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理层(1)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线路和交换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互相传递数据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照尺度分为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
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和网状型网络。
3. 什么是协议?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通信的一组规则,它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顺序、错误检测和纠正等方面的规范。
4. OSI模型和TCP/IP模型有什么区别?OSI模型是指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它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层次,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TCP/IP模型是互联网协议套件的基础,它将网络通信划分为四个层次,包括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5. 什么是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将传输的数据按照一定的大小进行分割,并在网络中独立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再进行重组,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
第二章:物理层1. 数据传输的基本概念数据传输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点传送到另一个地点,通常以比特为单位进行计量。
2. 数据通信的三个基本要素数据通信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发送器(发送数据的设备)、接收器(接收数据的设备)和传输介质(用于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如电缆、光纤等)。
3. 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有什么区别?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信号,它只有两个状态(0和1),可以表示为数字序列。
模拟信号是一种连续的信号,可以表示为不同的幅度和频率。
4. 编码技术编码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其他形式的过程。
常见的编码技术包括不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
5. 信道的概念和信道的分类信道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用于传输数据的媒体或路径。
信道可以根据传输方向的不同进行分类,包括单工信道、半双工信道和全双工信道。
计算机网络各章框架图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第二章物理层物理层信源、信道、信宿、宽带、码元、波特、速率产生和发送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信号的传输媒质,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码元传输速度的单位,1波特表示每秒传送1个码元码元传输率奈奎斯特定理(无噪声):C max=2f×log2N (其中f表示带宽)香农定理(有噪声): C max = W × log2(1+ S/N)(b/s)其中W为信道的带宽调制编码基带调制:改变波形,调制后仍然是基带信号带通调制:搬移频段,三种方式:调幅、调频、调相模拟数据编码技术:振幅键控、移频键控、移相键控数字数据编码:非归零码、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脉冲编码调制:采样(参考采样定理)、量化和编码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虚电路数据报传输介质:1.双绞线2.同轴电缆3.光纤4.无线传输介质交互方式1.单工2.半双工3.全双工设备:1.转发器2.集线器课本19页第三章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功能设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1.检错2.纠错1.单帧滑动窗口与停止等待协议2.多帧滑动窗口与后退N帧协议3.多帧滑动窗口与选择重传协议广域网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轮询随机信道令牌传递协议1.ALOHA协议2.CSMA协议3.CSMA/CD协议4.CSMA/CA协议1.频分2.时分3.波分4.码分链路控制1.HDLC2.PPP以太网拓扑无线局域网1.星形2.环形3.总线4.树形IEEE802.11IEEE802.3交换机网桥源选径网桥透明网桥原理算法生成树算法第四章 网络层网络层功能设备路由与转发异构网络互联路由器组成功能拥塞控制IP 地址移动IPIP 组播IPV6IPV4地址协议1.CIDR2.表示法3.三类地址4.NAT1.ARP2.DHCP3.ICMP协议算法动态路由静态路由分层次路由自治系统链路状态路由算法距离-向量路由算法域间路由域内路由BGPOSPF RIP移动IP 的通信过程第五章 传输层传输层服务寻址与端口功能面向连接服务无连接服务TCPUDP数据报校验流量和拥塞控制可靠传输连接管理快重传和快恢复慢开始和拥塞避免连接:3次释放:4次应用层客户服务器模型p2p 模型FTPDNS WWW电子邮件1.层次域名空间2.域名服务器3.域名解析过程1.概念2.组成结构3.HTTP 协议1.组成结构2.电子邮件格式3.协议(MIME 、SMTP 、POP3)1.原理2.连接(包括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第六章应用层应用层客户服务器模型p2p模型FTPDNS WWW电子邮件1.层次域名空间2.域名服务器3.域名解析过程1.概念2.组成结构3.HTTP协议1.组成结构2.电子邮件格式3.协议(MIME、SMTP、POP3)1.原理2.连接(包括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它由硬件、软件和协议等组成,并遵循一定的体系结构。
2. 因特网的发展与组成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由大量的自治系统(AS)组成,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协议,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第二章:物理层1. 传输媒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传输媒体是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的介质,主要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媒体等,根据传输方式分类可分为有线传输媒体和无线传输媒体。
