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考点分析+例题
2024高考生物历年真题生态与环境专题全解
2024高考生物历年真题生态与环境专题全解生态与环境一直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生物考试中常见的考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2024年高考生物历年真题中关于生态与环境专题的题目进行全面解析。
通过对真题的剖析和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
【题目1】某地方的一片森林被山火烧毁,为了恢复森林的生态环境,这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请结合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和意义。
解析:当森林被山火烧毁后,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
采取的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灭火救援:在森林火灾发生时,需要第一时间组织灭火救援行动,控制火势的扩大,减少破坏。
这对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2. 种植植被:在森林烧毁后,可以采取种植植被的措施,例如人工种植树木、草地等,以帮助恢复植物多样性,重建森林生态系统。
这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各类生物的繁衍和生存。
3. 控制人类活动:为了保护恢复中的森林生态系统,应该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如控制砍伐、放牧等,避免对新生植被的破坏。
这有助于新的生态系统逐渐形成和发展。
综合来看,上述措施采取的作用和意义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帮助恢复植物多样性,并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促进新的生态系统的发展。
【题目2】某草原地区发生连续干旱,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结合生态学的理论,分析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措施和策略。
解析:在草原地区发生连续干旱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时,恢复生态系统的措施和策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管理:针对干旱情况,可以进行水资源管理,包括合理利用和分配水资源。
例如,在水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建设灌溉系统、蓄水池等来保证植物的水分供应,从而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2. 植被恢复:草原的植被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维持和恢复作用。
在干旱后,可以通过种植抗旱植物、采取合理的放牧管理等措施来恢复草原植被。
中考生物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考点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阳光、空气、水、温度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2)生态因素的分类: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等)和生物因素。
2.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光照:通过探究可以发现,光照会影响鼠妇、黄粉虫的分布。
(2)空气:真空中没有生物,这说明空气对生物分布有影响。
(3)水: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这说明水对植物分布有影响。
(4)温度:阔叶林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这说明温度对植物分布有影响。
3.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1)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分类⎩⎪⎨⎪⎧ 不同种生物之间(种间)同种生物之间(种内)(3)关系⎩⎪⎨⎪⎧同种生物之间:种内互助、合作(如:蚂蚁、蜜蜂等);种内斗争(如:两只公鸡争夺母鸡)。
不同种生物之间:捕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竞争(如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寄生(如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中)、共生(如海葵与寄居蟹)。
4.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例生物适应环境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鱼适于游泳,身体呈梭形;北极熊皮下有很厚的脂肪,用来保温 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考点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范围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条河流,乃至整个生物圈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湿度、温度等生物部分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和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特例:硫细菌、硝化细菌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寄生的微生物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特例:蚯蚓、粪金龟子备注:自养生物—生产者;异养生物—生产者之外的生物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2023年初中生物中考复习专题: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
无机环境
分解作用
消费者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
分解者
例题:如图所示为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 C.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 D.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3.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6.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有效的方法是( C )
A.改变环境中的湿度 B.减少分解者的数目 C.增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D.减少捕食者的数目
7.如果在一片草场上喷洒了某种有毒物质,且这种物质在生物 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那么在食物链“草→昆虫→青蛙→蛇”
中,体内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D )
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链组成: 植物
动物
(生产者) (消费者)
例如:兔吃草,狐吃兔 草→兔→狐
注意: 1.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2.箭头方向:被吃→吃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何用食物链表示?
