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历年真题
各高校中国哲学专业考研真题集
![各高校中国哲学专业考研真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d857db71c5da50e2524d7f74.png)
各高校中国哲学专业考研真题集2010年北师大中哲考研试题一、简释题1.契据(忠恕)之道2.《性恶》3.顿悟成佛4.性三品5.性日生日成6.崇有论7.《孟子字义疏证》8. 法、术、势9.《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10.冯友兰二、论述题1.试比较孔子的“天命观”和墨子的天志、明鬼的区别2.试述王阳明的心外无物的思想3.试述评儒家的“民本”思想在现代意义上的理解2010年复旦中国哲学史真题中国哲学史(150分)第一部分是加标点。
一段是《庄子•齐物论》中“有始也者……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
另一段忘了。
(10分)第二部分是给出命题或作品,让你写作者。
15个,15分。
略。
第三部分是古文翻成白话(15分)。
第一个是“和实生物”的那段。
第二个是老子“道生之,德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第三个是张载的“太虚无形,气之本体。
其聚齐散,变化之客形尔。
至静无感,性之渊源,有识有知,物交之客感尔”。
第四部分是名解,8选6,30分。
分别是(不按顺序):民胞物与、道器、文中子、絜矩、泰州学派、理一分殊、正始之音、三表法。
第五部分是简答。
(7选5不按顺序。
40分)1.解释“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2.理解龚自珍的“我气造天地”的哲学涵义。
3.解释“知行两字原是说一个工夫”。
4.董仲舒用“人副天数”想说明什么?5.朱熹对“无极而太极”的解释是?6.解释孟子的“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乃所谓善也。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第六部分是论述题,3选2,40分。
1.孔子“仁”的特点是?它与“礼”的关系如何?2.魏晋玄学的主要内容,并比较其与老庄哲学的异同。
3.二程关于“天理”的思想有哪些?并论述其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影响、作用。
复旦大学2009年中国哲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1、龟长于蛇(6分)2、天官(6分)3、一念三千(6)4、朴(6分)5、辟(6分)6、十六字心决(10分)7、得意忘言(10分)8、质测(10分)9、致良知(10分)10、以物观物(10)11、仁政(10分)12、一(10分)二、标点与翻译(25分)何叔平注老子初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日若斯人也可以语天人之际也因此所注道德二经三、论述题民胞吾与的意义(25分)名校考研中国哲学史试题(95~01)汇总分析中国哲学史:评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97)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思想(**98)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复旦99)简述孟子的仁政学说(**00)《易经》的性质及其三大原则(厦大99)试分析先秦儒家的义利观(**99)简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99)《孙子兵法》中的哲理思维(南开01)《齐物论》的逻辑思路(南开01)墨子的兼爱思想(厦大01)《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什么特色(浙大00)庄子的是非观(浙大01)【论述1】试述阴阳五行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厦大99)战国“百家争鸣”述论(复旦97)庄子道论述评(吉大00)评述荀子的虚壹而静论(武大00)试述孔子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及其现代意义(浙大00)【名解2】葛洪(复旦97);业报轮回(**98);相竞以器(**99);《论六家要旨》(复旦97);独化(**98);二谛(吉大00);贵无(吉大00);止观(复旦97);实相(复旦97);不真空(**97);性三品(吉大00)天人交相胜还相用(南开00);言尽意论(南开00/01);形质神用(南开00);人副天数(**00);唯识无境(**00);《坛经》(北师大01);《封建论》(北师大01);天不变道亦不变(厦大01);一物两体(厦大01、浙大01);阿赖耶(**01);天人感应(浙大99);六相圆融(浙大01);自生而必体有(**01)【简答2】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南开00)简述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98)简论玄学的以无为本思想(人大是97)董仲舒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南开00)魏晋时期关于名教和自然的关系主要有哪些理论(复旦99)什么是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00)柳宗元的历史发展观有哪基本内容(浙大00)范缜的《神灭论》对形神关系说作出了哪些新贡献(浙大00)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01)《神灭论》的理论贡献(南开01)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厦大01)慧远的“真如法性”说(厦大01)竺道生对禅宗的影响(厦大99)【论述2】王充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及无神论思想。
华东师大中国哲学历年考博试题
![华东师大中国哲学历年考博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0c9ed0e580216fc700afd79.png)
2011年一、名词解释(30 分):道法自然老子对道的性质的概括。
