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饮食文化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关于宋代饮食文化的研究综述

摘要:宋代是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一个高潮期,在我国饮食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众多学者对于宋代饮食文化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对于过去学界对宋代饮食文化研究的回顾,能使我们更清晰的了解宋代的饮食文化,并为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

关键词:宋代饮食文化

刘朴兵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饮食文化》(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一文中,从主食、副食、饮料等方面对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饮食文化的特点进行论述,并进一步论述了在节日饮食方面北宋相对前代所产生的改变。

康保苓、徐规的《苏轼饮食文化述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一文中,对北宋文豪苏轼的饮食进行研究,指出其的饮食文化融入了更多的雅的意蕴,这主要体现在浓厚的文化意识、美学意识上。苏轼喜欢亲自动手,从实践中品尝饮食的乐趣;其还特别注重食疗养生之道,等等。苏轼饮食文化的特色与其乐观开朗、富有生活情趣的性格相关,亦与其对儒、佛、道的信仰密切联系。

何立波、宋凤英的《宋代饮食风尚》(《中州今古》2002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经济的发展,使宋代食品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宋代饮食颇具特色。与前代相比,宋代百姓的饮食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素食成分增多,素食的艺术成分更加明显,式样也更多。在宋代的大中城市,食品行业的竞争已经很激,市民食谱也日益多样化。同时,文中还对宋代的“饼”与现在的不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成荫的硕士学位论文《南宋临安饮食服务业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一文中,对南宋都城临安的饮食服务业做了细密的论述。对临安饮食服务业,从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指出了其繁荣兴旺的原因。

胡艳红的硕士学位论文《百种宋人笔记所见饮食文化史料辑考》(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将古典文献学和宋代饮食文化的研究相结合,对百种宋人笔记中关于饮食文化的史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

刘朴兵的博士学位论文《唐宋饮食文化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用比较的方法对唐宋两个时期的饮食文化进行研究,在阐述了唐宋时期饮食文化的发展变化后,得出中国饮食文化由中古向近世的变革,虽与唐宋社会变迁有关,但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其自身的发展这一结论。

侯彦喜、梁留科的《北宋时期开封饮食文化繁荣机理分析》(《商业研究》2008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悠久的历史与良好的地理环境为北宋开封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形成了由官、商、寺、民菜肴之精华构成的开封饮食文化完整体系,代表着当时全国的最高水平。以开封为代表的北宋饮食文化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推动中国饮食文化进入了鼎盛时期。并对其繁荣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董杰,曹金发的《浅谈南宋两浙地区的宴饮礼俗》(《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一文中,对南宋两浙地区的宴饮礼俗进行论述,指出南宋时期,江浙地区的饮食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南北文化相互融合,使得饮食礼仪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宴会礼仪的主持者、着装以及用餐流程等方面都有值得关注之处,那就是提前邀请、充分准备;衣着雅适、座次有序;讲究用餐流程、注意宴饮礼仪。

刘朴兵的《略论宋代中原地区与南方的饮食文化交流》(《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第4期)一文中,从交流的角度对宋代饮食文化进行研究。指出宋代时,中原地区与广大南方地区的饮食文化交流相当频繁。其中,中原地区对南方饮食文化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北宋时期。宋代南方饮食文化向中原地区的输入,官方因素淡化,更多的是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体现出宋代商品经济活跃的特点。而北宋时期中原饮食文化对南方的影响较小。两宋之际,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使宋代中原饮食文化对南方广大地区(特别是江浙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刘维锋、赵舒华的《宋代士大夫阶层的饮食生活和饮食观》(《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一文,从饮食生活和饮食观两个方面,对宋代士大夫阶层的饮食文化进行探讨。指出宋代士大夫在饮食文化的一种价值取向,即反对纵欲任性,奢侈浪费,追求节俭淡泊,从饮食思想上也表现出要体察民众疾苦等治国之道。

尹高林的硕士学位论文《北宋宴饮活动研究》(河南大学,2010年)一文中,对北宋的宴饮活动,从礼仪、制度、影响等方面对北宋的宴饮活动进行全面的研究。对北宋从君王到民众的宴饮活动,均进行详细的阐述。指出了北宋宴饮活动的特点,以及北宋宴饮活动繁荣的原因。

胡旭宁的《浅谈宋代饮食服务业》(《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宋代城市商业经济繁荣,而民以食为天,餐饮服务业更是发展迅速,不但有酒楼、分茶店等,也出现极为兴盛的夜市,至今仍影响我们的生活。在餐饮业兴盛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不但服务人员多样化,而且衍生出"四司六局"等上门代客服务的行业。

刘芳心的《宋朝京都饮食业经营特色浅论——以酒楼、茶坊为例》(《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一文中,提出相对于以往的各朝各代,宋朝的商品经济发展极为迅速,各类生活消费也较为兴盛,这些都带动并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许多传统行业因逐渐将市民作为主要服务对象而有所调整和变化。其中,酒楼和茶坊的经营发展,一方面可以突出地反映和代表北宋京都饮食行业的主体经营特色,另一方面也是宋代市民物质文化发展的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方面。

刘树友的《宋代两京饮食服务业的特点及作用》(《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宋代两京饮食服务业在长期经营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鲜明特点,主要表现在注重宣传、广告效应;注重内部装饰;有歌妓、妓女助兴;服务功能及服务层次、方式多元化;服务质量、环境卫生上乘;店主与员工构成了以“工价”为纽带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品牌食品众多。宋代两京饮食服务业发展的作用已大大超出了饮食服务业发展本身,主要反映在促进了两京商业的繁荣;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与社会闲散成员,有利于社会稳定;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参考文献:

1、刘朴兵,《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饮食文化》,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康保苓、徐规,《苏轼饮食文化述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3、何立波、宋凤英,《宋代饮食风尚》,《中州今古》,2002年,第6期

4、成荫,《南宋临安饮食服务业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5、胡艳红,《百种宋人笔记所见饮食文化史料辑考》,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