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的重难点分析及教学设计
第28课《有的人》 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有的人》。
2.借助相关资料等多种理解课文途径,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对比朗读中明白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有的人》。
难点: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好,我是仙桐实验小学的张榆晖老师,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第八单元。
前几篇课文,我们借助作者相关信息、课文注释、其他资料等多种途径理解课文内容,一起读了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和《好的故事》,读了鲁迅侄女周烨所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知道了鲁迅先生深受人们爱戴,充满斗争精神,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起走进他人眼中的鲁迅。
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臧克家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同年11月1日写下这首纪念鲁迅先生的诗歌。
二、整体感知1.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并交流一下对这首诗的整体感受。
学生1:我发现诗歌一共有7小节,我将它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节,这一部分写了两种人,一种是身体活着精神却死了的人,另一种是肉体死了精神却活着的人。
第二部分是第2至4节,这一部分写了这两种人对人民的态度,一种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一种是愿作牛马,为人民更好的活。
第三部分是第5至7节,这里写了人民对这两种人的态度和他们不同的结局。
学生2:我发现每一小节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写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比如“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是两种人不同的人生观,整首诗用了对比的手法。
学生3:我发现每一小节的前两句或者每一小节的后两句都是有联系的,前两句都是写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后两句都是写为人服务的人。
写了他们对人民的态度、人民对他的态度。
《有的人》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
《有的人》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有的人》教案设计篇一[设计理念][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难点]1、理解两种人的含义[教学流程]一、轻叩鲁迅,引入课题师:同学们,深情地呼唤他!(幻灯出示鲁迅图片)师:鲁迅,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它勾起了同学们怎样的记忆?师:接下来让我们看一段影像资料。
(课件播放《鲁迅》电影片尾葬礼部分)师:为什么你的眼里饱含泪水?心里在想些什么?师导或接:(来给鲁迅送葬的人这么多,鲁迅这株野草烧尽了,迎来的却是到处青青的野草!)是呀!“鲁迅死了,他还活在我们的心中!”(课件出示)师导: 1949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13周年,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地纪念鲁迅,著名诗人臧克家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了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生:读题二、读准诗歌,理顺思路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走进诗歌——自由的诵读。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读一读?(以评促读)师:你还想展示哪里?师:看一看、听一听朗读家是如何诵读的?(课件播放2023年新诗会沙桐诵诵的《有的人》)师:同学们,你似乎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师问:臧克家记录了哪两类人?三、拨反为正,积蓄情感师:哪些诗句刻画了反动派的丑陋面目?生:找出来读一读。
师:指导读好师:用你的词语或句子说一说这些人是什么样的人?师:你喜欢这样的人吗?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吗?师引读:a 骑在人民头上的——(生读完“人民把他摔垮”后,接臧克家在《三谈“有的人”》中说到曾在这里进行了一次小小的修改,原句是:人民把他摔倒)(课件出示)生品词:师引读:b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c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师:你看到了他们怎样的下场?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仅是不喜欢,那简直就是恨呀!是呀!这些人就是行尸走肉,他们没有了人道,没有人亲情,没有了民族…… (课件出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生:齐读四、走进鲁迅,对比烘托师:同学们,仅仅就是你恨吗?还有谁恨?生:(人民、鲁迅)师:毛主席也曾经这样评价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他对社会现实的批评与关心。
2.学习鲁迅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与作品,了解他的思想演变和文学风格。
3.通过对《有的人》一文的阅读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
4.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评眼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深入理解《有的人》一文。
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细节和隐含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与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为学生打开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理解与分析:讲解《有的人》一文的背景和主旨,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是对中国知识分子进行的一次尖锐的批判,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并找出文中的揭示和隐含的意义。
3.讨论与互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就文中的一些问题和观点展开探讨,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引导,促使学生发言和思考。
4.总结与展示: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有的人》一文有整体性的把握,再次强调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鼓励学生在写作方面进行创新和表达。
5.作文习作:布置《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对鲁迅先生的理解和一些生活经验,表达对鲁迅的敬仰与思考。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激发了学生对鲁迅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讨论和思考。
2.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之间的互动积极活跃,同学们对于文中的揭示和隐含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也发现部分学生思维比较浅薄,在讨论中表达不够准确和清晰,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能力。
3.作文习作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表达出对鲁迅的思考和敬仰。
《有的人》教学设计(通用7篇)
《有的⼈》教学设计(通⽤7篇) 作为⼀名默默奉献的教育⼯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是店铺为⼤家收集的《有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有的⼈》教学设计篇1 教学⽬标 1.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 2.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法的运⽤,体会这种⽤法的好处。
3.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民的⼈将获得永⽣,与⼈民为敌的⼈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树⽴正确的⼈⽣观,明⽩⾃⼰要做⼀个对社会有⽤的⼈。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的含义 教学流程 ⼀、轻叩鲁迅,引⼊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幻灯出⽰鲁迅图⽚) 师:对,他就是鲁迅!⼀个多么响亮的名字!通过本组前⾯⼏篇课⽂的学习,我们对鲁迅这个中国伟⼤的⾰命者、思想家、⽂学家已经有了较深刻地认识,接下来让我们看⼀段影像资料。
