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研究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启示

合集下载

儿童阅读障碍的脑科学研究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儿童阅读障碍的脑科学研究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儿童阅读障碍的脑科学研究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启示在二十世纪70 年代,当阅读障碍在西方国家已经日益受到重视的时候,亚洲国家却在认为自己的文字系统不会产生阅读困难。

但是随着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早期阅读教育活动,儿童的阅读障碍问题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在我国,对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领域,这可能与最初关于表意文字中阅读障碍的发生率极低的观点有一定关系。

经过Stevenson 等人的研究以及1984 年苏淑贞、宋维村、徐澄清等人发表了对阅读障碍儿童的临床研究,显示台湾确实存在阅读障碍问题,其发生率并不低于西方国家。

90 年代,张承芬等人采用自编的阅读测验在山东进行了调查,她们使用不一致定义和低成就定义发现,阅读障碍儿童的检出率分别是7.96 % 和4.55 %。

舒华等采用调查与个案研究的方法也发现汉语儿童存在阅读困难。

因此,利用脑科学方面的研究对儿童进行诊断以及矫正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献综述】一.儿童阅读障碍研究的发展阶段及已有相关理论关于儿童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 LD )研究历史,大致历经了奠基时期(1800~ 1929)、转换期(1930~1962) 和整合期(1963~1979),目前阶段称为新时期(1980~至今)。

其原型一般指阅读障碍(dyslexia),阅读障碍的研究在西方诸国历经近一个世纪。

目前欧洲(主要是英国)仍使用dyslexia一词,但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派生了从病质到概念与之有所差别的称谓。

随着研究进展,其概念和定义乃至诊断界定发生了改变,但研究者较一致认为该症是神经系统某种障碍引致的学习困难问题。

当今关于阅读障碍或LD 的研究除探索其神经机制及病因外, 也十分重视对该症症状的诊断规范及其分类以及神经生物、神经心理特征的研究,旨在为治疗教育提供更直接的依据。

国际上具权威的九个学/协会机构及学者对LD 所下定义,内容上虽有些差异,但基本包含以下要点:①低成就或个人能力表现有显著的困难;②病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③表现的困难与心理发育有关;④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⑤在口语上表现特殊的困难,如听或说;⑥在学业上表现特殊的困难,如阅读、书写和计算等;⑦在知觉上表现特殊的困难,如推理和思考;⑧考虑在其它方面表现特殊的困难,如空间关系、沟通技巧、动作协调等;⑨允许其它障碍与学习障碍共存。

脑科学的发展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启示

脑科学的发展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启示

脑科学的发展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启示发布时间:2022-03-07T08:02:45.568Z 来源:《素质教育》2021年11月总第396期作者:王惠[导读] 脑是赋予人类高级智慧和无限潜力的重要器官。

然而,由于脑结构与功能的极度复杂性,对人脑的认识与研究是一个漫长、复杂而又曲折的进程。

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2一、脑科学的研究与进展脑是赋予人类高级智慧和无限潜力的重要器官。

然而,由于脑结构与功能的极度复杂性,对人脑的认识与研究是一个漫长、复杂而又曲折的进程。

探索与揭示脑的奥秘曾经仅仅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脑科学,特别是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出现的引人注目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对脑机制的认识,各国科学家提出了开发脑的思想,强调对人脑自身的开发,力图将脑科学研究与素质教育开发人力资源直接联系起来,并尝试通过由多领域科学家参加,意在通过脑科学家、心理学家、生理学家、教育家们的合作,沟通不同学科的联系,为儿童智力发育的研究开拓一条新路。

正如科学家们的预言,21世纪已经是脑的世纪,重视脑的研究已经成为共识。

二、脑科学对儿童脑发育进程的研究脑科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目前的研究看,脑科学研究成果对基础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脑神经的生长规律的研究成果;二是认知神经科学的理论成果。

相关理论主要是多元智能理论和大脑发育关键期理论。

1.多元智能理论。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将智力看作是解决问题或创造具有某些文化价值的产品。

他认为,人类至少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知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语言智能发达的人对词义非常敏感,并能熟练地运用词语;数理——逻辑智能较好的人更擅长抽象识别,演绎推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运算、思考;空间——知觉智能是指对视觉世界的敏锐感受力和理解力,建筑师、画家、雕塑家、飞行员等具有较好的空间——知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是指灵巧地控制身体动作和操作物体,外科医生、运动员、发明家等具有良好的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中能与人和谐相处,能以语言和非语言进行沟通,能在小组中合作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政治领袖、谈判专家、心理咨询专家等就拥有良好的人际智能;音乐智能是对于节奏和旋律的感受、欣赏和创作能力,演奏家、作曲家、歌唱家就具有良好的音乐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主要体现在对自我内在情感的理解,对不同感受有觉察与表达能力,心理学家等就有较好的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强的人有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对自然界植物具灵敏反应,喜爱种植和饲养动植物,对物种有辨识和分类,知道如何照顾和驯服动物,并懂得与它们交往。

脑科学的新进展带给学前教育的启示

脑科学的新进展带给学前教育的启示

脑科学的新进展带给学前教育的启示近年来,随着脑科学的不断发展,关于人类大脑的运作机制和人类行为的神经科学基础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识和了解。

这些新的发现和见解对于学前儿童教育也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提醒,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思考。

一、学前教育与神经科学的联系学前教育一直以来都重视儿童的发展问题,其中集中学前教育尤为注重。

集中学前教育在强调儿童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表达的同时,也强调儿童的情感、语言、认知、社交等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而神经科学在近年来的研究中,逐渐揭示了人脑神经运作机制、意识、情绪、学习、记忆、思考等领域的新见解。

研究表明,学前儿童脑发育的丰富经验,对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建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前儿童的教育被认为是影响儿童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新进展对学前教育的启示1、注意力与发展注意力是儿童学习的重要过程。

因此,对于儿童注意力发展的研究对学前教育具有很大的意义。

最新的研究发现,引导儿童注意力能够促进前额皮层的功能发挥,从而增强学习记忆能力。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游戏和教学方法向儿童引导注意力,如举起标志物品、颜色配对等等,这些方法可以增加儿童的注意力时长和注意力稳健性。

