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淮安市发展前景
淮安市发展前景淮安市是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下游沿岸,地处沿海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之间,是连接沿海与内陆的重要节点城市。
经济地理位置的优势为淮安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市委、市政府也积极引导着淮安市的发展,为其未来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首先,淮安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江苏省淮安市位于淮河和长江的交汇处,这一地理位置使得淮安市周围的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
农业是淮安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淮安市在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有着较高的竞争力。
此外,淮安市还拥有较为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这为淮安市的能源工业和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其次,淮安市交通便利。
淮安市位于南京至南通两条高速公路的交汇点,同时还有多条铁路和水路运输网络贯穿其中,这使得淮安市的物流和交通运输体系十分完善。
此外,淮安市还有淮阴港和金湖港两个港口,为外贸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三,淮安市正在积极推进城市建设。
近年来,淮安市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创新创业,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
同时,淮安市还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文化旅游、现代金融、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淮安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淮安市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淮安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形象。
综上所述,淮安市作为连接沿海与内陆的重要节点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强了淮安市的经济发展基础。
此外,淮安市正在积极推进城市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和全体淮安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淮安市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辉煌。
淮安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思考
□赵仕奇 黄银花 季祥猛
【摘
要】 本文立足从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的视角 , 从宏观和中观层面针对淮安重点引进和培育的区域特 色创意群体, 如何实现合理有效的市场配置等问题 , 特别是创意人才与城市品牌等建设问题 , 从理论和实证上进行探
索。旨在为淮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提供一个多维 、 多元的思考, 区域化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 ; ; 文化产业 创意产业 创意设计 品牌文化 【基金项目】 “淮安文化经济融合兴起的理论框架与实现途径 — — — 本文为 2009 年淮安市科技局科技支撑计划 ( 社会发展) 项目 ( 课题编号: HAS2009041 ) 阶段性成果。 基于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研究 ” 【作者简介】 赵仕奇,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 研究方向: 工业设计教育; 黄银花, 季祥猛;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42·
的产品和服务都是面向本地市场, 开发国际文化市场的甚 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空间的拓展 。 少, 三、 淮安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 淮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转变观 念、 明确思路, 加强引导扶持, 促进健康发展。 ( 一) 优化和整合淮安文化创意产业资源 。 体制性保护 束缚了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合理整合和流动 。 各单 和限制, 知识、 人才、 技术、 设备等资源难以合理共享, 制定 位的信息、 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优化整合政策, 充分利用辖区的文化资源 集团化为目标, 整合经营性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以股份制、 走集约化经营之路。用市场化发展的眼光来规划 文化资源, 对现有文化创意产业资源采取保护和开发相结合 文化资源, 从优势资源入手来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 。 的措施, 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下对文化创意产业资源配置和整合 的重要作用, 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 运用市场机制推动产业 结构、 产品结构、 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优化, 从根本 条块分割、 行业分割和地区分割的 上破除文化资源部门分割 、 支持有一定实力的文化企业实现规模化、 集约化与专业化 状况, “专、 并举, 鼓励中小文化单位向 精、 特、 新” 方向发展。以文化资 带动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扩张和延伸。 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 ( 二) 制定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 。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 要政策与环境的有力支持 。 应尽快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制定各项优惠政 政策和法律规范, 研究出台税收扶持、 产业准入、 市场开放、 经营性文化事 策, 业单位转制等优惠政策, 形成健全的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 同时要完 展的政策体系。研究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 加强引导, 采取贴息贷款、 低息贷款、 政府奖励等扶 善政策, 持鼓励政策, 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导 、 鼓励和带动社会资 金投入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机制 。 尤其应利用好淮安市有 制定淮安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政 关政策和扶持措施, 策措施, 合理规划发展创意产业的载体, 推动其率先发展, 加 。 快发展 ( 三) 用高新技术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质量和水平 。 运用高科技手段, 改造、 提升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 开发新兴文化创意产业, 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科 产品, 技含量。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多层次开发, 加快 网络化建设, 推动运用高新技术来加强管理和经营 数字化、 新兴文化创意产业。 要引导高新技术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 域, 不断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创新 。 借助网络等先进技 开发新兴文化项目。大力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 术手段, 牌和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 。 通过 运用高新技术发展高新文化创意产业, 使文化创意产业与其 ( 上接第 81 页) 输入输出设备: 它包括键盘、 LCD 显示器、 报 按钮或开关、 各类指示灯等。 键盘用于系统模式 警蜂鸣器、 的设置�
2023年度淮安市社科类研究课题
2023年度淮安市社科类研究课题一、选题背景淮安市社科类研究课题的选题背景是指选择研究的主题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总体情况和相关问题。
选题背景的界定是确定研究的范围和方向,有利于准确定位研究的目标和任务,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选题意义1. 社会意义:深入研究淮安市社科类课题,可以帮助了解地方社会问题和特点,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2. 经济意义:通过社科类研究,可以探索淮安市的经济发展潜力和瓶颈,为经济转型和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3. 文化意义:通过对淮安市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研究,可以帮助挖掘和传承本地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发展。
三、选题内容1. 政治研究类课题:可以包括淮安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政治文化建设、政治参与方式等方面的研究。
2. 经济研究类课题:包括淮安市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发展战略研究等方面的研究。
3. 文化研究类课题:包括淮安市民俗文化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四、选题条件1. 选题前期调研:要求课题选题人员对淮安市社科类研究课题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保证选题的针对性和实际可行性。
2. 选题可行性:选题应符合淮安市社会现状和发展实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具体社科问题、促进学科理论研究和相关政策制定的实践问题。
3. 选题创新性: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研究创新性,能够针对淮安市的现实问题提出新颖的观点和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五、选题流程1. 研究课题择期确定:根据淮安市社科类研究课题的实际需求和研究方向,择期确定研究课题。
2. 选题申报审核:对拟选题进行申报审核,相关专家和学者审查并提出意见,最终确定最终选题和研究方向。
3. 选题实施方案编写:拟选题人员需撰写选题实施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论证论据等,提交相关部门审核。
4. 研究课题实施:根据选题实施方案进行实际的研究工作,包括调查、分析、论证等环节。
淮安市做强“333”主导产业增强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研究
