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民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咸宁桂花史话之一

再说民间节日,颇具桂乡特色。春节,走亲访友拜年送礼,往往少不了桂花酒、桂花烟、桂花茶、桂花糖、桂花糕,以祝吉祥如意。元宵,少不了吃糖桂花作馅的汤圆,以喻“桂子月中落”。清明,人们往往就地取材,折下桂枝扎成花圈献于墓前,以祈先人乘槎早登仙界。端午,少不了以桂花为佐料的绿豆(芝麻)糕点,酒饮料或糊汤米酒,以求桂花仙子护佑、消灾赐福。中秋,少不了桂花月饼、酒水,采桂花枝养于家室,“守月华”于桂下,讲桂花与嫦娥传说,唱乡俚歌谣,以庆花好月圆,忆念嫦娥、后羿与吴刚。

再说嫁娶寿诞等喜庆之期,桂香气息亦浓郁。姑娘出嫁,要在屋后栽桂,以示自己爱情高尚纯洁和对亲人家乡的眷恋。新婚夫妇,要在院内或房前屋后共同栽桂,以表玉树交柯,百年好合和期许早生贵(桂)子,延绵万代。小孩入学或升学,父母要带他(她)在向阳坡栽桂,以期蟾宫折桂、金榜题名。婴儿出生,老人寿诞,也都有栽桂祈福的习俗。新婚大喜闹洞房,用拌有桂花的红枣、花生、瓜子及红、绿豆、米泡撒帐,预祝“早生贵子”。新郎新娘则用桂花糖果,及烟酒招待,以寓生甜密,邻里和谐。就连婚联,也多带桂花香如“序应三秋桂花馥郁;祥开百代瓜瓞绵长”、“喜溢华棠地天交泰;香飘桂苑人月双圆”等。

桂花是中特产,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先秦典籍《山海经》中有“招摇之山,其多桂”的记载,《吕氏秋》有“物为美者,招摇之桂”的美誉,楚辞中有“奠桂酒兮椒浆”、“辛夷车兮结桂旗”的咏叹

,说明桂花自古以来就是我民所喜的珍贵花卉。

咸宁自然条件适合桂树生长,是当今内五大桂花集中产区之一,植桂、艺桂、用桂历史悠久。建以来,在各级委、政府和广大花农的共同努力下,咸宁桂花资源始终保持了全领先地位,并创下了五个第一:拥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类20多个品种,品种数量全第一;全市6个县市区45个乡镇都分布有桂花,地径在5厘米以的桂树130万株,折合面积3·7万亩,其中桂花园面积1·2万亩,植桂面积居全第一;全市产花桂树50万株,年产鲜花50万公斤,产量居全第一;咸宁桂花瓣大、厚、留香持久,质量居全第一;中花卉协会统计,全15个省市百年以古桂2200余株,咸

宁百年以古桂达2000余株,占全总量的91%,古桂数量居全第一。咸宁由此为全著名的“桂花之乡”。

湖北省咸宁市桂花镇挂榜山

桂花镇挂榜山位于桂花镇桂花村。最高海拔500米。山体的形状很像天安门城楼。在顶部有非常显著的悬崖峭壁,相对高度约100多米。周围的村庄有太原韩、葛藤坪、对门周、楠木坑等。挂榜上周围是湖北省桂花树分布最为集中地地区之一,每到金秋时节,十里飘香。挂榜山,原名红崖山,海拔512米,占地1·98平方公里,是传说中咸宁桂花的最早生长地。因山南坡有一长方形峭壁,远眺似榜文悬挂,故名。

行吟图

折桂台

祝愿有远大志向的莘莘学子们心想事成,早日蟾宫折桂。

桂花堂

清代康熙三年,沈阳人何廷韬在咸安任知县,受晋朝河阳县令潘岳种植桃李的启示,号召全县乡民继续发展桂花,在宅前屋后和山坡河岸植桂,把宫桂推向民间,并作《桂花堂赋》,以言其志,记其壮举;

清康熙三年知县延韬在衙署内建一处所,供读书消闲、迎官接友、议政说事之用,因物题名“桂花堂”。他还“培咸治之官桂”于堂前,作《桂花堂自赋》张桂堂内,自撰一联悬于门楹:“抚案瑶琴传雅韵,微招角招,调出曲中民里;临轩丹桂挹天香,日照月照,移来化里菁莪”。桂子楼

