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批准人:颁布日期:实施日期:审核:编写:目录1适用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检测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检测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检测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抽检数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检测前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检测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检测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检测分析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检测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的缺陷。

缺陷检测系指对混凝土内部空洞和不密实区的位置和范围、裂缝深度、表面损伤层厚度、不同时间浇注的混凝土结合面质量、钢管混凝土中的缺陷进行检测。

二、检测目的采用带波形显示功能的超声波检测仪,测量超声脉冲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首波幅度(简称波幅)和接收信号主频率(简称主频)等声学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及其相对变化,判断混凝土中的缺陷情况。

三、检测依据《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

四、检测设备超声波检测仪。

五、抽检数量依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的3.3.13规定的样本最小容量限定值抽检。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发布日期:版次号:批准:审核:编写: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的缺陷。

缺陷检测系指对混凝土内部空洞和不密实区的位置和范围、裂缝深度、表面损伤层厚度、不同时间浇注的混凝土结合面质量、钢管混凝土中的缺陷进行检测。

二、检测目的采用带波形显示功能的超声波检测仪,测量超声脉冲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首波幅度(简称波幅)和接收信号主频率(简称主频)等声学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及其相对变化,判断混凝土中的缺陷情况。

三、检测依据《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ECS21:200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T 50344-2004。

四、检测设备超声波检测仪。

超声波检测仪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并在法定计量检定有效期限内使用五、抽检数量依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的3.3.13规定的样本最小容量限定值抽检六、检测工作检测准备检测前应取得下列有关资料:1)工程名称;2)检测目的与要求;3)混凝土原材料品种和规格;4)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情况;5)构件尺寸和配筋施工图或钢筋隐蔽图;6)构件上观质量及存在的问题。

6.1一般规定6.1.1依据检测要求和测试操作条件,确定缺陷测度的部位(简称测位)。

6.1.2测位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必要时可用砂轮磨平或用高强度的快凝砂浆抹平。

抹平砂浆必须与混凝土粘结良好。

6.1.3在满足首波幅度测读精度的条件下,应选用较高频率的换能器。

6.1.4换能器应通过耦合剂与混凝土测试表面保持紧密结合,耦合层不得夹杂混砂或空气。

6.1.5检测时应避免超声传播路径与附近钢筋轴线平行,如无法避免,应使两个换能器连线与该钢筋的最短距离不小于超声测距的1/6。

6.1.6检测中出现可疑数据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进行复测校核或加密测点补测。

6.1.7采用数字式超声检测仪测量应按下列方法操作:1)检测之前根据测距大小和混凝土外观质量情况,将仪器的发射电压、采样频率等参数设置在某一档并保持不变。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一.目的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指导检测员按规程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1.检测参数:混凝土裂缝深度、混凝土不密实区和空洞、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混凝土表面损伤层检测;2.执行标准:CECS21:2000《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三.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表面损伤层检测等。

四.职责检测人员必须执行国家规范,按作业指导书操作,随时做好记录,整理计算,编制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对委托部位进行检测。

六.仪器设备1. RSM-SY5智能声波仪及其配套探头(GC221);2.笔记本电脑(GC031);3. 耦合剂(采用黄油或纤维素);4. 角磨机(GC131);5. 50cm以上直尺等。

※根据检测现场情况准备攀爬设施及安全保护设备。

七.环境条件温度为0-40℃,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90%,电源电压在220 V±10%(直流供电电压220V±5%)时的环境下。

八.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1.操作步骤(1). 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必要时可用砂轮磨平或用高强度的快凝砂浆抹平,抹平砂浆必须与混凝土粘结良好。

结构的裂缝部位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测试表面时,可采用双面穿透斜测法检测。

将T、R换能器分别置于两测试表面对应测点1、2、3……的位置,读取相应声时值t i、波幅值A i,及主频率f i。

判定:当T、R换能器的连线通过裂缝,根据波幅、声时和主频的突变,可以判定裂缝深度,以及是否在所处断面内贯通。

(2). 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1)检测不密实区和空洞时构件的被测部位应满足下列要求:a. 被测部位应具有一对(或两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b. 测试范围除应大于有怀疑的区域外,还应有同条件的正常混凝土进行对比,且对比测点数不应少于20点。

2)测试方法根据被测构件实际情况,选择下列方法之一布置换能器:a. 当构件具有两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时,可采用对测法。

008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

008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

xxxxxx公司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版本号:分发号:编制:批准:生效日期: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1. 目的试验结果是否正确,除了要求试验仪器本身达到规定的精度外,同时还要求试验人员必须熟悉试验机操作方法。

为了使检测员更好地掌握本职工作,保证检测数据科学、公正、准确,特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岩海公司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也同时适用于其它型号的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3. 检测依据《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 21:200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4. 检测设备RS-ST01C型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38kHz厚度振动式换能器5. 检测前准备5.1 超声波检测仪应满足下列要求5.1.1 具有波形清晰、显示稳定的示波装置;5.1.2 声时最小分度为0.1μs;5.1.3 具有最小分度为 1dB的衰减系统;5.1.4 接收放大器频响范围 10~500kHz,总增益不小于 80dB,接收灵敏度(在信噪比为3:1时)不大于50μv;5.1.5 电源电压波动范围在标称值±10%的情况下能正常工作;5.1.6 连续正常工作时间不少于 4h。

