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将按照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单元第2课时的要求,详细介绍《圆的认识(二)》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周长公式C=2πr,以及如何通过直径和半径来计算圆的周长。
第二课时将重点讲解圆的面积公式A=πr²,以及如何利用该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记忆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自行车轮胎、圆桌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形,进而引发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思考。
2.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圆的周长公式C=2πr,以及如何通过直径和半径来计算圆的周长。
3. 讲解圆的面积公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的圆形图形为例,讲解如何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其面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圆的面积公式:A=πr²七、作业设计1. 请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下列圆形的面积:(1)半径为5cm的圆;(2)直径为10cm的圆;(3)半径为8cm的圆。
答案:(1)25πcm²;(2)25πcm²;(3)50πcm²。
圆的认识(二)(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掌握圆的特征,能识别圆的半径和直径,并学会用圆规画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圆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2. 圆的特征3. 圆的画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圆的特征,圆的画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圆卡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圆规、直尺、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激发学生对圆的探究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发现圆的特征。
3. 深入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圆的画法,总结圆的画法步骤。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用圆规画圆,巩固圆的画法。
5. 总结提升: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圆的特征及画法。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2. 圆的特征3. 圆的画法七、作业设计1. 课内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圆的特征及画法。
2. 课外拓展:观察生活中的圆,思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圆的特征及画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圆的探究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不够,部分学生对圆的画法掌握不够熟练。
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圆(第2课时)圆的认识 ppt课件
动手试一试
请你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学具圆, 你能分别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你 能找到几条?你发现了什么?
课堂练习
在下列各图形中,你能分别画出几条 对称轴?
动手试一试
请你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只有一 条对称轴的四边形;再画一个只有2 条对称轴的四边形。
第 二 单元 圆
第 2 课时 圆 的 认 识(2)
复习
一、判断正误
(1)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
(2)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 )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4)半径是2cm的圆比直径是3cm的圆大。
(√ )
复习
二、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3cm的圆,并 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 径。
•
•
6、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不断地重复做 。
•
•
7、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 遇里百 折不挠 。
•
•
8、伟人与常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珍惜 时间。
•
•
9、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 自己。
•
•
1、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 生转折 的最佳 期。谁 若自怨 自艾, 必会坐 失良机 !
•
•
2、成功的秘诀是努力,所有的第一名 都是练 出来的 。
•
•
3、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 愿望上 。
•
•
4、不管失败多少次,都要面对生活, 充满希 望。
•
•
5、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光阴;人生 ,最璀 璨的莫 过于事 业;人 生,最 快乐的 莫过于 奋斗。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二)》课件
欢迎来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二)》课件,让我们一起探索圆 形的神奇之处!
什么是圆?
1 定义
圆是平面内所有到圆心距离都相等的点的集 合。
2 应用
圆形的独特性质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在 建筑、设计、艺术等领域,以及数学和科学 研究中。
圆的基本要素
圆心和半径
圆心是圆上所有点的平均点, 半径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 距离。
直径的概念
直径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 离,等于半径的二倍。
同心圆的意义
同心圆是指多个圆心相同但半 径不同的圆。
圆的内切和外接问题
内切圆和外接圆
内切圆是指与一个多边形相切的 圆,而外接圆是指完全包围多边 形的圆。
弦的概念
弦是两个圆上的点之间的线段, 也是两个切线之间的线段。
在同一个圆中,相交于同一弧的两个弦
所对应的两个圆心角互为补角。
3
公式应用
使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等 来解决各种圆形问题。
正多边形和圆形的关系
正多边形内接圆和外接 圆
正多边形可以由内接圆和外 接圆产生,圆心分别在多边 形内部和外部。
余弦定理的运用
余弦定理可用于求解正多边 形边长、面积、内角等问题。
面积和周长的比例
正多边形的面积和周长之比 可以用来查找各种不同大小 的正多边形之间的关系。
圆锥和圆柱的特性
1
圆锥和圆柱的定义
圆锥是由一条射线围绕着一个不在该射线上的点旋转形成的几何体,而圆柱则由 矩形绕着一条线旋转形成。
2
中心角和侧面积பைடு நூலகம்
圆锥的中心角是以圆锥的中心为顶点的角,侧面积是除了底面和顶面以外上下平 行面积的总和。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二)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6页。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圆的轴对称性,创设一个“找圆心”的活动,引导学生借助折纸活动,找出这个圆的圆心,进一步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的特征。
学情分析:圆给学生建立感性的认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以及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学生在折纸及小组交流合作中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的策略。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体会圆的对称性;整理已学过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能力目标:在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和折纸找圆心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也让学生感受轴对称的美。
情感目标:在课堂中注重交流学习数学的感受,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也让学生感受轴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对称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多种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一)欣赏,引入新课。
上课开始,先课件出示轴对称景物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问:同学们,这些景物美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估计学生一眼就会看出来,这都是些轴对称图形。
)再问:那你们还记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吗?(让学生说一说,以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再看这张图片,哪张脸比较漂亮呢?为什么?相信学生肯定觉得第三张脸最漂亮,因为它的眼睛、鼻子、嘴巴长得对称。
(二)折纸,识对称性。
导入新课:同学们,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究其中的奥妙。
