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传统中式婚礼礼仪习俗

传统中式婚礼礼仪习俗中国传统婚礼是华夏文化的重要部分。
传统中式婚礼非常简单,步骤繁多,需要预备的东西也特殊多。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传统中式婚礼礼仪习俗,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传统中式婚礼的习俗我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总以大红色烘托着洋溢喜庆热闹的气氛。
吉利和祝愿、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
几乎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思想。
新郎和新娘假如根据传统的中式婚礼来进行结婚仪式,肯定要穿传统的中式服装。
新郎长袍马褂,新娘绣衣绣裤,做足了秀,才有味道,才能真实体会出中式婚礼繁复中蕴涵的哲理。
婚礼当日,先祭祖。
新郎在迎娶新娘前要先拜祖先,然后在和媒人、傧相等6人或12人一同随轿前往新娘家。
途中要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此时,新娘在家要先食“姐妹桌”表示自己依依不舍告辞少女时代。
新郎到,新娘要先拜神明、拜祖先、叩别父母、接受新郎鲜花。
选定吉时和新郎一起离开娘家。
此时由“年高多福”的好命人挽扶上轿。
娘家人要放鞭炮、关门,起轿后,娘家人将一碗水泼在地上,表示新娘有了自己的家,不会被新郎休回。
新娘要在轿上哭几声,表示对父母的恋恋不舍之情....迎娶的队伍一竹笠为先,青竹连根带叶,竹端系猪肉一片,以防邪伸白虎.....花轿到新郎家后,停在门前,由男方家的童子端茶迎轿。
新娘由全合人儿扶下轿过火盆、踩瓦片、敬公婆茶。
男方家的长辈将新娘介绍给家中人。
新郎新娘踏上红毯进堂。
双双拜天地、行交拜礼、入洞房。
新郎为新娘接头帕、点花烛、饮合欢酒。
凤冠霞帔是钟情于古装婚纱的新娘不行错过的,华丽的装饰,喜庆的颜色,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新娘风格。
当新郎身穿长衫马褂,簪花挂红,手扶花轿而行。
而新娘身穿绣花裙褂,头顶凤冠霞帔,上面盖着一块红方巾。
坐在缓缓前行的八抬大轿中,听着鼓乐喧天的乐曲,看着外面驻足观望的人群,让新娘感觉到像置身于梦境一般,立刻感到脸上一圈红晕泛起,心里甜丝丝的,似乎自己就是那月亮中古典而漂亮的嫦娥,享受着甜美的幸福。
婚礼的禁忌事项1. 生花易于枯萎,故婚事讳之,只有连招花和石榴不禁。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我国是人口大国,文明古国。
五十六个民族更是我国的骄傲。
婚姻自古是大事,也有很多有趣的婚嫁习俗,随着历史的演变而沿袭了下来。
我国的婚嫁习俗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我国传统婚嫁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
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
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从此,俪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
发展历史最初的婚礼形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相传始于伏羲时代的定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所具备的完整的“六礼”,已初步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
又经历代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烈。
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
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皇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
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
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1.食汤圆: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九象2.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这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3.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4.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5.礼车:竹匾可置于礼车后盖。
6.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
(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7.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8.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9.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10.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11.牵新娘: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12.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13.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14.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