《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河上公注:“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意谓道对外无所法,以自己自然而然的存在为法。
王弼则注曰:“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
”谓道以自然为法则。
兼爱墨子看来:“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兼爱上》)一旦做到了“兼爱”,就会出现一个“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谋愚”的合理的、公正的理想社会。
(见《兼爱中》)墨子提倡的“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作为基础的,也是以“交相利”为具体内容的。
因为“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兼爱中》),人人相爱相利,社会上相互残杀争夺的现象就自然消灭,也就达到了天下太平的大治局面。
墨家兼爱无差等,儒家仁爱有差等。
一念三千天台宗之佛学思想。
一念即一念心,三千即三千世界,总括一切法之谓。
三千世界即一切现象皆存在于一念心之中,皆为同一真如本心之显现,所以说“一念三千”。
天台宗之观法,观一念之心而具三千诸法也。
一心三观,北齐慧文禅师于中论发之。
一念三千,天台大师于法华经发之。
三千者,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境界为界,据由圆融之妙理。
此十界互具十界,则相乘而为百界,百界一一有性,相,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十如之义,则相乘而为千如,此千如各有众生,国土,五阴三世间之别,则相乘而为三千世间。
于是一切之法尽矣。
止观五上曰:“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
若无心而己,介尔有心,即具三千。
”止观五曰:“问一念具十法界,为作念具?为任运具?答:诸性自尔,非作所成。
如一微尘,具十方分。
”理一分殊这个命题起源于对张载《西铭》篇的理解。
张载在《西铭》中根据人和万物都是气的聚合,从而认为,民众都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我的朋友。
考研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4fda0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5.png)
考研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思想家不属于儒家学派?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荀子答案:C2. “道法自然”这一思想出自哪位哲学家?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墨子答案:B3. “兼爱”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孔子B. 墨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B4. “性恶论”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5. 下列哪部著作不是儒家经典?A. 《论语》B. 《孟子》C. 《道德经》D. 《大学》答案:C6. “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位思想家的哲学体系中?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荀子答案:B7. “无为而治”是哪位思想家的政治主张?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荀子答案:B8. “民贵君轻”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B9. “名教”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B. 墨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C10. “格物致知”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孔子B. 孟子C. 朱熹D. 王阳明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思想家属于儒家学派?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CD2. 下列哪些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A. 道B. 德C. 名D. 利答案:AB3. 下列哪些是墨家的主要思想?A. 兼爱B. 非攻D. 明鬼答案:ABD4. 下列哪些是法家的主要思想?A. 法治B. 无为C. 重农抑商D. 集权答案:AD5. 下列哪些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个人修养的主张?A. 修身B. 齐家C. 治国D. 平天下答案:AB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包含了对他人的爱、同情和尊重。
孔子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基础,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和谐的关键。
仁的具体表现包括孝、悌、忠、信等美德。
中 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中 国哲学史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f02055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e.png)
