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第六章 语用学

合集下载

第六张语用学pragmatics

第六张语用学pragmatics

第六张语用学pragmatics Chapter 6pragmatics一、定义1.语境Context The notion of context is essential to the pragmatic study of language,it'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constituted by the knowledge shared by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2.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 It's an important theory in the pragmatic study of language.it's aphilosophical explanation of the nature of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it aims to answer the question"what do we do when using language?"The concept of causatives performatives,the locutionary act,the illocutionary act,the perlocutionary act and the5categories of illocutionary act suggested and formulated by J.R.Searle constitute the speech act theory.3.叙述句Constatives Constatives are statements that either state or describe,and are thus verifiable and it bearing the truth-value.;4.行为句Performatives Performatives are sentences that did not state afact or describe astate,and are not verifiable.5.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 Alocutionary act is the act ofuttering words,phrases,clauses.it's the act of conveying literal meaning by means of syntax,lexicon and phonology.6.言外行为Illcotionary Act An illocutionary act is the act of expressing the speaker's intention it's the act performed in saying something.7.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 Perlocuationary Act is the act performed by or resulting from saying something.it's the consequence of,or the change brought about by the utterance.8.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 It refers to asentence and is agrammatical concept,the meaning of asentence is often studied as the abstract intrinsic property of the sentence itself in terms of predication.9.话语意义Utterance meaning It refers to asentence as what people actually utter in the course of communication,it becomes and utterance and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situation in which it is actually uttered.10.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It's proposed and formulated by P.Grice,a pragmatic hypothesis,is about that the participants must first of all be willing to cooperate,otherwise,it would not be possible for them to carry on the talk.11.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According to P.Grice,it refers to the extra meaning not contained in thutterance,understandable to the listener only when he shares the speaker's knowledge or knows why and how he violates intentionally one of the four maxims of the CP.话语的言外之义是说话人通过故意违反某一准则而获得这种听者能懂的暗含之意。

语用学(第六章)

语用学(第六章)

其所谓施事行为就是表明说话人意图的行 为,表明说话人为什么要这么说,或者说, 它表达的是说话人的意义。奥斯汀把说话人 的意义叫做 “行事语力” (illocutionary force) ,简称“语力”(可译成“言外之 意”)。属于这种行为的话语都存在一定的 语力,如“命令”、“警告”、“通知等等。 施事行为的功能是:以言行事。
塞尔就以施事行为目的是指说话人说一句话时的意图适切方向是指先有事实然后用词语去适合它如断或指先有词语然后用行动去适合它如许诺或要求所表达的心理状态是指说话人对所说命题内指称和陈述的内容的态度为标准把施事行为分为五大类1979断言行为类每个成员的目的是说话人在不同程度度上对某种事情的状况被表达命题的真实性承担义务
奥斯汀把施为句分成两种,一种叫显性 施为句,另一种叫隐性施为句。 1.显性施为句 含有描述该行为的词——施为动词的施 为句。例如:
①I promise to be there at two o’clock.(我答应两点钟到那儿。) ②I bereby wam you that the bull is dangerous.(我在此警告你那头公牛是危 险的。) ③I hereby declare you mayor of Casterbridge.(我在此宣布你为卡斯特桥 市市长) ④我在此感谢同学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语用学
主讲教师:徐志奇
第六章 言语行为理论
•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 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 分析与思考
言语行为理论 (Speech Act Theory)最初 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L.Austin)提出,由 美国哲学家塞尔(J.Searle)补正、完善的,从 行为角度阐释人类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理论。 他们认识到:说话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言 语行为,言中有行,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言就是 行:以言行事。

Chapter6pragmatics语言学整理的资料

Chapter6pragmatics语言学整理的资料

Chapter 61.pragmatics:自测:Pragmatics treats the meaning of language as something intrinsic and inherent. (T/F)术语:pragmatics语用学解释:语用学处理的是语言的实际意义,是在应用中的意义,而不是固有的意义。

术语:Pragmatics can be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how speakers of a language use sentences to effe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语用学是研究某一语言的言者是如何利用句子成功进行交际的。

