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净化和废水处理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净化和废水处理技术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
然而,水产养殖过程中废水产生量大、水质污染问题严重,给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净化和废水处理技术成为了行业和环保部门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净化和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一、水质净化技术1. 循环水养殖系统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一种常用的水质净化技术,通过过滤、曝气、杀菌等装置,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去除或转化,保持水体清洁。
同时,循环水养殖系统还能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率,并节约用水量。
2.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水质净化技术。
在生物滤池中,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利用其降解能力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物滤池具有体积小、净化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领域。
3. 植物净化法植物净化法是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吸收和分解废水中的营养物质的技术。
通过种植浮萍、芦苇等水生植物,利用其吸收和生物降解能力将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去除,净化水质。
植物净化法应用成本低、操作简单,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行业。
二、废水处理技术1. 水质调理剂水质调理剂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通过添加药剂改善废水的化学性质,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常用的水质调理剂包括硫酸铜、硫酸锌等,它们能够有效降低废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污染物含量,改善水质。
2.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是一种利用活性炭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和去除的技术。
活性炭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该技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
3.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生物降解进行处理的方式。
通过添加适当的微生物菌种,提供合适的生境条件,使其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生物处理技术具有净化效果好、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在水产养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净化与养殖废水处理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净化与养殖废水处理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养殖方式,以其高效利用水资源和满足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特点而备受关注。
然而,水质净化和养殖废水处理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护水生生物的健康和饲养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净化和养殖废水处理的方法。
一、水质净化方法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净化水质,包括过滤、沉淀等。
其中,过滤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过滤介质(如砂石、滤棉等)将水中的固体颗粒、浮游生物等截留下来,实现水质的净化。
沉淀则是利用重力将悬浮物和沉浸物沉淀到水底,通过清除底泥可以有效去除底部的污染物。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化学物质对水质进行净化。
例如,氯化铜和氧化铜等可以用于消毒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过氧化氢可以用于氧化水中的有机物,从而提高水质。
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利用生物来净化水体,如利用生物滤池、活性炭等。
生物滤池通过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来分解废物和有毒氨氮,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活性炭则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从而提高水质。
二、养殖废水处理1. 溶解氧和氨氮的处理养殖废水中的溶解氧和氨氮含量过高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来降低其浓度。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曝气池,在水中供氧的同时还能增加废水与大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此外,可以运用生物滤池等处理手段,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2. 污泥处理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经过生物滤池等处理后会产生污泥,对于处理污泥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采用厌氧发酵池,通过厌氧发酵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沼气和稳定的有机肥。
此外,还可以运用污泥浓缩、压榨等技术手段,减少污泥体积,方便后续处理和利用。
3. 水体循环利用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废水可以通过合适的处理手段实现水体的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浅谈工厂化水产养殖中水处理设备的应用
浅谈工厂化水产养殖中水处理设备的应用工厂化水产养殖是渔业生产新的经营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小、生产集中、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是发展现代渔业生产的现实选择。
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水质的处理。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就是这个道理。
