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燃烧与灭火

合集下载

《燃烧和灭火》PPT课件

《燃烧和灭火》PPT课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基础巩固题
3.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高于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 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 C.浸泡在热水(80℃)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 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
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步骤:点燃三支蜡烛,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烧杯,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向一个少别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探究实验 灭火的原理
蜡烛Ⅲ迅速熄灭,蜡烛Ⅰ过一会儿熄灭,蜡烛Ⅱ不熄灭。 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隔绝氧气使蜡烛Ⅲ迅速熄灭,燃烧产生的少量二氧化碳使蜡烛Ⅰ过一会儿熄灭,由于二氧化碳从烧杯口逸散,蜡烛Ⅱ不熄灭。
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 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 4P+5O2 === 2P2O5
现象:
结论:
化学方程式:
点燃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答: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实验思考】
3.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烧起来,这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答: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1.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缺一不可。
D
2.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然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小学科学5《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5《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5《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燃烧与灭火是小学科学5课程中的一部分,它是孩子们学习了解火的特性和掌握基本灭火知识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孩子们将学会火的特性、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从而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孩子们能够:1. 理解燃烧是什么以及燃烧的基本特征。

2. 了解燃烧的条件,包括氧气、可燃物和点火温度。

3. 掌握灭火的基本方法,包括用水灭火、用沙土灭火和用灭火器灭火。

4. 培养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能够在火灾发生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一、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孩子们对燃烧与灭火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导问题,让孩子们回答“火是用来做什么的?”,然后请一位学生来回答。

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几个火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并提问:“你们觉得火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知识讲解与学习:1. 燃烧是什么?通过观察火的示范,让学生感受到火的热量和光亮,然后介绍火是物质燃烧产生的现象。

解释火的原因是物质的氧化燃烧过程,释放出热能和光能。

同时,教师利用实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燃烧过程中的燃料、氧气和点火温度。

2. 燃烧的条件:讲解燃烧的条件主要包括燃料、氧气和点火温度。

教师可以展示不同的物质,并讨论它们是否能够燃烧,以及为什么一些物质可以燃烧而另一些物质不可以。

通过引导问题,提醒学生氧气对于燃烧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点火温度对于燃烧的影响。

三、实践操作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灭火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操作环节。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安全实验展示用水对灭火的效果,并请学生观察并记录。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浇水来灭火。

教师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提供指导和提示,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

四、灭火器的介绍:为了让学生了解使用灭火器灭火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入灭火器的介绍。

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包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燃烧和灭火完整版课件.

燃烧和灭火完整版课件.

燃烧和灭火完整版课件.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

教材章节为《物质的化学反应》中的燃烧篇。

详细内容包括: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类型、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类型,掌握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类型、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难点:燃烧和灭火的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蜡烛、火柴、水、灭火器等)。

学具: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火灾案例,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兴趣。

2. 讲解燃烧的条件:介绍燃烧的三个条件,并通过实验演示。

3. 讲解燃烧的类型:分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并通过实验演示。

4. 讲解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介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种灭火方法的适用场景。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灭火操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类型、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燃烧的条件。

2. 请列举三种灭火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3. 请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引入、实验演示、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燃烧和灭火的基本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灭火方法的适用场景讲解不够详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火灾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整改措施。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燃烧的条件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发生燃烧。