(板书课题)同学们,圆是轴对称图形吗?请你用学具圆形纸片折一折,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发现:将圆对折,正好完全重合,说明圆是轴对称图形。
《圆——圆的认识(二)》数学教学PPT课件(4篇)
互动新授
沿任意一条直 径对折,都能 完全重合。
互动新授
我发现圆有很多条对称 轴,每条直径都是它的 一条对称轴。
将圆沿直径对折,正 好完全重合。圆是轴 对称图形。
互动新授
二.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做一做,填一填。
图形名称 正方形 长方形 等腰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 圆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有几条对称轴?做一做,填一填。
图形 名称
有几条 对称轴
正 长 等腰 平行 等腰 方形 方形 三角形四边形 梯形
圆
4条 2条 1条 0条 1条 无数
你有办法找到一个圆的圆心吗? 把圆对折,再对折就能找到圆心。
请找出下面各图的对称轴,与同伴进行交流。
( √) 8.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
2 剪下附页图1的圆、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标出中 心点A,并将各个图形分别与下面相对应的图形重
合,然后沿中心点A转动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周长:9.42+9.42=18.84cm
这个图形的周长指的是 大圆周长的一半加上两 个小圆周长的一半的和。
可以先算大圆周 长的一半,再算 小圆周长的一半。
练习巩固
1、妙想要为半径是3cm的圆形小镜子围一圈丝带,她现在有 18cm长的丝带,估一估,够吗?
C=πd ,圆形小镜子的直径 是3×2=6cm。 π 的值是
你有什么发现?
本节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体会圆的对称性。 2.在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和折纸找圆心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2)》是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圆的认识,主要包括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圆的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原理,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体验,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剪刀等。
2.教学素材: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数学实验室,以便于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交流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车轮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引发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示范课教案【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
1/ 10第一单元 圆 第2课时 圆的认识(二)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使学生认识到圆的轴对称性,与其他平面图形相比,圆具有很好的对称性: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本课时首先,通过折纸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圆的对称轴必须经过圆心,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因此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接着,梳理已经学过的轴对称图形,与圆形进行比较,深刻认识圆的独特性:只有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通过折纸活动找出圆心,认识到两条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并通过找圆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普遍化思维策略。
最后,通过找组合图形的对称轴体会正多边形的对称轴一定是圆的对称轴,这也是组合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圆的完美的对称性。
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及区别于其他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折纸活动找出圆的圆心,从而培养学生普遍化的思维策略。
2/ 10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展示图形,提出问题。
师:你知道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课件出示:师:学生边讨论边回答再提出问题: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引发学生思考。
师:(教师手持圆形卡片)那么我们新认识的伙伴“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它有什么不同于其他轴对称图形的特性?这节课我3/ 10一、探究圆的对称性请同学们拿出圆形纸片,动手试一试!师:圆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用一个圆形纸片,折一折。
课件展示折叠过程:继续沿着不同的方向折线,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然后小组讨论,找一找他们的对称轴。
课件展示:师:通过折纸活动,同学们能说一说圆有哪些特性吗?归纳:①圆是轴对称图形;4/ 10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圆的基本概念及符号表示。
2.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正确地画出圆,并能够使用直尺和圆规作图。
3.能够认识和理解圆的直径、半径、弦和圆心的概念,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圆的直径、半径、弦和圆心的概念。
2.正确使用直尺和圆规作图。
三、教学准备1.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材第5单元第二课时内容。
2.教具:直尺、圆规、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复习圆的定义。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直径、半径、弦和圆心分别是什么?第二步:讲解新知识1.介绍圆的直径、半径、弦和圆心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演示如何使用直尺和圆规作图,引导学生掌握作图技巧。
第三步: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练习,画出题目所给的圆,并标出直径、半径、弦和圆心。
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圆的直径、半径等。
第四步: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圆的直径、半径、弦和圆心的概念。
2.强调作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关于圆的练习题。
2.练习画不同大小的圆,并标出相关的要素。
六、教学反思1.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掌握圆的相关概念,并且能够运用到解决问题中?3.下节课如何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圆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圆的概念,掌握相关的要素,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认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圆的认识(二)》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二、核心素养目标
《圆的认识(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会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知识进行问题分析;
3.提高学生几何图形的抽象与建模能力,能运用圆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探索圆的性质,发现圆的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圆的认识(二)》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二)》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括以下容:
1.圆的特征:半径、直径、圆周、圆心;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圆的周长和面积单位换算;
4.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比较不同圆的周长和面积;
5.探索圆的性质,如: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圆的半径相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圆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圆周率的理解,我会通过实际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帮助学生理解圆周率是这两个值的比值。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不同尺寸车轮的周长。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半径、直径、圆周和圆心。圆是平面上所有与一个固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圆的周长和面积是几何图形计算中的重要部分,它们在工程、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圆的认识二精品教学PPT课件2 北师大版
折一折
•
圆是轴对称图形
折一折
沿任意一条 直径对折, 都能完全重 合。
折一折
圆有无数条 对称轴,每 条直径所在 的直线都是 它的对称轴。
折一折
亮亮用纸剪出了一个圆,这个圆的圆心在哪 里呢?你有办法找出来吗?