想要养好水,就要选好水处理设备,此即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在水产品养殖场的水处理设备配置中,通常包括沉淀、过滤、消毒、吸附、生物处理等几个单元。
1沉砂池沉砂池可分为4种形式:(1)平流式;(2)竖流式;(3)涡旋式;(4)曝气式。
平流式沉砂池是一个狭长的矩形池,废水经消能或整流后进入池中,沿水平方向流至末端经堰板流出。
结构简单,处理效果好。
曝气沉砂池在池侧设置一排空气扩散器,其优点是除砂效率稳定,受流量变化影响小。
密度小的有机物在池中心随污水排出,砂被推向池底中心砂斗排出。
通过调节旋转板的转速,可除去其他形式的沉砂池难以去除的细砂,如0.1mm以下的砂粒。
竖流式沉砂池处理效果差,已淘汰。
2微滤这里所指的微滤并不是制造纯净水的中空渗透法,而是指通过80~300目筛网来滤除悬浮物的一种机械过滤法。
通常可选用的是回转式微滤机。
其优点很多:能从水中去除各种类型的浮游植物、藻类、浮游动物、无机与有机碎片或纤维纸浆等。
和其他设备比较具有占地少,水头损失小,不加药剂,安装操作简易等优点。
过滤精度可达15μm。
连续运转,自动清洗,能耗低。
适用于工厂化水产养殖、城市污水治理、工业污水排放治理等多种领域。
3砂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选择压力式砂滤罐作为砂滤设备。
压力式砂滤罐能从水中高效去除各种类型的浮游生物、藻类,无机与有机碎片或纤维纸浆、重金属离子、部分可溶性物质、蛋白质,软化水质,提高澄清度。
过滤能力强,使用机动灵活。
适用于工厂化水产养殖、城市污水治理、工业污水排放治理等多种领域。
在实际选用当中,应考虑其是否耐海水等腐蚀性液体的侵蚀。
再者,应考虑其使用方便性,现在多数压力式砂滤罐都采用一阀控制,过滤、反冲等工作模式的切换非常方便。
分析工厂化养鱼废水养殖南美白对虾高产技术
分析工厂化养鱼废水养殖南美白对虾高产技术工厂化养鱼是一种以工业化规模、高效率和环保性为目标的养殖方式,养殖南美白对虾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养殖对象。
南美白对虾是一种优质的养殖物种,其高产技术的分析可以帮助养殖者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
本文将对工厂化养鱼废水养殖南美白对虾高产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1. 废水处理技术:工厂化养鱼废水养殖南美白对虾需要处理废水以保证水质的稳定和安全。
常见的废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静态沉降、过滤和曝气等方式去除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悬浮物;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加入化学试剂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等生物体对废水进行降解处理。
综合运用这些废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将废水处理成适合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水质。
2. 养殖环境控制技术:工厂化养鱼废水养殖南美白对虾需要建立适宜的养殖环境。
养殖环境控制技术包括水温控制、光照控制、氧气供应和饲料控制等。
南美白对虾对水温较为敏感,适宜的水温是其正常生长和繁殖的基础,因此需要通过加热或降温设备来调节水温。
光照控制可以模拟自然光照条件,促进对虾的生长和繁殖。
氧气供应是保证对虾生存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增加曝气设备来提供充足的氧气。
饲料控制需要根据对虾的生长阶段和养殖密度来合理配比,避免过度投喂和浪费。
3. 疾病防控技术:工厂化养鱼废水养殖南美白对虾需要做好疾病防控工作,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常见的疾病防控技术包括建立健康检疫制度、提高养殖环境卫生水平、加强饲料和水质的监测等。
健康检疫制度可以通过对虾苗种和引种物资进行检疫,减少疾病的传入。
养殖环境的卫生水平对疾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需要定期清洁池塘和设备,并注重饲料和水质的质量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1. 规模化优势:工厂化养鱼废水养殖可以利用大规模的养殖设备和高效率的养殖管理技术,实现养殖规模的大幅度增加,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尾水处理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尾水处理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AS)是依托现代工业建立起来的集工程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信息化之大成于一体的现代化养殖生产新模式,具有养殖设施设备先进、管理高效、养殖环境可控、养殖生产不受地域空间限制、养殖产量高、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且可做到产品连续上市,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良好等特点, 被国际上公认为是现代养殖产业的发展方向。
我们国家目前是水产养殖大国,但是在循环水养殖技术方面还落后于欧洲一些发达国家,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发展渔业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污染水源的问题,所以发展循环水养殖越来越受到水产养殖户的迫切需求。
我们国家这几年的循环水养殖技术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模式也开始走向成熟,在养殖经验,成套设备,水处理系统选择上越来越丰富,已经出现很多成功的循环水养殖案列,给很多水产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下,不仅一立方水能产出几十公斤的鱼类,同时排污方面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养殖用水的重复利用是循环水产养殖系统的技术核心,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利用曝气、沉淀、过滤等手段去除养殖对象的代谢产物和饵料残渣,使水质得以净化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
循环水养殖模式(RAS)中的沉淀池、过滤网只能去除可见污染物,曝气能促进水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从而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氨氮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主要是指非离子氨的危害,非离子氨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后,对酶水解反应和膜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表现出呼吸困难、不摄食、抵抗力下降、惊厥、昏迷等现象,影响水生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与生长状况,严重时可导致养殖生物大批死亡。
在循环水养殖中,生物滤器是处理尾水最关键的装置,相当于系统的心脏。
在诸多项目实践中,MBBR移动床工艺效果特别明显,能有效的去除养殖尾水中的氨氮。
MBBR工艺尾水处理流程如下:尾水一一气泡浮选一一生物脱氮曝气生物滤池紫外消毒一一排放MBBR生物滤池目前所有填料有两种选择:1.聚氨酯生物填料(方块状),优点是挂膜速度快,比表面积大,缺点是寿命短,孔隙小生物膜老化后,不易脱落,影响后期除氨氮效果。
海水工厂化养鱼水质调控方法
海水工厂化养鱼水质调控方法工厂化养鱼放养密度大、生长速度快、养殖产量高,对水交换的要求很高。