解释:Pragmatic analysis of meaning is first and foremost concerned with the study of what is communicated by a speaker/writer and interpreted by a listener/reader. Analysis of intentional meaning necessarily involv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what people do through language in a particular context. Intended meaning may or may not be explicitly expressed. Pragmatic analysis also explores how listeners/readers make inferences about what is communicated.语用学对意义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说者或作者要交流的是什么,听者或读者读到的是什么。

并且根据语境分析要表达的意义。

语言学导论第六章

语言学导论第六章
Chapter 6 Pragmatics
pragmatics语用学 --- the study of how speakers of a language use sentences to effe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Preliminaries: 1. If you ask somebody “Can you open the door?” he answers “Yes” but does not actually do it, what would be your reaction? Why? 2. If you are going shopping with your friend and she says to you “the bag I‟m carrying is heavy”, what does she possibly mean?
Analyze the locutionary, illocutionary and perlocutionaly acts contained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 A teacher entered the classroom and saw all the windows were closed. Then he said to his students, “It is hot here. ” • A little girl is visiting a doll store with her mum and she says to her mum, “Mummy, the doll is so cute. ”
• commissives承诺类: I will return the book to you next week without fail. I will never do it again. • expressives表达类: I‟m sorry to hear that. Thank you very much! Happy birthday! I‟m glad to see you again. • declarations宣告类: I now declare the ceremony close. You are fired.

语言学知识_语用学

语言学知识_语用学

语用学一.语用学(Pragmatics)的定义:语用学是用以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使用句子成功进行交际的学问。

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虽然都涉及对语言意义的研究,但是语义学(Semantics)只是将语言视作一个独立的系统来研究,而语用学(Pragmatics)则是将语言置于语境(context)之中。

所以,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将语境(context)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之内。

二.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Sentence Meaning Vs. Utterance Meaning):1) 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句子意义指的是独立于语境的句子本身所传达的字面意义。

2)话语意义(Utterance Meaning):话语意义指的是将句子的意义置于特定语境中以表达言者某种意图的意义。

三.指示现象(Deixis):指示现象指的是说话人利用语言形式表达说话内容所涉及的人员、事物、时间、地点等方面。

指示现象是连接语言形式及其发生语境的桥梁。

指示语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的参与者。

2)空间指示语(spatial deixis):用于指代言语活动中所涉及的人、物或事的相对位置。

3)时间指示语(temporal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活动中的时间点和时间段。

四.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1) 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的言语行为模式: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言语行为模式区分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

随后,他又对原先的理论进行了发展,放弃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的区分,发展出了新的言语行为模式。

语言学概论,讲义第六章 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语言学概论,讲义第六章 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第六章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教学要求与目的:了解语境的类型、语境和语句意义的关系、语境和词语所指的关系;了解会话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违反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区分蕴含义和预设义;了解“言有所为”、直接和间接的言语行为第一节语用概说一、什么是语用语用就是语言运用,指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语用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性质。

1、情境性:语言的实际运用是要讲求交际效果,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话语的表现风格不同,要切合语境,表达得体2、社会性:语言运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他人密切相关的社会行为3、规约性:语言运用过程必须遵从语言使用的社会习惯和表达规则,按照社会的行为规范行事二、语用研究的范围语用学是一门对立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句法学、语义学、语言的发出者和理解者;使用语言的环境,语言在语境中产生的临时意义和附加意义第二节语境和语句的意义一、语境的类型语境指言语交际活动的环境,语境大致分为两类: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1)言内语境:又称上下文语境,指语言表达中的前言后语或上下文,是狭义语境(2)言外语境:指言语交际活动相关的时间、空间、场景等交际情景和社会情境,是广义语境二、语境和语句意义1、言内语境的作用: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2、言外语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解释词语的非义项和句子的非命题,解释特殊词义和句子,解释不但超过了词语的义项义和句子的命题义三、语境和词语所指1、指示词语和指示意义(1)指示词语:主要是指示词语的所指问题,是随着语境变化而变化的(2)指示意义:包括“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指示意义都要借助语境来确定2、一般名词的指称意义区分名词指称中的“有指”和“无指”。