(课件播放《鲁迅》电影⽚尾葬礼部分) 师:看了这段影像资料,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说:(送葬的⼈多,鲁迅得到了许多⼈的尊敬和热爱……) 师:下⾯请⼤家再来读这段⼀遍,体会⼈民对鲁迅的尊敬和热爱。
(课件出⽰⽂段) 师导接:是呀!“鲁迅死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中!” 1949年10⽉19⽇,鲁迅逝世13周年,全国各地第⼀次公开、隆重地纪念鲁迅,著名诗⼈臧克家参加了⾸都的纪念活动,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了⼈民鞠躬尽瘁的⼀⽣,百感交集,写下了《有的⼈》这⾸短诗。
⽣:齐读诗题两遍 ⼆、听范读,理顺思路 1.⾃读诗歌。
师:下⾯请同学们⼀起⾛进诗歌——齐读⼀遍。
师:哪位同学来读⼀读,可以选择你喜欢的⼩节读⼀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样?为什么?(注意表扬:他读得很有感情,你点评得也很到位,掌声送给他们。
) 2.听范读。
师:下⾯请⼤家来看⼀看、听⼀听朗诵家沙桐和长潇是如何诵读的这⾸诗歌的? (课件播放2009年新诗会沙桐和长潇朗诵的《有的⼈》) 过渡:听了两位朗诵家的朗诵后,你是否有⼀种被感染了的感受呢?下⾯就请⼤家好好地学习这⾸⼀诗吧,好好体会鲁迅伟⼤的⼈⽣。
《有的人》教学设计方案
《有的人》教学设计方案导语:《有的人》是一篇描写人物的散文,内容精彩丰富,触动人心。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感受作者情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是我们作为教师需要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下面将分享一套《有的人》教学设计方案,帮助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深入学习,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分析文章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文章内容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环节:通过简短的导入,引发学生对“有的人”这篇文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2. 阅读分析:指导学生阅读全文,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
3. 文本解读:带领学生深入思考文章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引导他们进行文本解读和讨论。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提高思维水平。
5. 语言表达:指导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感悟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四、课堂设计亮点1. 创设情境:通过情感渲染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2. 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语言表达:注重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
4. 情感引导: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和情感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感受文学作品带给人的情感冲击和启迪。
有的人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第6篇有的人教学设计一等奖【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根据人脸的结构特点,选取相似物体进行组合重构,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启发、示范、借鉴等多种方法拓展幼儿思维,大胆地进行绘画创作。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体验美术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教学PPT,纸,笔,展示板。
【活动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我们来看一看,你在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菜,白萝卜,蘑菇,辣椒,萝卜)二、观察(1)蔬菜人师:原来这是一幅画满了蔬菜的画,现在老师要把它变一变,变!变!变!变成了什么?(人)太神奇了,我把画倒过来就变成了一张人脸,那我们刚刚看到的蔬菜都变成了人脸的哪些部分?追问:什么蔬菜变成了他的脸蛋?让这个人看起来怎么样?(胖嘟嘟)大大的白萝卜变成了鼻子,显得这个人怎么样?辣椒变成了他的嘴巴,他的嘴巴看起来怎么样?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他的嘴巴。
小结:原来不同的蔬菜组合在一起可以变成一张人脸,那除了蔬菜,别的东西放在一起,可不可以变成一张人脸呢?(2)书本人师:诶?这个人脸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呢?(翻开的书变成了他的头发,竖着的书成了脸蛋,方方的脸,竖着的`书变成了他的鼻子,很高的鼻子,一本一本叠在一起的书变成了他的头)师:那你感觉这个书本人看起来怎么样?和刚刚那个人有什么不一样?追问:刚刚那个人的脸看起来胖乎乎的,这个人的脸看起来怎么样?小结:原来不同的东西组合成的人脸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第一张图中,这个大大、白白的蘑菇会显得这个人胖嘟嘟的,而第二幅中的这个书本人看起来就很瘦,表情很严肃。
(3)介绍作者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两幅作品啊,都是著名画家朱塞佩爷爷画的,瞧,这就是朱塞佩,他特别擅长画这种人像画,喜欢用生活中相似的物品来替代我们的五官。
三、启发想象(1)学习用品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里都是什么东西呀?(学习用品)用这些学习用品,能不能变成一张人脸呢?好,我们来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学习用品来代替人脸上的哪些部分?追问:XX当作人脸,人脸上的其他部分准备用什么学习用品?眼睛准备用什么?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除了用放大镜还可以用什么来当眼睛?鼻子可以用什么?嘴巴谁有想法?脸颊你想用什么学习用品来代替?小结:你们拼出的这张人脸肯定是个爱学习的人!(2)食物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哇,这么多好吃的!那好吃的能不能也变出一张人脸呢?你想怎么变?先想一想,想好了一起说,你的脸是什么?五官是什么?完整地说一说。
《有的人》 教学设计 教案
《有的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有的人》。
(2)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作者对不同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有的人》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内容的分析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深层含义的把握。
(2)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雪花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有的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有的人”代表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并示例分析。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感受作者对不同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进行情感交流。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诗歌《有的人》。
2. 写一篇关于诗歌《有的人》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2. 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象征意义的理解是否深刻?3.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如何?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如何?5. 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七、评价与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朗读、背诵、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
有的人教案
《有的人》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体会诗歌中包蕴的思想感情。
2. 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提高学生品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