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
(进洞房要选订时辰)15.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
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

一、三书六礼1)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纳吉(过文定)时用。
2)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纳征(过大礼)时用。
3)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
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4)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5)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曰时辰,以1、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6)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7)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8)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9)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10)安床: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
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及红包。
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结婚当晚新人进房为止。
二、新娘礼服1)颜色:中国人的婚礼离不开大红色,习惯以鲜艳的颜色来烘托气氛。
因此,历朝女式婚服颜色为大红色已成了定制,以示喜庆,衬托新人,预示未来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
2)样式: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
值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
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布的左右对称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则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和乐。
20世纪初,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
凤冠霞帔原属清代诰命夫人的规定着装,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对普通平民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因为其上布满了珠宝锦绣,容雍华美至极,表达了民间对权贵的仰慕,因而逐渐演变成豪门闰秀的婚礼服。
而普通人家之女成婚时,通常只能穿一身大红袄裙,外加大红盖头和绣花鞋,并用大红花轿抬进婆家门。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传统婚礼的流程与意义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传统婚礼的流程与意义在中国古代,婚礼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充满了丰富的习俗和仪式。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与深厚,更是人们向往幸福婚姻和美好生活的表达。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婚礼的流程与意义,以准确展现这一重要的传统仪式。
一、求婚与纳彩古代婚礼开始于男方向女方求婚的仪式。
男方通常会派人来向女方家庭提亲,并送上一些礼品。
如果女方家庭接受了求婚,男方会继续后续的仪式,即纳彩。
纳彩是男方家庭赠送彩礼给女方家庭的过程,表明男方对女方的诚意及决心,这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过堂与嫁妆过堂是指新娘从家中离开,前往新郎家中的仪式。
在这一过程中,新娘会换上嫁衣,戴上嫁饰,由亲友陪同走过屏风,并由新郎接亲。
同时,新娘的母亲会把所准备的嫁妆交给新郎家人,这些嫁妆通常是由金银珠宝、家什以及布匹组成。
这一环节旨在展示女方家庭的财富和对新娘的祝福。
三、拜天地与拜堂在拜天地仪式中,新娘和新郎会分别向天地叩拜,表达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同时表示在婚姻中将恪守道德伦常。
拜堂仪式也是婚礼的重要环节,新婚夫妇会在祠堂前进行拜堂,向祖先表示孝敬及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四、交杯酒与合卺交杯酒是婚礼中常见的仪式之一,表示新婚夫妇互相交换爱与承诺。
