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0b268bc56137ee06eff91828.png)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日本蓄谋已久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1、时间:1894年7月——1895年4月
2、重要战役:黄海海战
3、重要人物:
邓世昌 丁汝昌 李鸿章
“我立的地方极高,望那池塘约离我一丈五尺, 只见那池塘岸边,立满了日本兵,赶着一群难人逼 向池塘里去,弄得逃难人挤满了一池。只见在水里 攒头搅动,忽沉忽没,那日本人远的放洋枪打,近 的拿洋枪上的刀来刺。那水里断头的,腰斩的,穿 胸的,破腹的,搅作一团。池塘里的水搅得通红一 片……那池塘里活的人,还在死尸上扒来扒去。满 身的血污……..我不忍再看,回头逃走.……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 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三、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5)影响:
A、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B、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从日本的哪些举 动可以看得出来日本 侵华是蓄谋已久?
我们应该 学习邓世 昌的哪些 精神?
海 军 提 督 丁 汝 昌
如违令出战, 虽胜亦罪
----英国海员阿伦《旅顺落难记》
三、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1、结果: 中国战败 2、《马关条约》
(1)时间: 1895年4月
(2)地点: 日本马关
(3)中日代表: 李鸿章 伊藤博文
三、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4)内容
A、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后赎回)、 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目标: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 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说明《马关条约, 要在1994年,痛心疾首地写下“不 要忘了甲午海战“这句话,1894年 的甲午中日海战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 可歌可泣的故事,出现了哪些英雄人 物,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带着这 些问题,阅读课文。
第三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1
![第三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0c098cc56137ee06eff9180f.png)
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执教者新浦中学万红教材内容: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
但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先后侵略其近邻中国的台湾和朝鲜。
1894年,又寻找借口,挑起中日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本课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共有“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子目,且三者之间为因果关系。
一、课标要求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1.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和影响,并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到:社会制度的腐败,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
2.通过录像再现历史,从中获得有用的历史信息,感受爱国官兵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
3.知道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进行列表比较,分析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三、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投影)甲午海战前,致远号官兵的合影(播放)电视剧《北洋水师》的主题曲师:刚才教室里一直回荡着的悲壮的乐曲,是电视剧《北洋水师》的主题曲。
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张老照片是甲午海战前致远号官兵的最后一张合影。
照片中这些年轻的面庞、鲜活的生命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那种视死如归、永不妥协的精神却深深的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今天,就让我们拂去尘封,翻开历史,重返甲午战场,去探寻那些消逝在历史烟云中的人和事。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5页,进入(板书)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同学们齐读课标要求: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师:从课标中可以看出,我们本课主要学习的有三个一:一场战争、一个人物、一个条约,一场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一个人物是邓世昌,以及从他身上涌现出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而一个条约是《马关条约》,和从中折射出的中国落后的社会状况。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c9fe453b3567ec102d8a99.png)
(六)民族工业衰败--- 抗战期间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大批民营企业破产倒闭
(七)民族工业灭亡--- 1945---1956年
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山穷水尽,陷入 绝境,三大改造之后消亡
金圆券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政府为支撑其崩溃局面而发行 的一种货币。1948年8月19日开始发行。抗日战争胜利 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消耗了巨量财富,引起财政赤字 直线上升和物价疯狂上涨,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经济一片 混乱,1948年通货膨胀达恶性时期,法币急剧贬值。国 民党为挽救其财政经济危机,维持日益扩大的内战军费 开支,决定废弃法币,改发金圆券。
从当年的画面可 以看得出,民众买东 西必须用一捆一捆的 钞票才够,由于钞票 太多,出门购物必须 带麻袋逛街,为此当 时政府只能把钱印得 越来越大,原来的壹 佰元纸钞,最后居然 变成五十万才够。