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一位思想家主张“性善论”?()A 荀子B 墨子C 孟子D 韩非子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老子》D 《庄子》3、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A 董仲舒B 朱熹C 王阳明D 陆九渊4、以下哪一项不是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A 理在事先B 格物致知C 心外无物D 存天理,灭人欲5、主张“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王阳明6、以下哪一位思想家被称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人性论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7、“天地之化日新”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王阳明8、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大致在()A 西汉末年B 东汉末年C 魏晋南北朝D 隋唐时期9、以下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宇宙生成论的著作?()A 《周易》B 《老子》C 《庄子》D 《淮南子》10、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中国哲学的萌芽时期是______时期。
2、孔子的核心思想是“______”和“______”。
3、《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和______篇。
4、法家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5、玄学的主要论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6、宋明理学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派别。
7、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____。
8、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概念,最早见于______。
9、佛教的基本教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10、道教的经典著作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97-07马哲
![华东师范大学97-07马哲](https://img.taocdn.com/s3/m/bdf417242af90242a995e501.png)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招生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中国哲学逻辑学200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中国哲学逻辑学一,概念题(8*5=40)1,物质性 2,形而上学 3,社会阶层 4,经济结构 5,社会进步二,简述题(15*4=60)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为什么说评价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区别?4,如何理解"人们自己创作自己的历史”?三,论述题(25*2=50)1,什么是社会改革及其作用?联系当前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改革意义的看法2,胡锦涛书记在十七大上报告的主体是什么?试用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进行分析。
缺少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招生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中国哲学逻辑学一、名词解释(8分一个)1、世界观的理论形态2、上层建筑3、矛盾4、认识的种系发生5、代价二、简答题(15分一个)1、简述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2、简述社会有机体是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
3、否定性的辩证关系与实践观的关系。
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及其意义。
三、论述题(25分一个)1、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谈谈当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2、2009年1月,国务院采取整顿网络低俗之风的专项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用历史唯物主义主义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行为的看法。
提问人的追问 2011-09-24 14:42有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考研真题吗团队的补充 2011-09-24 19:40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问研究生入学试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概念题(每题8分,共40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2、实践的特征3、新事物4、必然性和偶然性5、人的本质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为什么说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2、解释“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主观世界。
华东师范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634哲学综合
![华东师范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634哲学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1b49350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7.png)