其中,可燃物是指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石油等。

与氧气接触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因为氧气是燃烧的必需品。

温度达到着火点是指可燃物的温度达到了使其开始燃烧的程度。

小学科学 燃烧和灭火安全PPT

小学科学 燃烧和灭火安全PPT
小学科学 燃 烧和灭火安全
PPT
目录 燃烧和灭火概述 燃烧的条件 燃烧的种类 灭火方法 灭火器材 火灾预防和安全知识 应急逃生常识
燃烧和灭火概 述
燃烧和灭火概述
什么是燃烧: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 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产生热、光和 气体等现象。 为什么需要灭火:灭火是为了控制 和消除火灾,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
燃烧的条件
燃烧的条件
氧气:燃烧需要氧气的存在。
燃料:燃烧需要具有燃料性质 的物质。
燃烧的条件
点火源:燃烧需要点火源提供 能量。
燃烧的种类
燃烧的种类
火焰燃烧:燃料在氧气存在下 形成火焰。
引燃燃烧:点燃燃料后,燃料 自身能继续燃烧。
燃烧的种类
熄灭燃烧:燃料在扑灭源的作用下 停止燃烧。
灭火方法
灭火器材
消防毯:用来扑灭衣物、电器等小 规模火源。
火灾预防和安 全知识
火灾预防和安全知识
保持通道畅通:避免堆放杂物 阻碍逃生。 不玩火种:避免使用明火进行 游戏。
火灾预防和安全知识
爱护电器设备:正确使用电器 设备,避免电器线路引起火灾 。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正用扑灭源对燃烧 物质进行灭火。
隔离灭火:消除火灾扩散的可 能。
灭火方法
降低温度灭火:用水、泡沫等 降低火源温度。 隔氧灭火:排除氧气以熄灭火 焰。
灭火器材
灭火器材
灭火器:手持式的灭火装置, 常见的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 碳灭火器等。
消防栓:供消防车和灭火器使 用的水源装置。
应急逃生常识
安全逃生路线:了解家中或学 校的安全逃生路线。
低姿势逃生:火场烟雾较重时 ,应低姿势匍匐前进。
应急逃生常识
毛巾湿润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避免吸入烟雾。

燃烧和灭火的逐字稿

燃烧和灭火的逐字稿

燃烧和灭火的逐字稿
好的,以下是关于燃烧和灭火的逐字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燃烧和灭火。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产生光和热的过程。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

可燃物是指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等;氧气是燃烧必需的气体,它能够与可燃物发生反应;着火点是指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当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燃烧就会发生。

燃烧产生的光和热可以使周围的物体升温,甚至引发火灾。

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灭火。

灭火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使用灭火剂。

灭火剂可以抑制燃烧的反应,从而扑灭火源。

灭火剂的种类有很多,如干粉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泡沫灭火剂等。

不同的灭火剂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灾,我们需要根据火灾的类型选择合适的灭火剂。

除了使用灭火剂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灭火,如切断可燃物的供应、降低燃烧的强度、隔离可燃物等。

在灭火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确保灭火的效果。

总之,燃烧和灭火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两个话题。

我们需要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谢谢大家!。

《燃烧与灭火》课件

《燃烧与灭火》课件

《燃烧与灭火》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化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燃烧与灭火”。

详细内容包括: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方法、火灾的预防与处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掌握燃烧的条件。

2. 了解灭火的原理,掌握常见的灭火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重点:掌握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火柴、蜡烛、酒精灯、沙子、湿抹布、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火灾现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细节:引导学生观察火灾现场,思考火灾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2. 理论讲解:讲解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教学细节:结合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燃烧的条件,分析灭火的原理。

教学细节: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细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

5. 实验操作:演示灭火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灭火过程。

教学细节: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确保实验安全。

教学细节: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燃烧的概念、条件、灭火原理。

2. 常见灭火方法。

3. 火灾预防与处理。

七、作业设计(1)简述燃烧的概念及条件。

(2)列举三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答案:(1)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光和热的过程。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根据火灾案例,合理选择灭火方法,如:用灭火器灭火、用灭火器材扑灭火源、用湿抹布覆盖火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消防安全,学习更多关于火灾预防与处理的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火灾现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

《燃烧和灭火》课件

《燃烧和灭火》课件

它适用于扑灭固体物质火灾和液体火 灾。
05
火灾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火灾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定期检查电器设备
确保电器设备无故障,不乱拉 乱接电线,及时更换老旧电器

