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体育论文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研究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研究作者:郑锦惠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9期摘要:现阶段,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给高校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显著激发了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改善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之于大学生身心的协调健康发展大有助益。
本文将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加以探析,并论述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和有效路径,以期全面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从而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良好锻炼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8-0448-01引言从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来看,不少大学生都沉迷于网络社交,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缺缺,在平时很少进行体育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较差,在就业后极易罹患各种职业病,不仅影响到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而且给社会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阳光体育运动的施行打破了这一局面,其是以培养大学生健康生活习惯为主要目的,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促使大学生走向户外,积极进行体育运动,有助于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体魄,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推动了高校素质教育目标的完美实现。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崇高使命,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深深沉浸在网络世界中不可自拔,他们的生活作息混乱,鲜于到户外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每况愈下,难以承担起国家赋予的重任。
对此,国家大力提倡推广阳光体育运动,要求体育教师能够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传授大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技巧,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样即使大学生离开校园后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在此情况下大学生不但拥有了健康的体魄,还能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进而更好的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探索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7~8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是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发展方向,以“健康第一、让健康走进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指导思想,引导广大高校青年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运动场,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全面培养高校学生运动技能、思想道德、智力发育和审美情趣,通过“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课的应用,让学生通过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感受到身强体壮所带来的美好。
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出发点,在高校体育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积极调动高校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主体性,提高高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以最终达到增强高校学生体质为目的。
将阳光体育计划应用到高校体育课内外,有助于使课内体育技能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紧密联系,将课内与课外体育锻炼有效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竞赛活动三者之间互相促进,紧密结合,在高校内初步形成了以课堂为基础,以课外体育运动作为课堂技能训练的补充、拓展与延伸,为全面提高高校学生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不断发挥有益作用。
一、“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中的意义在“阳光体育运动”时代背景要求下,高校学生应在高校体育教师的指导下,顺应教育部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将课内外体育锻炼紧密结合在一起。
高校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既是“阳光体育运动”是高校体育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
高校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学习各项体育运动技能与技巧,学生可在课外锻炼中加强和提高,达到熟练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
通过课堂上的高校教师有目的、有方向的教学,让高校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兴趣,达到增强体质、培养兴趣、培养终身锻炼的目的。
高校学生参与校内外组织的体育比赛时,在努力争取较好运动成绩,可增强学生自信感,对长期进行体育运动树立信心。
做到普及体育运动和提高运动熟练度,高校体育课与课外运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在高校内建立起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运动氛围,为提高全民综合身体素质奠定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探索潘宏伟,张雨贺,春林(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要: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国家倡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体育健身计划。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山东大学为例
关键 词
式
阳光 体育 运动 课 内外一体 化
以教师讲解 、 范为主 , 示 忽视学 生的积极 主动性 ; 学评 教
价过分强调定量评价 忽视定 性评价 , 重视结 果评价 忽视 过程评价 , 重视教师 的评价 忽 视学 生 自评 和互评 , 而 从
l 前 言
导致很多学 生 喜欢 体 育 不喜 欢 上体 育 课 的 现象 出 现。
因此 , “ 在 阳光体育运 动” 背景 下 , 构建高 校公 共体 育课
为认 真贯彻 中央政治 局会议 精 神 , 真落 实 “ 认 健康 第一 ” 的指导思想 。 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 走 向操场 、 走进 大 自然 、 走到 阳光下 , 积极参加体 育锻炼 , 切实 提高学 生
体质健康水 平 , 掀起 群众性 体育 锻炼 热潮 。20 0 6年底 ,
。 阳光体育运动 背景 下高校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 式的研 究——以山东大学为例
庞 照允
‘ ‘ 阳光体 育运动” 背景 下高校 公共体 育课 内外一体 化教学模式 的研究 以山东大学 为例
— —
庞 照允 ( 山东大学体 育学院 ,济南 2 06 ) 50 1
摘
要
本 文通过 分析传 统 高校公 共体 育课 程存
上
二 年级学生
一
土
三、 四年级 、 研究生学生
、 、、 、、、
上
特殊群体 学生 全体学生
上
全体学 生
J r 全体学生 、来自/ // .
J r
体 育理 论课
一
r
体 育 实践课
3 1 1课 内体育课程 ..