淮安市做强“333”主导产业增强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研究摘要:淮安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围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以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抓手,集成政策培育壮大“333”现代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筑牢实体经济根基,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构建优势特色产业体系,提升整体竞争力是加快推进淮安新跨越的战略重点。
通过深入调研,本文提出了实现四大战略突破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主导产业竞争力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淮安市围绕高质量发展、狠抓产业提档升级的要求,聚力聚焦“绿色高地、枢纽新城”,淮安市坚持工业化引领、数字化赋能,推动基础再造、产业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升级。
淮安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围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以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抓手,集成政策培育壮大“333”现代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筑牢实体经济根基,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333”工业主导产业,“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装备制造”;农业主导产业:“特优高效种植、特种健康养殖、特色生态休闲”;服务业主导产业:“生态文旅、现代物流、现代商贸”。
淮安市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已成为实践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
只有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实施主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淮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
一、淮安市“333”主导产业发展现状随着淮安市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市主导产业发展迅猛,产业总量不断扩大,逐步迈入良性快速的发展轨道。
具体表现在:(一)先进制造业培大扶强。
落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打造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装备制造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加快成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
着力培育十个重点制造业集群,绘制产业链图谱,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推动同类型企业横向联动、上下游企业纵向协同。
用好革命文化资源,推动淮安文化高质发展
用好革命文化资源,推动淮安文化高质发展【摘要】淮安作为具有丰富革命文化资源的地区,其文化传承和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从历史意义、文化传承、当代社会发展和保护利用等方面探讨了如何用好革命文化资源推动淮安文化的高质发展。
通过对淮安革命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使淮安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结合革命文化资源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淮安文化的特点,淮安文化有望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进一步发掘革命文化资源,推动淮安文化在新时代实现更大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引导人们充分认识和利用革命文化资源,推动淮安文化迎来更加璀璨的未来。
【关键词】淮安文化、革命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保护、利用、历史意义、实践意义、发展、高质量、新时代、活力、示范引领、路径探索1. 引言1.1 革命文化资源的重要性革命文化资源是指那些反映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的珍贵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
革命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革命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认识历史,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
革命文化资源承载着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和丰功伟绩,可以激励人们砥砺前行,铭记历史。
革命文化资源承载着民族气节和民族自豪感,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
革命文化资源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丰富和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文化繁荣与发展。
充分利用和保护革命文化资源,推动淮安文化高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淮安文化的特点淮安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特点。
淮安地处江淮平原,水乡文化为其特色之一。
淮安水乡风光秀丽,河网纵横,许多人文景观都与水有密切联系。
淮安古运河、淝河、藕池历史悠久,是淮安的地理标志,也是淮安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淮安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如民间戏曲、舞蹈和音乐等都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代表性的有淮海戏、金陵船子、扬州泗州等。
这些民俗文化传承了淮安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现了当地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从五位一体角度分析淮安的发展现状
从五位一体角度分析淮安的发展现状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日趋完善。
一是新一轮《总规》修编工作圆满完成。
围绕将淮安建成苏北重要中心的发展战略,确定了中心城市的性质、规模、都市区空间结构、市域城镇体系、综合交通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重要指标。
二是积极开展城乡统筹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江苏省的“五个一体化”要求,相关系列规划即将完成并付诸实施。
三是进一步优化市域城镇体系。
按照“一主四副多点网络化”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做大做强淮安中心城市,打造4个市域次中心城市,着力发展8个重点中心镇,积极培育20个特色小城镇,将116个乡镇归并为53个小城镇。
现代农业的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又对现代农业在机制、体制、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给予支持。
全市各县区优势主导产业布局已经形成,初步形成了清浦、淮阴区设施蔬菜种植区域;淮安区露地蔬菜、早熟西瓜种植种植区域;涟水、洪泽、金湖水生蔬菜、水禽、水产“三水”产业发展区域;盱眙县丘陵山区开发、果品、中药材和野生蔬菜种植区域。
通过实施品牌农业带动战略,现代农业得到长足推进。
全市共获得“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标志134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296个,绿色食品40个,有机农产品5个。
已制订以“淮米”、“淮菜”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129个,其中江苏省地方标准28个、淮安市地方标准52个、企业标准49个。
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90亿斤以上,位居全省第三位;设施农业面积86.89万亩,列全省第四位。
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家庭农场有76户、注册资金8646万元,均位列全省第一。
到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26元,村集体平均经营性收入19.8万元,乡镇公共财政平均收入在1亿元以上。
全市整体上已从温饱向全面小康跨越,预计2014年即可实现以县为单位达小康目标。
城乡客运一体化向前推进。
淮安市未来发展SWOT分析
淮安市未来20年发展SWOT分析一、淮安概况与经济发展现状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江苏省省辖市,淮安位于苏北平原中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度,降水量940毫米,日照时数2130-2430小时。
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拥有耕地40万公顷、丘陵山地3.7万公顷,水域4万公顷。
地下蕴藏多种非金属矿藏,已探明岩盐、芒销、凹土储量分别达26万吨、1亿吨和0.65亿吨。
改革开放以来,淮安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新兴的工业基地、全国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重要水陆交通枢纽、江淮平原重要商埠和历史文化名城。
淮安地理位置优越,发展环境优良、投资政策优惠,是投资者施展才华的舞台、成就事业的沃土、温馨生活的家园。
近年淮安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淮安南面紧邻中国新兴的,飞速发展中的,在祖国国土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极具发展前景的长江经济带。
并且与中国最大的,经济社会最为发达、发展最具活力、也最具发展前景的长江三角洲经济核心区近在咫尺;东面紧邻沿海地区,本身处于江苏沿海经济区域当中,是中国最大经济带——沿海经济带几个经济洼地中的一员;而北面接壤的则是中国除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以外第三条具有全国意义,在国土开发当中具有至关作用的大陆桥经济带。
同时淮安也处于中国五大河流当中唯一没有深度开发的淮河流域,是淮河沿岸最大城市、最大工商业中心。
二、优势分析(S-Superiority)2.1 区位交通方面淮安具有明显优势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淮安,曾是南船北马交汇之地,清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运河沿线的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四大都市”,并享有“壮丽东南第一州”之誉。
淮安地处苏北腹地,北接连云港,东北接盐城市,偏南接扬州市,南邻安徽省,西连宿迁市。
总面积10072平方公里,总人口524.06万,现辖4县4区。
淮安是迅速崛起的交通枢纽城市。
境内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已经建成和即将建成的京沪、宁宿徐、淮盐、宿淮、宁淮等五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新长铁路纵贯全境,水运河道纵横交错,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水陆并举的交通网络,凸显了淮安在江苏乃至全国的交通枢纽地位。
