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观点
犯罪行为是特定环境条件和神经系统特征交互作用的结果。 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犯罪行为理论必须能同时经受住神经生 理学和个体独有的社会经历的检验。 环境、神经生理和人格因素的不同组合会导致不同的犯罪 类型。 “遗传因素在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中起重要作用,这一 简单的实施已经勿庸臵疑。这并不意味着罪犯本身或犯罪 是天生的,它是某种独特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对教养的反应。很多其他环境因素都会增加既定个体做出 某种反社会行为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问题
有关吸引力与犯罪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在 数量上很少,而且还受到方法学上的限制。
(四)轻微生理缺陷(minor physical anomlie, MPAs)
左右耳不对称,耳朵柔软易弯曲,小指弯 曲,多个发涡,并趾,舌纹等。 MPAs最早由Down于1866年进行了描述, 把它与多种神经发育障碍相联系,包括精 神分裂症、孤独症、ADHD和学习障碍等。 MPAs似乎与儿童的某些气质和行为特征有 关。
2、收养研究(Adoption study)
收养研究是辨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 作用的另一种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 确定环境对犯罪的主导作用。 然而,这样的研究数量很少,并且存在很 多方法学上的问题。
几项具体研究
Schulsinger (1972)在丹麦开展的收养研究 Crowe (1974)对52名因母亲犯罪而被领养 的孩子的追踪研究 Hutchings, Mednick (1975)的研究 Mednick, Gabriell, Hutchongs (1984,1987) 的研究 关于产前环境
(一)基本观点
人格有四种高阶因子: 一个能力的高阶因子:G因子(一般智力) 三个气质的高阶因子:
外向性
(extraversion) 神经质 (neuroticism) 精神质 (psychoticism)
图1 Eysenck的神经质和外向性人格 维度示意图
外向性维度被认为反映了由大脑和脊髓构 成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 神经质代表了外周神经系统(中午神经系 统之外的神经通路)的功能; 对于精神质的神经系统机制,尚没有作出 假设。
1、外向性 发生率:大约16%的人是外向型,另有 16%的人是内向型,其余的为中间型。
1、外向性
行为特征:
典型外向:喜爱社交、冲动、乐观,他们渴望令人兴
奋的事情和变化多端的环境。很容易失去耐心、丧失 理智、变得具有攻击性。喜欢有人陪伴在身边、享受 各种聚会,而且通常都很健谈。 典型内向:含蓄、安静和谨慎,他们尽力控制自己的 各种感觉,避免兴奋、避免改变、尽量回避社交活动。 多数都是可靠、非攻击性、重视伦理标准的人。 中间型:表现出外向和内向兼有的特征,但他们不像 内向和外向的个体那样具有相同的特征和一致性。
二、Eysenck的人格和犯罪理论
“在很多方面,我们不赞同在二战后逐渐流行起 来的各种社会学理论。我们认为,它们从根本上 就与事实相违背,是错误的。” “我们相信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是建立诸 如犯罪预防和罪犯矫治等进展的基础。” 心理学不仅为解决犯罪问题开辟了道路,而且人 格的神经学基础是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的重要 决定因素之一。 ————Eysenck
文献中一个最有力的研究发现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生理吸引力 (attractiveness)都表此出了某种跨情境 和跨经历的优势。 一个看似合理的假设:吸引力与犯罪行为 之间有某种联系。
相关研究