保持消防通道畅通
不堆放杂物,确保消防通道、 安全出口畅通无阻。
安装烟雾报警器
及时发现火灾苗头,尽早报警 并采取措施。
制定应急预案
制定家庭、学校、单位等场所 的火灾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02
燃烧的化学反应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表示燃烧过程中物质变化的重要工具。它展示了在燃烧过程中 ,燃料、氧气和其他可能的反应物如何相互作用,产生热量和光。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通常包括燃料、氧气和其他可能的反应物的化学符号,以及反应 后产生的物质和热量的符号。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用来描述不同类型的燃料,如木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在 燃烧时的化学反应。
燃烧的产物
燃烧产物的组成取决于燃料的类型和燃烧条件。例如 ,木材在完全燃烧时主要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而 石油燃烧时会产生更复杂的产物,如氮气、硫化物和 碳氢化合物等。
燃烧的产物是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这些产 物可能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气和其他气体,以 及未完全燃烧的碳颗粒和灰烬等固体物质。
它主要用于扑灭液体、气体和 油脂类火灾。
使用泡沫灭火器时,应先摇晃 灭火器,然后拔掉安全别针, 将喷嘴对准火源,按下阀门, 将泡沫喷向火源。
水灭火器
水灭火器主要通过水的冷却效果来降 低火焰的温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
使用水灭火器时,应先拔掉安全别针 ,然后对准火源,尽量保持距离,迅 速将水喷向火源。
燃烧的条件

《燃烧与灭火》课件

《燃烧与灭火》课件

《燃烧与灭火》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化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详细内容包括: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方法、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及安全防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掌握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

2. 学会灭火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

教学重点:燃烧的概念、灭火方法、安全防护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蜡烛、沙子、水、湿抹布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火灾现场图片,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引出燃烧与灭火的重要性。

2.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简单的燃烧实验(如点燃蜡烛),引导学生观察燃烧现象,思考燃烧的条件。

3. 知识讲解:(1)燃烧的概念:燃烧是物体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3)灭火原理:消除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分析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实验演示:展示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安全防护。

六、板书设计1. 燃烧的概念、条件、特点。

2. 灭火的原理、方法。

3. 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及安全防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燃烧的概念、条件、特点。

(2)列举三种灭火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2. 答案:(1)燃烧是物体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燃烧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方法: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

原理:消除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3)木材:充分通风,防止火势蔓延;天然气:关闭阀门,开窗通风;面粉:保持清洁,防止粉尘爆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掌握程度,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课堂互动是否积极。

小学科学25《燃烧与灭火》(教案)

小学科学25《燃烧与灭火》(教案)

小学科学25《燃烧与灭火》(教案)燃烧与灭火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明确燃烧的必备条件;2. 掌握常见物质的燃烧性质和灭火方法;3. 培养学生遇到火灾能正确采取应对措施和知晓灭火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燃烧的必备条件;2. 常见物质的燃烧性质和灭火方法;3. 灭火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向学生提问:当你看到火烧起来时,你知道它是怎么燃烧的吗?你知道怎样才能够灭火吗?请和同桌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2. 理论讲解(25分钟)(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产生的放热反应,同时还会释放光和烟。

(2)燃烧的三个必备条件:燃烧必须有燃料、氧气和火种。

如果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不会发生。

(3)燃烧的种类:燃烧可以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

明火燃烧是指明显能够看到火焰的燃烧,如蜡烛、煤的燃烧等;隐火燃烧是指不产生明显火焰的燃烧,通常是在物质内部进行的,如木炭燃烧等。

(4)常见物质的燃烧性质和灭火方法: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燃烧性质和灭火方法。

教师可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如纸张、木材、油脂等常见物质的燃烧性质和灭火方法。

3. 燃烧实验(30分钟)(1)师生共同设计一个简单的燃烧实验,以验证燃烧的必备条件。

例如,将一块蜡烛放在适当的容器中,点燃蜡烛,然后用一个纸盘盖住蜡烛,等待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让学生思考:蜡烛在盖子下是否还能继续燃烧?为什么?(2)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每个小组选取一种常见物质,进行燃烧实验,观察火焰的形态和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变化,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感受。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学生们分享实验的观察结果和探究结论,并与教师进行讨论和总结。

4. 灭火器材及其使用方法(15分钟)(1)介绍不同种类的灭火器材,如灭火器、灭火器具、灭火器皮卡等。

简单介绍其原理和使用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使用灭火器材的操作练习,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包括判断火源、选择适当的灭火器材、正确握持和操作灭火器材等。