淮安市水文化建设成效及进一步发展探讨
水文化底蕴 ,形成 了丰富的水文化内 生态 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方面, 积极搭 建投资融资服 务平 台、 建 立
涵, 留下 了古清 口 、 古末 口、 洪泽湖 大
在物质水文化建设方面 ,充分利 水 文化 产业转化机制 、与旅游部 门协 同 二、 淮安水文化建设成效
1 . 实施 了一 批 水 文 化 工 程
淮安水文化建设 ,并对规划进行评估 倡导建立社会认可的水价值观 ,将人 水 文化有 别 于其他 文化 的重要 标志 , 也
工作 , 以期 能全 面掌握规划执行情况 , 水和谐 的价值理念融人生活的各 个方 是 凸显 淮安文化底蕴 、彰显淮安水文 化
总结经验 ,及时发现规 划实施 中的问 面 , 促进水利行业发展 ; 在行 为水 文化 特色 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 , 根据“ 十二五 ”
淮安市工业项目调研报告
淮安市工业项目调研报告淮安市工业项目调研报告一、引言淮安市是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江苏省江汉平原的北部,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和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淮安市积极引导外来投资和加强本地工业的发展,以推动经济转型和提升产业竞争力。
本次调研报告将介绍淮安市的工业项目现状,并评估未来的发展潜力。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实地访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
我们先通过互联网搜集了淮安市的工业项目信息,然后选择了几个典型的工业项目进行实地访察,包括制造业、新能源和高科技产业等。
在实地访察中,我们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了企业的经营情况、发展规划以及存在的问题。
此外,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淮安市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面临的挑战。
三、工业项目现状淮安市的工业项目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新能源和高科技产业等领域。
制造业是淮安市工业的主导产业,包括汽车制造、纺织业和食品加工等。
新能源产业是淮安市重点发展的行业,主要涉及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源等领域。
高科技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环保等,是淮安市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淮安市的工业项目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工业规模较小,企业数量较多,大部分企业属于小微企业;其次,工业项目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淮安市区,而周边地区工业项目相对较少;再次,工业发展存在一定的环保压力和产能过剩问题,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
四、工业项目发展潜力淮安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具备较好的工业项目发展潜力。
首先,淮安市位于沪宁扬经济带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有利于物流和市场开拓。
其次,淮安市的产业基础较为齐全,具备发展制造业、新能源和高科技产业的条件。
再次,淮安市政府十分重视工业项目的发展,注重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环境保护。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淮安市未来工业项目的发展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发展制造业,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业;其次,加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积极引进和培育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企业;再次,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最后,加强环保工作,推动绿色工业的发展和转型。
江苏文化产业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江苏文化产业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①郭㊀蕾摘㊀要:本文对江苏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和健康增长的态势进行总结ꎬ分析了江苏文化产业现有的三大特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㊁文化产业的体制不断健全㊁文化产业品牌效应逐步彰显ꎻ同时ꎬ对新时代背景下江苏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ꎬ主要包括了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出现㊁文化创意未来与人们生活的融合度㊁文化服务行业将来的发展方向㊁传统文化产业未来会有如何的变化和文化贸易的未来走向这五个方面ꎮ关键词:文化产业ꎻ发展特点ꎻ产业发展ꎻ趋势研判中图分类号:G114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6-0048-03㊀㊀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文化产业在新时代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做了高度概括ꎬ可见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ꎮ目前我们国家逐渐建构起了 四梁八柱 式的文化体制改革框架ꎬ文化产业在满足我国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中体现出了重要的作用ꎮ而江苏以文化昌盛闻名全国ꎬ近年来江苏更是适应把握新发展理念ꎬ开拓创新ꎬ江苏文化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ꎬ展现出新的特点ꎮ一㊁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特点概述从目前全国已发布的数据来看ꎬ江苏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已位居全国第二ꎬ仅次于广东省ꎬ同时占GDP比重已达4.99%ꎬ位居全国第五ꎮ在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司印发的«文化产业项目手册»中ꎬ从全国31个省区市申报的1450个项目里精选收录了492个具有较深文化内涵和较好商业模式的文化产业项目ꎬ其中江苏共27个项目入选ꎬ位居全国第三ꎮ这些数据都可以看出当前江苏文化产业正呈现着高质量发展的态势ꎬ逐渐成为江苏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ꎬ目前江苏文化产业发展也显现出了一些鲜明的特点ꎮ(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ꎬ文化市场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ꎬ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ꎬ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ꎬ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ꎮ江苏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ꎬ在针对公共文化服务方面ꎬ先后出台了«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ꎮ在2015 2017年ꎬ江苏省财政投入超20亿元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ꎬ目前全省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覆盖率达到95%ꎮ2015 2017年间财政累计安排专项经费超过13.4亿元用于支持全省公共博物馆㊁纪念馆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㊁公共图书馆㊁美术馆㊁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实行免费开放ꎻ累计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7.66亿元ꎮ2018年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已经顺利结束ꎬ该评估工作四年一次ꎬ评估定级结果显示:江苏省上等级公共图书馆共计106个ꎬ其中一级公共图书馆100个ꎬ名列全国第一ꎬ在全国953家一级图书馆中占比10.5%ꎬ同时定级二级公共图书馆6个ꎬ这些都是对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发展的极大肯定ꎮ现在的江苏已经率先在全国建成 省有四馆㊁市有三馆㊁县有两馆㊁乡有一站㊁村有一室 五级文化设施网络体系ꎬ同时不断推动图书馆㊁博物馆㊁美术馆资源数字化ꎮ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日趋完善ꎬ给老百姓带来了稳稳地实惠ꎬ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活动ꎮ据官方数据统计ꎬ2012 2016年ꎬ公共文化图书馆服务人次㊁博物馆参观人次等文化公共服务人次的数据均逐年大幅上升ꎬ各地区文化站年服务人次从51020人次上升到71713人次ꎬ这表明江苏的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ꎬ惠民工程逐步深入实施ꎮ(见图1㊁图2)图1㊀2012 2016年公共文化服务各项数据汇总图2㊀2012 2016年文化站文化服务次数汇总84 ①基金项目::2018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新时代背景下江苏省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效应及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省动态面板数据 (编号:2018SJA1822)ꎬ主持人:郭蕾ꎮ产业经济Һ㊀值得一提的是ꎬ到2018年年底江苏已成功创建3个示范区ꎬ6个示范项目ꎮ而且在2019年刚结束的文化和旅游部公告第三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验收中ꎬ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以验收 优秀 ꎬ淮安市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㊁扬州市 四位一体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验收良好 入围名单ꎮ(见表1)表1㊀江苏现有的示范区和示范项目批次示范区示范项目第一批苏州市连云港市社区文化中心标准化建设南通市环濠河博物馆群第二批无锡市南京市文化惠民 百千万工程 常州市电视图书馆项目第三批南京市江宁区淮安市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扬州市 四位一体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项目㊀㊀江苏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必然带来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ꎮ这些年来ꎬ江苏省文化艺术的创作作品频出ꎬ精品力作不断涌现ꎬ如锡剧«一盅缘»㊁苏州弹词«雷雨»在国家文化界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ꎬ电影«白日焰火»在柏林电影节上斩获金熊奖ꎬ扬剧«花旦当家»也被中宣部和文化部选为基层院团会演的开幕大戏ꎮ同时ꎬ江苏省的图书㊁报纸这些传统出版物持续发展ꎬ到2016年年底ꎬ江苏的报纸㊁期刊㊁图书累计出版28060种ꎬ电子出版物498种ꎬ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ꎮ(二)文化产业体制不断健全ꎬ法制监管逐渐明晰目前ꎬ江苏已经出台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政策ꎬ在政策扶持方面有«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创建实施办法(试行)»等ꎻ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ꎬ出台了«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ꎻ在鼓励创新上ꎬ制定了«江苏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管理办法»«江苏省重点文化科技产业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政策ꎬ文化立法的步伐明显加快ꎬ也有效地让文化监督多措并举ꎬ落到实处ꎮ以上这些政策文件总体有两个特点:1.