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二)目的: 资产阶级维新派 (三)领导阶级: (四)经过 “公车上书” 1、揭开序幕---__________ 1895.5 (1)时间: 康、梁等人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公车上书” (2)经过: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影响: 提出...进呈...实行变法 2、发展: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
北京强学会遗址
时务学堂
报刊
百日维新 3、高潮---_______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1)直接原因: 1898.6.11---1898.9.21 (2)起止时间: 康有为、梁启超 (3)代表人物: 1898.6.11---光绪皇帝---“明定国是”诏 (4)开始标志: ①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事 (5)内容: ①政治上...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ad0524c5b9f3f90f76c61b10.png)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 1、三国干涉还辽 • 2、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2、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国别 俄国 德国 法国 割占或强租地区 势力范围
英国
日本
原因:日本对外扩张政策 (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
黄海海战
经过:
邓世昌
战争的性质: 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
1894-1895
晚年的冰心,系于她的人生经历、民 族情感与父辈的仇恨,打算撰写一部记实性的长篇 之作,书名就叫《甲午战争》。为此,老人多次提 笔,“可是,她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不是因 为老,因为病,“而是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 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 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 -----《冰心的遗憾》
1.原因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 义道路以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
直接原因(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2. 开始的标志:1894年丰岛海战 3. 经过:(列表格)
4 .结果:
日军进军路线
黄海战役 旅顺 平壤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清军进军路线
威海卫战役
丰岛战役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清政府战败求和 签订《马关条约》
• 时间: 1895年4月
• 签字代表:
中国:李鸿章
日本:伊藤博文
• 内容:
李鸿章
伊藤博文
《马关条约》内容:★★★
• • • • •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④增辟通商口岸
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课件【33ppt】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课件【33ppt】](https://img.taocdn.com/s3/m/eaef9446a300a6c30c229fe7.png)
1883—1894
日本共开支陆海 军军费2.69亿 日元
1892:23万
战舰:31艘
1892:41%
(5.9万余吨) 1890:31.6%
鱼雷艇:24艘
(1400余吨)
1881:16.6%
到1892年,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并举 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
想敌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
强可在华设厂 ④都规定了开放通商口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内容上最大的不
同点是( D )
A、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大
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多
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的特权
选择题
1、邓世昌壮烈殉国的战役是( C)
A、平壤战役
B、旅顺战役
C、黄海战役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
国内地
开设工厂(设工厂)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的族发展危机
甲午战争中国 为什么战败?
吴玉章说: “以前我们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
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败得那么惨, 条约又订得那么惨,这是多么大的耻 辱啊?”
三、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致远舰及管带邓世昌
致 远 号
不畏强敌、勇于抗争、不怕牺牲
致远舰弹药将尽,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冲撞 日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全体将士壮烈捐躯。
3. 甲午中日战争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时间: 1895年 地点:日本马关 双方代表: 李鸿章vs伊藤博文
甲午战争的过程课件
![甲午战争的过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42f87819e8b8f67d1cb952.png)
待战争结束的方针。他没有料到,就是这个方针导致了 他的舰队悲惨地覆灭。”
2.客观原因:---日-胡本绳早《有从预鸦片谋战,争准到备五充四分运动》
材料二: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1895年的对联
3材陆.根料政本三策:”原,日因日本:本明清不治政断维府派新的遣以间后腐谍,朽到就,朝确落鲜定后和了的中对封国外收扩建集张制情的度报“无,大 无秘法密测抵绘抗朝先鲜进半的岛资和本我国主东义北国、家渤的海进湾攻的详。细地形……
3.失败原因:
丰岛海战 甲午战争示意图
黄海大战
丰岛海战 甲午战争示意图
冲向吉野号的致远舰
邓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 番禹(今广州)人,北洋 舰队致远舰管带。黄海激 战中,邓世昌带领致远舰 官兵浴血奋战。邓世昌与 全舰官兵250多人殉难。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为邓世昌所写的挽联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邓世昌
精神: 国家民族利益至上,不怕牺牲、不畏强 暴、勇于抗战、英勇无畏
黄海大战
威海卫战役 丰岛海战
甲午战争示意图
北岸炮台
威海卫
刘公岛 南岸炮台
议
甲午战争中
一
清政府为什
议
么会战败?