在交杯酒仪式中,新人分别轮流倒酒给对方,并饮下对方递过的酒杯,以表示两人相互间的承诺和祝福。
而合卺则是新人共饮同一杯酒,象征着两人心灵合一,共同度过人生的喜怒哀乐。
五、三朝之礼与洞房花烛在中国古代,新娘进入新郎家庭后,会有一个三朝之礼的仪式。
即新娘在三天内,分别向父母、亲戚和丈夫家中的祖先拜祭,以示对家族和血脉的尊敬和承诺。
之后,新婚夫妇会被带到洞房,并安排洞房花烛夜。
洞房花烛夜象征着夫妻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新人在这一晚可以享受二人世界,共度良宵。
六、敬茶与婚房入宴在婚礼的最后阶段,新婚夫妇会给长辈敬茶,以表达对对方家族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并接受长辈的祝福。
接下来,婚房入宴仪式会进行,新娘和新郎一同入席宴客,与亲友庆祝他们的婚姻。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过文定:婚前一个月,把男女双方的时辰八字相夹,定下日期,男家带备“三牲酒礼”到女家。
过大礼:男家择定良辰吉日,带备礼金及礼饼、椰子、茶叶、槟榔、海味、三牲(包括鸡两对、鹅两对、猪脾两只)、莲子、芝麻、百合、红枣、龙眼干、糯米粉、片糖、洋酒、龙凤镯一对、结婚戒指和金链等等,送到女家。
当女家收到大礼后,将其中一部份回赠给男家,这叫“回礼”。
通常是把上列物品的一半或若干,再加上莲藕一对、芋头一对、石榴一对、四季桔一对、手帕、女婿的西装、皮带、礼、银包、纸扇一对、利是两对,上写“五代同堂,百子千孙”。
嫁妆:古时,女子需要一个大桔和一个小桔到男家做嫁妆,内放七十二件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还有“蝴蝶双飞”~较剪;“良田万顷“~尺,龙凤被、枕头、床单等床上用品;拖鞋两对、睡衣和内衣裤各两套;子孙桶(痰盂),内放红鸡蛋一对、片糖两块、十只红筷子、姜两片、还要一把伞。
上头:上头仪式于大婚正日的早晨举行,须择时辰。
男方要比女方早半个时辰开始(约一小时之差),并由“好命佬”和“好命婆”替男女双方各自家中举行。
男女双方均要穿着睡衣,女方更要在一个看见月光的窗口,开着窗进行。
所谓“好命佬”和“好命婆”是男女家中的长辈,择父母子女健在,婚姻和睦者。
从前,女方上头后便不准落地走动,所以上花轿时须由大妗姐背着。
上头时“好命佬”、“好命婆”会一边梳一边说:“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
正日出门:打开红伞,代表开枝散叶。
撒红豆绿豆和米于伞顶和车顶,用以辟邪。
三朝回门:一对新人代备以下物品返女家:金猪两只、酒一壶、鸡一对、西饼两盒、生果两篮、面两盒、猪肚、猪肉两斤。
女家须留女儿及女婿食饭。
回门后女家照例回礼,包括西饼、竹蔗、鸡仔、生菜、芹菜、猪头和猪尾。
由于时代进步,一切从简,以上各礼均可以利是代替,代替猪肉的,谓之猪肉金。
代替西饼的,也就是西饼金了。
禁忌:孕妇和带孝者都不可以目睹新人出门及过门,更不能触碰新人的衣物及新房所有物品。
传统婚礼的礼仪有哪些

传统婚礼的礼仪有哪些传统婚礼的礼仪有哪些新娘出嫁时戴“红盖头”坐轿子,当然那是过去。
现在出嫁一般是坐小轿车,穿婚纱戴“面纱”。
“盖头”和“面纱”同是一个同意,是在显示和代表新娘青春、贞洁和尊贵。
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吉祥色、喜庆色。
戴“红盖头”习俗表达了对生命的热情。
当然红色成了传统婚礼的主色调。
红灯笼、红喜字、红对联、红窗花,从大场面到小细节,整个婚礼都是红色的。
在古时候人们认为可以驱除一切邪气,不允许一丝一毫的邪祟作怪。
新娘出嫁将要起程时,要哭嫁。
姑娘、姑爷双双要向父母作揖告别。
伤感落泪反而表示喜庆。
新娘出嫁上、下轿子,讲究脚不沾地。
古人传说人间有人结婚时,天狗星就要滴血,如果让新娘子的脚踩上天狗星的血,就不会生孩子了。
所以上轿(车)要人抱,下轿(车)要人背,进洞房要踩着黄布,都是这个用意。
娶亲回来,新娘、新郎在进大门时,门口左右预先放着的两捆干草要点燃。
干草是用红线绳捆着,草内夹放着油炸糕。
点干草含有三层意思:其一,因干草乃“五谷”之一的秸秆,点燃是祈祝五谷丰登;其二,干草里夹油糕,借“糕”字音寓意步步登高;其三,捆系干草的线是红色的,点燃后的火也是红的,可以辟邪。
撒帐是中国传统婚礼上的一项礼仪,它最初的意义是辟邪煞,保佑新婚夫妇。
撒的东西不仅有枣子、荔枝、栗子、桂圆和花生,也有用五谷和红纸屑的。
撒帐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新人未来生活的良好祝愿,同时也不免有避邪煞的观念。
从而,撒这一习俗实际上成了新人的护身符。
结婚之日,新郎、新娘束系的都是大红裤带。
裤带是空心的,里边装着钱。
清代时,装的钱是“字钱”,解放初期装的是硬币,现在装的是百元大钞,名为“富贵”,寓意是婚后能招财进宝,成为腰缠万贯的富豪人家。
传统婚礼礼仪介绍新娘出嫁时戴“红盖头”坐轿子,当然那是过去。
现在出嫁一般是坐小轿车,穿婚纱戴“面纱”。
“盖头”和“面纱”同是一个同意,是在显示和代表新娘青春、贞洁和尊贵。
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吉祥色、喜庆色。
中国传统婚礼的习俗与传统

中国传统婚礼的习俗与传统中国传统婚礼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丰富的习俗和传统。
这些传统婚礼习俗历经岁月流转,代代相传,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婚姻与家庭的尊重与重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传统婚礼的一些典型习俗和传统。
一、婚前准备中国传统婚礼在婚前准备方面颇为繁琐,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婚期的确定。
根据中国传统农历,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非常重要。
