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组织绩效的影响因素(1)

合集下载

组织中个体行为与绩效的影响因素

组织中个体行为与绩效的影响因素

谈个体行为与绩效的影响因素(一)、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个体行为不仅代表了个体的自身特性,处于社会环境中,个体行为也是对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的反应。

一个人从出生到接受社会教育,直至进入组织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活,他的行为既有个体生理特征的作用,也是对一定社会环境以及所处组织群体气氛、组织文化特点的反应。

一位管理学者曾讲:“企业的成长必定是因个人的成长而实现的,一个高效的组织也必定是由高效的个体所组成的。

”往往组织中个体能力越高组织绩效就越好,但是人们往往会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能力越强的个体又是对组织的破坏力也是十分严重的。

因此,在组织中个体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又有哪些呢?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

影响人的行为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

从主观内部因素来说,遗传是决定个人行为的最基本因素。

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50%的个性差异和30%的娱乐业余爱好兴趣差异来自遗传。

这种差异可以说是先天性的,很难改变。

比如说害羞,如果硬是让有些天生就怕见生人的人一下子变得健谈起来,与谁都能侃侃而谈,按现在的条件恐怕是不可行的。

所以说,在一个组织中,身为领导就应该知人善任,摸准下属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对症下药。

内在因素中除了遗传这一基本因素外,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去影响个体的行为。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感知、个性、价值观、学习这四个方面。

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情的感知一般是不一样的。

不一样的感知所导致的行为也就各种各样了。

因此要跟别人更好的交流,一定要让别人感知到善意而不是敌意。

个性与价值观也影响着个体的行为,个性与价值观不同,对于同一件事所表示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一个大胆直率的人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并会试图说服别人同意自己的想法,然而一个含蓄内向的人或者会因其他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而轻易否定自己的想法或者保留自己的意见。

这就是性格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作出的不同反应。

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组织的绩效是衡量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项核心管理活动,对组织绩效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

本文将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并分析其具体方面。

1. 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有效管理人力资源的基础。

它能够帮助组织预测未来的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满足与支持这些需求。

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组织能够避免过剩或者不足的人力资源,保持合适的规模和结构,从而提高绩效。

2. 招聘与选择招聘与选择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组织需要吸引并选择到具备合适技能和背景的人才。

一流的人才能够为组织带来创新和竞争优势。

通过有效的招聘和选择策略,组织可以确保能够吸引到高素质的员工,进而提高绩效。

3. 培训与发展培训与发展是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培训与发展,组织能够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工作动力。

合理的培训和发展计划能够帮助员工更好地适应组织的需求和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水平。

同时,员工的成长与进步也能够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进而提高组织的绩效。

4.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评估员工工作绩效和提供反馈的过程。

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制定激励机制和提供及时的反馈,组织能够推动员工的工作动力,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

绩效管理还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奖励高绩效的员工,从而激励整个组织的进步和提高。

5. 员工关系管理良好的员工关系能够为组织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通过建立健康的员工关系,组织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减少员工的离职率和劳动争议,提高整体的绩效和效率。

有效的沟通和合理的福利制度等措施也能够增加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投入度,进而提升组织的绩效。

6. 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是激励员工工作的关键手段之一。

合理的薪酬制度可以吸引和激励员工,促使其为组织付出更多努力。

透明、公正和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能够帮助组织留住人才、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整体的绩效水平。

论组织冲突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论组织冲突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研 究 生课 程 论 文(2012 -2013 学年第一学期)论文题目 论组织冲突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论组织冲突对组织绩效的影响黎莹摘要:冲突是组织内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具体形式表现为组织内各种人际冲突。

本文旨在研究组织冲突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在研究这两者关系的同时引进了组织学习和组织创新这两个中介变量,更清楚说明组织冲突与组织绩效的深层次关系。

通过分析前人理论基础上对这四者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全新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组织冲突组织学习组织创新组织绩效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conflict to the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Li YingAbstract:Conflict exists in an organization all the tim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s a key issue in business ope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re synonymous to management in the new era. Therefore,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se four is of special theoretical importance. On the basis of are view to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these four, this paper integrates them together to discuss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m and presents a new theoretical model for them.Key words: Organizational Conflict Organizational Learning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一、引言冲突是组织内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对组织绩效有一定的影响。

管理绩效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管理绩效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管理绩效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管理绩效是指组织内部对员工工作表现的评价与考核,其对于组织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管理绩效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管理绩效在提升组织绩效方面的作用。

一、管理绩效对组织绩效的重要性管理绩效是组织对员工工作表现的评价与考核,它对于提升组织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管理绩效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通过对员工工作表现的评价和奖惩机制的设计,管理绩效可以明确员工的工作目标和要求,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管理绩效可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组织的持续改进。

通过对员工工作表现的定期评估,组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提高组织绩效。

二、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管理绩效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对于管理绩效的影响尤为显著。