2. 信道复用与调制信道复用是指多路复用技术,用于将多个通信信道中的数据通过一个物理通道传输。
调制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常用的调制方式有ASK、FSK、PSK等。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之上,提供有点到点的数据传输服务,主要功能包括帧的封装与解封装、错误检测与纠正、流量控制和访问控制等。
2. 介质访问控制介质访问控制是指多个计算机节点在共享传输媒体时的竞争与协调机制,主要包括载波侦听、轮询、令牌传递和CSMA等。
第四章:网络层1. 网络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核心层,负责将分组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主要功能包括寻址与路由、分组的转发与接收、拥塞控制和互联互通等。
2. 网际协议(IP)IP协议是因特网中最主要的协议之一,它定义了数据报的格式和传输规则,实现了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功能,是因特网的核心协议之一。
第五章:运输层1. 运输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运输层负责对网络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可靠或无需可靠地传输,主要功能包括端到端的连接建立与释放、数据的分段与重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2. 传输控制协议(TCP)TCP是因特网中最重要的运输层协议之一,它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通过确认应答和超时重传等机制,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著》第二章物理层要点及习题总结
《计算机⽹络(第7版)谢希仁著》第⼆章物理层要点及习题总结1.物理层基本概念: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再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特流,⽽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2.物理层特性:机械特性,电⽓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3.数据通信系统:分为源系统(发送端)、传输系统(传输⽹络)、⽬的系统(接收端)三⼤部分,通信的⽬的是传送消息,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或电磁的表现,通信系统必备的三⼤要素:信源,信道,信宿4.信号: (1)模拟信号(连续信号)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连续变化的信号,⽤户家中的调制解调器到电话端局之间的⽤户线上传送的就是模拟信号。
(2)数字信号(离散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户家中的计算机到调制解调器之间,或在电话⽹中继线上传送的就是数字信号。
在使⽤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就称为码元。
在使⽤⼆进制编码时,只有两种不同的码元,⼀种代表0状态⽽另⼀种代表1状态。
(1码元可以携带的信息量不是固定的,⽽是由调制⽅式和编码⽅式决定的,1码元可以携带n bit的信息量,可以通过进制转换和多级电平)5.信道 (1)基本概念:信道⼀般⽤来表⽰向某⼀个⽅向传送信息的媒体,⼀条通信电路往往包含⼀条发送信道和⼀条接收信道。
(2)通信双⽅的交互⽅式: ①单⼯通信(单向通信):即只能有⼀个⽅向的通信⽽没有反⽅向的交互,例如:⽆线电⼴播,有线电⼴播 ②半双⼯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即通信的双⽅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这种通信⽅式是⼀⽅发送另⼀⽅接收,过⼀段时间后可以再反过来。
例如:对讲机 ③全双⼯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即通信的双⽅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例如:打电话 (3)调制和解调 原因:信源的信号常称为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
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字或图像⽂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第2章物理层
第二章物理层2-01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色是什么?答: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障蔽掉物理设施和传输媒体,通讯手段的不一样,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别,只考虑达成本层的协讲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递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次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当解决物理连结的成立、保持和开释问题。
(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独一地表记数据电路。
物理层的主要特色:①因为在 OSI 以前,很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拟订出来了,并且在数据通讯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很多商品化的设施所采纳,加之,物理层协议波及的范围宽泛,所以致今没有按OSI 的抽象模型拟订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立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征。
②因为物理连结的方式好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好多,所以,详细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2-02归层与协议有什么差别?答:规程专指物理层协议。
2-03试给出数据通讯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构成建立的作用。
答:源点:源点设施产生要传输的数据。
源点又称为源站。
发送器:往常源点生成的数据要经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递过来的信号,并将其变换为能够被目的设施办理的信息。