通常,婚礼需要在适当的季节和吉利的日子举行,以祈求婚姻的幸福和美满。
在婚前准备的过程中,新娘和新郎家庭都要筹备嫁妆和聘礼。
嫁妆是指新娘家庭为新娘准备的礼物和财产,包括金银首饰、衣物、家具等。
而聘礼是新郎家庭向新娘家庭赠与的礼物,也是对新娘家庭的一种表达感恩和尊重之情。
二、迎亲环节传统中国婚礼的迎亲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通常,新郎和他的家人会提前到新娘家进行迎亲。
在迎亲的过程中,新娘家人会为新郎家人准备精美的酒席和款待,以示热情和喜悦。
在迎亲的过程中,新娘会戴上红色的头巾,象征着喜庆,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也是吉利的象征。
而新郎则要准备丰富的聘礼和彩礼,以示对新娘家庭的尊重和爱护。
迎亲过程中的热闹和欢乐气氛是传统婚礼的一大特色。
三、结婚仪式结婚仪式是中国传统婚礼中最为庄重和神圣的环节。
在结婚仪式中,双方家长和亲友们会亲临现场,见证新人的婚姻。
在结婚仪式中,新郎会迎接新娘的到来,并且新娘父亲会将新娘的手交给新郎,象征着新娘从此开始过上新的生活。
双方还会进行祭拜仪式,向祖先和上天祈求祝福与保佑。
接着,新人会进行交杯酒的仪式,象征着两个人的爱情与幸福将会混淆在一起。
四、婚礼宴席中国传统婚礼的婚宴也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婚宴会安排在喜庆的场地上,邀请亲友一同分享喜悦与幸福。
婚宴的菜肴种类繁多,充分展示中国传统美食的独特魅力。
同时,婚宴上的敬酒仪式也是一大亮点,新人要向亲友们敬酒,以表达对他们的感谢和祝福。
而婚宴现场热闹非凡,亲友们会唱歌跳舞,展示他们的欢乐与祝福。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人情味道。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丰富多样性,其中包括婚前准备、婚礼仪式、婚礼酒席及婚后习俗等方面的内容。
一、婚前准备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在婚前准备方面非常讲究。
首先,提亲是婚姻的第一步。
男方家中会派出亲信和两位长者,前往女方家中提亲,表示男方对女方的真挚爱意。
如果女方家庭同意,双方便进入婚姻的准备环节。
接下来是订婚仪式。
订婚仪式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示意自己的婚姻诚意。
仪式中,男方家长会正式向女方家长提出订婚,女方家长则会接受并表达祝福。
随后,双方还会就婚期、嫁妆和彩礼等事宜进行商议。
二、婚礼仪式中国传统婚礼仪式多样,各地风俗略有差异,但一般都包括迎亲、过门、拜堂和敬茶等环节。
首先是迎亲。
迎亲是指男方亲友去女方家中接新娘的仪式。
在迎亲队伍中,会有牵手彩绸、挂花轿和吹拉弹唱等传统元素,以喜庆气氛迎接新人的到来。
过门是婚礼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新娘要经过门槛,这是表示离开父母家庭,加入新的家庭。
在过门时,新娘通常会被兄弟姐妹抢门,并且还有一些取巧的小妙招,如踩踏红木或在门槛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拜堂是一对新人在婚礼现场正式向祖先祈福的环节。
新娘、新郎齐拜堂,向先人祭拜,并向父母行拜礼,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敬茶是中国传统婚礼仪式中表示尊敬的一种方式。
新娘和新郎要分别向双方父母递茶,以表达自己的孝心和感激之情。
父母接过茶杯后,还会赠送红包和喜字饼干等象征吉祥如意的礼物给新人。
三、婚礼酒席中国传统婚礼酒席是亲朋好友一同为新人举办的盛大宴会。
酒席通常会分为三个过程:招待、主席席次和敬酒。
招待是指新人亲自到各位宾客的座位上用茶或红酒表示欢迎和感谢。
主席席次是宴席上的重要环节,新娘新郎要在主席席位上举行敬酒仪式,向长辈、亲朋好友敬酒,并接受亲友的祝福和贺礼。
敬酒环节是婚礼中的一个重头戏,各个桌子上的宾客都要敬酒表达对新人的祝福。
四、婚后习俗中国传统婚后习俗主要包括回门和押嫁等环节。
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代代相传。
在这些习俗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伦理。
婚姻一向被中国人视为人生大事,因此在婚礼当中,各种仪式和习俗必不可少。
本文将具体介绍中国传统婚礼的一些典型习俗。
一、订婚仪式在传统中国,婚姻的第一步是订婚。
订婚仪式一般由男方一家主持,并在女方家进行。
这个仪式上,典型的习俗包括男方家长为女方家长赠送代表财富和祝福的聘礼,包括金银首饰、红包和礼金。
两家亲戚和朋友会聚集在一起,共同见证这个特殊的时刻。
二、婚礼筹备在婚礼前,准新娘会花费大量时间准备婚礼。
传统的习俗中,新娘要坚持勤劳独立的美德。
她会亲手为自己缝制一套漂亮的嫁衣,并绣制配套的嫁妆。
此外,她还会参与到筹办婚礼的各个环节,如选购婚庆用品、准备婚宴食物等。
这一过程象征着新娘对新生活的承诺和准备。
三、婚庆前的吉日选择中国人非常重视婚礼的吉日选择。
他们相信特定的日期和时辰能够给婚姻带来好运和吉祥。
于是,新郎和新娘会找到一位专业的算命先生,根据他们的生辰八字以及黄历,选定最佳的婚期。
常见的吉日选择包括农历的初一、十五和节气等。
四、迎亲仪式传统中国婚礼当中,迎亲仪式是一个隆重而重要的环节。
一般是在新郎家门前举行。
这个环节象征着新娘正式踏入新家。
在迎亲仪式上,新娘需要穿着嫁衣,戴着嫁妆。
她会被父母、亲友和闺蜜陪同,一同抵达新郎家并受到新郎家人的欢迎。
五、敬茶仪式敬茶仪式是中国传统婚礼中的重要环节,代表着新人对双方父母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在这个环节中,新人会向双方父母敬茶,并获得父母的祝福。
这标志着新娘正式成为新郎家庭的一员,也象征着新的家庭关系的建立。
六、喜酒宴席中国传统婚礼一般都会举行喜酒宴席。
宴席上,新人用酒杯敬拜长辈,向亲友表达自己的感激和祝福。