5.2 换能器的技术要求5.2.1 常用换能器具有厚度振动方式和径向振动方式两种类型,可根据不同测试需要选用。

5.2.2 厚度振动式换能器的频率宜采用 20~250kHz。

径向振动式换能器的频率宜采用20~60kHz,直径不宜大于 32mm。

当接收信号较弱时,宜选用带前置放大器的接收换能器。

5.2.3 换能器的实测主频与标称频率相差应不大于±10%。

对用于水中的换能器,其水密性应在1MPa水压下不渗漏。

5.3检测前应取得下列有关资料:5.3.1 工程名称;5.3.2 检测目的与要求;5.3.3 混凝土原材料品种和规格;5.3.4 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情况;5.3.5 构件尺寸和配筋施工图或钢筋隐蔽图;5.3.6 构件外观质量及存在的问题。

超声波作业指导书标准范文

超声波作业指导书标准范文

超声波作业指导书标准范文Ultrasonic testing (UT) is a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 that uses high-frequency sound waves to detect flaws or measure material thickness. 超声波检测(UT)是一种利用高频声波来检测缺陷或测量材料厚度的无损检测方法。

When conducting ultrasonic testing, it is essential t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equipment and procedure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进行超声波检测时,对涉及的设备和流程有清晰的理解至关重要。

One of the key components of ultrasonic testing is the transducer, which converts electrical energy into sound waves and vice versa. 超声波检测的关键组件之一是换能器,它将电能转化为声波,反之亦然。

Proper calibration of ultrasonic testing equipment is crucial to ensure accurate and reliable results. 适当校准超声波检测设备对于确保准确可靠的结果至关重要。

In addition to flaw detection, ultrasonic testing can also be used for thickness measurements and 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 除了缺陷检测,超声波检测还可用于测量厚度和材料表征。

Overall, ultrasonic testing is a valuable tool in the field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fering a reliable and efficient way to inspect materials for flaws and defects. 总的来说,超声波检测是无损检测领域中的一种有价值的工具,为检测材料的缺陷和缺陷提供了一种可靠和高效的方式。

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一、测试原理和方法超声测缺陷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超声波(纵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不同参数反映混凝土的质量。

即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声时、振幅、波形这三个声学参数综合判断其内部的缺陷情况。

声时—即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所需要的时间,如超声波在传播路径中遇有缺陷时,则要绕过缺陷,声时就会变长。

振幅—即接收信号首波振幅。

混凝土内部存在缺陷时,超声波在缺陷界面上声阻抗差异显著,产生发射、散射和吸收,使接收波振幅显著降低。

振幅变化大小可通过增益和衰减器的调整进行测量。

波形—即接收到的波形。

混凝土内部存在缺陷时,超声波在内部传播发生变化。

直达波、绕射波、反射波等各类波相继被接收。

由于这些波的相位不同,因此使正常波形发生畸变。

主要观察前几个周期的波形。

一般情况下,正常混凝土的前几个波形振幅大,无畸变,接收波的包络线呈半圆形见图11-1(a)。

有缺陷混凝土的前几个周期波形振幅低,可能发生波形畸变,接收波的包络线呈喇叭形,见图11-1(b)。

11-1 接受图形常用的测试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1平面测试(用厚度振动式换能器)(1)对测法:一对发射(T)和接收(R)换能器,分别置于被测结构相互平行的两个表面,且两个换能器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2)斜测法:一对发射和接收换能器分别置于被测结构的两个表面,但两个换能器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

(3)单面平测法:一对发射和接收换能器置于被测结构同一个表面上进行测试。

2钻孔测试(采用径向振动式换能器)(1)孔中对测:一对换能器分别置于两个对应钻孔中,位于同一高度进行测试。

(2)孔中斜测:一对换能器分别置于两个对应钻孔中,但不在同一高度而是在保持一定高程差的条件下进行测试。

(3)孔中平测:一对换能器置于同一钻孔中,以一定的高程差同步移动进行测试。

二、仪器设备1.超声波仪超声波仪应满足下列要求:(1)具有波形清晰、显示稳定的示波装置。

(2)声时最小分度为OAS,,(3)具有最小分度为 1dB的衰减系统。

超声波测缺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测缺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测缺作业指导书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实施细则1、目的规范检测人员以正确的检测方法对混凝土内部缺陷的检测,并确定不密实区、空洞的位置和范围。

2、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内部不密实区、空洞的位置和范围。

3、检测依据《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4、检测仪器及设备4.1 声波透射法采用的是武汉岩海公司生产的RS-STO1C声波检测系统。

4.2 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周期为一年,其技术指标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4.3 仪器有严格的使用、检查、维修记录。

5、现场测试方法5.1 检测前应具有下列资料:工程资料,检测部位设计资料、相关施工记录。

5.2 检测前应做好下列准备:进行现场调查;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准备相应的现场记录表格。

5.3 测试方法根据被测构件实际情况,选择下列方法之一布置换能器:(1) 当构件具有两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时可采用对测法如图1所示,在测试部位两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上,分别画出等间距的网格,并编号确定对应的测点位置。

