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空洞及其形成原因知识讲解
臭氧层空洞(Ozone depletion)概要
1985年3月,21个国家的政府代表 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签署了《关于保护 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标志着保护臭 氧层国际统一行动的开始。 为了能够真正对氟利昂等臭氧层损耗物 质的生产、使用实际国际控制,1987年 9月16日,24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 市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 利尔议定书》。
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 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 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1976年起陆续召开了各种 国际会议,通过了一系列保护臭氧层的决议。尤其 在1985年发现了在南极周围臭氧层明显变薄,即所 谓的“南极臭氧洞”问题之后,国际上保护臭氧层 以及保护人类子孙后代的呼声更加高涨。
它们破坏臭氧的能力称为“臭氧耗减潜能 值”[ Ozone Depleting Potential (ODP)]
消耗臭氧物质(ODS)及臭氧耗减 潜能值(ODP)
ODP 全氯氟烃Chlorofluorocarbons (CFCs) 哈龙 Halon 四氯化碳 甲基氯仿 含氢氯氟烃 溴氯甲烷 甲基溴 Carbon tetrachloride (CTC) Methyl chloroform (TCA) Hydrofluorocarbons (HCFCs) Bromochloromethane Methyl Bromide (MBr) 0.6-1.0 3.0-10.0 1.1 0.1 0.001-0.11 0.12 0.6
南极臭氧空洞是指在南极地区出现的臭氧总 量低于全球平均值30-40%的闭合低值区(通 常这个值为220多布森单位)。这个闭合低值 区常被人们称作南极臭氧洞。
随后的几年里臭氧洞的面积不断 扩大,洞内的臭氧含量不断降低。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臭 氧洞继续发展,臭氧洞的最大面 积已由80年代末的2000万平方公 里左右扩展到目前的大约2900万 平方公里。
【高中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臭氧层空洞
【高中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臭氧层空洞
2021年高考将于6月7日、8日举行,整理了22个
高考
地理基础知识,希望对考生朋友有所帮助!
臭氧空洞
⒈产生原理:氯氟烃等气体在低空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破坏臭氧,使臭氧层变
薄或出现空洞(臭氧含量低于200du,du为多布森单位)
2.臭氧层破坏对地球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
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3.南极的臭氧含量在9月至11月(中国秋季)最低
⒋近十多年来,青藏高原上空也出现了臭氧低谷(约比同纬度地区低11%左右),对青
藏高原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a.大部分地区气温有所上升b.大部分地区降水有所增加
c、山区雪线上升,冰川融化量增加,河流水位飙升。
藏羚羊、野牦牛等动物的分布
区域发生了显著变化
⒌氯氟烃等气体主要源于北半球,却对南极上空臭氧层造成严重破坏,引起这些物质
迁移的原因是: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南极上空
⒍ 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开发新型制冷系统。
臭氧层为什么会出现空洞
臭氧层为什么会出现空洞臭氧层空洞是现在很受人重视的问题之一,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臭氧层会出现空洞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臭氧层出现空洞的原因,来欣赏一下吧。
臭氧层出现空洞的原因氟利昂的广泛运用造成了臭氧层空洞。
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气体,由三个氧原子组成。
所谓臭氧层,主要是指离地面15-50公里的大气平流层中比较集中的臭氧。
即使在那里,臭氧的浓度也只有10ppm( 即百万分之十)。
倘若将这些臭氧全部集中起来覆盖在地球上空,仅有3毫米厚。
可就是这么稀薄的一层臭氧,就吸收了太阳辐射到地球的99%的紫外线,从而保护了人类和其它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灼伤。
如今,这宝贵的臭氧层正遭到严重破坏。
“元凶”是谁?是氯氟烃(CFC),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氟利昂。
在现代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中,氟利昂被广泛地用作电冰箱的制冷剂,用作泡沫塑料的发泡剂,用作电子元件和精密仪器的清洗剂,用作药剂和美发的喷雾剂等。
