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阅读及答案

合集下载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1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实为花中仙子也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②香远益清:
③荷花为雨所洗:④余以为妙绝: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6.莲,自古深受文人雅士喜爱,请简要概括周敦颐和李盛仙各自爱莲的原因。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释】①强项:此处指刚正不为威武所屈。②动:萌发。③后:指武则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 )
(3)宜乎众矣( )(4)予初不服是论( )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谓其色其香权谓吕蒙曰
B.可强鸡人使昼鸣乎吾射不亦精乎
27.下列句中加点词前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为俗屈/自以为大有所益B.依于石而不囿于石/出淤泥而不染
C.竹其有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必能谓余为解人/每字有二十余印
28.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
29.清代学者符曾说:“凡花之妙,在于香色。而竹则无色无香,独妙于韵。盖香色易知而韵难知,宜赏韵者鲜矣。”而莲、竹皆非“凡花”,周敦颐盛赞莲是“花之君子者”,郑板桥称竹“有士君子豪气凌云”。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如果周敦颐和郑板桥在同一个时代,能否成为朋友?
③今夫不善内⑥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柳宗元《罴说》)
【注释】①貙(chū):一种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野兽。罴(pí):哺乳动物,亦称“棕熊”“马熊”。③罂(yīng)火:装在瓦罐中的灯火。罂罐子。④发火:去掉灯火的掩盖物,以便照明射击。⑤摔(zuó):揪住。搏:搏击。挽裂:拉着撕开。⑥善内:改善内部。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
龙 则 灵 。 斯 是 陋 室 ,惟 吾 德 馨
这 几句 中“ 独爱 、 鲜有 ” 和“ 世 人、 众矣 ” 一少一多对 比鲜 明, 独善 其身但不能改变 现实 , 明见世风 日 下人心不古而无 可挽 回 , 多么痛苦 无奈的事 情。 —个“ 噫” 把作者 内心 的痛苦纠结展露无遗。 文本长短句 结合, 骈散交错运用 , 抑扬顿挫 , 或 贞贞誓言或惋 措或疑问或感叹, 全 文如峡谷深溪 , 忽急忽缓 , 时而清 流直下 , 时而回旋留连, 摇曳多姿, 跌宕起伏 , 把作者内心复杂的情绪 惟妙惟 肖地揭 示 了出来 。 从“ 人欲 ” 到“ 物化” 刘 禹, 他认为宇宙万 物 之所 以无 穷无尽 ,其 原 因就在 于 “ 交相 胜而 已矣 ,还 相用 而 已
20 1 3 } 4
回 谚 研 究 ◎安徽 / 谢 建武 鲁 建
《 陋室铭》 《 爱莲说》 这两篇托 物言 志 的名文被 编者 放在 人教 版 初 中语文 八 ( 上) 第五 单元 同一课 中 ,编者 的 比较 教学 意 图显 而易 见; 但在 实 际教学 中 , 有 的老 师往 往看 到两 者 “ 托物 言志 ”手 法 的 同, 围绕 相 同点 去组织 教学 , 而恰 恰没 有看 到两 文在 “ 托 物言 志 ” 这 “ 同” 的外 衣 下 , 包 裹 着迥 然不 同 的内涵 和 旨趣 这一 巨 大 的 “ 异” , 导致 教学 肤浅 化 ,文本 的精 华 自 白流 失 , 实 是可惜 。 实 际』 二 ,如果 我们 细 心地深 入文本 , 就 会发 现两 文 同曲异调 ,
矣。 ” ( 《 天论》 ) 即在于 自然界充满
着 矛盾 , 各 种力量 互 相斗 争 、 互 相 作用。 “ 祸福 之胚 胎也 , 其 动甚 微 ; 倚伏 之 矛盾 也 , 其理 甚 明 。” 意 思 是说 , 事物包含有 自己的对立面 , 这 对立 面起 初是胚 胎 ,即是 一 种 现 实 的可能 性 。 但是, 随着 对立 面 的相 互 斗 争 、 相互作用 , 胚胎( 即 可能性 )便合乎规律地变成现实 即转化 为新 的事 物 。他 着 力地 阐 明了“ 力” 与“ 命” , 即人 的主观能 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他认为 人 力 能胜 乎天 ,但他 强 调人力 胜 天在 于 “ 明理 ” , 而“ 明理 ” 在 于 认 识“ 势” 中之“ 数” 。这就很好地解 释 了为什 么他屡 次被 贬却 越 战越 勇, 原 来是 这种 积极 进 取 的人生 观决 定 了他 的生活 态度 , “ 惟 吾德 馨” 、 “ 谈 笑有鸿儒 ” 、 “ 可 以调素 琴, 阅金经” , 一个谈笑风生、 情趣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爱莲说》译文水中、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积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理解性默写:1、写莲生长环境:(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和污,但又不孤高自许):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写莲体态香气的句子:(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写莲清高风度的句子(比喻君子志洁清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点明主旨的句子(高度概括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偾世疾俗,暗含讥讽,表现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世态鄙弃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内容理解1、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2、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3、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答: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文言文比较阅读与简答