2. 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品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常规课件,小黑板。
2.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有关作者臧克家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当我们置身于美丽的校园,穿梭在教室与办公室之间,我们会发现身边有那么多熟悉的身影,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的人。
他们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应当真诚地感谢他们——老师。
臧克家先生为了纪念鲁迅先生,深情地写下了《有的人》,以此歌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者,鞭挞一切腐朽没落的灵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明确目标:1.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体会诗歌中包蕴的思想感情。
2. 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提高学生品读诗歌的能力。
三、整体感知:1. 知诗人,解诗题。
(课件出示背景资料)学生静听,补充资料。
2. 读通读顺。
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并正音。
3. 初探大意。
喜欢哪一节就读哪一节,并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预计学生可能喜欢第三节和最后一节)(课件出示第三节和最后一节的内容)学生个别读,齐读。
(板书: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4. 再读质疑。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5. 试着解决问题。
(对于较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自行解决,而较难的问题或与中心关系不大的问题可留在精读时解决)6. 感情朗读。
(配乐)自由读,指名读。
四、精读课文,互动探究:(一)学习第一小节:1. 学生齐读第一小节。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朗读。
2. 学生自读第一小节并思考:这一小节有几句话?每句话表达了什么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 学生交流汇报。
(预计学生可能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汇报:)(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 —— 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反思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会写“俯、朽”等8个字,会写“伟大、情愿”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3.体会诗歌中对比的写法,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对比写法,感受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对比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回顾鲁迅先生的事迹,引出诗歌。
(2)提问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出生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3.精读课文
(1)理解诗歌内容,分析每节的含义。
(2)体会对比的写法,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
4.拓展延伸
(1)让学生思考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
5.书写指导
(1)观察“俯、朽”等字的结构和笔画。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教学反思:回顾导入能帮助学生回忆鲁迅先生,但在理解对比写法时,部分学生可能理解不深。
拓展环节中,学生的思考可能比较浅显,需进一步引导。
《有的人》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有的人》优秀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有的人》。
(2)理解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有的人》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歌《有的人》的原文和注释。
(2)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
(3)板书设计的示例和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有的人》。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有的人》的背景。
(2)邀请学生分享对诗歌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方式。
(3)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提醒学生注意生僻字的读音和写法。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学生讨论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教师举例解释修辞手法的运用,并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 板书设计:(1)教师展示板书设计的示例,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板书,包括诗歌的关键词、主题和情感。
(3)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板书设计,并解释设计意图。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1)学生回家后,将自己的板书设计写成作文,进一步阐述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尝试使用本节课学到的表达方式,创作一首小诗。
2. 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板书设计和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第1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并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1】鲁迅画像,引入:大家认识他吗?他是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老人?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
(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1936年10月19日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
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课件2:课题】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过渡: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
3.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课件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
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4. 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
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板书:“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板书:歌颂批判)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
《有的人》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3-12-30
CATALOGUE
目录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学总结与展望
01
教学目标
掌握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理解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和排比句式。
学习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回顾教学过程,思考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
教学内容反思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策略反思
反思课堂管理方式,思考如何更好地维护课堂秩序,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管理反思
思考自身的教学态度、语言表达、教学技巧等方面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讲述与主题相关的故事或情境,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逐步解读课文,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总结词:互动参与