树
生产者
蝉
消费者
螳螂
消费者
黄雀
消费者
注意:
1.食物链的组成:生产者 + 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表示捕食关系) 2.箭头由生产者指向消费者,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
3.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B )
A.相互利用
B.吃与被吃
C.相互竞争
D.互惠互利
4.反映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 A )
A.羊吃草
B.羊饮水
C.蛇吃鼠
D.狐吃兔
5.书写正确的食物链是( C )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
考点帮 考点1 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重提点分难技点法突破
根据曲线图判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图甲表示捕食关系,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 同步性变化。
考点帮 考点1 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重提点分难技点法突破
图乙表示竞争关系,呈现“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图丙表示共生关系,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曲线呈“同升 同降”特点。
实验帮 实验2 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提实分验技过法程
2.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2分钟。 3.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将统 计的结果记录成表。 4.分组做实验,将各组第10次的统计结果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明亮处的鼠妇数量少,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多。 得出结论:光照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 境中。 表达与交流:小组讨论实验结果。
实验帮 实验2 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提实分验技点法拨
1.用多只鼠妇进行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使实验 结果更加准确。 2.将各组第10次的统计结果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少误差,使实验 结果更加令人信服。
实验帮 实验2 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提实分验技点法拨
3.本实验探究的是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因此光照是本实验的 唯一变量,实验中除了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 如温度、湿度等。 4.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后静置2分钟的目的是使其适应环境。 5.实验结束后要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中。
实验帮 实验2 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提一分题技通法关
某同学为了探究“光照是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设计了一个实验 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铁盘中线为界,一侧盖上黑纸板, 一侧盖上玻璃板(如图所示)。在两侧中 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2分钟后,开始观 察统计。共统计了10次。请回答问题:
2024年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历年真题精细分析
2024年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历年真题精细分析生物生态与环境是高中生物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中的热点考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生物生态与环境,本文将对2024年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历年真题进行精细分析,帮助考生们更好地了解考点和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选择题在生物生态与环境部分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对于选择题的分析和答题技巧的掌握至关重要。
下面将通过分析历年真题来展示一些常见的考点和解题技巧。
1. 题目:某环境群落中,树木的高度和树龄呈现一定的规律。
树木在繁殖后的树龄2年时,高度为10米;在树龄10年时,高度为20米;在树龄50年时,高度为30米。
则该环境群落中的树木生长情况表明()。
A. 树木的高度与树龄成比例B. 树木的高度与树龄呈正相关C. 树木的高度与树龄呈负相关D. 树木的生长受树龄的影响较小解析:通过观察题干可以发现,树木在树龄的增加过程中,高度也在增加。
因此,树木的高度与树龄呈正相关。
所以正确答案为B选项。
2. 题目: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某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推行生态旅游。
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B. 创造就业机会和发展经济C. 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和改善生活水平D. 提高生活质量和环境美化解析:根据题干中提到的措施,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保护自然环境。
其中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
所以正确答案为A选项。
通过以上两道题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解答选择题需要仔细阅读题目,并结合自己对生物生态与环境知识的理解进行分析。
掌握解题技巧和概念的运用是解答选择题的关键。
二、主观题主观题在生物生态与环境部分同样具有一定的考查比重。
下面我们将通过分析历年真题来了解主观题的考点和解题技巧。
1. 题目:某植物群落由几种不同生态位的植物构成,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从环境中获取能量。
请描述这个过程,并解释如何实现植物群落的生态平衡。
解析:这是一道经典的学科交叉题,涉及到生态学和植物生理学的知识。
2021年生物中考总复习基础过关知识点:主题三、四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3-1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环境影响生物: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包括生物因素(如环境中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分等)。
例:“冬季不适合播种”主要受温度这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2)生物适应环境:例:海豹脂肪层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3)生物影响环境:例: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4)生物与环境中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捕食、竞争、合作、寄生、共生3-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例:一条河流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河中所有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
2.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作为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为植物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动物作为消费者,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供植物重新利用。
