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风沙起动规律研究
非均匀沙起动规律研究
水
20 0 2年 l 月 0
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
报
第 l 0期
S II HU L
XUE A0 B
文 章 编 号 :0 5 —3 0 ( 0 2 1 .0 20 5 99 5 20 ) 00 8 —5
非 均 匀 沙 起 动 规 律 研 究
杨具瑞 ,方 铎 ,何文社 ,李 昌志
位 置 关 系正 好反 映 了非 均匀 沙 大小 颗粒 间的 相互 作用 关 系 ,因而 反 映 了非均 匀 沙颗 粒 在床 面上 的位 置
正 比。用 滚动 平衡 方 程式 建立 了非均 匀 沙起 动流 速公 式 ,利用 实测 资料 率 定计 算公 式 中的 系数 。从 非
均 匀泥 沙 对床 面水 流 的影 响 角度研 究 非均 匀 沙 的起动 规 律 ,为非均 匀沙 起 动规 律 的研 究探 索 一种 新 方
法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用 的水 流脉 动 和颗 粒 间 的相互 位 置这 两个 随 机变 量 出发 ,运 用统 计理 论 建立 了反映 非 均匀 沙起 动 特点 的起 动 流速 公式 。非均 匀 沙除 其粗 细 颗粒 之 间的 相互 阻 挡 、遮蔽 作用 、细颗 粒 对粗 颗 粒 的包 围 、填空 密 实作 用 以及 颗粒 之 间 的接触 反 力和 摩擦 力 等颗 粒 与颗 粒之 间 的相 互作 用外 ,非均 匀 沙 的非 均 匀性 引
上 ,考 虑粗 细颗 粒 之 间的 隐暴 作用 。在考 虑粗 细颗 粒 之 间的 相互 影 响 中 ,张 启卫 …在 研究 非 均 匀 沙起 动 时指 出 ,粗 细颗 粒 之间 的 隐暴 作用 是 由于大 颗 粒泥 沙背 流 面 的漩 涡和 大颗 粒 泥沙 突 出于 河 床上 受 到 水 流有 效作 用 而引起 。秦 荣昱 则将 这种 颗 粒与 颗粒 之 间 的影 响用 一 附加 作用 力 表 示 。方 红 卫 结合 水流 底速 的脉动 用 暴露 度 作为 河底 边 界随 机组 成 的特 征量 。孙 志 林 主要从 对 非均 匀 沙起 动 起 决定 作
黏性非均匀沙的起动概率
黏性非均匀沙的起动概率
黏性泥沙和非粘性泥沙的悸动流速公式之间的差别是要考虑的喔回答:粘性泥沙的起动,除水流方面的影响外,粘性泥沙的组成及结构也是影响其起动的重要因素黏性泥沙颗粒对于黏性泥沙颗粒,作用在床面泥沙颗粒上的力除水流拖曳力、上举力和泥沙颗粒有效重力外,还应考虑颗粒间黏结力的作用。
粘性颗粒的起动流速公式已在100其中就天然均匀沙起动公式来说,各式在形式上差别不大喔
拓展资料:性土颗粒细,孔隙小而多,透水性弱,具膨胀、收缩特性,力学性质随含水量大小而变化.粘性土具有粘聚力,其抗剪强度由两部分组成:粘聚力和摩擦力.而非粘性土不具有粘聚力,其抗剪强度由摩擦力提供.粘性土和非粘性土的定义不同:粘性土,含粘土粒较多,透水性较小的土。
无粘性土,含粘土粒较少,透水性较大的土。
物理性能不同。
粘性土,压实后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高强度和毛细作用,其粒径细,孔经小而多,透水性弱,具有胀缩特性,力学性能随含水量大小而变化喔。
风沙起动规律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风沙起动规律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风沙起动是造成沙漠化和荒漠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不仅直接影响着自然环境的演变,也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因此,对风沙起动规律的研究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对于风沙起动规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风沙起动规律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空白,而能够探究风沙起动规律的关键因素与机制的深入研究仍然亟待解决。
二、研究意义风沙起动规律的研究不仅可以对沙漠化和荒漠化的成因、机理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全面深入的掌握,还可以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益处。
如果能深入研究风沙起动规律的关键因素与机制,可以使沙漠环境的恢复、治理、改造以及人类的居住和生产更加科学可行。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针对目前国内外关于风沙起动规律的研究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寻找关键因素与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其变化趋势,并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分析不同因子对风沙起动过程的影响规律,探究风沙起动规律的本质。
本研究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风沙粒子的特性研究——了解风沙粒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形态特征等,基于此探究风沙起动机制;2.风沙起动关键因素研究——通过对风力、沙面、植被、气压等因素的观测和分析,求解关键因素与风沙起动的关系;3.风沙起动规律的建模研究——通过对多因素作用的分析,建立起动规律数学模型;4.风沙起动规律计算机模拟研究——通过风沙起动规律的数值仿真来验证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否与实际相符。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具体来说,我们将从实际观测和数据分析入手,采取室内实验、野外观测、气象资料分析、计算机模拟等手段,通过不断检验,深入探究风沙起动机制及其规律。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是:1.深入探究了风沙起动规律的关键因素和机制,揭示了风沙起动的本质;2.建立了科学可行的风沙起动规律数学模型;3.发现有效的治理和预防风沙的措施;4.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沙漠化治理和环保方案,提高了相关部门的决策水平。