2、运动对大脑的影响研究表明,婴儿和学龄前儿童大脑皮层的发育是与运动系统密切相关的。

运动能够刺激大脑对于身体的感知和认知,使学前儿童更好的感知身体的各个部分,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因此,学前教育应该重视运动教育,合理安排儿童日常运动时间,提高孩子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与幸福感。

3、情感教育儿童情绪、社交能力的发展与大脑皮层相关。

在学前教育中,重视情感教育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非常有意义。

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引导儿童的社交活动,提升情感的沟通能力,促进儿童大脑掌控情绪的能力和经验。

4、语言发展大脑中的语言区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部分。

因此,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建立合适的语言教学系统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教育工作者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语言教育方式,如情景模拟、多元化语言材料、电视课程等,以帮助儿童掌握语言技能,提高语言区的功能发挥。

脑科学的新进展带给学前教育的启示

脑科学的新进展带给学前教育的启示

脑科学的新进展带给学前教育的启示在过去的20年里,脑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我们对人类大脑的功能和结构的理解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这些新进展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神经质量的理解,同时对学前教育也带来了启示。

本文将讨论这些新进展如何为学前教育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1. 神经塑性脑科学的重要理论是神经塑性。

神经塑性是指大脑适应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这是学习、发展、调节和受伤后恢复的过程。

大脑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结构和功能,这意味着学前教育可以促进神经塑性的最佳发展,从而启迪孩子们的潜能。

低龄儿童的神经塑性普遍较高,因为儿童的大脑正处于发展阶段。

正因为如此,学前教育在最关键的学习期提供宝贵的机会,这可以促进孩子的神经塑性,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学习新事物就像锻炼肌肉一样,有利于产生新的神经路径,从而增强认知能力。

2. 视觉刺激视觉刺激对神经塑性也有很大的影响。

有很多的研究表明,高品质的视觉体验可以触发带有重要视觉信息的神经途径。

学前教育可以通过使用高品质的视觉媒介来刺激孩子的视觉系统和大脑功能,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如今的儿童普遍在智能手机和电脑上花费时间看屏幕,这些媒介考验着儿童的视觉感觉,但也可能会进一步抑制他们接受生动且真实的环境与创造性刺激的能力。

因此,学前教育需要做到平衡,确保儿童获得高品质的视觉刺激,同时也不要过度依赖电子设备。

3. 注意力和自我控制注意力和自我控制是大脑的进化成果。

它们可以通过训练和体验进行加强。

学前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增进注意力和自我控制技能,对于他们的日常学习和日后的发展将带来重大的益处。

4. 语言和沟通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计算、写作和绘画,但语言和沟通是我们与世界的链接。

学前教育可以利用神经科学的新进展,一方面从语言和沟通方面的优化开始,以消除语言和口音弱点,提高语言和沟通能力。

但同时也需要记住,语言学习不止是说出句子,还包括源头理解和明确的文化沟通,这也是学前教育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脑科学研究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启示

脑科学研究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启示

脑科学研究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启示
脑科学研究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启示
脑科学研究的进步,为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考察,从而给我国的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首先,根据脑科学研究,我们知道儿童早期学习的重要性,他们的大脑有自主认知、知识构建和思维抽象的能力,可以引发一种创造性导师特定技能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效率。

此外,儿童的大脑发育较快,因此可以更快速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快地实现他们的学习目标。

因此,教育部应该重视儿童早期教育,加强对儿童早期学习的重视,开展相关的课程教学,以及增加教师的幼儿教育培训,给儿童提供更多有效的教育机会。

此外,脑科学也表明,孩子的大脑中还存在情感反馈机制,他们受到环境中不同的感知和回归,可以调节他们的学习情绪和行为模式,从而影响学习成果。

因此,教育部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采取激励和引导的教育方式,培养小学生具有创新思维、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脑科学研究也发现,认知能力是人类行为活动的基础,脑神经结构的改变和功能的发展,可以促进认知能力的增长,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因此,教育部可以加强对认知能力开发和提高的重视,采取多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完善认知能力发展计划,以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增强学习能力。

总之,脑科学研究为我们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了有益的考察,从而
给我国的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在实施教育政策时,应该根据脑科学研究发现的新知识,科学量身定制教育政策,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脑科学视野下的幼儿教育培训心得

脑科学视野下的幼儿教育培训心得

脑科学视野下的幼儿教育培训心得在深入研究脑科学的基础上,我参与了幼儿教育培训,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明确我想达到的目标,表达出我对这个主题的看法,展示出我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并选择使用具体的例子来支持我的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首先,我希望通过分享我在幼儿教育培训中的经历,使更多的人了解并重视脑科学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脑科学的研究表明,早期经验对大脑的发育具有深远影响。

因此,利用脑科学原理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培养至关重要。

在脑科学视野下,我深刻地认识到幼儿教育培训的核心在于“以儿童为中心”。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尊重每个儿童的独特性,根据他们的兴趣、需要和能力进行定制化的教学。

例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我们应使用不同难度和复杂度的益智游戏和阅读材料,以适应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发展需求。

在幼儿教育培训中,我发现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愉快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通过使用色彩鲜艳的教材、播放愉快的音乐和设计互动的游戏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我认为在幼儿教育培训中,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同样重要。

脑科学研究显示,社交经验和情感体验对大脑的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在课程中设计一些合作学习和情感教育的环节,如角色扮演游戏、分享故事和音乐欣赏等,以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

总之,通过参与幼儿教育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脑科学视野下的教育理念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和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是我们在幼儿教育中应该坚持的重要原则。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这些原则和方法论我们能够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脑科学视野下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及其对早期教育的启示(一)

脑科学视野下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及其对早期教育的启示(一)

