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与大学生心理健康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借由改变心中的态度来改变人生。 ——威廉·詹姆斯
所谓快乐人,不是处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人,而是持着某种特定态度的人。 ——休·当斯
态度可以改变人生,可以创造快乐与痛苦,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 我们常常可以体验到态度的重要性,我们常常以为某种消极情绪是由于某一 客观事件引起的,而客观上也的确存在着某一客观事件,但事实上,只要我 们试者去改变一下对这一客观事件可能带来的危害的态度,也许就可以消除 这一消极的情绪,而使你心理豁然开朗。因此,当客观事件在不断地发生着, 甚至是不受人们意志控制地发生的时候,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我们却 可以通过改变我们对事件的认知来改变心态、情绪与行为,从而建立健康的
绪和行为,理性认知诱发健康心理,非理性认知则可能诱发
不健康心理。
.
3
5、认知包括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认 知。自我认知包括对自 己身体状 态的认知(如健康、长相等)、对自 己心理状况 的认知(如性格、爱好、 情感、意向等)、对自己社会关系的 认知(如阶层、是否被人接受等)。 对他人的认知是指对他人的身体状态、 心理状况的认知。在认知他人、形成 有关他人的印象过程中常常受人际认 知的心理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刻板效应和投射效应)的 影响,而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偏差。
件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观念。
2、人的认知是具有选择性。符合主体需要的信息被放大,
不符合需要的信息被缩小。
3、认知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根据认知的合理性可以把认
知分为理性认知和非理性认知。理性认知是指对人和周围事
物的客观而合理的信念。非理性认知则是对人和周围事物的
主观而不合理的信念。认知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的情
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 理性的、不合理的。
2、情绪是伴随着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 3、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 的思维与信念。 4、情绪困扰的持续是内部语言持续的结果。 “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我们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
是,或者就会变成我们的思想和情绪”。
.
7
5、大部分的情绪困扰都源于 责备。绝对性的悲剧是人类悲 剧的核心。 6、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认知。 可以通过自我对谈(selftalking)和自我评价(selfevaluating)来达到自我支持 (self-sustaining)。
.
8
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 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 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A-------------------B-------------------C 诱发性事件 对事件所持的信念 情绪及行为 (Activating (Beliefs) (Consequences) events)
.
4
二、认知理论
(一)认知不协调理论
认知不协调(Cognitive Dissonance)理论由美国社会 心理学家费斯汀格(L.Festinger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 于1957年首次提出,指两种认识或者认识与行为不一致时产 生了心理上的紧张,出现内心冲突与不安,产生心理困扰。 即当人们发现自己的信念与行为不一致时而感到焦虑的精神 状态。费斯汀格认为,假如出现认知不协调,就会使个体产 生心理上的不愉快和紧张感,从而形成心理压力,此时,此 压力便成为人的驱动力之一,推动人想方设法去降低或消除 不协调状态,使自己重新出现平衡。
.
12
wenku.baidu.com、投射
效应
• 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感 情、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 加于人的一种心理效应。
的光环笼罩,认为他其他方面都不好。
.
11
三、刻板印象
• 所谓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人或 事物形成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 看法,也叫社会刻板印象。
消极影响:
刻板印象表现为把交往对象机械地归入某一 类群体中,并把自己对该类群体的习惯化概 括附加到交往对象身上。由于将同样的特征 赋予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而不管每一个个体 的具体差异,所以刻板印象极易形成某种偏 见,影响交往的顺利进行
.
5
1、认知不协调的表现:
(1)决策后的不协调:任何决策都是有得有失的,因此, 不论人最终做出什么决策,都会产生某种程度上的不协调;
(2)行为后的不协调:当一个人产生了与自己态度不同的 行为时,会产生心理压力,这也是认知不协调。
2、常用的消除不协调的方法:
(1)改变某种认知因素,使其与其他认知因素之间的不
心理状态。从某种意义上看,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
2
一、认知(cognition)的概念
• 认知是指个体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以及周围事物对自己的意 义与作用的想法或观点。
1、 认知影响人的态度、价值判断与观念。对于同样的事件,
由于认知不同,则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并作出相应的价值判
断,当这种类似的情景反复出现时人对该类情景所反映的事
他指出:人们往往以为消极的情绪或行为是由事件本身引起
的,事实上,是由人们对该事件的评价引起的。A是引起C的
间接原因,B是引起C的直接原因。
.
9
常见的认知心理效应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一)首因效应:是指人际交往中给人留下 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对印象的形成影 响很大。
(二)近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由交往 对象的最近信息所形成的印象,称为最 近印象,其产生的心理影响,称为近因 效应。
协调变得协调; (2)强调某一认知因素的重要性; (3)增加新的认知因素,加强协调关系的认知因素; (4)改变行为,使其不再与态度有对立; (5)减少选择感。
.
6
(二)ABC理 论
ABC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来的,埃 利斯 (Ellis,A.)1962年他总结了自己的观 点及方法,出版了《心理治疗中的理性和情 绪》一书。在对人性的基本看法的基础上, 他认为:
.
10
二、光环效应
• 光环效应是指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往往 会因对他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的 感知,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品质,也叫晕 轮效应。
• 如果认识到一个人具有某种突出的优点,
就认为其其他方面也都好,这个人就被一
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更多好
的品质;相反,如果认识到一个人具有某
种突出的缺点,这个人就被一种消极否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