氟利昂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被排放之后绝大部分都积存在空气中,然后慢慢地飘浮到高空的平流层,在那里经过光解分离出氯原子,而氯原子正是残害臭氧的“杀手”——1个氯原子在连锁反应中可以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臭氧层空洞危害1.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
试验200种作物对紫外线辐射增加的敏感性,结果2/3有影响,尤其是大米、小麦、棉花、大豆、水果和洋白菜等人类经常食用的作物。
估计臭氧减少1%,大豆减产1%。
2.减少渔业产量。
紫外线辐射可杀死10米水深内的单细胞海洋浮游生物。
实验表明,臭氧减少10%,紫外线辐射增加20%,将会在15天内杀死所有生活在10米水深内的鳗鱼幼鱼。
3.破坏森林。
据研究,臭氧减少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的主要机制是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破坏核糖核酸(DNA),以改变遗传信息及破坏蛋白质。
除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外,因臭氧减少而造成的紫外辐射增多还会造成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如使塑料及其他高分子聚合物加速老化。
臭氧层空洞对人类的影响高能量的紫外线(波长为315–280纳米)可以导致皮肤癌,另外低层大气(对流层)臭氧增加也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南极臭氧空洞
南极臭氧空洞【一】臭氧洞是怎么回事?大气中的臭氧是阳光中的紫外线作用于氧分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氧原子和氧分子结合形成臭氧。
臭氧大部分存在于平流层10~50千米高度,其最大密度在20千米高度左右。
臭氧的总含量还不到地球大气分子数的100万分之一,如果把大气中的臭氧集中在海平面的高度,它只有大约3毫米的厚度。
太阳光中含有一种叫紫外线,公认为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元凶。
由于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因此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灭顶之灾。
英国南极考察科学家于1985年报道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
每年的8月下旬至9月下旬,在20千米高度的南极大陆上空,臭氧总量开始减少,10月初出现最大空洞,面积达2000多万平方千米,覆盖整个南极大陆及南美的南端,11月份臭氧才重新增加,空洞消失。
其实,所谓臭氧空洞,并不是说整个臭氧层消失了,只不过是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减小到一定程度而已。
【二】臭氧洞是怎么形成的?研究说明,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大量使用作为制冷剂和雾化剂的氟利昂,是产生南极臭氧洞的重要原因。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泄漏到大气中的氟利昂在高层大气中经紫外线分解成氯原子,氯原子使臭氧产生了分解。
在南极上空20千米的高度,因温度非常低,易生成冰晶云,这种云加剧了氯的催化作用,使大量的臭氧被分解。
南极封闭的大气环流系统使得被分解的臭氧得不到补充。
所以,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和大气运动相辅相成,紧密相关,在南极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三】臭氧洞有什么危害?简单说来,臭氧洞的危害是,透过臭氧洞的强烈紫外线对人和生物有杀伤作用。
在医院和实验室里,人们常用紫外线光消毒,杀死细菌和病毒,就是这个道理。
在阳光下曝晒,人的皮肤会变黑,也是这个道理。
不过,在通常情况下,来自阳光的紫外线是比较弱的,不足以对人起伤害作用。
在自然界里,太阳光的紫外线不容易直接到达地面,这是因为在地球的大气圈中有一层臭氧层,有效地阻止了太阳光的紫外线到达地球。
一旦臭氧量减少,大气圈中的臭氧层变稀薄,甚至出现空洞,障碍消除了,紫外线就会畅通无阻地穿过大气层,射到地球上。
南极臭氧层空洞出现的季节及原因
南极臭氧层空洞出现的季节及原因南极臭氧层空洞只在南极的春季(9-11月)出现,持续一个月左右。
目前,主要解释是从光学角度进行的。
这种观点认为,使臭氧层破坏的罪魁祸首主要是氟氯烃(CFCs)。
在人类聚居的北半球,由于大量生产和使用CFCs,并使之进入大气层中,大气环流携带着北半球散发的CFCs,随赤道附近的热空气上升,分流向两极。
在南极黑暗酷冷的冬季(6-9月),下沉的空气在南极洲受到山地的阻挡,停止环流,就地旋转,形成“极地风暴旋涡”。
这股旋涡不断上升,上升到20千米高空的臭氧层内以后,把南极与中低纬地带空气对流隔绝开来,使南极变得极冷,并开始出现滞留在空中的冷气团“冰云”。
“冰云”中的冰晶微粒把气流中的CFCs吸收在其表面,并不断积聚其中。
当南极的春季来临时,阳光照向“冰云”,冰晶融化,释放出吸附的CFCs。