终点:终点设施从接收器获取传递过来的信息。
终点又称为目的站。
传输系统:信号物理通道。
2-04试解说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讯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讯,半双工通讯,全双工通讯,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样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带通讯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次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次范围内能够经过信道)。
计算机网络第2章 物理层(答案)
一、选择题1、波特率等于下列什么?A.每秒传输的比特B.每秒钟可能发生的信号变化的次数C.每秒传输的周期数D.每秒传输的字节数2、数据通信中的信道传输速率单位用bps表示下列什么?A.字节/秒B.位/秒C.K位/秒D.K字节/秒3、传输速率单位“bps”代表什么?A.BYTES PER SECOND B.BITS PER SECONDC.BAUD PER SECOND D.BILLION PER SECOND4、半双工支持哪一种类型的数据流?A.一个方向B.同时在两个方向上C.两个方向,但在每一时刻仅可以在一个方向上有数据流D.以上说法都不对5、无线电广播采用的通信方式是下列什么通信?A.单工通信B.半双工通信C.全双工通信D.以上都不是6、“指明某条线路上出现某种电压表示何种意义”指的是什么特性?A.机械特性B.电气特性C.功能特性D.规程特性7、信号的电平用+5V~+15V表示二进制0,用-5V~-15V表示二进制1,电缆长度限于15m以内,这体现了物理层接口的下列哪一种特性?A.机械特性B.功能特性C.电气特性D.规程特性8、下列传输介质中,哪种最适合长距离信息传输以及要求高度安全的场合。
A.同轴电缆B.双绞线C.微波D.光缆9、利用双绞线连网的网卡采用的接口是下列哪一个?A.AUI B.BNC C.RJ-45D.SC10、双绞线分下列哪两类双纹线?A.基带.宽带B.基带.窄带C.屏蔽.非屏蔽D.屏蔽.基带11、在局域网中,最常用的、成本最低的传输介质是下列哪一种?A.双绞线B.同轴电缆C.光纤D.无线通信12、在以太网中应用光缆作为传输介质的意义在于下列哪一项?A.增加网络带宽B.扩大网络传输距离C.降低连接及使用费用D.A、B、C都正确。
13、关于微波通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个?A.微波传输信息质量较好B.微波通信信道容量较大C.微波信号能够绕过障碍物D.与电缆通信比较,其保密性较差14、下列哪一个不是卫星通信的特点?A.具有较大的传播时延B.比较适合广播通信C.卫星通信价格较贵D.具有较好的保密性15、一次传送一个字符,每个字符用一个起始码引导,一个停止码结束。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编著---习题解答第一章概述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
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1、高效。
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
2、灵活。
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3、迅速。
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4、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
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②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③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物理层(1).
(答案仅供参考如有不对请自己加以思考)第二章计算机网络物理层一、习题1.电路交换的优点有()。
I 传输时延小 II 分组按序到达III 无需建立连接 IV 线路利用率高A I IIIB II IIIC I IIID II IV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数据称为调制。
B 将数字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称为调解。
C 模拟数据不可以转换成数字信号。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 脉冲编码调制(PCM)的过程是()。
A 采样,量化,编码B 采样,编码,量化C 量化,采样,编码D 编码,量化,采样4 调制解调技术主要使用在()通信方式中。
A 模拟信道传输数字数据B 模拟信道传输模拟数据C 数字信道传输数字数据D 数字信道传输模拟数据5 在互联网设备中,工作在物理层的互联设备是()。
I 集线器 II 交换机 III 路由器 IV 中继器A I IIB II IVC I IVD III IV6一个传输数字信号的模拟信道的信号功率是0.26W,噪声功率是0.02W,频率范围为3.5 ~3.9MHz,该信道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是()。
A 1Mbit/sB 2Mbit/sC 4Mbit/sD 8Mbit/s7 在采用1200bit/s同步传输时,若每帧含56bit同步信息,48bit控制位和4096bit数据位,那么传输1024b需要()秒。
A 1B 4C 7D 148 为了是模拟信号传输的更远,可以采用的设备室()。
A中继器 B放大器 C 交换机 D 路由器9 双绞线由螺旋状扭在一起的两根绝缘导线组成,线对扭在一起的目的是()。
A 减少电磁辐射干扰B 提高传输速率C 减少信号衰减 D减低成本10 英特网上的数据交换方式是()。
A 电路交换B 报文交换C 分组交换 D异步传输11 ()被用于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传输。
A 串行传输B 并行传输 C同步传输 D 异步传输12 某信道的信号传输速率为2000Baud,若想令其数据传输速率达到8kbit/s,则一个信号码元所取的有效离散值个数应为()。
计算机网络知识精讲 第二章 物理层
第二章物理层(一) 通信基础1. 信道、信号、带宽、码元、波特、速率、信源与信宿等基本概念2. 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3. 编码与调制4.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5. 数据报与虚电路(二) 传输介质1.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与无线传输介质2. 物理层接口的特性(三) 物理层设备1. 中继器2. 集线器2.1 通信基础2.1.1 信道、信号、带宽、码元、波特、速率、信源与信宿等基本概念(1)信道: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2)信号:数据的电磁或电气表现。
(3)带宽:媒介中信号可使用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差,或者说是频带的宽度,Hz;另一定义是信道中数据的传送速率,bps。