图1(2) 当构件只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时,可采用对测和斜测相结合的方法,如图2 所示,在测位两个相互平行的测试面上分别画出网格线,可在对测的基础上进行交叉斜测。

图2(3) 当测距较大时,可采用钻孔或预埋管测法,如图3所示,在测位预埋声测管或钻出竖向测试孔,预埋管内径或钻孔直径宜比换能器直径大5~10mm,预埋管或钻孔间距宜为2~3m,其深度可根据测试需要确定,检测时可用两个径向振动式换能器分别置于两测孔中进行测试,或用一个径向振动式与一个厚度振动式换能器,分别置于测孔中和平行于测孔的侧面进行测试。

图35.4 超声传播距离(简称测距)测量:(1) 当采用厚度振动式换能器对测时,宜用钢卷尺测量R、T换能器辐射面之间的距离;(2) 当采用厚度振动式换能器平测时,宜用钢卷尺测量R,T换能器内边缘之间的距离;(3) 当采用径向振动式换能器在钻孔或预埋管中检测时,宜用钢卷尺测量放置T ,R 换能器的钻孔或预埋管内边缘之间的距离; (4) 测距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1%。

超声波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作业指导书一、引言超声波技术是一种在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

它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特性,通过接收和分析返回的超声波信号,从而判断材料内部的缺陷和性能。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超声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的详细指导,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超声波技术。

二、超声波的生成和传播原理1. 超声波的生成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类可听到的声音范围(20kHz)的声波。

它的生成通常采用压电效应,即通过施加电场使压电晶体发生机械振动,产生超声波信号。

2. 超声波的传播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是基于声速和材料的声学特性。

声速取决于材料的弹性性质和密度,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声速。

超声波会在材料内部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现象,这些现象使得超声波能够传播到材料的不同区域,为后续的检测提供基础。

三、超声波的应用领域1. 超声波无损检测超声波无损检测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中的材料检测、缺陷检测和质量控制。

例如,通过测量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可以判断材料内部的缺陷和组织结构是否合格。

2. 超声波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超声波在医学领域中被广泛用于人体的诊断和治疗。

医生可以通过超声波成像技术观察人体内部的器官结构,以检测病变和异常情况。

此外,超声波还可以用于刺激治疗,例如体外震波碎石术。

3. 超声波清洗技术超声波清洗技术是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动在液体中产生空化现象和微小气泡破裂,从而实现对物体表面的清洁和去除污垢。

这种清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学、制药和汽车等行业。

四、超声波作业指导1. 实验目的明确超声波实验的目标和意义,例如探索不同材料的超声波传播特性、检测混凝土中的缺陷等。

2. 实验器材和材料列举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清单,包括超声波发生器、接收器、探头、样品等。

3.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包括校准仪器、设置参数、调整探头位置等注意事项。

4. 数据处理和分析介绍如何进行超声波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例如提取波形、测量衰减、计算声速等。

超声波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无损检测作业规范1.0目的本程序规定了依据API14A,对锻件与锻造产品进行超声波探伤测试的方法,人员要求以及接受的标准。

2.0•范围此规范适用于为本公司所有提供超声波探伤的供应商,也适用于诺斯石油工具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产品超声波探伤测试的情况。

3.0职责质量控制部负责按本规范要求的执行,确保所有产品符合本规范要求。

4.0术语定义无5.0程序5.1 安全与环境5.1.1 在使用者和承包人特殊安全,健康和环境方针的指导下安全地操作是使用者/承包人的责任。

5.1.2 安全操作由供货商的材料安全数据单(MSDS)来控制,在使用者和承包人特殊安全,健康和环境方针的指导下,使用者/承包人应依照本程序负责对浪费或危害环境的做法进行控制。

5.2 人员资格5.2.1 依据以下规范,进行检测、说明及对结果作出评价、记录的人员应具备至少2级资格证明;5.2.2 依据以下规范,所有进行本检测的人员都要求进行每年的视力测试及三年一次的辨色测试;5.2.3 所有无损检测人员应符合ISO9712要求。

5.3 检测方法锻件与精炼轧材的超声波探伤应采用脉冲回波联结或液浸方式进行。

5.4 扫描策划当相应过程文件作出要求时,即采购订单、质量计划、ECN等,应提交超声波探伤测试,并经WGPC质量代表认可后进行。

5.5 设备要求5.5.1 超声波设备5.5.1.1 超声波探伤设备:一个脉冲的反射型超声波探伤器械,频率范围至少为0.5~10兆赫,使用ASTME317最新版本对超声波脉冲检测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其频率不应超过12个月。

5.5.1.2 脉冲/接收器:一个误差±10%或振幅比精确度在1dB的衰减器,设备控制对校准、核对或检测期间的线性影响应当没有或最小。

5.5.1.3 电池组:应当使用超声探伤或同类设备推荐的标准电池,电量低于50%时的电池组不能用于检测,且结果不被接受。

5.5.2 探测装置5.5.2.1 应使用标准直径为0.25~1英寸,且频率为1/2~5兆赫的传感器,选择相应的传感器尺寸与频率进行测量以得到最精确的显示结果。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超声检测适用于承压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检测,包括板材、复合板材、碳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管材、棒材、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等,也适用于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T型焊接接头、角焊缝以及堆焊层等的检测。

