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名词解释最终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汽车动力性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2.加速时间表示加速能力: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3.驱动力:地面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 t=T t/r=T tq i g i oηT/r4.驱动轮的转矩: T t= T tq i g i oηT5.发动机转矩特性:节气门全开,发动机外特性曲线;节气门部分开启,部分负荷特性。
6.功率:Pe=T tq n/95507.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8.传动系功率损失:机械和液力损失9.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10.静力半径Rs: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11.滚动半径rr:车轮几何中心到速度瞬心的距离。
12.驱动力图:根据下列两个公式:Ua=0.377nr/i g i o F t=T t/r=T tq i g i oηT/r以及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做出的F t - u a关系图,即驱动力图13.滚动阻力Ff产生的原因:轮胎(主要)、路面变形产生迟滞损失14.轮胎的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称为轮胎的迟滞损失。
15.滚动阻力系数f: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之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即单位车重所需的推力,Ft=Wf16.影响滚动阻力的因素:车速、轮胎结构、气压、路面条件、驱动力、转向17.地面切向反作用力Fx:是真正作用在驱动轮上的驱动汽车行驶的力,它的数值为驱动力减去驱动轮上的滚动阻力。
18.临界车速:超过后产生驻波现象,轮胎温度快速增加,大量发热导致轮胎破损或爆胎。
19.驻波现象:在高速行驶时,轮胎离开地面后因变形所产生的扭曲并不立即恢复,其残余变形形成了一种波20子午线轮胎比斜交轮胎的滚动阻力小20%~30%;21.气压:越高,轮胎变形及由其产生的迟滞损失就越小,滚动阻力也越小。
22.驱动力:Ft增大,胎面滑移增加,F f增大。
(完整word版)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四川自考学霸复习资料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复习重点解答(50分)一)识记及理解层次重点复习内容1、热力循环热效率、发动机理论循环及其热效率高低的比较(压缩比相同的情况下)P20 P27答:为了评价热力循环在能源利用方面的经济性,通常采用热力循环的净功W0与工质从高温热源受热的热量q1的比值作指标称为热力循环热效率。
发动机理论循环包括: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和混合加热循环(选择)压缩比相同时定容加热循环的热效率最高(汽油机)。
在最高压力一定的条件下定压加热循环的热效率最高(柴油机)。
2、有效功率、指示功率的含义及其大小比较,示功图 P28 (坐标图上面积越大指示功越大) 答:发动机通过曲轴对外输出的功率称为有效功率P32: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得指示功称为指示功率(指示功:在汽缸内完成一个循环所得到的有用功) P31柴油牌号的选用、柴油自燃温度对起动性能的影响P81(选择、判断)答:我国柴油的牌号是以其凝固点命名的,轻柴油按凝固点不同分为10、0、-10、-20、-35号五个级别,选用柴油时应按最低环境温度要高出凝固点5°C以上,凝点越低起动性越好。
柴油的自然温度为200℃-220℃.自然温度越低。
启动性越好。
3、排放物中主要有害气体成分、柴油机有害排放物中主要有害颗粒P157(选择)答:主要有害气体为: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 柴油机有害排放物中主要有害颗粒为:干炭灰、可溶性有机物、硫酸盐4、分层给气燃烧、柴油机的理想放热规律P191/P97(选择、判断) 答:分层给气燃烧:合理组织燃烧室内的混合气成分分布,即在火花塞附近形成具有良好着火条件的较浓可燃混合气,其空燃比为12-14,以保证火焰中心由此向外传播,而在燃烧室的大部分空间具有较稀的混合气。
柴油机的理想放热规律:燃烧先缓后急柴油机的理想放热规律是希望燃烧先缓后急,即开始放热要适中,满足运转柔和的要求,随后燃烧要加快使燃料尽量在上止点附近燃烧。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复习题(高修)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复习题(适用班级高修1003-1007、1203-1207)一、填空题1、工程热力学中规定的基本状态参数是温度、压力、比体积。
2、循环可分为正向循环和逆向循环。
3、汽油机压缩比8-12,柴油机压缩比14-22。
4、发动机换气过程包括为排气过程、进气过程。
5、换气损失包括排气损失、进气损失两部分。
6、发动机换气过程的任务是排除废气并吸入新鲜混合气或空气。
7、汽油机混合气浓度用过量空气系数、空燃比表示。
8、电控汽油机按燃油喷射位置不同单点喷射、多点喷射缸内喷射。
9、汽油机燃烧过程,分为着火延迟期、明显燃烧期和补燃期 3个阶段。
10、汽油机的不正常燃烧主要是爆燃和表面点火。
11、汽油机常用的燃烧室有楔形燃烧室、浴盆形燃烧室、半球形燃烧室。
12、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方式空间雾化式、油膜蒸发式13、柴油机排放控制主要是降低 NO X PM 排放。
14、喷油器喷射过程中的喷油速率和喷油规律对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和噪声等均有很大影响。
15、汽油的使用性能蒸发性、抗爆性、燃点、热值。
16、燃气发动机按燃用的燃料数量和形式可分为单燃料、两用燃料、混合燃料。
17、由汽油机的部分特性曲线可知:并不是节气门全开时g E曲线最低,而是在节气门开度为 80% 时g E曲线最低。
18、发动机的部分速度特性:节气门在部分开度下所测得的速度特性。
19、为保证较高的经济性,汽油机的常用转速范围应在最大功率转转速与最低燃油消耗率转速之间。
20、最佳点火提前角应随转速的提高而增大,应随负荷增大而减少。
21、汽车的动力性可用最高车速、加速能力和爬坡能力3方面的指标来评价。
22、汽车的行驶阻力包括滚动阻力、坡度阻力、空气阻力和加速阻力。
23、影响汽车动力性的主要因素有发动机特性传动系参数、汽车质量和使用因素等。
24、传动系的功率损失分为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两类。
25、评价汽车的制动性一般用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和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3个方面来评价。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课程设计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课程设计摘要汽车发动机是一种能够将燃料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在汽车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原理以及在汽车理论课程设计中的应用,详细讲解其构成、工作原理以及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的基础知识1.1 汽车发动机的概念汽车发动机是指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通过内燃作用驱动汽车的动力装置。
1.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按照结构分类,汽车发动机可以分为四种:直列式发动机、V型发动机、W型发动机和逆向双方向发动机。
按照供能方式分类,又可以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两大类。