3.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的组成:起始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食物链中不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箭头指向捕食者,代表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2)食物链的条数:每条食物链都要从生产者(植物)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顺序来数。
如:右图共有4条食物链。
(3)在食物网中要注意有些生物之间可能会同时存在捕食和竞争(有共同食物来源)两种关系。
如:右图中,蛇和鹰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5)有毒物质随食物链不断积累,最高级消费者(如图:鹰)体内积累最多。
(6)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7)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数量最少的是最高级消费者。
(高效提分)2021年全面解读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 专题3-生物与环境(含真题及解析)
专题3 生物与环境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比如一片森林,一个湖泊,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
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它们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一、课标概念1.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2. 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3. 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5.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知识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1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1)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
(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之间存在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1.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2)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生物的活动还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1 生态系统的概念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其中的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在一定区域内,由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2.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是多样的,不同类型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生产者:绿色植物等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这些生物统称为生产者。
生产者能够为动物和微生物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专题03 生物与环境-2024年中考生物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专题03 生物与环境【跨学科】1.(2024·益阳·一模)某同学动手制作了小型生态瓶,瓶内放置的材料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瓶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B.该生态瓶中水草属于生产者,小鱼属于消费者C.该生态瓶中的食物链为:阳光→水草→小鱼D.该生态瓶的自动调节能力弱,不能永久维持自身的稳定性【答案】C【解析】A、该生态瓶本身就是一个小环境,里面有生物,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B、该生态瓶中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小鱼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消费者,不符合题意;C、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应有非生物阳光,符合题意;D、该生态瓶中生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弱,不符合题意。
【情境试题】2.(2024·青龙·一模)角蝉(下图)又称“刺虫”,这些昆虫深谙模仿艺术。
它头上的那顶“高冠”,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树枝的一部分,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具有变异的特点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答案】C【解析】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有的动物形态和环境相似,如枯叶蝶的身体极像一片树叶,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能生存下来。
结合分析可知,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兰花螳螂能完美模拟花瓣的形态,这是一种拟态,是兰花螳螂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所以这一现象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考向一:生物的特征1.(2024·湖南长沙·一模)古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答案】C【解析】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是指各种生物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如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绿色植物为食、绿色植物可以利用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
《生物与环境》七大高考热点题型解析
《生物与环境》高考热点题型解析江西省泰和县第二中学(343700)刘金华一、生态因素研究造成这种分解率差异的非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B.微生物C湿度D.温度解析:从表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热带雨林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最快,冻原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最慢。
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取决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而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多少又取决于非生物影响(湿度、温度)是否优越。
光是对微生物活动影响最弱的因素。
答案:A。
二、种群数量变化例2.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
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
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解析:本题从理解能力入手,以生物与环境之生物之间的关系为命题点,同时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做题技巧。
由题意可知,三种蝌蚪有共同的食物和生活空间,所以种间关系应是竞争,某一种生物的增长曲线不可能为J型。
随水螈数量的增多,锄足蟾蝌蚪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可推知水螈更爱捕食它。
故选A。