同时,新郎还会通过拜茶和给予红包的形式,向新娘家人表达自己的孝心。
而客人也会通过红包的方式,祝福新人的婚姻幸福美满。
七、婚礼的完成婚礼正式完成后,新娘和新郎会返回新家,开始他们新的生活。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仪礼,便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一、迎娶出发:由男方携带六或十二件礼品,鸣炮出发前往女家,将至女家时再鸣炮,女家亦鸣炮回应,表示准备妥当。
迎宾::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接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
介绍:男方亲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先介绍男方给女家。
纳征:男方抬礼物进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给予红包;将礼物陈列大厅,媒人将大小聘、金饰、礼单点交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礼物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陈列供品。
奉甜茶:女方长辈请男方亲属依长幼入座,新郎居末。
准新娘由一好命妇人引导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来宾敬茶。
压茶杯:片刻后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亲友需以红包压茶杯。
喜宴戴戒指:在双方家长亲友的注视下,准新娘面向屋外坐在自家正厅中央(若招赘则面向内)的高椅上,低椅翘脚;戴戒指于中指(男左女右)。
准新郎将红包交给准新娘。
改称呼:媒人引导双方改换称呼。
祭祖:舅父点烛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语,随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回礼:女家对男方所送来的礼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并给男方回礼六或十二件。
订婚宴:订婚仪式完成后,女方备茶点开宴席来招待男方(座位男右女左),女方备鸡腿并附上红包一份给男方幼辈,男方除备压桌礼外并赠给所有帮忙的人红包答谢。
送客:宴毕,男方宾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辈捧面桶给男方客人洗手,如在外面餐厅则免此礼,送客时不说再见二、回门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
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
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
文化习俗:中国传统婚礼风俗解读

文化习俗:中国传统婚礼风俗解读介绍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婚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婚礼风俗更是各地区的文化特色之一。
中国传统婚礼风俗独具魅力,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的美好期许。
本文将带您一起解读中国传统婚礼风俗,让您更加了解中国人民的独特情感世界。
1. 求婚习俗1.1 门当户对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婚姻观念中,门当户对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古人认为,只有家境相当、人品相配的两个人才能够建立幸福美满的婚姻。
因此,在求婚之前,男方家族往往会对女方家庭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家族背景、财富状况等。
1.2 红娘的作用在古代,男子往往不便直接与女子交流,因此需要借助媒妁之言来进行婚姻联姻。
红娘是传统媒婆的代称,她们扮演者媒介的角色,帮助男女双方进行相互了解和沟通。
红娘通常是女性中年人,她们通过了解男女双方的情况和意愿,为双方撮合婚姻。
1.3 求婚仪式求婚仪式在中国传统婚礼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常,在确定门当户对之后,男方会准备一份细致的求婚计划,用以向女方表示自己对她的真诚和承诺。
求婚场景可以是浪漫的户外环境,也可以是温馨的家庭氛围,具体形式因地区和个人喜好而异。
2. 婚前准备2.1 婚礼日期的选择在中国的传统农耕社会中,农民们会根据农历、宜忌等因素选择婚期。
例如,大多数人会避开丧葬、忌神、日月食等不吉利的日子,而选择一些象征吉祥和繁荣的日期举行婚礼。
2.2 办喜酒和婚礼的区别在中国,办喜酒和办婚礼是两个不同概念的活动。
办喜酒是指男方家族邀请亲友来庆贺婚事,由于人数较多,通常选择在酒店或餐厅等场地举行。
而办婚礼则是指正式的结婚仪式,由男女双方和家人亲友共同参与,通常在婚姻注册后的特定日期上午举行。
2.3 婚纱定制和婚戒挑选中国传统婚礼中,有婚纱定制和婚戒挑选等环节。
新娘通常会选择一套婚纱,并邀请专业设计师根据自己的体型和风格进行定制。
而婚戒则是新婚夫妻之间的象征,新人们会一起前往珠宝店挑选适合自己的婚戒,以示爱意和承诺。
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有哪些

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有哪些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文明国家,婚姻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家庭、亲情和传承。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