“有指”就是名词有指称性,“无指”就是名词没有指称性第三节会话准则和会话含义一、“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1、合作原则:在言语交际中,为确保交谈双方相互配合而遵守的语用规则,包括“质量准则”“数量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2、礼貌原则:是人类交际的普遍现象,也是人与人会话必须遵守的准则;要做到“得体和慷慨”“赞誉和谦逊”“一致和同情”二、违反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1、被迫违反或放弃会话准则:说话人在某些场合或条件下只能迁就一种会话原则放弃另一种会话原则2、故意违反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说话人故意违反会话原则来表达某种特殊的意义,或者说是在语句背后还暗含其他意义甲:我这副山水图怎么样/乙:嗯:装裱的不错三、蕴含义和预设义1、蕴含义:句子的基本信息中包含的上位义或整体义,具体分为“衍推义”和“隐含义”两种2、预设义:不在句子断言的范围之内,指句子包含的某个背景信息如:他哥哥在北京上大学第四节言语行为一、言有所为用语句做事,说话本身就是在做“建议、劝告、请求、命令”这一些事,通过语言形式来完成交际的行为就是言语行为二、言内、言外、言后1、言内:言内行为是一种述事行为,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即通过语音、语汇、语法的等语言形式和手段来传递信息2、言外:言外行为是说话人用某种语言的语音形式说出了这句话,就完成了述事这一行为3、言后:言后是指说话带来的效果三、直接与间接的言语行为1、直接言语行为:用字面意义来实现交际如:我们把空调关了好吗?2、间接言语行为:委婉暗示自己的交际信息如:今天有点冷。

语言学知识_语用学

语言学知识_语用学

语用学一.语用学(Pragmatics)的定义:语用学是用以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使用句子成功进行交际的学问。

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虽然都涉及对语言意义的研究,但是语义学(Semantics)只是将语言视作一个独立的系统来研究,而语用学(Pragmatics)则是将语言置于语境(context)之中。

所以,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将语境(context)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之内。

二.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Sentence MeaningVs.Utterance Meaning):1)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句子意义指的是独立于语境的句子本身所传达的字面意义。

2)话语意义(UtteranceMeaning):话语意义指的是将句子的意义置于特定语境中以表达言者某种意图的意义。

三.指示现象(Deixis):指示现象指的是说话人利用语言形式表达说话内容所涉及的人员、事物、时间、地点等方面。

指示现象是连接语言形式及其发生语境的桥梁。

指示语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的参与者。

2)空间指示语(spatial deixis):用于指代言语活动中所涉及的人、物或事的相对位置。

3)时间指示语(temporal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活动中的时间点和时间段。

四.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1)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的言语行为模式: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言语行为模式区分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

随后,他又对原先的理论进行了发展,放弃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的区分,发展出了新的言语行为模式。

语言学语用学知识点

语言学语用学知识点

语言学语用学知识点1. 概述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而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关注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使用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语言学语用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交际意图、言辞行为、场景适应、语用推理和言语间关系等。

2. 交际意图交际意图是指说话人使用语言表达时的意图和目的。

在语用学中,我们常常会分析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以理解他们使用特定语言表达的含义和目的。

交际意图可以通过直接问句、反话、暗示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研究交际意图,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功能和作用。

3. 言辞行为言辞行为是指说话人通过语言所实现的特定行为。

根据语用学的观点,说话人的语言使用不仅仅是传递信息,还包含着言辞行为。

例如,当我们说“请帮我关一下窗户”时,实际上是在表达一个请求行为。

言辞行为可以分为直陈陈述、承诺、威胁、命令等不同类型。

4. 场景适应场景适应是指说话人根据语境和交际环境来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

语境包括时间、地点、参与者身份等因素,而交际环境则涉及到社会文化和情境。

在语言交际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适应自己的语言选择和表达方式,以确保对方能够准确理解我们的意思。

5. 语用推理语用推理是指我们通过语境和常识对言语进行的推理和理解。

在语用学中,我们意识到语言表达的含义不仅仅取决于字面意思,还需要通过推理来理解隐含的意思。

通过语用推理,我们能够更好地解读他人的言辞,准确理解对方的意图和目的。

6. 言语间关系言语间关系是指多个句子或言语之间的关联和衔接。

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通常会使用多个句子或言语来表达连续的思想和意思。

通过理解这些句子或言语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言语间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对比关系、条件关系等。