华东师范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科目名称:634哲学综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逍遥游
2.浩然之气
3.资本
4.世界观
5.亚里士多德四因说
6.先天综合判断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述先秦儒家天人观
2.简述法家的基本思想
3.如何理解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4.如何理解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5.柏拉图是如何解释“认识就是回忆”的
6.唯名论与唯实论的分歧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试述孔子仁论。
2.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谈谈如何认识中国式现代化。
3.比较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社会契约论思想的异同。
华东师范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844哲学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844哲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5e9500a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3.png)
华东师范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名称:844哲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6*5)
1.理性
2.本然的存在
3.应然之则
4.实践智慧
5.终极关怀
二、简答(15*4)
1.哲学的二重品格
2.知识的客观有效性根据
3.解释世界和变革世界的关系
4.追求真善美与自由个性的关系
三、分析(10分)
找出下面论述中可能存在的谬误
1.论证:一个东西能被看见,是因为人们真实地看见它。
2.密尔说“...证明一样事物可以被看见,是人们确实看到了它...同样,证明一样事物可以被欲求,就是人们真实地欲求它..显然,幸福是善的。
”(密尔《功利主义》)
三、论述(七选一,共50分)
马哲(2小题)
(1)劳动异化理论四重规定及其联系。
(2)劳动异化理论对当今世界的现实意义。
外哲
阐述早期自然主义哲学关于“本原”的讨论,以及说明其对后期转变为存在之为存在(形而上学)的影响。
中哲
何为中国哲学中的知行之辩,试论王阳明知行合一论,再谈谈你对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关系的理解。
伦理
功利主义的观点,挑战,革新,你认为革新是否有效。
科哲:举实例说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宗教
论述安瑟尔谟对神和上帝存在的证明,并说明安瑟尔谟神学证明对基督教神学的影响。
逻辑学(5小题)
(1)三段论,说明逻辑形式,并用文恩图解法看是否正确
(2)判断是否是复言式
(3)转化成优析取公式
(4)转化成什么谓词式
(5)一个判断推理,推理出哪位运动员出场并给予证明过程。
2023年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综合考研初试试题
![2023年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综合考研初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1d8bc2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1.png)
2023年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综合初试试题
业务课名称:哲学综合
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做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现实的个人。
2.阶级。
3.察类明故。
4.道法自然。
5. 洞穴比喻。
6. 我思故我在。
二、简答(每题10)
1.如何理解历史进步论。
2.如何理解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3.如何理解庄子的齐物思想。
4.如何理解苟子的明分使群。
5.如何理解康德的认识论是对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的超越
6.如何理解黑格尔“实体即主体”的思想。
三、论述(每题20分)
1.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阐释中国式现代化
2.如何理解孔子的仁智统一思想。
3.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学科分类法,并说明他的实践智慧的地位和作用。
中哲习题——精选推荐
![中哲习题——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11499f2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b.png)
中哲习题第⼀、⼆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项给出的选择项中,⾄少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择项填在题⽬后⾯。
)1、下⾯哪些是标志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分期的概念()A、诸⼦学B、经学C、⽞学D、理学E、⼼学2、代表墨⼦思想的主要观点是()A、爱B、兼爱C、仁义D、天⼈相分E、⽆为⽽⽆不为3、代表孔⼦思想价值的主要观点是()A、孔颜乐处B、君⼦⼈格C、仁爱精神D、内圣外王E、天⼈合⼀4、⽼⼦“道”为本源的宇宙论主要体现在()A、⽆形⽆象B、实存性C、创⽣过程D、知⼈善任E、取代天命、⿁神5、从思维形式来看,中国哲学是本体论与()⾼度⼀致的哲学,⼆者基本上没有严格分开。
A、宗教学B、伦理学C、社会学D、历史学6、中国哲学研究的宇宙间最基本、最根本的关系是()关系。
A、阴阳7、荀⼦⼈性论的基本观点是()A、⽆善⽆恶B、可善可恶C、化性起伪D、性三品论⼆、判断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请在括号之后根据⾃⼰的判断打√或打×。