政策文件的覆盖面很广如«关于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二十条政策措施»既有普惠性的政策ꎬ也有精准扶贫政策ꎻ还有些是针对企业文化科技创新瓶颈问题而出台的化解措施ꎬ如«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创建实施办法(试行)»ꎬ这对解决实时问题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ꎻ在针对文化金融方面ꎬ«文化金融特色机构认定管理办法»对省级文化金融特色机构的认定条件㊁程序和如何考核进行了规定ꎻ另外还出台了«江苏重点文化科技企业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ꎬ主要目的在于推动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认定ꎬ加快省文化科技创新胚胎建设ꎬ促进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ꎮ2.政策文件导向明确政策文件始终以为文化产业良性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为导向ꎬ尝试通过一些政策文件去探讨建立 市场 和 政府 的边界ꎬ划分政府各部门在文化产业领域的管理范围和审批权限ꎬ明确界定政府职能ꎻ还有尝试建立责任约束体制ꎬ让文化产业政策文件的执行力不打折扣ꎻ另外利用政策文件不断指导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ꎬ鼓励文化新兴业态的不断涌现ꎬ同时也能对新兴业态㊁网络视听市场㊁点播影院等各种行业做出及时的规范治理ꎬ促进文化法制化逐步规范㊁制度化监管日渐完善ꎬ政策的时效性不断增强ꎮ(三)文化产业品牌效应逐步彰显ꎬ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江苏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数在近些年都稳居省域首位ꎬ有很多重点企业㊁园区和品牌在全国的文化产业中都颇具影响力ꎬ江苏凤凰出版集团㊁江苏省广电集团㊁江苏有线三家企业已连续多届入选全国 文化企业30强 ꎮ而且江苏省各个城市都结合地方实际情况ꎬ打造拥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ꎬ如苏州昆山锦溪镇的民间博物馆群是传统文化保护的典型代表ꎻ无锡的影视文化产业全国有名ꎬ截至2016年ꎬ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已实现产值32亿元ꎻ常州的国籍动漫艺术周影响力逐年提升ꎬ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动漫游戏节展之一ꎬ交易规模逐年攀升ꎻ南京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南京的名片ꎬ文化旅游景点地方特色鲜明ꎬ主题性强ꎬ有很多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ꎻ镇江的苏台灯会已入选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ꎬ以三山为基础积极开发文化旅游项目ꎻ扬州以扬剧为依托ꎬ不断打造精品文化产业项目ꎬ扬剧«红船»入选为文化部剧本重点孵化计划ꎻ南通有着独特的 江海文化 ꎬ有着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博物院㊁刺绣学校等ꎻ其他市也是积极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ꎬ积极打造自己城市的文化产业品牌ꎬ总体来说ꎬ江苏的文化产业品牌效应近年来不断地逐步彰显ꎮ在品牌效应的带动下ꎬ江苏省文化产业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ꎬ较好地体现了时代性㊁创造性ꎮ江苏的文化产业发展中ꎬ文化产业的投资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进入逐年增多ꎬ各类民间团体不断涌现ꎬ文化产业各层次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ꎬ省内拥有着很多特色小镇㊁大型的文化产业企业等多种文化产业形式ꎻ特别是 互联网+ 让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发展迅速ꎬ使得数字化在全国文化产品创作㊁生产和传播改革环节全面铺开ꎬ省内的新兴业态快速增长ꎮ江苏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动画产业ꎬ无论从产业资源集聚㊁动画原创数量的增幅ꎬ还是从自主品牌的创立上ꎬ江苏的动画产业都走在全国前列ꎬ还拥有着全国数量最多的动画产业发展基地ꎮ当然ꎬ动画产业只是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侧影ꎬ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出ꎬ江苏目前是紧抓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机遇ꎬ着实推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ꎬ大力培育文化新业态ꎬ使得文化产业发展结构不断优化ꎮ二㊁江苏省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一)文化产业新业态将持续出现并高速发展AR㊁VR㊁全息成像等技术的普及发展必然带来一批新文化产业的增长点ꎬ再加上各种创意的支持ꎬ未来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将不断持续出现ꎮ另外ꎬ数字化尤其是大数据㊁云计算和智能化技术逐步成熟ꎬ也必然带来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业态的不断拓展ꎮ目前江苏省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态势已经日趋明显ꎬ今后会有更大量的人工智能应用于音乐㊁视频㊁旅游㊁电商等各类平台ꎬ特别是随着5G网络的全面铺开ꎬ将来智慧物流㊁智慧生活甚至智慧地球都会稳步实现ꎬ这些都不断推动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并高速发展ꎬ会带来越来越符合人类需求的文化新产品ꎮ(二)文化创意进一步融入人们的生活未来的文化创意理念会渗透到大众身边的各个角落ꎬ文化创意未来的发展必然有两大趋势:一是将更注重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ꎬ提升大众的生活品质ꎻ二是会重点解决人们生活的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疑难杂症ꎮ未来ꎬ文化创意将94无处不在ꎬ未来的文化创意会更好地切实结合各个城市的发展定位ꎬ打造出宜居㊁宜业和宜游的人性化创意城市ꎬ处处以人为本 ꎮ文化创意在生活中进一步的融入势必会带来城市教育水平的提高ꎬ激发人们的创造力ꎬ最终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设的目标ꎬ达到人民发展和城市发展的高度统一ꎮ(三)文化服务行业日趋规范化和人性化无论是文化艺术服务㊁文化传输服务㊁文化设计服务还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ꎬ这些文化服务行业未来必然会日趋规范化和人性化ꎮ今后ꎬ社会力量将越来越多的介入文化服务行业ꎬ如文化艺术服务行业逐步由政府包办转向为社会参与㊁志愿服务等多种社会力量来共同实现ꎻ同时整个行业越来越规范化和标准化ꎬ有力保证着行业健康长久发展ꎬ如文化创意和设计行业会进一步简政放权㊁深化改革ꎬ转变产业服务模式ꎮ未来文化产业的服务方向也必然变得更加人性化ꎬ会更加注重消费者的感受ꎬ不断与其他领域融合来更好地服务于大众ꎮ如文化艺术服务中将会出现很多创新形式ꎬ既能让经典重现ꎬ又能让这些文化艺术走近普通老百姓ꎻ文化休闲服务行业会进一步强化与用户的互动ꎬ提供智慧化㊁个性化㊁多样化的服务ꎬ借助数字时代的先进技术ꎬ提供越来越人性化的服务给消费者ꎮ(四)传统文化产业未来将更大众化和集群化未来的传统文化产业不再是高高在上㊁曲高和寡ꎬ而是逐步大众化ꎮ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ꎬ传统的文化产业如艺术品㊁收藏品这些不再离大众遥远ꎬ而是渗透到大众生活中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学和艺术ꎻ另外ꎬ科技㊁商贸㊁旅游㊁会展等产业之间相互渗透ꎬ跨界融合也使传统的文化产业和市场不断扩大ꎮ在未来ꎬ普通老百姓也可以低价买到自己喜欢的书画作品ꎬ传统艺术品的网上交易逐年增多ꎬ艺术品电商必然成为未来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ꎮ与此同时ꎬ传统文化行业在未来逐步集群化ꎬ从原材料供应㊁技艺交流到物流营销都会有对应的大型平台ꎬ而且会出现很多的传统文化产品交易市场ꎬ这些市场往往会结合地方特色ꎬ形成布局科学㊁结构优化㊁技术先进㊁人才聚集的产业集群ꎬ这些产业集群以政策为支持ꎬ市场为导向ꎬ不断加大规模ꎬ持续发展ꎮ(五)文化贸易未来与科技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度愈来愈高未来的文化贸易将与科技高度融合ꎬ这也使得文化贸易的竞争力稳步提升ꎬ形成更多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与服务ꎮ将云计算㊁物联网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入文化贸易发展ꎬ通过电商平台将省内的优秀文化展现给全国甚至全世界ꎮ此外ꎬ共享经济的发展也为省文化产品提供了更多新的出路和发展途径ꎬ在 一带一路 的战略指导下ꎬ未来会构建出诸多的共享平台ꎬ未来文化贸易的发展可以实现仓储㊁金融服务㊁国际结算等资源的共享ꎬ从而拓展文化贸易的出口市场ꎬ进一步扩大文化产品的出口ꎮ当然ꎬ这种高度融合只通过政府运作是无法实现的ꎬ更多的是依靠高素养的文化人才和文化相关的企业机构来实现ꎮ参考文献:[1]丹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J].中国流通经济ꎬ2009(3):10-13.[2]杨永忠ꎬ黄舒怡ꎬ林明华.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路径与演化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ꎬ2011(8):128-138. [3]高书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和主要特征[J].经济与管理ꎬ2015(29):5-16.[4]邹广文.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自信源自何处[J].人民论坛ꎬ2018(34):23-25.[5]韩智慧.文化产业品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ꎬ2018ꎬ(6):51-54.作者简介:郭蕾ꎬ女ꎬ江苏镇江人ꎬ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师㊁副教授㊁理学硕士ꎬ研究方向:统计学㊁数学应用ꎮ05。
2023年度淮安市社科研究课题
2023年度淮安市社科研究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科学研究在指导实践、推动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淮安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社科研究工作也日益得到重视。
本文将为您介绍2023年度淮安市社科研究课题,旨在为淮安市社科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