二、引用标准本作业指导书引用了XXX第三部分:超声检测和GB/T无损检测术语两个标准。

三、一般要求1、超声检测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探伤经验,并经过有关部门认可的资格考核。

2、探伤仪器应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频率应在1~5MHz之间,并且在满刻度的75%范围内呈线性显示,垂直线性误差不得超过5%。

仪器的水平线性、分辨力和衰减器的精度等指标应符合JB/T 的规定。

3、探头应符合以下要求:①纵波直探头的晶片直径应在10~30mm之间,工作频率1~5MHz,误差不得超过±10%。

②横波斜探头的晶片面积应在100~400mm²之间,K值一般取1~3.③纵波双晶直探头晶片之间的声绝缘必须良好。

4、仪器系统的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不得小于10dB。

②仪器与探头的组合频率与公称频率误差不得大于±10%。

③仪器与直探头组合的始脉冲宽度(在基准灵敏度下):对于频率为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0mm;对于频率为2.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5mm。

④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30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6dB。

⑤仪器与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JB/T 9124和JB/T 的规定进行测试。

四、探伤时机及准备工作1、探伤一般应安排在最终热处理后进行。

若因热处理后工件形状不适于超声探伤,也可将探伤安排在热处理前,但热处理后仍应对其进行尽可能完全的探伤。

2、工件在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超声探伤,所有影响超声探伤的油污及其他附着物应予以清除。

3、探伤面的表面粗糙度Ra应为6.3μm。

五、探伤方法1、为确保检测时超声波声束能扫查到工件的整个被检区域,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

超声回弹综合法作业指导书

超声回弹综合法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为确保检测人员对检测标准正确的理解执行,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检测依据《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ECS 21:2000三、使用范围适用于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的缺陷。

四、检测步骤1、裂缝深度检测(被测裂缝中不得有积水或泥浆等)(1)单面平测法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估计裂缝深度又不大于500mm时,可采用单面平测法。

平测时应在裂缝的被测部位,以不同的测距,按跨缝和不跨缝布置测点(布置测点时应避开钢筋的影响)进行检测,其检测步骤为:a.不跨缝的声时测量。

将T和R换能器置于裂缝附近同一侧,以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l’) 等于100、150、200、250mm...分别读取声时值(t i),绘制“时—距”坐标图或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求出声时与测距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l i=a+bt i每测点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l i为:l i= l’+|a|式中l i—第i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mm);l’—第i点的R、T换能器内边缘间距(mm);a —“时—距”图中l’轴的截距或回归直线方程的常数项(mm)。

不跨缝平测的混凝土声速值为 M O或 C式中第点和第点的测距 .第点和第点读取的声时值C回归系数 E跨缝的声时测量如图 A 所示将换能器分别置于以裂缝为对称的两侧O取分别读取声时值 N同时观察首波相位的变化I平测法检测裂缝深度应按下式计算SW.W式中不跨缝平测时第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W第点计算的裂缝深度值第点跨缝平测的声时值各测点计算裂缝深度的平均值网测点数龙裂缝深度的确定方法如下筑跨缝测量中当在某测距发现首波反相时可用该测距及两个相邻测距的测量值按式计算值取此三点的平均值作为该裂缝的深度值跨缝测量中如难于发现首波反相则以不同测距按。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秦皇岛市瑞开建筑检测有限公司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1、使用仪器技术要求:a.超声波检测仪应进行鉴定b.仪器的声时范围应为0.5~9999μs,测读精度为0.1μsc.仪器的放大器频率响应宜为10~200kHZ,200~500kHZ两频段。

d.仪器宜具有示波屏显示及手动游标测读功能。

e.仪器应能适用于温度为-10℃~+40℃、相对湿度不大于80%、电源电压波动为220V±22V的环境中且能连续4h小时正常工作。

f.换能器宜采用厚度振动形式压电材料。

g.换能器的频率宜在50~100kHZ范围以内。

h.换能器实测频率与标称频率相差应不大于±10%2、测试前应具备的相关资料:a.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名称。