1. 目标设定与沟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沟通机制是管理绩效的基础。

如果组织不能明确传达工作目标和期望,员工将很难知道自己的工作表现是否符合要求,从而影响管理绩效的有效性。

2. 评估标准与方法:合理的评估标准和方法是管理绩效的关键。

如果评估标准不明确或评估方法不科学,将导致评估结果的不准确性,从而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

3. 反馈与奖惩机制:及时的反馈和合理的奖惩机制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如果组织不能及时给予反馈或奖惩不公平,将降低员工对管理绩效的认可度和工作动力。

三、管理绩效对组织绩效的作用管理绩效对组织绩效具有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具体作用:1. 促进员工个人发展:通过管理绩效,组织可以及时发现员工的潜力和问题,并提供培训和发展的机会,促进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组织绩效。

2. 激发团队合作:管理绩效可以通过对团队表现的评估和奖惩,激发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作,促进团队整体绩效的提升。

3.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管理绩效,组织可以发现并优化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或浪费情况,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提升组织整体绩效。

个人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个人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团队协作
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如沟通、 协作、领导力等,对团队协作产 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组织绩效。
创新与改进
个人在工作中展现的创新思维和 改进意愿,能够推动组织的创新 和改进,从而提升组织绩效。
个人行为对组织绩效的间接影响
组织文化塑造
个人行为对组织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积极的个人行为有助于塑造正面的组织文化 ,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个人行为与组织绩效的未来发展趋势
数字化转型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个人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将更 加显著,员工需要掌握数字化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 能力。
团队合作与沟通
未来组织将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跨部门沟通,个人需要具 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以促进组织内部的协作和 整体绩效提升。
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
适应性与学习能力
面对变革和不确定性,个人需要具备快速适应和学习能力,不断调 整自己的角色和职责,以适应组织发展的变化。
提高个人行为对组织绩效的未来策略
1 2
培训与发展计划
组织应制定系统的培训与发展计划,提升员工的 技能和素质,培养具备未来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
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激发员工 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个人对组织的贡献。
员工关系管理
个人行为对员工关系管理产生影响,良好的员工关 系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间接提升组 织绩效。
培训与发展
个人在培训和发展方面的投入和参与,能够 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间接提升 组织绩效。
个人行为与组织绩效的互动关系
目标一致性
个人行为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程度,决定了个人行为 对组织绩效的贡献程度。
建立导师制度,让资深领导者担任年轻领 导者的导师,传授经验。

影响组织绩效提升的五个关键因素

影响组织绩效提升的五个关键因素

影响组织绩效提升的五个关键因素每个领导者在管理上都关心两件事:目标是否实现,绩效是否改进。

如何改进管理,提升组织绩效,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计划、组织、机制、人才、文化这五个因素对组织绩效影响深远,如图1-1所示。

图1-1 影响组织绩效提升的五个关键因素图一、计划计划是组织目标实现的保障。

目标是彼岸,现实是此岸,计划是此岸到彼岸的路径。

路径包括做什么?为什么做?谁做?什么时间做?什么地点做?如何做?以上五问可以用5W1H来表示,它们构成计划的内容。

我们只有明确计划的目标,从时间和空间维度理清各项工作开展的先后顺序和主次关系,确定时间表,配备合适的人员,才能制订科学可行的计划。

制订计划可以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进行,首先对目标从上到下进行分解,再从下到上实现计划和行动的整合。

表1-1是某公司Q项目总体计划,既列举了主要事项,又对开展主要事项的活动进行分解,明确了子事项。

表1-1 2019年Q项目总体计划表时间主要事项子事项责任人2月01日—2月15日 A a1、a2、a3 张三2月16日—3月05日 B b1、b2、b3、b4 李四3月06日—3月15日 C c1、c2 王五表1-2是总体计划的细化,进一步明确各子事项的时间表及负责人。

最后对需完成主要事项的子事项以及与外部子事项关系进行明确,如表1-3所示。

表1-2 2019年Q项目A活动工作组实施计划表时间工作子事项责任人2月01日—2月05日a1 张三2月06日—2月08日a2 张三2月09日—2月15日a3 张三表1-3 2019年Q项目总体计划明细表时间主要事项完成子事项及涉及并联事项责任人2月01日—2月15日 A a1+a2+a3+1/2b1+1/3c1 张三、李四、王五2月16日—3月05日 B 1/2b1+b2+b3+b4+2/3c1+1/4c2 李四、王五3月06日—3月15日 C 1/3c1+3/4c2 王五备注:分数代表须完成该事项整体工作量。

一个组织的绩效的影响因素

一个组织的绩效的影响因素

一个组织的绩效的影响因素
1. 目标设定与管理:组织应设定合理、具体、实现的目标,并加强对员工目标的设定、跟踪和反馈,以确保团队在特定的期限内达成预期的成果。

2. 员工素质:员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等都对组织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组织应通过持续培训、职业发展等方式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3. 激励机制与管理:合理的激励机制能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改善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管理层应根据不同员工的贡献和表现,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