一、课题名称:淮安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研究1.研究背景:淮安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保护与传承这些资源,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内容:(1)梳理淮安市历史文化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2)探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理论体系和方法;(3)提出针对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及政策建议。
二、课题名称:淮安市乡村振兴战略与现代农业发展研究1.研究背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是推动淮安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2.研究内容:(1)分析淮安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2)探讨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与模式;(3)提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三、课题名称:淮安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1.研究背景: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淮安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2.研究内容:(1)评估淮安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及环境质量;(2)分析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与问题;(3)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路径。
四、课题名称:淮安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1.研究背景: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对于淮安市来说,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内容:(1)分析淮安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问题;(2)探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体系及政策框架;(3)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以上课题仅供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和方向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淮安文化资源
江苏省淮安市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分析一、淮安的文化资源盘点1、淮安简介淮安市,下辖四区四县,地处江苏省中北部,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畔,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中国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是苏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淮安曾用名淮阴、楚州、山阳、清江浦、清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传说大禹治水于此,故其名取意“淮水安澜”。
淮安在夏商时期已有开发,春秋时期建成从扬州到淮安的邗沟,为京杭运河有史记载最早开挖的河段。
秦朝正式置淮阴县。
隋唐时期淮安凭借其运河交通枢纽地位成为大都市——楚州。
南宋时期宋金隔淮河对峙,淮安衰落。
元代之后,京杭大运河成为漕运要道,淮安再度复兴。
明清时期,漕运总督驻节淮安,河道总督也长时间驻节淮安,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
近代伴随交通方式的变更,运河交通衰落,淮安沦落为苏北小城。
直到进入21世纪后,淮安再度快速发展,苏北中心城市初见规模。
2、淮安的历史文化资源a.历史遗迹淮安的历史遗迹主要有古人类遗迹、古城遗址、名人活动遗址、水利遗址四类。
古人类遗迹以青莲岗文化遗址为代表。
“青莲岗文化是我国黄淮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和苏北地区。
”1青莲岗文化距今约六千余年,因最早发现于淮安县(今淮安市淮安区)青莲岗而得名。
青莲岗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原始遗物,对于研究新石器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古城遗址以东阳城遗址和泗州城遗址为代表。
东阳城兴起于秦汉,南北朝时期因战乱荒废。
古城遗址保存完好,发现大量秦汉遗物,城周围还发现了大量的汉代墓葬。
泗州城始建于北周,因其水路交通枢纽地位而繁荣一时,同时它也是佛教圣地之一。
到清康熙年间黄河南下夺淮,泗州城被淹没,埋没于洪泽湖底。
其遗址完整地保存了三百多年前古城的原貌,因而有“东方庞贝”之称,遗物众多,十分具有开发价值。
名人活动遗址以淮阴侯韩信和开国总理周恩来两位名人的活动遗址为代表。
关于韩信的遗址有韩侯祠、韩侯钓台、漂母祠、漂母墓、韩信城遗址等。
江苏省淮安市旅游资源调查分析
江苏省淮安市旅游资源调查分析江苏省淮安市地处江苏省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被誉为“江淮门户”,也是中国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淮安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迹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本文将对淮安市的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以期为更多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选择。
一、自然风光淮安市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资源,境内江河交织,湖泊众多,特别是洪泽湖和淮安湾的湿地景观备受游客喜爱。
洪泽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湖区水域面积达2000多平方公里,湖区形状纵横交错,湖区水流如诗如画,湖中鱼虾品种繁多,水鸟种类丰富,是湿地生态旅游胜地,也是淮扬菜的原产地之一。
淮安湾位于淮安市东南部,湾内水域宽阔,水质清澈,风景优美,是游客观光旅游的绝佳去处。
淮安市的自然风光还包括大运河景区、西山风景区、茱萸湖风景区等,这些风景区都各具特色,能够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大运河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游客可以欣赏到大运河的壮丽景观,感受古代水利工程的伟大,领略大运河文化的魅力。
西山风景区是淮安市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山水相依,风景秀丽,尤其是山上的西施墓、狮子山石刻等景点深受游客喜爱。
茱萸湖风景区以其湖光山色和传统园林建筑而闻名,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二、历史文化遗迹大运河畔的运河文化带是世界文化遗产,这里保存了大运河的古老建筑、文化遗迹,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大运河的独特魅力。
淮安古城区是淮安市的历史文化名片,古城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古城墙和古街巷也保存完好,使游客仿佛置身于古代中国的画卷之中。
河下古镇位于淮河流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古镇上的古建筑和历史街巷都能够为游客展示古镇的魅力。
三、特色民俗活动淮安市的旅游资源不仅包括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迹,还包括丰富多彩的特色民俗活动。
这些民俗活动是淮安市的地方特色,能够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淮安主导产业分析
淮安市主导产业及其发展条件分析学号:姓名:1 前言淮安市是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偏北的一个地级市,2001年由原淮阴市更名而来。
淮安位于江淮平原东部,在地理位置上,隶属于江苏苏北地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比于苏南地区相对落后。
近几年在省政府大力发展苏北地区,尤其在“十二五规划”中,将淮安作为苏北重要发展对象,地区经济状况得到了飞快发展。
淮安经济已第二产业为主导,在经济发展中属于工业化中前期阶段。
本文就以淮安工业产业的具体部门进行分析,主要以计算区位商的方式对淮安主导产业进行分析研究。
最后通过分析结果并结合地区现状对淮安主导产业的发展条件进行简单分析概括。
1.1研究背景在过去的2008年经融危机中当中,国家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加大对地区的政府投资,在四万亿政府投资的带动下,省市政府也大力进行政府性投资,在此带动下,淮安的经济得到了快速有力的发展。
尤其第二产业的诸多部门得到飞快发展。
还有在江苏省“十二五规划”当中,苏北作为江苏省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而位于苏北核心地区的淮安来说,将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
根据《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淮安将作为江苏省第四大经济圈建设,未来淮安将建成辐射人口2000千万的中心城市。
在此机遇下,淮安的经济产业部门的主导产业将进一步调整,因此,对现今淮安市主导产业状况的研究,将当务之急。
1.2 研究内容本文主要通过对江苏省及淮安市2010年度统计年鉴中的第二产业各个部门工业产值的数据分析研究,从而探究本地区的主导产业部门即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该地区专业化部门。
然后联系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分析本地区各种主导产业得到确立和发展的条件与原因。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调控严峻复杂形势的一年。
因此对2010年度江苏省及淮安市统计数据进行主导产业分析具有更好的说明作用。
1.3 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以区位商的计算为主,即本文主要对江苏省和淮安市的主要产业部门的工业产值进行区位商的计算与分析,通过区位商的计算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是否为主导产业部门。
淮安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再构想
★基 金 项 目:本 文 系苏 北 发 展研 究 院 2 0 1 5年 课 题 “ 淮 安 地 方 特 色 文化 产 业 发 展 路 径研 究” ( 项 目号:
பைடு நூலகம்
推 动 规模 经 营 淮 安 是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地域 水 文 化 资 源 丰 富 、 历 SP ' Y 2 0 1 5 C 5 ) 的项目阶段性成果 , 项 目负责人 : 吴延生 史 人 文 资源 深 厚 。 这 些 是 淮 安 发 展 文化 产业 的基 础 和 依托 。 在“ 十二五 ” 期间, 周恩来故里景 区成功创建苏
安徽文学
W ENXUE 文 ANH UI 化 纵
横
淮安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路碡再掬勰
吴 延 王 夭 生
淮 阴工 学院人 文 学院
摘
要: 依托淮水 、 大运 河 而兴 的 淮安 文化 是 被 水 浸 泡 的文 化 。 因而 水 文化 遗 存 和 遗 迹 遍 布 淮安 大地 。 这 些得