调节好水质,不仅能够节约水资源,还能大大降低用电量,进而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在水质调控方面一般使用以下的方法。
1、选用良好的水源水源必须洁净、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
利用地下海水还必须保证水质良好、盐度合适,并经过充分曝气后再使用。
2、严格处理海水必须经过沉淀、砂滤、网滤等程序,以保证水质清洁、不含敌害生物和病原菌,有条件还可以对海水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臭氧消毒等。
3、机械增氧机械增氧是增加水体溶解氧、改良水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常用机械为各种增氧机、空压机、液态氧充气装置等。
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增氧设施,设置合理的数量。
增氧机的开启时间,应根据池水情况,尤其是放养的密度、溶解氧水平、水流量的多少、添换水的情况、池底污染状况等确定充氧的时间和气量的大小。
4、换水和清污根据养殖操作规程和具体生长情况,合理调整换水量。
同时要及时清除池底和池壁的残饵、粪便、附着物等污物,保持池底的清洁,减少污染。
换水或流水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池内、外的水温、盐度等理化指标的一致。
5、合理养殖密度放养密度要适宜,必须根据池水交换、产量设计、养殖技术、病防措施、水源水量和质量等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放养密度,若放养密度过大,容易造成投饵量和排泄物的增多,使池水溶氧量降低,甚至带来水质恶化。
养殖密度的确定应该以质量优、效益高、产量多为原则。
6、加强投饵管理不使用鲜活饲料及自制的干、湿配合饲料,推广使用对水产动物和人类安全的优质配合饲料,包括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不仅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养殖生物的生长,还能够减少残饵的数量,减轻水质的污染,提高养殖用水的质量,降低养殖成本。
所使用的配合饲料一定要符合《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要求。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对养殖水质和底泥的处理技术研究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对养殖水质和底泥的处理技术研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于养殖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传统的养殖方式往往带来了许多环境污染的问题,例如养殖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和底泥的积累。
为解决这些问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应运而生,并成为了现代养殖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本文将介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对养殖水质和底泥的处理技术研究。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是一种集成了水质处理和循环利用系统的养殖设备。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循环水系统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并将水重新利用于养殖过程中。
同时,该设备还能有效处理养殖底泥,防止底泥的堆积和再次释放有害物质。
在循环水处理技术方面,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主要采用了生物滤池和生化处理技术。
生物滤池通过自然界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废料和氨氮,从而降低养殖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浓度。
生化处理技术则通过添加适量的微生物菌剂和发酵剂,加速有机废料的降解和转化。
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养殖水质,降低了废水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而对于养殖底泥的处理技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主要采用了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和曝气等,可以有效去除底泥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减少底泥对水体的污染。
生物方法则通过投放合适的微生物菌剂和酶剂,促进底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和降解,从而减少底泥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这些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养殖底泥的质量,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此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还能通过一系列配套设备来提高养殖水质和底泥的处理效果。
比如,在循环水处理过程中,加入适量的草鱼、青鳝等底栖生物,可以有效地吞食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另外,可以采用生物质颗粒与底泥空心微球的复合填料,增加底泥捕捞和水体净化的效果。
总结起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在养殖水质和底泥处理技术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通过采用生物滤池和生化处理技术,该设备能够有效地去除养殖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降低水体的污染程度。
同时,通过物理和生物方法处理养殖底泥,能够显著减少底泥对水体的污染。
工厂化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
D].西安:长安大学,
2015.
研究方向农业物联网;张 月 雯 (
1994
G),女,浙 江 绍
[
5] 贺文静 .活性 炭 纤 维 阴 极 电 芬 顿 高 效 去 除 草 甘 膦 机 理
(
1995
G),男,河 北 唐 山 人,本 科,主 要 从 事 物 联 网
[
6] 惠金枝 .山西 省 襄 垣 县 新 建 屠 宰 场 项 目 污 水 处 理 工 程
滤流量大等优点.缺点是残饵和粪便经常会被滤网
成氧气和水,不仅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5],还能增加水
有无能源消耗、部 署 方 式 简 单 [1]、抗 冲 刷 能 力 强、过
活水中的微 生 物 [4].臭 氧 非 常 不 稳 定,极 易 反 应 生
切割成小块从而穿 过 滤 网 进 入 下 一 级,增 加 下 一 级
兴人,在 读 硕 士,主 要 研 究 方 向 农 村 发 展;李 伟
工程工作.
与机制研究[
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13.
[
J].山西建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017,
43(
34):
120
G
121.
(
008)
组成:固液分离,气 浮 综 合 处 理,生 物 滤 池 和 消 毒 杀
元
菌,现对各处理系统进行如下简介.
