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知识点归纳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复习课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三大特征、四个阶段
四个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师夷长 技以制夷”和“中体西用”);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学“制 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学 “思想文化”(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 到“走自己的路”。
中国近代化历程与西方近代化的比较
先进技术 (器物) 政治制度 戊戌 变法 辛亥 革命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文艺 复兴 启蒙 运动
中 国 洋务运动 西 方 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 改革或革命
中国近代化历程:经济 →制度 → 思想文化 西方近代化历程:思想文化 → 制度 → 经济
中西方近代化的变革顺序正好相反。
动摇封建 思想统治, 为马克思 主义传播 奠定思想 基础,但 有片面性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 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 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概述编号①、③、④所代 表派别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 主 ①著有 ③著有 要主张。 《海国图志》 《新学伪经考》(2)编号②、③、④所代表派 别分别进行了怎样的社会实践活 动?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括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 ②创办江南 ④民主革命 学习过程中呈现特点。 制造总局 的先行者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
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主张维新 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4.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件 岳麓
治制度,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而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 主立宪,形成治为出发点;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以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
二、20世纪以来中国四大理论的分
析比较
项目
背景
鸦片战争以
后,先进的
三民 主义
中国人提出 的救国方案 屡屡碰壁,
民族危机进
一步加深
所要解 决的问
题
思想 精髓
重大作 用
民族独 立和人 民民主 权利
指导辛
民权 主义 (核心)
亥革命, 推翻专 制统治, 建立中
华民国
项目
背景
所要解决 思想 的问题 精髓
重大作用
1927年
实事 指导中国新
毛泽 东思
想
前后, 民主革 命遭遇 了严重
民主革命 道路及社 会主义改 造和建设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 想
单元要旨概览
单元知识整合
一、关于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 新派思想主张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 下产生的,都主张学习西方,最终未付 诸实践或实践失败。
2.不同点 (1)阶级属性不同:洋务派代表地主阶 级的利益,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则代 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2)主张的侧重点不同:洋务派主张学 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镇压人民的 反抗;早期维新派强调学习西方的政
项目
背景
所要解 决的问
题
思想 精髓
重大 作用
“三 个代 表” 重要 思想
21世纪世 界多极化和 经济全球化 趋势明显, 综合国力竞 争日趋激烈
建个样怎设设什的样党一么党建,实求与俱事是时进、
引领 中国 社会 迈向 小康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52022/1/152022/1/151/15/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52022/1/15January 15,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52022/1/152022/1/152022/1/15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阐述了近代与现代先进的中国人从向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再到自主创新的历程。
二.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㈠时期: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
1.特征:以地主阶级为主体,主张学习为主,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2.表现: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掀起。
㈡时期: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
1.特征:以资产阶级为主体,主张学习西方的为主,学习发展到制度层面上。
2.表现: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制,发动了戊戌变法;革命派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发动了,建立起中华民国。
㈢时期:二十世纪初1.特征:以资产阶级激进派为主体,学习西方深入到文化层面。
2.表现:激进派提倡与,掀起新文化运动。
㈣时期:世界现代史开始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
1.特征:以无产阶级(工人阶级)为主体,经历了学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思想历程。
2.表现:无产阶级向俄国学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胜利。
三.近代中国的两大时代主题:争取民族独立,走上近代化(即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社会生活的城市化)道路。
第20课西学东渐一.考查方向: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重要内容㈠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与师夷长技以制夷。
1.时代特征(中国与英国的对比):①政治方面: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社会矛盾激化;英国实行,社会稳定发展。
②经济方面:中国占主导,工商业发展落后;英国完成,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③文化方面: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占主导;英国近代科技革命成果丰硕,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广泛流行。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复习提纲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想历程1、开眼看世界人物和事件:林则徐:①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②他将外文资料编译成《各国律例》和《四洲志》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影响:研究介绍世界知识,“开眼看世界”成为社会思潮;为抵御外侮、谋求独立富强而学习西方,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2.体用之争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含义:“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挽救清王朝。
历史作用:随着洋务运动的实践,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也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早期维新派:(1)代表人物:从洋务运动中分离而出,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
(2)思想主张:最初都持“中体西用”的立场,并身体力行;由于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洋务运动的弊端,后来进而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3)历史作用:①对引导知识分子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②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行动。
3、维新思潮:(1)背景: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先进人士西学知识的增长,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康有为:①在广州设万木草堂,聚众讲学;②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世纪60年代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初支持“中体西用”学说,后来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教育学习文章】高二历史《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知识点归纳
高二历史《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知识点归纳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二十:西学东渐、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四洲志》。
2、魏源:《海国图志》,“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3、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和顽固派展开体用之争: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的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4、早期维新派代表:王韬、郑观应。
5、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潮兴起的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形成;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6、维新思潮代表人物:康有为,广州万木草堂,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世相融合,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传布西学;梁启超:《变法通议》,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谭嗣同:冲决纲常礼教网络的维新志士,《仁学》。
严复:系统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7、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的思想交锋: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二十一: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新起的原因:民国初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一战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蔡元培在北大奉行“兼容并包”的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3、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核心内容: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与科学。