3 1 1 1选 项 课 ...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职院校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职院校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1. 引言1.1 研究背景阳光体育运动在我国正变得越来越受人们欢迎,体育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体育教育在其中的地位也愈发受到重视。
但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缺乏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等。
探索一种适合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显得十分必要。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研究高职院校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可以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构建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通过调研分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了解现有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探讨实施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关键影响因素。
本研究旨在探讨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评估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这一研究,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体育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本研究将探讨高职院校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高职院校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1.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身体、思维、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可以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_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认识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体育论文为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我国于2007年开始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程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如何才能使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最终目标?笔者认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一、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按照一定原理设计的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模型或策略,它既是体育教学系统与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又是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载体。
什么是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河南教育学院李小莉将其界定为课余体育与体育课程相互配合,转变原有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使体育教学体育论文、课外体育活动、群体竞赛、运动训练、健身娱乐有机融合为一体,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新型教学模式。
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是把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课堂教学视为一个整体,将体育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注重理论与实践、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课堂教学、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
二、构建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实现高校体育课程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发展空间,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与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健康发展,使学生体质得到增强,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2)是营造多元化校园体育氛围的重要保障。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教学训练,如基础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培训、体育竞赛、健身锻炼指导、裁判员培训等等,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推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促进高校经济体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营造一种高层次的、多元化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3)是落实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必然要求。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与模式构建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与模式构建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不断普及和推广,高校体育教学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体育锻炼的新形式。
本文将从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出发,探讨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和模式构建,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提高教学效果。
一、阳光体育运动背景阳光体育运动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它强调"健康、绿色、环保"的理念,鼓励人们运动,享受运动的快乐。
阳光体育运动种类多,涉及体育健身、民族传统体育、大众旅游健身和文化体育等多个方面。
在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过程中,高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体育教学和体育竞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运动的机会和更好的健康资源。
二、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1. 强化体育课程的实践性针对学生体育锻炼不足的问题,高校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加强体育课程的训练性和娱乐性,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中,高校特别注重课程的质量和课程的特色,不断地进行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索,如增加游泳、攀岩等人性化课程,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别开生面,感受健康生活的美好。
2. 加强体育锻炼的社会化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还加强了体育锻炼的社会化过程,通过联赛、比赛等举办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量,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了学生们对于课程的认识和信心。
3.开展体育文化活动除了单纯的体育课程之外,高校也开展了更多具有体育文化活动特色的课程,如海滨运动、街舞等,增强了学生们对体育文化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体育素养和艺术修养。
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模式构建1.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紧密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展开,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增加专业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推广体育教育创新及探索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等方式,提高学生们的体育素养、竞技水平和文化修养,切实改善社会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和评价。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对策研究