风沙运移规律
风沙运移规律
风沙运移是指风力将地表的沙粒或尘埃颗粒搬运移动的过程。
它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首先,风沙首先受到风力的驱动。
风力在地表形成的高低压差使得风产生。
风的运动会扬起地表的沙粒或尘埃颗粒。
其次,风沙受到风速的影响。
风速越大,风力对地表沙尘的推动力就越大。
高速风能够将更多的沙粒或尘埃颗粒扬起。
然后,风沙受地表地形的影响。
风在地表地形上流动时会受到阻力,阻力的大小会影响风力对沙尘的推动力。
地表地形的不平坦会使风沙聚集在低洼地带。
最后,风沙受到沙尘质量和大小的影响。
较重的沙粒或大颗粒的沙尘受到风力的影响较小,移动的速度较慢。
而较轻的沙粒或小颗粒的沙尘则更容易被风力推动,移动的速度较快。
综上所述,风沙运移遵循着风力推动、风速影响、地表地形和沙尘质量大小等规律。
这些规律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风沙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非均匀沙起动规律研究 (1)
非均匀沙起动规律研究李荣李义天王迎春(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吉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摘要非均匀沙运动规律与均匀沙存有明显的不同。
本文从非均匀沙运动特点出发,简要阐述了非均匀沙的运动机理,利用滚动平衡方程式建立了能反映非均匀沙粗化、细化过程和床沙受暴露、隐蔽作用的起动流速公式,利用实测资料率定计算公式中的系数。
与其它起动流速公式相比,本文推导的起动流速公式较好地反映了非均匀沙的起动特性:较细的非均匀床沙较粒径均匀的同粒径床沙难于起动,而较粗的非均匀床沙较粒径均匀的同粒径床沙易于起动。
关键词非均匀沙起动流速相对暴露度1 引言一般情况下,天然河流中床沙均属非均匀沙,对于山区宽级配卵石夹沙河床,非均匀性更强,拣选系数高达10左右。
由于非均匀沙运动机理的复杂性,以往众多学者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均匀沙运动机理和输沙特性的研究上,而暂时回避了泥沙的非均匀性,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泥沙研究的最终归宿应是研究能反映天然泥沙特性的非均匀沙运动机理和输沙特性。
在非均匀沙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均进行了一些研究。
不同学者从各自的途径,考虑不同影响因素,得到了不同的起动流速公式。
主要途径有两类:一类是基于力学角度推导出来的起动流速公式,另一类是基于随机理论推导出来的公式。
1.1 基于力学角度推导出来的起动流速公式秦荣昱从力学角度来建立和分析非均匀沙的起动流速公式。
秦在分析非均匀沙起动力学特性时引进了附加阻力R,并近似假定R与混合平均抗剪力τc 成正比,即R=φτcαd2利用滚动平衡推导得起动流速公式[1]。
秦荣昱非均匀沙起动流速公式用于均匀沙时与沙莫夫均匀沙起动流速公式一致,公式引进了附加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床沙粗化、细化对非均匀沙起动的影响。
但对宽级配床沙而言,秦荣昱公式在计算粗颗粒泥沙时起动流速较实测值大,而计算细颗粒时略偏小。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公式中对粗颗粒泥沙受暴露,细颗粒泥沙受隐蔽的特性未能体现完全。
而颗粒的隐暴特性对非均匀沙的起动影响较大。
风沙运动中沙粒起电机理研究
风沙运动中沙粒起电机理研究风沙运动规律不仅为荒漠化防治规划也为外太空的顺利探索提供有效科学依据,沙粒带电及风沙电场改变沙粒运动控制方程而影响风沙运动,其中沙粒带电机理及电荷输运规律是准确认识风沙电规律的基础。
对风沙电研究因缺乏沙粒带电机理至今除了取得风沙流上层小沙粒带负电、大沙粒带正电定性结论外,远没有达到定量上一致的程度。
本项目拟通过实验测量、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案,首先逐一开展模拟实验对现有风沙带电推测进行佐证,发现风沙流中沙粒带电机理;然后开展风洞实验与野外实验,测量不同风速、沙粒粒径、环境温湿度以及沙土含水率等条件下风沙流中沙粒带电量尤其是单颗沙粒带电量及风沙电场,获得影响沙粒带电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沙粒带电模型,将此模型应用在风沙流模拟中,计算风沙流中沙粒带电量、电荷输运规律、风沙电场、风沙流发展及风沙流结构,确定风沙电对风沙运动及风沙流的影响规律,并预测其他星球如火星尘暴电场。
颗粒物质带电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然现象,不仅地球上的沙尘,月球、火星等地外星球上的沙/尘颗粒均会因为某种原因而带电。
颗粒物质之间以及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电荷输运规律及其带电机理,是电场作用下的风沙运动规律的研究、及其相关的荒漠化防治规划,乃至于外太空探索着陆器、探索机器人静电防护设计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对风沙电研究因缺乏沙粒带电机理至今除了取得风沙流上层小沙粒带负电、大沙粒带正电定性结论外,远没有达到定量上一致的程度。
本项目首先搭建了颗粒系统包括沙粒系统颗粒接触带电量实验研究平台;然后开展了人工材料颗粒和沙粒带电量实验研究;建立了风沙运动中沙粒碰撞带电量和流体起跳带电量的数学模型及其计算公式;开展了风沙电场的风洞测量以及数值模拟,以及风沙电场强度与环境因素的关联关系研究;通过上述研究获得影响沙粒带电量的主要关联环境因素和物理参数,揭示出了沙粒主要带电方式和带电机理以及风沙电电荷、电场输运规律。
韩其为非均匀沙起动流速公式