5、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唤广大青年的觉悟起到巨大作用。
6、“打倒孔家店”与批判旧礼教:陈独秀《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鲁迅《我之节烈观》。
7、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1)“新思想”萌发: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抛弃陈腐观念,放眼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魏源等是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2)维新思想:1 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面前,提出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4)新文化运动:1915年,面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1955年新中国派代表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召开。
(5)“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6)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7)新时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8)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l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到1 8世纪中叶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抵抗派(改良派)(40—60年代):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未付诸实践1、地主阶级(40—60年代)(根本目的:维护封建清王朝统治)洋务派(60—90年代):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实践:洋务运动(军用民用)最大贡献:引进西方先进科技生产力,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步最大失败:只引进先进生产力,不变革封建制度,说明了双半社会中国,时代阶级局限,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1851—1864)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理论纲领义和团(1900—1901)盲目排外维新派⑴早期维新派:(60年代产生,脱胎于洋务派)代表:王韬、郑观应《盛世危言》政治上:反封建专制,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核心)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外人“商战”思想上:创办新式学校⑵90年代康梁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核心)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思想上:改革教育,创办新式学校,废科举最大特点: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实质、内容、影响)失败原因(教训):说明双半社会中国,改良资本主义君主立宪的道路行不通3、民族资本主义(根本目的:资产阶级掌权,发展资本主义)革命派:孙中山为代表三民主义(1905—1924)民族民权: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核心)理论上回答了夺权建权问题民生新三民主义(1924—1927)新在哪?为什么成为国共合作共同政治基础?蕴含了“三大政策”最大历史功绩:推翻建立了促进了使失败局限及教训:双半中国,时代阶级局限性,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内容(提倡,反对)。
核心: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1915年前期:最大贡献:动摇了封建儒家传统礼教统治地位。
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知识整合
(3)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 过程,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遵循这样的轨迹:“器物层 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 辛亥革命)―→“思想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人们的价值观 念、思维方式、文化气质等发生变化)。
(4)中西文化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如三次思 想解放运动。
(3)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 想。
①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 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
②既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③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绝对倾向,而且他们 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也 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4.1930 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坚决反对把坚持无产阶级 的领导与发挥农民革命主力军作用对立起来的观点,重申如果 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势力,是不利于革命本身的。毛
泽东的论述旨在( ) A.全面总结国民大革命斗争经验 B.宣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价值 C.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实现全党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 解析:选 D。毛泽东的论述,阐述了农村革命的重要性,
观点三 “传统—近代”模式 历史学家陈君静认为:“传统—近代”模式是指西方近代 社会是当今世界各国万流归宗的“楷模”,因此中国近代史也 将按此模式,从“传统”社会演变为西方的“近代”社会。他 认为:中国历史在西方入侵前停滞不前,只能在“传统”模式 中循环往复或产生些微小的变化,只有等待西方猛击一掌,然 后才能沿着西方已走过的道路向西方式的“近代”社会前进。 观点四 “帝国主义”模式 历史学家何平等认为:帝国主义是中国近代史各种变化的 主要动因,是中国百年来社会崩解、民族灾难、无法发展前进 的祸根。这即是“帝国主义”模式。
高二(上)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复习课件 (共13张PPT)
学习西方,抵御外侮,谋求国家民族的独立、自强
六.思考: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 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提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并未完成反 封建的历史任务。新文化运动是在辛亥革命后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历史背景下,资产阶级 激进派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即在思想 文化方面更为彻底地清除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
一、近代前期(1840——1919)西学东渐历程:
思潮 时期 派别 代表人物
核心主张
1、“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潮: 鸦片战争前后 地主阶级抵抗派
林、魏;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器”物
2、洋务思潮:19世纪60-9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维新思潮: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梁、谭、严等;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A.甲 B.乙 C.丙 D.丁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在学习西方时经历的 演变是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为奇书。”——陈澧;
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林昌彝。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 是: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新潮》
D、《青年杂志》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 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 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 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新青年》 (2)根据材料三说明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 化持有的偏见。(2分) 偏见:全面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全面肯定西方文化。(2 分) (3)综合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决定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
原因: 客观:①儒家思想中的民贵君轻有利于反对君主专制; ②孔子注重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 主观:③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思维点拨:原因类问题解题规律: 1.比较类:主观、客观(阻碍、推动) 2.时代特征:经济、政治、思想文化 3.近现代中国:本地、世界 4.根本、直接
探究三:‘中国近代社会的社会特征
B.创办新式报刊
C.鼓吹民主共和思想
C
D.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
材料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 崇中国的儒家思想。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 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 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 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 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 法国大革命》 (2)根据材料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主题:救亡图存追求民族独立 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探究主题一: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社会 思潮 洋务 思潮 维新 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态 主要原因 度 “中体西用” 利用儒家思想 宣传资产阶级 政治学说 对待西方文化 的态度 学习西方 技术 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
高二历史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教案一、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早期维新派: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王韬、郑观应)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派和维新思想(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严复)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三民主义。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