质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工厂化水产养殖集约化密
生物滤池是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核心处理单
,其 原 理 主 要 是 通 过 生 物 膜 食 用 水 中 的 有 害 物
[
3]
度极高,其水中剩 留 的 饵 料、粪 便 分 解 产 生 的 氨 氮、
作者简介:刘晓 蒙 (
工厂化循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工厂化循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研究进展工厂化循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研究进展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利用也逐渐增加。
而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渔业生产方式,不仅促进了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也给水资源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同时,养殖废水的排放也对环境造成了潜在的污染风险。
因此,研究循环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和技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科学价值。
一、循环水产养殖废水的特点循环水产养殖废水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 高浓度大量有机物:由于养殖过程中鱼类的粪便和饲料残渣等有机物的产生,废水中的有机物浓度比较高。
2. 高氮高磷含量:鱼类粪便和饲料残渣中富含氮和磷元素,废水中的氮磷含量往往较高,容易造成水质的富营养化。
3. 多种物质的混合:废水中不仅含有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还有微生物、悬浮颗粒物等杂质。
4. 循环水利用率要求高:为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循环水养殖要求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次参与养殖过程,因此对于废水的处理效果和经济性要求较高。
二、工厂化循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为了解决循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难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和进展:1.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转化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化生物膜法和微生物颗粒法等。
在循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生物处理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并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废水中的有机物浓度。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膜的分离性能,将废水中的溶解物、悬浮物和微生物等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循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膜、超滤膜和逆渗透膜等。
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微生物和颗粒物,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3. 其他辅助技术:除了生物处理和膜分离技术外,还有一些辅助技术被应用于循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
例如,化学沉淀法可利用化学药剂与废水中的无机物发生反应,形成沉淀物而达到处理废水的目的。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工艺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工艺在这个“人多势众”的时代,水产养殖已经变成了很多人谋生的好选择,尤其是工厂化水产养殖,既省心又高效。
然而,咱们不得不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尾水问题,简直就是一个让不少养殖户头疼的大难题。
说白了,就是鱼塘里的水呀,虽然通过循环系统过滤了不少杂质,但总还是会有些污水、污染物残留,这样一来,水质一旦变差,鱼儿就容易得病,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养殖环境的生态平衡。
所以,怎么把这堆尾水处理干净,成了大伙儿心头的一块“疙瘩”。
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嘛!咱得找到既经济又高效的方法,不然可真是“鸡飞蛋打”,得不偿失啊!说到尾水处理,这里面有一大堆技术和工艺,光听名字就让人头大。
比如什么生物滤池、沉淀池、厌氧反应池,听起来都挺高大上的。
但其实吧,处理尾水的根本目的就是让这些污染物沉淀下来,不再影响到水体的质量。
这样说吧,就像你家洗衣机里的水,一旦被用完了,不清理干净,剩下的污水还得倒掉,不然洗得再干净也没啥用,反而成了污染源,鱼儿们也就不安生了。
这时候咱们的“循环水处理工艺”就派上了大用场。
咱们可以借助物理、化学甚至生物的手段,把那些不健康的东西给去除掉。
你看,像物理方法里有滤网、沉淀池,这些方法简单直接,一看就懂。
沉淀池呢,就是给水里的杂质一个“安静的地方”,让它们自己慢慢沉下来。
至于生物法嘛,就是用微生物来“吃掉”水中的有机物,这可就像是用生态清洁工来打扫卫生,既环保又实用。
但话说回来,处理尾水的技术要真做到既环保又高效,可不是件容易事。
你要是只想着“图个省事”,用点简单的设备就完事,搞不好反倒适得其反。
比如,过滤网滤不了细小的杂质,沉淀池的沉降速度也不够快,久而久之,水质还是不稳定,那就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所以,咱们得不断优化这些处理工艺,找出适合自己养殖环境的最佳方案。
这样才能既省水又省钱,还能让鱼儿在清澈的水中自由畅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得给大家说一个小窍门,像现在很多养殖户都开始用“多级处理”方式了。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作者:唐黎标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第23期工厂化水产养殖是21世纪的发展新趋势,水是生命之源,而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水质是工厂化水产养殖成败的关键。
因此,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成为现代水产养殖所关注的焦点。
一、增氧技术养殖水体容易受到外来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水质一旦发生变化,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到养殖中的动物。