4. 工作流程和流程管理:组织的工作流程和流程管理直接影响到组织运营的效率和效益。

优化工作流程和流程管理可以使组织更高效地开展工作。

5. 信息化管理: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和决策效果。

信息化管理需要不断追求创新和优化,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竞争。

6. 组织文化:一种积极向上、高效的组织文化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整体效率,提高组织的绩效。

7. 外部环境:组织的绩效受到外部经济、政治、社会、自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组织需要灵活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

组织氛围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组织氛围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队和团队成员产生重要的影响(
言的文化的感知( Morrison,
Liu, Sun, & Härtel, 2008 )。
Wheeler-Smith & Kamdar,
2011; Morrison, 2011)。
公平氛围
公平氛围是指组织成员
对于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所受
对待的公平程度的共同感知,


是组织成员公平感知的集合.
3.3.1道德氛围、关怀氛围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工作满意度
道德氛围 关怀氛围
组织绩效
组织承诺
道德氛围通过工作满意度中介作用 对组织绩效有显著间接影响。道德氛 围与工作满意度成正相关,工作满意 度与组织绩效成正相关。良好的道德 氛围对组织绩效有正向的间接促进作 用(Sherine Farouk & Fauzia Jabeen, 2017)。道德氛围通过影响组织承诺, 从而影响组织绩效(Jaramillo, Mulki, & Solomon, 2006)。
据张若勇等人的研究,当员工身处于良好 的组织氛围,他会想要回报组织,具体表现在 工作中提供更好的服务(张若勇, 刘新梅, 沈力, 王海珍, 2009)。
3
变量及关系介绍
3.1组织氛围
组织氛围的概念
Schneider将组织氛围定义为“在某种环境中员工 对一些事件、活动和程序以及那些可能会受到奖励、 支持和期望的行为的认识”(Schneider, 2013)。
2.3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任何人际关系本质上是交换关系, 只有人与人之间精神和物质的交换过程达到互惠平衡 时,人际关系才能和谐。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Blau和Homans认为,如果个 体感觉组织对自己有价值,往往会加入到社会交换关 系中来,一旦这种关系证明双方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那么双方都会期望对方扩大交往的范围和频率。 (Blau, 1964; Homans & George, 1958)。

组织绩效影响因素1

组织绩效影响因素1

组织绩效的影响因素1、组织的凝聚力:凝聚力与绩效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凝聚力指标与公司财务绩效指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2、组织中成员的熟悉程度:成员之间的熟悉程度决定着组织的决策效率和相互配合工作的效率,因此,影响着组织绩效;3、组织的领导:组织氛围对组织绩效有很大影响,而领导力风格又对团队氛围有直接影响;4、组织的目标:组织的绩效目标可以有许多形式,数量、速度、质量、成本、客户满意度等等;5、组织的激励:不仅包括对集体层面的激励,也包括对成员个体层面的激励;6、组织成员的素质:主要表现在知识、技能和态度几个方面,对组织的绩效有重要影响。

7、组织成员的多样化:成员在性格、性别、态度以及知识背景或经验方面的差异,会形成组织内部的相互配合、配合补充,从而形成独特的组织力量,影响组织的绩效;8、组织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通过各种有形(如各项福利制度、文化活动)和无形(如人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导向、工作态度、敬业程度等)的东西来影响组织绩效的。

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注:以下文章中,“团队”==“组织”,项目团队==小型组织)当一个项目团队缺乏团队精神时就会直接影响到团队的绩效和项目的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每个项目团队成员都有潜力去完成项目任务,但是由于整个团队缺乏团队精神,使得大家难以达到其应有的绩效水平,所以团队精神是影响团队绩效的首要因素。

除了团队精神以外,还有一些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以及克服它们的具体办法如下:1. 项目经理领导不力这是指项目经理不能够充分运用职权和个人权力去影响团队成员的行为,去带领和指挥项目团队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奋斗。

这是影响项目团队绩效的根本因素之一。

作为一个项目经理一定要不时地检讨自己的领导工作和领导效果,不时地征询项目管理人员和团队成员对于自己的领导工作的意见,努力去改进和做好项目团队的领导工作。

因为项目经理领导不力不但会影响项目团队的绩效,而且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

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

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

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员工的能力和技能、动机和激励、工作环境和氛围、工作关系和团队合作等。

外部因素包括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领导者的风格和行为、市场竞争和经济环境等。

员工的能力和技能是影响绩效的重要因素。

员工的能力与技能水平决定了他们在工作中所能发挥的潜力。

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员工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并且更容易适应变化和创新。