)1、⽼⼦思想的核⼼是仁爱学说。
()2、荀⼦提出了制天命⽽⽤之的思想。
()3、墨⼦提出了中国哲学史上第⼀个检验真理的标准。
()4、《易传》的主要内容就是象、数、辞。
()5、孔⼦思想的核⼼是天道观。
()6、庄⼦提出了“⽆待”的⾃由观思想。
()7、孟⼦提出了“仁政”的政治观念。
()8、韩⾮提出了法、术、势的思想。
()三、名词解释1、道2、性善论3、⽓4、性恶论5、天⾏有常6、仁四、简答题1、墨⼦的三表法是什么?2、⽼⼦的“道法⾃然”是什么?3、《周易》中的元、亨、利、贞。
五、论述题1、试论中国传统宇宙论有哪些特点?2、关于天的看法,儒道两家有何不同?参考答案⼀、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项给出的选择项中,⾄少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择项填在题⽬后⾯。
)1、ABCD2、B6、D7、C⼆、判断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请在括号之后根据⾃⼰的判断打√或打×。
)1、(×)2、(√)3、(√)4、(×)5、(×)6、(√)7、(√)8、(√)三、名词解释1、道,⽼⼦提出的哲学范畴。
中国哲学试卷
![中国哲学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3f13084c14791711cc79175e.png)
《中国哲学史》课程试卷 A卷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选项。
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作为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诞生标志的是()。
A.早期的天命观 B.早期阴阳说 C.早期五行说 D.元气说2、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被韩非称为“世之显学”的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3、墨子在名实关系问题上主张()A.以名正实 B.名实相背 C.名实合一 D.取实予名4、在人性问题上,告子主张()A.性善说 B.性恶论 C.性无善无不善说 D.性三品说5、荀子的“化性起伪”说是指()。
A.人性本善,后天环境的熏染使人变得虚伪B.人性本无所谓善恶,由于后天环境影响而使人有善恶之分C.人的道德品质是由圣人“起礼义、制法度”加以改造培养的结果D.人性本恶,通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符合善的要求6、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诡辩论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了事物区别的相对性 B.抹杀了概念间的差异C.否认事物或概念之间的联系 D.割裂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7、荀子“虚壹而静”的认识方法是一种()。
A.带唯理论色彩的唯物主义认识方法 B.唯理论的唯心主义认识方法C.带经验论色彩的唯物主义认识方法 D.先验论的神秘主义认识方法8、庄子在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主要表现在()。
A.否认认识对象的规定性 B.否认有判别是非的标准C.否认人的认识能力 D.否认认识的可靠性9、王充认为,人人都逃脱不了命运的支配,而命的不同取决于()。
A.天的意志 B.人所禀受的元气不同C.前世因果 D.人的行为10、王弼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
A.自然出于名教 B.名教即自然 C.越名教而任自然 D.名教出于自然二、名词解释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
(1分)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639自然辩证法基础》历年考研真题专业课考试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639自然辩证法基础》历年考研真题专业课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3cca55f763231126edb115c.png)
目 录
第一部分 华东师范大学自然辩证法基础考研真题
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639自然辩证法基础考研真题
第二部分 兄弟院校历年考研真题
2015年中山大学818科学哲学考研真题
2014年中山大学818科学哲学考研真题
2013年中山大学818科学哲学考研真题
2012年中山大学818科学哲学考研真题
2011年中山大学818科学哲学考研真题
第一部分 华东师范大学自然辩证法基础
考研真题
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639自然辩证法基础考研真题。
华师大中国哲学真题
![华师大中国哲学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4e522f54680203d8cf2f2497.png)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中国哲学专业复试的题目:马哲真题一概念题人本主义人的社会价值感性直观唯物辩证决定论评价二简答题简述客体与客观存在的联系与区别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简述社会发展形式与自然发展形式的区别、比较反映客观世界与创造客观世界三论述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意义从唯物史观文化功能的角度论述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中哲真题一名词解释俱分进化一阴一阳之谓道理一分殊致良知独化而相因坛经贞元六书近思录二句都第一题张载的道器方面的论述第二题取自中庸的一段话三简述老子中道物关系试论孔子贵仁墨子贵兼略论金岳霖知识论08年复试的笔试内容:1. 对“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谈谈你的见解。
2. (缺)09年复试的笔试内容:1. 古希腊普遍和具体之争对中世界哲学的影响2. 为什么近代哲学的兴起要以方法论改革为前提?(注:08年和09年复试的笔试内容都是通过师兄师姐的回忆整理的。
