,从而评估系统的性能。
本报告将介绍一个系统建模的仿真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模型,模拟一个电梯系统的运行过程,并通过仿真实验来评估该电梯系统的性能。
电梯系统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设施,其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出行体验。
通过建立模型和仿真实验,我们可以优化电梯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策略,提高其性能。
二、建模过程1. 系统边界的确定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电梯系统的边界。
电梯系统通常包括电梯本身、楼层按钮、电梯控制器等组成部分。
在建模过程中,我们将关注电梯的运行过程和楼层按钮的使用情况。
2. 系统的状态和状态转换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电梯系统的状态和状态转换。
电梯系统的状态可以包括电梯的位置、运行方向、开关门状态等。
状态转换可以根据电梯的运行规则和楼层按钮的使用情况确定。
3. 系统参数的确定在建模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确定系统的参数。
电梯系统的参数可以包括电梯的运行速度、电梯的载重量、楼层按钮的响应时间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电梯系统的性能。
三、仿真实验设计基于建立的电梯系统模型,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仿真实验,以评估电梯系统的性能。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实验设计:1. 不同高峰期的电梯系统性能比较我们选择了不同高峰期的时间段,并模拟了电梯系统在这些时间段内的运行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电梯的等待时间、运行效率等指标,我们可以评估电梯系统在不同高峰期的性能差异。
2. 不同楼层按钮响应时间的影响我们模拟了不同楼层按钮响应时间的情况,并评估了电梯系统的性能。
通过比较不同响应时间下电梯的等待时间和运行效率,我们可以确定最佳的楼层按钮响应时间。
系统工程报告
《系统工程》实验报告2014年12月21日实验一简单库存模型一、实验要求1、简单库存模型各变量及其因果关系图如下图:+ Y2、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如下方程表示:LI•K=I•J+DT*R1•JKNI=1000RR1•KL=DK/ZAD•K=Y-I•KCZ=5CY=60003、要求利用STELLA建立上述库存模型的流图,仿真计算并分析结果三、实验步骤1、确定水准变量、速率变量、辅助变量、常量及水准变量初值;2、熟悉STELLA软件操作指导,建立模型的四个基本构造块为:栈(stock)、流(flow)、转换器(converter)、连接器(connector),设置仿真参数(采用默认值);2、根据因果关系图连接流;3、确定水准方程、速率方程、辅助方程、赋初值方程和常量方程;4、建立模型仿真结果分析所需的数据模块;5、仿真及结果分析四、实验结果简单库存系统流图模型dynamo方程简单库存系统输出特性示意图简单库存系统仿真计算结果表结果分析:从结果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简单库存模型的库存量I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首先快速增长,增长的幅度大,当到达第20天左右增长变得平稳,并无限接近于6000。
实验二二阶库存系统一、实验要求12、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如下方程表示:LG•K=G•J+DT*(R1•KL-R2•JK)LI•K=I•J+DT•R2•JKRR1•KL=D/ZRR2•KL=G•K/WRR3•KL=200AD=Y-I•KCY=6000CW=10,Z=5CI=1000,G=80003、要求利用STELLA建立上述库存模型的流图,仿真计算并分析结果三、实验步骤1、确定水准变量、速率变量、辅助变量、常量及水准变量初值;2、建立模型的四个基本构造块为:栈(stock)、流(flow)、转换器(converter)、连接器(connector),设置仿真参数(采用默认值);2、根据因果关系图连接流;3、确定水准方程、速率方程、辅助方程、赋初值方程和常量方程;4、建立模型仿真结果分析所需的数据模块;5、仿真及结果分析四、实验结果二阶库存系统流图模型dynamo方程二阶库存系统输出特性示意图简单库存系统仿真计算结果表结果分析:从曲线图中,我们可以得出库存量I在9天内增长很快且增长幅度很大,并在第九天达到峰值5779,随后一直下降到第50天的4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工程实验报告学院:管工学院班级:工业工程102班姓名:***学号:*********实验一:解释结构模型一、实验目的:熟悉EXCEL,掌握解释结构模型规范方法。
二、实验内容:1.已知可达矩阵如下表12. EXCEL中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中的可达矩阵用实用方法建立其递阶结构模型。