《 0O年 国 民体质 监 测 公报 》 21 在北 京 公 布 。 “ 学 准》 格等 级 以上 , 及 并掌 握至 少 2项 日常锻 炼 的体育
生 体质 状 况 连续 多 年下 降 的趋势 得 到遏 制 ,但 中小 技能 , 形成 良好 的体 育锻 炼 习惯 , 体质 健康 水平 切实 学 生超 重 与肥 胖率 继 续增 加 .视 力不 良检 出率 持 续 得 到提 高 。 增 高并 出 现低 龄化 倾 向 。大 学生 的体 质状 况则 继 续 1 开展 阳光 体育运 动 , 与体 育课 教学相 结合 。 . 2 要 下 滑 .反 映 出 我 国学 生 体 质 总 体 状 况 依 然 令 人 担
22 体育 课 时偏 少 , 至没 有安排 课 时。 . 甚 根 据 对部 分 高校 的 了解 , 目前 普通 高 校 的体育
31 加 强 宣 传 , 立 “ 康 第 一 ” 指 导 思想 , 养 . 树 健 的 培
学生终 身体育 的习惯 。
不 管是 在 新生 入学 之 初 .还 是 在体 育教 学 的课
11 开 展 阳光 体 育 运 动 。 以 “ 标 争 优 , 健 体 方特 点和 民族 特色 的学 生体 育 活动 等 ,不 断 丰富学 . 要 达 强
魄” 目标 。 为 生课 外体育 活 动的形0年 一 ) , 师 , 究 方 向 : 育人 文社 会 学. 叶 17 男 讲 研 体 作 者 单 位 :. 南 师 范 学 院体 育 学 院 , 1 赣 江西 赣南 3 10 ; 2江 西 赣 州 第 一 职业 技 术 学 校 , 西 400 . 江 赣州 3 10 4 00
“阳光体育”语境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论文
“阳光体育”语境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思考【中图分类号】g8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419-01【摘要】本文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大学公体课实施目的和目标在契合度上不够合理、高校公体课实施配套设施和师资力量搭配不尽合理、公体课程教学内容和教材缺乏时代性和实用性、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滞后等问题。
从而提出在目标定位上,高校理应把公体教育纳入整个大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中。
【关键词】大学体育学生体质阳光体育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同时也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这些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
但是,从1985年开始我国对青少年体质健康进行的4次调查却显示: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
与体能下降相伴随的是青少年心理状况的不良趋势,如情绪调整能力差、挫折反应不适当、心理承受力较弱等。
为此,2007年5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一时间由青少年体质而引发的阳光体育问题成为热点话题。
高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大学生体质下降已成为教育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
本文就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针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进行解析。
1 现阶段高校公共体育课存在的问题分析1.1 高校公体课实施目的和目标在契合度上不够合理:目前,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认识是多种多样的。
有些教师认为公共体育课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有的教师则认为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是面面俱到;还有的教师消极对待,认为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娱乐一下,考试能及格就行。
以上认识都有一定的偏颇,这些片面的理解和认识显然不利于提高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1.2 高校公体课实施配套设施和师资力量搭配不尽合理:目前,在高校体育课中投入不足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摘要: “阳光体育运动”的正式启动,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一件大事。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应全面适应“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目标要求,采取以下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力度;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改革和完善体育课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体育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2006年12月23日,我国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会议通过了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达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并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落实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主要措施。
2007年5月30日上午10时,我国亿万学生在同一时刻举行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仪式。
同年5月,在总结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的基础上,正式命名颁布并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从国务院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活动和标准,显示了国家和政府要大力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的决心,并以此作为学校教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突出了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明确了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和措施,必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对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所谓“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沐浴阳光的温暖, 享受运动的快乐,满足青少年在自然环境中快乐与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其开展的目的主要是针对长期以来我国“重脑轻体”的教育观念及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令人担忧的现状而采取的措施。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进一步提高对体育的认识,认真组织实施,在全国大、中、小学中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形成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 %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要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建立完善测试及结果记录体系;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开足并上好体育课,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加强组织领导,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组织本地本单位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摘要:“阳光体育运动”这一理念的实施,能够帮助学校在开展体育课的时候将健康放在首要的位置,并且逐步的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但是在实际实施的时候,很多高校中的体育教学还和理念要求差距比较大,本文主要分析了其实施的困境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并就其教学创新提出了一定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阳光体育运动;教学改革引言科学发展观及创新性体育教育观念的逐步形成使新一轮高校体育改革的浪潮骤然来临,同时也给校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发展契机,在高等院校尤为重要,对于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指导、提高运动技术和水平以及调动他们自觉进行身体锻炼的积极性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全面落实。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实施素质教育。
推动学校阳光体育的全面进行有着不可抵估的重要作用。