由于CFCs是一种含氯的有机化合物,当它受到短波紫外线的照射,分解出一种自由基,这种自由基与臭氧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自由基,反应过程中消耗掉一部分臭氧。
一个氯原子可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因此,南极的臭氧洞出现在春季。
另一种解释是从动力角度进行的。
这种观点认为,在南极极夜期间,因中低纬向南极的热量输送效率很低,控制南极上空的极地“旋涡”内部,形成了异常低温环境,光照少,氧分子合成臭氧的光化学作用就会减弱。
当极夜结束,春季来临(9月始),太阳重新越出地平线时,由于集中于平流层中下层的臭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这一范围的大气被加热,于是该层出现了上升运动。
这一上升运动引起的抽吸作用,将对流层臭氧含量低的气体带入了平流层,替代了原来平流层臭氧含量高的气体。
这种“抽吸作用”直到11月份才逐渐减弱,此时南极上空臭氧浓度逐渐上升。
可见,由于南极春季的这种“抽吸作用”,导致了南极春季臭氧空洞的形成。
臭氧层空洞及其形成原因
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携带北半球释放的氟氯烃的大气环流,随赤道附近的热空气上升,分流 向两极,然后冷却下沉,从低空回流到赤道附近回归线。
南极黑暗酷冷的冬季,下沉的气流在南极山地受阻,就地旋转,吸入冷 空气形成“极地涡旋”。
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极地涡旋的重要作用:内部 空气与外部大气隔离,只有平 流层上部空气可以进入涡内。
大气臭氧层
O3在不同大气高度有显著不同 的环境作用 对流层:NOx和VOCs光化学 烟雾污染物;二级标准:(8h 浓度)1m范围内; 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将大气中 的O3全部压缩到1.01×105Pa, 总厚度平均约为3 mm。
臭氧层的作用
1979年
1989年
1999年
2008年
南极臭氧层空洞变化(1979-2008年)
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Farman等人认为臭氧层空洞 形成原因:南极的极低温度 和极地含卤化合物浓度的增 加; Why 南极?
人类所排放氟氯烃主要在 北半球,欧洲、俄罗斯、 日本和北美约占总量的 90%,且是对流层。 北极有没有?
合作机制值得借鉴 对于气候变化、雾霾污染问题,只要共同行动,可以遏制 或者延缓环境危机。
Thank You !
1 卤素气体的
排放和聚集
2 卤素气体传
输至平流层
5 活性卤素气体
返回对流层并被 去除
极地涡旋和冰晶 云加剧了极地冬 季和春季的臭氧
层消耗
3 卤素气体在紫
外线照射下转化 为活性分子
4 活性卤素气体
在全球范围引起 臭氧层消耗
臭氧层的破坏机理
臭氧层的破坏机理
氟氯烃化合物来源
含氯气体
喷雾剂、发泡剂、制冷剂
旋涡内温度下降至240-195 K 时,水汽凝结成为冰晶云,并 吸收、积聚氟氯烃化合物。
臭氧空洞的形成与防治对策
臭氧空洞的形成与防治对策近年来,臭氧空洞已经成为了全球环境保护的热门话题。
尽管我们不时听到它的名字,但如果你问一下身边的人臭氧空洞究竟是什么,他们大概也只是想到了几个词汇——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等,而真正了解它的原理和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又有多少呢?所谓臭氧空洞,是指大气中的臭氧层由于人类的污染活动和天然因素而被破坏,形成一种空气层缺口,这种缺口可能给人类的健康、生态系统、农作物产生极大的威胁。
下面,我们将介绍臭氧空洞的形成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一、臭氧空洞的形成原因1. 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气体是指能够吸收并向大气中释放热量、进而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这类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氟利昂(CFC)、甲烷、一氧化二氮等。
其中,CFC是人类活动产生的重要温室气体。
CFC经由大气的对流层达到臭氧层,进而通过紫外线的作用将臭氧分解,导致臭氧层损失,从而形成臭氧空洞。
2.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也将对臭氧层造成影响。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也会增加,而水蒸气是臭氧形成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大气中水蒸气的增加导致臭氧分解速度反而加快,那么就会加速臭氧层的破坏。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一些国家采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来尽量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
二、臭氧空洞的防治对策1. 加强环保意识减少人类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是减缓臭氧层的破坏的最佳方式。