韩其为非均匀沙起动流速公式一、非均匀沙起动流速公式的背景与意义在水利工程、河流治理和港口建设等领域,了解泥沙运动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非均匀沙起动流速是衡量泥沙运动的关键参数。
非均匀沙起动流速公式是一种描述泥沙起动条件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对这一公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预测和控制泥沙运动,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韩其为非均匀沙起动流速公式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二、韩其为非均匀沙起动流速公式的推导过程韩其为非均匀沙起动流速公式是根据泥沙运动的基本原理和流体力学理论推导出来的。
公式如下:v_i = (π/2g) * √(ρ_s - ρ_f) * (μ_f/ρ_s) * (γ_s - γ_f) * (θ_s - θ_f)其中,v_i表示非均匀沙起动流速;g表示重力加速度;ρ_s表示泥沙密度;ρ_f表示水密度;μ_f表示动力粘度;γ_s表示泥沙重度;γ_f表示水的重度;θ_s表示泥沙休止角;θ_f表示水的休止角。
三、公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1.泥沙密度(ρ_s):指泥沙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单位为千克/立方米(kg/m);2.水密度(ρ_f):指水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单位为千克/立方米(kg/m);3.动力粘度(μ_f):指流体的动力粘度,单位为帕秒(Pa·s);4.泥沙重度(γ_s):指单位体积泥沙在重力作用下的压力,单位为千牛/立方米(kN/m);5.水的重度(γ_f):指单位体积水在重力作用下的压力,单位为千牛/立方米(kN/m);6.泥沙休止角(θ_s):指泥沙在无水流动条件下,自然堆积形成的最大斜坡角度,单位为度(°);7.水的休止角(θ_f):指水在无流动条件下,形成的最小斜坡角度,单位为度(°)。
四、公式的应用及案例分析韩其为非均匀沙起动流速公式可以用于预测不同条件下的泥沙起动流速,为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以下是一个应用案例:在某河流治理项目中,通过现场观测和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参数:泥沙密度ρ_s=2600 kg/m,水密度ρ_f=1000 kg/m,动力粘度μ_f=1.01×10 Pa·s,泥沙重度γ_s=30 kN/m,水的重度γ_f=9.81 kN/m,泥沙休止角θ_s=33°,水的休止角θ_f=26°。
粗细化进程中的非均匀沙起动流速
粗细化进程中的非均匀沙起动流速摘要:本文对处于淤交替(粗化细化)进程下的宽级配非均匀沙起动特点进行了分析,文中第一探讨了均匀沙起动流速的表达方式,然后引入非均匀沙暴露高度和泥沙粒径的关系和研究功效,导出了宽级配非均匀沙分级起动流速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验资料查验符合良好。
关键词:起动流速非均匀沙粗化进程1 前言长江上游天然河流中的床沙组成均为宽级配非均匀泥沙,其输移进程具有明显的特点,许多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了进展。
非均匀沙的起动问题,作为研究泥沙输移、河渠稳固设计、冲洗进程和模型设计等问题的基础,是解决变更回水区泥沙问题必需面临的大体问题。
关于泥沙起动临界条件的表达方式上,传统上有两种方式——起动切力和起动流速,二者既是统一的,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起动切力具有明显的、直接的物理意义,但实测时难以取得准确的坡度资料和床面切力资料,因此在实际应历时相对困难一些。
起动流速虽作为间接的起动因子,就以其天然河流中易于观测(平均流速)而独具优势,起动流速的表达方式取得更为普遍的应用。
均匀沙起动切力的研究以希尔兹的研究为经典。
在非均匀沙的起动切力研究中,以伊格扎洛夫(),格斯勒,彭凯和陈远信[6]等人的研究为代表。
伊格扎洛夫以对数流速散布引入起动切力荫蔽系数取得非均匀沙起动切力。
格斯勒以其研究粗化稳固结构的临界切力代表了非均匀沙起动切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普遍的阻碍。
彭凯、陈远信[6]在80年代中期引入非均匀沙起动标准,床面可动层和起动的动力进程概念,通过系统实验论证,取得了非均匀沙分级起动切力的表达方式——修正希尔兹曲线。
起动流速表达方式以前苏联学者开辟以来,我国的广大学者在此领域取得了大量的功效,如武汉水电大学、窦国仁、华国祥[1]、唐存本[2,5]等人的研究功效,引入了无粘和粘性沙的特点,成立了适用于粗细泥沙的起动流速公式。
在非均匀沙起动流速方面,那么在80年代开始,以秦荣昱、陈媛儿和谢鉴衡、韩其为、冷魁[2,7]等人的研究为代表。
风场下沙粒起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
风场下沙粒起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风场下,沙粒的起动标志着风蚀的开始,研究沙粒的启动机制非常重要,而起动风速的研究又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因此,沙粒的起动风速一直以来都受到了研究学者们的高度关注。
本文首先建立沙粒在风场中受到重力、拖拽力、升力以及电场力作用下的平衡方程,并根据沙粒起动这一物理现象的突变特性,采用非线性科学突变理论中的尖点突变模型来模拟这一过程,在数学推导证明沙粒起动是属于尖点突变模型后,进行数值求解。
在这基础上,还讨论了电场力对沙粒起动风速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其他理论模型所得出的结果相一致。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人类生存环境正随着人们活动的不断扩张而日益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正威胁着人类生存地带。