千 多年 的古 老 运 河 贯 穿 起 了 自春 秋 以 来 十 多 个 朝 代 的历史 。 作为 “ 运河之都” 的淮安拥有 的运河文化 遗存 在大型线型文化遗存 中具有 中轴地位 ,最具代表性 。 在2 0 1 4年国家 申报大运河 为世 界文化遗产 活动 中, 国家文物局从 全国上千个遗存 中筛选 出 6 5 个点。 淮 安则有古清 口枢 纽工程等 I 1 个 遗存 点名列其 中 , 遗 产点数量在运河沿线 的 3 5 个城市 中名列首位 ,也几 乎 占了江苏 2 5个遗产点的一半 。足 以说明淮安在运 河沿线城市中不愧为 “ 运河之 都” 。她为中国大运河 “ 申遗” 成 功 做 出 了 无 可 替 代 的作 用 。 由此 可见 , 淮 安 的特色文化因运河文化而有了深度 。 由她孕 育衍生了 众多的文化 : 因吴承恩长篇神魔小说《 西游记》 萃聚的 西 游 记 文 化 托起 了淮 安 特 色 文 化 的高 度 : 因 运河 而 生 的长篇 弹词 ( 代 表作是女性作 家邱心如 的 1 2 0万 字
淮安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
淮安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1前言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各类产业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比例关系;区域主导产业是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能够较多的吸收先进技术、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对区域整体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产业。
淮安市属于江苏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苏北五市之一,江苏省委、江苏省委、省政府把淮安市定位为江苏苏北腹地重要的中心城市,省政府把淮安市定位为江苏苏北腹地重要的中心城市,省政府把淮安市定位为江苏苏北腹地重要的中心城市,其经济总其经济总量指标在苏北处于前列,量指标在苏北处于前列,而产业结构又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调整时期。
而产业结构又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调整时期。
而产业结构又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调整时期。
因此,因此,因此,研究研究淮安市的产业结构类型与特征以及主导产业的发展状况对于淮安市整体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苏北其他各市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效应。
2淮安市产业结构分析 2.1 淮安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2.1.1 淮安市三次产业结构正处于不断优化升级阶段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是指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过渡,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素质的过程,其表现之一就是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转变,第一产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而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比重则持上升。
由表1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淮安市第一产业在淮安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在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逐年增长趋势,且第二产业在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始终占据最大比重,当然,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比较多,中的比重也比较多,而且逐年上升。
而且逐年上升。
而且逐年上升。
由此看出,由此看出,由此看出,淮安市产业结构正处于从低级向淮安市产业结构正处于从低级向高级过度的优化升级阶段。
高级过度的优化升级阶段。
淮安市旅游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淮安市旅游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奚敏1(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江苏淮安 223003) 摘要:淮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以丰富的人文资源和众多的风景名胜著称于世,历史上曾与扬州、苏州、杭州一起并称为运河线上四大都市,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之誉。
本文以SWOT模型分析法为主,通过对淮安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会、威胁以及淮安市自身旅游优势、劣势进行分析,对未来淮安市旅游业发展提出一些粗陋浅见,惟愿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对淮安旅游业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宝贵建议。
关键词:淮安旅游;SWOT模型;发展建议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大批的境外客人来到中国旅游观光,旅游事业在中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国内许多城市和地区在改革开放中乘发展旅游事业之机而发展壮大,实现经济腾飞。
淮安作为一个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大批富商巨贾的遗迹和传说的典型历史商贸旅游城市,在当前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应该如何把握机会,快速发展呢?淮安同沿海开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旅游发达地区相比,仍然相对落后,就是在整个苏北地区也没有处于优势地位,那么如何振兴淮安,重塑历史上的辉煌呢?本文将就以上问题展开论述。
2淮安旅游业SWOT分析SWOT分析方法是对区域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和概括,确定区域旅游业具有的竞争优劣和劣势以及面临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SWOT是优势( 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首个英文字母缩写。
其中,优势和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区域旅游业自身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化及对区域的可能影响上。
[1]2.1淮安旅游业机会分析2.1.1淮安旅游业持续升温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旅游业持续升温,淮安旅游业也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而持续稳定增长。
2009年接待游客1010.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2%;旅游收入为99.52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增长速度位列全省第一)。
淮安发展概况
加快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淮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及展望淮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隋朝开凿大运河后,淮安成为漕运重要孔道,明清时期淮安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淮安位于淮河下游和苏北平原中部,处在我国自然气候的南北分界线上,风光秀丽,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以来,淮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成为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新兴的工业城市、风景优美的生态旅游城市和极具发展潜力的开放型城市;“十一五”以来,淮安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今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为未来淮安的发展描绘了一副崭新的宏伟蓝图;第一部分: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淮安市位于苏北平原中部俗称苏北腹地,辖区呈不规则条块状,西南、东北走向,其地理范围为东经118度12分~119度36分,北纬32度43分~34度06分,中心城区位于东经119.15度,北纬33.5度;淮安的地理位置特点:①淮安濒临黄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区的北部;②淮安位于淮河下游,处于中国地理和自然气候的南北分界线上;二、地质地貌淮安境内的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南部为丘陵地区,属皖东丘陵的余脉,一般真高50-100米,少数山头达150米以上,丘陵岗地面积占市域面积18.32 %;其他地域大部都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真高在8~12米之间,平原面积占市域面积69.39%;全境最高点在盱眙裂山,真高194.1米;全市最低点,在楚州博里,地面真高仅2.3~3.3米;三、河流水系淮安境内河塘众多,河湖交错,水网密布,风光秀美;境内主要湖泊,有洪泽湖、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等,湖泊面积占市域面积11.39%;主要河流, 有淮河、大运河、里运河、废黄河、盐河、淮沭新河、南六塘河、淮河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及淮河入海水道等;淮安地下水资源贮量丰富,深层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5.42亿立方米;全市水域面积约占市域面积的四分之一,被誉为"一片漂浮在水上的土地";全市湿地资源非常丰富,在全国名列前茅;四、自然气候淮安兼有南北气候特征,境内属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向暖湿带过渡地区,气候特点是四季明显春季较短,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有霜期短;年平均降水量约940毫米,夏季雨水集中,冬季雨水稀少,春秋两季雨量相当占全年降水量20%;由于濒邻黄海,受海洋水体影响,淮安空气湿润,季节温差和昼夜温差都比较小,年平均气温14℃左右冬季湿冷,年日照时数2000-2430小时,无霜期240天左右,平均风速一般在2.9-3.6米/秒之间;五、矿产资源淮安的矿产资源市分布相对集中;盱眙县凹凸棒石粘土探明储量2.72亿吨,远景储量达5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65%-70%,占全球总储量的近50%,是我国唯一具有开采价值的蕴藏地;岩盐资源探明储量1350亿吨不包括洪泽湖底,居世界首位,且品位高、埋藏浅、品质优,盐层厚度达100米-200米,卤水浓度在300克/立升-320克/立升之间,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淮安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无水芒硝矿,已探明芒硝储量20亿吨;第二部分:城市变迁淮安是一座历史名城,千百年来,虽历经风雨,多次更名,区划建制屡作调整,但始终是郡县州道府治,不失为江北重镇、战略要地;一、政区演变上古时期早在五六千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们活动的踪迹,并留下载入史册的“青莲岗文化”;夏商周时期市境已获相当程度的开发,“交通灌溉之利甲于全国”,既有邗沟即淮扬运河沟通江、淮,又有陆上干道—善道通达南北,故成为春秋战国列强争夺的重要地区,先后为吴、越、楚所有;秦汉时期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市境始置县邑有淮阴、盱眙、东阳; 