1.3 汽车发动机的构成•缸体:包裹发动机的大部分部件•活塞:连接连杆、从而转化单向线性运动为旋转运动•气门和进气道:调节空气进出缸内•点火塞(汽油发动机)或者喷油嘴(柴油发动机)•燃油系统(汽油发动机)或者柴油喷射系统(柴油发动机)•发电机:提供电力给汽车使用1.4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为:在燃烧室中,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后着火,燃烧产生高温和高压,使活塞产生运动,从而转动曲轴,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二章:课程设计2.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汽车发动机理论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汽车发动机,并在实践中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操作,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2.2 课程设计的内容此次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1.汽车发动机的动态模拟:利用MATLAB等技术对汽车发动机进行较为真实的模拟,让学生学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并锻炼数据分析的能力。
2.发动机拆解:将一个发动机拆分为各个部件,并通过物理实验进行相关操作,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组成关系。
3.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对发动机进行实际操作,学习更加深入。
2.3 课程设计过程1.建立学生学习小组2.汽车发动机的理论学习和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3.组织学生进行动态模拟实验4.发动机拆解与组装实验5.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汽车发动机第三章:总结汽车发动机是整个汽车的心脏,其工作原理和性能对整个汽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汽车理论(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
汽车理论(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1、等速百公里油耗:汽车在一定的载荷下,以最高档位在水平良好路面等速行驶100KM所消耗燃油量。
2、滑水现象: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的升力等于垂直载荷,轮胎将完全漂浮于水面上与路面毫无接触3、驱动力F t: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产生驱动力矩T t,驱动轮在T t的作用下给地面作用一圆周力F0,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 t即为驱动力。
4、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5、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即Pe、Ttq、b=f(n)关系曲线。
P36、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使用外特性曲线。
7、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8、静力半径r s: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9、>10、滚动半径r r:车轮几何中心到速度瞬心的距离。
11、驱动力图:P712、轮胎的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内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称为轮胎的迟滞损失。
13、驻波现象:在高速行驶时,轮胎离开地面后因变形所产生的扭曲并不立即恢复,其残余变形形成了一种波,这就是驻波。
此时轮胎周缘不再是圆形,而呈明显的波浪形。
轮胎刚离开地面时波的振幅最大,它按指数规律沿轮胎圆周衰减。
14、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15、压力阻力:作用在汽车外形表面上的法向压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16、内循环阻力:满足冷却、通风等需要,使空气流经车体内部时构成的阻力。
17、诱导阻力:空气升力在水平方向的投影。
18、空气升力:由于流经车顶的气流速度大于流经车底的气流速度,使得车底的空气压力大于车顶,从而空气作用在车身上的垂直方向的压力形成压差,这就是空气升力。
19、摩擦阻力:由于空气粘性作用在车身表面产生的切向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10
燃烧过程
11
结论:膨胀
发动机的实际膨胀过程与压缩过程很相似,也是一 个复杂的热力过程(吸热量大于放热量、吸热量等于 放热量、吸热量小于放热量)。总体来说,缸内气体 的吸热量大于放热量。 膨胀过程不仅有散热损失和漏气损失,还有补燃损 失。 膨胀过程终了b点的压力和温度越低,说明气体膨胀 和热量利用越充分。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2
课程内容概述
第一章 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三章 汽油机的燃料与燃烧 第四章 柴油机的燃料与燃烧 第五章 燃气发动机的燃料与燃烧 第六章 发动机的特性 第七章 汽车的动力性 第八章 汽车的制动性 第九章 汽车的使用经济性 第十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十一章 汽车的舒适性 第十二章 汽车的通过性 第十三章 汽车性能的合理使用
原子数,单:k=1.67,双:cvk=1.4,三:k=1.3。
根据热力学公式和循环平均压力可求出混合加热循环的平均 压力为:
pt
k 1
p1
k 1
1
k
1t
影响因素
定容加热循环。
由4个热力过程组成:(ρ=1)
循环净功为W 。
将ρ=1代入混合加热循环计算式中。
定容加热循环的热效率为:
t
1
1
k 1
定容加热循环的平均压力为: pt
k p1
1 k 1
1t
影响因素
18
4.理想循环的影响因素
(1)压缩比ε。ε提高,循环热效率ηt和平均压力pt提高。因 为ε提高,可以提高压缩终了的温度和压力,在定容加热量一定 时,缸内最高压力提高,使膨胀功增加。
(2)压力升高比λ和预胀比ρ。在定容加热循环中,压力升高比 λ增加,循放加热量增加(在ε一定时),使循环净功W0和循环放 热量Q2均相应增加, 所以循环热效率不变,但循环平均压力提高; 在混合加热循环中(在ε和总加热量一定时) ,λ提高,预胀比 ρ减小,循环热效率和平均压力提高。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01
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成熟
随着传感器、计算平台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将逐步实现商
业化应用。
02
车联网(V2X)技术的普及
车联网技术将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车与行人之间的智能互联,
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03
Hale Waihona Puke 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中的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将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提升汽车
排放控制技术及其原理
机内净化技术
通过改进发动机燃烧过程,减少 有害物质的生成。如采用缸内直 喷技术、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等。
机外净化技术
通过安装在发动机外部的净化装置, 将已生成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 质。如三元催化转化器(TWC)、
颗粒捕集器(DPF)等。
01
03
02 04
燃油蒸发控制技术
减少燃油蒸发排放,如采用活性 炭罐、燃油蒸汽回收装置等。
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01
经济性评价指标
02
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汽车在一定载荷下,以最高档在水平 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100km的燃油消耗量。
03