文言文比较阅读与简答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爱莲说》和《陋室铭》的异同?相同点:1、主题上:都表现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荣利,高洁傲岸的情操。

2、主要写法上: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一是借“陋室”来言志,一是借“莲”来表达情操。

不同点:1、文体不同,“铭”文讲究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要押韵,音乐感更强;“说”是古代接物、事说理的文章,借“爱莲”表达自己的志趣和人生态度。

2、写法上,《陋室铭》的开篇和结尾都用了类比写法,《爱莲说》用了衬托法。

二、《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异同?1、内容主题不同:《醉翁亭记》是欧阳醉翁亭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

而《岳阳楼记》主要是为勉励好友滕子京,抒发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直抒胸意。

作者在比较了文人骚客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后,直接道出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襟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精神境界来自勉勉人。

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2、表述方式不同:《岳阳楼记》为阐发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思想和伟大政治报负,采用了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通过联想写景,抒发了迁客骚人在洞庭湖的不同感受。

《醉翁亭记》却用记叙、描写、抒情自然融合的方式,表达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借以排遣他抑郁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3、语言表述不同:《岳阳楼记》在语言上骈句结合,抑扬顿挫;短语成对,用对偶句式琅琅上口,文句整齐,造词精警,音韵铿锵。

《醉翁亭记》叙事明快简洁,写景物美境幽,抒情深沉含蓄。

四、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谏。

五、《曹刿论战》和《出师表》中作者对战争取胜前提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前者:战争取胜的条件是:取信于民,作战时抓住主要的作战时机。

《陋室铭》和《爱莲说》阅读附答案

《陋室铭》和《爱莲说》阅读附答案

《陋室铭》和《爱莲说》阅读附答案《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B.宜乎众矣/因地制宜C.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D.香远益清/精益求精【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

(4分)(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小题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乙文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参考答案【小题1】D【小题2】(1)我只(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小题3】(1)赞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莲,花之君子者也【小题4】B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

一、《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阅读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谈笑有鸿儒鸿: (2)无案牍之劳形劳:(3)可爱者甚蕃蕃: (4) 亭亭净植植: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

(4分)4.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1.(4分)(1)鸿: 大(2)劳:使……劳累(3)蕃:多(4)植:立2.(4分)(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3.(4分)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

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

(指出象征义占2分,分析出正衬与反衬各占1分)4.(3分,志向情操各占1分,写法占1分)《陋室铭》: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坚贞高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陋室铭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陋室铭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正文:一、译文1:《陋室铭》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嵩高细骨嶙,劒佩声单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2:《爱莲说》爱莲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脉迷蓝,青枫古渡,浩浩江水荡孤帆。

风起时,百花争妍;风歇时,千柳共舞。

二、注释和解释1:《陋室铭》注释:a:陋室铭:简称“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篇骈文。