前期(1915-1919年)(资产阶级)②提倡新道德,反对就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1919年以后)(马克思主义)二、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特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由浅而深。
同西方列强侵华扩大,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逐渐发展的历程相适应。
1、“器物”变革: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实业: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开始出现兴办近代工业风气;军事:创办了新式海军,筹划海防,增强了国防力量;教育: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育了一批对西学有认识的人才;外交:设立总理衙门,促进了与外国的交往。
科技:引进一批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2、“制度”变革: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①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②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具体实践:经济基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背景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理论基础:西学知识的增长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主张:政治上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文化上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影响: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实践活动:成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发动武装起义、成立同盟会、辛亥革命、建立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反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
复习: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专题三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向世界学习。
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为标志,不断探索强国之路。
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救亡图存相联系,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2.各阶级、阶层救亡图存的探索(1)地主阶级的器物变革:①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②洋务派:奕䜣、曾国藩、李鸿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农民阶级: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3)资产阶级的制度变革:①维新派:实行君主立宪。
②革命派:实行民主共和。
(4)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的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2)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邓小平理论:(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脉相承的两大理论成果。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贯穿两大重要思想的一条主线,邓小平理论是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标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这一理论的拓展和深化。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知识汇总【复习提纲】
1.推动学西方由工商科技转为政治制度
2.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未付诸实践
1.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2.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探索(近代化)。
理论上: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成熟
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1935-1945)
《论持久战》1938;《新民主主义论》1940;《论联合政府》1945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领导阶级:无产阶级;革命目标:三座大山;革命前途:社会主义革命)
中共七大,确为指导思想
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1949七届二中全会;《论人民民主专政》
阶段
器物(零散、个别)
器物(技术)
制度(君主立宪·英)制度(君Leabharlann 立宪·日)制度(民主共和)
思想文化(民主、科学)
影响
1.“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2.仅停留在零星介绍“器物”(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层面,未付诸实践。
1.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权利(联共)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改善工人农民生活状况(扶助农工)
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文化平民化)
后期: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知识点归纳
高二历史《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知识点归纳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二十:西学东渐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四洲志》。
2、魏:《海国图志》,“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3、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和顽固派展开体用之争: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的维持既有的政治化格局。
4、早期维新派代表:王韬、郑观应。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潮兴起的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形成;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6、维新思潮代表人物:康有为,广州万木草堂,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世相融合,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传布西学;
梁启超:《变法通议》,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谭嗣同:冲决纲常礼教网络的维新志士,《仁学》。
严复:系统将近代西方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7、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的思想交锋: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
度。
二十一:新化运动
1、新化运动新起的原因:民国初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一战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2、标志:191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蔡元培在北大奉行“兼容并包”的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北大成为新化运动的中心。
3、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学,反对旧学。
4、核心内容: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与科学。
、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唤广大青年的觉悟起到巨大作用。
6、“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与批判旧礼教:陈独秀《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鲁迅《我之节烈观》。
7、学革命:1917年胡适发表《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学革命论》。
8、新化运动的意义见p91。
二十二:孙中的民主追求
1、1894年孙中在檀香创立兴中会。
2、190年孙中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逐鞑虏(民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民权),平均地权(民生)”。
详细内
容见p94。
3、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改组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向。
详细内容见p94。
、新三民主意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三大政策是孙中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二十三: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2、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 井冈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 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4) 194年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建国后,过渡时期总路线,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开辟了一
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6) 196年《论十大关系》;“八大”认为国内矛盾已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7) 19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8)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相结合的典范,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是中共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9) 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二十四: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重要历史转折。
3、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 物质明和精神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 一国两制;
()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6) 1992年南巡讲话: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关系(p101);发展才是硬道理。
4、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
7、2003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