水中不同的含氧量会关系到水中动物的生长状况,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控制不同的含氧量。
不同的含氧量也会直接影响水质。
1. 纯氧增氧这种增氧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氧气瓶纯氧,一种是液体氧气罐,一种是纯氧发生器。
不论是哪一种方法来增加氧气,其使用效率都不是很高。
最高也只能达到40%左右,这个比例比较低,造成资源的浪费。
如果长期采取这几种方法增氧,必然会造成企业很大的损失。
因此必须在此基础上不断引进专门的设备来充分利用设备中的氧气。
现阶段使用比较普遍的是采用压力过饱和法,在高压容器里使水气充分混合,在高压下使水体达到饱和浓度,释放到常压下的养殖水体,成为常压下的过饱和溶解氧水体,以分子的形式向周围水体渗透,达到增氧的目的。
该方法氧气的利用率约为90%,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养殖密度可达100kg/m2。
2. 微气泡增氧微气泡增氧是在氧气增氧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的,提高氧气的使用效率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
微气泡增氧技术主要是在产生微气泡技术的基础上,研究氧气气泡在水中的形成到溶解的这一整个过程,通过采集不同的数据,来确定适宜的氧气气泡大小。
在此基础上形成微气泡增氧技术,有利于提升增氧效率。
二、悬浮物及其处理技术工业化的生产都是批量生产,因而从引进、喂养到卖出这一系列过程,都是实行工业化的操作。
工业化的养殖一般都是用饵料来喂养。
因而在水中经常性的会出现很多的悬浮物,由于养殖动物的不同,需要喂养的次数不同,水中含有的悬浮物的密度也各不相同。
根据饵料投喂量的不同,其含量在5~50mg/L左右。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的水处理流程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的水处理流程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是一种现代化的养鱼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在工厂化循环水养鱼中,水处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只有水质好了,鱼才能健康生长。
一、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是对养殖池建立完善的循环系统,将养殖池中的鱼粪、残饵等杂物通过过滤器、沉淀器、生物反应器等装置物理分离或生化分解,从而实现水质的增氧、除臭、除污和微生物群体调控等功能,维持水质的稳定性和养鱼环境的良性循环。
1. 过滤器过滤器是用来去除养殖水中悬浮物、颗粒、异物等的装置。
在工厂化循环水养鱼中,常用的过滤器有物理过滤器和生物过滤器。
物理过滤器主要是对养殖水的颗粒物、浮游生物进行物理过滤,如筛子、滤网、纤维滤器等。
生物过滤器运用生物附着的原理,利用填料上的微生物去除养鱼水质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流动床生物滤器、生物接触氧化器、旋转生物转盘等是常用的生物过滤器。
2. 沉淀器沉淀器是利用颗粒物重力自然沉淀下去的原理,在水中沉淀出有害物质。
养殖池中沉淀后的鱼粪残渣可以通过泵抽到污泥池中,进行沼气发酵和有机肥料制作。
3. 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利用一些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对有害物质进行生化分解或转化。
养殖池经过生物反应器的处理,可以有效地降解一些难以生化分解的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
二、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针对水质存在的有机物质、无机物质、重金属等进行去除、转化或转移。
化学处理可以通过添加氧化剂、消毒剂等物质,对水质进行氧化或杀菌消毒等。
1. 加氧处理在循环池中,通过添加一定量的氧气、臭氧或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可以对养殖池中的有机质进行分解和去除。
同时,氧气也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保证鱼类健康成长。
2. 消毒处理消毒处理是防止病原体在养殖过程中传染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消毒剂有漂白粉、碘水、过氧化氢等。
消毒处理必须在养殖池中的鱼类出池期进行,以避免对鱼类造成伤害。
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水质处理研究进展
2、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发展较晚,但近年来在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的推 动下,取得了快速进展。国内研究者针对水质处理技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 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例如,中国海洋大学研发的“智能水处理机器人”能够自动监测水质指标、进 行数据分析并调整处理策略,实现了水质的实时监控和精准处理。此外,中国 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推出了一种基于生物酶-活性炭组合技术的水质处理装 置,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增加了水体的溶氧量,提高了养殖效益。
一、背景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是一种在封闭环境中,通过循环水系统,对养殖用水进 行实时处理、净化、再利用的高效养殖方式。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和养殖规模 的扩大,水质恶化、病害增加等问题逐渐凸显。因此,研究高效、环保的水质 处理技术,对于保障水产品质量、提高养殖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此外,还有研究者从循环式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例如,通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将养殖废弃物转 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能源,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同时,借助智能化技术 对水产养殖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优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总之,循环式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管理水平 的提升,相信未来循环式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将会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为水产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在技术、管理、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仍 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与国外相比,国内研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 加强研发和推广力度。