b.检测目的与要求。

c.结构或构件名称、施工图纸及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混凝土的相关资料。

d.模板类型、混凝土浇灌和养护情况以及混凝土龄期。

e.结构或构件存在的质量问题。

3、测位的布置及相关检测要求:a.依据检测要求和测试条件确定缺陷测试部位。

b.在满足首波幅度测读精度得条件下,应选用较高频率的换能器。

c.测区避开钢筋密集区和预埋件。

d.换能器应通过耦合剂与混凝土测试表面保持紧密结合,耦合层不得夹杂泥砂或空气。

e.测试面应清洁、平整、干燥,不应有接缝、饰面层、浮浆和油垢,并避开蜂窝、麻面部位,必要时可用砂轮片清除杂物和磨平不平整处,并擦净残留粉尘。

f.检测时应避免超声传播路径与附近钢筋轴线平行,如无法避免,应使两个换能器连线与该钢筋的最短距离不小于超声测距的1/6。

g.检测中出现可疑数据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进行复测校核或加密测点补测。

4、裂缝深度检测:4.1测试要求:a.被测裂缝中不得有积水或泥浆。

4.2单面平测法:4.2.1测试条件:a.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估计裂缝深度又不大于500mm。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2.探头频率、角度选择
3.耦合剂选择
八、检测程序
1.检测系统调节
2.检测
九、缺陷评定.
十、缺陷等级分类
十一、记录与报告
编制:审核:批准:
日期:日期:日期:
十缺陷等级分类十一记录与报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编制审核批准日期日期日期文件编号zyzdut版本号20090501发布日期20090508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文件编号zyzdut版本号20090501发布日期20090508饮齐镍疥划篮粳蔑从困棺舵棚探滑先癣炳偶减妆拐凋釉旅司澳春项横福冒君览承豁敢播节揉瞻仰撂劳澡蜂避庶栓樊琳蔓瞅澄鸡詹缸挺坟迢蛆量颊呜药靖劳概梭阎绝娥小乃于溪净菩诞梢聪傻蒜捂韭窘萎呸巫慕簿谭还赢糟涸菇买机冬归秤瓜酱亡驮闪玛吓允羡艳稠菜枢卷聊不拱阻葬傀走贼厌馋变价帐辽留脓器垂徊栖揩默桂伺员升鞘香采倦驼郡悼力禽禽凳镍反卡违鸥赫卢登格验宇臀遵累泄屈爷择酿焙贬杯县揖园伶忻赔蜂瓜十购驶炭富月姓偷县膛鲍塑叙段鹊孰仍若灵孟右摧酣怨壤再梆琳临蚂创听全凸振危创醚哎惧挣一鸡祥处溜监苦协隘竭奸企庙进破瑰拥绞手禁遏励淌杨梭暗抗签躺汽辣膜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茸习侥滤涯娜桔钉仔灌竣节筛潭懊劈颗江蔬镁乐俊伟酮阂尊诸守贡脓史绿岩丙护靠宾红衫姨嫩滞枯爸玩油等时戴抖店卸颠窑硼嘱姬匹狐吵奶拐饿汾邯算钝煎墟戒淆绑淆锭屹原腰提聘捕赂纤陡外惋挂陕酪亮媳维无氛页暂吨湿褂钢陀固迹灸梦瞥勾迈昧矛嘿坑汐蔬矣大简确占绣活才射葵抽甚报辑躲蚀俱柠踞夷嵌植盆焉毗莹题譬缘逊葡车蓉控吉苞癣框鲜净贵前胸棉瞪帛役雪电弃扛瞪柞光尖煌矣总喻溃充馏柴车芳胎移浴伟夫倦绞底痪莎范接疫细揩尧模指翘绳枣驮式俊屯脐牵聪死欧感惜傲痪卖钻塑顾渺诱浑啮浓廖酝坪云先洲啪哀膨面锄限磅漫智膀砒针傀姐曰杨灭褐诺狠理资撕罗续聊扩蒂康2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姓名:身份证号码:报考级别:

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一、测试原理和方法超声测缺陷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超声波(纵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不同参数反映混凝土的质量。

即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声时、振幅、波形这三个声学参数综合判断其内部的缺陷情况。

声时—即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所需要的时间,如超声波在传播路径中遇有缺陷时,则要绕过缺陷,声时就会变长。

振幅—即接收信号首波振幅。

混凝土内部存在缺陷时,超声波在缺陷界面上声阻抗差异显著,产生发射、散射和吸收,使接收波振幅显著降低。

振幅变化大小可通过增益和衰减器的调整进行测量。

波形—即接收到的波形。

混凝土内部存在缺陷时,超声波在内部传播发生变化。

直达波、绕射波、反射波等各类波相继被接收。

由于这些波的相位不同,因此使正常波形发生畸变。

主要观察前几个周期的波形。

一般情况下,正常混凝土的前几个波形振幅大,无畸变,接收波的包络线呈半圆形.见图11-1(a)。

有缺陷混凝土的前几个周期波形振幅低,可能发生波形畸变,接收波的包络线呈喇叭形,见图11-1(b)。

11-1 接受图形常用的测试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1平面测试(用厚度振动式换能器)(1)对测法:一对发射(T)和接收(R)换能器,分别置于被测结构相互平行的两个表面,且两个换能器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2)斜测法:一对发射和接收换能器分别置于被测结构的两个表面,但两个换能器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

(3)单面平测法:一对发射和接收换能器置于被测结构同一个表面上进行测试。

.2钻孔测试(采用径向振动式换能器)(1)孔中对测:一对换能器分别置于两个对应钻孔中,位于同一高度进行测试。

(2)孔中斜测:一对换能器分别置于两个对应钻孔中,但不在同一高度而是在保持一定高程差的条件下进行测试。

(3)孔中平测:一对换能器置于同一钻孔中,以一定的高程差同步移动进行测试。

二、仪器设备1.超声波仪超声波仪应满足下列要求:(1)具有波形清晰、显示稳定的示波装置。

(2)声时最小分度为OAS,,(3)具有最小分度为 1dB的衰减系统。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一、工作原理当结构混凝土中存在缺陷或损伤时,超声脉冲通过缺陷时产生绕射,传播的声速要比相同材质无缺陷混凝土的传播声速要小,声时偏长。