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不同车速下的百公里燃油消 耗量所绘制的曲线,用于评价汽车的经济性。
04
计算方法
05
通过试验测定:按照规定的试验条件,在道路上或底盘测 功机上进行等速行驶试验,测量百公里燃油消耗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优化悬挂系统特性
提高动力系统平稳性
通过调整悬挂系统的刚度、阻尼等特性, 实现减振降噪的目的,提高汽车的平顺性 。
改进发动机和传动系统,降低功率和扭矩 波动,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
汽车理论(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
汽车理论(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1、等速百公里油耗:汽车在一定的载荷下,以最高档位在水平良好路面等速行驶100KM所消耗燃油量。
2、滑水现象: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的升力等于垂直载荷,轮胎将完全漂浮于水面上与路面毫无接触3、驱动力F t: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产生驱动力矩T t,驱动轮在T t的作用下给地面作用一圆周力F0,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 t即为驱动力。
4、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5、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即Pe、Ttq、b=f(n)关系曲线。
P36、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使用外特性曲线。
7、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8、静力半径r s: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9、滚动半径r r:车轮几何中心到速度瞬心的距离。
10、驱动力图:P711、轮胎的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内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称为轮胎的迟滞损失。
12、驻波现象:在高速行驶时,轮胎离开地面后因变形所产生的扭曲并不立即恢复,其残余变形形成了一种波,这就是驻波。
此时轮胎周缘不再是圆形,而呈明显的波浪形。
轮胎刚离开地面时波的振幅最大,它按指数规律沿轮胎圆周衰减。
13、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14、压力阻力:作用在汽车外形表面上的法向压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15、内循环阻力:满足冷却、通风等需要,使空气流经车体内部时构成的阻力。
16、诱导阻力:空气升力在水平方向的投影。
17、空气升力:由于流经车顶的气流速度大于流经车底的气流速度,使得车底的空气压力大于车顶,从而空气作用在车身上的垂直方向的压力形成压差,这就是空气升力。
18、摩擦阻力:由于空气粘性作用在车身表面产生的切向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1.发动机种类:发动机根据工作原理和燃料种类可以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
内燃机是指燃料在燃烧室内直接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将其推动柱塞或转子做功;外燃机则是燃料在燃烧室外燃烧,通过传热介质(通常是水蒸气)将热能转化为动力。
2.内燃机工作循环:内燃机可分为四冲程循环和二冲程循环。
四冲程循环包括进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冲程和排气冲程;两个冲程周期内,进气冲程和排气冲程各占一个冲程,压缩冲程和燃烧冲程共享一个冲程。
二冲程循环将四个冲程压缩为两个冲程周期,提高了功率密度。
3.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基本过程。
进气过程通过活塞下移或气门开启,将空气和燃料混合气体进入燃烧室;压缩过程中,活塞上移或气门关闭,将混合气体压缩至高压状态;燃烧过程是点火系统将混合气体点燃,产生爆发力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排气过程中,活塞上移或气门开启,将燃烧产物排出燃烧室。
4.发动机效率:发动机效率是指发动机输出的功率与消耗的能量之间的比值。
由于内燃机工作过程中有部分能量以废热形式散失,所以内燃机的热效率一般比较低。
热效率能达到理想热循环效率的30%~40%左右。
为提高发动机效率,需要减少内部热损失、降低摩擦阻力、提高燃烧效率等。
5.发动机优化:为改善发动机性能与经济性,需进行优化。
发动机优化包括降低排放、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料消耗等方面。
现代发动机采用多气门、涡轮增压、直喷技术等,提高了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另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6.汽车动力学:汽车动力学研究汽车运动学和力学。
其中,汽车运动学包括汽车运动状态和汽车运动轨迹两个方面;汽车力学研究汽车受力和汽车动力的相互关系。
汽车动力学通过研究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悬挂系统、刹车系统等,为提高汽车安全性、稳定性和操控性提供理论支持。
总之,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是现代汽车工程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发动机工作原理和优化措施的研究,可以提高汽车性能、节能减排,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名词解释最终
发动机原理部分123发动机理论循环:将非常复杂的实际工作过程加以抽象简化,忽略次要因素后建立的循环模式。
循环热效率t η:工质所做循环功与循环加热量之比,用以评定循环经济性。
指示热效率it η: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有效热效率et η: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
指示性能指标:以工质对活塞所作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
有效性能指标:以曲轴对外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
指示功率i P :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指示功。
有效功率e P :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有效功。
机械效率m η:有效功率e P 与指示功率i P 的比值。
平均指示压力m i p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在一个循环中输出的指示功。
平均有效压力m e p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在一个循环中输出的有效功。
有效转矩tq T :由功率输出轴输出的转矩。
指示燃油消耗率i b :每小时单位指示功所消耗的燃料。
有效燃油消耗率e b :每小时单位有效功率所消耗的燃料。
指示功i W :气缸内每循环活塞得到的有用功。
有效功e W :每循环曲轴输出的单缸功量。
示功图:表示气缸内工质压力随气缸容积或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的图像。
p V -图即为通常所说示功图,p ϕ-图又称为展开示功图。
换气过程:包括排气过程(排除缸内残余废气)和进气过程(冲入所需新鲜工质,空气或者可燃混合气)。
配气相位:进、排气门相对于上、下止点早开、晚关的曲轴转角,又称进排气相位。
排气早开角:排气门打开到下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排气晚关角:上止点到排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进气早开角:进气门打开到上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进气晚关角:下止点到进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气门重叠:上止点附近,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着地现象。