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工 厂化循环水养殖有望成为一种更为环保、高效的养殖模式。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净化与循环利用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净化与循环利用技术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养殖方式之一,而水质净化和循环利用技术对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净化与循环利用技术,并介绍几种有效的应用方法。
一、水质净化技术1.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是一种利用生物菌群降解有机废料、调节水质的技术。
通过将养殖废水通过滤材,如生物陶瓷、海绵等,为水质中的有害物质提供滋生细菌的场所,细菌会降解有机废料并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物滤池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养殖生物健康生长。
2. 活性炭过滤活性炭过滤是一种常见的水质净化方法。
通过将养殖废水通过活性炭过滤器,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废料、化学物质和异味物质,从而净化水质。
活性炭过滤器可根据养殖的规模进行设置,以确保养殖废水得到有效的净化。
3. 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技术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质中的矿物质和杂质的一种方法。
通过将养殖废水通过离子交换器,矿物质和杂质会被树脂吸附,同时释放出更为纯净的水质。
离子交换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硬度和重金属物质,改善水质,有利于水产生物的健康生长。
二、水质循环利用技术1. 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系统是一种将养殖废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次利用的技术。
通过采用生物滤池、活性炭过滤等净化技术,将养殖废水进行处理,然后回收利用。
循环水系统可以大大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同时降低废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2. 水草滤池水草滤池是一种利用水生植物生态系统进行水质净化和养分回收的技术。
通过在养殖区域内设置水草滤池,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质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同时提供氧气和食物源给养殖生物。
水草滤池能够有效降低养殖废水中的氮、磷等养分浓度,实现水质的自净化和循环利用。
3. 污泥处理技术污泥是养殖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料,若不加以处理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通过采用发酵、厌氧消化等技术,可以将污泥进行有效处理。
经处理后的污泥可作为肥料施用于农田,实现养殖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工艺
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工艺摘要:据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工厂化水产养殖企业大多选取以池塘等为载体的集中式高密度模式养殖鱼虾等水产,产生的大量尾水按传统尾水处理方式,直接排入周边水体,随之一起排入的还有尾水中所含的大量氮磷元素化合物。
此举必将加速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破坏水体生态结构,造成水环境污染。
在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水产养殖尾水的处理模式已成为生态环境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
本文重点研究了目前主要采用的集中式养殖尾水处理工艺,进而探究了新形势下尾水处理的生态修复措施及其净化、循环利用的方法。
关键词: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生态环境保护目前,我国鱼虾蟹贝等水产的两大来源分别为养殖和捕捞。
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大量水产养殖企业通过科学化、标准化的技术措施和先进的机械设备提高养殖密度,高效、稳定地提高水产养殖品产量,逐渐形成工厂化水产养殖。
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水产品养殖日常代谢的废弃物总量也在不断加大,并伴随着尾水直接排入水体中,影响水环境质量。
因此,水产养殖行业势必要探索、研究出科学、高效、可持续的养殖尾水处理工艺,改善水环境质量。
一、水产养殖尾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密度的水产养殖需要卫生健康的水环境,好的水质更有利于鱼虾蟹贝等水产品的生存,可能爆发传染疾病,造成大量死亡,直接影响经济效益;而高密度的水产养殖会产生大量含污染物的尾水,若尾水没有经过净化等处理,而是直接排放入周边水体,则会对周围水体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环境效益。
养殖尾水中常见污染物主要包括残存饵料、粪便、水生植物昆虫尸体、底泥等,是水体中悬浮物、总磷、总氮等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1、悬浮物主要是水中残存饵料、动物粪便等以颗粒物、悬浮状态存在,降低水质的透明度,是造成水质浑浊的主要原因;2、总氮、总磷是统计的养殖水体中各类含氮、含磷物中氮、磷的总量,过量的氮、磷会导致微生物和水生生物大量繁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其中,氨氮是水生动物通过新陈代谢、水中微生物分解得到的产物,积存时间过长,还可能导致水产品中毒;一般鱼类对亚硝酸盐的毒耐受性很差,过量亚硝酸盐一旦被鱼虾摄入,血液的载氧效率将明显降低,导致鱼虾机体供氧不足,造成组织无氧呼吸,甚至导致死亡[1]。
工厂水产处理方案
工厂水产处理方案1. 概述工厂水产处理方案是针对工业化水产养殖,旨在提供有效的水质处理和养殖环境管理方案。
本文档将介绍工厂水产处理方案的设计原则、基本步骤和关键技术,旨在帮助工厂提高养殖效率和水质管理水平。