因此,从个人角度出发,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环保,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减少开车、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等等。
2. 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指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不产生污染、且能够重复利用的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等。
由于清洁能源使用量的增加,因此减少了使用化石能源的必要性,有效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达到环保减排的目的。
3. 减少CFCs使用CFCs是影响臭氧层的主要嫌疑犯。
目前,已有许多国家提出了限制工业使用CFCs的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尽量减少使用带有CFCs的产品。
臭氧空洞名词解释
臭氧空洞指的是因空气污染物质,特别是氧化氮和卤化代烃等气溶胶污染物的扩散、侵蚀而造成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和减少的现象。
大气动力学解释认为,初春,极夜结束,太阳辐射加热空气,产生上升运动,将对流层臭氧浓度低的空气输入平流层,使得平流层臭氧含量减小,容易出现臭氧洞。
一般认为,在人为因素中,工业上大量使用氟里昂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常,氟里昂是比较稳定的物质,然而,当它被大气环流带到平流层(16公里~30公里)时,由于受太阳紫外线的照射,容易形成游离的氯离子。
这些氯离子非常活泼,容易与臭氧起化学反应,把臭氧(O3)变成氧分子(O2)和氧原子(O),从而使臭氧总量减少,形成了臭氧洞。
本来,在离地20公里~30公里的大气层内,是臭氧集中分布的地带,称作臭氧层,太阳辐射透过这层大气时,大量的臭氧吸收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辐射(0.20微米~0.30微米波段),大大减弱了到达地面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强度。
然而,若臭氧层的臭氧含量大大减少,则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会增大。
从医学上来说,较短波的紫外线辐射杀伤能力最大,能杀死细胞,破坏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如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等,严重时会导致生物的遗传病,产生突变体,导致人类的皮肤癌。
强烈的紫外线还可以穿透海洋10米~30米,使海洋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降低四分之三左右,抑制浮游动物生长。
人们一旦了解了臭氧洞的危害和形成原因,相信会对臭氧洞演变的预测和防止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
在臭氧层内各地分布不均匀,世界三极地区即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气候寒冷,臭氧层微薄。
某处臭氧层中臭氧含量的减少等于在屋顶上开了天窗,如果减少到正常值的50%以上,人们形象地说这是个臭氧洞。
臭氧洞可以用一个三维的结构来描述,即臭氧洞的面积、深度及延续时间。
南极臭氧洞2000年9月3日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2830万平方公里,超出中国面积两倍以上,相当于美国领土面积的3倍。
为什么臭氧层会出现大洞
为什么臭氧层会出现大洞
说到臭氧层,相信大家一定都会有所了解,臭氧层是一种保护地球不被紫外线晒伤的物质,但是臭氧层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大的空洞,为什么臭氧层会空洞?由于人们使用空调冰箱中还有的氟利昂等化合物,会破坏臭氧层,所以保护臭氧层,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近几十年来全球臭氧总量是下降的,尤其是在南极地区下降最明显。
特别是在春季,南极地区臭氧总量急剧减少,会出现低于全球平均值30%~40%的.闭合低值区(通常这个值设定为220多布森单位)。
所以,与周围地区相比,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就出现了一个“空洞”,这就是南极臭氧洞。
南极臭氧洞并不是全年都存在。
通常南极臭氧在每年7月下旬开始减少,8月中旬后就出现较为明显的臭氧洞,9月下旬到10月上旬臭氧洞的面积最大,10月底后因为气温升高臭氧急剧增加,臭氧洞逐渐填塞,12月中旬恢复正常,就不再有臭氧洞了。
臭氧洞有严格的科学定义,并不是所有的臭氧低值区都能称为臭氧洞。
南极春季出现的臭氧洞至少有3个特点:一是臭氧数值低,应在220多布森单位以下;二是低值区范围大,低于220多布森单位的范围经常超过百万平方千米;三是低值持续时间长,常达2~4个月。
南极臭氧洞的出现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为了冰箱和空调等的制冷,人类发明和使用了氟利昂和溴化烃等含氯和溴的化合物,正是这类化合物最终导致了臭氧层的破坏。
臭氧层空洞的原因及其控制途径
臭氧层空洞的原因及其控制途径1 臭氧层空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1)由于太阳特殊的活动。