活动二
• 我们学过的图形中那些事轴对称图形 各有多少条对称轴?从少到多填,小 组合作讨论。
圆的认识二
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大家仔细观 察这几副图,这几幅图有什么特点?
• 我们现在学的圆是不是轴 对称图形呢?
圆的认识(二)
• 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
•
活动一
• 折一折 •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
• • • • 1、圆是轴对称图形吗? 2、圆的对称轴都经过什么? 3、圆有几条对称轴? 3、圆心在哪里?你能找到吗?
图形名称
有几条对 称轴
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4条
பைடு நூலகம்1条
无数条
2条
活动二
• 我们学过的图形中那些事轴对称图形 各有多少条对称轴?从少到多填,小 组合作讨论。
图形名称 等腰三角 等腰 形 梯形 有几条对 称轴
长方 形
等边三 角形
正方形
圆
活动三
请找出下列各图形的对称轴,与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四
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说出他们各 有多少条对称轴,小组合作讨论
下列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各,有机条对称轴,你能画出他 们的对称轴吗?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助自己找到一份谋生的差事。 "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摇摇头。"历史,地理怎样?"青年还是摇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父亲的朋友接连发问,青年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那你先把住址写下来吧。"青年写下了自己的住址,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写的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世间许多平凡之辈,都要一些小优点,但由于自卑常被忽略了。其实,每个平淡的生命中,都蕴涵着一座丰富金矿,只要肯挖掘,就会挖出令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爱因思念而美丽 我曾以为,爱一个人 可以是在心里暗暗的 并不需要对方清楚 我发誓,要把这份美好的感情 珍藏在记忆中,只是记忆 若不是,想到可能永远失去你 永远失去,这份自已如此看重的感情 若不是,又一次在梦中呼喊你的名字 并且从梦中惊醒,或许 这份感情会永远是一个秘密 在默默地想念和为你祝福之中 我从来都是幸福的 等待,我不清楚这样的结果是什么 或许,根本就没有去考虑什么结果 我一直希望 能以一种默默等待的姿势告诉你 我对你的感情是认真的 可以经受时间和距离的考验 那些过往的曾经共同拥有的细节 一一变得无比清晰 仿佛触手可摸,却明明相隔万里 是不是藏得越久 感情就会更加浓呢? 你不在的日子里 思念象野草一般疯狂生长 也许是因为终于不甘这样失去可能的机会 终于不甘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等待 会随岁月的流逝而染上灰尘 我鼓励自已说,释放自已 我不相信 从物理的距离到心灵的距离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我不相信 经过岁月沉淀以后的爱依旧不堪一击 我不相信 默默的等待是一场默默的徒劳 若付出必有回报,投入必有结果 那是不是,我还没有投入 是不是付出太少,我默默等待 默默考量自已的信心和爱的程度的做法 是否令我错过适当的机会? 愿你今夜能有一个好梦 如果你在梦中也露出甜美的笑容 那是我托明月清风祝福你 爱上你,毕竟也是淡淡的哀愁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2 圆的认识(2)
2 圆的认识(2)预习指南:1. 了解圆的各个部分的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的各个部分的名称,知道同圆或等圆中直径、半径的特征及关系。
1.用圆规在下面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2.教材第58页。
(1)认识圆心、半径。
用圆规画圆时,固定的一点,也就是针尖所在的位置叫做( )。
圆心一般用字母( )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 )。
半径用字母( )表示。
用圆规画圆时,圆规( )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半径的一端是( ),另一端在圆上,也就是说半径是一条( )。
(2)认识直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
直径一般用字母( )表示。
3.教材第58页。
(1)把圆沿着任何一条直径对折,直径两侧的两个半圆能完全( ),这说明圆是( )图形,直径所在的( )是圆的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
(2)在圆中可以画出( )条半径、( )条直径。
(3)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 ),所有的直径都( ),( )是圆中最长的线段。
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用字母表示它们的关系:d=()r或r=()d。
(4)( )决定圆的位置,( )决定圆的大小。
4.按要求画圆,并在图上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1)半径是0.5cm的圆。
(2)直径是2cm的圆。
5.看图填空。
d= r=每日口算-= += += 12-= ×= += 569-399= 3.2-0.5=参考答案:2圆的认识(2)1.2.(1)圆心O 半径r 两脚圆心线段(2)直径d3.(1)重合轴对称直线无数(2) 无数无数(3)相等相等直径2一半2(4)圆心半径4.5.6 cm 3cm每日口算:111702.7。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圆-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欣赏与设计课件
是小圆的半径的2倍。
④
螺旋线是由6个
1 4
圆弧组成的,并且第1、2
部分圆弧的半径相等,后一个圆弧的半径均为前
面两个圆弧的半径之和。
知识提炼 圆在图案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美丽而又
复杂的图案都是由一些基本的图形组成的。
第一看上面两幅图,分 析每个图的设计过程,特别 是每次画图时,以哪个点为 圆心,以哪条线段为半径, 画整个圆还是半个圆。
6.画图案时,应认真视察图案的结构,分析 图案的设计过程。
7.一个美丽的图案不仅需要好的造型,而且 涂色也是设计图案的一个重要过程。
作业1:完成教材P6练一练第4题。 作业2:完成教材详解对应的练习题。
知识提炼 1.圆的两条对称轴的交点就是圆心。 2.圆与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组成的组合图形的
对称轴是经过圆心的正多边形的对称轴。
小试牛刀
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画出轴对称图 形的两条对称轴。(选自教材P6练一练第1题)
例 选择:半圆有( )条对称轴。
A.2
B.1
C.无数
错误解答:C 错因分析:此题错在混淆了半圆与 圆的对称轴的数量。半圆只有一条 对称轴。
图①的绘制过程:先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取 一点作为圆心画一个圆,再在这条直线上且在圆内 选一点作圆心,以同样的长为半径画出第二个圆, 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后面三个圆,然后涂色。
依次在园内取一点为圆心 画同样大的圆
涂色