沙漠化作为当今社会共同的一个环境与经济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学者的重视。
它不但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使土地丧失固水能力,而且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农作生产,并对农业与公共设施构成极大的威胁。
上世纪初,苏、美都因对土地的盲目开垦而导致了严重的沙尘暴灾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可小视。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统计表明,目前全球共有1/4的土地面积为沙漠,并且这一面积正以每年6万平方公里左右的速度扩展。
沙漠化使得全世界100多个国家,1/6的人口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5,6]。
我国地域辽阔,地况繁杂,成为受沙漠化侵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据中、美、加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中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
土地的沙化给大风起沙造成了物质源泉。
因此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强沙尘暴俗称“黑风”。
因为进入沙尘暴之中常伸手不见五指)发生越来越频繁,且强度大,范围广。
1993年5月5日新疆、甘肃、宁夏先后发生强沙尘暴,造成116任死亡或失踪,264人受伤,损失牲畜几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33.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
风沙流中不同粒径沙粒的运动特征和输移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
风沙流中不同粒径沙粒的运动特征和输移规律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风沙流是沙漠和荒漠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其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和侵蚀性,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在风沙流中,沙粒是主要的运动物质,沙
粒的大小对风沙流的运动特征和输移规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不同粒径
沙粒的运动特征和输移规律对于了解风沙流的本质和探索其防治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基于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粒径沙粒在风沙流中的运动特征和输移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风沙流的数值模拟: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模拟风沙流的形态、速度和输移特征。
2. 沙粒的运动学特征:测量不同粒径沙粒的运动速度、运动轨迹和空间分布特征,探究其运动学规律。
3. 沙粒的输移规律:研究不同粒径沙粒在风沙流中的输移机制和规律,包括沙粒间的相互作用和沙粒与气流之间的耦合作用。
4. 风沙流的力学特征:通过测量风沙流的风速、风向、密度和动能等参数,分析其力学性质和规律。
三、预期结果和创新点
本研究将在不同因素下分析沙粒和风沙流的运动规律和输移特征,得到的结论有望为风沙流的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具体预期结果如下:
1. 可以揭示沙粒在风沙流中的运动特征和物理机制,为风沙流的通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2. 可以发现不同粒径沙粒的运动规律和输移规律之间的关系,为科学防治风沙流提供技术支持。
3. 可以提高对风沙流等自然灾害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社会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风沙运动规律的分析和研究
在室外 大气 中如果 风速超 过 10m s 1 风 ) 空气 流动 . / ( 级 ,
必然是紊流 , 特别是引起沙粒运 动的风几乎都 是紊 流运 动 。因 此 , 的动量传递 和交换 , 由整群 的空气 分子 构成旋 涡 并作 风 是
横 向运动进行的 , 以风速 受地 面摩擦 阻力 的影 响 , 所 愈近 地表
・
4 4・
中 国水 土保 持 S C 2 1 第 5期 WC 0 2年
风 沙 运 动 规 律 的分 析 和 研 究
邹 维
( 新疆水 土保持 生 态环境 监测 总站 , 新疆 乌 鲁木齐 80 0 ) 30 0
[ 关键词]风 沙运动 ; 规律 ; 分析 ; 究 研
[ 摘 要 ]介 绍 了风 的形 成 、 动特 征 及 流 态特 征 , 运 阐述 了 目前 对 风 沙 运 动 机 制 、 沙运 动 形 式 、 风 临界 风 速 、 沙 风 速 等 的 起
重要的 , 因此 也 是 风 沙 运 动 的 主 要 形 式 。
在秋 季和冬季 , 新疆 大 部分 地 区处 在 蒙古 高 压 西部 和 南
部 , 南 疆 西 部 和 西 南 部 盛 行 西 北 风 和 西 风 外 , 他 地 区 多 东 除 其 北 和 偏 东 风 ; 春 夏 和夏 季 , 疆 处 在 热 低 压 的 北 侧 , 向 主 要 在 新 风
风沙运动规律 , 仅有助 于提 高水土 保持 方案 的编 制质 量 , 不 根 据风沙运动规律制定合理 的防治措施 , 同时对提 高风蚀监测 技 术水 平 , 制定 风 蚀监 测技 术标 准 也具 有积 极 的 帮助 和促 进 作
用。