组织应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提升他们的能力和技能。

员工的动机和激励也对绩效有着显著的影响。

激励机制可以帮助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投入程度。

有效的激励措施包括提供公正的薪酬、提供晋升和发展机会、赋予员工更多自主权和责任等。

员工的动机是绩效提升的内在动力,组织应该注重激励机制的设计和落实。

工作环境和氛围是影响绩效的重要因素。

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效率。

一个鼓励团队合作和互助的工作氛围可以促进积极的工作关系,提高绩效。

组织应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良好的工作设施和设备,以及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工作关系和团队合作也对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工作关系可以增强员工之间的互信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团队合作可以协同员工的力量,发挥出更大的创造力和效率。

组织应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和鼓励团队合作,包括提供团队建设培训和活动,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也对绩效有重要的影响。

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可以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态度,进而影响绩效。

积极向上的文化和价值观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推动绩效的提升。

组织应该树立积极的文化和价值观,并通过培训和沟通来传递和弘扬。

领导者的风格和行为也对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领导者的行为和态度会通过示范效应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态度。

一个能够激励和激发员工潜力的领导者能够有效地提高绩效。

领导者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并且能够赋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

市场竞争和经济环境是影响绩效的外部因素。

影响组织绩效的影响因素(1)

影响组织绩效的影响因素(1)

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前言:组织绩效是指组织在某一时期内组织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及赢利情况。

而组织绩效评价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对组织的整体运营效果作出的概括性评价。

它可以揭示组织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赢利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为管理人员和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信息,为改善组织绩效指明方向。

组织绩效问题是衡量一个组织运营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之一,也一直是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中心问题。

因此,组织绩效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本文从动机观—团队观—组织文化观这一主线分析组织绩效的微观影响因素,并从这一分析主线对组织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另外,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也进行了简要评述。

主题:自从管理学诞生以来,组织绩效问题一直作为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来进行研究。

从管理发展史的角度来看,通过科学管理时期的外部规则控制和经济刺激,行为主义时期的参与和民主化管理;系统论时期的权变思想来达到绩效目的;从组织的微观层面来看,有学者从个体层面分析绩效水平,或从群体层面分析绩效水平,或从组织层面分析绩效水平。

本文在继承了关于组织绩效是管理核心问题观点的同时,力图从组织的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面进行综合思考,并从中得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结论。

一、动机观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早期动机理论源于心理学家Games(1890)、Freud(1895)和McDougall(1908)的思想,这些心理学家认为许多行为源于本能。

但其局限性开始以动力心理学所倡导的以内驱力为基础的理论所取代(Woodworth,1918)。

而Skinner(1953)认为个体能够理解他们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不确定事件将影响着将来的行为。

心理学家集中于本能论和内驱力的理论探索,而管理者更多地集中于把动机理论运用管理当中的实际问题,由此形成了运用动机理论来分析企业员工的内容型和过程型的动机观。

动机观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主要基于两种视角:一种集中于分析员工的多种需要,因为根据人类行为的基本模式,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又是需要所引发的,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

一个组织的绩效受哪些因素影响

一个组织的绩效受哪些因素影响

3.员工队伍特征与市场导向
首先,人力资本与市场导向密切相关。组织人力资本水平与组织的市场导向的关 系体现在高层管理人员的特征上。以市场为导向的价值和信念从根本上说是最高管 理层的责任,高层管理人员在加强市场导向方面具有关键的作用,他们的作用成为 影响市场导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市场导向要用革新的营销计划和战略对变化着的顾 客需求做出反应。因此,高层管理人员的教育程度越高,组织的市场导向程度就越 高。其次,员工动机与市场导向相关。员工动机与市场导向的关系是通过企业文化 和制度行力传递的。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参与热情和内部动因可能对组织文化的影 响力和制度执行力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员工工作动机不纯,组织文化和组织制度则 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和实施,市场导向这一理念也就得不到有效实施。最后,雇员 流动与市场导向相关。市场导向的本质是一种最有效地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组织 文化,而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顾客提供稳定的服务。如 果雇员流动频繁,可能会影响到对客户服务的稳定性。
3.用人政策与员工队伍特征
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是建立组织知识创造力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当员工
也愿意为企业贡献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时,组织的知识创造力才能实现。 一般说来,当组织愿意投资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采用高承诺性的用人 政策时,更有可能提高员工的贡献动机。研究表明,人力资源用人政策 ,如将组织绩效和团队绩效相挂钩、知识创造目标、为员工提供发展机 会、提供可回馈的绩效评估系统等和员工动机是正相关的。另外,当组 织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让员工看到自己的光明前景时,会弱化员工的 跳槽动机,留住人力资本。
4.留人政策与员工队伍特征
组织采用的人力资源政策可对组织雇员流动产生重大的影响。高承诺的
人力资源政策系统与组织低流动率相关。研究发现,有一些人力资源政 策组合有可能鼓励员工留在组织,比其他政策更能保留人力资本。比如 ,具有竞争力的薪水和收入是员工作出留下或离开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此外,如果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技能在其他组织不能发挥作用时,组 织丧失人力资本的可能性就小;如果员工通过外部培训建立起的技能是 可以应用到其他组织的,组织可根据员工接受到的特殊外部培训和他们 预先签定时间承诺协议,避免人力资本流失。