(4)码元:在使用时间域(简称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5)波特:单位时间内传输的码元数。
(6)比特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
(7)信源(8)信宿计算机网络的性能计算1. 速率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
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个1 或0。
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
速率的单位是b/s(bps),kb/s, Mb/s, Gb/s 等“带宽”(bandwidth)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b/s (bit/s),bps。
更常用的带宽单位是千比每秒,即kb/s (103 b/s)兆比每秒,即Mb/s(106 b/s)吉比每秒,即Gb/s(109 b/s)太比每秒,即Tb/s(1012 b/s)请注意:在计算机界,K = 210 = 1024M = 220, G = 230, T = 240。
3. 时延(delay 或latency)传输时延(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1 物理层基本概念和传输媒体
27
物理层的传输媒体(1)
v交叉方式:联线一边是568A标准,另一边568B 标准 v适用场合:两主机或交换机直接相连
EIA/TIA568A连接标准
工作站 工作站
针号: 1 一端:白绿 另端:白橙
2 绿 橙
3 白橙 白绿
4 蓝 蓝
5 6 白蓝 橙 白蓝 绿
7 白棕 白棕
8 棕 棕
(b)采用EIA/TIA568A连接标准交叉方式
功能特性
过程特性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标准举例—EIA-232接口标准】
r1960年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提出RS-232,1963年提 出RS-232-A,1965年提出RS-232-B,1969年提出 RS-232-C。用于DTE/DCE之间的接口。RS—推荐标 准,232—标识号码,E—标准已被修改过的次数。
DCE-A
EIA-232/V.24 接口
调制解调器
网络 串行比特传输
调制解调器
EIA-232/V.24 接口
rDCE将DTE传过来的数据按比特顺序逐个发往传输线路, 或从传输线路收下串行的比特流交给DTE。 r为了减轻数据处理设备用户的负担,必须对DCE与DTE 的接口进行标准化。这种接口标准就是物理层协议。
注意:有些网卡或交换机能自适应直通和交叉方式
28
物理层的传输媒体(1)
物理层的传输媒体(1)
屏蔽双绞线:内部与非屏蔽双绞线电缆一样是双绞铜
线,外层由铝箔包着。
rSTP在抗干扰方面优于UTP,但相对要贵一些。 r屏蔽双绞线除了用于IBM网络产品安装,并未普遍
流行起来。
物理层的传输媒体(2)
【同轴电缆】 【结构】:
物理层的传输媒体(3)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答: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R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最初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 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要连接在ARPANET 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二章物理层复习资料
第二章物理层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用于物理层的协议也常称为物理层规程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数据在计算机内部多采用并行传输方式,但数据在通信线路(传输媒体)上的传输方式一般都是串行传输。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2.1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由原系统(发送端、发送方)、传输系统(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接收端,接收方)组成信号的分类:模拟信号(连续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离散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2.2.2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单工通信(单项通信)●双半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来自信源信号常称为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调制:基带调制(编码):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带通调制(需要使用载波):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常用编码方式●不归零制:正电平代表1,负电平代表0●归零制:正脉冲代表1,负脉冲代表0●曼切斯特编码(常用):位周期中心的向上跳变代表0,向下跳变代表1.●差分曼切斯特编码:在每一位中心处始终都有跳变。
位开始边界有跳变代表0,没有跳变代表1.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调幅(AM)⏹调频(FM)⏹调相(PM)2.2.3信道的极限容量奈氏准则(理想条件下):在任何信道中,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否则就会出现码间串扰的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即识别)成为不可能。
香农公式(带宽受限、高斯白噪声)指出: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可表达为C = W log2(1+S) (b/s)W 为信道的带宽(以Hz 为单位)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信噪比=10 log10 (SN) (dB)提高信息传输速率的方法:●提高信道带宽●提高信噪比●提高每个码元携带的信息量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2.3.1导引型传输媒体1.双绞线(双扭线)2.同轴电缆50Ω同轴电缆——LAN/数字传输常用70Ω同轴电缆——有线电视/模拟传输常用3.光缆2.3.2非导引型传输媒体1.无线传输2.短波通信3.无线电微波2.4 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FDM: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时分复用TDM(等时信号):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 帧)。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五版(习题答案)——第二章物理层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第二章物理层2-1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协议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解答: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因此物理层要考虑如何用电磁信号表示“1”或“0”;考虑所采用的传输媒体的类型,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考虑与物理媒体之间接口,如插头的引脚数目和排列等;考虑每秒发送的比特数目,即数据率。