的农业地 区在 3 m s以下 ; / 伊犁 河 谷为 2~2 5 m s . / 。乌鲁 木 齐一 达坂城 谷 地 是 南 北疆 气 流 通 道 , 谷地 内平 均 风 速 4~6
沙粒起跳与风沙流的研究
指出波纹波长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Seppala和Linde认为二者呈线性关系,李
振山、倪晋仁通过风洞实验测量,发现沙纹发育呈现阶段性特点。兹纳门斯基
(1958)、西多连科(1956)认为,沙纹的形成时由于风对沙面颗粒的分选作用
小于15°,并相应得出了最大跃移高度和起跃角的分布。Mitha、Tran、Werner
和Haff(1986)用钢球代替石英沙研究了“沙粒”的起跳速度、起跳角度与入射角度、入射速度的关系。Rice、Willetts和Mecwan(1995)同样地提出了其分布关
系。Anderson根据数值实验结果,认为沙粒碰撞沙床时沙粒的反弹角大多集中
雅库波夫、刘振兴、朱震达、吴正、董治宝等对风沙流结构强度的宏观研究作出
了重要贡献。而伍德拉夫、哈德森、欧文、怀特等在沙粒平均轨迹;单颗沙粒跃
移轨迹德几何参数以及受力过程等微观研究中作出了大量工作。
20世纪30年代,拜格诺应用von karman(1934)、prangtl(1935)和shields所
[21][22][23][24]
。
风沙流中的沙量随高度的分布规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地表粗糙度、风速、
沙量、沙子的粒径及含水量、地形等。输沙量是公路防沙治沙工程设计的一个重
要参数。吴正、邹学勇对沙砾戈壁地表的风沙流结构作过野外和风洞实验,表明
戈壁风沙流的总体高度大于流沙地表。FrankA.KocureKG,从风沙地貌的角度进
对于输沙率公式的建立,几十年来中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Bagnold、河村马龙、Zinng、Owen、Lettan等通过跃移颗粒受力和运动学分析得
非均匀沙起动研究
关 键 词 :非 均 匀 沙 ; 动 公 式 ; 对 暴 露 度 ; 加 质 量 力 ; 应 力 起 相 附 切
中 图 分 类 号 :T 1 2 1 V4 . 文 献 标 识 码 :A
1 前 言
泥 沙 的 起 动 是 泥 沙 运 动 力 学 研 究 中 最 基 本 的 问题 之 一 。 非 均 匀 沙 的起 动 是 一 种 非 恒 定 的 随 机 过 程 。 影 响 非 均 匀 沙起 动 的 因素 非 常 复 杂 , 究 非 均 匀 沙 的 起 动 应 考 虑 泥 沙 的 研 形态及受力情 况 、 粒在床面上 的位置 、 颗 床沙 组 成 、 沙 颗 粒 的 暴 露 度 及 水 流 条 件 的 变 化 泥 等 因 素 。关 键 是 需 要 搞 清 楚 这 些 因 素 在 非 均 匀 沙 起 动 机 理 中 的 作 用 和 起 动 标 准 , 求 得 以 非均匀沙起 动时的临界 切应力或起动流 速。
有 关 非 均 匀 泥 沙 起 动 规 律 问 题 , 开 始 就 受 到 一 些 学 者 重 视 。 自 G see 考 虑 床 沙 一 eslr 粗 化 过 程 来 研 究 非 均 匀 沙 的 起 动 , n i ao 考 虑 非 均 匀 沙 颗 粒 每 一 粒 径 级 的 受 力 , 到 E g zrf a 得
用起动流 速的等 。
2 非 均 匀 沙起 动 机理
非 均 匀 沙 的起 动 是 一 种 非 恒 定 的 随 机 过 程 。 非 均 匀 沙 大 小 颗 粒 的受 力 是 不 同 的 , 其
收 稿 1 :20 —52 3期 0 1 —8 0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和 水 利 部 联 合 资 助 重 大 项 目( ) 作 者 简 介 :何 文 社 ,96年 生 , , 川 大 学 博 士 生 16 男 四
风沙运动规律的分析和研究
风沙运动规律的分析和研究邹 维(新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1 概述在风沙运动中,风和沙是紧密联系的。
通俗的说,有风就会产生沙,就会形成风沙流,引发水土流失。
风沙运动规律也就是风沙流的运动规律。
新疆地域辽阔,气候干燥,戈壁沙漠广布,水土流失严重,是一个以风蚀为主的省区。
了解和掌握风沙运动规律,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质量,根据风沙运动规律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同时对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风蚀监测技术水平,指导规范风蚀监测技术标准也具有积极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2风的形成与运动特征2.1 风的形成由于地球表面热量分布的不均,出现气压差,空气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就产生了风。
大气对流层中贴近地面100m范围内的气层称为近地层(地表风力),一切风沙运动都与本层大气的性质及活动状况有关,因此也是风力侵蚀研究的重点。
风力强度通常用蒲福风力等级来表示,共分为18个等级(0-17级)。
2.2 风的运动特征2.2.1 风向特征风向主要是受气压、大气环流和地形控制。
风向常用16个方位表示。
在秋季和冬季,新疆大部分地区处在蒙古高压西部和南部,除南疆西部和西南部盛行西北风和西风外,其它地区多东北和偏东风;在春夏和夏季,新疆处在热低压的北侧,风向主要受局地环流支配,北疆地区和南疆西部盛行西北和西风。
另外,在南疆南部的于田、民丰及以西地区,秋冬季盛行西风;民丰、且末以东地区春夏季盛行东北风。
这种东北风和西风的分界线秋冬季在尼亚雅河附近,春夏季则在克里雅河附近。
2.2.2 风速特征在大气环流和地形的综合影响下,使新疆地面风速分布变得极为复杂和极不均匀。
其总体分布特点是:北疆大,南疆小;北疆东部、西部和南疆东部大,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内部小,高山大,中低山区小。
年平均风速,北疆准噶尔盆地西部和额尔齐斯河河谷西部在4m/s以上;北疆东部东天山北麓在4m/s以上;沿天山北麓的农业地区在3m/s以下;伊犁河谷为2-2.5m/s。
