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发电厂教学大纲
热力发电厂教材
本
章
第二节 热力发电厂的热经济评价
提
第三节 凝汽式发电厂的热经济指标
要
第四节 我国火力发电工业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 持续发展
热力发电厂教材
2
第一节 火电厂的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一、发电厂的安全可靠性 (一)火电厂可靠性管理的任务与作用
火电厂的生产安全第一 任一设备、元件或误操作都可能导致主网瓦解,严重影响国民经济、 人们生活或设备人身安全 火电厂可靠性是指在预定时间内和规定的技术条件下,保持系统、设 备、部件、元件发出额定电力的能力,并以量化的一系列可靠性指标 来体现。
方案,但经济性较差 9. 广泛采用气力除灰与干贮灰场 10. 特殊情况,可考虑风冷型干排渣技术
热力发电厂教材
15
控制热排水的污染 • 火电厂采用直流或混流供水时的冷却水,使用后一般温度升高8℃-
10℃,直接排入水体,使水体含蓄了大量热量,影响水质或水生物。 • 辽宁发电厂热排水排入大伙房水库,因寒流突然袭击,水温突降,使
措施。
热力发电厂教材
9
二、发电厂的环境评价
(一)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少占地、节能、降耗、减排 少占良田、可耕地、少拆迁
• 初步可行性研究-编写简要分析 • 可行性研究-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 初步设计-编写环境防治方案设计 • 施工图设计-编写环境保护防治设
施设计
热力发电厂教材
10
(二)大气污染防治 1、高烟囱排放 2、高效除尘器 3、控制SO2排放技术 目前火电厂减排SO2的主要途径有:煤炭洗选、洁净煤燃烧 技术、燃用低硫煤和烟气脱硫。
热力发电厂教材11来自4、控制NOx技术 (1) 采用低NOx燃烧技术 (2) 炉膛喷射脱硝技术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地位与目标
(一)课程地位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是热能与动力专业学生在学完《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等专业课程后进行的一项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和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学生有必要掌握大型汽机组的热力系统设计计算,通过专业课程设计,巩固、充实和扩展有关专业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掌握反映当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提高科研能力。
专业课程设计还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专业课程设计问题。
(二)课程目标
1.学习电厂热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一般途径和方案论证、优选的原则。
培养学生使用国家设计标准、规范,进行工程设计,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掌握大型火电厂凝汽式机组的热力系统设计与计算,或者热电联供机组的热系统计算;从设计、计算角度提高热动类专业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3.锻炼学生专业运算、制图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三、设计选题及任务要求
注:学生可任选其中一个题目进行设计。
四、课程设计的主要进程与时间安排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六、推荐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黄新元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第二版(二)主要参考书:
1.《水和水蒸气热力性质图》,严家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热力发电厂》,叶涛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第五版
3. 《热力发电厂》,郑体宽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热力发电厂第二版教学设计
热力发电厂第二版教学设计前言热力发电厂是一个关键的能源转化系统,它将化石燃料等能源转化为电力。
此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热力发电厂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同时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热力发电厂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2.理解热力发电厂几种主要的能量转化方式,包括燃烧、蒸汽发生、涡轮发电和冷却;3.掌握热力发电厂的操作技能;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热力发电厂基本概念1.1 热力发电厂的定义介绍热力发电厂的定义和组成,包括锅炉、发动机、冷却系统等。
1.2 热力发电厂的工作原理讲解热力发电厂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方式,包括燃烧、蒸汽发生、涡轮发电和冷却等。
第二部分:热力发电厂系统组成2.1 热力发电厂主要设备介绍热力发电厂主要设备的组成和性能,如锅炉、涡轮机、发电机等。
2.2 燃烧系统讲解燃烧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包括燃料的处理和燃烧过程的控制等。
2.3 蒸汽发生系统介绍蒸汽发生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水循环系统、蒸汽发生器等。
2.4 涡轮机/发电机系统讲解涡轮机/发电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涡轮机、发电机等。
2.5 冷却系统介绍冷却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冷却循环水系统等。
第三部分:实践教学3.1 实验设计设计热力发电厂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热力发电厂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3.2 操作培训进行实际操作培训,让学生了解热力发电厂的具体操作技能。