1.主观原因:避战自保,妥协退让,消极迎敌, 不材作料一认:真“准这备一;战慈使禧李太鸿后章吓忙破于了万胆寿,庆他典命,令他挪的用舰队 军从船费此制全敌。部为躲 要进 ”威 的海 方卫针港。口这内实,际实上行是他保既存定 自的 己所 的谓 实“ 力以 ,保 等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邮箱:244989968@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3cdb600c79563c1ec5da7162.png)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简表
国名 德国 势力范围 山东 割占或租借地 强租胶州湾
俄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东北
广东、广西和云南 长江流域 福建
强租旅顺、大连
强租广州湾 强租“新界”、威海 卫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处 于 被 列 强 宰 割 和 瓜 分 的 危 机 中
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是日本经长期准备和精 心策划,对中国和朝鲜发动一场 以“国运相赌”的侵略战争。通 过战争日本夺占了台湾,控制了 朝鲜,勒索了巨款。
甲午战争前日本扩军备战概况
军费开支占 国家预算
1883—1894 日本共开支 陆海军军费 269亿日元 1892.23万
基础练习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 A ) (
A 1894年 B 1840年 C 1856年 D 1851年
在黄海战役中与日本舰队激战的部队是 (C )
A 福建水师
B 东海舰队
C 北洋舰队
D 南洋舰队
民族英雄邓世昌牺牲于下列哪一地点 (D)
A 朝鲜平壤
B 鸭绿江畔 C 威海卫 D 黄海
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B )
A 丰岛海战
B 威海卫战役 C 黄海战役
D 台湾战役
《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A 2100万两 B 2亿两
C 2100万元
D 2亿元 (B)
战
战
役
役
经
1895
辽 东 半岛战役 威 海 卫 战 役
过
黄海海战
1
1894.7.25
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雇用英国商船高 升号运送中国士兵去朝鲜,日本舰队在朝鲜 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公然挑起战争.
第3课_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_甲午中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1d605a6f9b6648d7c1c746be.png)
10、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时,被任命 为议和全权大臣的是 (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纪泽 D.琦善 11、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清诗 人丘逢甲的《春愁》: “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 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写于(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后
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
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 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劳动力,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 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13、关于《马关条约》对中国造 成的危害的叙述中,最准确的表 述是 (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打开中国西南的门户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填空题
1、_____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 后签订《 》条约。 2、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清军将领是_____。 3、 _________战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在 _______对中 国居民进行野蛮的大屠杀。 5、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的三国是 _____ _____ _____。 6、1895年率台湾人民英勇抗击日军的义军 首领是________,黑旗军首领是 。
甲午战争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屠龙大会
人人有份
北极熊,代表俄国,将整 个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它 的势力范围;虎,代表英 国,吞食我最富庶的长江 流域作为势力范围;德国, 象一条七寸毒蛇一样把我 国的山东紧紧缠住;狂奔 乱跳的大青蛙,代表法国, 一举伸向我两广、云南; 小太阳、日本,气焰嚣张, 又把我国的福建作为它的 势力范围。图的东南部还 有一只秃鹰正向中国飞来, 它代表美国,是帝国主义 列强瓜分中国的“迟到 者”,但它不会吃其它帝 国主义国家残羹剩饭就善 罢甘休,而是另有企图和
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46b6866501f69e31433294c3.png)
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危害
主 要 内 容 割地 赔款 通商 设厂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危
害
进一步破坏了领土主权完整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加剧人民负担 清政府举债赔款 便利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 使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 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严 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黄海战役中 的邓世昌
《马关条约》 的内容及危害
第一学习主题
第3 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Leabharlann 学习与探究第一学习主题
学习测评
第3 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
1895年4月23日,俄国驻日公使根据俄国政府的训令,向日本政府递交照会。 照会称:
俄国皇帝陛下政府查阅日本向中国要求的讲和条件,认为日本领有辽东半岛
第3 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马关条约》的春帆楼遗址
战争爆发时,慈禧太后正在筹备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希望与日本和平了结。李 鸿章则极力奉行避战求和政策。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 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
第一学习主题
第3 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标榜的理由是保护中国首都的安全、维护朝鲜的独立和远 东的和平。真实的目的是维护俄国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利益。
熊代表沙皇俄国
肠代表德国
太阳代表日本国 虎代表英国