脑科学视野下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及其对早期教育的启示(一)作者:杨元魁来源:《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20年第06期博士,现就职于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负责儿童情感研究室的工作:兼任江苏省心理学会普通与实验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少年社会情绪学习”项目专家,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心理健康教育、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等。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你是否会被孩子的行事冲动且不计后果、固执己见且不知变通、遇到困难就消极沮丧等行为折磨得心力交瘁?你是否经常不畏艰辛、苦口婆心地教诲幼儿,可他们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屡教不改?你是否因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多动难安,就担心孩子患上了“多动症”?其实,这些现象都与儿宣的执行功能关系密切。

既然如此,儿童的“执行功能”究竟是如何发展的,又是如何影响儿童的学习与生活的昵?它对儿童早期教育有何启示?很多时候,父母和老师都会对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感到心力交瘁,例如:做事冲动易怒,表现得咄咄逼人且丝毫不顾后果;遭遇困难容易受挫,不愿意坚持尝试,消极沮丧,甚至情绪崩溃,难以抚慰;时常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乱发脾气;即使成人反复强调要做些什么、怎么做,还是会忘记该做什么:在集体活动中经常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但一问三不知,抑或是答非所问,即使可以复述老师的问题,回答得也是牛头不对马嘴;固执己见,坚持以某种方式行事,即使现实情况发生变化也难以作出适当的调整,否则就恼羞成怒;离园的时候难以按照幼儿园的要求收拾和整理自己的物品;等等。

每当面对孩子的这些行为时,很多父母或老师往往会表现得无所适从,更有甚者会用吼、骂、打等强硬措施来解决“问题”,使得情况进一步恶化,给亲子关系或师幼关系造成消极影响。

事实上,这些“问题”行为都是幼儿的脑发育尚未成熟所表现出来的“执行功能”问题,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这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脑科学对早期教育的启示和警示

脑科学对早期教育的启示和警示

脑的变化、学习和记忆及脑内神经元 的联结程度决定于环境对脑的刺激。 脑科学研究发现:多姿多彩的环境刺 激对早期大脑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科学材料证实:大脑的生理变化是经 验的结果,而大脑功能的水平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其工作时所处的环境状 态,服从“用进废退”的规则,不能 缺乏足够的刺激。
大脑功能定位特点
人类脑的突触密度略图
生时
6岁时
14岁时
脑的不同功能的发展有不同的关键期,某 些能力在大脑发展的某一敏感时期最容易 获得,此时相应的神经系统可塑性大,发 展速度特别快,过了这段关键期,则神经 系统的可塑性与发展速度都要受到很大的 影响。对不同的人来说,脑的不同功能发 展的关键期也并不完全一致,存在着一定 的个体差异,在脑的不同发展上有着不平 衡性。所以在教育中要抓住关键期。给予 儿童适当的学习机会,促进生理发展,进 而更能促进相应能力的发展。
小资料: 小儿刚出生时,脑的重量仅有350-400克,大 约是成人脑重的25%。到了1岁时,脑的重量 达到为出生时的两倍,达成人脑重的50%,2 岁时为成人脑重的75%。从脑重量增长的速度 可以看出,在最初的1—2年内脑发育是最快的, ———但是,影响脑重量增加的不是脑细胞的 增加,二是脑细胞之间突触的增加和神经胶质 细胞发育带来的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影响脑发 育的主要因素: 营养:(劣质奶粉毒害的大头娃娃) 环境的刺激:刺激不足会影响大脑发育,狼孩、 猪孩;刺激过多也会引起大脑的抑制。
8.易混淆的新概念。不可在同时教 两个相似的概念。要分步进行。最好 在牢固掌握第一个概念后再教第二个, 并在新概念都讲完后重点讲授两个概 念的区别。
9.有指导的练习。 放手让孩子独立实践之前要进行有指导 的练习活动,以帮助他们正确掌握技能。 如果孩子错误地习得了某种技能,我们 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纠正这些错误。 错误的技能很难改变,

以下面内容:脑科学对幼儿教育的启示为标题,写一篇论文,要求有具体

以下面内容:脑科学对幼儿教育的启示为标题,写一篇论文,要求有具体

以下面内容:脑科学对幼儿教育的启示为标题,写一篇论文,要求有具体事例,原创高,不要写摘要,不要写,字数3000 字。

脑科学对幼儿教育的启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大脑功能的深入研究,脑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不断受到关注。

我们可以通过脑科学的研究,深入理解人脑的运作机制,这对于教育实践提出了许多新的启示。

本文将从脑科学的角度探讨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方法以及教师的角色。

一、大脑发展与幼儿教育的关系大脑的发育对于幼儿期的学习非常重要。

幼儿时期的大脑处在快速发育的状态。

在这个阶段,大脑结构以及功能正在快速形成。

大脑的神经元数量在出生后的前几年内增长到最多,而大脑的体积也从出生到三岁时增长了三倍以上。

在此基础上,幼儿时期大脑会进行神经元连接的稳定和加强,进而形成神经回路。

这些神经回路的形成决定了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并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认知能力。

基于大脑发展的特点,我们应该关注幼儿时期的学习。

幼儿时期,特别是3至6岁的阶段,是大脑发育的窗口期。

在这个时期内,对大脑发育很关键的刺激可以塑造儿童的大脑,促进大脑发育。

二、脑科学启示下的教育方法1. 情景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法,它借鉴了人们的学习过程,通过灌输情景、推断和发现内在联系等方式,让学生感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这种教学法强调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学习方式。

在幼儿教育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可以增加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教育者可以利用音乐、美术和剧场等来帮助孩子们认识物体的形态、颜色和轮廓等。

2. 游戏式教育游戏式教育以娱乐作为主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让儿童愉快地学习,促进他们的智力、社交和情感成长。

在幼儿时期,游戏被看作是最基本的学习形式之一,适合语言发展、社交技能、空间活动和记忆力等的发展。

例如,通过围绕家庭生活游戏的方式,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技能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基于感知和情感的教育感知和情感是幼儿发展的基础。

在幼儿教育中,教育者可以利用这些基础对幼儿进行教育。

从脑科学角度谈孩子教育

从脑科学角度谈孩子教育

从脑科学角度谈孩子教育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大脑在早期经历了丰富的发展和塑造。