扫气作用:新鲜工质进入气缸后与缸内残余废气混合后直接排入排气管中。
排气损失:从排气门提前打开,直到进气行程开始,缸内压力到达大气压力前循环功的损失。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与简答题-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二.名词解释1. 汽车的动力性:指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评价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及最大爬坡度2. 汽车的后备功率:将发动机功率Pe 与汽车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之差。
公式表示为3. 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4. 汽车功率平衡图:若以纵坐标表示功率,横坐标表示车速,将发动机功率、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对车速的关系曲线绘在坐标图上,即得功率平衡图。
5. 汽车的驱动力图:一般用根据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Ft —Ua 来全面表示汽车的驱动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图。
6. 最高车速:在水平良好的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
7. 发动机特性曲线 :将发动机的功率P e 、转矩以及燃油消耗率与发动机曲轴转速n 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则此曲线称为发动机转速特性曲线或简称为发动机特性曲线。
8. 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状态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9. 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汽车在一定载荷下,以最高挡在水平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100km 的燃油消耗量。
10.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
11. 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常测出每隔10km/h 或20km/h 速度间隔的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然后在图上连成曲线12. 汽车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13. 同步附着系数:(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β线与(理想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I 曲线交点处的附着系数0ϕ14. I 曲线: 前、后车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曲线15. 制动效能: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
它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发动机是指通过能源转换为机械能来驱动汽车或其他机械设备的装置。
原理及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是指发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机械结构。
下面将从燃烧原理、气缸工作循环、汽缸排列方式和发动机结构几个方面来介绍发动机的基础知识。
首先是燃烧原理,发动机在燃烧室中将燃料和空气经过混合后点燃,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活塞运动将其转化为机械能。
燃烧是通过火花塞引燃来完成的,燃烧过程中燃料和空气按一定的化学计量比例混合后进入燃烧室,由火花塞的高压电火花点燃燃料空气混合物,产生的爆发力将活塞推动,进而驱动整个发动机工作。
其次是气缸工作循环,汽车发动机的气缸通常是根据循环工作原理分为四冲程和两冲程两种。
四冲程循环包括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工作冲程和排气冲程。
进气冲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汽缸内气压降低吸入混合气;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气压上升将混合气压缩;工作冲程中点火引燃混合气,产生爆炸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排气冲程中活塞再次向上运动,将废气排出进入排气系统。
两冲程循环中没有压缩冲程,活塞在一次往复运动中完成进气、工作和排气三个过程。
第三是汽缸排列方式,根据汽缸的排列方式,发动机可以分为直列式和V型式两种。
直列式发动机的气缸排列在一条直线上,通常有4个、6个或8个气缸。
V型式发动机是将气缸分为两组,呈V字形排列,通常有6个、8个或12个气缸。
V型式发动机由于排列方式的原因,缩短了发动机整体长度,便于安装和布置其他部分。
最后是发动机结构,主要有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汽油发动机是利用汽油作为燃料,通过点燃汽油空气混合物来产生爆炸驱动发动机工作。
柴油发动机使用柴油作为燃料,在高压状态下,将柴油喷入气缸,借助高温高压的气体将柴油点燃,达到驱动发动机工作的目的。
除此之外,还有混合动力发动机、电动车发动机等其他发动机结构形式。
综上所述,发动机的原理和机械结构是驱动汽车工作的核心,燃烧原理、气缸工作循环、汽缸排列方式和发动机结构是理解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的基础知识。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不使用传统燃油,只 使用电力驱动,具有更高的效 率和更干净的排放。
氢燃料电池汽车
氢燃料电池汽车利用氢气反应 产生电力,是一种清洁无污染 的车辆,占用空间小且驾驶舒 适。
结论与展望
1 发动机技术不断进步
新技术的出现将会不断提 高发动机的效率和性能, 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市场 需求。
2 环保成为不可忽视的
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 自然吸气/涡轮增压
按结构分类
公共轴/独立轴,V型/直列 /水平对置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1
进气冲程
汽缸内活塞向下运动,形成负压,气门打开,油雾状气体进入缸内,形成混合气。
2
压缩冲程
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混合气,形成高温高压微小点燃区。
3
工作冲程
点火器点燃混合气,燃烧产生能量,活塞向下运动,产生马力。
转子发动机通过离心力的原理来 产生推动力,相较于活塞式发动 机,更小巧轻便,功率密度更高, 汽车运行更加顺畅。
与汽油发动机相比,柴油发动机 更加高效,动力输出更加充沛。 柴油油品的燃点较汽油更高,但 燃烧温度更低,可以更有效地利 用燃料。
发动机的分类与结构
按热循环分类
两冲程/四冲程发动机
按工作方式分类
缸盖
缸盖定位缸床和气门,以及进排 气道,并在缸床附近设置导油槽 和水道,保证高效冷却。
燃油喷嘴
燃油喷嘴将燃油雾化成小液滴, 控制燃油的喷射时间和角度,保 持混合气的合适比例。
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趋势
混合动力
混合动力车辆使用电力和燃油 两种动力形式,既能保证车辆 的速度和续航能力,也能减少 碳排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问题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 重,绿色能源将是未来发 动机研究的重点。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课件
通的重要方向之一。
智能驾驶技术
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技术利用传感器、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车辆自主行驶。随着算法和 硬件的不断发展,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将更加安全、高效和舒适。
