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勘探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振动:振动—是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往返运动
波动:是介质在运动,一质点振动会带动相邻质点振动,各质点振动幅度(位移)如同波浪一样的运动(横波),即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整体运动),波动伴随着能量传播。
射线平面(三线所决定平面)、入射线、(过入射点的界面)法线、反射线在同一平面,此面称为射线平面或入射平面
振动图:固定空间位置,观察r处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形。
波剖面:固定某时刻,观察质点位移随距离变化规律的图形。
时距曲线:就是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传播时间t,与炮检距x(offset)之间的关系曲线。
2、平均速度:地震波垂直穿过地层的总厚度与总传播时间之比。它没有考虑波在层状介质中按折线传播的事实。
3、均方根速度:波沿折射线传播的速度,即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当作双曲线而求出的速度。
3、叠加速度:由速度谱求得的速度。
3、层速度:在水平层状介质中,某一层的波速叫该层的层速度。
4、等效速度:在均匀介质条件下,理论双曲线与实际反射波时距曲线最佳拟合的介质速度。
4、视速度:不沿射线方线测得的传播速度为视速度。
5、视周期
6、视频率
7、视波长:视波长是指从一个检波器排列见到的一个波列的相邻周期上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如果波列方向与排列成一夹角,它就不同于真正的波长
8、视波数:从波剖面中可得到相邻两峰或谷间的距离称为视波长,其倒数为视波数。
9、地震地质条件:在一个地区能否有成效地应用地震勘探,来研究地下地质构造的条件。
10、激发条件:是指震源种类、能量、周围介质的情况等与激发地震波密切有关的各种条件。
11、接收条件:是指接收地震波的仪器的工作状态和条件。
地震子波:人工炮点激发产生地震波,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发生反射、折射等,之后被布设于地面上的检波器所接受到的脉冲信号,它具有有限的能量和确定的起始时间,并且有1-2个非周期
3、反射波:波沿第一条传输线传播到与第二条传输线相交结点处,从结点返回到第一条传输线的那部分行波。
4、折射波:地震波在传播中遇到下层的波速大于上层波速的弹性分界面,而且入射角达到临界角时,透过波将沿分界面滑行,又引起界面上部地层质点振动并传回地面,这种波称为折射波。
5、面波:沿介质的自由界面或界面传播的波。
6、声波:由激发方式引起空气强烈震动造成的。
7、多次波:经界面多次反射后被观测到的波为多次反射波,简称多次波。
8、50Hz干扰波:工业电干扰频率固定(通常50Hz
9、随机噪声:在未来任一给定时刻,其瞬时值都不能精确预知的噪声
10、绕射波:在岩性突变点处产生的地震波。
11、回转波:凹曲界面的反射波
12、断面波:断层产生的反射波
13、侧面波
14、转换波:与入射波类型相同的反射波或透射波称为同类波,改变了类型的反射波或透射波称为转换波
15、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
16、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不同。
4、正常时差:把任意反射波旅行时与同一反射界面的双层垂直时之差,定义为正常时差
5、倾角时差:由地层倾角引起的时差,称为倾角时差。
6、剩余时差:把某个波按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波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时间tom之差。
7、水平叠加:将不同接收点收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正后叠加起来,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信噪比,改善地震记录的质量,特别是压制一种规则干扰波效果最好
8、静校正:消除表层因素(低降速带厚度、速度变化、地表起伏不平)造成的时差影响;对同一道而言,从浅到深,有相同的校正量,故称静校正。
9、动校正:在水平界面的情况下,从观测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得x/2处的to时间,此过程叫动校正。
9、闭合差
10、空间校正
11、三个角度:反射界面真倾角,反射界面视倾角,测线方位角。
12、三个深度:真深度,视铅垂深度,法线深度。
5、几何地震学:研究地震波传播时间与波前空间位置的关系,采用波前、射线等几何图形来描述波的运动规律,研究地震波时距曲线及解释理论,速度对波的传播路径和时间的影响等。
6、物理地震学:利用地震波的动力学方法研究地震波运动状态规律的科学,其中包括研究地震波能量、振幅、频率和波形等变化。
7、垂直分辨率: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率通常指能分辨最薄地层的厚度。
8、水平分辨率: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通常指能分辨地质体宽度。
9、均匀介质:波的传播速度不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
10、层状介质:速度随深度成层分布,在每一层中速度是不变的。
11、连续介质:速度随岩层埋藏深度增加而连续缓慢增加。
二、填空题
1、惠更斯原理:球形波面上的每一点(面源)都是一个次级球面波的子波源,子波的波速与频率等于初级波的波速和频率,此后每一时刻的子波波面的包络就是该时刻总的波动的波面。
费玛原理:地震波沿射线传播的旅行时和沿其他路径传播的旅行时相比为最小,亦是波沿旅行时最小的路径传播。
斯奈尔定律:当波穿过两个各向同性介质的分界面时,波的传播方向改变,并满足如下条件:入射角i(射线和界面法线之间的夹角)的正弦除以波在第一种介质的速度等于折射角θ的正弦除以波在第二种介质的速度
2、观测系统:指激发点与接收排列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共炮点、
4、共接收点、
5、共中心点、
排列:野外地震勘探工作中,每次观测时各道检波器分布的长度和形式称排列
组合等
3、地震反射系数的大小和极性与什么有关?
反射波的极性
r取值有正有负,当zn>zn-1时,r>0,反射波与入射波的相位相同,都为正极性;
当zn 4、等值线疏密程度与地层倾角的关系? 5、地震波吸收与衰减,对比标志、常见地质体的地震响应特征 6、静校正的分类 7、三个角度、 三个深度 8、识别反射波的对比标志 9、虚震源 10、平行不整合在水平叠加剖面上的响应。 平行不整合(假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是平行的,在时间剖面上不易识别。由于沉积间断面是个侵蚀面,是一个不光滑、不稳定的反射面,在时间剖面上的特征为: (1)反射波强度和波形变化大、不稳定。 (2)常出现绕射波。 三、简答题 1、组合能压制何种波?面波、干扰波 水平叠加能压制何种波?规则干扰波 2、影响速度的因素?岩性、密度及岩石成分、孔隙度、孔隙内流体性质及饱和度、压力、埋深、地质年龄及岩层各向异性等 3、由炮集地震记录获得偏移剖面的基本步骤 4、用计算机作构造解释的基本步骤 1、绘制测线平面位置图 标明测线号,起止桩号,拐点桩号,测线交点桩号,已钻井位 2、检查地震剖面地质解释的可靠性 (1)追踪层位是否可靠,交点是否闭合;(2)断层解释是否准确,断点、断面的确定是否有依据,标注是否清楚;(3)超复点、尖灭点、剥蚀点的确定是否可靠; 3、上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