(2)由于南极周边大气的特殊活动。
(3)由于大气中氯氟烃类的气体。
虽然自然因素可能对臭氧层造成一定影响,但是,目前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最主要原因。
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
破坏臭氧的机理主要是氟利昂进入平流层后,在紫外照射下分解出Cl原子基,Cl再与O3发生链反应。
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研究表明,进入平流层的哈龙比氟利昂更危险。
2保护臭氧层相关措施臭氧层损耗作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生物圈的安危与人类的生存,它的保护需要全世界共同采取行动。
(1)国际社会的举措1987年9月,36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的140名代表和观察员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集会,通过了大气臭氧层保护的重要历史性文件《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在该议定书中,规定了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种类和淘汰时间表,要求到2000年全球的氟利昂消减一半,并制定了针对氟利昂类物质生产、消耗、进口及出口等的控制措施。
由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显示大气臭氧层损耗的状况更加严峻,1990年通过《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1992年通过了哥本哈根修正案,其中受控物质的种类再次扩充,完全淘汰的日程也一次次提前,缔约国家和地区也在增加。
到目前为止,缔约方已达165个之多,反映了世界各国政府对保护臭氧层工作的重视和责任。
不仅如此,联合国环境署还规定从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以增加世界人民保护臭氧层的意识,提高参与保护臭氧层行动的积极性。
(2)我国的措施我国政府和科学家也十分关心保护大气臭氧层这一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
臭氧空洞物理形成的原理
臭氧空洞物理形成的原理
臭氧空洞的形成有以下物理机制:
1. 臭氧层中的臭氧分子吸收了太阳产生的紫外线辐射,臭氧分子分解为氧分子。
2. 在南极上空,每年春季极地涡旋出现,使得极地的空气与中纬度空气混合。
3. 极地涡旋带来的冷空气使得极地成云量增加,这降低了臭氧层的温度。
4. 低温条件下,极地云升华形成冰晶,这使得极地的氯和溴化合物富集在冰晶表面。
5. 当春季阳光照射到富集有卤素的冰晶时,会加速臭氧的分解反应。
6. 因此每年春季南极上空臭氧大量破坏,无法及时补充,导致臭氧空洞的形成。
7. 随着极地涡旋消退和阳光减弱,臭氧空洞也会自然修复。
总之,臭氧空洞的形成是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综合影响的结果。
人为排放卤素化合物也会加剧这一趋势。
臭氧层空洞
2、臭氧层空洞产生的原因
主要原因:人类生产和使用大量氟氯烃(例如氟利昂)和卤代烷灭火 剂(哈龙)等物质 其他原因:森林火灾、极地低温、太阳黑子活动等
5
2、臭氧层空洞产生的原因
使用氟氯烃破坏臭氧机制:
氟利昂(CFCs),化学稳定、在对流层下不易被分解而进入平流层。到达平流层的 CFCs受到短波紫外线UV—C的照射,分解为Cl离子自由基,参与对臭氧的消耗。 Cl离子自由基与臭氧发生连锁循环反应,破坏臭氧,但在反应过程中氯离子基本不消耗, 使得一个氯原子能分解10万个臭氧分子,从而导致臭氧层变薄继而出现空洞。
臭氧层空洞
1
1、臭氧层空洞的发现 2、臭氧层空洞产生的原因 3、臭氧层空洞的危害 4、控制臭氧层空洞的措施 5、臭氧层空洞的新进展
2
臭氧(O3)的作用
平流层底部的臭 氧可阻挡宇宙紫 外线,保护地球
对流层的臭氧是 污染物质,影响 空气质量
3
1、臭氧层空洞的发现
19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公布南 极上空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 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臭氧空洞 1985年,臭氧层空洞已和美国整 个国土面积相似 1998年南极臭氧层空洞持续时间 超过100天,面积几乎可以相当于 三个澳大利亚 1989年北极上空的臭氧层也已遭 到严重破坏
尔议定书缔约国第二次会议。受控物质从原来的2类8种扩大到7类上百种。 规定缔约国在2000年或更早的时间里淘汰氟利昂和哈龙;四氯化碳到1995年将减少85%, 到2000年将全部被淘汰;到2000年,三氯乙烷将减少70%,2005年以前全部被淘汰。
8
5、臭氧层空洞的新进展
美国科学家近期研究显示臭 氧正在朝着预期稳步愈合, 直到本世纪中期才会完全复 原。
9
臭氧层空洞及成因
臭氧层空洞及成因高一二班李江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大处,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太阳紫外线辐射大部被其吸收。
臭氧层空洞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大量减少的空域。