3.3 创新项目提供创新项目,让学生自主提出解决方案,并实际实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热力发电厂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热力发电厂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通过模拟实验和操作培训,让学生掌握热力发电厂的操作技能;通过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针对本课程,教师将对学生进行定期测试,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参与度和成绩等。
《热力发电厂》2010课程教学大纲
《热力发电厂》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热力发电厂课程英文名称:Thermal Power Plant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学时数:32 学分数:2课程类别:选修应开课学期:41执笔者:温小萍审核人:郭培红批准人:赵波定稿日期:2010.5.6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热力发电厂》课程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任选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热力发电厂的基本原理、热力系统分析和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发电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以国产大型火电机组为主,着重介绍其实际热功转换的基本原理,热力辅助设备及其系统的安全和经济分析方法,热力系统及其运行的基本知识。
以下分章阐述。
绪论(2学时)第一章热力发电厂的评价(4学时)理解发电厂的安全可靠性、经济性的基本概念,了解发电厂的热经济性评价方法,理解凝汽式发电厂的主要热经济指标,了解我国能源和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二章热力发电厂的蒸汽参数及其循环(4学时)掌握电厂(汽轮机)型式与蒸汽参数以及热电联产循环对发电厂经济性影响的分析方法。
第三章新型动力循环(2学时)了解目前新型发电技术,熟悉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给水回热加热系统(4学时)理解热力系统的概念和分类,理解回热原则性热力系统和全面性热力系统。
熟悉回热系统的相关计算以及回热加热器运行基本原理。
第五章给水除氧和发电厂的辅助汽水系统(4学时)掌握火力发电厂给水除氧的基本原理以及发电厂汽水损失及补充系统等辅助汽水系统。
第六章热电厂的热经济性及供热系统(4学时)理解热负荷和载热质的概念,了解热电联合生产的效益、发展现状和趋势。
理解热电厂的主要热经济指标,能够对热电厂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
了解热电厂的对外供热系统,能够对热电厂的热经济指标和节煤量进行分析计算。
第七章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4学时)理解火力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拟订方法并熟悉相关的热力计算。
热力发电厂教学大纲 时岩
《热力发电厂》课程教学大纲开课学院:电力学院适用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编写人员:时岩教研室主任审核:院长签字:2018年9月- 1 -《热力发电厂》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基本情况表二、课程说明本课程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着重阐述火力发电厂的基本原理和现代大型电站热力系统及其辅助设备的基本知识;介绍发电厂的热力系统以及火电厂的综合评价等的相关知识。
使学生了解电厂的安全可靠性、环保性评价指标;理解发电厂生产过程和热力设备之间有机联系;掌握发电厂热力过程和提高系统热经济性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识读典型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和全面性热力系统。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解决热力发电厂实际生产问题的工作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电厂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学习目标1.了解电力工业现状、发展趋势;发电厂安全可靠性、环保性评价指标等基本知识;理解热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及原理;掌握热力发电厂各系统和设备组成、工作原理及辅助生产设备及系统,使学生能够建立热力发电厂生产过程及其热力设备之间的有机联系,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2.理解发电厂热力过程和提高电厂热经济性的基本理论及各动力循环的原理;掌握热力发电厂热经济性的评价方法和热经济性指标;使学生具有工程生产实践的初步能力,树立安全与效益相统一的观点。
3.理解热力发电厂热力系统图的基本理论;掌握热力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全面性热力系统的识图、分析,使学生具有分析、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4.通过在火力发电厂实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对发电厂的生产过程及设备有直观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建立起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矩阵四、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一)电力工业现状及发电厂类型1.教学内容电力工业生产的特点和发展方针;发厂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发电厂的安全可靠性评价指标;发电厂的环保指标。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力发电厂类型。