非稳态风沙流时空演化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非稳态风沙流时空演化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非稳态风沙流时空演化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摘要:风沙流是沙漠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农业、环境和人类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深入研究风沙流的时空演化规律,本文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非稳态风沙流进行了研究。
通过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模拟了风沙流的起始阶段和演化过程,并对风沙流的速度、扩散系数和沉积速率等参数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风沙流的形态和扩散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风速、土壤含水量和地形等。
了解风沙流的时空演化规律对预防和减轻风沙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1. 引言风沙流是指由风力驱动、沿地表运动的颗粒物质在大气中形成的动力流体系统。
风沙流的时空演化过程对于了解沙漠环境演变、土地沙漠化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风场的非稳态性和复杂性,风沙流的时空演化规律尚不完全清楚。
因此,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风沙流的时空演化规律,对于预防和控制风沙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2.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是一种有效的研究风沙流时空演化规律的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风沙流的各个因素进行量化,然后运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得到风沙流的时空分布。
本文采用了基于流体动力学和颗粒运动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风场模拟、颗粒运动轨迹计算和沙尘沉积模拟。
3. 数值模拟结果通过数值模拟,本文得到了风沙流的时空演化规律。
首先,风沙流的速度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性,即在起始阶段风沙流速度逐渐上升,并在某一阈值后趋于稳定。
其次,风沙流的扩散系数随着时间的增长呈指数增长,表明风沙流的空间覆盖范围扩大。
最后,风沙流的沉积速率在起始阶段迅速上升,然后逐渐趋于稳定。
这些结果说明了非稳态风沙流的时空演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
4.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风沙流模拟结果的分析,本文发现风沙流的时空演化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风速是影响风沙流速度和扩散系数的主要因素。
风速越大,风沙流的速度和扩散范围越大。
其次,土壤含水量对风沙流的影响也很显著。
非均匀沙起动条件探讨
非均匀沙起动是很复杂的,本文考虑了非均匀 性对泥沙起动的影响,引入了附加阻力 G,通过对 泥沙颗粒的受力分析,建立了滚动平衡方程式,得 出了非均匀沙分级起动切应力公式。
东北水利水电
3
采用水槽实验数据(少量起动为标准)对该式 做了验证,此外还与 Egiazaroff L. V 公式做了比较, 验证和比较的结果表明该式与实测数据符合良好, 且较 Egiazaroff L. V 公式为好。
PU62 2
(1)
FL
=
CL GLii2
PU62 2
(2)
W' = GW ( YS - Y D ii3
(3)
式中 CD,CL 为拖曳力及上举力系数;GD,GL 为垂直
于水流方向及竖直方向的沙粒面积系数; GW 为沙
粒体积系数。
此外由于非均匀沙的复杂性,粗颗粒对细颗粒
具有阻拦、隐蔽的作用,反过来细颗粒对粗颗粒具
2003 年第 ll 期 ( 第 2l 卷总 232 期 )
东北水利水电
l
[ 文章编号 ] l002 - 0624 ( 2003 ) ll - 000l - 03
非均匀沙起动条件探讨
解 刚,刘兴年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l0065)
[ 摘 要 ] 在考虑水流条件、床沙组成的基础上,通过对泥沙颗粒受力分析,建立了滚动平衡方程式,得出了非均匀沙
[ 8 ] 杨具瑞,方铎等 . 非均匀沙起动规律研究 [ J ] . 水利学 报,2002,(10):82 - 86.
[9 ] 刘兴年 . 非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及其粗化研究 [ D]. 成都科技大学硕士论文,1986;附表 .
[ 10 ] 许唯临 . 双峰型床沙推移质运动 [ D ] . 成都科技大学 硕士论文,1987:64 - 73.
非均匀沙起动、沙垄演化及其相应湍流动力特性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非均匀沙起动、沙垄演化及其相应湍流动力特性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沙丘形成和演化是沙漠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沙丘的形态和高度会发生变化。
非均匀沙起动和沙垄演化是沙丘形成和演化的原因之一,对于理解沙丘形态和演化规律、预测沙漠化进程,以及保护沙漠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非均匀沙起动和沙垄演化还对流体力学和环境工程学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因此,开展非均匀沙起动、沙垄演化及其相应湍流动力特性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非均匀沙起动、沙垄演化和相应湍流动力特性的实验研究方法和技术,建立相关理论模型并展开相关探究。