一、“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意义(一)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理论教学在学校体育工作中重要性摒弃某些传统的思想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理论课教学外部环境。
理论课和实践课并重。
要启发式教学.以人为本。
强化理论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尽量多的掌握一些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
真正了解身体锻炼的目的、意义。
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养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终身受益。
(二)重实践轻理论以技能技术教学为主的教学体系应进一步改革适当增加理论课的时数分配,加强理论谋教学的力度。
明确和理顺理论学习与技能学习的辩证关系。
面对全体学生,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体。
的原则,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掌握体育理论的相关知识动态.丰富知识内涵,优化知识结构。
确保其传授的内容有较强的时代感、先进性、新颖性、日寸效性,对提高和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等确实起到促进作用。
同时还雯强化教学过程,不但要传授体育知识.还要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其个性特征。
要在教学的艺术上下功夫,用富有哲理的讲解,逻辑性的分析、举止得体的体态、风趣幽默的语言来营造谍堂气氛,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的好奇和探究心理。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索
一
: 主导 、 为 学生为 主体进行的体 育课上学 习知识与技能
、
课 内外一体化教 学的特点
l , 还可 以在 以学 生 自身为主导 、 外 教师为辅导 的课 外
J 体育活 动中根据兴趣特点发现 、 发展 、 发掘 自身 的运
1内外结合 , . 拓展教 学时 空
在课 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下 , 学生参与课外 活动
和技能的学习,在课外是对课内学习内容的巩固、 J 衍 的具体 表现被纳入体育成绩的综合评 价之 中, 注了 关 生和发展 , 这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提 出了更高 I 生 的 长 效 发 展 , 出 了 以 学 生 发 展 为 主 旨 , 变 原 学 突 改 的要求 , 这恰恰符合 阳光体育运动倡导 的深化教学改 有的单一性 、 终结性评价 为多元 性 、 合性的动 态评 综 革 , 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宗 旨。 不 让 I , 学 生 能 全 方 位 地 认 识 自己 在 运 动 方 面 、 知 方 价 认 2“ .学… 结合 , 用” 实现普及与提 高 情感方 面的实际情况 , f 、 面 充分发挥 了教 学评价 的激
的认识 , 不仅要教育 、 引导学 生积 极参加 阳光体育 运 l 体育项 目、 有 班班有体育活动 、 校校有体育 特色 的良 动 ,还要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 { 好氛 围, 同掀起 了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 。 共 转变原有单一 的课堂教学形式为课内 、 、 内、 f 课外 校 校 3发展学 习能力, . 养成锻 炼习惯
课 内外一体化教学使体育 课与课外体 育活动 的 1 潜 能 , 到合 适 自身 的 体 育运 动 , 行 自主 、 动 找 进 白发 性
联 系 得 以加 强 , 课 内与 课 外 有 效 地 结 合 起 来 , 课 l 将 使 的锻炼 。 内外一体化教学既培养了学 生研究性学习 课
阳光体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究
阳光体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究李雅婷市场经济下,人们的生活越发富足,对身心健康的追求与日俱增。
反观大学生实际,高节奏生活及不良生活习惯使之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对未来成才之路产生了不利影响。
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导,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进一步推动体育教学改革至关重要。
本文在对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作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就阳光体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教育部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宣传口号,发起了新一轮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活动。
阳光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现状问题重重,在全面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道路上出现了诸多偏颇,改革势在必行。
因此,学术界也广泛参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以阳光体育为介入点,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
1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反思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定位是服务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体育作为高校教学体系的基础科目,不仅有利于学生强身健体,而且其蕴含的丰富精神思想,有助于学生素质道德培育,得到了各级院校的有效支持。
但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受多重因素影响,其开展成果不尽如人意。
当前应试教育思想在高校依旧根深蒂固,部分教师过度强调自身主体地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更多地以被动姿态参与其中,兴趣动力不高。
具体表现为,教师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灌输,过度放纵学生实践自由,不利于对其成长引导。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高校体育教学已经在“趣味化”的道路上变了味,导致相关工作实效弱化。
而在考评机制建设上,高校将考试视为测量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唯一手段,所设计的项目单一化,由此指导设置的课程教学片面化倾向严重,与全面发展学生的目标相偏离。
如上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间接暴露了高校体育教学理念、内容、方法、评价等不足,是改革的关键所在。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1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征1.1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
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是将课内教学延续到课外体育,课内学习运动技术和技能,课外实践通过课内所学知识去指导,课内课外相辅相成,根据发展体质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将课内外体育锻炼进行整体设计、组织安排、考核评价和管理,形成“一体化”模式。
1.2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在“一体化”俱乐部模式中,教师要转变职能,将学生的兴趣爱好放在第一位,在保持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以及考核的制定,将消极被动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式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实现了有形效果和无形效果的统一,教育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的统一。
1.3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目标。
“一体化”俱乐部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教,是为了不教”。
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课外体育活动,学生都经历“不能独立”到“逐步独立”到“完全独立”的过程,而教师的作用则在慢慢地弱化。
“一体化”俱乐部教学终极目标就是从掌握运动技能,到培养体育态度,使学生逐步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自主、有效的锻炼,实现“要我锻炼”——“我要锻炼”——“我会锻炼”过程的转变。
2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发展现状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文化、经济、体育政策背景的差异为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多样丰富的土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目前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在实施中有些领导认识不足、学生对体育俱乐部文化缺乏、项目选择受限、场地器材匮乏、经费不足制约了项目的开展,也影响了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学习。