热力发电厂教学大纲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Basic Knowledge for Thermal and Power Engineering课程编码:ENP03111学时:38 学分:2适用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等专业三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制图、理论力学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教材:1.王中铮主编,《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参考书:1.翁史烈主编,《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刘桂玉等,《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3.魏太保主编,《能源工程》,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4.蒋德明,《内燃机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5.翁史烈,《燃气轮机与蒸汽轮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6.陈学俊、陈听宽,《锅炉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7.郑体宽,《热力发电厂》,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8.吴业正等,《制冷原理及设备》,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9.王长贵等,《中国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出版社,198610.杨惠安等,《泵与风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能源与动力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动力机械广泛用于能源、动力领域,是主要的耗能设备。
其品种繁多,功能各异,但都以热工、流体为基础,且以热能为主要的能量利用形式。
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可供核工程与核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等专业学生选学。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动力机械有个总体认识,对主要热能与动力机械及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未来发展有所了解。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拓宽专业知识面,为下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热能及其利用的基本方式,能量利用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2. 掌握热能动力机械:内燃机、涡轮机、锅炉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评价的方法。
热力发电厂教材
b.旁路系统需适应各种运行方式。
(二)机组启动模式与旁路系统功能
现代大容量再热式汽轮机组均采用滑参数启动。 按高、中压进汽情况不同,机组的启动模式有两种方式: 1.高压缸启动(高、中缸同时进汽) ; 2.中压缸启动。 旁路系统功能的设置有两类: 1 . 仅 有 启 动 功 能 , 以第适26应页机/共8组0页冷 、 热 态 等 各 种 条 件 下 的 启 动
第16页/共80页
由Ⅰ级、Ⅱ级、Ⅲ级旁路,可组合或不同的旁路系 统
(a)
(b)
图8-13 常见的旁路系统型式 (a) 三级旁路系统; (b) 两级旁路串联系统;
第17页/共80页
(c)
(d)
图8-13 常见的旁路系统型式 (c) 两级旁路并联系统;(d)单级整机旁路系统;
第18页/共80页
(e)
管道设计压力(表压)是指管道运行中内部介质最大工作压力,对于 水管道,还应包括水柱静压的影响。
主蒸汽管道——锅炉过热器出口的额定工作压力
再热蒸汽管道—— 用汽轮机最大计算出力下热平衡中高缸排汽压力 1.15倍
主给水管道:
(1) 非调速电动给水泵的管道——前置泵或主给水泵的特性曲线最高 点对应的压力与该泵进水侧压力之和。
图8-13 常见的旁路系统型式 (e)装有三用阀的两级旁路串联系统 1—高压旁路减温水压力调节阀;2—高压旁路减温水温度调节阀; 3—低压旁路减温水气动调节阀;4—再热器安全阀
《热力发电厂》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热力发电厂Thermal power plant课程代码:02410070学分:2.5学时:40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40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汽轮机适用专业:热能工程教材:《热力发电厂》郑体宽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热力发电厂》阐述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和热经济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其在发电厂中的应用,着重介绍国内600MW及以上大型机组以及热力系统。
《热力发电厂》是针对电厂热能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
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1:发电厂的热经济性及分析方法课程目标2:提高电厂热经济性的途径课程目标3:新型动力循环课程目标4: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及全面性热力系统计算注: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覆盖相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通用标准;(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填写)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1-1……m-n1.毕业要求1-1:2.毕业要求……注: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接的单元格中可输入“「',也可标注“H、M、L”。
第一章热力发电厂的评价(-)教学内容第一节热力发电厂的安全可靠性第二节火力发电厂的环保评价第三节热力发电厂热经济性评价第四节凝汽式发电厂的热经济性指标第五节发电厂的技术经济比较与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第六节我国能源和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教学要求讲解热力发电厂评价的相关技术指标。
(三)重点和难点各种专业术语的含义及计算公式。
第二章热力发电厂的蒸汽参数及其循环(一)教学内容第一节提高蒸汽初参数第二节降低蒸汽终参数第三节给水回热循环第四节蒸汽再热循环第五节热电联产循环(二)教学要求定性分析各种参数变化对热力发电厂热经济性影响。
热力发电厂电厂热力设备运行专业第二版教学设计