哈蟆代表法国
鹰代表美国
第一学习主题
课堂小结
第3 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左宗棠 收复新疆
1.阿古柏入侵新疆 2.阿古柏政权是英、俄分裂中国领土的工具 3.清朝官员对西北边疆危机的不同主张 4.左宗棠率军出关西征收复新疆 5.曾纪泽收复伊犁地区 1.甲午中日战争开始的时间 2.黄海战役 3.邓世昌殉国 1.日军进攻威海卫和北洋海军的覆灭 2.李鸿章赴日本马关求和 3.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4.三国干涉还辽 5.《马关条约》的危害 6.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bd962458fb770bf78a55f6.png)
定远舰及管带刘步蟾
战斗开始后,丁汝 昌受重伤,由刘步 蟾代理指挥
致远舰及管带邓世昌
日军在旅顺进行了骇 人听闻的大屠杀。日军 “缚数华人于一处,鸣枪 肆击,复以利刃乱剁,直 至体无完肤始已”。全城 约有两万人被杀,幸免于 难者仅36人。西方报刊对 此发表评论说:“日本是 披着文明的皮面带有野蛮 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 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 野蛮的真面目。
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甲午 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清军爱国将 领是( )。 A.左宝贵 B.邓世昌 C.徐邦道 D.丁汝昌 2.下列侵华战争中,时间最短的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 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二、填空题
李鸿章 1895年 年,清政府派______ ________ _ 为议和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 伊藤博文 在日本被迫签订了中日 _________ 《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大大 民族危机 。 加深了中国的_________
影响
《南京条约》
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 破坏,香港岛成为以 后英国侵略中国的基 地 清政府财政更加吃 紧,中国人民的负 担更加沉重
《马关条约》
丧失更多领土,使台湾隔 离祖国几十年,更加刺激 了列强的侵略野心 巨额赔款使清朝丧失了财 政独立,大量举借外债, 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 的财政和经济
香港岛
赔 款
北师大版义务教Βιβλιοθήκη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课件
第 3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双方参战舰队实力对比 中国北洋舰队参战舰只14艘(内含鱼雷艇 2艘),约3.5万吨。其主力是4艘铁甲舰,拥有 远东最大战舰7300吨的定远号(北洋舰队旗舰 镇远号,以及铁甲舰靖远号、来远号。日本联 合舰队参战舰只12艘,约4.1万吨。其主力有 4200吨的旗舰松岛号,4100吨的英国制造的新 式战舰吉野号、以及严岛号等。从装备上看, 北洋舰队在重炮上超过日本舰队 ,但日本舰队 占有航速、中小口径速射火炮方面的优势。从 参战总兵力上看,日本舰队3530人,中国舰队 2089 人。
【历史】北师版八年级上册庖丁巧解牛(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历史】北师版八年级上册庖丁巧解牛(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e2153d00ee06eff9aff8070f.png)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升华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在占领了朝鲜以后日本把它侵略的矛学+科+1.(119世纪50年代,日本与中国相似,也遭遇西方的冲击。
日本却在炮声的震撼下由震恐而惊醒,由惊醒而自强,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鲜和中国。
日本于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开埠通商、派驻领事等特权。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日本的崛起,对中国而言,意味着后起的东方殖民者踏着先行的西方殖民者的脚印,(21894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5月31日,起义军攻占全罗道首府全州。
朝鲜国王李熙要求清政府派兵镇压(当时清朝和李氏朝鲜有“宗藩”关系)。
正在处心积虑寻找挑起战争时机的日本,也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助剿”。
7月23日凌晨,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发动政变,派兵攻占朝鲜王宫,扶植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
两天后,大院君“邀请”日军驱逐在牙山的中国驻军,战争已是一触即发了。
因为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深化升华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称霸世界和蓄谋侵略中国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权益,并未使列强感到满足,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更助长了列强的侵略野心,导致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1894年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招商局轮船运兵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
不料这一军事秘密事先已被日本从美国人那儿得知。
17日上午北洋舰队准备返航时,突遭日本联合舰队袭击。
北洋舰队缺乏准备,匆忙迎战。
海军提督丁汝昌率旗舰定远号居中,其他各舰分列左右,整个舰队共10艘战舰,呈一字形排开,全队官兵奋不顾身,勇往直前。
但战斗开始不久,丁汝昌受伤,旗舰定远号受损,失去指挥能力,北洋舰队处境不利。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https://img.taocdn.com/s3/m/b0fa1411763231126edb1148.png)
一、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海战)
日本哪一年挑起甲午中日战 争?为什么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
农历甲午年
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制定了大陆政策
世 亚 界 洲
中 国
中国 朝 中国 东北 鲜 台湾 日本 蒙古
一、甲午海战:
1、根本原因: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逐渐走上对外扩 张的道路,加入了侵略中国的列强行列 2、时间: 1894 —— 1895年 3、重要战役:黄海海战 威海卫战役(北洋 (邓世昌) 舰队全军覆没) 4、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定《马关条约》
压迫,发展艰难曲折;
3、只有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工业化
1.意义: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近代探索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开始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 2.失败原因:
发动广大群众,民族资产阶级的软 弱与妥协
3.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中国是行不通的