2. 设计原则在设计工厂水产处理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高效性: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降低成本。
•环保性:减少废水排放和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安全性:确保工厂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人员健康。
3. 基本步骤3.1 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工厂水产处理方案的第一步,通过实时监测关键水质指标,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质异常问题。
常用的水质监测指标包括温度、pH值、溶氧量、氨氮浓度等。
可使用专业水质监测仪器对水体进行定期监测,并建立相应的监测记录。
3.2 液体氧化剂处理液体氧化剂是处理工厂水产养殖水质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常用的液体氧化剂有过氧化氢、臭氧等。
通过添加适量的液体氧化剂,可以有效杀灭水中的有害细菌和寄生虫,改善水质。
3.3 水循环系统优化水循环系统是水产养殖的核心,通过优化水循环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安装生物滤池、沉淀池和曝气器等设备,可以有效去除有机废物和氨氮,改善水质。
3.4 光合作用增氧光合作用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提高养殖效果。
可以通过增加水中的藻类和水草数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3.5 养殖环境卫生管理养殖环境卫生管理是保证水产养殖顺利进行的关键。
定期进行池底清洗、水族箱清洗和设备消毒,有效控制病原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4. 关键技术4.1 水质处理技术•过滤技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过滤水体中的固体颗粒、有机物和微生物等。
•生物滤池技术:通过优良的生物滤材和生物膜,降解水中的有机废物和氮物质。
•臭氧处理技术:将臭氧气体注入水体中,快速氧化有机物和杀灭细菌病毒。
4.2 光合作用技术•光照调控技术:合理安排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工厂化水产养殖是应用工程技术、水处理技术和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进行渔业工业化生产的技术模式。
随着水产养殖业向现代化水平的发展,工厂化水产养殖技术作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现代化的支撑技术,受到科学研究者和渔业生产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相关的养殖工艺、水质控制、净化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有些技术已经在生产中获得应用。
其中养殖水体的处理技术,作为工厂化养殖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获得较快发展,形成了机械、化学、生物和综合处理等多项技术,为工厂化水产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厂化水产养殖水体的处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增氧、分离(分离固体物和悬浮物)、生物过滤(降低BOD、氨氮和亚硝酸盐)和暴气(去除二氧化碳等)、消毒、脱氮等处理过程,其中悬浮物和氨氮去除是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
本文根据近年的研究进展和国内外研究资料,对养殖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为工厂化养殖的设计和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并期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先进技术和处理方法、开发出相关的高效养殖工程设施和设备。
1. 增氧技术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是养殖鱼类赖以生存和处理设备中的微生物生长的必备条件。
在工厂化养殖系统中,鱼类正常生长的溶解氧应该达到饱和溶解度的60%,或者在5mg/l以上;溶解氧低于2mg/l,用于工厂化养殖水体处理的硝化细菌就失去硝化氨氮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工厂化养殖系统溶解氧消耗主要来自养殖鱼类代谢、代谢物的分解、微生物氨氮处理等,系统所需溶解氧根据所养鱼类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并随着养殖密度和投饵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在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工艺设计中,要根据养殖对象、养殖密度、水体循环量等因素来确定增氧方式。
1.1空气增氧由于各种增氧机械设备在工厂化养殖池很难应用,因此,空气增氧多采用风机加充气器的办法,以小气泡的形式增氧。
这种办法虽然具有使用方便、投资小的特点,但是增氧效率低,一般在1.3kg O2/kW-h(20 C温度),28 C时仅为0.455kgO 2/kW-h,养殖密度也只能达到30-40kg/m 3。
研究工厂化养殖的增氧专用设备,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
1 . 2纯氧增氧纯氧根据选择的方便性可分为氧气瓶纯氧,液体氧罐和纯氧发生器三种。
无论采用那种纯氧增氧,象空气增氧中利用充气器的办法都是非常浪费的,最高只有40%的纯氧可以利用,其余没有溶解的氧气逸出水面而浪费。
因此,必须有专门的设备充分利用氧气。
常用的1 . 3微气泡增氧在利用空气和氧气增氧的研究中,为了提高增氧效率和氧气的利用率,各项研究集中在产生微气泡的技术上,有些学者研究了氧气气泡在水中的形成与溶解变化过程,以确定适宜氧气气泡大小。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了利用超声波击碎小气泡的办法,可产生平均直径小于20 口的微气泡,增加了增氧处理的效率。
2. 悬浮物及其处理技术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悬浮物主要由于饵料的投喂而引起。
在一次性过流高密度养殖水体试验中,根据饵料投喂量的不同,其含量在5〜50mg/l左右。
在饲料系数0.9〜1.0情况下,鱼体每增重1kg就会产生150〜200g悬浮物。
因此,作为循环使用的养殖水体,悬浮物在水中的积累是非常迅速的。
养殖水体中鱼类的固体排泄物,在正常代谢的情况下,以悬浮物的形式存在于水体中。
在流动的养殖水体中,悬浮物大部分以小于30 pm的颗粒存在于水中。
悬浮物的比重略大于水,颗粒小、流动性好、有一定的黏附性,在有水流的条件下呈悬浮状态。
从养殖水体中去除30 p m以下的悬浮物,一直是工厂化水产养殖设计研究的重要方向。
养殖水体中的悬浮物的积累,使水体浑浊,影响养殖鱼类鳃体的过滤和皮肤的呼吸,增加鱼类环境胁迫压力,恶化水质、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工厂化水产养殖过程中及时清除养殖水体中的悬浮物是非常必要的。