热力发电厂电厂热力设备运行专业第二版教学设计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热力发电厂的电厂热力设备运行相关知识,包括燃烧过程、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热力发电厂的基本运行流程,掌握锅炉及蒸汽供应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本教学设计为第二版,对原先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增加了实验环节,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目标1.掌握热力发电厂的基本运行流程和设备特点;2.理解锅炉及蒸汽供应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3.掌握锅炉及蒸汽供应系统的操作技能;4.能够分析和解决运行中的常见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热力发电厂基础知识1.热力发电厂的概述;2.热力发电厂的主要设备和流程;3.热力发电厂的优化运行和环保措施。
第二章燃烧过程1.燃烧的基本知识;2.燃烧控制原理;3.燃烧器的选择和调试。
第三章锅炉1.锅炉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锅炉的热力计算;3.锅炉的水处理;4.锅炉的日常维护。
第四章汽轮机1.汽轮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汽轮机的性能参数和计算方法;3.汽轮机的日常维护。
第五章发电机1.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发电机的运行控制和保护;3.发电机的日常维护。
第六章实验1.锅炉水质检测实验;2.发电机电压和电流检测实验;3.汽轮机运行参数检测实验;4.燃烧控制实验。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教师授课,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2.自学:通过图书、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自行学习相关知识;3.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设备运行的实际操作流程和技能要求;4.讨论:通过学生讨论,促进大家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价1.作业: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布置针对性强的练习题;2.实验报告:学生进行实验后,提交相应的实验报告;3.考试: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电子教案和教学PPT;2.网络电子图书;3.实验器材和仪器设备;4.实验指导书。
参考文献1.《锅炉、热水锅炉和蒸汽发生器》2.《汽轮机》3.《发电机原理》以上为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大纲,教师将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制定教学方案。
热力发电厂第四版课程设计 (2)
热力发电厂第四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针对燃煤电厂或其他热力发电厂工作人员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员掌握热力发电厂的基本工作原理、设备组成、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以及安全生产等相关知识。
课程难度适中,包含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部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将能够:1.了解热力发电厂的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热力发电厂的设备组成及其作用;3.总结热力发电厂常见故障及其解决方法;4.熟悉热力发电厂的安全生产、环保和现代化发展趋势;5.掌握一些实用技巧,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
三、课程大纲3.1 热力发电厂基本原理1.热力发电厂概述;2.热力发电厂的基本工作流程;3.各工序的设备组成和作用及其原理;4.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燃烧的影响;5.烟气中污染物和排放标准。
3.2 热力发电厂设备组成1.煤炭处理系统;2.锅炉系统;3.蒸汽轮机和发电机系统;4.辅助系统。
3.3 热力发电厂常见故障及其解决方法1.锅炉故障:爆管、漏水等;2.发电机故障:励磁故障、转子断裂等;3.辅机故障:鼓风机、冷却泵故障等;4.其他故障及解决方法。
3.4 热力发电厂安全与环保1.安全生产及其标准;2.热力发电厂的环保要求;3.热力发电厂节能降耗基本方法。
3.5 热力发电厂现代化发展趋势与技术进展1.热力发电厂的新技术和设备;2.热力发电厂的现代化管理。
3.6 实践操作1.热力发电厂现场参观;2.热力发电厂实验;3.热力发电厂常见设备操作。
四、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传统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理论部分采用主讲教师进行授课,配合PPT展示,实践部分学员将参观热力发电厂现场,进行设备操作实验,深入了解热力发电厂的运行。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笔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考试占60%的总成绩,实践操作考核占40%的总成绩。
考核内容包括课程理论知识、热力发电厂设备操作和故障排除等方面。
六、总结热力发电厂在我国能源工业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发展与管理都十分重要。
热工基础教学大纲
《热工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热工基础是电厂热力发电工程专业方向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
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工程热力学、传热学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掌握基本概念和学会分析及计算为主要重点。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工质及理想气体的概念和性质。
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会利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进行实际应用。