结语通过学习语言学语用学的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掌握语用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思,有效地进行社会交际。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关语言学语用学的基础知识,并对相关研究领域产生兴趣。

第六章 语用学6-1

第六章 语用学6-1

三、语用学
(一)什么语用学

语用学(Pragmatics)是研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如何得体地、有效地运用 语言进行交际的学科,包括如何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何准确地
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如何产生最好的交际效果。
(二)语用学的兴起

美国哲学家莫里斯(Charles Morris)在20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语用学概念。 20世纪60年代,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 L. Austin)和美国哲学家塞尔(J. R. Searle)先后提出“言语行为”的理论。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 Paul 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的理论。随后,英国语言 哲学家杰弗里· 利奇又提出“礼貌原则”理论。 1977年,《语用学杂志》在荷兰创刊发行,标志着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 科的确立。 1986年在比利时成立国际语用学学会。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语用学理论方法逐渐引入国内并日益受到重视。 2003年成立“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研究队伍逐渐壮大,研究成果越来越丰硕。



交际目的指说话人通过说话要达到的目的,如告知、询问、请求、感谢、道歉、问
候等。说话都是有目的的,即使是寒暄,也是为了修好。 “你说这话是什么意 思” 。

交际方式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交际形式和交际模式,如口头/书面交际,对话/独 白模式等,另一种含义是指表达方式,如是采用直接了当的方式还是含蓄委婉的方
(三)语境的功能


语境的功能指语境对意义的表达和理解所产生的影响。
一方面,语境制约着话语表达 。 根据交际的目的来确定说话的大致内容。 根据交际双方的关系和交际场合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根据交际的条件确定交际形式。

语用学

语用学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目录1名词定义2名词概述3语用差异▪语境▪思维▪联想▪语法▪语言▪文化4学术交叉5相关理论6言语行为7学术研究▪词语层面▪语句层面8问题思考9日常运用1名词定义编辑语用学(pragmatics)语言学、哲学和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脉络如何影响人运用和理解语言。

语用学分析研究影响语言行为(如招呼、回答、应酬、劝说)的标准和支配轮流发言的规则。

语用学还研究语言用于成事的方式。

例如,「我允诺」用于特定语境中就是允诺。

语用学语用学yǔyòngxué[pragmatics]符号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符号或语言词句与其使用之间的关系。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

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

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

语用学的另一核心概念就是意义。

何兆熊先生(1987)在他的语用学概要一书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

‖从发展的观点看,语用学的崛起是语义研究的发展和延伸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语用学是一种对意义的研究。

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同于形式语义学所研究的意义,它所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

由此可知,语境对意义的作用在语用学研究中十分重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语用学)【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语用学)【圣才出品】

第6章语用学一、名词解释1.话题答:话题是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实体,说话者所选择的信息关涉对象,一般是“有定”的。

所谓“有定”,是指“确定的、有具体所指的实体”。

这不仅是对于说话者来说的,而且是说话者认为对于听话者也同样适用的。

也即,说话者选择的话题,是说话者所认为的听说双方都可以确定所指的实体,以这个有定实体为基点添加新的信息内容,才能更好地向受话者传递说话者在听说双方共有知识的基础上所要传达的信息。

2.语境答:语境是指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

语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境是言语内部的上下文或前言后语。

广义的语境既包含狭义语境的内容,也包括言语外部的交际场景和社会文化背景。

语用学中所说的语境,一般是指广义的语境。

语言环境对于语言运用有很强的制约性,不同语境中话语的含意很不一样。

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又叫社会现实语境)。

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

情景语境则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

二、简答题1.辨析以下两组例子中各个句子在语义或表达(语用)功能上的区别。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1)①你想喝点什么?②你想喝点什么吗?(2)①人来了。

②来人了。

答:(1)①从语义上来说,“你想喝点什么?”的句子焦点是“什么”,即询问对方所要喝的东西是什么,而“你想喝点什么吗?”的句子焦点在语气词“吗”上,即询问对方是否要喝东西。