一、婚前准备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婚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正式的婚礼前,双方家庭会进行详细的商议和筹备工作。
首先是商定婚期,通常由择日先生或专门的婚礼策划人员根据农历和八字算命术来决定。
此外,还需要进行家庭背景的调查,以确保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
最后,双方家庭将准备婚宴的菜单、婚纱礼服等,以及邀请亲友出席婚礼。
二、婚礼仪式中国传统婚礼仪式通常包括迎亲、过门、拜堂、交杯酒和敬茶等环节。
迎亲是新郎一行人去迎接新娘到婚庆场地。
新郎和其家族成员会在新娘家门前等待,并由新娘的闺蜜、表姐或者是姐妹代表来向新郎询问娶妻的目的和诚意,也会向新郎提出各种难题,只有答对了才能得到新娘的认可。
过门环节是指新娘穿过门槛进入新郎家中,寓意着她已经从娘家过渡到了夫家。
拜堂是在家中举行的仪式,新娘和新郎分别向神像敬香,并对双方父母和长辈行拜礼。
交杯酒是新婚夫妇共饮一杯酒,以示彼此承诺。
敬茶环节是新婚夫妇向长辈敬茶以表达孝心和尊敬。
三、婚宴中国传统的婚宴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婚礼当天晚上举行。
婚宴的规模和菜肴种类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和地域习惯而有所不同。
不论规模大小,所有婚宴都会有一些固定的菜肴,如“龙凤呈祥”(双龙腾飞)的寿包、鸡蛋汤、红烧肉等,这些菜肴寓意着新婚夫妇的美满和幸福。
四、结婚之后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并不仅仅限于婚礼当天,新婚夫妇还需要参加一些后续习俗。
其中,最重要的是新婚夫妇回娘家探亲,并向新娘父母行礼以答谢。
此外,还有过大礼、开门送娘家、买婚车等习俗。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非常丰富多样,代表着中国家庭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念。
这些习俗承载着对亲情、祖先和传统的敬重,彰显了中国人对婚姻的认真和对家庭的重视。
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与仪式

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与仪式在中国,婚礼一向是一个庄重而意义深远的仪式,涵盖了丰富的传统习俗和仪式。
这些婚礼习俗代代相传,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凝聚了世代人们对婚姻的祝福和期待。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国传统婚礼的习俗与仪式。
一、拜天地祭祖中国传统婚礼的第一个环节通常是拜天地祭祖的仪式。
新娘和新郎会在婚礼现场摆放一张祭坛,然后整齐地摆上水果、酒和纸钱。
在主持人的带领下,新娘和新郎会面向祭坛,双手合十向天地祖先致以崇敬和祈福。
这一环节旨在向上天祈求祝福和保佑。
二、迎亲迎亲是传统婚礼中最热闹、重要的环节之一。
新娘从娘家出发,乘坐华丽的花轿或喜娘陪同,前往新郎家。
在新郎家门口,新娘需要经历一系列有趣的“关门考验”。
门上悬挂着红纱布,新娘需要用红包“红通通”地贴住门上的大红字,意味着新娘的智慧和美丽能带来好运。
此外,在迎亲过程中,还会有鞭炮齐鸣、舞狮表演等热闹的仪式,以示庆贺和喜庆。
三、敬茶敬茶是婚礼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敬茶仪式中,新娘会向新郎的父母敬茶,以表达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新娘通常会穿上华丽的婚纱,手捧茶杯,轻轻地跪下来敬茶。
父母接过茶杯后,会送上一些珠宝或红包作为回礼。
这是新娘正式融入新家庭的一个仪式,也是传递父母对新婚夫妇祝福的方式。
四、喜宴喜宴是中国传统婚礼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亲朋好友们庆祝新婚夫妇的机会。
在喜宴上,新郎新娘会穿上华美的传统礼服,共同担当主人的角色。
喜宴上举行的传统仪式包括敬酒、喜帖、敬烟等,每一项仪式都寓意吉祥和幸福。
新郎新娘会向宾客敬酒,并回敬宾客的祝福,以表达对宾客的感激之情。
五、抢红包游戏在一些地方,抢新娘的红包游戏是婚礼中的传统习俗。
这个游戏通常在喜宴的尾声进行。
新娘会将一些红包放在一个装饰精美的盒子中,并与宾客分享游戏规则。
新郎的亲友和朋友们将竞相抢夺这个红包盒子,以展示自己的诚意和财力。
这个游戏不仅增加了婚礼的趣味性,还能够帮助新婚夫妇缓解一些婚后生活的经济压力。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中国式个文化大国,自古注重礼仪,对于结婚的习俗更是多不胜数。
想了解这些结婚习俗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北京的婚嫁习俗:第一步:聘礼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
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
(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心盒、酒、女方衣服钱)第二步:陪嫁女方在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
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