2.1固定式滤床固定过滤床一般由粗滤、中滤和细滤三层滤料组成。
根据其工作水流的不同可分为喷水式滤床(Trickling filter)和压力式滤床(Pressed filter),是比较普遍的过滤方式。
固定式滤床可根据需要调整滤料的粒度和过滤层的厚度,过滤不同大小的悬浮颗,达到理想的过滤效果。
其应用难度在于设备庞大、效率低、长时间运转容易堵塞,反冲困难。
2.2滤网过滤滤网过滤是用细筛网进行悬浮物的过滤,主要有平盘滤网过滤和转鼓滤网过滤。
其中转鼓滤网过滤在不断过滤的同时进行反冲洗,过滤效率高、效果好,应用普遍。
滤网的网目一般约为30〜100阿,可过滤36〜67%的悬浮物,网目越小过滤越彻底,但是网目小于60阿就会影响过水性能。
为了改善其过滤性能,增加过滤面积,防止堵塞,减少尺寸和反冲用水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2. 3 浮式滤床浮式滤床应用比水比重小的塑料球作为过滤介质,在过滤过程中悬浮于水中形成过滤层。
塑料浮球具有表面积大、吸附性强、过水阻力小的特点,形成过滤层可有效过滤悬浮物。
浮球直径为3 mm左右滤床,可过滤100%的30卩m以上79%的30阿以下的悬浮物颗粒,获得很好过滤效果。
由于养殖水体中的悬浮物具有结块的特性,为了防止反冲时堵塞和较好的过流量,浮球生物滤器需要频繁的反冲,增加了用水量和应用成本。
为了改善其应用效果,必须进一步研究防止堵塞的结构和方法。
2.4自然沉淀处理自然沉淀技术是应用鱼池特殊结构或沉淀池,使悬浮物沉淀、集聚并不断排出。
设计良好的沉淀池可去除59%〜90%悬浮物,其中设计的关键是确定悬浮物的沉降流速。
有资料表明,应用自然沉淀处理,过流流速应低于4 m/min , 适宜流速为1 m/min ;单位面积的流量为1.0 27 m3 /m 2 h。
自然沉淀虽然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限制了水体循环的流量,从而使结构庞大,增加了成本。
2.5气泡浮选处理气泡浮选处理的原理是通过气泡发生器持续不断的在水中释放气泡,使气泡形成象筛网一样的过滤屏幕,并利用气泡表面的张力吸附水中的悬浮物。
产生微小气泡(直径为10〜100 口),使气泡均匀持续与水体有效混合,可有效去除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悬浮物。
气泡越小,效率越高。
因此,研究产生微小气泡的发生装置,是该项技术应用的关键。
3. 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及其处理技术工厂化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主要是由于养殖鱼类的代谢、残饵和有机物的分解而引起。
一次性过流试验表明,高密度流水养殖排水中的氨氮浓度一般为 1.4 mg/l左右。
投喂的饲料中,大约有40%饲料蛋白的氮被鲑鳟鱼类转化成氨氮(NH3 + NH 4+),在饵料系数为1.0的情况下,鲑鳟鱼类每增长1kg就会产生33g N。
如不进行处理,氨氮在循环养殖水体中的积累呈快速直线上升的趋势。
养殖鱼类排泄的氨氮中,大约只有7 -32%的总氮是包含在悬浮物中,大部分溶解于养殖水体中,分别以离子铵NH4+和非离子氨NH3的形式存在,并且随着pH值和温度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研究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氨氮处理先进技术和有效方法,是工厂化水产养殖的重要课题。
氨氮在养殖水体中的积累会对鱼类产生毒性作用,其中非离子氨对鱼类毒性作用很大。
工厂化养殖水体的氨氮总量一般不应超过1mg/l ,非离子氨不应超过0.05mg/l。
由于离子铵NH4+和非离子氨NH3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相互转换,因此在控制养殖水体氨氮积累的同时,应注意根据温度的变化调节pH值,从而使非离子氨保持在较低水平。
3.1空气吹脱空气吹脱的原理是应用气液相平衡和介质传递亨利定律,在大量充气的条件下,减少了可溶气体的分压,溶解于水体中的氨NH3穿过界面,向空中转移,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空气吹脱的效率直接受到pH值的影响,在高pH值的条件下,氨氮大部分以非离子氨的形式存在,形成溶于水的氨气:HH4+ + OH- NH4OH H2O + NH 3 t在pH值为11.5时,水气体积比为1: 107的条件下,空气吹脱可去除95% 的氨氮,在正常养殖水体也可获得一定的效果。
空气吹脱应用的关键是pH值的调整,使处理过程既能提高处理的效率,又能适应养殖鱼类对水体pH值的要求。
同时空气吹脱需要空气的流量大,养殖水体水温易受影响。
3. 2 离子交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是应用氟石或交换树脂对水体中的氨氮进行交换和吸附。
氟石的吸附能力约为1mg/g,设计适宜可吸附95%的氨氮,在达到吸附容量后,可用10%的盐水喷林24小时进行再生,重复使用。
在工厂化养殖中应用氟石有较好的效果,但其再生操作烦琐、时间长。
有些研究利用氟石作为生物处理的介质,在氟石上接种硝化细菌,达到提高生物处理效率的目的。
3. 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对水中的氨氮进行转化和去除。
亚硝化细菌(Nitrosomonas europaea and Nitrosococcus mobilis ) 把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硝化细菌(Nitrobacter winogradski and Genus Nitrospira )把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
如果进行彻底脱氮处理,可利用反硝化细菌进行处理。
由于反硝化过程是在厌氧条件下(溶解氧低于1mg/l)进行,应用于水产养殖有一定的困难。
研究表明,硝酸盐对鱼类的影响很小,一些养殖鱼类可抵抗大于200 mg/l浓度的硝酸盐。
因此,水产养殖水体的处理,很少应用反硝化过程。
生物处理具有投资少,效率高的特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有资料显示,应用硝化和亚硝化细菌附着浮球进行氨氮处理,氨氮的转化率为380g / (m3 day),饵料负荷能力为32kg/ (m3 day )。
但是,硝化细菌的最佳生长温度在30 C以上,温度降低其活性降低,处理能力下降,低于15 C已经很难利用。
有些研究涉及了低温下优势细菌的驯化、培养和利用技术,获得低温下生物处理的良好效果,是水产养殖水体处理的重要研究方向。
3. 4臭氧氧化处理臭氧作为消毒和去除悬浮物在水产养殖上获得广泛应用,其也有一定的氨氮氧化效果。
研究表明臭氧的直接氧化可去除水体中氨氮的25.8%,在加入催化剂的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其氧化效率。
臭氧氧化氨氮的方法在水产养殖上还没有深入研究,利用催化方法提高臭氧氧化氨氮的效率,应用于养殖水体的处理,可为水产养殖的氨氮处理开辟新途径。
3. 5电渗析处理电渗析处理的原理是水体在电场的两极流动时,水中的带电离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阴离子透过阴膜进入阴离子集水槽,阳离子通过阳膜进入阳离子集水槽,从而可把水体中的离子氨去除。
由于氨氮在pH值为7的中性条件下,非离子氨仅为氨氮总量的0.55%,99%以上是离子氨,所以电渗析处理可获得好的处理效果。
电渗析处理具有分离效率高、装置紧凑、自动化容易的特点,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化工、食品、冶金和航天领域的水处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