关于面部特征与犯罪关系的研究表明:非裔美国 人和白人的罪犯都明显比未犯罪者缺乏吸引力 (Cavior, Howard, 1973)。 矫治人员往往认为罪犯的相貌比正常人更丑陋。 缺乏相貌美丽会增加被同伴拒绝的危险,并增大 在社会环境中接受不公正待遇的可能性。 手术矫形实验
关于“娃娃脸”
“娃娃脸”对男孩行为模式和人格的影响 (来自Zabrowitz等人的研究)
一般印象 中产阶级家庭中的“娃娃脸”男孩 低社会经济阶层中的“娃娃脸”男孩 高社会经济阶层中的“娃娃脸”
“娃娃脸”男孩可能是为了改变和补偿那 些认为他们应该表现得犹豫、依赖和脆弱 的负面刻板期望而表现出相反的行为。
中胚层型(mesomorphic)
平衡型
体型与人格的关系
体型与犯罪的关系
青少年犯与大学生的对比研究( Sheldon, 1939)
大学男生普遍属于平衡体型 被研究的罪犯更倾向于中胚层型,也有一部分内胚层
型,外胚层型在犯罪人群中很少见。
其他研究者的支持性证据:
中胚层与反社会行为密切相关
结论
双生子研究和收养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犯罪行 为的倾向性具有中等程度的影响,对非暴力犯罪 的影响更是如此。 环境的影响也非常重要,虽然有些人天生倾向于 违反社会价值和社会规范,但是环境因素则或促 进或制约着他们的这种先天倾向。 具有犯罪倾向性的孩子长大后是否会成为累犯、 惯犯,很大程度上却绝育社会环境对其神经生物 学问题的反应。生活中经历了苛责、社会排斥和 失败的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有很高的反社会行为 的犯罪风险。
关于女性罪犯的看法
Lombroso 首次提出女性罪犯与男性罪犯一样的观点。 女性罪犯和男性罪犯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行为表现上都一样。
卖淫是一种典型的女性犯罪, Lombroso认为卖淫就是一种返祖现 象,大多数卖淫者是缺乏母性的天生犯罪人。
女性天生犯罪人并不像男性那样明显地表现出相同的生理 异常。然而从心理上看,她们似乎像怪物一样比男性罪犯 更加恐怖和残忍。 女人与孩子之间的共同特征更多,例如:两者都好报复和 嫉妒,而且女性更倾向于“极端残忍的报复”。
第三章 犯罪行为的 起源:生物因素
赵景欣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主要内容
一、犯罪的生理心理因素 二、Eysenck的人格和犯罪理论 三、精神病态:生物心理因素的一个研究 焦点
一、犯罪的生理心理因素
一、犯罪的生理心理因素
天生犯罪人 体型与犯罪 吸引力 轻微生理缺陷 双生子研究和收养研究
反对性证据:
犯罪与身高体重没有明显相关
体型与犯罪的关系
结论:
关于体型与犯罪之间的相关,研究结果表现出
了很大的不一致,因此要做出确定性的结论, 为时尚早。 尽管中胚层型似乎与青少年犯罪有关,但并不 意味着它与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有关。
(三)吸引力
一些体型学者认为:双眼间距、前额形状、 身体状态和体型等生理特征,与诚实、智力和 犯罪行为等 有关。
1、双生子研究
以一致率为指标的早期研究发现,遗传因 素可能对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决定性影响: 智力、精神分裂、抑郁、神经症、酒瘾和 犯罪行为。 早期的研究
第一项研究:Johannes
Lange (1929) Augueste Marcl Legras 的研究
同卵双生子的一致性是异卵双生子的4倍, 这一发现似乎足以消除遗传在犯罪行为中 具有重要作用的疑虑(Hans Eysenck)。 一项例外:Dalgoard, Kringlem (1976)的研 究。 近期的研究发现:高度一致性可能只存在 于成年非暴力犯中,而在青少年犯罪中则 没有这种情况。
发育不稳指数(developmental stability, DI )
MPAs 发育不稳 FA 波动不对称现象
(五)双生子研究和收养研究
1、双生子研究 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之间犯罪率和犯罪 类型的差别,是确定犯罪行为中遗传因素作用的 方法之一。 几个术语:
Shared
environment:以同样的方式影响双生子双方 的教养经历和生活经历。 Nonshared environment:双生子之间生活经历等的差 异。 Concordance:双生子的特定行为或生理状况所表现出 的相似程度。
1897年对自己理论的修订