臭氧层空洞英文:ozonosphere hole臭氧在大气中从地面到70千米的高空都有分布,其最大浓度在中纬度24千米的高空,向极地缓慢降低,最小浓度在极地17千米的高空。
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就发现臭氧浓度有减少的趋势。
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在南纬60°地区观测发现臭氧层空洞,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
臭氧层的臭氧浓度减少,使得太阳对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量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的正常生存。
关于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人类活动化学假说: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为此,于1987年在世界范围内签订了限量生产和使用氯氟烷烃等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
另外还有太阳活动说等说法,认为南极臭氧层空洞是一种自然现象。
关于臭氧层空洞的成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2008年形成的南极臭氧空洞的面积到9月第二个星期就已达2700万平方公里,而2007年的臭氧空洞面积只有2500万平方公里。
2000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达创记录的28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澳大利亚。
科学家目前尚不清楚2008年的臭氧空洞面积是否会打破这个记录。
科学家认为,去年臭氧空洞面积较小的主要原因在于气候,而不是因为破坏臭氧层的化学气体排放减少。
英国南极考察科学家阿兰·罗杰说,去年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缩小在历史记录上应被看作是个别现象。
因此,臭氧层空洞面积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大气圈的臭氧入不敷出,浓度降低。
科学家在1985年首次发现:1984年9、10月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中,臭氧的浓度较20世纪70年代中期降低40%,已不能充分阻挡过量的紫外线,造成这个保护生命的特殊圈层出现“空洞”,威胁着南极海洋中浮游植物的生存。
自然灾害(臭氧层空洞)
保护臭氧层
英国南极探险队从1997年开始观察南极上空以来, 每年都在9-11月发现臭氧层空洞。这个发现引起 举世震惊。联合国相关组织为防止臭氧层空洞进 一步扩大,决定成立保护臭氧层工作组,并制定 出保护臭氧层的议定书,主要内容包括:列出了 破坏臭氧物质的种类;规定了排放破换臭氧物质 的限额基准;确定了限制排放破坏臭氧层物质的 最后时间;确定了评估机制,规定从1990年起至 少每4年对指定的措施进行一次评估。
臭氧层空洞
人员:刘佳欣、张污染物质,特别是氧化氮和卤化代烃等气溶胶污染 物的扩散、侵蚀而造成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和减少的现象。
臭氧空洞的成因
一种大量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等化 工制剂的氟氯烃是导致臭氧减少的“罪魁祸 首”。另外,寒冷也是臭氧层变薄的关键, 这就是为什么首先在地球南北极最冷地区出 现臭氧空洞的原因了。
两极地区出现臭氧层空洞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两极地区出现臭氧层空洞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两极地区出现臭氧层空洞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 原因分析。
产生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产生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臭氧是大气中的微量气体之一,其主要浓集在平流层中20-25km 的高空,即大气的臭氧层。
臭氧层对保护地球上的生命界以及调节地球的气候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些年来,臭氧层在不断遭到破坏,以致于在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
那么,产生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臭氧空洞形成原因的解释有三种,即大气化学过程解释,太阳活动影响和人类活动影响。
一、大气化学规程解释。
大气化学过程解释,认为臭氧层中可以产生某种大气化学反应,将3个氧原子含量的臭氧(O3)分解为分子氧(O2)和原子氧(O),从而破坏了臭氧层。
二、太阳活动影响解释。
太阳活动影响解释,认为当太阳活动峰年(即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期)前后,宇宙射线明显增强,促使双电子氮化物(如NO2)与O3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奇电子氮化物(如NO3)增加,O3转换为O2。