详细描述: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课堂参与度
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和小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
知识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能力,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思维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是否对学习有热情,是否能够与同学合作,是否尊重教师和同学。
情感态度
01
《有的人》教案初中
《有的人》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有的人》。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通过对比分析,理解诗歌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3)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
(2)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 诗歌《有的人》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的把握。
2. 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有的人》的课件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诗歌《有的人》的文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诗歌《有的人》的配乐,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氛围。
2.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臧克家的背景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有的人》,理解诗歌的大意。
2.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字词,理解诗歌的意义。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学生发挥想象,深入体验诗歌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点评并引导。
五、诗歌鉴赏(10分钟)1. 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 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形式美,提高审美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学生谈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背诵诗歌《有的人》。
《有的人》 教学设计 教案
《有的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体会作者情感。
2. 掌握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表达的作者情感的理解。
2. 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3. 使用情感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有的人》诗歌。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相关资料:关于作者的背景资料,相关诗歌的分析资料。
教案内容: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义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情感表达。
4. 词语分析:分析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5.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修辞手法。
6. 情感引导: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短文。
9.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情感引导,让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3. 小组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介绍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 总结修辞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总结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在诗歌中的意义。
《有的人》说课稿5篇(写人的说课稿)
《有的人》说课稿5篇(写人的说课稿)下面是我整理的《有的人》说课稿5篇(写人的说课稿),供大家品鉴。
《有的人》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的人》,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编选了中国当代新诗四首,它们是《有的人》、《悼念一棵风树》、《星星变奏曲》、《雨说》。
它们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但诗中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与时代政治环境、社会文化思潮都有一定的联系。
教材的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诗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有的人》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
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由此他写下了这一首哲理诗。
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
诗的开头将构成诗意高潮的警句呈现给读者,可谓奇峰突起。
接下来发挥诗歌的形象化的特点,用比喻阐明哲理,诗中提炼了几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对比中深化主题,从而抒发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颂扬鲁迅先生“俯手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
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
在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联系,根据以上教学理念,结合本单元的特点,我这样确立这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学习诗的凝炼,传神的词语;学习朗读,培养对诗歌的爱好。
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请学生将诗歌中的“有的人”具体化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有的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
《有的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苏教版《有的人》教案篇一一、复习导入师:我们从课外阅读当中知道了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乐观、幽默……师: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有很多人纪念他。
今天,我们就走进——有的人。
二、析题1、出示课题(小黑板)师:(念)师:这题目有什么不一样?生:没有主语师:是吗?生:题目下方有一个“纪念鲁迅有感”师:这个是什么?生:小标题师:同意吗?(生摇头)师:小标题是怎么样的?生:小标题概括故事内容、时间的。
师:不知道吧,那我告诉你们,这个是副标题。
(板书),齐读,那题目就是正标题,这副标题是对正标题的补充。
我们什么时候碰到过?生:写读后感的时候。
师:对,我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会在题目下方写上读哪篇文章有感。
(再读课题)师:读的时候,正、副标题要有所区别。
(又读课题)三、研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要求师:翻开课文,看学习提示,谁能最快找到有关这篇课文的学习信息。
生:结合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师:你是读了这句话,那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生:读这篇课文我们有三个任务:一、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二、结合对鲁迅的了解,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三、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师:你有了自己的想法,真好。
师:学习这篇文章有三个任务是:生:(齐读学习提示)师:这一段不仅告诉我们学习任务,还告诉我们什么?师(引导):怎么理解这首诗?生:只要结合对鲁迅的一些了解。
师;对,这个是学习方法。