一般复试笔试就只有两道题目。
注意思维要发散,要尽量展现自己的水平)2010年的复试笔试内容为自己亲身经历的,可保内容真实可靠。
2010年复试的笔试内容(共两题)1. 德谟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天河流。
”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请你比较一下这二人的观点。
他们的观点说明了古希腊的什么倾向?2.休谟说:“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你怎样理解这句话?2011年复试题目1、比较柏拉图的灵魂观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观的异同。
2、心物之辩在西方近代哲学的展开。
华东师大中哲(857)考研真题
![华东师大中哲(857)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3487bf023186bceb18e8bb13.png)
华东师大中哲(857)考研真题华东师范大学202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57中国哲学(先秦至1949)招生专业(领域)名称:中国哲学考生注意:无论以下试题中是否有答题位置,均应将答案做在考场另发的答题纸上(写明题号)一、名词解释(40分)1、《春秋繁露》2、所与是客观的呈现3、事事无碍法界4、明于天人之分5、“公羊三世”说6、离坚白7、《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8、良知者,心之本体二、文献解读:下面有两段文献,请分别加以标点,并谈谈您的理解与体会。
(50分)1.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小大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2.欲者血气之自然其好是懿德也心知之自然此孟子所以言性善心知之自然未有不悦理义者未能尽得理合义耳由血气之自然而审察之以知其必然是之谓理义自然与必然非二事也就其自然明之尽而无几微之失焉是其必然也如是而后无憾如是而后安是乃自然之极则若任其自然而流于失转丧其自然而非自然也故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三、论述题(60分)1、试论魏晋玄学的有无(动静)之辩。
2、试论王夫之的人性论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中哲(2021年)一、名词解释(10个题,每题6分)1.丹鼎派(《周易参同契》)2.四法界(华严宗)3.智慧说三篇(冯契)4.克己复礼(孔子)5.以名举实(后墨)6.知行合一(王阳明)7.解蔽(荀子)8.经权之辩(孟子)9.两层存有论(牟宗三)10.心统性情(朱子)二、标点、翻译、评析(2个题,每题15分)1.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尧、舜、禹相传之密旨也。
《中国哲学史》题集
![《中国哲学史》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e218f0d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1.png)
《中国哲学史》题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以下哪位哲学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子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自哪部经典著作?A. 《论语》B. 《道德经》C. 《孟子》D. 《庄子》3.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普遍的爱与反对战争?A. 荀子B. 墨子C. 孟子D. 庄子4.“知行合一”是哪位明代心学大师的核心思想?A. 朱熹B. 王阳明C. 程颐D. 陆九渊5.“无为而治”是哪一学派的核心政治理念?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6.《周易》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如何?A. 儒家经典之一B. 道家经典之一C. 阴阳家经典之一D. 独立的哲学著作7.下列哪一项不是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A. 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B. 提倡格物致知C. 主张心即理,心外无理D. 强调道德修养和内在精神的培养8.“白马非马”的辩论出自哪位哲学家?A. 公孙龙B. 惠施C. 荀子D. 韩非子9.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春秋》10.“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哲学中主要体现在哪个学派?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________是《道德经》的作者,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国哲学中的“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______。
3.“性善论”是______提出的,他认为人性本善,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可以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
4.“__________”是朱熹提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强调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来获得知识和智慧。
5.“__________”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主张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的法则。
6.《__________》是荀子的著作,其中详细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观点。