三、人为活动的影响。
人类的生活在使用了大量的泡沫塑料、护发摩丝、灭火剂、杀虫剂、致冷剂,这些产品的使用会产生氯氟烃,即氟里昂(CFC)。
氯氟烃气体一经释放,就会慢慢上升到地球大气圈的臭氧层顶部。
在那里,紫外线会把氯氟烃气体中的氯原子分解出来,氯原子再把臭氧中的一个氧分子夺去,使臭氧变成氧,从而使其丧失吸收紫外线的能力。
在对流层顶部飞行的民航和军用飞机排出的氧化氮气体,也是破坏臭氧层的催化剂。
农业无控制地使用化肥,会产生大量氧化氮,各种燃料的燃烧也会产生大量氧化氮,这些物质都是破坏臭氧层的因
素。
由此可见,产生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
更多大气臭氧层有哪些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臭氧层空洞的成因
臭氧层空洞200810701135 梁姗姗1、大气臭氧层的作用臭氧层中的臭氧是在离地面较高的大气层中自然形成的,其形成机理是:O2 +hv——→O+O (高层大气中的氧气受波长短于242nm的紫外线照射变成游离的氧原子);O2+O =O3 (有些游离的氧原子又与氧气结合就生成了臭氧,大气中90%的臭氧是以这种方式形成的);O3是不稳定分子,来自太阳的短于1140nm射线照射又使O3分解,产生O2分子和游离O原子,因此大气中臭氧的浓度取决于其生成与分解速度的动态平衡。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热体,表面温度高达6000℃,是地球取之不尽的能量来源。
但太阳辐射的紫外光中有一部分能量极高,如果到达地球表面,就可能对地球生物的生存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然而,自然的力量改变了这一过程,地球的大气层就像一个过滤器,一把保护伞,将太阳辐射中的有害部分阻挡在大气层之外,使地球成为人类可爱的家园。
而完成这一工作的,就是今天已经妇孺皆知的“臭氧层”。
臭氧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种蓝色、有刺激性的微量气体,是平流层大气最关键的组成组分。
大气中90%的臭氧集中在距地球表面10 — 50Km的高度范围内,分布厚度约为10~15Km,其平均密度约为9×10-8g.L-1。
尽管臭氧层在地球表面并不太厚,臭氧在大气层中只占百万分之几,若在气温0℃时,将地表大气中的臭氧全部压缩到一个标准大气压时,臭氧层的总厚度才不过 3 mm,总质量不过30亿t左右。
就是这样的一个臭氧层,却吸收了来自太阳99%的高强度紫外辐射,保护了人类和生物免遭紫外辐射的伤害。
可以毫不夸在地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就像离不开水和氧气一样离不开大气臭氧层,大气臭氧是地球上一切生灵的保护伞。
2、臭氧空洞的成因臭氧层损耗是臭氧空洞的真正成因,那么,臭氧层是如何耗损的呢?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一些物质进入平流层与那里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就会导致臭氧耗损,使臭氧浓度减少。
人为消耗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是:广泛用于冰箱和空调制冷、泡沫塑料发泡、电子器件清洗的氯氟烷烃(CFxCl4-x,又称Freon),以及用于特殊场合灭火的溴氟烷烃(CFXBr4-x,又称Halons哈龙)等化学物质。
臭氧层为什么出现破洞
臭氧层为什么出现破洞地球的臭氧层空气污染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臭氧层过去几十年来受到剧烈的破坏,臭氧层空洞也出现了。
那么臭氧层空洞为什么出现,有什么影响呢?一、什么是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空洞是指在季节性及地理位置变化以外,臭氧层上某些特定地区及其活性物质集体含量低于正常水平的情况。
它不同于它的大区域的气候变化,它的地理位置、形态和大小的变化随时间的增长而变化。
二、臭氧层空洞是怎么产生的1、人为破坏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产生是因为人类开发和活动的过度影响,污染物的排放过多,大量的持续性有机污染物比如氯氟烃和氯代烃废气排放,地表的持续使用某些合成氟化合物及氯氟烃,人类活动过度污染臭氧层,导致它不断穿透,最终出现臭氧层空洞。
2、自然形成臭氧层因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会造成臭氧层的热带空洞,夏季空气温度变高,使臭氧层上部的温度也出现变化,太阳辐射加剧,从而导致温度升高,使臭氧层出现空洞。
三、臭氧层空洞对人类有什么影响1、紫外线辐射增强臭氧层对紫外线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当臭氧层空洞形成时,紫外线辐射会增加,容易中暑,使皮肤病、眼病、肺癌等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
2、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也使得内部大气温度上升,降低了臭氧层对热量的改变比。
大气对太阳热辐射的封锁能力降低,进而使得地球的温度整体不断的上升,因此也出现了全球变暖的情况。