清光绪初年,又有“桂子楼”,文人骚客纷沓至来,登临聚会,吟咏抒怀。

五老山

柏墩村陈家庄背后的五老山桂花园,是桂花比较集中的地方。五老山原名乌鳢山。山不甚高,山体浑圆秀美。当年,祝隆运等五位老,在这里搭茅棚,睡地铺,披荆斩棘,广植桂树,

建了占地250亩、植树2400多株的桂花园。如今,这里桂树林,繁花似海,幽香阵。

守月华

守月华是我们咸安老辈人传下来的习俗,一是为感谢嫦娥向玉帝求情,让百姓有了好收成,过上丰衣足食日子,也有祈愿儿女学业有成,图个大吉大利的意思。”

咸宁人过中秋佳节时,家家户整洁庭院,点香斗( 曰" 点天香") ,供月饼、桂花糕、桂花酒等,祭月宫。香斗是以线香编成,斗中插着纸扎的龙门、旗斗、魁星和彩旗之类。家家院中香烟缭绕,赏月至深夜。并用自制月饼" 祀灶" 、" 祀先" 。吃月饼、桂花糕,喝桂花酒等。妇女夜游,俗称" 蹈月" ,许多人到桥上观赏月影荡漾。

南宋时,咸宁的中秋节已相当热闹了,《梦梁录》记载:富贵人家登高楼? 玳筵罗列,

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穷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渡。" 明朝时,咸宁人仍举办赏月之宴,品桂花酒赏月;有的在桂花树下,联袂踏歌,无异白天。到现代,中秋节时仍家家盛办酒肴招待亲友,来往馈送均少不了月饼、桂花糕、桂花酒。晚上,以月饼、桂花糕、桂花酒祀月宫,或烧斗香。斗香为店铺所制,上大下小,用彩色纸糊之,上缀月宫楼台殿阁、走马灯景,四角有挑灯大旗,大者各宽二尺。是夜天气晴朗,居民有坐之深夜者,俗“ 守月华” 。或乘月色蹈桥,相传可免腰疼。

在咸安,中秋民俗祭奠活动,以“守月华”、“祭嫦娥”最为普遍和隆重。传说东晋时期,某中秋时节咸安大旱,眼看桂花树难以开花,收成无望,桂农只好找在当地挂榜山鸣水泉附近炼丹的道士葛洪求助,葛道士哀民生多艰,指点村民拜月祈福。于是当地男女老少,在中秋月圆之夜,于村池塘边有大桂花树的空旷场地设香案,“守月华”,“祭嫦娥”,祈盼天降雨露,带来好收成。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固定习俗,每到桂花采收前夜,大都在八月十五月儿正圆的晚上,由当地最年长者主持,拜祭月中嫦娥盗送桂花到民间的恩泽,祈求上天薄施绵绵细雨,保当年桂花能有好的收成。

“守月华”,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终夜不眠,以待月明,称曰守月”。“守”,是在月下等待祈望;“月华”,指圆月边“长”出来的五彩晕轮。如果圆月午夜起晕轮,花农们便欢呼雀跃;如果圆月午夜不起晕轮,则喻示中秋前后不下雨,桂花产量将减少。这种说法有一定科学依据,咸安农谚就有“月亮长毛,有雨滂沱”之说。由于当地嫦娥文化的影响,“守月华”也与“祭嫦娥”紧密相连,“守月华”的过程其实也是“祭嫦娥”的过程。

以“守月华”、“祭嫦娥”为主要形式的“拜月”活动,打破了汉族地区“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传统习俗,为咸安地区所独有。这种“拜月”习俗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时间相符,加之民间传承的不断衍生、发展,久而久之就成了咸安地区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中秋祭”了。

打桂

早在中秋之前,他们就开始在盼望中忙碌了。女们趁天晴找出“桂花篷”拿到河里洗净

晾干,到镇买来腌花用的明矾;们则忙着山去砍伐竹竿,割光桂花林下的杂草。他们一天几趟往后山跑,钻进桂树林,东看看,西看看,看那香眼张开没有。桂花花期比较短,从花、盛花到谢花,前后仅有四五天,要保证质量和产量,必须在花期后三四天内采摘完毕。眼看花蕾快要绽开了,就赶紧去镇打酒、买,请亲戚朋友帮忙。在乡下,采收桂花是栽秧割稻一样的盛事,三亲四戚都会心前来帮忙。这个等待盼望的过程有几分甜蜜,也有几分紧张。

桂乡说,八月桂花盼细雨。这时节,应该有一场蒙蒙细雨。细雨过后,千树桂花争相绽放,晚,四周山的香弥漫开来,空中尽是桂花的香味。半时分,露下来了,花香被露凝香雾,慢慢地降落到了村子,钻进了乡民的房子,钻进梦乡,乡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