②从表达功能上来说,“你想喝点什么?”是一般疑问句,被询问的一方只需要直接回答;而“你想喝点什么吗?”是是非问句,存在是非选择关系,被询问者要先选择,再回答。

(2)①从语义上来说,“人来了”是特指,是说话双方都知道来人的身份。

而“来人了”中“人”的对象指代不明,是泛指,即来人的身份是不明的。

②从表达功能上来说,“人来了”说明说话人对来的人是有准备的,预设说话人对这件事是已知的。

新版简明英语语言学 Chapter 6 pragmatics 语用学

新版简明英语语言学 Chapter 6  pragmatics  语用学

Chapter 6 pragmatics 语用学知识点:1.*Definition: pragmatics; context2.*sentence meaning vs utterance meaning3.*Austin’s model of speech act theory4.Searle’s classification of speech acts5.*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考核目标:识记:*Definition: pragmatics; context领会:Searle’s classification of speech acts综合应用:sentence meaning vs utterance meaning;Austin’s model of speech act theory;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一、定义1. Pragmatics语用学: Pragmatics: the study of how speakers of a language use sentences to effe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Pragmatic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a kind of meaning study.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使用者是如何使用句子成功进行交际的。

语用学也可以看作是一中意义研究。

(它不是孤立地去研究语义,而是把语义置于使用语境中去研究的一门学科。

)2. Context 语境:The notion of context is essential to the pragmatic study of language, it’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constituted by the knowledge shared by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 语境这个概念对语言的语用研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英语语言学 语用学 Pragmatics

英语语言学 语用学 Pragmatics
语用学研究的是交际过程中语言意义的表达和 理解。语用学家认为不把意义放在语境中来考 虑就不可能对语义进行充分的描述.
The essential distinction between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is whether the context of use is considered in the study of meaning.
6.1.2 pragmatics and semantics
related but different linguistic studies of meaning both study meaning
Semantics treats meaning as an abstract, self contained, intrinsic system, a property attached to language itself, which is not influenced by context.
研究语言使用者是如何使用句子成功进行交际 的
It is a discipline of studying meaning not in isolation, but in context.
Pragmatics: the study of linguistic acts and the contexts in which they are performed
因此在研究语义时是否考虑语境便成了传统语 义学和语用学的根本区别所在。
如 It is cold in here 这个句子,对传统语义学 家来说,只是表达了“某一地点气温比较低” 这样的命题内容。而对语用学家来说,除了陈 述一个客观的气温情况外,说话人很可能是为 了请听话人做点什么,如关上窗户、打开暖气、 借件衣服御寒等。

语言学第六章 语用学

语言学第六章 语用学

Sentence meaning vs. utterance meaning
---- Sentence meaning(句子意义): Abstract and context-independent meaning; literal meaning of a sentence; having a dyadic relation as in: What does X mean? ----utterance meaning(话语意义): concrete and context-dependent meaning; intended meaning of a speaker; having a triadic relation as in: What did you mean by X?
Performatives (行事话语) ---- sentences that do not state a fact or describe a state, and are not verifiable.
Note: Sometimes it is easy to get confused, e.g.“It is raining outside” can be a constative, and also a performative, for by uttering such a sentence, we may not only state a fact, but involve in the act of informing someone about the rain.
The locutionary act(言内行为)an act of saying
something,uttering words,phrases ,clauses and so on, i.e. an act of making a meaningful utterance (literal meaning of an utterance);