继昌缫丝厂
发昌机器厂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阶段
萌芽(洋务运 动到清末) “黄金时代” (一战期间) “萎缩”(一 战后至新中国 建立前夕)
日军侵入旅顺市街道的情景
日军在侵占旅顺后,血腥地屠杀中国人民
二、《马关条约》
阅读课文回答:战败后,清朝派谁签 订《马关条约》?这个条约是哪一年在哪 里签订的?主要内容及影响是什么? ①人物: ②时间: ③地点: 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1895年
日本马关
④主要内容:
内容: 1.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 岛给日本 → 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
各地出现的维新报刊: 《时务报》《万国公报》等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课件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c60fc1ce2f0066f53322d8.png)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4、1898年——1913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 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民族工业 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1899年,状元张謇在家 乡创办 大生纱厂踏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成为 近代中国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之一。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4、1898年——1913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 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民族工业 迎来了 时期。1899年,状元张謇在家乡 创办 踏上了 的道路,成为近代中 国著名的 之一。
4、光绪颁诏
——
百日维新
康有为
梁启超
名言:“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 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 号长素。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少年 时受过严格的传统儒家教育。代表作 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在广州举办万木草堂讲学,宣传维新 变法思想,是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 他的两本代表作被人称之为“思想界 之大飓风”“火山喷发”。
主要的维新活动
1、公车上书
时间: 经过: 1895年
影响:
•《马关条约》的签定消息传到北京, •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 •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 •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 •请求变法图强。
2、创办《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对清政府触动不大,但是轰动 全国,为维新变法运动揭开 了序幕。 3、组织“强学会”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三国干涉还辽:德、法、俄
日本被迫还辽;
中国付出3000万两白银的“赎款”
实质:以牺牲中国人民利益来均衡满足列强各
自的需求,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
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2adde4a8a76e58fafab003de.png)
4,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 的、沉沦的甲午。这里主要是指甲午战后 ( )
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 危险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 朝廷
D、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大大 加深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黄海海战、邓世 昌、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等基础知识;从战争 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 响。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列举、图示等方法了解甲午中日 战争的全过程;通过讲述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 主要事迹及分析相关事实,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 民族气节的斗争精神,进而掌握如何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其 本质的方法;同时通过分析、对比等方式来加深对历史事 件的理解。
2,根本原因:日本把对外满扩蒙张作为基本国策
中国
朝鲜 日本
台湾
亚洲乃
1,18黄9海4年海7战月(,1日89本4不年宣9公 足月而)战日 漫。
2,致北威远洋海舰舰卫管队战带在役邓黄世海昌大英东勇壮 海沟牺海牲挥 天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军进威下海卫军港,“避战保
威 泪 船”,日军控制黄海海域的制海权。1895年初,
日军陆海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敌,
全军覆没。
,
日本春帆楼 《马关条约》即在此签订
李鸿章
伊藤博文
1895年4月,李鸿章 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中日 《马关条约》,大大加 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程度。
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https://img.taocdn.com/s3/m/798ec4ceb14e852458fb5772.png)
背景:
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 路,并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10月,日本入侵辽 1895年,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
爆发: 1894年9月,黄海海战
东半岛 全军覆没。
结局: 中国战败,被迫议和,签订《马关条约》
民族英雄——邓世昌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马关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 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 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 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 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张謇的大生纱厂
思考:
中国民族工业在什么时候开始快速发展, 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原因是什么?
《马关条约 》规定的新 开放的口岸
思考:由图
中新开放的口 岸地区的变化 ,你得出什么 认识?