2.熟练掌握理想气体内能和焓的计算,掌握理想气体的定容比热和定压比热的概念,知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会进行理想气体定值比热的相关计算。
3.熟练掌握闭口系统和开口系统的能量方程式及应用,正确理解朗肯循环,了解动力循环在坐标图中的表示方法。
4.熟悉理想气体的各种热力过程和特点,会进行相关的计算。
5.熟悉蒸汽的焓熵图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掌握蒸汽的焓熵图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的计算。
6.掌握电厂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热电合供循环。
7.掌握流体的基本概念和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8.了解三种传热方式及其特点,掌握传热过程的分析和计算,了解换热器及计算。
9. 掌握电厂的表面式换热器,混合式换热器,储热式换热器换热原理及结构。
三、教学内容1.绪论部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认识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在供热通风和空调工程专业中的作用及重要意义,了解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介绍本课程的主要特点和学习方法,学习好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2.工程热力学部分①掌握工质及理想气体的概念和性质。
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会利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进行实际应用。
②熟练掌握理想气体内能和焓的计算,掌握理想气体的定容比热和定压比热的概念,会进行理想气体定值比热的相关计算。
③熟练掌握闭口系统和开口系统的能量方程式及应用,正确理解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了解动力循环和制冷循环以及在坐标图中的表示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交通大学
“动力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Basic Knowledge for Thermal and Power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ENP03111
学时:38 学分:2
适用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等专业三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制图、理论力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王中铮主编,《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参考书:
1.翁史烈主编,《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桂玉等,《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魏太保主编,《能源工程》,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
4.蒋德明,《内燃机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5.翁史烈,《燃气轮机与蒸汽轮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6.陈学俊、陈听宽,《锅炉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7.郑体宽,《热力发电厂》,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
8.吴业正等,《制冷原理及设备》,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
9.王长贵等,《中国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出版社,1986
10.杨惠安等,《泵与风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能源与动力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动力机械广泛用于能源、动力领域,是主要的耗能设备。
其品种繁多,功能各异,但都以热工、
流体为基础,且以热能为主要的能量利用形式。
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可供核工程与核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等专业学生选学。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动力机械有个总体认识,对主要热能与动力机械及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未来发展有所了解。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拓宽专业知识面,为下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热能及其利用的基本方式,能量利用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2. 掌握热能动力机械:内燃机、涡轮机、锅炉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评价的方法。
3. 掌握各类热能动力循环、制冷循环的原理,了解热力发电厂生产过程、热力系统图及性能评价指标、了解制冷过程的原理及评价。
4. 了解新能源在热能动力工程中应用及发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基本概念
1、教学内容
热能及其利用,热力循环,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复习,能源的有效利用及评价,动力机械与动力传动,热能与动力技术和环境。
2、基本要求
学生应了解热能的发生与利用问题,能源有效利用及评价指标,掌握火用及火用效率,以内燃机和汽轮机为例比较不同类别动力机械的性能,熟知排放污染及防治。
第二章内燃动力系统及装置
1、教学内容
内燃机工作原理、总体构造,内燃机的理论循环与评价指标,实际循环与评价指标,有效性能指标,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冲量系数,二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汽油机燃料供给和燃烧过程,柴油机的燃料供给和燃烧过程,内燃动力系统的运行特性,排放污染与防治,内燃机及汽车发展展望。