燃烧与灭火课件

燃烧与灭火课件

燃烧的条件
需要氧气
需要一定的温度
回顾
活动3
活动2
活动2
熄灭的原因(实验一)
为 什 么盖 上盖 子 , 酒 精灯的火焰就熄灭了?
我想这是因 为……
让我们模拟这个 情况做实验研究。
实验二:将两根燃烧的蜡烛固定在实验桌上。用烧杯 罩住其中一支燃烧着的蜡烛,发生什么现象?
露在空气中的蜡烛一直在燃烧, 而烧杯中的蜡烛火焰慢慢变小, 最后熄灭了。 没有氧气蜡烛就不会燃烧。
活动3
考考你
思考:
不点燃物质,燃烧还能发生吗?
实验现象:把铁片加热一会儿,铁片热了, 火柴也被烫热了,它就燃烧起来。 实验说明: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答:如果不继续往炉里添煤,炉火因为缺少可燃物不能继续燃烧。
如果把炉门关得严Βιβλιοθήκη 的,一点气也不通, 因为缺少氧气,炉火不能继续燃烧。
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取夹出来, 因为炉外的温度低,达不到煤燃烧所 需的温度,煤不能继续燃烧。
是不是所以物质都可以燃烧?在通 常情况下,哪些物质可以燃烧,哪些物 质不可以燃烧?
能够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观察思考:
炉中有火燃得正旺, 等一会儿,炭烧光了, 它还会燃烧吗?
不会,因为没有炭,也就是没有 可以燃烧的东西(可燃物)。 从而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回顾
需要可燃物
隔绝空气
水能降温并能隔绝空气
搬开和隔离可燃物 灭火的方法 隔绝氧气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网上学
防 止 火 灾 发 生





拓展
让木炭燃烧得更旺
木炭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如果想让它燃烧得更旺,

《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燃烧原理及过程分析•灭火方法与技术应用目录•火灾预防与应对措施•安全意识培养与责任担当•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课程介绍与目标燃烧与灭火基本概念燃烧灭火课程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燃烧的基本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了解火灾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灭火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防火观念。

教学方法与手段01020304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燃烧原理及过程分析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030201燃烧三要素燃烧过程及特点燃烧过程燃烧特点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是燃烧现象的三个基本特征。

不同类型燃烧现象自燃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源的情况下,由于本身内部的物理或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燃烧现象,如白磷自燃。

爆炸灭火方法与技术应用常见灭火方法及原理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化学抑制法1 2 3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灭火器的保养方法其他灭火器材的使用与保养灭火器材使用与保养实施演练按照计划进行演练,注意安全和秩序,确保演练效果。

制定演练计划根据场地、人员、物资等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演练计划,明确演练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物资准备等。