第三个任务是——生齐读三,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师:还得到什么信息?生:这首诗的作者是……师:遇到问题了(板书:臧藏)师:这个“臧”与“藏”读音有联系吗?可能读什么?生:zàng 生:cáng师:怎么办?生:查字典师:谁找到了?(师走到那位学生旁边)你怎么查到的?(陈果熠)生:我是一下翻到zàng的音,找到的,它念zāng。
师:哦,刚才我为什么叫你们猜测一下?我们用什么规律来猜测的?生:形声字师:对,形声字。
有的人教案(优秀9篇)
有的人教案(优秀9篇)《有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领会诗歌所表达的阶级感情和深刻哲理2、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3、理解对比的写法4、了解诗中议论的特点5、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教学设想:1、计划学习两课时2、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内容第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
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来了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一三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二、熟读全诗1、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
2、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三、感悟诗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不急于寻求统一答案)1、“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3、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四、在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臧克家:祥见注释。
从“中华民国”这块招牌高高挂起之后,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也悲愤地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观贵人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他们利用他们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
鲁迅活着的时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D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连他的坟头都怕得要命。
而人民呢,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于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起迸发,就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六年级语文《有的人》教案六上
教案标题:《有的人》
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
课时: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古代和现代的出色的人物;
2.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3.学会正确评价别人。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认识古代和现代的出色人物;
2.学生掌握正确评价别人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将PPT或课件准备好,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制作成课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展示导入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人物被认为是出色的人呢?他们有哪些优点和特点呢?
三、新课阐述
1.呈现课文内容:教师用PPT展示《有的人》这篇课文,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有的人》课时教学设计
《有的人》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发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2.体会诗歌也能讲道理,发表议论。
教学重、难点1.重点:(1)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2)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理解了诗的深刻哲理。
2.难点:第三、六、七节的内容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臧(zang1)俯(fu3)践踏(jian4)删刈(yi4)憎恶(zeng3 wu4)装饰(shi4) 2.解释下列词语:(1)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思。
鲁迅<自嘲>诗里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
(2)情感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溶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
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枯腐。
”(3)华盖:古星名。
迷信的人认为人的运气不好,是有华盖星犯命,叫交华盖运。
但据说和尚华盖罩顶是走好运。
3.朗读、背诵课文。
二、导人1.作家作品简介臧克家,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臧家庄。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从小喜爱古典诗词。
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
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诗歌创作的深厚基础。
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开始写作新诗。
1926年参加北伐。
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引起广泛注意,受到欢迎。
抗战爆发前,诗人又出版了<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进一步反映农民的疾苦,揭露和鞭挞了黑暗的旧社会。
抗战胜利后到上海。
出版了反映人民疾苦、控诉蒋家王朝罪恶的政治讽刺诗集<宝贝儿)<生命的零度>(冬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一句中对“抬举”的含义和感情色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抬举”的含义是又抬又举,本诗中是褒义词,表现对鲁迅的推崇。
B.“抬举”的含义是看重并加以称赞,诗中是褒义词,表明对鲁迅的敬重。
C.“抬举”的含义是抬起来举过头顶,表示尊重,诗中是褒义词,表明看重。
D.“抬举”的含义是看重并加以称赞,诗中是中性词,表示称赞。
3、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有的人》是臧克家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
B.“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用的是对比的修辞手法。
C.“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是从鲁迅的《自嘲》诗中化用而来。
D.诗歌也能讲道理,发表议论。
但诗中议论不是抽象的,而是带有形象的。
4、指出下列各句中“活”和“死”的具体含义。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死:有的人死了死:他还活着:
5、“情愿做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A. 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 B.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 C. 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 D. 情愿把自己的一
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
6、“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A.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B.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C. 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D. 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7、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①《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②“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野草》()③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抒情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