以下是一些脑科学角度对孩子教育的洞见:
1. 早期经验对大脑发展的影响:
-儿童的大脑在早期对刺激和经验非常敏感。

正面的、丰富的早期经验可以促进大脑的健康发展。

-亲密的关系和丰富的语言环境对儿童的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早期的社交互动和语言刺激有助于建立神经连接。

2. 塑造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儿童的大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神经连接,这对认知能力的建立至关重要。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包括语言、数学、艺术和体育等,可以促进大脑各个区域的发展。

3. 情绪和学习的连接:
-情绪状态对学习和记忆有着深远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大脑更好地处理信息。

-良好的情绪环境和安全感对大脑的发展和学习至关重要。

4. 发展阶段的考虑:
-大脑的不同区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敏感期。

在敏感期内提供适当的刺激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相关技能的发展。

5. 运动与学习的关系:
-运动对大脑功能和学习有积极影响。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有助于认知和学习的优化。

6. 个体差异的认知:
-每个孩子的大脑发展都是独特的。

个体差异在学习和教育中需要被重视,因为不同的儿童可能对教学方法有不同的响应。

基于这些理解,教育方法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关注儿童的个体需求,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经验,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脑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发展启示

脑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发展启示

课程设计理念: 以脑科学为基础 关注学生的认知 发展规律和个性 差异
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脑科学研究 成果合理安排课 程内容注重知识 的连贯性和系统 性
教学方法设计: 采用多样化的教 学方法如合作学 习、探究学习等 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评价设计: 基于脑科学的学 生评价方法注重 过程评价和多元 评价以全面了解 学生的学习状况 和需求
添加标题
脑科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 一些重要的成果例如通过脑科学的 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脑科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有 望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和方法。
神经教育学:研究大脑与学习之间的联系 教育神经科学:探索教育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 认知科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利用认知理论改进教学方法 人工智能与教育:利用技术手段模拟大脑学习过程
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定制化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智能化教育: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育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 终身学习:打破传统教育观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提高个人素质和竞争力。 跨界融合: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汇报人:
PRT和认知 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 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 生的学习效果。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真 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 中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 体验和理解。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 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 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 力同时促进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和记忆。
游戏化教学:将游戏 元素融入教学中增加 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 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动力。
神经影像学:利用影像技术来研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和病理 生理学变化。
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提高教育效果。

学前教育与脑科学的结合

学前教育与脑科学的结合

学前教育与脑科学的结合学前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脑科学的发展也为学前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学前教育与脑科学的结合,对提高儿童的智力、情感和社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与脑科学的结合,以及脑科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一、学前教育与脑科学的结合意义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而脑科学研究揭示了儿童大脑在早期发展中的特点和规律。

结合脑科学的成果,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指导学前教育的实践。

具体意义如下:1. 个性化教学:脑科学研究发现,每个儿童的大脑发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时间表。

因此,结合脑科学的成果,可以更好地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学前教育,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2. 提高学习效果:了解儿童大脑发展的特点,可以优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使得学前教育更符合儿童的发展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针对儿童早期发展阶段出现的不同注意力特点,可以采用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教具和活动,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3. 增强情绪管理能力:脑科学发现,儿童在早期发展中情绪中枢的功能逐渐成熟。

因此,学前教育可以通过结合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其自我调节的能力,有益其今后的发展。

二、脑科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脑科学研究为学前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支持。

在学前教育中,可以应用脑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践:1. 游戏和互动:脑科学研究发现,游戏和互动对儿童大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可以增加儿童参与游戏和互动的机会,通过玩乐的形式培养儿童的认知和社交能力,促进他们大脑的发展。

2. 情绪与情感培养:脑科学研究揭示了情绪管理对儿童大脑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可以结合脑科学的成果,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儿童的情绪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管理模式。

3. 优化学习环境:学前教育的学习环境对儿童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脑科学视角下的幼儿园主题式教学活动

脑科学视角下的幼儿园主题式教学活动

脑科学视角下的幼儿园主题式教学活动幼儿园是孩子们开始接触学习的重要阶段,早期的教育对他们的大脑发展和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采用了主题式教学活动。

本文将从脑科学视角探讨主题式教学活动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并分析其对幼儿脑发展的积极影响。

首先,主题式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学习兴趣是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石。

通过设置与幼儿心理年龄相符的主题,如自然、动物、社会等,可以使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在这种情境下,幼儿的大脑会释放出更多的多巴胺,这是一种能够增强学习动力的神经递质。

幼儿在兴趣浓厚的情境下学习,会更加专注、积极参与,促进大脑的神经连接和认知发展。

其次,主题式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知识的联系。

脑科学研究表明,知识在大脑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成网络。

主题式教学活动可以将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能够帮助幼儿建立各种学科之间的联系。

例如,通过围绕“动物”主题展开的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从而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语言表达等多个学科领域。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幼儿理解知识的整体结构,提高记忆和思维能力。

此外,主题式教学活动注重幼儿的实践操作。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对大脑的发展至关重要。

主题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他们可以通过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来探索并体验学习内容。

例如,在开展围绕“植物”主题的教学活动时,可以让幼儿亲自种植和照料一盆小花,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这种实践操作有助于幼儿通过感官体验和行动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运动发展。

最后,主题式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想象和创造是大脑高级功能的体现,对幼儿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成果具有重要作用。