评估与总结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完善灭火方法和技术应用。

实际操作演练火灾预防与应对措施火灾原因分析电器短路、过载煤气泄漏易燃物品管理不当人为纵火预防措施010204定期检查电器线路,避免短路、过载使用煤气时保持通风,定期检查煤气管道易燃物品远离火源,分类存放加强防火意识,杜绝人为纵火03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液体火灾及固体物质火灾断电灭火切断电源后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期火灾扑救技巧窒息灭火冷却灭火报警方法拨打119火警电话,说明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燃烧物质等情况到附近消防队报警或按下火灾自动报警按钮熟悉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保持冷静迅速撤离引导他人一起疏散,帮助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01020304安全意识培养与责任担当增强安全意识,遵守规章制度了解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烟雾的危害,学会在危险环境中保护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灭火器
泡 沫 灭 火 器
灭火原理
泡沫灭火器在灭火时,能喷 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 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 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 火的目的。
适用范围
可用来扑灭木材、棉 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 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 粉 灭 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 火 氢钠)来灭火。 器 二 氧 化 碳 灭 火 器
实验报告单
小组名称
小精灵 .
实验现象: 露在空气中的蜡烛一直在燃烧,而烧杯中
的蜡烛火焰慢慢变小,最后熄灭了。
我的结论: 没有氧气蜡烛就不会燃烧。
(也就是说燃烧需要氧气)
.
答:如果不继续往炉里添煤,等煤烧完了,炉火因为缺少可燃物
不能继续燃烧。
答: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 因为缺少氧气,炉火不能继续燃烧。
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 除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 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 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 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 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 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鞭炮中的火药装在一个纸筒中, 纸筒的两端都用泥封了口,当 点燃鞭炮时,火药在密闭的空 间中发生急速的燃烧,产生大 量的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对纸筒产生强大的压力,胀破 纸筒而发生爆炸。
实验现象:木炭燃烧得更旺,发出红光 。 我的结论:加大氧气的输送会使燃烧物烧得更 旺
讨论
燃烧对人类有利的一面
燃烧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火灾会烧毁财物, 危及人畜生命,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
思考:生活中用火不慎着火了,我们要如何来灭火? 通过控制燃烧的什么条件灭火?
想一想:大家提到的灭火方法为什么能够 灭火,你能根据灭火原理的不同将这些方 法分类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吗?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锅着火了, 赶紧盖上盖 子!
盖上锅盖就能 灭火?
回顾
活动1
物质的燃烧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燃烧?
可以燃烧的物质 液化石油气 木材、树叶 蜡烛
利用的例子 煮饭、炒菜 烧水、取暖 照明 煮饭、烧水
天然气
× √ ×
√ × √
√ √ √
能够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灭火的原理
1.隔离可燃物
灭火就是—— 破坏燃烧的条件 (其中之一)
触类 旁通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同时具备)
灭火的原理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灭火就是—— 破坏燃烧的条件 (其中之一)
可燃物
触类 旁通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同时具备)
灭火的原理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 火点以下。
灭火就是—— 破坏燃烧的条件 (其中之一)
可燃物
【日常生活】
1、如果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怎么灭火?
盖上锅盖,隔绝空气而灭火。 2、如果酒精灯不慎撞倒引起酒精在桌上燃烧, 应如何灭火? 用湿抹布扑盖,这样既可以让可燃 物隔绝空气,同时水吸热降低可燃物 的温度。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 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你知道原因吗? 清除可燃物。
答: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取夹出来,
因为炉外的温度低,达不到煤燃烧所
需的温度,煤不能继续燃烧。
1.促进可燃物(木炭)完全燃烧的 方法:
①、增大氧气的浓度
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
讨论:
若可燃物急速的燃烧,并且发生一个 有限的空间内,情况会怎样?
让木炭燃烧得更旺
实验步骤:扇风,让木炭充分与氧气接触
爆炸: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剧烈地燃 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 使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
鞭炮
你理解了爆炸吗?
爆炸:在有限的空间 里发生剧烈地燃烧, 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 大量的热,使气体的 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
化学变化
注意:并非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 炸、自行车轮胎爆炸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1、“盖”、“沙子”、”罩”、 “喷CO2” ——能够氧气与可燃物隔离。 2、“吹”、‘’湿布”、 “扇” ——可以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燃烧的 着火点以下。 3、“剪”——可以去掉可燃物。
你能用一句话归纳出灭火与燃烧条件之间的关系吗? 灭火就是—— 破坏燃烧的条件
触类 旁通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同时具备)
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思考3】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 燃烧起来,这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再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可 燃 物
氧 气
温 度
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燃烧才会发生。缺少了三 个条件中的一个,燃烧就 不会发生,正在燃烧的可 燃物也会熄灭。
同时具备
实验二:将两根燃烧的蜡烛固定在实验桌上。用烧杯罩住 其中一支燃烧着的蜡烛,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另外,除火药外,可燃性的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 浓度,遇火也会发生爆炸。如:H2、CO、CH4等。
为什么在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 “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原因: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 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 触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粉尘爆炸实验
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四、灭火与逃生时的注意事项
燃烧的条件
怎样才能使物体燃烧起来呢? 下面用几个实验来证明。
一、燃烧的条件
[实验一]
石头 点不着
木块
点燃了
[实验二]
信息: 白磷燃烧温度较低(40℃),红磷燃烧温度较高(240℃)
【思考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说明燃烧需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 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 要什么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