外加上教学目标定位不清,大纲太细化,课程评价体系滞后,方法简单,考核监督体系不健全等因素也制约了俱乐部开展。
深圳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在原有引进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上发展和创新,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结合自身情况,不断完善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
反复的探索与反复实验,使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走向个性化、综合化、系统化、全面化等方向发展,实现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良好发展。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国家大力推行"阳光体育运动"。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体育教学改革滞后、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等。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促进我国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高校应充分利用"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利契机,积极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和内容,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为响应国家号召,高校应该积极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和内容,利用"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利契机,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全面促进学校教学的深化可持续发展。
一、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理念,增强学生运动意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要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运动习惯和运动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举办"阳光体育运动"主题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此外,高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如篮球、足球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锻炼意识,还能在比赛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体育教学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相结合,从而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如教师可以将传统节日与体育运动相结合,让同学们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增强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
又如教师可以将民族民间文化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高校可以利用民族民间文化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如开展民族舞蹈、民族体育游戏、民族民间传统服饰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各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 光 体 育 运 动 ' 景 下 高 校 体 育 教 学 改 革 探 析 学 院 , 苏 南 通 南 江 摘 要 :“ 阳光 体 育 运 动 ” 实 施给 高校 体 育 的教 学 带 来 的 了一 场 深 刻 的革 命 。 高校 和 体 育教 师 必 须进 一 步 端 正 指 导 思 想 . 变教 育 观 念 。 文 对“ 光体 育 运 动 ” 罱 下 的 高校 体 育 转 本 阳 背 教 学改 革进 行 了探 析 。 关 键词 : 阳光 体 育 运动 ” 高校 体 育 教 学 教 学改 革 “ 260 ) 2 07
重 要 而 深远 的意 义 。 面对 “ 阳光 体 育 运 动 ” 提 出 的新 要 求 , 所 学 校 体 育 在新 的 形 势 下 要进 一 步 提 高 学 生 的 健康 素 质 ,使 之 养 成 良好 的德 身 习 惯 。这是 我 国学 校 体 育 教 学 改 革 所 面 临 的迫
切任务, 也是 高 校 体 育教 学 研 究 的 重要 内容 。 1 阶 段 高校 体 育 教 学存 在 的 问题 分 析 . 现 11 .高校 体 育教 学培 养 目标 缺 乏体 育 终 身 化 意识 。 社 会 对 现 代 化 人 才 的要 求 越 来 越 高 ,不 仅要 有广 博 的科 学 文化 知 识 , 且 要 有敢 于拼 搏 和 创新 的 精 神 。 代人 才 要 想 而 现 适 应 当代 社 会发 展 的环 境 。就 必 须 有 良好 的心 理 素 质 和 强 健 的 身体 素 质 。 因此 高校 体 育 教 学 的 目标 必须 以培 养 学 生 的 终 身 体育 意 识 为 主线 。 而 。 然 目前 我 国 高校 体 育 教 学 的培 养 目标 仍 停 留在 以掌握 体育 技 术 和 技 能 为 中 心 的 教育 层 面上 ,对 学 生 体育 终 身 化意 识 方 面 重 视 不 够 ,造成 许 多 学 生 离 开 高 校 后 便 与体 育 无 缘 。进 而 使 许 多 人 才 精 英在 人 生 最 辉 煌 的 时 候 便 英 年早 逝 , 国家 和个 人 带 来 了 巨大 的损 失 。 着 我 国对 外 开 给 随 放 步伐 的不 断加 快 , 会 竞争 日趋 激 烈 , 育 教 学 的培 养 目标 社 体 趋 于体 育 终 身化 将 成 为现 代 体 育 教 育 的 主旋 律 。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L
育教学 、 课外体育活动 、 群体竞赛、 运动训练 、 健身娱乐有机融合为 生身 心健 康 发展 为 目标 的课程 内容体 系。
一
体 , 同完 成学校 体 育 目 任 务 的新型 教学 模 式 。体育 课 内 Nhomakorabea 共 标
构建高校 体育 课 内外一 体化教 学模式还必 须将课 外体育锻炼 、
体育锻炼与体育课堂教学、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
二 、 建 体 育课 内外一 体化 教 学模 式 的意义 构
外活动 等 内容纳 入体 育课程 结构 体 系 已成 为高校 体育课 程 改革 的
重点 内容之 一 。体育 课程 的 目标分 为运动 技 能 目标 、心理 健康 目
实 现 高校 体育 课程 内外 一 体化 教学 改革 , 立课 内外 一体 化 标、 体健康 目标、 动参 与 目 和 社会适 应 目标 。要 实现 上述 目 建 身 运 标 教 学模 式有 着重 要 的现 实意 义 :1是 实现 体育课 程 目标 的有效手 标 , 们不 仅要 依靠 体育 课堂 教学 , 要注重 课外 体育锻 炼 , 为 () 我 还 因 段 。课 内外一 体 化教学 模式 突 出学 生 的主体 地 位 , 更好地 激 发 课 外 体育锻 炼在 培养 学 生 良好 的锻炼 习惯 、 能 发展 学生 的个性 、 富 丰
终 目标 ?笔者认为,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 育 、 生活 与体育 技 能教育 于身 体活动 并有 机结 合 的教 育过 程 , 是实 育活动有机结合 , 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实现这 施素 质教 育和 培 养全 面发 展 的人才 的重要 途径 。 它是 高校 的公 共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阳光体育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阳光体育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阳光体育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论文关键词:阳光体育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论文摘要:阳光体育工程的实施,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何结合阳光体育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切实改善青少年体质,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是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学校体育教学历来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随着阳光体育工程在全国深入开展,学校体育教学成为实施阳光体育工程的主要平台。
阳光体育运动明确提出:使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学生体质健康达到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面对新的形势,如何结合阳光体育工程,对学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切实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长久可持续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紧密结合阳光体育,牢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紧密结合阳光体育运动,通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后简称《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强青少年的体质为目标,鼓励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出课堂,走到阳光下,走进大自然,每天锻炼一小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形成全国亿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局面。