物理层协议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即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过程特性。
2-2规程与协议有什么区别?解答:用于物理层的协议也常称为物理层规程(procedure)。
其实物理层规程就是物理层协议。
只是在“协议”这个名词出现之前人们就先使用了“规程”这一名词。
2-3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些什么内容?解答:(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常见的各种规格的电源接插件都有严格的标准化的规定。
(2)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4)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典,用户目的系统一般也包括以下两个部分: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把它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
典型的接收器就是解调器,它把来自传输线路上的模拟信号进行解调,提取出在发送端置入的消息,还原出发送端产生的数字比特流。
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来的数字比特流,然后进行信息输出(例如,把汉字在PC 屏幕上显示出来)。
终点又称为目的站或信宿。
在源系统和目的系统之间的传输系统可以是简单的传输线,也可以是连接在源系统和目的系统之间的复杂网络系统。
2-5 请画出数据流1 0 1 0 0 0 1 1的不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波形(从高电平开始)。
解答:所求波形图如图所示。
第二章 物理层
7
2.1.4物理层协议举例
1.DTE设备与DCE设备 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TE )是具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发送接收能力的 设备,包括各种I/O设备和计算机。由于大多数的 数据处理设备的传输能力有限,直接将相距很远的 两个数据处理设备连接起来是不能进行通信的,所 以要在数据处理设备和传输线路之间加上一个中间 设备,即数据线路端接设备(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DCE)。DCE在DTE和传 输线路之间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的功能。
谢希仁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21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传输系统输入信息输入数据发送的信号接收的信号输出数据源点终点发送器接收器调制解调器pc机公用电话网调制解调器数字比特流数字比特流模拟信号模拟信号输入汉字显示汉字数据通信系统源系统目的系统传输系统输出信息pc机数据通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信息?人对现实世界事物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某种认识?表示信息的形式可以是数值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数据?把事件的某些属性规范化后的表现形式?信号?是数据的具体的物理表现
16
4.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1.4物理层协议举例
2.RS-232接口特性 4)过程特性 (5)当DTE-A要发送数据时,将其引脚4“请求发
送”置为“ON”。DCE-A响应将其引脚5“允许发送 ”置为“ON”。然后DTE-A通过引脚2“发送其数据 ”。DCE-A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向DCE-B发送 过去。 (6)DCE-B将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 过引脚3“接收数据”向DTE-B发送。
绪”置为ON,同时通过引脚2“发送数据”向DCE-A 传送电话号码信号。 (2)DCE-B将引脚22“振铃提示”置为ON,表示通 知DTE-B有入呼叫信号到达。DTE-B就将其引脚 20“DTE就绪”置为ON。DCE-B接着产生载波信号, 并将引脚6“DCE就绪”置为“ON”,表示已做好准 备接收数据。
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ch2 物理层-1
事件
事件 S decides to send pkt to D S starts sending pkt S finishes transmitting pkt to D
D begins to recv pkt
D recvs entire pkt and delivers to application
信息(Information)
是数据的内容或解释
信号(Signal)
是数据的电磁或电子编码
传输(Transmission)
指信号的传递
8
信息通过数据通信系统的传输过程
把携带信息的数据用物理信号形式通过信道传送到目的地 信息和数据(二进制位)不能直接在信道上传输
频基带带/宽传带输传输
使数字数据能在数字信道上传输 把数字数据转换成某种数字脉冲信号
常见的有两类:不归零码和曼彻斯特编码
不归零码(NRZ,Non-Return to Zero)
二进制数字0、1分别用两种电平来表示;
常用-5V表示1,+5V表示0;
缺点:
存在直流分量,传输中不能有变压器或电容; 不具备自同步机制,传输时必须使用外同步。
外界:闪电、串扰、电气设备
内部:介质特性(衰减、延迟-与频率有关)
6
2.1 数据通信基础
模拟信号
时间上连续,包含无 穷多个信号值
数字信号
时间上离散,仅包含 有限数目的信号值。 最常见的是二值信号
t a) 模拟信号
t b) 数字信号
7
2.1 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Data)
传递(携带)信息的实体
波分复用WDM (Wave Division Multiplexing)
按波长划分不同的信道,用于光纤传输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就是指自由空间.在非导引型 传输媒体中,电磁波的传输常称为无线传输.