精讲-第六章_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精讲-第六章_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二、语境和语句意义
(二)言外语境的作用 1.用来解释词语和句子的具体所指意义。 例如:今天他又迟到了。(上班、上学、约会?) 2.用来解释特殊词义和句义 例如: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 3.用来解释不但超出了词语的义项义和句子的命题义,而且需要揣 摩才能理解的背后意义。 例如:现在是21世纪了。(陈述事实、回答问题、应该与时俱进)
三、语境和词语所指
3.根据指示词语的类别,指示意义主要包括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 点指示。有的学者还提出了“语篇指示”和“社交指示”。 例如对话—— A :订书机在你那儿吗?我这儿有东西要订。 B :你来拿吧。订书机不在桌上,在我左边的抽屉了。 这里的“你、我、那儿、这儿、桌上、左边”都表示了明确的人称 、地点指示意义,说话双方都有赖语境才可理解。 《围城》中孙柔嘉对方鸿渐的称呼:方先生、您、你、你这个人
有指:名词有指称性; 无指:名词没有指称性(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指称); 任指:有指名词与任意的一些或某些对象联系的指称; 全指:有指名词与某类对象的全体联系的指称; 定指:说话人和听话人都知道的有指名词与某个或某些对象联 系的指称; 不定指:至少是听话人不知道的有指名词与某个或某些对象联 系的指称。
重难点和考点
• 本章的重、难点和常考知识点 – 语用的性质(常考单选题、多选题) – 语境的类型、语境和语句意义的关系、语境和词语所 指的关系(常考多选题、简答题) – 会话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违反会话准则 产生的会话含义(常考单选题、术语解释题、简答题) – 蕴含义和预设义(常考单选题、简答题、分析题)
知识点测评题
【简单题】简述什么是语言的运用以及如何认识语用的性质。 【答案】 语用即语言的运用,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要想有效地使用语言,不仅要掌握好语言的结构规则,还要了解语 言的使用规律,这中规律就是“语用”。 语用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性质: (1)情境性。语言离不开具体使用的环境。语言使用的环境既包括由 交际双方的言辞构成的上下文语境,也包括言辞之外的各种主客观因 素构成的言语环境。

语言学语用学

语言学语用学

语言学语用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质、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的学科,而语用学则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情境以及语言的意义、目的和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来探讨语言学语用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语言学语用学概述语用学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的奥斯汀(Austin)和格里斯(Grice)提出,并在之后的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它强调语言是一种社会交往工具,语言的意义取决于具体的使用情境,同时还包括承担对话行为和推理的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语用学旨在探索语言的各种功能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交际关系。

它不仅关注语言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还关注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关系,语言的真实意义往往是依赖于具体的使用背景和交际目的的。

语言学语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语篇分析、言外之意、语言行为和交际策略等多个方面。

二、语言学语用学的研究方法语言学语用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实证研究、分析对话语篇、观察自然语言使用、社会语言学调查等等。

这些方法为我们深入理解语言的实际运用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实证研究是语用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实际的调查和实验证据来验证语用学的理论假设,以此增进我们对语言使用的认识和理解。

研究者可以通过设计语用学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和发现。

这种实证研究的结果对于促进语用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实证研究方法外,分析对话语篇也是语言学语用学的常用手段。

通过对实际对话语篇的分析和解读,揭示其中的言外之意和交际策略,深入了解语言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流方式。

这种分析对话语篇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使用的背后意义和动机。

另外,观察自然语言使用和进行社会语言学调查也是语用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通过观察和记录真实的语言使用情景,研究者可以获取大量的语用学素材,并从中分析和总结规律和特点,进一步验证和探索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和观点。

三、语言学语用学的应用价值语言学语用学不仅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性,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刘润清《新编语言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语用学)【圣才出品】

刘润清《新编语言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语用学)【圣才出品】

第6章语用学6.1 复习笔记本章要点:1. Speech act theory言语行为理论2.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its maxims合作原则及其准则3. Politeness principle礼貌原则常考考点:语用学的定义;语法分析与语用学的区别;微观语用学中的基本概念;宏观语用学中言语行为理论(发话行为、行事行为和取效行为);合作原则;实例分析言语行为、合作原则的违反和会话含义;礼貌原则。

本章内容索引:I. Pragmatics1. Definition of pragmatics2. Difference between pragmatics analysis and grammatical analysis3. Definition of micropragmatics and macropragmaticsII. Micropragmatics1. Reference2. Deixis3. Anaphora4. PresuppositionIII. Macropragmatics1. Speech Act Theory(1) Theory of the Illocutionary Act①Locutionary act②Illocutionary act③Perlocutionary act(2) Classification of Illocutionary Act①Representatives②Directives③Commissives④Expressives⑤Declarations(3) Indirect speech acts2.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CP)(1)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Its Maxims(2) Violation of the Maxims3. Politeness Principle (PP)I. Pragmatics(语用学)【考点:名词解释】1. Definition of pragmatics(定义)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speakers’intended meaning, or even the “invisible”meaning, that is, how hearers recognize what is meant even when it isn’t actually said or written.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实际运用的学科,集中研究说话人意义、话语意义或语境意义。