3. 研究内容及方法3.1 研究内容(1)非均匀沙起动实验研究:利用实验室模型,探究非均匀沙的起动过程,研究沙颗粒受力特性、沙堆表面形态和稳定性等问题。
(2)沙垄演化实验研究:利用实验室模型,研究沙堆的演化过程,探究沙堆高度和尺寸等与演化规律的关系。
(3)湍流动力特性实验研究: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等先进技术,研究局部湍流的组织形态、涡度等特性,探究沙粒的运动对流场的影响。
3.2 研究方法(1)实验室模型建立:采用道口式、坡面式或振荡台式模型,搭建高度可调的模型试验台,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沙丘的形态和演化规律。
(2)实验数据采集及分析: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高速摄像机等设备对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动态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3)理论模型建立:基于实验数据,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预测。
4. 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旨在探究非均匀沙起动、沙垄演化和相应湍流动力特性的实验研究方法和技术,建立相关理论模型并展开相关探究。
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为了解自然界中的沙丘形态和演化规律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还可为环境工程学等领域提供重要应用价值,更好地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非均匀沙起动的有关问题
非均匀沙起动的有关问题
唐造造;方铎
【期刊名称】《四川水力发电》
【年(卷),期】1997(016)001
【摘要】本文对非均匀沙起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首先分析了非均匀沙的起动机理,指出非均匀起动研究应该考虑荫暴作用,并有必要考虑脉动作用力的影响。
通过对各种泥沙起动标准的分析,推荐了联系推移质取样分析或推移系输沙率的定量标准。
最后,针对目前研究之不足,试述了非均匀沙起动研究的努力方向。
【总页数】5页(P69-72,81)
【作者】唐造造;方铎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2.1
【相关文献】
1.基于休止角模型的非均匀沙分级起动流速公式 [J], 张斌;刘兴年;杨奉广
2.非均匀沙起动机理及起动流速 [J], 韩其为;何明民
3.非均匀沙起动概率公式研究 [J], 张振昌;赵素敏;何文社
4.床沙粒径及级配对非均匀沙起动的影响分析 [J], 黄廷杰;陆彦;陈帅;刘益
5.渗流作用下的岸坡非均匀沙起动 [J], 吴岩;白玉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n
=
1 (1 + η min ) 2
(2 )
由于 η是均匀分布 , 其平均值恰好为中值 。 对于天然风沙 ,η 的分布一般按实测床沙级配 资料 , 定义概率函数 :
1 Ri 当 Ri < R 时 η : i= 2 R
Ri
-η min -η min
(12 )
2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13 )
( 19 )
式中 : R i 为某组的平均粒径 ; R 为天然沙的平均粒 径 ;σg 为床沙级配的均方差 。
则式 (17 )和 ( 18 )变为 : u 3 t = A
ρ s - ρ ρ g2 d i
3 非均匀风沙起动公式的建立
在流体起动中 , 气流作用于单颗粒风沙的力主 要有拖曳力 、 上升力和沙粒重力 。 根据刘贤万的分 析 , 上升力在颗粒细小 、 球面光滑的假设下 , 可以忽 [ 12 ] 略 。 作用于颗粒上的拖曳力由两部分组成 : 一是 气流和沙粒表面产生的摩擦力 , 其并不通过沙粒中 心 ; 二是作用于沙粒上的风压力 , 该作用力通过沙 粒中心 。 因此 , 拖曳力的作用一般不通过沙粒中心 , 根据拜格诺的分析 , 可用系数 β ′ 来表示对其产生的 [5 ] 影响 。 各作用力和作用力臂如图 3 所示 。 重力作 用力臂为 : L G = 2 d Δ - Δ2 ,拖曳力作用力臂为 :L d i ( d i - Δ) 。 =β ′ 作用力的一般表达式如下 。 1 2 ρu23 π ( 14 ) 拖曳力为 :F d = c d t di 2 4 3 (s-ρ )g π ( 15 ) 重力为 :W = ρ di 3 式中 :c d 为形状系数 ;u 3 t 为风速 ρ ; 为空气密度 ρ ; s为 颗粒密度 ;g 为重力加速度 ;d i 为起动颗粒的半径。
第 24 卷 第2期 2004 年 3 月
中 国 沙 漠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Vol. 24 No. 2 Mar. 2004
文章编号 : 10002694X ( 2004) 0220248204
非均匀风沙起动规律研究
杨具瑞1 , 2 , 方 铎1 , 毕慈芬3 , 李桂芬4 , 李文萍1 , 刘兴年1
η p( i) = 其分布函数为 :
R - η min Ri
0 0
η ( i 为其余值) η ( i <η min )
R η ( min ≤η ) i ≤ (7 ) R η ( i > ) Ri ) Ri
η i - η min η f( i) =
R - η min Ri
1
当 R i < R 时 , 风沙为细颗粒 , 其分布密度为 : 1 η ( min ≤η i ≤1 ) R η min η (8 ) p( i) = Ri
1 1
R - η min Ri
1
η=
η
ηd f ( η ) = ∫ ∫
min
η
2 ηdη min 1 1 - η = 1 - η 2 1 - η min min
三种不同粒径的数学期望分别如下 :
R R 当 Ri ≥ = 7 . 46 R 时 η : i= η Ri min R 1 R ( +η 当 > R i ≥R 时 η : i= min ) η 2 Ri min R