三.新兴生态农业模式例3.“猪一沼一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
该生态农业模式()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无机环境;能量在系统中不能循环利用;由于人工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在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外,还需要外部投人。
答案:C。
四.全球暖化例4.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APCE会议上讲话时指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事关各方利益,需要各国联手应对。
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 生物与环境
第 19 页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4)B、C、D的营养方式都是利用现成的__有__机__物____来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 和能量。
(5)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阳光外,还需要__温__度__、__空__气____等非生物 条件。
(6)当B的数量减少,短时间内C的数量会__减__少____。
第 20 页
答案:(1)生物 适应环境 (2)鼠、兔、狐 竞争 增多 (3)2 狐 (4)非生物成分 强
第6页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专题精练
一、选择题
1.(2019·湖南郴州)“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中影响该现象
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
B.空气
( A)
C.温度
D.水分
第7页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2.白蚁的消化道内生活着一种叫拨发虫的单细胞生物,它能把白蚁所食的木
第 23 页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17.(2019·四川绵阳)生态农业是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指导下,运用生 态学原理,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的现代农业。如图是绵阳城郊某农村的一 种生态农业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 24 页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1)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起始点是__生__产__者____,理由是它们能够制造有机物, 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最终来自___太__阳__光__能___。
纤维分解成营养成分,供白蚁吸收,同时白蚁为拨发虫的生活提供有机物。白蚁和
拨发虫关系是 A.共生
B.腐生
( A)
C.寄生
D.竞争
3.(2019·甘肃天水)下列选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C)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必考点0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人教版)(解析版)
必考点0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题型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例题1 某同学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B.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是否有影响C.在湿土和干土处分别放一只鼠妇D.该实验做一次就可得出正确结论【答案】B【分析】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唯一的变量才行,而该生物小组探究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变量应该是水。
因此在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水是唯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
【详解】A.据图可见:该实验的变量是水分,A错误;B.据图可见: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B正确;C.在湿土和干土处分别放一只鼠妇,一只鼠妇太少,应该随机挑选10只鼠妇,这样可以减少误差,否则不足以说明问题,C错误;D.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减少误差,要多做几次实验计算平均值,D错误;例题2农民伯伯冬天种植大棚蔬菜时,要经常:浇水,施肥,松土,白天将草帘卷起、傍晚把草帘放下,寒冷的数九天气需要点燃火炉。
这体现了生物生存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请选出正确的对应顺序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温度⑤水分A.⑤①③④②B.⑤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①D.①②③④⑤【答案】B【分析】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分析答题。
【详解】农民伯伯冬天种植大棚蔬菜时,要经常:浇水,施肥,松土,白天将草帘卷起、傍晚把草帘放下,寒冷的数九天气需要点燃火炉。
由分析可知,要经常给蔬菜浇水,说明蔬菜的生长需要⑤水分,施肥是为蔬菜提供①营养物质,松土使土壤疏松,利于②空气的进入,为根的呼吸提供氧气,白天将草帘卷起、傍【解题技巧提炼】1. 生物之间的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2. 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举例: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下大雨导致出苗率降低。
题型二生物对环境的作用例题1 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间的关系多种多样。
2023年生物中考总复习主题三生物与环境知识点读背和检测卷打印版含答案
2023年生物中考总复习主题三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环境条件( 1 )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 2 ) 没有水就没有生物,太阳光是生命的能量源泉,温度限制生物的分布。
2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 生态系统的组成3 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 食物链( 1 ) 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 2 ) 书写要求①起点为生产者,终点为最高级消费者。
②“→”指向捕食者。
③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例:阳光→草→兔→蛇→细菌(×)草→兔→蛇(√)5 食物网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6 生态系统的自动( 自我) 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成分越复杂,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生物圈1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 生物圈的范围: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3 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肺”“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第6课时生物与环境学习效果检测(限时5分钟)图一表示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调查某森林公园生态建设情况后绘制的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考点精讲精练(含答案)
题三:生物与环境◆考点聚焦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关注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的实验,多变式思考)1)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等。