6语言学概论第六章语用真题习题集锦

6语言学概论第六章语用真题习题集锦

语言学概论第六章语用真题、习题集锦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正式提出“语言学的语用学”这一概念的是( D )p209A.莱文森的《语用学》B.奥斯汀的《论言有所为》C.瑟尔的《言语行为》D.1977年在荷兰出版发行的《语用学杂志》2.下列各项,甲和乙之间为蕴含关系的是( D ) P219-220 A.(甲)他又去网吧了——(乙)他去过网吧B.(甲)他早就不吹笛子了——(乙)他吹过笛子C.(甲)他什么时候看的病——(乙)他看过病D.(甲)电脑的硬盘坏了——(乙)电脑坏了3.下列各项,甲和乙之间为蕴含关系的是( B ) P219-220A.(甲)今天中秋节——(乙)今天吃月饼B.(甲)他买了一本小说——(乙)他买了一本书C.(甲)他打破了花瓶——(乙)花瓶被他打破了D.(甲)他们家的电视机坏了——(乙)他们家有电视机3.下列各项,甲和乙之间为蕴含关系的是( C ) P219-220A.(甲)他弟弟出国了——(乙)他有弟弟B.(甲)他现在不是经理了——(乙)他当过经理C.(甲)他养过猫——(乙)他养过动物D.(甲)他又喝醉了——(乙)他以前喝醉过4.下列各项,甲和乙之间为预设关系的是( B ) P219-220A.(甲)他是经理助理——(乙)他不是经理B.(甲)他的手机坏了——(乙)他有手机C.(甲)他喜欢看小说——(乙)他喜欢看书D.(甲)他在读大学——(乙)他在上大学4.下列各项,甲和乙之间为预设关系的是( C ) P219-220A.(甲)他买了一只钢笔——(乙)他买了一支笔B.(甲)老王在小李左边——(乙)小李在老王右边C.(甲)他早就不在学校工作了——(乙)他以前在学校工作过D.(甲)什么水果他都吃过——(乙)他吃过苹果5.下列句子属于施为句的是( C )P223A.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B.上海房价今年又涨了。

C.这件事绝对没问题。

D.台湾是个美丽的地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面各项属于礼貌原则的有( C D E )p216A.质量和数量B.相关和负责C.得体和慷慨D.赞誉和谦逊E.一致和同情2.下面各项中表达间接言语行为的有( AC )P225A.能把杯子递给我吗?B.他建议晚上看电影。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6章 语用学【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6章 语用学【圣才出品】

第6章语用学一、对“你怎么还不走!”这句话可能出现的场合进行设想,分析其可能产生的不同意义和理解。

答:“你怎么还不走!”该句有以下几种理解:(1).说话人与听话人闹矛盾,说话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要求听话人离开,听话人听到之后没有采取行动。

说话人对听话人说“你怎么还不走!”(2).说话人催促听话人去做某件事情,已经提醒过听话人赶快出发,可是过了一会儿,看到听话人还没走,对听话人说“你怎么还不走!”(3).说话人以为听话人会跟自己一起来的人一块走,可是听话人的同伴已经走了,听话人还没走,为了表达自己的疑惑,说话人对听话人说“你怎么还不走!”二、如何准确理解语言运用的变异性和规律性?答:(1)语用的变异性人们的语言交际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由言语交际的各种相关因素组合而成的动态的环境进行的,因此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也就是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例如一个当教师的人,作为老师在课堂上课、跟学生交谈,与他在家庭里作为一个丈夫、作为一个父亲对妻子、对子女的语言是会有较大差异的。

又如同样是“你要干什么?”这句话,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会产生不同的意义或者说有不同的理解。

我们可以设想如下的情景:①说话人看到某个听话人神情专注在东翻西找,出于关心,想为对方提供某种帮助,于是以询问的语气说:“你要干什么?”②说话人看到某个听话人神情茫然地在东翻西找,弄得说话人心烦意乱,于是以责怪的语气说:“你要干什么?”③说话人跟某个听话人谈论某个问题,听话人言辞激烈,甚至带有危险倾向,说话人想阻止听话人可能做出的过激行为,于是以劝阻的语气说:“你要干什么?”以上①场合和②场合的“你要干什么?”这句话说话人的意思是明确的,但是听话人不一定能够理解。