车联网
车联网技术通过无线通信将车辆与周围环境、其他车辆以及基础设施连接起来,实现信息 共享和协同驾驶。这将有助于提高道路安全、减少交通拥堵和提高出行效率。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发动机原理 • 汽车理论 • 发动机与汽车的关系 • 未来发展趋势
01
发动机原理
发动机类型
01
02
03
04
汽油发动机
利用汽油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 燃烧产生动力。
柴油发动机
利用柴油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 压缩后点火产生动力。
燃气发动机
利用燃气产生动力。
混合动力发动机
汽车动力学
行驶稳定性
分析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包括纵向、横向和垂向的 稳定性。
操纵稳定性
分析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包括转向灵敏度、转向回 正性和抗侧倾能力等。
舒适性
评估汽车的舒适性,包括 振动、噪声和空气动力学 特性等。
03
发动机与汽车的关系
发动机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发动机是汽车动力的来源,其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速度、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 。
人工智能在驾驶辅助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驾驶辅助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自动泊车、车道偏离预警、行人识别等。这些 技术的应用将使驾驶更加便捷和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介绍底盘和车身的结构特点,包括 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 。
汽车性能
01
02
03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
它的工作原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的性能和效率。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汽车发动机是通过内燃机的方式来提供动力的。
内燃机是指在密闭的燃烧室内,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后点燃,利用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做功的机器。
常见的汽车发动机有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两种。
汽油发动机是通过点火塞点火,将混合气点燃,产生爆炸推动活塞运动,从而驱动汽车运行。
而柴油发动机是通过高压喷油器将柴油喷入燃烧室,利用高温高压气体自燃,推动活塞做功。
其次,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四个基本过程,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首先是进气过程,汽车发动机通过进气门将空气吸入气缸内,与燃料混合后形成可燃混合气。
接着是压缩过程,活塞向上运动将混合气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
然后是燃烧过程,点火系统点燃混合气,产生爆炸推动活塞做功。
最后是排气过程,活塞向上运动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外。
再次,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几个重要部件,活塞、曲轴、气门、点火系统和供油系统。
活塞是发动机内部的运动部件,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将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曲轴是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输出到变速器。
气门控制着气缸内的进气和排气,保证发动机正常的工作循环。
点火系统负责点燃混合气,使发动机正常燃烧。
供油系统则负责将燃料喷入气缸内,保证发动机正常燃烧。
最后,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合理的发动机设计和优化的工作原理可以提高汽车的动力输出和燃油利用率,降低尾气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内燃机的方式提供动力,通过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基本过程完成动力输出。
同时,发动机内部的活塞、曲轴、气门、点火系统和供油系统等部件协同工作,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的性能和效率,是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柴油机转速一定,每小时耗油量mh和有效燃料消耗 率ge随负荷变化的关系称为柴油机负荷特性。
发动机的万有特性:把发动机的速度特性、负荷特性、 温度特性、尾气排放等特性集合在一张表上,表明发动机 在多种工况下的特性。
柴油机: 0.6~1.0MPa 增压柴油机:0.9~2.2MPa
4.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Cm
Cm
Sn 30
提高n,可增加单位时间的做功次数,使发动机体积小、
重量轻和功率大。
Cm大,则活塞组的热负荷和曲轴连杆机构的惯性力均 增大,磨损加剧,寿命下降。 Cm已成为表征发动机强化程 度的参数。一般汽油机不超过18m/s,柴油机不超过13m/s。
由此,可以更加清楚地对不同发动机工作循环的热功 率转换有效程度进行比较。(排除尺寸影响)
pi = Wi / Vs Wi: 指示功,J; Vs : 每缸工作容积,L 以下是各种发动机的指示压力范围
汽油机 柴油机 增压柴油机
0.8~1.5MPa 0.7 ~ 1.1MPa 1 ~ 2.5MPa
2、指示功率Ni (1)定义:内燃机单位时间所做的指示功。
综上可见,汽车行驶的充分必要条件,也称汽车行驶 的驱动与附着条件是:
Fƒ+Fw+Fi≤Ft≤F
二、汽车的燃料经济性
汽车的燃料经济性是指汽车以最小的燃料消耗完 成单位运输工作的能力。
1、汽车燃料经济性指标
汽车燃料经济性指标:评价指标、运行燃料消耗指 标。
(1)评价指标: ①单位行驶里程的燃料消耗量:用于比较同类型汽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一档最大爬坡度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节气门部分开启部分供油的发动机特性曲线充气轮胎弹性车轮的弹性迟滞损失:消耗在轮胎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摩擦以及橡胶帘线等物质的分子间的摩擦,转化为热能消失在大气中滚动阻力系数: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即单位汽车重力所需推力滚动半径:r=s2πnw汽车的驱动力图:用根据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来全面表示汽车的驱动力道路阻力系数:φ=f+i f:滚动阻力系数i:坡度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汽车动力特性图: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动力因数:附着利用率附着力汽车后备功率发动机负荷率质量利用系数:装载质量与整车装备质量之比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发动机万有特性汽车循环行驶实验工况传动系的最小传动比:传动系的总传动比其中为变速器传动比为主传动比为分动器或付变速器传动比,若没有分动器或副变速器且变速器直接档时,传动系最小传动比就是主传动传动系最大传动比:就是变速器一档传动比与主减速器传动比的乘积汽车的制动效能:指汽车迅速降低车速直至停车的能。