主题式教学活动通过为幼儿创造一个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毕业论文:儿童阅读障碍的脑科学研究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毕业论文:儿童阅读障碍的脑科学研究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浙江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2002届 )题目儿童阅读障碍的脑科学研究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启示Brain Research in Dyslexia Children and Its Revelation for Preschool Education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 0201班 02950106龚 蕾卢英俊2006.4专业 学院 文史类成绩作者姓名 班级 指导老师 完稿时间学号目录摘要 (3)英文摘要 (3)引言 (4)第一章儿童阅读障碍的研究发展阶段、定义和表现特征 (5)第一节儿童阅读障碍的研究发展阶段及定义 (5)第二节儿童阅读障碍的表现特征 (5)第二章儿童阅读障碍的病因及已有相关研究理论 (6)第一节大细胞缺陷理论(the magnocellular deficit hypothesis) (6)第二节语音缺陷假说(the phonological deficit hypothesis) (7)第三节时间加工缺陷(the temporal processing) (8)第四节PASS理论 (9)第五节阅读障碍与脂肪酸代谢异常 (10)第三章儿童阅读障碍的脑科学研究 (10)第一节用MRI、CT技术诊断阅读障碍的神经结构和功能异常 (10)第二节用PET 技术对阅读障碍的脑区进行定位 (10)第三节用fMRI、MEG技术研究阅读障碍 (11)第四节运用ERP技术对阅读障碍的研究 (13)第四章儿童阅读障碍的脑科学研究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14)第一节我国儿童阅读障碍的现状 (14)第二节儿童阅读障碍的脑科学研究的意义 (15)第三节利用神经可塑性制定相关的训练计划矫正儿童的阅读障碍 (16)注释 (18)主要参考文献 (19)儿童阅读障碍的脑科学研究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启示杭州幼儿师范学院0201班龚蕾指导老师卢英俊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对阅读障碍的逐渐重视,现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逐渐从心理发展和认知加工角度转向利用现代脑科学的先进技术来对阅读障碍儿童的神经机制(包括脑区定位或电位(时间进程)等)进行研究。

脑科学的新进展带给学前教育的启示

脑科学的新进展带给学前教育的启示

脑科学的新进展带给学前教育的启示随着脑科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人类大脑及其功能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

这些新的认识和进展对于学前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科学的新进展,并探讨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第一部分:脑科学的新进展1.大脑的可塑性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大脑在成年后就基本固定不变了。

然而,脑科学的研究发现,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即大脑可以根据环境的刺激和经验进行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这意味着学前儿童的大脑正处于高度塑造期,环境和教育的刺激对他们的大脑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注意力和集中力脑科学的研究发现,注意力和集中力是学习的基础。

儿童的集中力水平与他们的学习和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因此,在学前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集中力,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提供适度的挑战和刺激。

3.情绪和学习脑科学的研究发现,情绪对于学习和记忆有重要影响。

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学习的吸收和记忆的保持,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干扰学习过程。

因此,在学前教育中,要注重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情绪氛围,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调控能力。

4.多感官体验脑科学的研究发现,人类大脑对多感官刺激有较强的响应和记忆。

因此,多感官体验可以增强学习效果。

在学前教育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感官的刺激,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帮助儿童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识。

第二部分:脑科学的新进展对学前教育的启示1.个体化教育由于大脑的可塑性,每个儿童的大脑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潜力。

在学前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个体化教育,根据每个儿童的兴趣、能力和发展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资源,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力。

2.游戏和互动游戏是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天然方式,也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在学前教育中,应该充分利用游戏和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富有趣味和挑战的游戏活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强调情感教育由于情绪对学习的重要影响,学前教育中应该注重情感教育。

脑科学的新进展给学前教育的启示 王德林

脑科学的新进展给学前教育的启示 王德林

脑科学的新进展给学前教育的启示近20年来,人类对大脑研究的成果是史无前例的。

1997年,克林顿总统极其夫人主持了题为“早期儿童发展与学习:脑研究的新进展告诉我们些什么”的著名的“白宫会议”。

会议虽然是美国的,但它的水平却是国际性的。

来自全美的顶尖科学家和教育家提交了各自的研究报告。

本文以“白宫会议”上提交的研究报告基础,并适当参考会后至今有关专家的见解,从10个方面来阐述脑科学的新进展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以期对我国学前教育有所裨益。

一、早期经验塑造着来自遗传的性征科学家们对早期经验的重要性的肯定和嘉许只是近几十年的事。

以往的观点都是假定新生婴儿的大脑处于“前序”或“无序”状态,儿童的发展也只是先天潜能和性向的逐渐显露。

这种基于遗传素质的发展观使人们相信,有些儿童可以按照成人的期望发展成为优秀的学习者和出色的工作者,而另一些儿童则注定是前途暗淡的。

这种观点也承认经验与教育的作用,但坚信他们不能超出本性所预先设定的限度。

新的科学证据调整了前述假设方向。

遗传固然是重要的,但遗传学家已经越来越了解到基因如何影响发展的情形。

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和成熟过程中,早期经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塑造着来自遗传的性征。

今天,大多数专家都同意把人的早期发展看成是天性与养育之间的一个合成的节律跃进过程。

研究者们还在不断给出新的证据,表明在人的最初几年里是教养引导着这个节律跃进过程。

最近一份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经验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比遗传的影响要强有力的多。

诚然,这方面的新发现在今天仍有争议,但无论最终的结论如何,科学家们所强调的早期经验、努力的作用和教育的重要性是肯定的。

二、早期经验影响着神经结的网络化过程人们很自然地把儿童设想成为成人的缩略。

但是,随着对儿童大脑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我们就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儿童在重大方面与成人的区别。

他们有着自己独特地发展、学习和对周围世界的反应方式。

如果我们对儿童与成人的这些不同给予恰当关怀,儿童的需要就能得到更好的满足。

现代脑科学对学前教育的启迪

现代脑科学对学前教育的启迪

现代脑科学对学前教育的启迪摘要:随着脑科学研究的深入,一些问题被提出来:如何理解儿童的发展?如何评价儿童的发展?如何帮助儿童学习、促进其发展?如何帮助教师进行儿童的教学?这些问题既有可能从现代脑科学的角度得到解答,也有可能从其他视角得到解释。

基于此,本文探究如何理解现代脑科学对学前教育的启迪,以有效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脑科学;学前教育;启迪教育引言:从现代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可以促进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本文将简要介绍现代脑科学研究对学前教育产生的重要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一、儿童发展中的多元智能与脑神经可塑性美国学者加德纳教授曾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其认知发展是多元的,每个个体的智能也是多维的。