列强对中国的 侵略由沿海深 入到内陆地区 。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慷慨就义,甘愿为变法而死
思考: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它有什么
影响?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 直接原因: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力量过于强大; 以光绪皇帝为首的维新派手中并没有实 权;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得不到人 民的支持
联络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 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_________。 5、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诏书,在康有为等 人主持下,开始实行变法,历史上称为 __________。变法遭到了以_______为首的 保守派的反对,最终在历时103天后,以失 败告终,因此这次变法又称__________。 6、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 得了初步发展,以________为代表的实业家 提出_________主张,大力兴办工业,成为 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企业家。
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902f551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1.png)
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3 八年级班姓名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一、学习目标一、记住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刻、要紧战役和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二、记住《马关条约》的要紧内容,通过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明白得《马关条约》的阻碍。
3、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捐躯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内容和阻碍。
难点:明白得《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更严峻的不平等条约。
三、内容导读(一)、甲午中日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展现材料:“全皇国为一大城,那么假设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
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用意和野心是什么?二、甲午中日战争的通过(1)黄海海战【讨论】邓世昌的举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2)威海卫战役【试探】北洋舰队什么缘故会全军覆没?【试探】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什么缘故会失败?(从中日两方面来考虑)(二)、《马关条约》一、两边代表二、时刻及地址:3、《马关条约》的内容和阻碍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3 八年级班姓名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一、学习目标一、记住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刻、要紧战役和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二、记住《马关条约》的要紧内容,通过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明白得《马关条约》的阻碍。
3、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捐躯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内容和阻碍。
难点:明白得《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更严峻的不平等条约。
三、内容导读(一)、甲午中日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展现材料:“全皇国为一大城,那么假设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
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用意和野心是什么?二、甲午中日战争的通过(1)黄海海战【讨论】邓世昌的举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2)威海卫战役【试探】北洋舰队什么缘故会全军覆没?【试探】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什么缘故会失败?(从中日两方面来考虑)(二)、《马关条约》一、两边代表二、时刻及地址:3、《马关条约》的内容和阻碍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3 八年级班姓名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一、学习目标一、记住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刻、要紧战役和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d0f20d8571fe910ef12df8a7.png)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黄海海战、邓世昌、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朝的概况等基础知识;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列举、图示等方法,去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全过程;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主要事迹及分析相关史实,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进而掌握如何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其本质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分析、对比等方式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简单复习上节课讲到的内容,并导入本节课。
复习:①火烧圆明园是在哪次侵略战争中发生的?是哪几个国家制造了这一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②哪个国家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多少领土?(沙俄;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③收复新疆的是清朝哪一位爱国将领?左宗棠)教师导入: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
但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日本政府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将其定为基本国策,由此积极对外扩张,先后侵略其近邻:中国的台湾和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1894年,又寻找借口,挑起了中日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这场战争对两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讲授新课】:(27分钟)一、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通过援引材料、列图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首先,展示援引材料:“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
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是什么?让学生了解: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后,确立的国策和发展方向。
人教版初中历史_8年级_第3课_甲午中日战争
![人教版初中历史_8年级_第3课_甲午中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e51c712c31126edb6f1a1037.png)
B
A.邓世昌
B.丁汝昌
C.刘步蟾
D.林永升
5.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
A.李鸿章“避战自保” C.日舰封锁威海卫港口 B.日军偷袭威海卫后路
) A
D.丁汝昌自杀后舰队失去指挥
6.《马关条约》签定后,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 国,这反映( )
D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外国资本主义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欲先征服中国,必先征 服朝鲜,然后以朝鲜为 跳板进而征服中国。
①“大陆政策”中日本政府曾 做过哪些尝试?