生活在草莽纷繁、官场腐败的时代,通过描绘朴实的生活环境凸显自身修养和品德的高尚。

b:德馨:指品德高尚、美好。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指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d:千金散尽还复来:意味着儿女事业兴旺,家庭富裕。

e: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不愿因钱财之事而烦恼。

2:《爱莲说》注释:a:落霞与孤鹜齐飞:表达了秋天景色美丽壮观的意境。

b:彭蠡之滨:古代地名,指彭蠡湖边。

c:衡阳之浦:地名,指湖南衡阳的湘江边。

d:迷蓝:迷离的蓝色。

e:青枫古渡: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地名。

f:千柳共舞: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孤傲之美。

附件:1:陋室铭原文与译文。

2:爱莲说原文与译文。

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指对文字、音乐、艺术、影像等创作的独占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

2:民法:指规范民事关系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婚姻、继承、合同、侵权等方面的规定。

3:法律责任:指个人或组织根据法律规定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陋室铭刘禹锡作者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著有《刘宾客集》《竹枝词》《柳枝词》等。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资料链接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课文详解名师点评本文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朗读节奏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作者:赵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0年第07期《短文两篇》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选取《陋室铭》《爱莲说》两篇文章。

两文作为流传千古的美文,既有各自的特色,又有相似之处。

今天让我们通过比较阅读来感受和领悟《陋室铭》和《爱莲说》的魅力。

一、品“各擅胜场”之妙1.语言风格——句式整齐长短错落《陋室铭》全文一共九句话。

在这九句话中有六句是骈句,这些骈句也是对偶句。

对偶句,两两相对,停顿稍短,句式匀称,能够增强节奏感,富有齐整之美;内容上感染力强,能增加文章的蕴味和内涵,给人以意境美。

再来细读,发现全文一共81个字,篇幅虽小,却一韵到底。

读的时候,同学们也很容易能发现它的韵脚“名、灵、青、丁、经、形、亭”。

押韵的形式不但朗朗上口,还能让我们每句读完都能感受到一种旋律的回环之美。

《陋室铭》整体的语言风格是: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爱莲说》全文一共九句话。

九句话里多为短句,形体短小,成分简单,表意明快简洁,能够体现生动活泼的语言特色。

本文除短句外长句也夹杂其中,长句容量大,一气呵成,能够表达繁复的事理和逻辑关系,给人以严谨感。

综合呈现出段落变化。

《爱莲说》整体的语言风格:以散句为主,在句式上长短结合,当略者,寥寥数语,句子简练,明快;当详者,则用长句细心勾画,精工雕凿,绘形绘色。

既凝练流畅又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2.写作手法——类比言说追求衬托表明志向《陋室铭》类比言说追求。

全文主要用的写作手法是类比,开头这四句用山和水类比陋室,用仙和龙类比作者自己,用名和灵类比德馨,这种类比的手法借仙龙点睛山水来称颂自己道德品质的高尚。

结尾同样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把“陋室”比成“诸葛庐”和“子云亭”,作者以名人自居,通过诸葛亮和扬雄来彰显自己高尚情操。

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得文章更为生动。

另外在内容上还能起到暗示作用,含蓄有味,能激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论文:《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阅读

论文:《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阅读

《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阅读摘要:《爱莲说》和《陋室铭》均出自语文出版社教材七年级下册,两文在内容和形式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情态各异,本文将从谋篇布局、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将两文进行对比阅读,以使教学更能有的放矢。

关键词:谋篇布局、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句式特点、主题思想《爱莲说》和《陋室铭》两篇短小精悍、脍炙人口的散文都是出自中国唐宋时代文化全盛时期的作品,同时又是七年级下册相邻的两篇文章,将两文进行比较阅读,对理解、把握课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谋篇布局两篇文章的起笔不落俗套,都是从别处着笔,以宾衬主,引出主旨。

《陋室铭》以类比的方式起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引出文章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爱莲说》开头第一句泛写“水陆草木之花”,再特举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

这样,层层铺垫,使文字波澜顿出,引人入胜。

接着,两文都从多方面对所描写的事物作了细致而传神的描绘。

《陋室铭》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三个方面刻画了陋室主人的胸襟、气度,由表及里,正反对照,始终紧扣“惟吾德馨”。

《爱莲说》则紧接着铺张描摹,写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和风度气质,在描写中暗含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莲的洁净、单纯、雅致,突出莲的品质。