2、基本要求
学生主要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主要系统,掌握工作过程的热力循环,性能指标及其计算作为一般要求,换气过程和燃烧过程以四冲程汽油机为主,要了解排放污染及其防治和内燃机、汽车未来发展。
第三章涡轮机及喷气发动机
1、教学内容
涡轮机及喷气发动机的应用与发展,涡轮机及喷气发动机的构造与分类。
透平级的概念,级内工作过程。
蒸汽作用于动叶片上的力和轮周功,级的轮周功效率与最佳速度比,级内损失和级的效率。
多级涡轮机的热力过程及其损失,重热系数。
火箭推进概述,水轮机的工作原理和类型,涡轮机及喷气发动机的发展展望。
2、基本要求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了解涡轮机及喷气发动机的结构、分类、透平级的工作原理,对复杂计算不作要求。
其中透平级的速度三角形、热
力过程线是必需掌握的,涡轮机及喷气发动机的未来发展必需了解。
第四章锅炉及换热器
1、教学内容
锅炉的分类、基本构造、工作过程及大气排放。
燃料成分、发热量及分类,燃烧计算基本原理,热平衡计算基本原理(正、反平衡),各项热损失及热效率的定义,灰平衡。
火床炉工作特点,链条炉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炉排上的燃烧过程及特性,炉拱结构和作用,抛煤机炉工作原理。
火室炉工作特点、煤粉气流的着火、燃烧过程及燃尽。
流化床燃烧和旋风燃烧的过程及特点。
锅炉受热面的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蒸发受热面(水冷壁和锅炉管束),过热器和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
换热器分类,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和结构,传热公式及换热器计算。
2、基本要求
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锅炉的基本工作过程、型式和结构,主要燃烧设备及燃烧方式的特点,锅炉受热面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锅炉热效率及各项热损失的意义,了解锅炉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树立节能和环保意识。
第五章热力发电原理与系统
1、教学内容
热力发电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热力发电的基本循环。
现代热力发电的常用循环。
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
新型动力循环(蒸汽―燃气联合循环,卡琳那循环,注气式蒸汽燃气轮机循环,湿空气燃气轮机
循环),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燃煤联合循(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流化床燃煤联合循环,外燃式燃煤联合循环,直接燃煤联合循环联合循环,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联合循环,磁流体发电联合循环)。
磁流体发电。
核能发电。
2、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热力发电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过程,了解发电厂中的主要设备及作用,掌握现代热力发电生产过程中常用循环。
结合第3第、4章内容,了解汽水循环的流程,能够看懂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图,了解发电厂的主要热经济指标。
对各种新型燃气轮机循环、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燃煤联合循环、磁流体发电及核能发电作一般了解。
了解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整体化煤气化联合循环、流化床燃煤联合循环及核能发电的基本工作过程。
第六章制冷与空调
1、教学内容
恒温热源和变温热源的理想制冷循环,制冷系数的定义,理想热泵循环。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及其性能指标。
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热泵。
空调的分类,湿空气焓湿图,空调系统的组成。
制冷压缩机的种类,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2、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恒温热源和变温热源的理想制冷循环、热泵循环,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指标,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四个典型部件、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系
统组成,空调部分湿空气的焓湿图,空调的分类、系统组成要求一般了解。
第七章新能源利用
1、教学内容
太阳能的特点,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太阳能辐射的基本特性,太阳能集热器原理,平板集热器能量方程,平板集热器太阳辐照度的工程计算,平板集热器效率计算,太阳能供暖与太阳能制冷,太阳能发电。
地热资源,地热发电系统,地热能的直接利用。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燃料电池的分类,燃料电池的性能评价。
风能利用,潮汐能利用,低温核供热。
2、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新能源的种类,包括太阳能、地热、风能、燃料电池和低温核供热,掌握利用的方式和一些基本概念,对集热器计算只作一般了解。
第八章动力机械辅助装置
1、教学内容
泵与风机的分类及性能参数,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离心泵的能量方程,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离心风机的性能曲线,轴流风机及罗茨风机,管路性能曲线及系统工作点,泵与风机的联合运行,泵与风机的发展趋势。
2、基本要求
学生重点掌握离心泵与风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曲线,
掌握离心泵与风机在管路系统中的工作特性。
一般了解其他类型的泵与风机及其发展趋势。
四、实践环节
进行教学观摩试验,2学时
五、课内学时分配
大纲制定者:谢永慧黄锦涛执笔
大纲审定者:王新军
大纲批准者:秋穗正
大纲校对者:李军
二零零五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