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的台湾,虽未得 逞,但却尝到了甜头。特别是中法战争 造成的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更加 刺激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于是加紧 扩军备战。
4.以“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为 主题,要再现邓世昌率海军将士英勇杀敌 的悲壮情景,应选择的历史素材是( )
A.黄海大战 C.旅顺之战 B.威海卫战役 D.平壤之战
练一练:
1.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
A
)
B.迫使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C.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洋务运动时期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军武器装备落后 B.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推行妥协投降政策 C.清军人数不足 D.日军武器装备先进
3.《马关条约》中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 特征的条款是( )
A.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 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D.增辟通商口岸
北师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案
![北师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596af30975f46527d3e1ee.png)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课程标准阐述:课标规定,学生通过学习,要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通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得出《马关条约》与中国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材中的地位分析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所以,本课内容的核心应该是进一步加剧民族危机的“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以及在甲午战后,各国在利益驱使下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本教材是根据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过程,历史事件发生的事件顺序来展开。
我准备通过“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马关条约》的签订、瓜分中国狂潮”三个子目,叙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过程,分析《马关条约》内容得出该条约签订的影响,做到论从史出。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是八年级历史教材第五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血泪史。
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南京条约》的签订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帝国主义不满足于既得利益,加紧侵略中国。
新崛起的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迫切需要扩张海外市场。
在本课中,可以通过对日本与中国的交往历史激起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忿忿不平,讲述旅顺大屠杀来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本教学设计按照“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
大致为“情境创设——分析讲述——提出问题——互动探究——反馈交流”,集中分析、讲授、讲解等方法。
(四)教学平台准备信息技术融入历史学科教学:多媒体课件《甲午中日战争》的制作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以及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cf7c0f84cc22bcd126ff0ca4.png)
• ④清军装备落后
• B.客观原因(外因) ①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 ②蓄谋已久,准备充分③装备先进
甲午战争后,中日双方在日本马 关的春帆楼进行谈判签约。(1895年4月) 日本马关的春帆楼
第二模块
• • • •
读,思
读《马关条约》 1.《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签订人。 2.与《南京条约》有什么异同? 3.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最严重的不平 等条约?
第一模块
读,思
• 读《黄海海战》 • 1.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表现如何? • 2.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 日本新教科书对《甲午战争》的原因性 质的表述 • “清(政府)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 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基本上 是着眼于国土的防卫,并非早就准备对 大陆采取攻势” “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 性的因素引起的。”
4.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清军爱国将领是( )。 A.左宝贵 B.邓世昌 C.徐邦道 D.丁汝昌 5、通过( )帝国主义国家获得在中国通商 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 )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②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钓 野心 ③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④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 华的主要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伊藤博文
“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李鸿章
无奈何· ·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开放的口岸
D.开放工厂的特权
8.《马关条约》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中国独立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7月——1895年4月 1、时间: 2、重要战役: 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 3、战争结果:北洋 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 《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 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 伊腾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自己补充) 2、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 危机;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C 北洋舰队丧失战斗力 D 舰队全军覆没 3.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继《南京条约》以 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C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 A李鸿章“避战自保” B日军偷袭威海卫后路
A
C日舰封锁威海卫港 D丁汝昌自杀后舰队失去指挥 5.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口通商的 条约是:D
第3课
学习目标:
1、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 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 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 剧的关系。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7月——1895年4月 1、时间: 2、重要战役: 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 3、重要人物:邓世昌 丁汝昌 李鸿章
内
容
影
响
1.割辽东半岛(后赎回)、 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3.增开重庆、沙市、苏州、 杭州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 开设工厂。
1.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 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3.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 国内地。 4.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 的发展。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6.第一次以条约的方式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开 设工厂的条约是 C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7《马关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不平等条约相 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D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国别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势力范围”
山东 长城以北和新疆 广东、广西和云南 长江流域 福建
割占或租借地
强租胶州湾 强租旅顺、大连 强租广州湾 强租“新界” 、威海卫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1.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 壮烈牺牲的中国将领是: B A.丁汝昌 B.邓世昌 C.丁日昌 D.林永升 2.甲午战争中黄海战役的结局是: A A 双方互有损失 B 日本舰队全军覆没
点Hale Waihona Puke 协定关税《 南 京 条 约 》 中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厦门 广州
上海 宁波 福州
《 马 关 条 约 》 中 增 开 的 通 商 口 岸
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 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落后 就要 挨打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 增强综合国力,提 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简表
4、战争结果:北洋 水师全军覆没
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黄海海战
1894.7.25
【 丁汝昌】
有一副挽联: “此日漫挥天下 泪,有公足壮海 军威。”你知道 这是歌颂哪次海 战中的哪位为国 捐躯的民族英雄 的吗?
邓世昌的举动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 神?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李鸿章————————————伊藤博文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内容异同 比较项目 割地 相 同 赔款 通商 不同点
2100万银元
广州、厦门、 福州、宁波、 上海 二亿两白银 重庆、沙市、 苏州、杭州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 岸开设工厂。
《南京条约》 香港岛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岛及附属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