组织绩效影响因素【一】

组织绩效影响因素【一】

组织绩效影响因素【一】战略取向组织的战略取向决定了组织的经营范围、所服务的顾客群体及所采用的竞争战略,这些将在宏观层面上影响组织的绩效,而组织的战略取向变化又会影响微观层面上的组织结构。

Johnson & Michiel(2001)以购买型组织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职能型组织结构变革的原因以及这些变革是如何发生的。

研究发现,环境压力会驱动企业的组织变革,但并非是产生组织变革的唯一因素,组织结构受环境和战略的影响,部门化的组织必须与企业的战略和结构一致。

不考虑企业整体结构的变革,而仅仅考虑部门化的变革往往是无效的。

在战略取向方面,成功的企业大体有以下三个特征:1、接近顾客一些学者认为,卓越的组织是顾客驱动型的,其特点就是视顾客为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而且成功组织的主组织绩效影响因素要价值观是满足顾客的需要。

2、快速反应快速反应意味着卓越的组织对问题和机遇能够作出迅速的反应。

这就要求组织在多变的商业环境下,不断地对市场环境和组织内部出现的新问题及新机会,快速有效地作出反应,为组织带来发展的新动力。

3、焦点清晰组织需要明确的重点和目标,目标切忌左摇右摆。

也就是说,组织战略应有一定的持续性,不要轻率地从自己擅长的业务转到别的业务上。

高层管理高层管理者的心智及领导方式也对组织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

Bass认为,领导有两类:交易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

所谓交易型领导,是指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以一系列的交易和隐含的契约为基础。

该类型的领导以奖赏的方式领导下属,当下属完成特定的任务后,便给予承诺和奖赏,整个过程就像一项交易。

所谓变革型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改变下属的动机与价值观,例如提升需要层次、超越自我兴趣等来促进绩效的提高和整个组织的变革;变革型领导涉及4个维度:领袖魅力、鼓舞动机、个别体贴和智力刺激。

研究表明,领导方式与组织绩效具有密切的联系。

Steyrer & Mende(1994)研究发现,在银行业,变革型的管理者比事务型的管理者会获得更多的顾客市场份额。

影响绩效管理的因素

影响绩效管理的因素

影响绩效管理的因素一、因素总结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有员工技能、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激励效应。

员工技能是指员工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内在的因素,经过培训和开发是可以提高的;外部环境是指组织和个人面临的不为组织所左右的因素,是客观因素,我们是完全不能控制的;内部条件是指组织和个人开展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也是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能改变内部条件的制约;激励效应是指组织和个人为达成目标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励效应是主观因素。

二、管理机制绩效管理发挥效果的机制是,对组织或个人设定合理目标,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员工向着组织期望的方向努力从而提高个人和组织绩效;通过定期有效的绩效评估,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组织目标达成有贡献的行为和结果进行奖励,对不符合组织发展目标的行为和结果进行一定的约束;通过这样的激励机制促使员工自我开发提高能力素质,改进工作方法从而达到更高的个人和组织绩效水平。

从绩效管理循环模型中可以看出,绩效管理获得良性循环,以下四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是目标管理环节二是绩效考核环节三是激励控制环节四是评估环节目标管理环节的核心问题是保证组织目标、部门目标以及个人目标的一致性,保证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得到同步提升,这是绩效计划制定环节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模型发挥效用的关键,只有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估系统,对员工和组织的绩效做出准确的衡量,才能对业绩优异者进行奖励,对绩效低下者进行鞭策,如果没有绩效评估系统或者绩效评估结果不准确,那么将导致激励对象错位,那么整个激励系统就不可能发挥作用了。

三、激励机制在绩效管理模型中,激励效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激励效应取决于目标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

目标效价指的是目标达成所获得的奖励对个体的激励程度或者目标未达成对个体的惩罚程度;期望值指的是个体达成目标的可能性与组织承诺兑现奖励或惩罚的可能性,只有这两个方面可能性都非常大,期望值才足够高。

在这里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关键的。

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

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

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日益复杂多变、充满着不确定性。

企业从组织结构到运行模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以期望能适应市场环境,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然而变化中蕴含不变的是企业对于高绩效的不懈追求。

这里的绩效包含三个层面,即个人绩效、群体绩效、组织绩效。

企业是一个组织,而员工是各组织的核心,高的组织绩效是指企业能积极有效地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而员工个人的绩效则是群体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基础,三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关键词:个人绩效、群体绩效、组织绩效一、组织绩效的概念二、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一)个人因素(1)影响个人绩效的因素(2)提高个人绩效的方法(二)群体因素(1)影响群体绩效的因素(2)提高群体绩效的方法(三)组织因素(1)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2)提高组织绩效的方法三、小结四、参考文献一、组织绩效的概念组织绩效是指组织在某一时期内组织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及赢利情况。