图②的绘制过程:先画一个正 三角形,分别以正三角形三个顶点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半径小于 三角形的边长),画3个等圆,去 掉正三角形,最后将不重叠区域和 三个圆都重叠的区域涂色。
以正三角形三个顶点为圆 心,以小于正三角形的任 意长为半径画3个等圆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2)》是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与直线、曲线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圆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需要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进行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圆与直线、曲线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圆与直线、曲线的关系。
2.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圆与直线、曲线的关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圆在实际中的应用。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思考,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的模型、圆的图片、直线和曲线的模型。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用于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自行车轮、地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测量几个不同大小的圆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2)》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二课时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以及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直线、射线、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半径、直径等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特征,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圆模型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引导学生回顾圆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圆的特征: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圆模型进行观察和操作,探讨圆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圆的定义、半径、直径等概念。
3.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圆的模型,推导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 圆的认识(2)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2) 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2)”所准备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97页至第99页的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并理解其背后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难点则是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圆的模型、绳子、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的特征。
2. 讲解与演示:我会利用圆的模型和绳子,现场演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然后,我会介绍圆的周长公式,并解释其推导过程。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有关圆的周长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4. 讲解与演示:我会继续讲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利用学具进行现场演示。
然后,我会介绍圆的面积公式,并解释其推导过程。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有关圆的面积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请计算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半径为5厘米的圆。
答案:周长=31.4厘米,面积=78.5平方厘米。
2. 请计算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直径为14厘米的圆。
答案:周长=43.96厘米,面积=153.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方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它们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想
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 车轴应装在哪里?
第15页/共18页
通过这节课的 学习,你有什
么收获?
第16页/共18页
第17页/共18页
感谢您的欣赏!
第18页/共18页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第7页/共18页
圆心O 直径 d
第8页/共18页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 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 o
第9页/共18页
在同一个圆里,有( 无数 )条直径,它们的长度 (都相等 ).
• 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10页/共18页
判 断:
1.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 )
2.半径相等的两个圆的大小相等.
(√ )
3.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直径. 4.所有圆的直径都相等.
(× ) (× )
5.直径4厘米的圆,半径是8厘米.
(× )
第11页/共18页
阴阳太极图
3厘米
第12页/共18页
6厘米
第13页/共18页
中国结 奥运五环
祥子
乐在其中
福建土楼
第14页/共18页
小憩片刻
投圈游戏
一些学生正在做投圈游戏,他们呈“一”字 型排开,这样的队形对每个人公平吗?你认为他 们应当排成什么样的队形?
第1页/共18页
第2页/共18页
第3页/共18页
圆心
O
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
第4页/共18页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第5页/共18页
第6页/共18页
直径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