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专题一第1课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专题一第1课百家争鸣课件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荀子
相传孔子在周游列国的的时候曾经问道于老子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就是不能够说出来的,能够说出来的那就不是道了。”
……
以德治国,民本思想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依法治国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巩固性练习: 1.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是 A 《道德经》 B 《论语》 C 《春秋》 D 《诗经》
2.在诸子百家中,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是 A 孔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3.“兼相爱,交相利”是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
老子:春秋时期人,道家创始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道德经》
道是世界本源
朴素辨证思想 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
小国寡民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庄子和道家
“齐物” :世界万物看起来是千 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 物无贵贱,无是无非。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A 孔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4.下列属于道家学说主张的是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君主集权 D兼爱非攻
课后探究: 近年来全球掀起了研究孔子的热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 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美 国出版的《名人年鉴手册》世界十 大思想家中,孔子与穆罕默德、耶 酥和释迦牟尼一起,被称为缔造世 界文化的“四圣哲” ; 2005年 全球举行联合祭孔。 你是如何理解和看待这一现象的?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1-1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版高中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是古代中国许多思想流派开始形成时期,其中以儒家学派的思想影响最大。
本课分四个子目,分别是“孔子和早期儒家”,“老庄之学”,“法家思想”,“墨家的主张”,主要介绍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的思想。
其中,儒家思想不仅介绍了孔子,还介绍了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所作的贡献。
本专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经孔子、孟子、荀子的创造与发展,较早的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从汉代开始,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本课作为本专题的第一课,它的学习为后面例外阶段的思想演变奠定了基础和确定了基本方向。
【重点难点】重点是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难点是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目标】1、通过文献、图像,例外类型的史料,理清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使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学习从史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2、通过对比各学派的例外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百家争鸣的原因、影响,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辨析,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培养学生对历史解释的能力。
3、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局面的介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文化史上的光辉时段,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
关于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一方面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了百家争鸣,有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在高中历史必修一和必修二两个模块的学习中,对春秋战国的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够结壮,遗忘较多,而且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
因此,在原来知识架构一知半解的基础上,教师要提供材料,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地学习。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_图文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 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 步确立,从而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 强、人民富裕,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 展进步奠定制度基础。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议题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
工业革命 (机器化大生产)
17世纪中叶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双半”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工人阶级富有斗争精神,具有革命性,他们同先进的生 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先进性,成为反帝反封 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2)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 和最终目标,同时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使命。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 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 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 主人。
改革开放 民富国强
改革开放 民富国强
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振兴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 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 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半封建: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 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 (6)
百家争鸣课题名称:1.1百家争鸣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目标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目标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导入示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三导问题学做思一、百家争鸣1、概念: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主要是在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的不同。
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特征:⑴思想自由,思想家富有创新精神。
⑵流派纷呈,学术活跃,形成“百家争鸣”。
3、原因⑴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⑵政治: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⑶经济: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⑷人才: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
⑸各国统治者争霸的需要。
4、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学做思二、具体学派及代表人物:(一)儒家学派及代表人物:1、孔子——创始人地位:教主(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家+教育家,春秋末期鲁国人⑶主张与成就A、思想主张:①:“仁”与“礼”的学说——孔子的哲学思想与政治思想活动探究1: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思维脉络
-2-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上,分封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3)阶级上,“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4)文化上,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若干边疆国家,如秦、晋、齐、楚等,因开拓疆土、并兼异族,使经济和文化产出好
些新方面。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
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
——傅乐成《中国通史》
互动探究(1)史料中的“封建社会”是指什么时期?“封建”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史料,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
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 历史背景以及儒家思想 的形成过程。 2.识记春秋战国时期,我 国主要的思想流派、代 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 3.认识春秋战国时 期,“百家争鸣”局面形 成的重要历史意义。
-8-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百家争鸣”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优秀课件(24张)
(1)“仁”的主要内容:
仁者爱人
• 孔子的思想(一) ———政治思想
1.“仁” :仁者爱人
实现途径: 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仁”
(1)对统治者而言: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对所有人而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 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 序。
(一) ——— • 一、孔子的思想政治思想Fra bibliotek核 心
1.“仁”:仁者爱人
2.“礼”:克己复礼
3、提倡“为政以德”
1. 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鬼神观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 雍也》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敢 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 先进》 态度: 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 优先的位置。
3、孔子的教育思想
(1)教育原则:有教无类; (2)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学习方法:实事求是;温故知新;持之以恒; 学思结合;当仁不让。
“仁者爱人” 实现爱人的途径:
遵循“忠恕”之道 “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的思想(一) ———政治思想
2、“礼”的学说:克己复 礼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颜渊篇》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必修三专题一1百家争鸣(复习)
6、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 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 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 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 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 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一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 B.甲一道,乙一儒,丙一墨,丁一法 C.甲—儒,乙一法,丙一墨,丁一道 D.甲一道,乙一墨,丙一法,丁—儒
问题二:为何会出现“百家争鸣”?