在①场合听话人可能会感受到说话人给予的关心,但也可能会以为说话人对于自己东翻西找的行为很厌烦;但在②场合就不大会理解为对自己关心的意思。

③场合的“你要干什么?”得到的效果可能是使听话人冷静下来,当然也可能被误以为“激将法”反而火上加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day is Sunday”, semantically, it means that today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 pragmatically, you can mean a lot by saying this, all depending on the context and the intention of the speaker, say, making a suggestion or giving an invitation…
performed as a result of saying something: by saying X and doing Y, I did Z.
For example,“It is cold here.”
Its locutionary act is the saying of it with its literal meaning the weather is clod in here;
Its illocutionary act can be a request of the hear to shut the window;
Its perlocutionary[pə:lɔ‘kju:ʃənəri] act can be the hearer’s shutting the window or his refusal to comply with the request.
----Analyze one more example: “You have left the door wide open.”
Note: Of the three acts, what speech act theory is most concerned with is the illocutionary act. It attempts to account for the ways by which speakers can mean more than what they say.
The locutionary act(言内行为)an act of saying
something,uttering words,phrases ,clauses and so on, i.e. an act of making a meaningful utterance (literal meaning of an utterance);
For example, “The bag is heavy” can mean
a bag being heavy (sentence meaning); an indirect, polite request, asking the hearer to help
him carry the bag; the speaker is declining someone’s request for help. Note: The meaning of an utterance is based on the
Speech act theory(言语行为理论) ----Austin(奥斯汀)
Speech acts is a term derived from the work of the philosopher Austin (1962) and now used to refer to a theory which analyzes the role of utterances in relation to the behavior of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t aims to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do we do when using language?”
when uttering these sentences, is actually doing sth
Austin’s new model of speech acts
Later, he thought a speaker might be performing 3 acts sumultaneously when speaking:
Traditionally philosophers were interested in the truth-value(真值)of sentences, i.e,how to judge a sentence is true or false. They believed that a statement was used either to state a fact or to describe a state of affairs.
Chapter 6 Pragmatics
---- the study of language in use or language communication; the study of the use of context to make inference about meaning.
---- the study of how speakers of a language use sentences to effe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Performatives (行事话语) ---- sentences that do not state a fact or describe a state, and are not verifiable.
Not confused, e.g.“It is raining outside” can be a constative, and also a performative, for by uttering such a sentence, we may not only state a fact, but involve in the act of informing someone about the rain.
Some Examples of Performatives
“I do” “I name this ship Elizabeth.” “I give and bequeath my watch to my brother.” “I bet you sixpence it will rain tomorrow.” “I declare the meeting open.” Instead of stating or describing sth, the speaker,
Some basic notions in Pragmatics
Context Pragmatics vs. semantics Sentence meaning vs. utterance meaning Correctness vs. appropriateness
Context
Context---- a basic concept in the study of pragmatics.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constituted knowledge shared by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 such as cultural background, situation(time, place, manner, et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 etc.….
Sentence meaning vs. utterance meaning
---- Sentence meaning(句子意义): Abstract and context-independent meaning; literal meaning of a sentence; having a dyadic relation as in: What does X mean? ----utterance meaning(话语意义): concrete and context-dependent meaning; intended meaning of a speaker; having a triadic relation as in: What did you mean by X?
E.g. If it rains, the ground will be wet (T)
if it doesn’t rain, the ground won’t be wet (F)
The ground is wet, so it rains (F)
The ground isn’t wet, so it doesn’t rain. (T)
sentence meaning; it i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abstract meaning of a sentence in a real situation of communication, or simply in a context; utterance meaning is richer than sentence meaning; it is identical with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 speaker utters the sentence.
Thus, he mad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onstatives(叙事话语) and performatives (行事话语)
Two types of utterances
Constatives (叙事话语) ---- statements that either state or describe, and are thus verifiable(可验证 的,意思是说可以检验其真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