阳光体育运动是全民健身计划的一部分,是整个国民体育锻炼的最基础阶段。
因广大青少是在学校接受教育,所以阳光体育运动的重点实施场所是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平台,因此学校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教育工作中学校体育工作是实施整个阳光体育工程的重中之重。
必须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把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放在教学的首位,把体质体能的提高,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作为整个阳光体育运动的终极追求目标。
把《标准》作为评价学生体质状况是否改善的重要评价依据。
二、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决定教师的教学操作方式,并最终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
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要始终“以生为本”,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要求和体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引,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论文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论文【摘要】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教育的发展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发展规律。
2007年我国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决定在全国各大高校内实施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为了响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以及积极贯彻我国相关方针政策,各大高校对现阶段体育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改革。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模式构建在阳光体育运动的时代背景下,对当前各大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严格要求,为了响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以及积极贯彻我国相关方针政策,各大高校在严格遵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之上,对现阶段体育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改革。
各大高校从体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入手,积极贯彻阳光体育运动,针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改革与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位,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体育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强健身体,也调动了学生对其他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的整体发展趋势。
因此,必须对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这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及模式构建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阳光体育运动的核心是运动,但不仅仅指表面意义上的运动,是由人脑支配的具有一定目的性、计划性的体育活动总和。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础与前提,其根本目的在于强身健体,不断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以此使人们能够积极地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并在运功过程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心理素质与增强身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积极扩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不能脱离运动而存在,运动是绝对的,也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世上所有物质都是运动的,永恒发展的。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作者:覃将来源:《广西教育·C版》2021年第09期【摘要】本文基于高校落实阳光体育教学的意义,分析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指出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问题,论述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策略,提出树立一体化教学理念,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组织一体化竞赛,强化体育锻炼意识;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保证体育教学效果等做法。
【关键词】阳光体育高校一体化教学体育教学【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5-0148-0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于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阳光体育运动,这一倡导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为解决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低的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
而一体化教学将各个教学环节加以整合,从整体视角将职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有效融合,便于学生在实践中消化和吸收理论内容。
阳光体育背景下的体育一体化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提高运动技能、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增强个人体质,提高综合素质。
本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阳光体育教学的意义,探讨体育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
一、高校落实阳光体育教学的意义(一)契合高校体育教学目标阳光体育教学侧重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自主意识,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素养等得到提升。
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主要定位为强健学生体魄。
两者的有效融合和相互影响,能够促使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等方面出现新变化,丰富体育课程教学的内涵,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二)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一方面,阳光体育教学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情况的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心理素质等。
这样的教育理念,能够促使教师开展并创新一系列体育文化、体育精神和体育运动方面的活动,通过组织体育竞赛、体育文化节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体育论文为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我国于2007年开始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程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如何才能使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最终目标?笔者认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一、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按照一定原理设计的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模型或策略,它既是体育教学系统与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又是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载体。