两文结尾同样含蓄。

《陋室铭》结尾引用古语得出结论,点出陋室不陋,并以古代贤者自比,表明他的志向及抱负。

《爱莲说》结尾对菊、牡丹、莲花三种花的不同作用进行评价,不仅肯定了莲花的品质,也点明了莲花的比喻义,表达作者以莲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两篇文章虽短而意蕴无穷,全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二、表现手法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文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顾名思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作者通过描摹事物的特征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情感。

两文都是通过陋室和莲来表达作者的志向和抱负。

新编《陋室铭》《爱莲说》课内与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检测(含答案译文)

新编《陋室铭》《爱莲说》课内与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检测(含答案译文)

《陋室铭》《爱莲说》课内与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检测陋室铭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可以调.素琴( ) (2)无案牍.之劳形(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龙则灵.( )(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之劳形.(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完善作者小档案。

《陋室铭》和《爱莲说》比较阅读

《陋室铭》和《爱莲说》比较阅读

时代不同情感相连——《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异曲同工之妙托物言志,顾名思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意在明志。

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和宋代周敦颐《爱莲说》这两篇短文再典型不过了。

虽然作者生活年代的不同,地位不同;从文题上来看,一篇是骈文,一篇是散文,但他们所表达的志向是一致的。

两篇文章从思想内容到表现手法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

一、弄清结构布局。

结构上,两篇文章的开头都是从别的事物着笔,引出主旨,转入正题。

《陋室铭》开篇以议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用双重比喻起兴,而后揭示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主旨一经揭示,便层层扣紧,先用衬托手法,再列举史实,从室外景色、朋友交往和思想情趣三个方面刻画了陋主人的胸襟气度。

由表及里,正反对照,虚实结合,陋室不陋。

结尾引用古语得出结论,逐步加深主旨,使得文章全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可见作者意在表明自己远大的志向,即要做诸葛亮、杨雄那样的人,生活态度要“君子固穷,安贫乐道。

”《爱莲说》开头第一句泛写“水陆草木之花”,然后举陶爱菊、盛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

这与开头都以宾衬主,意境高远,耐人寻味。

紧接着铺张描摹,写莲花的外形,突出其特征:身处污浊之地,却一尘不染,以及其正直雅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则总括了莲的品质。

作者从七个角度描写莲的可爱之处,以此来比喻君子的品味。

结尾与《陋室铭》同样含蓄隽永,作者对菊、牡丹、莲花三种花进行评价,表达了作者以莲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本文从始到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文虽短而意蕴无穷。

二、感知深刻主旨。

在思想内容上,《陋室铭》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爱莲说》表现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态度。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傲岸清高的思想。

三、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在写作特色上的共同之处,那就是托物言志。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赞颂,实际上就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表达的却是作者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陋室铭爱莲说文言文阅读原文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文言文阅读原文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文言文阅读原文及答案《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陋室铭爱莲说》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陋室铭爱莲说》文言文阅读原文【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陋室铭爱莲说》文言文阅读题目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1)斯是陋室 ( ) (2)可以调素琴( )(3)陶后鲜有闻( ) (4)宜乎众矣 (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4.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4分) 《陋室铭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1.(4分)(1)这(2)调弄,这里指弹琴(只答“调弄”不给分) (3)少 (4)多(每小题1分)2.(4分)(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葱茏,映入帘里。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每小题2分)3.安贫乐道(或“高洁傲岸”,意合即可)4.(4分)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分);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分)《陋室铭爱莲说》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

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

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

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

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富哦经。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大全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大全
14.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3分)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四)【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 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斯是陋室
②谈笑有鸿儒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1.有人说:“既然‘斯是陋室’ ,不管怎么说,陋室就是陋室,怎么可能‘何陋之有’呢?”如果 你是刘禹锡,如何回答他?
(六)(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 储③,意怡如④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时闻者多哂⑤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⑥选自《晋书》【注释】①耽:非常爱好。②营:谋求。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⑤哂:讥笑。⑥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20. 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
①有仙则名()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妻子不觌 ()④未尝不与书俱()
21.下列各组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
A何陋之有B渔人甚异之C 能以径寸之木D乃引客就观之
22.[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后人常用“芝兰之室”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文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陋室铭爱莲说》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