由于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儿童有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因此可以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进行多元分类并加以分析。

例如,从正常儿童到弱智儿童再到神经发育障碍儿童;从正常儿童再到智能障碍儿童;从普通儿童到超常儿童;从正常儿童到普通儿童再到发育障碍型小儿……加德纳认为,对这些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的认识,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与发展规律。

这为我们更好地实施早期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加德纳认为,理解这些不同类型的认知发展是可能的。

例如,尽管一些低能或弱智儿童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智力发育障碍(如智力低下),但是如果这些低能或弱智儿童具有与其他正常儿童相同或相近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就说明这些低能或弱智儿童不是智力障碍或者是智力低下。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根据他们所具有的认知水平及其发育速度等来判断他们是否具有智力障碍或者智力低下;而不能因为他们患有某种疾病或者有某些智能上的缺陷就完全否定他们。

这种观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多元智能理论、正确认识脑神经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期是大脑发育和学习的关键时期人类的大脑在胎儿期就已经发育完成。

在胎儿期,大脑神经细胞就已经分化,大约在8~10周的时候达到高峰;此后,大脑神经细胞继续发育,大约到了出生后3~4个月时达到高峰;在出生后6个月~6岁时,大脑神经元细胞继续发育,直到20岁左右才基本完成发育。

脑科学研究婴儿早期教育研究的启示

脑科学研究婴儿早期教育研究的启示

脑科学研究婴儿早期教育研究的启示脑科学研究婴儿早期教育研究的启示脑科学的研究涉及到三方面内容:怎么样理解脑?怎么样保护脑?怎么样开发脑?早期教育的体制涉及到早期教育的两个部分:一个是正常儿童早期教育,另一个是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也就是残疾儿童,当然特殊儿童也包括残疾儿童、超常儿童和有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儿童,当然也涉及到非早期教育的一些其他问题。

我谈两方面问题:一个是脑科学目前在研究方面主要缺哪些成果?也就是对人脑奥秘的解读达到哪一种水平;第二个问题,脑科学为早期教育提供了哪些启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身,尤其是对大脑的了解日益深入。

近30年来,脑科学研究领域新的发现接踵而至,新的成果不断涌现。

这些必将深刻地改变我们以往的儿童观、教育观,并使我们有可能把教育的实践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脑科学研究新成果将对我国学前教育继续深入发展的启示。

第一部分:由于没有及时吸纳现代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缺乏该领域新理论的有力支持,现行的学前教育不可避免地常常出现理论上陷入难以自圆其说的困难境地,实践中出现种种弊端、漏洞。

揭示了尽快吸收并普及脑科学研究最新成果的必要性和紧迫感。

第二部分:以回顾与教育有关的脑科学研究发展历史为背景,重点介绍了近30年来与教育有关的现代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①脑科学研究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

②从左右脑分工到用整和的观点认识脑功能。

③脑发育关键期得以科学监测。

④脑功能开发有了更科学的内涵。

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文章从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及教育体系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学前教育借鉴现代脑科学研究最新成果进行了重新构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一、关于脑科学研究的历史及现状(一)人类对大脑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早在公元前600年古希腊哲学家和生理学家阿尔克迈翁就得出了脑是智力的器官的结论,并指出人脑具有理解能力。

公元前3世纪,希腊解剖学家、生理学家与医师希罗菲卢斯认为脑是神经系统的中心并具有思维的功能。

脑科学研究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启示

脑科学研究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启示

脑科学研究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启示——方俊明: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非常感谢今天有机会让我在这里跟大家谈谈家庭教育。

我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参加新东方这次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成立的发布会,由于时间关系,我直接切入话题,我讲座的题目是“脑科学研究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启示”。

其实脑科学的研究涉及到三方面内容:怎么样理解脑?怎么样保护脑?怎么样开发脑?早期教育的体制涉及到早期教育的两个部分:一个是正常儿童早期教育,另一个是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也就是残疾儿童,当然特殊儿童也包括残疾儿童、超常儿童和有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儿童,当然也涉及到非早期教育的一些其他问题。

我谈两方面问题:一个是脑科学目前在研究方面主要缺哪些成果?也就是对人脑奥秘的解读达到哪一种水平;第二个问题,脑科学为早期教育提供了哪些启示。

大家知道人成为万物之灵最重要特点是因为人有聪明的大脑,离开聪明大脑,我们和动物没有很多区别,神奇无比的大脑也就使人成为万物之灵,对脑科学研究应该说是国际性课题,中国从1999年香山会议以后也开始逐步进行脑科学研究,有这方面研究条件的研究所、研究院和大学基本上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华东师大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殊儿童脑科学研究方面。

脑科学研究到现在为止,人们想解开心智的秘密,实际上离这个距离非常远,也就是说我们刚刚从一个黑箱走到灰箱。

但是人们对人脑的奥秘这种科学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成为许多科学家追求的目的,主要范围有三点:理解脑、保护脑、开发脑。

我们不是借助于神经科学研究,我们的着眼点除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以外,我们关心人脑的信息活动,人脑的活动之所以几十年来成为一个研究的焦点,主要是研究手段的改进,尤其是脑功能成像,能在不破坏脑的情况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原来的研究多半都是静态的,在脑不发生功能情况下进行研究,由于这样一些条件,我们开始能够了解到人的动作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在什么地方。

从1968年到2004年,关于脑功能研究论文数目急速上升,我们学校从去年开始装3T脑功能研究设备,我个人负责自闭症儿童脑功能研究。

脑科学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脑科学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脑科学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脑科学研究的进步为幼儿教育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脑科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幼儿大脑
在早期发展阶段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为幼儿提供刺激和适当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大脑将有更好的发展。

首先,幼儿的语言发展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脑科学研究表明,语言刺激对
幼儿的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因此,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语言教育和提高语
言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这包括提供丰富和多样化的语言刺激,增强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
达能力,以及鼓励幼儿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社交。

其次,幼儿的感觉和运动发展对大脑发育也至关重要。

脑科学研究证实,运动能够促
进幼儿大脑发展,提高其智力和学习能力。

因此,为幼儿提供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游戏活动,将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