评定制动效能的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东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指的是抗热衰退性,指汽车高速行驶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保持的程度滑动率汽车滑动附着系数:滑动率为百分百的制动力系数峰值附着系数:制动力系数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s=15%~20%制动距离:汽车以一定的速度行驶时,从驾驶员开始操纵制动控制装置到汽车完全停住为止所驶过的距离。
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前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来表明分配的比例同步附着系数:线与曲线的交点处的附着系数f线组:各种φ值路面上只有前轮抱死时的前后轮地面制动力的分配关系r线组:各种φ值路面上只有后轮抱死时的前后轮地面制动力的分配关系前轴利用附着系数:汽车以一定的减速度制动时,,除去制动强度外不发生前轮抱死所要求的总大于其制动强度的最小路面附着系数汽车的制动效率:车轮不锁死的最大制动减速度与车轮和地面间附着系数的比值航向角转向盘角阶输入下汽车的瞬态响应:转向盘角阶跃输入前后,在等速直线行驶与等速圆周行驶这两个稳态运动之间的过渡过程是一种瞬态,相应的瞬态运动响应称为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超调量:最大横摆角速度与横摆角速度的稳态值的比值轮胎的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亦将偏离车轮平面,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轮胎侧偏刚度:地面对轮胎的侧偏力与对应产生的侧偏角的比值侧偏刚度为负值回正力矩:轮胎发生侧偏是产生作用于轮胎绕OZ轴的力矩。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将从低温物体传至 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开尔文开尔文-普朗克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 热,并使之完全转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 响。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一:动力性指标 二:经济性能指标 三:运转性能指标
发动机的指示指标
发动机的指示指标是以工质咋气缸内对活 塞做功为基础,用指示功、平均指示压力 和指示功率评定循环的动力性——即做功 和指示功率评定循环的动力性——即做功 能力。用循环热效率及燃油消耗率评定循 环经济性。 指示功:在气缸内完成一个循环所得到的 有用功 平均指示压力: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 的指示功
工质
工程热力学中,把实现热能和机械能相互 转换的工作物质称为工质 汽车发动机的工质是气体(包括空气、燃 气和烟气)
热力学第一定律
在热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换过程中, 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热力学第一定律适合用于一切热力系统和 热力过程,不论是开口系统还是闭口系统, 热力学第一定律均可表达为;进入系统的 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 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系统储存能量的变化
指示功率: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指示 功 指示热效率: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 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 指示燃油消耗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汽车驱动的核心部件。
它通过内燃机的方式将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汽车前进。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汽车理论对汽车的性能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内燃机是利用燃料在氧气的作用下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然后将这种高压气体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汽车运行的一种机械装置。
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类型,它们的工作原理略有不同,但本质上都是通过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来驱动汽车。
其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对汽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发动机的排气量、缸数、气缸排列方式、气门结构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扭矩。
同时,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也决定了汽车的燃油消耗和排放水平。
因此,在汽车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以实现对汽车性能和环保性能的平衡。
另外,汽车理论也包括了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系统与发动机密切相关,共同构成了汽车的整体工作原理。
例如,动力传动系统通过变速箱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从而驱动汽车前进;悬挂系统则能够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感,提高乘坐舒适性;制动系统则能够将车辆在行驶中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实现车辆的减速和停车。
最后,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对汽车工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汽车理论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例如,近年来,电动汽车的发展成为了汽车工业的热点,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都是基于汽车理论和发动机原理的研究成果。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也为汽车工程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汽车理论和发动机原理,以推动汽车工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是汽车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它们对汽车的性能、效率和环保性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可以推动汽车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汽车的发展和应用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_知识点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理论循环简化条件:理想气体,压缩和膨胀是绝热等熵,封闭循环,燃烧为定压或定容加热,放热为定容放热。
三个基本循环: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混合加热循环。
理论循环用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平均压力衡量评定港闸热效率影响因素:压缩比,等熵指数,压力升高比,预膨胀比。
压缩比相同,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最高,汽油机按此工作。
最高压力一定,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最高,高增压柴油机和车用高速柴油机按此工作。
汽车配件实际循环的影响:实际工质影响,换气损失,燃烧损失。
实际工质影响:理论中工质比热容是定值,实际气体随温度升高而上升;实际还存在泄漏。