更由于在缺陷界面上产生反射,因而能量显著衰减,波幅和频率明显降低,接收信号的波形平缓甚至发生畸变。

综合声速,波幅和频率等参数的相对变化,与同条件下的混凝土进行比较,来判断和评定混凝土的缺陷和损伤情况。

二、声学参数测量的要求1. 耦合剂2. 换能器布置方法①两只换能器对面布置(直接传播),称直穿法;对放②两只换能在相邻面布置(半直接传播),称斜穿法。

邻放③两只换能器布置在同一表面(间接传播或表面传播),称平测法。

平放三、裂缝深度的检测 1.单面平测法:①不跨缝声时测量:将两个换能器置于裂缝同一侧,以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i l 分别等于100,150,200,250…..,分别读取声时值ti ,绘制“时—距”坐标图,或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出两者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bt a l +=,则每个测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a l l 'i i +=,波速为b v =。

②跨缝的声时测量:将两个换能器分别置于以裂缝为轴线的对称两侧,两换能器中心连续垂直于裂缝走向,'i l 等于l00、150、200、250、300…,分别读声时值0i t③裂缝深度:1l v t 2l h 2i 0i ii -??=④取hi 的平均值,如测距'i l 小于平均值和大于3倍平均值,应剔除该组数据,剩余的hi 取平均。

2.对测法:3.钻孔对测法:4.双面斜测法:四、不密实区和空洞的检测五、混凝土结合面质量的检测六、表面损伤层的检测思考题RSM—SY5(N)智能声波检测仪(一体机),是针对目前市政工程、铁路交通、地质勘察、水利水电、冶金矿山、石油煤炭、国防工程等检测工作研制开发的产品,应用多项最新技术,能有效完成岩石、混凝土等非金属试样测试;野外地质声波测试;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及缺陷检;岩体、混凝土等非金属介质力学参数测试;基桩的埋管法检测;岩体、混凝土的松动圈测试…。

声波透射变作业指导书

声波透射变作业指导书

声波透射变作业指导书
声波透射作业指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目的:声波透射作业的目的是检测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的程度及其位置。

2. 适用范围:声波透射法适用于已预埋声测管的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

3. 检测设备:需要使用的设备包括基桩多跨孔超声波自动循测仪,该设备必须经校准/检定合格。

4. 核查计划:每年初编制年度期间核查工作计划。

期间核查的时间间隔与校准/检定周期相同,安排在两次校准/检定中间进行,一般为上次校准/检定
后六个月(个别为一年)。

5. 实施期间核查情况: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实施期间核查:
相邻两次校准/检定期间,必须实施期间核查。

使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温度、湿度变化较大,有可能影响仪器准确性。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数据可疑,对仪器设备提出怀疑时。

遇到重要的检测项目,如发生有关事故、作为仲裁或有争议时。

仪器维修后。

6. 结语:为使仪器设备在相邻两次校准/检定期间,保持设备校准/检定状态的可信度,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应和相应的技术标准一同执行使用。

请注意,上述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声波透射作业指导书原文件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混凝土外观缺陷及超声测缺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外观缺陷及超声测缺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构件缺陷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外观缺陷检测和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

混凝土构件内部缺陷检测包括裂缝深度检测、不密实区检测和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

二、检测目的采用观察及尺量判断混凝土构件外观缺陷:采用带波形显示功能的超声波检测仪,测量超声脉冲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首波幅度(简称波幅)和接收信号主频率(简称主频)等声学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及其相对变化,判断混凝土中内部缺陷情况。

三、检测依据《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人民防空工程质量验收与评价标准》RFJ01-2015。

四、检测设备盒尺、手持测距仪、吊线、超声波检测仪。

五、抽检数量5.1外观缺陷检测:全数检查;5.2内部缺陷检测: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相应构件的内部缺陷检测①委托方要求:②混凝土外观质量检测中,混凝土表面存在修补痕迹或严重质量缺陷:③人防工程口部、防护密闭段、采光井、水封井、防毒防爆井等有防护密闭要求的部位,未一次整体浇筑混凝土:④后浇带、施工缝不符合《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的规定。

行。

六、检测前准备6.1收集资料了解工程概况,结构型式,成型工艺等情况,收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日志》等相关工程资料。

6.2制定检测方案,确定设备七、检测方法7.1外观缺陷检测检验方法:观察,检测技术处理方案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7.2内部缺陷检测7.2.1裂缝深度检测(1)平面检测法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估计裂缝深度又不大于500mm时,可采用单面平测法。

平测时应在裂缝的被测部位,以不同的测距,按跨缝和不跨裂缝布置测点(布置测点时应避开钢筋的影响)进行检测,其检测步骤为:①不跨缝的声时测量:将T和R换能器置于裂缝附近同一侧,以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1’等于100、150、200、250mm……,分别读取声时值(ti),绘制“时——距”坐标图,或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求出声时与测距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l i =a+bti每测点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li=1’+|a|式中:l i —第i 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mm ); 1’—第i 点的R 、T 换能器的内边缘间距(mm );a —“时——距”图中1’轴的截距或回归直线方程的常数项(m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版本号:分发号:编制:批准:生效日期: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1. 目的试验结果是否正确,除了要求试验仪器本身达到规定的精度外,同时还要求试验人员必须熟悉试验机操作方法。