最后,脑科学还揭示了儿童的情感和社交发展对大脑发育的重要性。

幼儿的情感和社
交能力的发展对幼儿的学习和人际关系的成功至关重要。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该
注重幼儿情感和社交教育,包括教会幼儿如何控制情绪和表达情感,以及如何在社交场合
中与他人相处。

总之,脑科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强调了早期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
对幼儿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进行合理的刺激和教育。

在今后的幼儿教育中,我们应该进一
步将脑科学研究纳入教育实践,并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育质量,以帮助幼儿获取更
好的学习效果和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科学研究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启示——方俊明: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非常感谢今天有机会让我在这里跟大家谈谈家庭教育。

我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参加新东方这次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成立的发布会,由于时间关系,我直接切入话题,我讲座的题目是“脑科学研究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启示”。

其实脑科学的研究涉及到三方面内容:怎么样理解脑?怎么样保护脑?怎么样开发脑?早期教育的体制涉及到早期教育的两个部分:一个是正常儿童早期教育,另一个是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也就是残疾儿童,当然特殊儿童也包括残疾儿童、超常儿童和有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儿童,当然也涉及到非早期教育的一些其他问题。

我谈两方面问题:一个是脑科学目前在研究方面主要缺哪些成果?也就是对人脑奥秘的解读达到哪一种水平;第二个问题,脑科学为早期教育提供了哪些启示。

大家知道人成为万物之灵最重要特点是因为人有聪明的大脑,离开聪明大脑,我们和动物没有很多区别,神奇无比的大脑也就使人成为万物之灵,对脑科学研究应该说是国际性课题,中国从1999年香山会议以后也开始逐步进行脑科学研究,有这方面研究条件的研究所、研究院和大学基本上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华东师大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殊儿童脑科学研究方面。

脑科学研究到现在为止,人们想解开心智的秘密,实际上离这个距离非常远,也就是说我们刚刚从一个黑箱走到灰箱。

但是人们对人脑的奥秘这种科学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成为许多科学家追求的目的,主要范围有三点:理解脑、保护脑、开发脑。

我们不是借助于神经科学研究,我们的着眼点除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以外,我们关心人脑的信息活动,人脑的活动之所以几十年来成为一个研究的焦点,主要是研究手段的改进,尤其是脑功能成像,能在不破坏脑的情况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原来的研究多半都是静态的,在脑不发生功能情况下进行研究,由于这样一些条件,我们开始能够了解到人的动作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在什么地方。

从1968年到2004年,关于脑功能研究论文数目急速上升,我们学校从去年开始装3T 脑功能研究设备,我个人负责自闭症儿童脑功能研究。

脑功能成像研究,听到一个词,被动的看到一个词,或者什么都没有做,脑子里想到的一个词,内部研讨都可以从脑功能里做出一些区别。

从这些研究里面,我们首先肯定了一点,人脑是种系进化的结果,人之所以那么聪明,不是一代、两代形成的,而是种系长期进化的过程,经过六百多万年脊椎动物脑的进化,尤其额叶的发展,尤其是额叶前部。

值得注意的是种系比较中得出来的结论并不能简单的推而广之。

第一是种系的发展,进化,另外就是个性的发展,对我们来说,种系的发展是无能为力的,谁也没有办法改变几百万年怎么样进化,这是事后才知道的,而脑的个体发展,是我们人在一生过程中多少能够控制的一个部分,我们的研究落实到这方面更有意义。

整个的生长发育,是以遗传信息为基础的自我建构过程,教育学上有一个永恒的命题,就是遗传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机体还是以遗传信息为基础,同时又在环境的熏陶下不断的进行自我构建,比如10月怀胎,完成了个体种系发展从单细胞到高级哺乳动物经历了10亿年这一历程。

基因是控制生命遗传特征的最基本的单位,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对我们的教育来说,母亲怀孕的最后三个月,与婴儿出生后的头两年被称为大脑发育的加速期,成人大脑一半以上的重量是这段时间获得的,从母亲怀孕的第7个月开始到1岁生日期间,大脑每天增加1.7克,或者每分钟增加重量1毫克多。

上个月我们还跟上海精神病院开了一个联席会议,随着医学的发展,很多低体重儿、早产儿基本上都能救活,死亡率降的非常非常低,我说死亡率降的越来越低,你有成就感,我们增加了很多特教对象,当然了,最近在教育部起草特殊教育12年发展规划时我谈到人其实是从特殊教育开始从特殊教育结束,最早时候很多东西都没有达到正常水平,但是到一定时候又离开了正常水平。

脑到底是由什么东西构成呢?由脑细胞、神经元构成,脑神经细胞分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每个神经元每秒钟可以传递250-2500个神经冲动,每个神经冲动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在神经纤维中传输成“编码”,前20年时还不知道大脑怎么研究,希望通过用电脑模拟研究,现在发现人脑跟电脑操作方法完全不一样,这种模拟非常有限,但是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为什么说后天的学习对脑的发育有重要影响呢?好像一切都是天定的,后面的教育有什么用呢?脑的构造与功能,也就是非常奇怪的构造,我读研究生(论坛)时候到第四军医大学看脑科手术,发现人的修复机制是很高的,这就是基本的脑部活动,人们要想把这些东西完全搞清楚,的的确确非常难,但是我们也有一些清楚的地方,比如蓝色这部分,现在盲人教育目前还是用导盲犬、盲文方式教育,再过几十年我估计这些教育全部被淘汰了,人可以用电子眼睛,就像照相机一样,把信息照进去,直接打到皮质里面,眼睛瞎了也无所谓,因为耳朵已经做成了,直接把脉冲打到耳朵听觉神经里,当然了,这些手术还是在半研究阶段,还没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第二运动中枢,运动员中枢非常好。

脑也有两个特别的语言中枢,这两个语言中枢,一个负责单词记忆,一个负责整体语言内部的理解,为什么有的人理解能力很差,他可以背下一句话,但是不知道什么意思,就是说明他的深度语言功能比较差。