二.三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电信领域使用的电磁波的频谱:
f (Hz) 一00
一0二
一0四 一0六 一0八 无线电 微波
一0一0 红外线
一0一二
一0一四 一0一六 X射线
传输速率高于一0 Gbit/s的应用
二.三.一 导引型传输媒体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具有很好的抗干扰特性,被广泛用于传输较 高速率的数据.
同轴电缆的带宽取决于电缆的质量. 五0 同轴电缆 —— LAN / 数字传输常用 七五 同轴电缆 —— 有线电视 / 模拟传输常用
绝缘保护套层 外导体屏蔽层
一 常用编码方式
从信号波形中可以看出,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 彻斯特编码产生的信号频率比不归零制高.
从自同步能力来看,不归零制不能从信号波形本 身中提取信号时钟频率 这叫作没有自同步能力 , 而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具有自同 步能力.
二 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 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 直流分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基带信号 进行调制 modulation .
数据通信系统
输入 汉字
数字比特流 模拟信号
PC
调制解调器
公用电话网
模拟信号 数字比特流
显示 汉字
调制解调器
PC
源系统
传输系统
目的系统
输 源点 输 发送器 发送
传输 系统
入
入
的信号
信
数
(数字的或
息
第二章物理层作业
第二章物理层作业2-01 物理层要解决什么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1)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①物理层要尽可能屏蔽掉物理设备、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不同,使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的存在,而专注于完成本层的协议与服务。
②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
为此,物理层应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③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2)物理层的主要特点:①由于在OSI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
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②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2-03 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件的作用。
答:如图所示:这个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1)信源/信宿信源指信息的来源或发送者,信宿指信息的归宿或接收者。
在计算机网络中,信源和信宿可以是计算机或终端等设备。
(2) 信道信道是传输信号的通路,由传输线路及相应的附属设备组成。
同一条传输线路上可以有多个信道。
例如:一条光缆可以同时供几千人通话,有几千条电话信道。
(3)调制解调器调制是将数字信号与音频载波组合,产生适合于电话线上传输的音频信号(模拟信号),解调是从音频信号中恢复出数字信息。
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答: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号: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的具体物理表示形式,具有确定的物理描述。
模拟数据:模拟数据也称为模拟量,相对于数字量而言,指的是取值范围是连续的变量或者数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特性
介质驱动
SAP
信道编/解码 介质驱动
本章内容
数据通信方式 传输介质 物理接口
介质接口
传输介质 • 模拟信道 • 数字信道 • 数字通信网
3
2.2 数据通信理论
信号的幅频特性
时域信号—频域信号
时域信号变化越剧烈,对应的频域就越宽 s(t) S(f) t: 时间;f:频率
s(t)
教材第74 页图2-1
谐波数越 多,信号 波形失真 越小,信 号识别越 容易
9
数据传输速率与谐波数
限制带宽(f)就是限制数据传输速率(b)
限制带宽就是限制谐波数量 谐波数信号识别精度 信号识别精度信号中承载的数据量 信号中承载的数据量数据传输速率
7
6
3
5
4
2
3
2
1
1
0
0
10
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编码
time time
15
2.2.3传输参数
Propagation delay (传播延迟)