《陋室铭》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阅读训练】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诚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名】出名,有名。

3、【灵】灵验。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6、【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7、【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8、【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10、【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

11、【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案牍,指官府文书。

形,形体、躯体。

12、【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13、【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14、【何陋之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记与欧公言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

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一、(2023·江苏省·历年真题)阅读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吴君①,志学而工诗,家有山林之乐,隐居不仕,名其堂曰“浩然”,曰:“孟子,吾师也,其称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吾窃喜焉,而不知其说,请为我言其故。

”余应之曰:“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秋雨时至,沟渠盈满,众水既发,合而为一,汪溢塞谷,没洲渚,襄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浩然物莫能支。

子试考之,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夫水无求于深,无意于行,得高而停,得下而流,忘己而因物②,不为易③而勇,不为险而怯。

故其发也,浩然放乎四海。

古之君子,简居以养其心,足乎内而无待乎外④。

止则莫之测⑤,行则莫之御。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

行乎患难而不屈,临乎得失而不惧。

益亦未有不浩然者也。

”(选自苏辙《吴氏浩然堂记》,有删改)[注释]①吴君:苏辙的朋友。

②因物:顺应着外物变化。

③易:容易(河道平坦)。

④足乎内而无待乎外:内心充足,不期待外在。

⑤测:揣测到他的内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有仙则名.:______②隐居不仕.:______③吾窃.喜焉:______④襄.丘陵: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②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3)在“设计自己的书房”活动中,小文同学一心追求:内部设施要“高大上”,书房名称要“博眼球”。

请你依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给小文写一段劝诫的话。

(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明作者经常跟富贵之家、高雅之士来往交流。

B.乙文“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意在突出水造成的灾害之重。

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阅读

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阅读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阅读【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镉《陋室铭》【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第一组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谈笑有鸿.儒()②案牍..之劳.形()()③有仙则名.()④惟吾德馨.()⑤亭亭..净植()⑥宜.乎众矣()⑦斯.是陋室()⑧无丝竹..之乱耳()⑨不蔓不枝.()⑩陶后鲜.有闻()⑾可爱者甚蕃.()⑿花之君子..者也()⒀濯.清涟而不妖()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3、翻译下列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③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⑦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⑧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简要说说真正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5、甲乙两文从立意方式看都运用了的写作手法,但又有所不同。

乙文是通过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人生态度,甲文则以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写“陋室”之,只写“陋室”。

6、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集、、于一体。

7、虚词的用法:(1)“之”的用法:A组:①无丝竹之.乱耳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析:用于主谓间,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

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

初二语文《短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一)《陋室铭》比较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或_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__。

2.解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 (4)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 (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石青之4.按要求填空,并译所填补的句子。

(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译文:(2)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译文:(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译文: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7.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8.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其怎样的生活情趣?9、读【乙】用【甲】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0.刘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二)《爱莲说》比较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B.宜乎众矣/因地制宜
C.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
D.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

(4分)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
【小题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乙文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答案
【小题1】D
【小题1】(1)我只(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没有嘈
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小题1】(1)赞同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莲,花之君子者也
【小题1】B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

加点词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

D项中两个益的意思都是更加。

选项A中,有仙则名的名是出名的意思;莫名其妙的名意思是说出;选项B中宜乎众矣的宜的意思为应当,因地制宜中宜的意思为方法;选项C中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独的意思为唯独,无独有偶的意思为仅仅。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句子时,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

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

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

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

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修辞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测处理。

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

回顾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正无误写。

所以翻译时除了要注意独、之、而、染、乱、劳等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1)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再由此反跌出无丝竹二句,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更洞若观火。

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例证,联系上文还看见出作者有自况之意;再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

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

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是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接下来,先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作烘托,然后用予独爱莲一语道出作者心意,这就是入题了。

循此继进,自然说到莲的种种可贵之处。

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至亭亭净植几句,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则总括莲的品格。

莲既有此品格,菊和牡丹又如何呢?由此又引申出一层新意: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三者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

到篇末,作者再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甲文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经分析,B项答案是错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