它可以揭示组织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赢利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为管理人员和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信息,为改善组织绩效指明方向。

组织绩效问题是衡量一个组织运营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一)个人因素1、影响个人绩效的因素(1)能力因素无须质疑的是能力的大小对绩效的提高的确起到关键作用。

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

在一些企业,有一些业绩表现较为突出的员工,频频被放到许多不同的岗位上锻炼,结果在新的岗位一旦绩效存在问题,就马上被否定,一些好素质、好潜力的人们在不断受挫后被扼杀了。

这是对能力认识的一种悲哀。

(2)动机因素行为的产生是需要诱因的,个体绩效=能力+动机,可见动机在个体绩效提高方面的作用。

(3)态度因素“态度决定一切”。

只有员工的满意,才有客户的满意,才有组织的满意。

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认同忠诚和投入,是企业的一笔宝贵财富。

(4)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让员工满意是管理工作的本身,所以考虑员工面临的条件与环境也是对体现为员工服务的一种理念。

管理学知识地图

管理学知识地图

管理学知识地图(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节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构成1.管理万能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2.管理无能论:成败取决于环境因素3.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分析:管理环境的构成管理环境:存在于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

内部:组织文化(决定是否被认可,间接)、经营条件(决定是否能做以及能做到的程度,直接)外部:一般环境因素(宏观,间接影响);任务环境因素(微观,直接影响)第二节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1.一般环境因素:政治、经济、社会、科技2.任务环境因素:更直接具体: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竞争对手、政府管理部门、社会特殊利益代表。

3.组织经营条件:经营资源、能力和知识4.组织文化及其影响:定义:指组织的共同观念系统,是一种存在于组织成员之中的共同理解。

特点:客观性、个异性、民族性、稳定性影响:影响管理者的行为,左右其知觉、思想和感觉。

有一个清楚的文化理念体系是一个组织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三节环境的管理管理者的工作成效取决于对环境的了解以及能否正确做出反应。

1.组织环境的管理a)定位:衡量不同: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b)变化程度:动态环境和稳定环境;复杂程度:复杂环境和简单环境(两者组成四种类型)c)组织环境管理的一般步骤:收集信息--研究变化--预测趋势--分析影响程度--做出反应d)应对外部环境的常用方法:主动适应,变被动为主动(方法:广告、联合、舆论、制定战略、改变结构)2.组织文化的管理a)组织文化的划分:默契—离散—形式文化—系统文化(不成熟-初步成熟-比较成熟-成熟)b)组织文化的建立:管理者引导,建立规章制度c)组织文化的改变:发生危机、领导变动、规模扩大、文化薄弱3.管理者面临的新挑战:a)环境变幻莫测b)全球化c)管理伦理和社会责任第三章科学决策第一节决策及其基本过程1.决策及其含义含义:决策作为行动,是指在一系列方案中做出选择决定的行为本质:是人们为达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或最佳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前提:要有明确的目的条件:有若干个可行方案可供选择重点:方案的分析比较结果: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实质:主观判断的过程2.基本过程察觉和分析问题—明确决策目标—制定可行方案—分析比较方案—选择满意方案—实施决策方案—监督和反馈3.决策的重要性a)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始终b)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c)决策能力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第二节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1.问题类型:需改变和需实现、结构良好和结构不良、经常性和例外、紧急的和重要的2.环境的制约:信息的可得性: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决策环境:确定型、风险型(原因、目标、信息明确,但结果不确定)、不确定型(知道目标,但信息不完全)、模糊型组织文化:回避风险型和富于冒险型3.决策者的个性特点a)决策者的风险倾向:保守型、进取型、稳妥型b)决策者的个人决策风格:命令式、分析式(多收集信息)、概念式(讨论、备选)、行为式(关注他人发展,制定有利于帮助别人实现目标的决策)第三节决策的漠视、方法和技巧1.决策模式:古典:掌握全部信息,消除不确定性,理性评估决策环境,做出最优决策行政模式:利用不完全信息,在有限理性约束下,以满意为最求(满意原则)政治模式:建立同盟,通过沟通收集信息,通过争论达成共识,达成妥协方案2.决策方法:程序决策方法:多用于反复出现的、结构良好的、经常性的问题适应性决策方法:多用于问题模糊多变,结构不良的问题(渐进式、经验式)创造性~:主要用于广告设计、新品研发及其他(头脑风暴法、发散思维法)期望值法:多用于风险型决策(备选方案存在两种以上可能结果)决策树法:风险型(由决策点开始,自左向右,计算期望值和选择方案则反向)3.决策技巧:如何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准确收集利用信息—正确运用直觉—把握决策时机和确定决策者—克服心理障碍—学会处理错误决策第四章确定目标第一节目标及其重要性1.目的和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前言:组织绩效是指组织在某一时期内组织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及赢利情况。