7.“__________”是董仲舒提出的,认为天和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行为应该顺应天意。
哲学: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哲学: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c95cf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f.png)
哲学: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1、问答题简述老子与庄子道论的异同正确答案:老子首先从抽象的哲学意义把“道”规定为万物的本体。
庄子继承发挥老子思想,以“道”为宇宙的本体。
“道”的特征在于自自然然,毫不造作。
所以它在(江南博哥)一切之上又在一切之中,这正是人所应该崇拜学习的。
一切事物都是生死始终的,都局限在一定具体的时空范围内。
只有这个“道”是超越这一切的。
它无始终,无生死,无喜怒,无爱恶。
它表现为万物的自生自化,它自身也就在这万物之中。
这一点双方一致。
;老子讲“反者,道之动”,“无为”,庄子的“道”论,即庄子的本体论哲学。
庄子讲的“道”并不是自然本体,而是人的本体。
他把人作为本体提到宇宙高度来论说,也就是说,它提出的是人的本体存在与宇宙自然存在的同一性。
在庄子看来,这个人的本体存在,由于摆脱了一切“物役”从而获得了绝对自由,所以它是无限的。
庄子要求人必须仿效自然事物,既无知识又无愿欲、任凭那无目的而又合规律的客观过程运行,庄子认为这样才合乎“道”。
表面上庄老并称,老子讲权术、重理智,确乎不动情感;庄子则道是无情却有情,外表上讲了许多超冷酷的话,实际上却深深地透露出对人生、生命、感情的眷恋和爱护。
这正是庄子的特色之一,他似乎看透了人生和生死,但终于并没有舍弃和否定它。
2、名词解释万法唯识正确答案:亦称一切唯识。
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唯识宗的主要教义之一。
唯识宗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万物,都非独立存在,而是由“识”变现出来。
离心识外,世界上没有任何独立存在的客体。
《成唯识论》卷一:“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
”由识变出见分和相分,亦即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才有宇宙间一切万物。
故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3、名词解释志功正确答案:志即动机,功指效果。
《墨子•鲁问》:“合其志功而观焉”,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结合。
孟子虽辨名利,但也兼重志功:“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
且子食志乎?食功乎?”《孟子•滕文公下》后朱熹与陈亮之争,朱尚志,陈崇功。
中国哲学史试卷3
![中国哲学史试卷3](https://img.taocdn.com/s3/m/bcb3112e9e3143323868939f.png)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 B )200 4 ——2005 学年第 2 学期学生姓名学号学生系别专业年级班级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哲学史(下)考试日期 2005,1,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5题)童心说良知质测通几太虚即气知先行后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题)1,试析王夫之“理势合一”的历史观。
2,试析天台宗“一念三千”的主要思想。
三.解释下列原文,并分析其中的哲学意义:(15分)《尚书引义》:“境之俟用者曰‘所’,用之加乎境而有功者曰‘能’,‘能’‘所’之分,夫固有之,释氏则分授之名,亦非诬也。
乃以俟用者为‘所’,则必实有其体;以用乎俟用,而可以有功者为‘能’,则必实有其用。
体俟用,则因‘所’以发‘能’;用乎体,则‘能’必副其‘所’。
体用一依其实,不背其故,而名实各相称矣。
”四.论述题:1,试析朱熹理一分殊的主要思想。
(15分)2,试论宋明理学家关于心性理关系的主要思想观点。
(20分)中国古代哲学史(下) 期末试卷(B)答题要点一.名词概念解释:(每题6分,共5题)1,童心说:李贽认为童心就是保持本真自我,即是真心;另外它也即是现实的人心,是感觉、智识、意志等心理内容交织的总体。
他提出此说,是为了纠正虚伪世风;体现个体原则,否定孔子的权威,提倡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2,理一分殊:朱熹提出。
从性理关系而言,此命题是指宇宙万物的本体只是一个太极,而每个事物中也都包含着与本体的太极相同的太极作为自己的本体。
从物理的意义上说,事物的具体规律、性质各有差别,人的实践必须依从不同对象固有的特定之理。
万物一理,指的是万物的具体规律都是同一普遍原理的表现,具有统一性。
3,良知:指人的不依赖于环境、教育而自然具有的道德意识与道德情感,是两者的统一。
它具有先验性、直觉性的特点,是人的内在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评价体系,它作为意识结构中的独立部分,具有对意念活动的指导、监督、评价、判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大1998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
名词解释(30分)
1、忠恕
2、兼爱
3、坐忘
4、万法唯识
5、德性之知
6、俱分进化
二、标点、今译并分析下列短文(20分)
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有止道无止也非知道者不能该物非知物者不能至道道虽广大理备事足而终归之于物不使散流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50分)
1、简析《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
2、试论朱熹的格物致知说;
3、略论严复的天演哲学。
华东师大1999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简释以下概念(30分)
1、复性说
2、化性起伪
3、俱分进化论
4、四分说
5、白马非马
6、坐忘
二、