信号在信道上传播的时间 设信道长度为D米,信号传播的速度为V,信号传播时间
Tp = D/V
信号(电磁波)传播速度:光速 c=3*108 米/秒
注:铜线、铜轴电缆中,V略小于光速 (0.7~0.9)
例:
衰减
2.2.1信号与传输
频带传输
数字信号调制到高频余弦波上进行传输
调幅信号 调频信号 调相信号
A1 A0
5
2.2.1信号与传输
数字信号
b(n)={0,1} 序列,n=…,1,2,3,…
b(n)
基带传输
发送
传输信号为电平(电压或电流)表示比特T值
2级电平信号(1电平传输1bit)
注意:基频(f =1/T)和N次谐波的振幅
有限带宽信号
信号非等量衰减 —— 信号畸变 截断频率 —— 滤波器,高次谐波损失 波特率、比特率 —— 信号编码(电平级)
采用0、1 (二进制码)编码时,波特率 = 比特率
7
谐波数与信号失真
信号畸变程度与谐波数
8
谐波数与信号失真
信号畸变 程度与谐 波数
例:8B6T编码下(8位数据用6个信号编制) D = 2H×8/6=8kbps
11
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B
香农定理 —— 随机噪声信道
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 H log2(1+S/N)(bps) 带通信道 f(Hz) H—铜线带宽,S/N—信噪比(dB) 例:H=3 kHz,S/N=30 dB(模拟电话系统)
计算机通信网
2012
第二章 物理层
物理层功能 数据通信理论 传输介质(直接相连的介质) 通信系统(非直接相连的介质) 接口规范
2
2.1 物理层功能
服务
00110011110
提供无结构bit 流传输
协议
物理层可能出 现bit传输差错
物理接口的机械、 SAP
电气、功能和规 信道编/解码
带宽
信号能变多快
编码效率
每个变化能装多少数据
信噪比
能量的限制
13
2.2.3传输参数
与数学计算有关的参数 Bit Rate(bit速率)
每秒传输的bit数,bits per seconds (b/s)
Tb : bit 信号持续时间(秒) Bit 速率: r = 1/Tb (b/s) 1Kb/s = 1000 b/s
奈奎斯特定理 —— 有限带宽无噪声信道
最大数据传输速率D = 2 H log2V(bit/s)
H—铜线带宽 2—基频为带宽一半,即有一个谐波 V—信号电平级数量 log2V —一个信号变化可以表示多少位数据变化
例:H=3 kHz,V=2(二进制信号) 则:最大速率 = 6 kbps
可以用提高编码效率的方式,在有限带宽中多 传数据--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将N bit送上信道所需的时间
若传输速率为R bps
则 Tr= N/R = N*Tb
10 000 bits
10M b/s信道 1ms 100 k b/s信道
1ms
10M b/s的以太网、100k b/s的信道上, 将10000bit的数据送上信道,分别需要
10000/10*106 = 10-3 (s) = 1 (ms) 10000/100*103 = 0.1(s) = 100 (ms)
T
电平变化信号(2电平传输1bit)
s(t)=
V1V0 when b(n)=0 V0V1 when b(n)=1
发送 T
T
接收 R
V1 V0 VV20VV31
V1 V0
2.2.2 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
重点:带宽、数据速率、信噪比的关系 傅立叶分析
任何正常的周期为T的函数g(t)都可以由无限个 正弦和余弦函数合成
则:最大速率 = 30 kbps 提高编码效率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Biblioteka 噪声影响下,最大速率是路的尽头
若想提高信道速率
无噪信道:不可能无限制增加信号个数
接收方难以区分差别细微的信号(经过信道的信号有畸变)
有噪信道:不可能无限制增加信道带宽
噪声能量与信道带宽成正比
12
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
影响因素
s(t)=
V0 when b(n)=0 V1 when b(n)=1
4级电平信号(1电平传输2bit)
发送 T
T
V0 when b(2n)b(2n+1)=00
s(t)= V1 when b(2n)b(2n+1)=01 V2 when b(2n)b(2n+1)=10
发送 T
V3 when b(2n)b(2n+1)=11
s(t)
S(f)
t S(f)
t
f
信道的幅频特性
离散频谱
连续频谱
f
任何信道,对不同频率的信号有不同的衰减
H(f)
低通信道
带通信道
0 3400Hz f(Hz)
f0 f(Hz)
经信道传输后的信号
Si 信道 So
信号经过新道传输后 So(f) = Si(f)*H(f)
信号频谱在信道频谱范围内,才能通过信道,频谱外的信号被
大楼间敷设的电缆为300米,传输延迟为 ▪ Tp1=300/3*108=10-6s=1us
跨洋海底电缆3000公里,传输延迟为 ▪ Tp2=3000*103/3*108=10-2s=10ms
time Tb
1Mb/s = 1 000 Kb/s = 1 000 000 b/s
1Gb/s = 1 000 Mb/s = 1 000 000 Kb/s = 1 000 000 000 b/s
注意与计算机中存储容量的差异 (1KB=210=1024B)
14
2.2.3传输参数
Transmission Time (传输时间)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