平衡方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换气过程: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燃烧室扫气气门重叠:排气门晚关和进气门提前打开,出现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燃烧室扫气:利用气流压差、惯性清除废气,增加新鲜充量,降低燃烧室热区零件的温度。
长林机械换气损失:排气损失(分自由排气损失,强制排气损失)和进气损失。
充气效率: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充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充量之比。
充气效率影响因素:进气终了状态的气缸压力,温度,残余废气系数,压缩比,配气相位。
充气效率措施:减少进气系统的流动损失,减小对新鲜充量的加热,减小排气系统的阻力,合理地选择配气相位。
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增压是发动机提高功率最有效的方法。
增压优点:①在保证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气缸数减少或者气缸直径减小,从而可以减小发动机的比质量和外形尺寸②提高热效率,降低燃油消耗率③减少排气污染和噪声④降低发动机的单位功率造价⑤对补偿高原功率损失十分有利增压缺点:①增压发动机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都较高②增压发动机很难满足车辆对转矩适合性及瞬变工况的要求③车用汽油机应用增压技术较困难④适用的小型涡轮增压器发展晚并且效率偏低径流式增压器:主要离心式压气机和径流式涡轮机组成,还有支承装置、密封装置、冷却系统、润滑系统。
离心式压缩机参数,空气增压比压气机特性:压气机在不同转速下的压比、效率和空气流量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动机原理部分123发动机理论循环:将非常复杂的实际工作过程加以抽象简化,忽略次要因素后建立的循环模式。
循环热效率t η:工质所做循环功与循环加热量之比,用以评定循环经济性。
指示热效率it η: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有效热效率et η: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
指示性能指标:以工质对活塞所作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
有效性能指标:以曲轴对外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
指示功率i P :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指示功。
有效功率e P :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有效功。
机械效率m η:有效功率e P 与指示功率i P 的比值。
平均指示压力mi p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在一个循环中输出的指示功。
平均有效压力me p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在一个循环中输出的有效功。
有效转矩tq T :由功率输出轴输出的转矩。
指示燃油消耗率i b :每小时单位指示功所消耗的燃料。
有效燃油消耗率e b :每小时单位有效功率所消耗的燃料。
指示功i W :气缸内每循环活塞得到的有用功。
有效功e W :每循环曲轴输出的单缸功量。
示功图:表示气缸内工质压力随气缸容积或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的图像。
p V -图即为通常所说示功图,p ϕ-图又称为展开示功图。
换气过程:包括排气过程(排除缸内残余废气)和进气过程(冲入所需新鲜工质,空气或者可燃混合气)。
配气相位:进、排气门相对于上、下止点早开、晚关的曲轴转角,又称进排气相位。
排气早开角:排气门打开到下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排气晚关角:上止点到排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进气早开角:进气门打开到上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进气晚关角:下止点到进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气门重叠:上止点附近,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着地现象。
扫气作用:新鲜工质进入气缸后与缸内残余废气混合后直接排入排气管中。
排气损失:从排气门提前打开,直到进气行程开始,缸内压力到达大气压力前循环功的损失。
自由排气损失:因排气门提前打开,排气压力线偏离理想循环膨胀线,引起膨胀功的减少。
强制排气损失:活塞将废气推出所消耗的功。
进气损失:由于进气系统的阻力,进气过程的气缸压力低于进气管压力(非增压发动机中一般设为大气压力),损失的功成为进气损失。
换气损失:进气损失与排气损失之和。
泵气损失:内燃机换气过程中克服进气道阻力所消耗的功和克服排气道阻力所消耗的功的代数和。
不包括气流对换气产生的阻力所消耗的功。
充量系数c φ:实际进入气缸内的新鲜空气质量c m 与进气状态下理论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s m 之比。
进气马赫数M :进气门处气流平均速度与该处声速之比,它是决定气流性质的重要参数。
M 反映气体流动对充量系数的影响,是分析充量系数的一个特征数。
当M 超过一定数值时,大约在0.5左右,c φ急剧下降。
应使M 在最高转速时不超过一定数值,M 受气门大小、形状、生成规律、进气相位等因素影响。
增压比k π:增压后气体压力k p 与增压前气体压力0p 之比。
增压:利用增压器提高空气或可燃混合气的压力。
增压度k ϕ:发动机在增压后增长的功率与增压前的功率之比。
4抗爆性:汽油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时抵抗爆燃的能力,用辛烷值表示。
干点:汽油蒸发量为100%时的温度。
自然点:柴油在没有外界火源的情况下能自行着火的最低温度。
凝点:柴油失去流动性而开始凝固的温度。
热值:单位量(固体和液体燃料用1kg ,气体燃料用13m )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
当生成的水为液态时,成为高热值0H ,气态时为低热值。
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燃料在气缸中生成的水均为气态,所用热值均为低热值u H 。
理论空气量0L :1kg 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的最少空气量。
过量空气系数a φ:燃油燃烧实际供给的空气量(L )与完全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0L )的比值。
空燃比α:燃油燃烧时空气流量与燃料流量的比。
5喷油器的流通特性:喷孔流通截面积与针阀升程的关系。
喷射过程:从喷油泵开始供油直到喷油器停止喷油的过程。
供油规律:供油速率随凸轮轴转角(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喷油规律:喷油速率随凸轮轴转角(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喷油提前角:燃油喷入气缸的时刻到活塞上止点所经历的曲轴转角。
燃油的雾化:燃油喷入燃烧室内后备粉碎分散为细小液滴的过程。
燃烧放热规律:瞬时放热速率和累积放热百分比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
瞬时放热速率:在燃烧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单位时间内(或1o 曲轴转角内)燃烧的燃油所放出的热量。
累积放热百分比:从燃烧开始到某一时刻为止已经燃烧的燃油与循环供油量的比值。
放热规律三要素:燃烧放热始点(相位)、放热持续期、放热率曲线形状。
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方式:空气雾化混合和壁面油膜蒸发混合。
空气雾化混合:将燃油喷射到空间经行雾化,通过燃油与空气之间的相互运动和扩散,在空间形成可燃混合气的方式。
壁面油膜蒸发混合:燃油沿壁面顺气流喷射,在强烈的涡流作用下,在燃烧室壁面上形成一层很薄地油膜,油膜蒸发形成可燃混合气。
涡流比Ω:涡流转速与发动机转速之比。
进气涡流:在进气过程中形成的绕气缸轴线旋转的有组织的气流运动,进气涡流是需要人为组织的。
挤流:压缩过程中,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由活塞顶面挤入燃烧室凹坑内的涡流。