西汉年间,市境又增置淮浦、射阳、富陵等县;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安帝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分射阳县设山阳县,同时废东阳县,属地划入山阳县;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割直渎、破釜以东,淮阴县下流杂100户置淮安县,“淮安”之名始见;南宋南宋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在淮河以北设置清河县今淮阴区的淮北地域,治清口今码头镇北,“清河”之名由此而来;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将淮阴、淮安县并入山阳县,保留清河县,设置淮安路,治山阳县,辖山阳、清河、桃园、盐城等四县和“一府三州”,即临淮府领虹、五河、盱眙、天长、海宁州即海州,领朐山、沭阳、赣榆、安东州涟水、泗州临淮;明朝时期1368年-1644年,改淮安路为淮安府,府治仍设在山阳县,辖9县两州,即山阳、清河、安东、盐城、桃源、沭阳、赣榆、宿迁、睢宁9县和海州、邳州,盱眙、泗州划属凤阳府;,民国时期淮安府撤销,市境大部始属淮扬道,后属淮阴行政督察区;境内漕、盐、河、榷之利皆失,进一步衰微;而长年战乱又给刚刚兴起的近代交通运输业和工矿业以沉重打击;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1949年5月,成立淮阴专区;建国后1956年5月,将洪泽湖东平原和四周部分陆地15个乡、4个镇和1个港分别从盱眙、淮阴、泗洪、泗阳等县析出,成立洪泽县1958年9月,清江市与淮阴县合并成立淮阴市;1959年10月,由宝应县析出,设立金湖县;1964年9月,撤消淮阴市建制,清江市、淮阴县分置淮阴县政府驻清江市,1972年迁驻王营镇;1983年3月,撤消淮阴专区和清江市建制,设立地级淮阴市,辖清河、清浦、淮阴、淮安、涟水、灌南、沭阳、泗阳、宿迁、泗洪、洪泽、盱眙、1996年8月,宿迁、泗阳、沭阳、泗洪四县市从淮阴市析出,成立地级宿迁市,同时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2001年2月,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原县级淮安市改为淮安市楚州区,原淮阴县改为淮安市淮阴区;淮安市现辖清河、清浦、淮阴、楚州4区和涟水、洪泽、盱眙、金湖4县,共115个乡镇24个乡、91个镇,总面积10072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538.74万人,常住人口480.40万人;二、运河之都淮安地处淮河、泗水下游,历史上一直是联系中原与江淮地区的交通孔道,而泗口则是古代东部南北水陆交通的战略要冲;夏商周时期,淮安由于“交通灌溉之利甲于全国”,境内在经济上已得到相当程度的开发;当时淮安的先民们利用地势低平、水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种植水稻和小麦,布帛生产已领先中原地区;春秋战国时期,淮安境内成为列强争夺的重要地区,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既有邗沟连接江淮,还有善道通达南北;秦汉时期,境内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灌溉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东汉末年广陵太守陈登筑高家堰今洪泽湖大堤30里,遏淮河洪水,保护农田,并修破釜塘灌溉农田;铁制农具和牛耕也得到推广,故虽迭经战乱农业生产仍有较大发展;同时交通运输也有改善;秦始皇修筑的驰道自境内穿过,陈登则筑邗沟西道,使江淮交通更便捷;境内手工业和商业比较繁荣,文化也发展到较高水平,汉代兴起家学和私学,并涌现出一批文学大家,如汉赋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魏晋南北朝时期市境长期处于战争和对峙的前沿;长年战乱带来的是“江淮之间,赤地千里”的凄惨景象,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破坏;隋唐五代时期境内长期处于安定的环境,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和重新繁荣;其间大运河的开凿和淮北盐场的建滩对市境的繁荣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隋大业年间,自洛阳至扬州的漕运要道大运河凿成,境内则成为漕运重要孔道;自隋至清末,朝廷一直在淮安设置官署,委派大员掌管、督办漕运;唐初,涟水成为全国四大盐场之一;为运销淮盐,垂拱年间开运盐河,淮安盐运又兴;楚州治今楚州区淮城、泗州治今盱眙县城对岸成为运河沿线的两座名城,其中楚州被白居易誉为“淮水东南第一州”;宋元时期北宋年间,境内较为太平,漕运、盐运得到进一步发展;政府鼓励垦殖,修复和增建灌溉设施,引进推广“占城稻”;“黄柑紫蟹见江海,红稻白鱼饱儿女”,正是这一时期的生动写照;南宋和金、元对峙时期,市境再度成为前线,遭受兵火的长期荼毒;经历长期战乱,市境一片凄凉;而由黄河夺淮带来的频繁水灾,又使市境雪上加霜,益加萧条;宋元时期,境内文化在太平之年有所发展,府、州、县学普遍建立,受教育者增多;文化名人也颇多,如著名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主修奉元历的著名盲人天文历算家卫朴,开明清写意画先河的著名画家龚开,画鉴作者、著名书画鉴赏家和理论家汤卮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题刻,其中不乏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兆页等大家的珍品;明清时期明永乐年间,淮安漕运又兴,明中叶以后,黄河全流夺淮,境内水患愈演愈烈,农业衰落,鱼米之乡的盛景不再;明清两朝都委派大员驻淮治河;扼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邮驿之机杼,进入鼎盛时期,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 淮安城市的繁华,带来了人文荟萃的局面;明清两朝仅山阳今楚州区一县就有进士200余人,河下镇还出了状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话;这里还产生了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著名经学大师阎若璩,“扬州八怪”之一的花鸟画家边寿民,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温病条辨的作者吴鞠通等一批名人;第三部分:走向辉煌1949年10月1日,揭开了淮安历史的新篇章;改革开放以来,淮安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古老的淮安,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在六十年的短暂岁月里,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崛起在广袤的苏北平原上;一、发展成就一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改革开放以后,淮安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使农业经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现有耕地面积600万亩,其中水田410万亩,旱地190万亩,形成了蔬菜、家禽、生猪、水产、林木等五大主导产业,是全国闻名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加工基地;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445.7万吨、油料10.5万吨,水果总产量7.6万吨,肉类总产量为28.3万吨,水产品产量25.3万吨;二门类齐全的新兴工业城市;全市现有各类工业企业1万余家,其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119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60家;在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电子信息、特钢、盐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元产业开始起步;2010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37亿元,生产钢材308万吨、生铁276万吨、水泥279万吨、白酒7009万升、原盐237万吨、加工原油80万吨,发电116亿千瓦时;三苏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80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80公里,京沪、宁宿徐、宿淮、淮盐、宁淮等五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高速公路通车密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境内现有航道1486公里,其中等级航道510公里;新长铁路在我市境内全长81公里,并与国家干线铁路联网运营;淮安民用机场投入运营,开通了多条重要航线;四风光秀丽的生态家园;十一五”以来,淮安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全市城市绿化覆盖率38.7%、森林覆盖率23.2% ,纯朴自然的山水风光与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构成了一幅幅风光秀美的画卷;2010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159万人次,其中国内旅游者1156万人次,入境游客2.83万人,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9亿元,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475万美元;五极具发展潜力的开放型城市;淮安市先后与日本、香港、美国、欧盟等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吸引了台湾鸿海集团、达方电子、韩泰轮胎等20多个国际知名大公司、大企业来淮投资,全市现有各类外资企业10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超过了26亿美元;先后与法国、白俄罗斯、美国、韩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11个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2006年,淮安被评为“浙商最佳投资城市”;2009年6月,在台湾民众最想居住的大陆城市评选中名列第6;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淮安跨越发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总量翻一番,财政超千亿,建成生态市,全面达小康;到2015年,全市经济总量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在苏北率先建成全国生态市,以县为单位全面实现小康;今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将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提升为省级战略;推进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关键在于显著提升城市的要素吸引力、产业集聚力、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市委市政府提出,我们要紧扣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宏伟蓝图,全力落实“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幸福指数同步提升”总体要求和“十二五”奋斗目标,把增强实力、做优环境、改善民生作为主攻方向,坚持跨越发展不动摇,把淮安建设成为长三角北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和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统筹发展不动摇,确保城乡环境更优、城市面貌更美,功能品位全面提升,在苏北率先建成全国生态市;坚持和谐发展不动摇,确保群众生活富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在加快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进程中,全力打造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富庶美丽幸福新淮安;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淮安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不远的将来,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淮安的明天会一定会更加美好。