(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实用性强)第三步:娶亲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
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而且也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了!第四步:洞房坐帐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
拜堂后要“闹新房”。
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啊、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一些仪式。
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兴旺发达的主题。
(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是最热闹的了!)第五步:回门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
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
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
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
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
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
(虽然现在这年代已经很少有媒人拉红线,也没有太多繁杂的讲究,但是精简了的传统还是被流传了下来。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婚姻六礼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 婚前礼,即“订婚” 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 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 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据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而所谓的六礼,据仪礼的记载,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据说六礼是创于周朝的,有学者认为周文王时代已有六礼,不过亦有人不从六礼。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 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娶太子妃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王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元朝时,婚礼会加多议婚一礼。 明朝洪武元年时,定方以朱子家礼为标准制定婚礼。 清朝时,据通礼记载,汉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礼,但都拼入了成妇成婿之礼,而古代的六礼亦只余下“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与“请迎”五礼。其他士、庶人结婚都比较简单,而民间的婚礼一般都会依朱子家法进行。 婚礼礼堂
中国婚礼的风俗

中国婚礼的风俗古时对婚嫁风俗十分注重,繁复的六礼仪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及迎亲按全部都有特定的流程仪式,一丝不苟。
不过每个地方又会有些特别的传统风俗,下面接亲网小编就来带大家看看全国各地婚嫁习俗汇总。
一、北京婚礼习俗1.男女双方认可这门亲事后,先是“小定”礼,“小定”礼的多少由男方的财力决定。
在婚礼的日子选定之后,就是“大定”,“大定”除“龙凤帖”之外,以前男方还要送上衣料首饰、酒肉、面食和水果等四包礼物。
龙凤贴,就是很多地方所说的“生辰八字”或婚书。
用印有龙凤图案的红纸,写上姓名、门弟和生辰八字等,换贴后,就表示婚姻关系即成立。
2.新娘到达新郎门前后,新郎会手持弓箭,于新娘脚下虚晃三下,借以驱除邪妖,现在会用弓箭的除了中式婚礼,已经很少了。
之后新娘再跨过门前的火盆,才能进门。
3.新郎新娘进门后,向父母敬茶。
新人新房"坐帐",并一起吃"子孙饽饽"(也就是饺子)及长寿面,喝交杯酒等。
4.结婚后第三天,新郎陪伴新媳妇儿回门,叩拜岳父母。
二、上海婚礼习俗1.新娘出门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成的甜粥或者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出嫁后能过甜蜜无忧生活。
2.在送嫁的过程中,女家一位属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按以前的话是:保护新娘不受妖邪入侵。
3.新娘出门前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
三、广东婚礼习俗1.定亲也会很隆重,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
广州的风俗是要送鸡(意味着有生气)、椰子(有爷有子,天伦之福)、礼饼(送给女方的亲戚),而且还要送礼金。
2.男方送聘礼叫“过大礼”,女方也需要“回礼”。
其中一些重要的礼品,尽量要亲自找来,比如:龙凤饼一对、唐饼数个(约八个)、龙凤烛一对、对联一幅及生果等。
中国古代婚礼的习俗有哪些?