天生犯罪人事实上只占罪犯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他
三分之二包括各种罪犯类型。
罪犯的六种类型
职业型犯罪人 司法型犯罪人 激情型犯罪人
倾向型犯罪人 精神病态型犯罪人 歇斯底里型犯罪人
天生犯罪人的特征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天生犯罪人具有生物学上的犯罪情绪,他 们对所犯的任何错误都缺乏罪恶感和悔恨 (尽管事后他们也会声称后悔),对辨别 是非有一种特异性的学习无能; 天生犯罪人不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友谊,更 容易背叛同伴和同谋,表现出“极度自我 中心”、冲动、冷酷和对疼痛的高度耐受。
or aesthenic) 运动型(athletic type) 发育异常型(dysplastic)
Willam H. Sheldon 理论
体型学:Sheldon发展出一套与观相术相似, 但更优良的体型分类方法,并把不同的体 型类别与犯罪行为联系起来。
内胚层型(endomorph) 外胚层型(ectomorphic)
(二)体型与犯罪
关注的重点:生理特征与人格的关系。 假设:人固有的外表生理特征可以说明一 个人的品质。
Hippocrates,
观相术,颅相学。
Emil Kretschmer的观点(德国精神 病学家)
划分除了四种体型,并试图将他们与特定 的心理障碍相联系。
矮胖型(pyknic) 瘦长型(leptosomatic
相关问卷
英国Mandsley人格问卷 Eysenck人格调查表( Eysenck Personality Inventory) Eysenck人格问卷(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EPQ_R
(二)各维度人格特质的基本内涵 及其生物学基础
(一)天生犯罪人
犯罪人类学家Cesare Lombroso (1836-1909):把犯罪、遗传 和人格联系起来的先驱。(意大利医生) 最初的观点(1876年):
有些人天生具有强烈的反社会行为倾向 在《人的遗传》一书中,他指出,有的人天生比别人更接近其原始祖 先。
罪犯代表了一种尚未进化为更高等级的智人的独立物种。这一物种的某些 生理和心理遗传特征介于现代人和现代人的原始祖先之间。这种进化上发 生停滞的物种叫做智人犯罪人,他们是文明人里的变异。 可以用某些异常的生理特征来辨别犯罪人:不对称的颅骨、平坦的鼻子、 大耳朵、厚嘴唇、巨大的下巴、高颧骨以及蒙古人种的眼睛等。 天生犯罪人所创造的艺术品忠实再现了原始人最初的审美倾向。
Lombroso理论的评价
该理论拥有大批忠实的追随者,他们后来形成了 犯罪学的意大利学派。 但是, Lombroso惊世骇俗的论断常常使其他犯 罪学家感到不安,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对他进行驳 斥。 然而, Lombroso的理论已经对遗传和犯罪人格 之间关系的研究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他应该被称为现代犯罪心理学之父(Shafer, 1976).
MPAs的产生与胚胎发育开始的前三个月里 出现的致畸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也以同样 的方式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导致行为问 题和发育异常。 关于MPAs与犯罪的关系:研究很少,关系 不确定
Mednick,
Kandel (1998) Brenman, Mednick, Kandel (1993)
1、外向性
外向性维度可以被视为一个连续体,代表 一种渐进的刺激需求,而这些刺激可以影 响大脑的某些特定区域,其作用与品尝事 物相似。 在Eysenck看来,这些极度外向的人喜欢刺 激是由其生理结构所决定的。 与日常名词外向(extrovert)和内向 (introvert)的区别
双生子研究的评价
双生子一致性的研究方法还存在缺陷 对犯罪的不同法律界定 “尽管特定的基因……可能与行为问题的发展有 特定的关系,但大多数有行为问题者的遗传基础 很可能反映了在不同生命阶段中以不同方式表达 的基因组合”。因此,确实可以根据某些基因组 合将一些孩子划为可能出现犯罪或反社会行为的 高风险人群,但是环境因素在这些犯罪行为中仍 然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