湍流:在气缸中形成的无规则的小尺度气流运动,又称微涡流。
滚流:在进气过程中形成的垂直于气缸轴线的有组织的空气旋流,也称纵流。
6汽油机正常燃烧过程:唯一地由定时的火花点火,火焰前锋以正常速度传遍整个燃烧室。
点火提前角:从发出电火花到上止点间的曲轴转角。
7发动机的功率标定:根据发动机的特性、用途、寿命、可靠性及使用条件等人为规定该产品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输出的有效功率以及对应的转速。
负荷特性:当转速不变时,发动机的性能指标(e b 、B 等)随负荷而变化的关系。
柴油机的负荷特性:当柴油机保持一转速不变,移动喷油泵齿条或拉杆位置,改变每循环供油量b ∆,燃油消耗量B 、有效燃油消耗率e b 等随负荷e P (或tq T 、me p )而变化的关系。
汽油机的负荷特性:当汽油机的转速保持不变,而逐渐改变节气门开度,同时调节测功器负荷,以保持转速不变;此时,燃油消耗量B 、有效燃油消耗率e b 随负荷e P (或tq T 、me p )变化而变化的关系。
速度特性:发动机在油量调节机构(油量调节齿条、拉杆或节气门开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主要性能指标(转矩、油耗、功率、排气温度、烟度等)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规律。
柴油机的速度特性:喷油泵的油量调节机构(齿条或气门拉杆)位置固定,柴油机的有效功率e P 、有效转矩tq T 、有效燃油消耗率e b 、燃油消耗量B 等性能指标随转速n 变化的关系。
汽油机的速度特性:当汽油机的节气门开度一定,其有效功率e P 、有效转矩tq T 、有效燃油消耗率e b 、燃油消耗量B 等性能指标随转速n 变化的关系。
调速特性:喷油泵调速手柄位置固定,在调速器起作用时,柴油机的性能指标随转速的变化关系。
瞬时调速率1σ: 过渡过程中,转速波动的瞬时增长百分比。
稳定调速率2σ:柴油机实际运转时的转速波动相对于全负荷转速的变化范围。
万有特性:负荷和转速都变化时,发动机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
8)1、发动机排放污染物:CO ,HC,NOx,PM生成条件:CO :燃烧不完全燃烧(阿尔法小于14.9时,混合不均匀产生缸内温度超过2000摄氏度时,CO2和H2O 裂解产生.HC :冷激效应,油膜和沉积物吸附,火焰淬熄,未燃碳氢化合物均会产生。
NOx:主要取决于燃烧温度及氧的浓度,温度超过2000摄氏度时氧的浓度高并滞留时间长时大量生成。
PM:主要成分含铅汽油中铅和汽油中硫造成的硫酸盐,在碳碳烟形成多,氧化少时大量排放。
光化学微粒,当HC 浓度大于NOx 浓度的3倍时,在阳光照射下,诱发下产生O3和过氧酰基硝酸盐组成的光化学烟雾。
2、影响汽油机有害排放物的主要因素:混合气成分、点火正时、负荷、转速、工况、废气再循环率。
3、汽油机内净化技术:⑴、废气再循环,⑵、燃烧系统优化设计,⑶、提高点火能量和怠速转速,⑷、汽油机直喷分层燃烧,(5)、电控燃油喷射。
4、汽油机机外净化技术:①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②燃油蒸发控制系统③三元催化转化器。
5、影响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生成的主要因素:混合气成分、喷油时刻(延迟喷射是降低氮氧化物的主要措施,延迟喷射可以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6、柴油机机内净化技术:⑴增压中冷技术⑵改进进气系统⑶改进喷油系统(高压喷射、推迟喷油提前角、减少喷孔直径、减小喷油嘴压力室容积和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⑷改改进燃烧系统⑸降低机油消耗⑹废气再循环⑺提高燃油品种。
7、柴油机机外净化技术:⑴微粒捕集器⑵氧化催化转化器⑶氮氧化物还原催化转化器⑷四元催化转化器。
8、强化系数:平均有效压力与活塞平均速度乘积。
汽车理论部分汽车动力性及指标: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滚动阻力系数: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之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附着系数:φ=F φ/Fz汽车驱动力: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 Ft=Tt/r加速阻力:汽车加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质量加速运动时的惯性力Fj=δm du/dt汽车动力因数:(Ft-Fw)/G为汽车的动力因数并以D表示D=Ψ+ (δdu)/(gdt)汽车的燃料经济性及指标: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单位行程的燃料消耗量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内容:发动机的功率,传动系的传动比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道路阻力系数:单位汽车总质量克服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的能力Ψ=f+i迟滞损失:施加负荷后,突然撤销力量,应变不会与力量同时消失,而且应变不会恢复到零,这种现象叫迟滞损失汽车制动性: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为诶吃一定车速的能力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标准: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衰退性能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周缘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地面制动力:汽车受到与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时,才能从一定的速度制动到较小的车速或直至停车,外力主要由地面提供,称为地面制动力地面附着力: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车轮滑移(动)率:滑移率是在车轮运动中滑动成分所占的比例制动力系数:地面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滑移附着系数:s=100%的制动力系数峰值附着系数:制动力系数的最大值同步制动系数:实际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与理想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交点处的附着系数成为同步附着系数制动距离及有关因素:当车速为u0时,从驾驶员开始操纵控制装置(制动踏板)到汽车完全停住为止所驶过的距离制动踏板力,路面附着条件,车辆载荷,发动机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器温度上升之后,摩擦力就会有显著下降,发生制动器热衰退现象,而制动器的恒定性,主要指的是抗热衰退性制动跑偏:制动汽车时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的现象制动侧滑:是指制动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汽车的操纵性:在驾驶者不感动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汽车的稳定性: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汽车的稳态响应:汽车的时域响应不随时间变化汽车的动(瞬)态响应:汽车的时域响应随时间变化汽车稳定性因素K:表征汽车稳定响应的一个重要参数侧偏角:接触印迹的中心线aa不只是和车轮平面错开一定距离,而且不再与车轮平面cc平行,aa 与cc的夹角α即为侧偏角侧偏力:车轮中心沿Y轴方向将作用有侧向力Fy,相应的在地面上产生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Y,FY也称侧偏力侧偏回正力矩及有关因素:使转向车轮回复到直线行驶位置的主要回复力之一垂直载荷,轮胎尺寸,轮胎压力,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汽车临界速度:表征过多转向量的一个参数汽车特征车速:表征不足转向量的一个参数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及评价指标: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环境对乘员舒适性的影响在一定界限之内乘员主观感觉的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