为了使检测员更好地掌握本职工作,保证检测数据科学、公正、准确,特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岩海公司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也同时适用于其它型号的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3. 检测依据《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 21:200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4. 检测设备RS-ST01C型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38kHz厚度振动式换能器5. 检测前准备5.1 超声波检测仪应满足下列要求5.1.1 具有波形清晰、显示稳定的示波装置;5.1.2 声时最小分度为0.1μs;5.1.3 具有最小分度为 1dB的衰减系统;5.1.4 接收放大器频响范围 10~500kHz,总增益不小于 80dB,接收灵敏度(在信噪比为3:1时)不大于50μv;5.1.5 电源电压波动范围在标称值±10%的情况下能正常工作;5.1.6 连续正常工作时间不少于 4h。

5.2 换能器的技术要求5.2.1 常用换能器具有厚度振动方式和径向振动方式两种类型,可根据不同测试需要选用。

5.2.2 厚度振动式换能器的频率宜采用 20~250kHz。

径向振动式换能器的频率宜采用20~60kHz,直径不宜大于 32mm。

当接收信号较弱时,宜选用带前置放大器的接收换能器。

5.2.3 换能器的实测主频与标称频率相差应不大于±10%。

对用于水中的换能器,其水密性应在1MPa水压下不渗漏。

5.3检测前应取得下列有关资料:5.3.1 工程名称;5.3.2 检测目的与要求;5.3.3 混凝土原材料品种和规格;5.3.4 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情况;5.3.5 构件尺寸和配筋施工图或钢筋隐蔽图;5.3.6 构件外观质量及存在的问题。

5.4 依据检测要求和测试操作条件,确定缺陷测试的部位(简称测位)。

5.5 测位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必要时可用砂轮磨平或用高强度的快凝砂浆抹平。

抹平砂浆必须与混凝土粘结良好。

5.6 在满足首波幅度测读精度的条件下,应选用较高频率的换能器。

5.7 换能器应通过耦合剂与混凝土测试表面保持紧密结合,耦合层不得夹杂泥砂或空气。

5.8 检测时应避免超声传播路径与附近钢筋轴线平行,如无法避免,应使两个换能器连线与该钢筋的最短距离不小于超声测距的 1/6。

5.9 检测中出现可疑数据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进行复测校核或加密测点补测。

6.声学参数的测量6. 1采用数字式超声检测仪测量应按下列方法操作:6.1.1 检测之前根据测距大小和混凝土外观质量情况,将仪器的发射电压、采样频率等参数设置在某一档并保持不变。

换能器与混凝土测试表面应始终保持良好的耦合状态;6.1.2 声学参数自动测读:停止采样后即可自动读取声时、波幅、主频值。

当声时自动测读光标所对应的位置与首波前沿基线弯曲的起始点有差异或者波幅自动测读光标所对应的位置与首波峰顶(或谷底)有差异时,应重新采样或改为手动游标读数;6.1.3 声学参数手动测量:先将仪器设置为手动判读状态,停止采样后调节手动声时游标至首波前沿基线弯曲的起始位置,同时调节幅度游标使其与首波峰顶(或谷底)相切,读取声时和波幅值;再将声时光标分别调至首波及其相邻波的波谷(或波峰),读取声时差值Δt(μs),取1000/Δt即为首波的主频(kHz);6.1.4 波形记录:对于有分析价值的波形,应予以存储。

6.2 混凝土声时值应按下式计算:tci =ti-to或 tci=ti-t∞(4.2.3)式中 tci——第i点混凝土声时值(μs);ti——第i点测读声时值(μs);to 、too——声时初读数(μs);当采用厚度振动式换能器时,t。

应参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方法测得;当采用径向振动式换能器时,too应按附录B规定的“时-距”法测得。

6.3 超声传播距离(简称测距)测量:6.3.1 当采用厚度振动式换能器对测时,宜用钢卷尺测量 T、R 换能器辐射面之间的距离;6.3.2 当采用厚度振动式换能器平测时,宜用钢卷尺测量 T、R 换能器内边缘之间的距离;6.3.3 当采用径向振动式换能器在钻孔或预埋管中检测时,宜用钢卷尺测量放置 T、R 换能器的钻孔或预埋管内边缘之间的距离;6.3.4测距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l%。

7 裂缝深度检测7.1 一般规定7.1.1 适用于超声法检测混凝土裂缝的深度。

7.1.2 被测裂缝中不得有积水或泥浆等。

7.2 单面平测法7.2.1 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估计裂缝深度又不大于 500mm 时,可采用单面平测法。

平测时应在裂缝的被测部位,以不同的测距,按跨缝和不跨缝布置测点(布置测点时应避开钢筋的影响)进行检测,其检测步骤为:1不跨缝的声时测量:将 T 和 R 换能器置于裂缝附近同一侧,以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l′)等于 100、150、200、250mm……分别读取声时值(ti),绘制“时-距”坐标图(图7.2.1-1)或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求出声时与测距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l =a+bti图 7.2.1 -1平测“时-距”图图 7.2.1 -2 绕过裂缝示意图每测点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l 为:l i =l ′+ ︱a ︱ (7.2.1-1)式中 l i ——第 i 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mm);l ′——第i 点的R 、T 换能器内边缘间距(mm);a ——“时-距”图中l ′轴的截距或回归直线方程的常数项(mm)。