0
R) η ( i < ) Ri Ri R η ( i ≥ ) (5 ) R
η f( i) =
1
图1 暴露度示意图 Fig. 1 Exp os ure degree
当 η 度为 :
R
min
> R i ≥R 时 , 风沙为中等颗粒 , 其分布密 1
R η ( min ≤η ) i ≤ (6 ) ) Ri
( 1 . 四川大学 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四川 成都 610065 ; 2 . 甘肃农业大学 水利系 , 甘肃 兰州 730070 ; 3 . 黄河上中
游管理局 , 陕西 西安 710043 ; 4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 100085)
摘 要 : 文章将非均匀沙水流起动研究方法中采用的暴露度的概念引入到天然风沙起动的研究中 , 对暴露度的统 计规律进行了分析 。 利用风沙颗粒起动时力矩平衡的条件 , 建立了天然风沙起动公式 , 用风洞试验资料进行了验 证。 计算结果表明 , 在非均匀沙起动粒径与平均粒径相当的条件下 , 混合沙的起动风速较小的结论 , 与实际情况相 符。 说明在天然风沙起动研究中采用暴露度来反映风沙不均匀性对起动的影响是合理的 。 关键词 : 天然风沙 ; 起动风速 ; 暴露度 ; 风洞试验 中图分类号 : S157 + X169 文献标识码 : A
2 暴露度的统计规律
根据韩其为的分析 , 泥沙颗粒在床面起动具有 必然性 , 也有偶然性 [ 10 ] 。 由于泥沙颗粒在床面的位 置也是随机的 , 很自然地可以取表征颗粒在床面位 置的随机变量暴露度为均匀分布 。 其分布函数为 : η ( > 1) 1 η- η min η ( min ≤η < 1 ) η ) = (1 ) f( 1 - η min η<η 0 min η 式中 :η= Δ/ d i , 为相对暴露度 ; min 为 η的最小值 。 对于均匀风沙且紧密排列时 η , min = 01134 ( 如图 2 所示) 。 式 ( 1) 表示 :η 小于 01134 及大于 1 是不可能 的。 小于 01134 表示没有光滑床面 ,大于 1 表示颗粒 已处于床面第二层 ,不可能起动 η 。的数学期望为 :
1 非均匀风沙暴露度的定义
拜格诺在解释天然混合沙的流体起动值存在 初始起动值和最终起动值时指出 , 初始起动值是由 于地表上存在暴露的风沙 , 而最终起动值决定于沙 床中所含有的最粗颗粒 [ 5 ] 。 吴正等在高速电影片中 看到 , 在风力作用下 , 当平均风力接近某一临界值 时 , 个别突出的较不稳定的沙粒开始振动 、 滚动或 [6 ] 滑动 。 董治宝根据风洞试验对均匀沙和具有不同 粒度参数混合沙的起动风速的测定结果表明 , 混合 沙起动风速不同于均匀沙 , 起动风速的大小取决于
收稿日期 : 2002209216 ; 改回日期 : 2002211208 基金项目 : 长江三峡工程泥沙问题“ 九五" 项目 ( 952524) ;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项目 ( 962DD2019) ) , 男 ( 汉族) , 甘肃会宁人 , 博士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研究 。 作者简介 : 杨具瑞 ( 1964 —
1 所示 , 可以用研究颗粒最低点 b 至下一颗粒接触点
a 之间的竖直距离 Δ 来表征颗粒在床面的位置 ,并且
) = P[ R i ] = P1 ,i Pi = P ( R′≤ R < R″
定义 Δ 为床面上风沙颗粒的暴露度 η , =Δ / d i 为相对 暴露度 , 其中 d i 为起动风沙颗粒的半径 。
式中 : P1 ,i 为床沙级配 , 即第 i 组粒径的风沙所占重 量百分数 ; R i 为该组的平均粒径 ; R′ 和 R″ 为上 、 下界 限粒径 。 平均粒径为 : n R′ + R″ (4 ) R = ∑Pi 2 i =1 式中 : n 为粒径分组数 。 根据韩其为的方法[ 10 ] , 当 R i ≥ = 7146 R 时 , η min 风沙为粗颗粒 ,仍然有 η 分布函数为 : min = 01134 。
粒径或平均粒径 , 在粒径和平均粒径相当的条件 下 , 混合沙的起动风速为小 [ 7 ] 。 陈渭南等在观测不 同高度的均匀沙和天然沙的起动风速时指出 , 混合 沙的起动风速与均匀沙的起动风速存在明显差别 , 混合沙的起动风速随着粒径的不同而不同 [ 8 ] 。 王训 明等指出 , 天然沙的起动风速与下垫面的组成因 素 , 如沙物质粒度和矿物质成分 、 地面坡度 、 植被盖 度等有关 [ 9 ] 。 可见 , 天然风沙颗粒的起动与其在床 面的位置和床沙组成有关 。 目前 , 对于天然风沙起 动的研究只限于试验观察 , 理论研究很少 。 对天然 沙组成的影响只考虑到平均粒径 , 没有考虑粒径级 配的影响 。 水流条件下非均匀泥沙起动的研究在方 法和理论上都很成熟 ,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考虑泥沙 颗粒之间的暴露度 [ 10 ] 。 因此 , 我们对于天然风沙的 起动研究中也参考水流起动的研究成果 , 引用颗粒 之间的暴露度来反映天然沙粒径级配对起动的影 响。 天然风沙任一粒级的起动因受其它粒级颗粒的 影响而变得复杂 , 较细颗粒受粗颗粒的隐蔽作用 , 使 得比同粒径的均匀沙难以起动。 而周围环绕着细颗粒 泥沙的粗颗粒沙则因暴露作用而经受较大风力作用 , 比同粒径颗粒更容易起动 , 即使是非均匀沙中平均粒 径颗粒 , 起动所需风力较均匀沙为小 , 这与董治宝的 观察结果是一致的[ 7 ] 。 因此 , 天然风沙的起动与水流 条件下泥沙的起动机理是一致的 , 用暴露度来反映天 然沙粒径级配对起动的影响是合理的。 天然风沙颗粒 的形状是不规则的 , 一般研究中常将其看成是球形 ,
0
η ( i 为其余值) η ( i ≤η min ) η ( min ≤η i ≤1 ) η ( i > 1)
( 10 ) ( 11 ) (9 )
其分布函数为 :
0
η i - η min η f( i) =
图2 均匀沙最小暴露度示意图
Fig. 2 Minimal exp os ure degree of unif orm sediment
250
中 国 沙 漠
1
24 卷
对于天然风沙 ,η值也可以采用孙志林 [ 11 ] 根据 统计规律推导出的公式进行计算 : η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