3、臭氧层破坏物质增多臭氧层的破洞会使改变整个臭氧层层结构,除了紫外线辐射增强外,臭氧层空洞也可能会使大气中高空过量的对人体有害物质,比如氯氟烃、氯代烃等,随着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大气中有毒、有害和致癌物质的排放会更多,危害更大。
综上所述,臭氧层空洞一方面由于人类活动过度污染造成,另一方面也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穿透及造成臭氧层损伤,最终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臭氧层空洞会造成紫外线辐射增强、温室气体排放更多等问题,严重危害全球环境,因此要求人们减少污染物排放,从而有效地保护臭氧层,减少空洞的形成,有利于人类的健康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3总量过去变化和未来发展预测
60oN-60oS:预计2030 年平流层O3会恢复至 1980年水平; 南极区域:预计2050 年平流层O3会恢复至 1980年水平。
保护臭氧全球行动的启示
保护环境全球合作的典范 ODS成熟的替代品 各国责任明确 发达国家积极行动,并给与发展中国家技术支持和资 金补偿;
旋涡内温度下降至240-195 K 时,水汽凝结成为冰晶云,并 吸收、积聚氟氯烃化合物。
当春季来临,冰晶融化,释 放吸附的氟氯烃类物质。在紫 外线作用下,释放氯原子,与 臭氧反应。
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卤素气体:CCl3F、CCl2F2、CH3Cl、CCl4、CH3Br、CHBr3、CBrF3 活性卤素分子:BrONO2、HCl、ClONO2、ClO、BrO、Br、Cl
合作机制值得借鉴 对于气候变化、雾霾污染问题,只要共同行动,可以遏制 或者延缓环境危机。
1 卤素气体的
排放和聚集
2 卤素气体传
输至平流层
5 活性卤素气体
返回对流层并被 去除
极地涡旋和冰晶 云加剧了极地冬 季和春季的臭射下转化 为活性分子
4 活性卤素气体
在全球范围引起 臭氧层消耗
臭氧层的破坏机理
臭氧层的破坏机理
氟氯烃化合物来源
含氯气体
喷雾剂、发泡剂、制冷剂
哈龙类化合物来源
含溴气体
高质量的灭火剂
蒙特利尔议定书
1985年:《维也纳公约》 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 1990年:伦敦修正案 1992:哥本哈根修正案 1999:北京修正案 每次修改结果使受控物质种类被再 次扩充,完全淘汰的日程也一次次 提前。 如果不控制,2050年平流程活性氯 含量比1980年水平增长10倍;如果 严格执行控制,平流层活性氯会在 2000年左右达到峰值后开始持续下 降。 国际臭氧日:9月16日。
O3的形成条件 强太阳辐射 充足的氧分子和 活性氧原子 20-30 km高空最 适合
臭氧层空洞的发现
❖ 19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 1985年美国“雨云-7号”气象卫星观测到了这个臭氧洞。 ❖ 1979年的290 DU至1985年的170 DU,至2000年的100 DU。
1979年
1989年
1999年
2008年
南极臭氧层空洞变化(1979-2008年)
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Farman等人认为臭氧层空洞 形成原因:南极的极低温度 和极地含卤化合物浓度的增 加; Why 南极?
人类所排放氟氯烃主要在 北半球,欧洲、俄罗斯、 日本和北美约占总量的 90%,且是对流层。 北极有没有?
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携带北半球释放的氟氯烃的大气环流,随赤道附近的热空气上升,分流 向两极,然后冷却下沉,从低空回流到赤道附近回归线。
南极黑暗酷冷的冬季,下沉的气流在南极山地受阻,就地旋转,吸入冷 空气形成“极地涡旋”。
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极地涡旋的重要作用:内部 空气与外部大气隔离,只有平 流层上部空气可以进入涡内。
大气臭氧层
O3在不同大气高度有显著不同 的环境作用
对流层:NOx和VOCs光化学 烟雾污染物;二级标准:(8h 浓度)160 μg/m3; 平流层:90%的O3 ;峰值在 20-25 km范围内; 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将大气中 的O3全部压缩到1.01×105Pa, 总厚度平均约为3 mm。
臭氧层的作用
臭氧层空洞形成机制
太空中的地球
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 球,映入眼帘的是一 个晶莹的球体,上面 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 互交错,周围裹着一 层薄薄的水蓝色“纱 衣”。
臭氧的性质 大气臭氧层及其形成 南极臭氧空洞形成原因 臭氧层破坏机理
保护臭氧层的全球行动
Contents
臭氧的性质
O3(Ozone) 三个氧原子构成,O2的同素异形体 常温下,淡蓝色、特殊臭味(鱼腥味)的气体 长期人体接触,头痛、眼睛灼热、刺激呼吸道(>100 μg/m3)
紫外 辐射
人体健康 影响
臭氧层吸收情况
UV-A
促进维生 素D的合成
基本不吸收
UV-B UV-C
损害蛋白 质和DNA
损害蛋白 质和DNA
吸收大约90% 全部吸收
O3层损耗的危害: 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 睛导致白内障,O3下降1% ,发病率增加0.6%-0.8%; 陆生植物生长力减弱等。
O3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