②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竞争、合作、共生、捕食、寄生等。
2、生物与环境关系相互影响生物环境适应3、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非生物部分: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组成生产者:绿色植物(利用阳光制造有机物,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生物部分消费者:人和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
)分解者:细菌、真菌(能把动植物的遗体或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食物链的构成特点:①食物链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第二环节是植食性的动物,其它环节是肉食性动物。
②箭头代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③食物链由前到后,生物数量越来越少,获得的能量越来越少。
4)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越来越少)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某一环节的生物发生变化,其它环节的生物也受影响,可能造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破坏和中断,甚至破坏生态平衡。
③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最关键的生物是绿色植物。
④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会产生有害物质的富集效应。
如DDT富集现象5)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自我稳定调节①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流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②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首先是生物物种和数量上的相对稳定。
③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强。
④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⑤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我们要维持生态平衡。
◆范例引路【例题】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子,用网把留种地罩上。
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环境污染B.植被被破坏C.食物链被破坏D.缺水干旱【解答方法】此题来源于教材练习题的改编,告说人们一个道理,在生产生活中,只有遵循生物与环境的规律,才能维持生态平衡。
生物与生境(及变化)关系的解题分析(原卷版)
专题19 生物与生境(及变化)关系的解题分析生物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又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植被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可以通过植被的分布情况推演区域环境特征及演变。
动物的分布,特别是动物的洄游或迁徙,是对自然环境适应的体现。
一、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二、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气候:在自然环境要素中,对生物影响最大的是气候,主要包括热量、降水、光照、风等。
(1)温度高温危害植物首先是破坏代谢的协调,使呼吸作用剧烈,不少植物通过很强的蒸腾作用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之免受过热的伤害;动物对高、低温的适应与植物不同,当环境温度条件改变,不适合其生存的时候许多动物则会本能地采取各种措施,比如迁移、休眠和其他一些适应方式;昼夜温差影响植物生长的速度及品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营养成分、糖分的积累。
(2)光照不同生物物对光强有不同的反应,因而可分为喜光植物、喜阴植物及喜光性动物、避光性动物;喜光性动物往往具有正趋光性,避光性动物常有负趋光性。
土壤无脊椎动物几乎全是避光性的,如蚯蚓。
(3)降水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到内陆减少,植被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森林-草原-荒漠);随着不同的降雨强度、降雨时间的长短、土壤内水分状况,以及地表植被的覆盖情形而变化;一般来说,强度较小、分布均匀的细雨对植物有利,而骤雨降落后,大量成为地表径流而流走,渗到土壤中的很少;雾和露在干燥地区可被浅根系植物所利用,以补充土壤和空气中水分的不足。
(4)风:风对生物的作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有利]①风是植物花粉、种子和果实传播的动力。
①促使环境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汽均匀分布,并加速它们的循环,形成有利于植物正常生活的环境。
①风主要对陆生动物起作用,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物的生活方式、迁移和地理分布风对于飞行动物,如昆虫、鸟类和蝙蝠等的生物学特性和地理分布影响较大。
[不利]①风对植物的有害影响,主要表现在使植物变形,特别在干风作用下,可以使植物体的向风侧蒸腾大量水分,使体内水分平衡受到破坏,叶片菱蔫,枝条枯死,形成不对称的“旗形树冠”,这种现象在海滨、山区森林的上限和北方森林的北界都很普遍。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
1 考点梳理 2 纵横过实验 3 四川4年真题及变式 4 全国视野分层练
➢ 温馨提示:点击内容可跳转至相应页面。
大概念3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思维导图
应激性 生长 繁殖
新陈代谢 环境影响生物(环境中
的生态因素)
生物能适应环境
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
非生物环境: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和土壤等
三、生态系统
组成( 成都4 年4考)
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
⑭生产者 ⑮消费者 ⑯分解者
三、生态系统
类型【人 教教材】
森林生态系统: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有“绿色水库”和 “_地__球__之__肺___”之称
湿地生态系统:能净化水质、蓄洪抗旱,有“__地__球__之__肾__”之称 其他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
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的最终来源:___太__阳__能___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和生物与生物
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人教版:自
生态系统的自
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是_有__限___的
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
四、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保护生态环 境的措施(成 都4年3考)
(1)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调查、监测、评价和预测 (2)制订有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宣传教育 (3)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大型生态工程 (4)对工业废水、废气进行处理 (5)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减少燃煤发电 (6)倡导“低碳生活”,减少_二__氧__化__碳___排放 (7)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垃圾分类处理等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分析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分析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分析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分析题(共3题)1、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最南端,拥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这里分布有约六分之一的中国植物物种,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源。