(1)对可达矩阵进行缩减,得到缩减矩阵(3)调整行列构成对角单位矩阵(4)画出递阶结构有向图(4)递阶结构模型完成。
实验二:主成份分析一、实验目的学会主成份分析,运用相应软件辅助学习二、实验内容表1为某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各区域单元相关指标数据,运用MATLAB或SPSS作主成分分析,描述该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状况。
表2样本序号x1:人口密度(人/km2)x 2:人均耕地面积(ha)x 3:森林覆盖率(%)x 4: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x 5:人均粮食产量(kg/人)x 6: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播面比例(%)x 7:耕地占土地面积比率(%)x 8:果园与林地面积之比(%)x 9:灌溉田占耕地面积之比(%)1363.9120.35216.101192.11295.3426.72418.492 2.23126.262 2141.503 1.68424.301 1 752.35452.2632.31414.464 1.45527.066 3100.695 1.06765.601 1 181.54270.1218.2660.1627.47412.489 4143.739 1.33633.205 1 436.12354.2617.48611.805 1.89217.534 5131.412 1.62316.607 1 405.09586.5940.68314.4010.30322.932 668.337 2.03276.204 1 540.29216.398.128 4.0650.011 4.861 795.4160.80171.106926.35291.528.135 4.063 0.012 4.862 862.901 1.65273.307 1 501.24225.2518.352 2.645 0.034 3.201 986.6240.84168.904897.36196.3716.861 5.176 0.055 6.167 1091.3940.81266.502911.24226.5118.279 5.643 0.076 4.477 1176.9120.85850.302103.52217.0919.793 4.881 0.001 6.165 1251.274 1.04164.609968.33181.38 4.005 4.066 0.015 5.402 1368.8310.83662.804957.14194.049.110 4.484 0.002 5.790 1477.3010.62360.102824.37188.0919.409 5.721 5.055 8.413 1576.948 1.02268.001 1 255.42211.5511.102 3.133 0.010 3.425 1699.2650.65460.702 1 251.03220.91 4.383 4.615 0.011 5.593 17118.5050.66163.304 1 246.47242.1610.706 6.053 0.154 8.701 18141.4730.73754.206814.21193.4611.419 6.442 0.012 12.945 19137.7610.59855.901 1 124.05228.449.521 7.881 0.069 12.654 20117.612 1.24554.503805.67175.2318.106 5.789 0.048 8.461 21122.7810.73149.102 1 313.11236.2926.7247.162 0.092 10.078 表1:某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各区域单元的有关数据三、实验步骤:(1)MATLAB进行主成分分析.以及每一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如下表和图1。
6 0.193 2.140 97.8767 0.114 1.271 99.1478 4.533E-02 0.504 99.6509 3.147E-02 0.350 100.000图1 特征根(2)前3几个主成分的载荷系数如下表所示。
前三个主成分在原变量上的载荷前三个主成分变量 1 2 3 X1 0.158 -0.255 -0.059X2 0.026 0.424-0.027X3 -0.207 0.0460.091X4 0.009 0.415 0.036X5 0.174 0.212 -0.011X6 0.176 0.086 0.120X7 0.200 -0.064 -0.241X8 0.042 -0.048 0.930X9 0.207 -0.012 0.088实验三:聚类分析一、实验目的:学会用软件辅助做聚类分析,熟悉EXCEL二、实验内容:为了研究辽宁省5省区某年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分布规律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示,根据调查资料做类型划分,在EXCEL 中计算距离,并做聚类分析。
用同样的数据在EXCEL 中计算相关系数,并做聚类分析。
欧氏距离聚类分析:(1)对数据进行标准化(2)计算各欧式距离∑=-=mk jk ikij x xd 12)()2((3)进行分析,由附表1知,数值越大,样本之间的差别越大,所以浙江与河南的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差别最大,河南与甘肃的差别最小。