中国古代婚礼的习俗有哪些?《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一、古代六礼1、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
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2、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3、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
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
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
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4、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
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
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
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5、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
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6、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
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
二、古代婚礼流程1、亲迎吉日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
男方至女方家迎亲,要先进雁为礼,《仪礼》中称之为“奠雁”。
雁一生中只婚配一次,配偶之后便形影不离,二者中若死去一只,另一只则形只影单终生不再婚配。
以此反映夫妇坚贞不移、琴瑟合鸣、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
清代北京的婚礼,大多有模仿帝王仪仗的趋向,一人在最前边盛装骑马负责开路,然后依次是回避牌、吹鼓手、铡锣、缀灯、旌旗等,同时把金瓜、钺斧、朝天镫等各种兵器,也都排列在仪仗的行列里。
新郎骑马或坐绿帏轿在前,新娘的绣花大红轿随行于后,真是威风凛凛,此时此地的新郎好比状元及第,难怪说结婚就是“小登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婚礼习俗中国婚礼文化中国婚礼的习俗有哪些,婚礼中国!中国婚礼习俗仪式,中国婚礼流程,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
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传统中式婚服(明制)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
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後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中国传统婚礼,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及独具风格的传统喜文化特征,亚洲婚礼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时代变迁尽管有些礼仪已经逐渐淡出,但保留下来的精髓依然独具魅力.
中式传统婚礼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和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传统中式婚礼习俗
1. 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 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
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
意喻新人早生贵子。
抬床的人。
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
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4.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
5.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和象征。
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
嫁妆险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
当然各地的风俗语和讲究都不一样。
6. 上头:男女双方都要旱灾行的婚前仪式。
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7.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中国婚礼习俗中国婚礼文化
传统中式婚礼流程
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婚嫁习俗。
如今已有些被人淡忘或忽略,但其最传统的婚礼流程依然呈现在美满幸福的吉祥状态,无论在中国举办何种形式的婚礼,中式婚礼流程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
基本流程: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
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末来和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怍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传统中式婚礼用品
我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喜悦的寓典礼,所以称为庆典。
结婚典礼全部使用体现吉祥的婚礼物品来装饰。
如张贴大红喜字,给新娘遮上红盖头,穿上大红袄,新郎胸前佩上大红绸等等。
这些红钯的吉祥物品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婚礼前的准备工作即十分繁复
一、祭拜:男方家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将举行。
二、安庆礼:依八字、房屋座向拜床母。
婚礼当天更是千头万绪--
一、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应该先祭拜祖先。
二、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尤以6的倍数最好。
三、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四、食姊妹桌:新娘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饭,表示离别,大家都要说吉祥话。
五、请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上有瓜子、糖果)恭候新郎、新娘下车后,应给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六、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候之后,应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姊妹或女性好友要拦住新郎故意阻挠,不准其见到新娘,在经过新郎苦苦哀求后,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
答应,通常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都以999元红包礼成交,意喻「长长久久」。
七、盖头纱:新郎给予捧花之后,应将头纱放下,将新娘挽出大厅。
八、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九、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所以头不能顶天见阳光,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像这一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十、礼车:礼车上方悬绑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着萝卜,以示「有头有尾」。
礼车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筛,用以驱逐路上之不祥。
十一、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生肖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礼。
十二、不说再见:当所有人要离开女方家门时,绝对不可向女方的家人说再见。
十三、泼水:在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泼向新娘,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十四、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可盖竹筛以象征繁荣。
十五、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一路燃放礼炮,车抵男方家门时,家人则燃「炮城」庆贺告喜。
十六、摸橘子:礼车抵达后,由一位带着两个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然后赠红包答礼。
这两个橘子要留到晚上让新娘亲自来剥,意谓可招来长寿。
十七、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褔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十八、忌、踩门槛:门槛代表门面,所以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十九、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过火盆意谓去邪,踩碎瓦片则比喻过去时光如瓦之碎。
二十、敬茶:男方家中之长辈将新娘介绍给家中认识,此仪式即是承认她成为家中的一员。
二十一、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
二十二、进洞房:以竹筛覆床上,桌上置铜镜以压惊,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
然后新郎揭开新娘头纱,两人合饮交杯酒,并共吃由黑枣、花生、桂圆、莲子等物做成的甜汤,象征早生贵子。
二十三、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而新娘更是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都病倒在床上。
二十四、观礼、喜宴:目前一般人均采取中西合璧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时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宴服,至各桌敬酒。
二十五、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餐厅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二十六、吃茶:一般宴客离去后,由男方家已婚亲友喝新娘的甜茶、说吉祥话并赠红包。
二十七、闹洞房:双方新人可借故戏闹新人增添新婚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