海芋,雨林中常见的一种巨叶植物,对于很多昆虫来说,是获得能量的重要食源之一。
其叶片一旦被咬,储存在茎中的毒素就会沿着叶脉输送到创口处,毒杀昆虫,避免叶片被过量取食。
有一种聪明的小叶甲——锚阿波萤叶甲,很清楚海芋的秘密,它们会采取“画圆充饥”的策略来获取美食。
小叶甲爬到海芋叶背面,以自己的身体做圆规画出一个个直径约3cm的标准圆圈。
每个圆圈要精心地画三次。
第一次仅仅在叶片表面上划出一条很浅的印痕,这不会引起海芋叶片的“警觉”;第二次画圆,将叶表皮外的角质层割裂;最后一次画圆,把圆圈上的叶脉切断。
此时,海芋的毒素很难再通过断开的叶脉传输。
这么多形状,为何要选择画圆?因为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是面积最大的几何图形。
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这么做能360°全面阻隔从叶脉传来的毒素。
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小叶甲与海芋并不仅仅只是敌对的双方,也是“朋友”。
两者在长久的斗争中彼此影响,相互制约。
更为精明的小叶甲能够躲避海芋毒素生存下来,防御能力更强的海芋被选择出来,从而实现了共同进化。
这就是热带雨林,物种之间的竞赛驱动了各自的演化,早现出变化无常又异彩纷呈的世界。
(1)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______组成的。
雨林中物种丰富,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使这一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______能力。
(2)小叶甲与海芋间的关系属于______。
根据文中信息判断,对小叶甲“画圆充饥”的过程及结果的理解,合理的是______(多选)a.第一次画圆可使海芋的毒素汇聚于圆圈处b.第二次画圆未破坏叶肉细胞c.第三次画圆切断了输导组织d.可获得更多的食物(3)小叶甲与海芋在长期生存斗争中共同进化,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答案
《生物与环境》专题典型试题我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湿地生态改善明显。
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由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组成,总面积1021.08公顷。
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园内共有植物资源363种,动物资源174种。
某研究小组对马踏湖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并绘出食物网,如图1。
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①~⑥表示生理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1)马踏湖生有2万多亩芦苇,芦苇虽属喜湿性植物,但也不能长期淹水,以免土层缺氧烂根,这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芦苇的影响? 氧气 芦苇田杂草有159种,芦苇和杂草的关系是竞争关系,芦苇田中有荻蛀茎夜蛾和棘禾草螟等害虫,它们和芦苇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如果芦苇田中害虫较多,采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治理,这个办法可取吗?不可取原因是喷洒农药会污染环境,合理的措施是采用生物防治。
(2)以下事例分别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什么的关系?芦苇的叶、茎、根状茎都具有通气组织: 生物适应环境芦苇可以净化污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生物影响环境马踏湖湿地公园的建设,对调节周围区域气候、净化水质有重要作用:生物影响环境(3)中华圆田螺和鲫鱼属于马踏湖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
请写出一条鸬鹚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藻类→鲫鱼→鸬鹚/芦苇→鲫鱼→鸬鹚。
(4)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1中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5)马踏湖属于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6)鲫鱼是马踏湖中重要的水产品,鲫鱼适于生活在水中的特点有哪些:体形为流线型,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用鳃呼吸;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7)图1中的动物包括了软体动物、鱼类、鸟类三类,其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中华圆图3田螺(填动物名称)(8)图2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B (填字母),原因是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高中地理三《生物》典例分析
高中地理三《生物》典例分析“题海战术”下是不是差不多头晕目眩了?习题能帮你找到学习的漏洞,但没有抓住经典例题的精髓,再多题目也是事倍功半的。
下面不妨跟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一起来做做经典例题,还有解析与你分享哦~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如何样的?【答案】一方面生物不能脱离环境,而必须依靠并适应环境,坚持生存与进展,另一方面地球上生物的显现,关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进展起着专门的、专门重要的作用。
2.什么缘故说气候是阻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答案】因为气候决定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条件。
3.读课本图3.41骆驼刺,分析其个体形状与环境的关系。
【答案】骆驼刺生长在沙漠地区,它的叶子已变成细刺,以减少水分蒸腾;根系专门发达,能从专门深专门广的地下吸取水分。
4.读课本图3.40莲(荷花),分析其个体形状与环境的关系。
【答案】莲生长在池塘、湖沼等水湿环境中。
它具有柔嫩、硕大的叶子,但根系并不发达。
5.读课本图3.42“树冠指示风向”、图3.43“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指示植物——矮牵牛”说明植物的指示作用。
【答案】由树冠指示风向和叶片指示污染可知,由于植物生长对环境的依靠性专门大,而且能产生某些适应性现象,与其生长的环境保持统一,因此植物对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是环境的一面镜子。
6.读课本图3.44“光合作用示意”,说明生物如何样通过光合作用来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答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C O2和H2O转化为有机物,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
7.举例说明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提示】从对大气成分的改变、水和岩石、土壤等的形成分析。
8.读课本图3.45“绿地对都市空气的净化”,结合都市风说明都市绿地对都市空气净化的作用?【答案】都市风在近地面由郊区吹向市区,把经绿地净化的新奇空气流向城区,使市区的气温降低,湿度增大,从而改善了局部小气候。
更多地理经典例题,尽在查字典地理网,杰出内容连续更新中~~~。
2024中考生物真题题源解密专题06 生物和生物圈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专题06 生物和生物圈1.(新情境)(2023•十堰)“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