而组织绩效评价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对组织的整体运营效果作出的概括性评价。

它可以揭示组织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赢利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为管理人员和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信息,为改善组织绩效指明方向。

组织绩效问题是衡量一个组织运营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之一,也一直是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中心问题。

因此,组织绩效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本文从动机观—团队观—组织文化观这一主线分析组织绩效的微观影响因素,并从这一分析主线对组织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另外,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也进行了简要评述。

主题:自从管理学诞生以来,组织绩效问题一直作为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来进行研究。

从管理发展史的角度来看,通过科学管理时期的外部规则控制和经济刺激,行为主义时期的参与和民主化管理;系统论时期的权变思想来达到绩效目的;从组织的微观层面来看,有学者从个体层面分析绩效水平,或从群体层面分析绩效水平,或从组织层面分析绩效水平。

本文在继承了关于组织绩效是管理核心问题观点的同时,力图从组织的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面进行综合思考,并从中得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结论。

一、动机观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早期动机理论源于心理学家Games(1890)、Freud(1895)和McDougall(1908)的思想,这些心理学家认为许多行为源于本能。

但其局限性开始以动力心理学所倡导的以内驱力为基础的理论所取代(Woodworth,1918)。

而Skinner(1953)认为个体能够理解他们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不确定事件将影响着将来的行为。

心理学家集中于本能论和内驱力的理论探索,而管理者更多地集中于把动机理论运用管理当中的实际问题,由此形成了运用动机理论来分析企业员工的内容型和过程型的动机观。

动机观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主要基于两种视角:一种集中于分析员工的多种需要,因为根据人类行为的基本模式,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又是需要所引发的,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

因此,内容型动机观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证实与动机有关的各种因素,管理者的任务是创设一种积极满足各种员工需要的工作环境,这样就能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同时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不良的工作态度、行为和绩效,并认为奖励的价值在于满足所激发的需求。

另一种集中于围绕员工的激励过程及其对工作行为的决定性影响,特别注重解释需要、奖励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动机观注重个体,欲图通过个体的人格特征(得自本能或组织影响)来解释员工的行为,为此,动机观特别重视从个体层面研究人的各种需要,以及确定这些需要的主次顺序或结构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绩效的影响作用。

动机观对绩效研究侧重于员工行为,并把绩效看作是个体能力和动力的函数,并认为组织是由个体构成,个体是形成组织绩效的关键,组织绩效实质是个体绩效的综合体,因而绩效管理应以个体为中心进行。

虽然以个人绩效为主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但是,经过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以个人绩效实现组织绩效是存在缺陷的,全面质量管理专家Deming(1986)也指出,对个人绩效进行考核是不公平的,因为人与人之间所存在的显在绩效差异,几乎都是由他们身处其中的那些工作系统本身所制造出来的,而不是由人们自己制造出来的。

理论与实践发展表明:企业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对组织的宗旨、预期的战略的贯彻和组织绩效的最优化,而以个人绩效为基点来达到组织绩效是违背企业组织存在的,因为,组织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建立在一定结构之上的人的集合体,作为组织成员的集合体,必须对组织中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发挥它的集体力量。

为了达到此目的,企业应以管理团队为主的绩效管理思想,这为从团队角度分析和考察绩效提供理论基础。

二、团队观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团队的研究可以追朔到Deutsch(1949)提出的合作与竞争对组织的影响,他认为,应该使人们在组织中具有共同目标,在共同的目标下合作共事。

它的现代形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工作再设计和社会技术理论,它把组织看成一个从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社会心理技术系统,经济手段与社会心理影响各自和相互作用对个人的工作绩效和组织整体绩效运行的过程。

团队观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主要通过团队绩效来体现的。

主要有单变量研究和模型研究两种视角。

团队观试图以一个变量或几个变量概括团队观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并试图通过组织因素(群体与互动)来提高组织绩效。

因而,团队观注重群体,欲图通过群体的互动来解释员工的行为,团队观也特别强调从群体层面研究团队成员相互之间的信任氛围、良好的沟通、统一的承诺以及内外部的支持等来提高团队的有效性,即团队观通过团队成员的相互依存、整合导向和技能互补来实现团队和组织绩效的影响作用。

员工对团队的承诺同群体凝聚力以及对群体成员的满意度有很强的联系,组织凝聚表示在群体中的一种社会关系, 是成员间彼此吸引的程度。

组织承诺与组织凝聚力高的群体,由于员工与同事的联系紧密, 较有可能分享技能技巧。

团队观对组织绩效的研究侧重于组织中的团队行为,并把绩效看作是团队互动和内外环境支持的函数,并认为组织是由团队所构成,团队是形成组织绩效的关键,组织绩效实质是团队绩效的综合体,因而绩效管理以团队为中心进行。