标点、今译并简要评点(30分)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
人之道天之道也天之道人不可以之为道者也语相天人之大业则必举而归之于圣人乃其弗能相天与则任天而已矣鱼之游泳禽之翔集皆其任天者也人弗敢以圣人自尸抑岂曰同禽鱼之化哉?……夫天与之目力必竭而后明焉天与之耳力必竭而后聪焉天与之心思必竭而后睿焉天与之正气必竭而后强以贞焉可竭者天也竭之者人也
三、
回答下列问题
1、
孔子贵“仁”,墨子贵“兼”,请对这两种学说加以比较。
(10分)2、
试评析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方法论。
(15分)
3、
、中国古代哲学“力命之争”的大致线索是怎样的?(15分)
华东师大2000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30分)
1、忠恕
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得意忘象
4、变化气质
5、能必副其所
二、简答(40分)
1、简论王充“疾虚妄”的批判精神及其哲学意义。
2、述范缜对形神关系的基本论述并作简要评论。
3、析朱熹“理一分殊”说的内容及其思维特征。
4、析章太炎“竞争出智慧”的认识论意义。
三、论析题(30分)
论析康有为“公羊三世说”进化论的内容、特征及其意义。
华东师大2001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三表
2、离坚白
3、形质神用
4、顿悟
5、理一分殊
6、实测内籀
二、简析题(30分)
1、简析孟子的性善说。
2、简析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
四、
论述题(40分)
1、
试论《老子》哲学中的道。
2、
试论王阳明的致良知说。
华东师大2002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名词解释(30分)
1、忠恕
2、兼爱
3、道法自然
4、自心是佛
5、民胞物与
6、俱分进化论
二、简述题(30分)
1、简析荀子的解蔽说。
2、简析熊十力的性修不二说。
三、论述题(40分)
1、论《老子》哲学中的“道”与“德”。
2、论王夫之的“性日生而日成”说。
华东师大2003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概念解释:(56分)
1、坐忘
2、传习录
3、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4、顿悟
5、反者道之动
6、明儒学案
7.大学八目
8.天演论
二.回答问题:(60分)
1.如何理解孔子的“仁智统一”理论?
2.请比较儒家的“复性”说和“成性”说。
二.给下文家标点并简要述评:(34分)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一.名词解释(40分)
1、名实之辨
2、离坚白
3、形质神用
4、三谛圆融
5、太虚即气
6、致良知
7、知难行易
8、《论道》
二.标点、今译、并简析以下段落:(50分):
1.性者本来始才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
2.二气五行天之所以赋受万物而生之者也自其本末以缘本则五行之异本二气之实二气之实又本一理之极是合万物而言为之一太极而已也自其本而之末则一理之实而万物分之以为体故万物之中各有一太极而小大之物莫不各有一定之分也
三.论述题(60分)
1.析庄子的天人关系论
2.论王阳明的致良知说
华东师大2005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名词解释(40分)
1、天人之辨
2、合同异
3、中庸
4、贵无
5、理一分殊
6、知行合一
7、内箍
8、俱分进化论
二.标点、今译、并简析以下段落:(50分):
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也
2.夫天与之目力必竭而后明焉天与之耳力必竭而后聪焉天与之心思必竭而后睿焉天与之正气必竭而后强以贞焉可竭者天也竭之者人焉
三.论述题(60分)
1.析荀子的名实关系论
2.论王夫之的历史观
一.名词解释(40分):
1、五行
2、三表
3、《大学》
4、不真空论
5、太虚即气
6、心即理
7、《訄书》
8、天地境界
二.标点、今译、并简析以下段落:(50分):
1.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仪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2.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巳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三论述题(60分)
1.析孟子的人性论
2.论王夫之的理气观
华东师大2007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解释概念:(56分)
1.兼爱
2.道统
3.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4.缘起
5.四书集注
6.大同书
7.克己复礼
8.反者道之动
二.回答问题:(64分)
1.
儒家在“义利之辩”上的主流理论述评。
2.
你如何看待庄子在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倾向?
三.给下列短文加标点并简要评论:(30)
1、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
2、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华东师大2008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名词解释(40分)
1、达名
2、四端
3、明分使群
4、贵无论
5、六相圆融
6、民胞物与
7、俱分进化论
8、《论道》
二、标点、今译并简析以下段落(50分)
1、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
2、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真知若草木瓦石没有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盖天地万物与人原为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
三、论述(60分)
1、先秦诸子的“天人”之辩。
2、王夫之的人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