聚类后谱系图如下:相关系数聚类分析:⎥⎥⎦⎤⎢⎢⎣⎡⎥⎥⎦⎤⎢⎢⎣⎡==∑-∑-∑--==nk n k j kj i ki nk j kj j ki ij x x x x x x x x r 1212)()())((1得到聚类谱系图如下:实验四:状态方程项目:已知总人口为10000万人,可分为0-9,10-19……80-89,90-100共10个年龄段,超过100年龄的人口忽略不计。
设10年的总人口出生率为10%,各年龄段的出生人口占当期总出生人口的百分比如表2所示。
各年龄段的死亡率如表3所示。
表2:各年龄段出生人口占当期总出生人口的百分比(单位:%)表3:各年龄段人口死亡率(单位:%)试在EXCEL中构造人口转移矩阵,并假设初始人口为1亿,各年龄段人口均匀分布,总出生率为1.2%,一、实验内容:1.研究10年、20年后人口分布;2.通过变化总出生率,研究保持总人口相对稳定的总出生率;3.通过变化初始人口分布,研究初始分布对若干年后人口分布的影响。
二、实验步骤:1.由表可以得到人口转移矩阵如下:2.改变出生率:3.改变人口分布:实验五:系统动力学项目一:已知初始人口为10000人,年增长率为2%(该数据已考虑死亡因素),试在VENSIM 中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输入参数。
(a)仿真该模型,给出P的变化图及相关的变化数据。
CP Array R图1:人口系统动力学模型(b)运用“AUTOMATICALL Y SIMULATE ON CHANGE”仿真方式,改变增长率分别为0.01、0.001,考察总人口的变化趋势。
(c)对上述模型,改变模型的参数TIME STEP分别为0.25、0.0625、0.015625,再次仿真,比较其最终数据与上次的数值有何不同。
实验内容:(a)在VENSIM中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输入参数后仿真截图如下:(b)当增长率为0.01时P的变化如下当增长率为0.001时P的变化如下(c)改变参数TIME STEP后最终数据略减小但差别不大项目二:已知库存系统如下图所示,其中Y为期望库存,其值为8000,I为库存,其初值为2000,G为途中存货,其初值为10000,z为订货调整时间,其值为5,W为途中存货的入库时间,其值为10。
试在VENSIM中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输入参数。
(a)仿真该模型,给出P的变化图及相关的变化数据。
G IR1R2WzDY图2:库存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流程图(b)对上述模型,改变模型的参数TIME STEP分别为0.25、0.0625、0.015625,再次仿真,比较其最终数据与上次的数值有何不同。
实验步骤:(a)I的变化图及相关的变化数据G的变化图及相关的变化数据(b)对上述模型,改变模型的参数TIME STEP分别为0.25、0.0625、0.015625,再次仿真,比较其最终数据与上次的数值有何不同。
TIME STEP为0.25时I的数据变化如下:TIME STEP为0.0625时I的数据变化如下: TIME STEP为0.015625时I的数据变化如下:项目三:某城市服务网点的规模可用SD来研究。
现给出描述该问题的DYNAMO方程及其变量说明。
在VENSIM中绘制相应的SD流程图,并输入参数进行仿真,给出相关水准变量的变化图和数值。
L S.K=S.J+DT*NS.JKN S=100R NS.KL=SD.K*P.K/(LENGTH-TIME.K+1)A SD.K=SE-SP.KC SE=2A SP.K=SR.K/P.KA SR.K=SX+S.KC SX=80L P.K=P.J+DT*NP.JKN P=150R NP.KL=I*P.KC I=0.01其中:LENGTH为仿真终止时间、TIME为当前仿真时间,均为仿真控制变量;S为个体服务网点数(个),NS为年新增个体服务网点数(个/年),SD为实际千人均服务网点与期望差(个/千人),SE为期望的千人均网点数,SP为千人均网点数(个/千人),SX为非个体服务网点数(个),SR为该城市实际拥有的服务网点数(个),P为城市人口数(千人),NP为年新增人口数(千人/年),I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实验步骤:由题画出SD流程图如下水准变量S的变化图和数值水准变量P的变化图和数值实验六:层次分析法一、实验要求项目建设决策评价问题,已经建立起如图3表4所示的层次结构和判断矩阵,试在EXCEL中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五个方案的优先顺序,要求对每个判断矩阵作一致性检验。
综合效率(U)环境效率(C2)经济效率(C1)社会效率(C3)m1m2m3m4m5(目的层)(准则层)(方案层)图3:某项目评价问题的层次结构图表4:某项目评价问题的判断矩阵二、实验内容:1、目的层与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如下:2、准则层与方案层的判断矩阵如下:(3)3、总排序如下三、通过总排序可知五个方案的优先顺序为M3>M2>M4>M1>M5实验七:关联矩阵一、实验内容:某企业为生产某紧俏产品制定了三个生产方案:A1:自选设计一条新的生产线;A2:从国外引进一条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A3: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改装一条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