“稻虾共作”是我省广泛实施的富民工程,这项工程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如图是“稻虾共作”原理示意图,据图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稻虾田是一个生态系统B.该稻虾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C.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不会影响其自动调节能力D.若该稻虾田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2.(新设问)(2023•眉山)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如下表。
据此下列所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植物种类植被覆盖率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改造前20种10%狗尾草、艾蒿、蒲公英改造后30种25%菖蒲、芦苇、睡莲A.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可得到适度改善D.改造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3.(跨学科)(2023•连云港)《礼记•月令》:“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描写的是立夏节气。
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B.水分C.空气D.土壤4.(跨学科)(2023•张家界)二十四节气文化博大精深,它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融汇了先进的农学思想。
“夏至种豆,重阳种麦”体现了什么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温度B.水分C.阳光D.空气真题透视►考向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考法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2023•无锡)下列农谚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命活动影响的是()A.小满小满,谷粒渐满B.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D.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2.(2023•衡阳)同一品种的结球甘蓝在北京栽培时,叶球重1~3千克;引种到西藏后,叶球的重量可达6.5千克。
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影响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3.(2023•滨州)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不乏与生命现象相关的佳句,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4.(2023•陕西)“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考核内容思维导图考点一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Ⅰ)(1)环境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3)生物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互助和斗争)和种间关系(捕食:吃与被吃;竞争:植物争夺水、光等,动物有共同食物;寄生:昆虫幼虫与寄主植物;共生:互惠互利等)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组成(Ⅱ)(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而形成的简单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的书写:起点为生产者;用“→”表示能量流动方向;食物链要完整,生产者到该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为止。
(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5)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顶级消费者体内的有害物质积累最多。
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自我调节(Ⅰ)(1)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都是在生态系统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而且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光能。
(3)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换和输出的全过程,成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单向、逐级递减。
(4)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的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
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过了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考点四人对生物圈的影响(Ⅰ)(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与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
(2)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圈产生影响。
(3)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控制人口增长、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物资源(对于濒危物种,可采取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例题1.(海淀二模)研究发现,一种通体碧绿的软体动物——海兔,能在取食藻类后,将其叶绿体保留在体内合成有机物。
此外,它还取食海葵和水螅等可口的“小点心”。
由此推测这种海兔()A.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体内能进行光合作用C.其结构比海葵更为简单 D.与藻类是合作关系答案:B的是()2.我国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下列叙述不合理...A.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源于自然B.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会影响自然C.自然资源取之不尽,人类可随意利用D.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答案:C3.(西城二模)2018年4月3日,来自北京南海子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的47只麋鹿被野外放归鄱阳湖湿地公园,鄱阳湖区消失已久的麋鹿重新出现。
(1)麋鹿俗称“四不像”,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放归前给麋鹿群中的部分个体戴上卫星定位项圈,通过收集数据,分析研究麋鹿群体的活动范围与行为习惯,其中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2)鄱阳湖也是白鹤的越冬栖息地。
麋鹿和白鹤都喜食湿地植物芦苇,它们之间为_______关系。
作为消费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_____和能量流动。
(3)鄱阳湖滩地中腐生细菌和真菌丰富,它们利用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进行_____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 。
(4)鄱阳湖湿地公园物种丰富,生活在这里的470余种植物和780余种动物,构成了庞大的食物网,使其具有较强的_____能力,但该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外界干扰超过其限度,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
答案:(1)B (2)竞争循环(3)呼吸(分解)分解者(4)自我调节(自动调节)4.(西城二模)近几年,一些珍稀物种逐渐在北京回归,下图所示的三种生物就是其中的代表。
(1)2018年3月2日北京青年报报道,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在房山区附近首次被发现。