最新课题汇报与中期检查1
淮安市社会发展项目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际上,运河旅游已经有相关的研究,比如苏伊 士运河、巴拿马运河、法国南运河等。这些河流和中 国大运河有着很多相似性,比如都流经重点城市主城 区,都曾经被伴随时代发展和城市扩张所带来的运输 功能萎缩所困扰、普遍拥有工业化时代遗留下来的一 系列特征(比如河港码头、工业遗迹、水体污染等)等等。 同时,由于这些河流所经之处多是当地经济文化发达 地区,她们无一例外都承载着这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 民族大量的文化信息。在国内近年来大力兴起旅游业 及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例如台儿庄古城,微山湖 湿地等很好的结合运河文化及特色资源开展相关的旅 游业。
淮安市社会发展项目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基础
完成项目: (1 )“淮安市旅游纪念品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以淮安市大运河旅 游纪念品为例”淮安市科技计划社会发展项目,项目编号HAS2011084 ,项目主持人,项目已经结题。 (2)淮安文化经济融合兴起的理论框架与实现途径——基于区域特色 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研究 (3/3)。项目已经结题。 发表论文: 1、从运河文化到淮安精神 2、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研发价值 3、淮安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思考
淮安市社会发展项目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路径
旅游产品部分: 前期调研 方案评审
大运河及文化创意 产品的系统分析 技术工程设计
产品工程设计
总体方案设计
技术方案设计 设计制作
产品试行
产品检验
投放市场
应用推广
系统优化
课题验收
淮安市社会发展项目
设计制作——3D虚拟建模
淮安市社会发展项目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淮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文化产业管理121 顾瑞010612102
淮安又被称为淮阴,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同时也是我国五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的发源地。
淮安位于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历史上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
淮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为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因此,对于淮安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有着比其它地区先天独厚的条件。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述并分析淮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利用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1、大力发展淮扬菜文化产业,坚持市场化、产业链化
继连续举办十届淮扬菜美食文化国际旅游节、建设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及研究院、品鉴堂之后,淮扬菜重要发源地淮安,以成立中国淮扬菜集团等一系列创新
举措,吹响了振兴淮扬菜文化产业更嘹亮的号角。
坚持市场化运作,牢固树立“发展靠市场”的理念,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为路径。
坚持产业链发展,充分发挥淮扬菜文化产业带动作用,加快上
下游产业的培育和集聚,努力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
坚持淮扬菜标准化生产,精
心研究设计菜品及其具体制作流程,力求原汁原味地体现淮扬菜特色。
2、千年淮安古镇逢发展机遇,建立文化产业基地
沉寂已久的闽都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淮安古镇,正面临着重现商业繁荣的历史机遇。
作为曾经的“进士之乡”与“理学之乡”,淮安古镇古色依旧,现存有淮安县衙署、接官道、五帝庙、临水宫、提统抚、将军庙、古窑址、桃源境泉、摩崖题刻等古迹。
文化产业在此发展,或将打造淮安的另一种商业繁荣。
二、重点文化行业主体地位突出
2011年,全市出版发行和印刷业经营年销售收入达25亿元,报刊营业收入超亿元,演出票房收入超过520万元。
重点文化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江苏劲嘉、美嘉、
顺泰等包装印刷企业大力发展高档印刷、特色印刷、数字印刷和彩印包装,产值均
超亿元。
淮安日报社大力发展网络媒体、户外媒体,连续两年广告经营性收入超亿
元,组建了淮安报业传媒集团,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地市报第二方阵、正在向全国地
市报20强迈进。
出版物发行继续发挥苏北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2011
年发行业经营码洋达7亿元。
万达、卢米埃、人民大会堂等数字影院相继建成,票
房收入逐月增加,其中万达影城全年收入2583.78万元。
三、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近年来,创意设计、动漫、网络、软件等新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在创意设计产业中,清河创意产业园区以中鑫大厦为资源载体,吸引100余家广告设计、文化
传媒等创意企业进驻,全力打造了淮安首家创意产业社区,今年,他们又着手清河
工业设计园的规划、引智、建设工作。
在动漫产业中,清河新区内的江苏楚天极目
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市第一家通过国家认证的动漫企业,在影视动画行业具有较
高的知名度,去年,该公司生产的三维系列动漫片《风影少年》与央视少儿频道成
功签约。
在网络、软件产业中,淮安软件园共引进了软件、服务外包、网络动漫、
游戏、文化创意等各类科技企业60多家,淮安掼蛋游戏软件的开发利用使淮安掼蛋游戏风靡全国,带动了本市相关网站点击率和经济效益的大幅上升。
四、文化产业集群化效应显著,特色文化产业园渐成规模
通过建立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化,从而彰显其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是淮安文化产业发展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目前,淮安市已建有多个档次较高、前景较好的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淮安软件园被授予“国家级软件园”和“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古淮河文化创意产业园被授予省级文化产业园;清河新区的婚庆产业项目成功挂牌全国最大的“婚庆文化产业园”;再如江苏淮阴软件科技产业园(江苏淮阴服务外包产业园)、安芯软件文化创意产业园、涟水云锦织造基地、洪泽县创意文化产业园、金湖荷文化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也在不断提速,发展规模和水平日益提升,集聚效应和影响力逐步扩大。
五、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不断完善,省、市政府大力支持、引导文化产业发展
为了促进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省政府从2008年开始设立江苏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四年来,淮安市已争取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近二千万元,去年底又将市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630万元及时分配相关文化企业。
在县区资金政策上,清河区率先设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引导资金一千万元用于奖励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对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六、淮安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文化产业的总量规模有待扩大
近几年,淮安市的文化产业虽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阶段,整个文化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小。
离支柱产业要求的5%还有较大的差距。
传统文化产业虽然初具规模,但仍有很多可以发展的空间。
新兴文化产业虽然成长较快,但其产值在文化产业中所占比重偏小。
民营文化产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兴办的文化产业,近几年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真正在全省全国有较大影响,能形成文化产业支柱的企业还不多。
2、文化产业发展的结构有待优化
从总体上看,淮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仍处于“小而杂”的状态,特别是表现在产品结构上有所趋同,产业缺乏亮点和突破口,缺乏真正起到带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缺乏文化产业的精品和亮点。
从结构上看,我市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发展不均衡,水平参差不齐,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以图书、影像等文化用品,以及印刷设备和相关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而网络文化、创意动漫、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会展等高附加值的业态较为薄弱。
3、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匮乏的情况有待改变
目前,淮安市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相对缺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够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成为阻碍文化产业提升科技含量、扩大产业规模的瓶颈,主要表现在:文化产业人才分布不平衡;新型管理人才紧缺;高层次的文化产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相对不足。
(注:本篇研究报告中,部分数据及资料来源于-淮安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