什么是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河南教育学院李小莉将其界定为课余体育与体育课程相互配合,转变原有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使体育教学体育论文、课外体育活动、群体竞赛、运动训练、健身娱乐有机融合为一体,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新型教学模式。
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是把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课堂教学视为一个整体,将体育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注重理论与实践、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课堂教学、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
二、构建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实现高校体育课程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发展空间,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与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健康发展,使学生体质得到增强,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2)是营造多元化校园体育氛围的重要保障。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教学训练,如基础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培训、体育竞赛、健身锻炼指导、裁判员培训等等,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推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促进高校经济体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营造一种高层次的、多元化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3)是落实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必然要求。
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使体育教学由关心体力发展或技能转变为关心体力、技能与情感意趣协调发展,使体育课程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的过程。
三、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途径
(一)重构课程体系,将课外体育锻炼纳入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它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选择具有实用性、健身性、娱乐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因此,课程内容的改革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出发点,注重体育文化含量,科学对待传统竞技体育,做到吸收精华,放弃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追求发展,同时还要结合当今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势和新的成果,吸收新知识、新内容,构建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
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必须将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社会、野外)、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体系,这些都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将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校外活动等内容纳入体育课程结构体系已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体育课程的目标分为运动技能目标、心理健康目标、身体健康目标、运动参与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
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不仅要依靠体育课堂教学,还要注重课外体育锻炼,因
为课外体育锻炼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调查,多数体育教师认为应该加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训练或辅导,使学生能够在课外继续复习和应用体育课上学习的内容;大部分学生也认为自己有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对在体育课上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和应用。
由此可见,课外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技术水平的掌握与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把课外体育锻炼纳入体育课程体系,是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
(二)转变教学组织形式,推行“2+3”一体化模式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特点转变教学组织形式,普及选项教学,推行“2+3”一体化模式。
1、普及选项教学。
力求选项自由,择师自主,力求选择的教学内容、方法及教材的结构更符合学生实际需要。
体育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注重由技术“教练”向知识教育和能力指导方面转化,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要精讲多练,结合专项实践教学渗透体育锻炼的原理、方法和人体运动变化规律等,使体育论文学生能根据自身需要及特点选择健身方法进行体育锻炼。
同时,体育课教师还要加强专项运动竞赛活动组织方法的学习和实践,通过专项教学比赛和课外各类体育赛事,提高学生的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2、推行“2+3”一体化模式。
要在每周两节体育课的基础上,以教学班级为单位,将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排入学校的总课表之中,构建“2+3”的模式。
即两节体育课加上三次课外体育活动,这样能够实现体育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结合,建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体育竞赛互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中学、练,在课外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形成理论与实践、兴趣与项目、基础与提高相结合的发展趋势,从而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开发网络课程资源,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特点使体育课堂教学时数有限。
因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部分学生的健康意识、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网络是信息高速传播的有效途径,如何利用高校网络资源,强化网络在体育课程中的作用,建设高校体育网络课程,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发挥体育教育教学的作用,使体育学习的知识和信息更快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是需要体育课教师探索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开展以下工作:(1)建设校园体育网络课堂。
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习惯为目标,结合学生校内外生活和个体差异的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组织和整合体育网络课堂内容,建设校园体育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协作性、共享性和自主性等特征,具有很大的优势。
进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开发和利用课程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推动高校体育网络课程建设,以此保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竞争优势;(2)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实践证明,校园文化对优化成才环境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外体育活动代表着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群众性最强的一面,它对学生健康意识的教化和熏陶与体育课堂教学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通过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专题讲座、体育征文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意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