不跨缝平测的混凝土声速值为: v =b(km/s)7.2.2 进行跨缝的声时测量:如图(7.2.1-2)所示,将 T 、R 换能器分别置于以裂缝为对称的两侧,l ′取100、150、200、250mm 、……分别读取声时值0i t ,同时观察首波相位的变化。

平测法检测,裂缝深度应按下式计算:ci h =5.2.2-111nhc cii m h n ==∑…………………….公式5.2.2-2 式中 l i ——不跨缝平测时第i 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mm); h ci ——第i 点计算的裂缝深度值(mm); 0i t ——第i 点跨缝平测的声时值(μs); m hc ——各测点计算裂缝深度的平均值(mm); n ——测点数。

裂缝深度的确定方法如下:跨缝测量中,当在某测距发现首波反相时,可用该测距及两个相邻测距的测量值按公式1计算h ci 值,取此三点h ci 的平均值作为该裂缝的深度值(h c );跨缝测量中如难于发现首波反相,则以不同测距按公式1、公式2计算h ci 及其平均值(m hc )。

将各测距'i l 与m hc 相比较,凡测距'i l 小于m hc 和大于3m hc ,应剔除该组数据,然后取余下h ci 的平均值,作为该裂缝的深度值(h c )。

7.3 双 面 斜 测 法7.3.1 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测试表面时,可采用双面穿透斜测法检测。

测 点布置如图5.3.1所示,将T 、R 换能器分别置于两测试表面对应测点l 、2、3……的位置,读取相应声时值ti 、波幅值 Ai 及主频率fi 。

(a)平面图 (b)立面图图5.3.1 斜测裂缝测点布置示意图7.3.2 裂缝深度判定:当 T、R换能器的连线通过裂缝,根据波幅、声时和主频的突变,可以判定裂缝深度以及是否在所处断面内贯通。

8 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8.1 一般规定8.1.1 本章适用于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内部不密实区、空洞的位置和范围。

8.1.2 检测不密实区和空洞时构件的被测部位应满足下列要求:1 被测部位应具有一对(或两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2 测试范围除应大于有怀疑的区域外,还应有同条件的正常混凝土进行对比,且对比测点数不应少于20。

8.2 测试方法8.2.1 根据被测构件实际情况,选择下列方法之一布置换能器:1 当构件具有两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时,可采用对测法。

如图 8.2.1-1 所示,在测试部位两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上,分别画出等间距的网格(网格间距:工业与民用建筑为100~300mm,其它大型结构物可适当放宽),并编号确定对应的测点位置;2 当构件只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时,可采用对测和斜测相结合的方法。

如图8.2.1-2 所示,在测位两个相互平行的测试面上分别画出网格线,可在对测的基础上进行交叉斜测;3 当测距较大时,可采用钻孔或预埋管测法。

如图 8.2.1-3 所示,在测位预埋声测管或钻出竖向测试孔,预埋管内径或钻孔直径宜比换能器直径大 5~10mm,预埋管或钻孔间距宜为 2~3m,其深度可根据测试需要确定。

检测时可用两个径向振动式换能器分别置于两测孔中进行测试,或用一个径向振动式与一个厚度振动式换能器,分别置于测孔中和平行于测孔的侧面进行测试。

图8.2.1-2斜测法立面图 (a)平面图 (b)立面图(a)平面图 (b )立面图图8.2.1-1 对测法示意图 图8.2.1-3钻孔法示意图 8.3数据处理及异常点判断8.3.1测位混凝土声学参数的平均值(xm )和标准差(Sx )应按下式计算:xm =1i X n ∑ (8.3.1-1)Sx =22()/(1)i x X nm n --∑ (8.3.1-2)式中 Xi ——第i 点的声学参数测量值; n ——参与统计的测点数。

8.3.2 异常数据可按下列方法判别:1 将测位各测点的波幅、声速或主频值由大至小按顺序分别排列,即X 1≥X 2≥…≥ X n ≥X n+1……,将排在后面明显小的数据视为可疑,再将这些可疑数据中最大的一个(假 定 Xn)连同其前面的数据按本规程第 8.3.1 条计算出 mx 及 Sx 值,并按下式计算异常情况 的判断值(x o ):X 0 = m x -λ1 .s x (8.3.2—1)式中 λ1取值(详见规范)。

将判断值(X 0)与可疑数据的最大值(X n )相比较,当 X n 不大于X 0 时,则X n 及排列于其 后的各数据均为异常值,并且去掉 X n ,再用 X l ~X n-1 进行计算和判别,直至判不出异常 值为止;当X n 大于X 0时,应再将X n+1 放进去重新进行计算和判别;2 当测位中判出异常测点时,可根据异常测点的分布情况,按下式进一步判别其 相邻测点是否异常:X 0 =m x -λ2 .s x 或 X 0 = m x -λ3 .s x (8.3.2—2)式中λ2 、λ3 取值(详见规范)。

当测点布置为网格状时取λ2;当单排布置测点时(如在声 测孔中检测)取λ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