虽然以团队绩效为主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但是,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讲,实施团队建设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无益处。

然而事实上,当企业没有形成整体意识而实施团队建设构想时,企业就会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窘境。

人们发现,团队建设只是对团队成员的现有知识、技能和管理水平在团队中进行整合,并没有对团队成员本身更为深层次的潜意识方面进行系统开发,鉴于此,便产生了组织文化理论。

三、组织文化观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组织文化研究的先驱者Nadler(1969)提出了组织微观文化概念,他将组织视为整体形态,采用描述性方法来分析单个组织的风貌与特性。

而Pettigrew (1979)明确提出了组织文化的概念与文化模式的研究概念,为组织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早研究组织文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是Buckley关于组织文化和适应性的研究。

组织文化的两种视角分析:一是分类研究,它将组织文化看作是一个变量,是组织的一个特征;二是动态研究,它采用动态的研究思路来解决组织内部的问题解决、学习以及组织调整等方面的问题。

我认为,组织文化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组织核心价值观在组织中社会化的过程,既是组织核心价值观向个体和群体的渗透,也是个体对组织、群体的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过程。

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的研究特别强调文化因素在组织中的作用,试图通过组织中的文化来解释员工的行为,并认为文化是形成组织绩效的关键,组织绩效实质是组织文化的综合体,在管理实践中要求以组织文化开展工作。

组织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无形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

因此,它重视从组织层面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作用。

组织文化观对绩效研究侧重于对员工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并认为绩效的产生来自于组织,组织文化是形成企业绩效的关键。

总结:个人见解(未来研究方向及其启示)(一)关于组织绩效影响的未来研究方向由于组织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颇多,对其影响因素的层次和维度的研究也没有形成绝对一致的认识。

究其原因,组织绩效所包含的内容过于广泛,而单纯把组织绩效的影响因素作为一个变量或一个层次来分析,也很难真正揭示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及其各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实践也很难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

因此,未来应该从特定层面出发,或者针对特定的组织来研究组织绩效问题,以探索更具针对性的组织绩效影响因素模型,同时也会更具应用性和实用价值。

目前关于组织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往往只从为数有限的几个影响变量或组织中单一层面考察与组织绩效的关系。

比如,从需要层次、团队内聚力、团队气氛、团队效能感、组织文化、组织价值观等其中一个、两个变量或一个、两个层面的关系进行研究。

而在实践中,这些变量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控制其中大部分变量,而研究组织绩效与其中少数几个变量的关系的做法,很难得出可靠的结论。

所以,如何构建一个综合模型,全面地研究员工效能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作。

目前的研究成果大多是由外国学者取得的,我国学者对组织绩效的研究多集中在对绩效的衡量和评价上,而对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比较少,即使国内研究也是直接采用从国外引进的分析工具和量表等。

所以,开发本土化的测量工具,构建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组织绩效影响因素模型,并且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组织绩效管理举措以上分析表明,动机观到组织文化观体现了管理学从关注个体的人格、团体的互动到组织文化培养的演变过程。

在企业管理中通过对人力资本的关注和投入来促进企业绩效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管理必须针对企业及其员工的具体情况而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使企业走向健康发展和实现良性循环。

首先,动机观从关注人的内在动机或本能性来激发人的动力,到团队观从共同的互动运作来调动人的合作精神,再到组织文化观关注组织内在的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因而从动机观到团队观再到组织文化观这一主线可以看出,企业在竞争中其它资源的无差异性导致人本化管理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即通过人本化的管理思想来促进组织绩效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成为企业获取超额利润和竞争优势的源泉。

人本化管理最终通过价值和贡献使组织生命体保持内在平衡,这样使组织内员工获得终极幸福感。

其次,激励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员工采用正确的、符合员工需要的激励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参与积极性,增强组织的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企业应该树立以员工为本的经营理念和人力资本投资意识,加强教育和培训,创造和谐、互动的内部人际关系,培育团队凝聚力和整体观念,为企业提供广阔的生存与发展机会。

但是,每个员工工作价值观、工作期望、技能起点、职业生涯的观念等个体因素各不相同,所以在进行员工激励时,应针对员工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从幸福管理学的观点来看,这些方式并不是要给员工带来多大实用的价值,而是要让员工愉悦,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有意识采用能够给员工更好感觉的方式进行激励,以最大化员工的主观福利。

最后,适应组织的内外部变化,培育好组织自身的核心价值观,这是提升组织竞争优势的动力源。

组织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基石,是组织的经营宗旨,是所有成功企业的哲学精髓。

确定价值观在组织中的核心地位,它可以把组织内部个人目标同化于组织的目标,把建立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当成员工行为的准则,以达到道家所提倡的“无为而治”的境界。

它为所有的员工提供了走向共同目标的愿景,也为组织日常行为和经营战略提供了指导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