该鸟为全球濒危鸟种,体长20厘米左右,虽然体型较小,但胸骨附着发达的,通过收缩,可牵动肱骨绕活动,产生飞行运动。
(2)扇羽阴地蕨和北京无喙兰是两种珍稀植物,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答。
若两题都答,以第Ⅰ题作答计入成绩。
(3)上述生物都对生存环境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只在北京部分地区出现。
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答案:(1)肌肉(胸肌)关节(3)环境影响生物,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水污染,才能使生物得以更好的生存(合理即可)5.(东城二模)河蟹,俗称“大闸蟹”,肉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是大家喜爱的佳肴,养殖河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蟹塘中种植的水草既能作为河蟹的食物,还可以为河蟹提供遮蔽的环境。
(1)蟹塘中种植水草供河蟹采食,河蟹与水草的关系是________。
(2)河蟹是节肢动物,体表有__________。
河蟹蜕皮时,可以隐蔽在水草中躲避敌害。
(3)当蟹塘的水草种植过密时,水草产生的氧气没有增加,反而通过___________消耗了更多的氧气,导致水体含氧量降低。
另外,被螃蟹夹断的水草茎叶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容易败坏水质,进而导致河蟹的死亡。
这些微生物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
答案:(1)捕食(2)外骨骼(3)呼吸作用分解者6.(丰台二模)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诗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下列对该诗句解释合理的是A.黄蝶体色与油菜花颜色较为接近B.食物链可描述为:黄蝶→油菜花C.油菜花会使儿童视网膜成像异常D.黄蝶的一生包括:卵→若虫→成虫答案:A7.(丰台二模)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子《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
中国已于1999年进人老龄社会,75岁以上老人比例逐年增多右图中,最可能为我国社会人口情况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8.(朝阳二模)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的盐沼湿地,其中禾本科、莎草科为主要植被类型。
研究人员连续多年对此地遗鸥进行调查,发现鄂尔多斯繁殖群为现存遗鸥的最大种群。
遗鸥繁殖地的选择与生态环境、觅食行为密切相关。
遗鸥孵卵或育雏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保障,但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度差与湿度差较大,这给遗鸥的繁殖带来很多困难。
它仅以荒漠——半荒漠环境条件下的湖泊湖心岛或半岛为繁殖地。
在盐沼湿地,遗鸥以豆娘为主要食物,并以摇蚊幼虫补充。
豆娘以蝇、蚜虫、摇蚊等为主食,摇蚊幼虫以藻类和细菌为食。
由于当地生态环境恶化,水体pH值已临近豆娘生存的上限。
如果豆娘濒临消失,遗鸥将失去其主要的食物。
(1)禾本科、莎草科等植物在内蒙古盐沼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2)遗鸥与豆娘之间的关系为,写出一条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豆娘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等发育程度不同。
经过多次蜕皮后发育为成虫,豆娘的发育类型属于。
(3)造成遗鸥濒危的原因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遗鸥对繁殖地的要求十分苛刻B.水体环境逐渐恶化C.遗鸥属于迁徙物种D.此生态系统为盐碱地,植物种类较少(4)近些年,由于降水减少等原因,部分湿地干涸接近消失,给遗鸥生存繁殖带来重大影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答案:(1)生产者(2)捕食藻类→摇蚊幼虫→豆娘→遗鸥(或,藻类→摇蚊幼虫→遗鸥) 不完全变态(3)C(4)有限的9.(昌平二模)生物课上制作生态瓶,老师给出的材料用具有透明且可以密封的广口瓶、蒸馏水、河水、菹草、金鱼藻、沙土、小鱼、小虾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蒸馏水比河水更干净,所以用蒸馏水做生态瓶更好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瓶维持的时间越长C.生态瓶太小,所以其中的物质和能量是不会流动的D.太阳的光能是生态瓶中所有生物的根本能量来源答案:D10(顺义二模)某同学在学校旁边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发现了图7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B.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D.5种动物中有2种肉食动物和3种植食动物答案:B11.(顺义二模)图12是“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推测图12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B是。
(2)图中控制两种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它也是植物进行时水分散失的通道。
(3)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填字母)。
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B.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4)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应该怎么做?。
答案:(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气孔蒸腾作用(3)B (4)植树造林等合理即可“低碳生活”方式的是12.(门头沟二模)“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
下列属于..A. 购物时自带环保袋B. 晚上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C. 每天上学由家长开车接送D. 用餐时习惯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答案:A13.(门头沟二模)下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在某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关系,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为C可以表示..A.甲→乙→丙→B.乙→丙→丁→甲C.丙→甲→乙→丁D.丁→甲→乙→丙答案:C14.(门头沟二模)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
植物种类有130科,1100种,如金莲花、胭脂花、有斑百合、丁香、芍药等。
动物种类有47科16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褐马鸡、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斑羚、勺鸡。
(1)在百花山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植被,主要受哪种因素影响A.空气B.温度C.水分D.阳光(2)树林里生长着蘑菇。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来看,蘑菇属于。
一些大树的基部长着绿色绒毯状的东西,最有可能是植物。
(3)根据双名法判断,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山丹(Lilium pumilum DC)、毛地黄(Digitalis purpurea L)三种植物中与有斑百合(Lilium concolor var. pulchellum)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4)金钱豹身上有许多环状斑纹,很像古钱币,利于其隐藏。
它的体色和形态是经过长期的形成的。
(5)你认为建立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A.促进生态旅游B.把濒危动植物迁到保护区C.加强依法管理D.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1)B (2)分解者苔藓(3)山丹(4)自然选择(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