大脑皮层细胞,这些细长的分枝网络,制造出复杂的神经生命。

大脑的高级功能,在于能够产生意识和控制行为,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不做;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就不说,大脑皮层的功能使人的适应性大大增强,从遗传型走向环境型,其他动物都是靠遗传决定,人脑和电脑都是按照一定程序运转的,所不同的是计算机是按照人编制的程序操作,人脑是根据感知、记忆、反馈学习等过程不断的编排、修正和终止程序,这就是教育难的地方。

你输进去的程序能不能被他接收,能不能发生作用,要靠重组,如果不重组就没有用。

第二个问题,早期教育的脑科学基础。

受精后不久,神经元就在胚胎中以惊人的速度生长,在最初的第5-20周,平均每秒产生5千到1万个新的脑细胞,婴儿出生时,神经细胞已超过1000亿个,婴儿期神经细胞迅速增长,1岁时达到最高峰,其数量已相当于成人水平。

在胎儿后期的新生儿早期,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迅速被一层蜡质的磷脂所覆盖,称为磷脂化。

婴儿刚刚出生时候,看起来好像很无奈,从人的出生到老化有两个趋向,心有余而力不足,开始时候脑袋非常复杂,想很多东西,但是他既不能走,也不能动,也不能行使自己的意志,老的时候也出现这个问题,脑子一直在活动,但是已经很无奈了。

发展中的大脑,大脑生长发育,在3、4个月左右,婴时候,听觉和视觉皮质会凸显出来,这时候婴儿听觉、视觉都得到发展,3、4个月的时候,你就可以训练他的听觉和视觉,哪怕用非常简单的活动改变他的视觉和听觉,在运动区域中,控制头、手臂和胸的神经元比那些控制躯干和腿的神经元要成熟得早。

婴幼儿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早期经验结合的产物,0-3岁期间神经结的形成非常快,3岁婴儿的神经结的数量是他们成年期的两倍,数以兆计的神经腱为了争夺有限的空间位置而展开竞争。

我们老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问题你搞不清楚起跑线在哪。

早期教育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第一给婴儿科学和合理刺激的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刺激时间,考虑到刺激量的适度、刺激速度的合适,以及各种刺激之间的平衡,防止过早、过量、过速和失衡的刺激带来不良后果,如果过分刺激会伤害神经元的发展,这个度不太好掌握;第二营养不良有害婴幼儿的生长和大脑发育,但目前没有现成的学习和记忆分子可以使人聪明,也没有“聪明”的营养添加剂,有过几个集团老问我能不能给我们商标上加上你们研究所的名字,我说绝对不行,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教育,千万不要拔苗助长,更多的行为不是非常复杂的行为。

第三,孩子的感情发展比智商发展更重要,我们对儿童的教育有两个悖论:第一小时候你对他好他不记得,但是不等于隐性记忆不存在,在杏仁核里,我们在电影里经常看到有些少年犯法,很小时候看到他的母亲被人逼死了,或者家破人亡,尽管他当时不知道对谁,但是对他一生有非常非常大的影响;第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有利于全脑的开发,如果泯灭掉好奇心,一切按步就班的进行教育,不许提问,不许越轨,他的全脑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从小练习乐器,手指的协调和音乐的刺激,能够同时刺激小脑和大脑半球的发展,可使脑部发生轻微的结构变化。

父母和养育人员自身素质是良好的早期教育的首要条件,面对婴幼儿的苛求、急躁、强制或恶性都只会给婴幼儿的发展带来心灵的创伤,有些人说幼儿教育不好搞,而且父母也不好当,有一次在一个座谈会上我说其实结婚应该放松,管他怎么结婚,但是生小孩应该控制,父母生小孩之后对社会造成很大影响,如果不生小孩对社会没多大影响,当然了,这是学术观点。

早期的开发毕竟是双刃剑,一定要慎而又慎,适度和得法,要承认个体差异,更要因势利导。

缺陷补偿的脑科学基础,这是我的本行,大部分都跟发育和脑障碍有关,一般智力迟钝通常会导致语言功能下降,读写能力差、计算能力更为低下,但在某些方面,如口语方面表现出惊人的能力。

我们看盲人,或者看聋人,除了耳朵不好以外,智力绝对聪明,如果智力又差就很难训练了。

学习障碍的脑功能研究,严格讲,从神经生理学角度上,什么叫学习呢?实际上就是神经元的生电活动和神经网络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年纪大了以后会迟钝,因为神经元的接通比较难,不像年轻时那么灵活,而且有习惯,长期不讲话的人和长期讲话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我现在有点电脑依赖症,说穿了就是生电活动和神经网络之间的变化。

教育绝不是万能的,我们要考虑哪些是先天的,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大家要有科学的判断。

口语与书面语言,人脑中有语言中枢,但是没有专门负责阅读和书写的中枢,人写字和阅读需要后天在学校学习,而说话不需要学校,我们老讲文盲文盲,在文字上有文盲,语言上其实没有盲,谁都会讲话,秦始皇统一的时候,其实就统一了文字,并没有统一语言,到现在广州话和上海话还不一样,大脑里没有天生的阅读和书写中枢,口头语言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书面语言有三千年的历史,从目前的情况看,基因尚未将阅读、书写和计算融入编码结构中,也许是因为它们不像口语那样,直接与生存有关。

最近几年人们认识到情绪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没有认知参与的情况下,焦虑症、恐慌症多半是因为多种神经递质的浓度低于正常水平造成的。

自闭症儿童的脑障碍,自闭症儿童是特殊儿童,以前没有,这几年来,哈佛大学、剑桥大学都成立了自闭症研究中心,在这方面已经发现了很多问题,跟遗传和后天教育都有关系,我今年暑假做了八个自闭症研究,一个没成功,辛辛苦苦搞了一个暑假,我以为可以发表两篇文章,结果一篇也没发表,全部都没成功,只要动一毫米,影像就错了,数据就没有用,搞研究的人有时候真是苦的要命,什么收获都没有,而且又得做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