问题三:如何“争鸣”(自然、社会、人生 ) “道”:超越时空的绝对存在,永远 我无为,而民自化; 学派 人物 时 主要思想 不可感知的精神实体,永远依照自然 我好静,而民自正; 孔子 春 仁、礼,以德治民(内贤外王),有教无类 的法则在那里循环运转。统领支配天 我无事,而民自富; 孟子 儒家 仁政、民本;性善说; 战 、地、人的总规律和总法则。 我无欲,而民自朴。 仁义王道、舟水,性恶、礼乐,制天命用之 荀子
儒家
战 国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主张调和阶级 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的观点
派别
主张内涵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要求 墨家 分享利益、希望社会安定。 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结束诸侯割 法家 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 主张,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问题五:如何评价“百家争鸣”?
①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②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奠定 了中国思想文化基础; ④诸子“百家”的 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 “仁”、“仁政” ——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
1、韩非子主张治国“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他的这种思想 ①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②与当今的“依法治国”有本质区别 ③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④强调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实质上是维护君 主统治的工具,本质上仍是一种“人治”,因而 不能说法是至高无上的,排除④,选C项。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1课百家争鸣 (7)
孔子问道于老子
相传一 代 宗 师孔子 曾长 途 跋 涉 、 虚 心 求 教 于 博 学 多 才 的 老 子,这 所 表 现 出 来 的 诚 恳 和 严 谨 的 治 学 态 度,让后世学者感叹羡慕不已,这一事实成了我国 文化史上一个动人的故事。
二、道家学派
老子名言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解
读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2课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 1、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色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
主张。 • 2、探讨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 3、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夺古代哲人的智慧。 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
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
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
具体是指( A)
A.“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B.兼相爱、交相利
C.制天命而用之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课练习册 2.预习《汉代儒学》
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是故得乎民而 为天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3.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
短剧时,为扮演韩非子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
取项合适的是( D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4.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黄山记》
百丈泉
天池碧波
摄身光
雨过天晴时,阳光经云 雾折射形成的自然奇观。
这一部分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是全文的总起段。领起全文,给 第二部分埋下伏笔,也给第三、 四部分作铺垫。
第二部分:回顾几千年来人们 攀登黄山的历史。
① 这部分可分几层?各层大 意是什么?
第1层(1自然段)写史前期,除了金丝猴之外, 只有神话传说中的黄帝、浮丘公、容成子等 仙人攀上过黄山的光明顶。
这一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奇观的“奇” 而来,“奇”在何处?
云海图 变化无定、千姿百态 (多用动词)
古松图 矫健多姿、亭亭玉立 (比喻、拟人)
日出图 彩霞掩映、无比绚丽 (颜色声音)
摄身光 神奇美妙、光彩异常 (想象)
黄山松铁骨冰肌
异萝松天下罕见
摄身光
鲫鱼背
人字瀑
乌龙亭
莲 花峰
莲 蕊 峰
一、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课文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写崇高卓越的大自然创造安排胜境。 第二部分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 第三部分写作者一行人攀登天都峰的经过。 第四部分写黄山之巅见到的云海、松树、日
出、摄身光等奇观。
用简练的语言,给四个部分各加上一 个小标题:
①黄山胜景天造就 ②千古黄山几人登 ③今登天都寻常事 ④天下奇景数黄山
本文的主题:
文章在给我们展示黄山壮丽美景 的同时,赞颂那些改造自然的 “人”,从而表现对社会主义新 时代的无限热爱之情。
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写大自然布置黄山?
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大 自然人格化。
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 么手法?
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
找出这一部分写山的词语, 用一个字来概括黄山的特点: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课件(共54张PPT)
谁都一满 解云把纸
题 石
其作心荒 头
中者酸唐 味痴泪言
记
。,。,
要读懂红楼梦,必须从前五回入手, 记住两张表,一个是贾府的地图,看的 过程中可以按图索骥;一个是人物关系 图;前五回里包含的信息相当丰富,包 括人物的命运,写书的缘起,贾府的政 治经济学等等。
前五回(序幕)简介
第一回:楔子。女娲补天,木石前盟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在这个世界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交织在 一起。人们从这个世界里看到了美的人,美的思想, 美的感情,美的追求,美的存在与毁灭……
这是一个悲剧的世界——历史的悲剧,时代的悲 剧,人生的悲剧。
走进课文
阜(fù)盛 敕(chì)造 赦(shè) 绦(tāo) 台矶(jī) 靥(yè) 颦(pín) 怯(qiè)弱 放诞(dàn)无礼 髻(jì) 绾(wǎn) 蹙(cù) 錾(zàn) 螭(chī) 璎(yīng)珞(luò) 宫绦(tāo) 裉(kèn) 洋诌(zhòu) 琏(lián) 嫡(dí)亲 幄(wò) 庑(wò) 姬(jī)妾 荣禧(xǐ)堂 宸(chén)翰(hàn) 錾(zàn)银 珠玑(jī) 黼(fǔ)黻(fú) 莳(shí) 觚(gū) 茗(míng)碗 锦褥(rù) 孽(nìe)根 匙(chí)箸(chú) 内帏(wéi) 咕唧(jī) 进羹(gēng) 漱(shù) 惫(bèi)懒 懵(měng)懂 倭(wō)缎 盂(yú) 盥(guàn)手 敷(fū)粉 韶(sháo)光 纨(wán)绔(kù) 杜撰(zhuàn) 忖 (cǔn)
第2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 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必修三第1课和第2课知识清单
第1课孔子与老子一、孔子的学说1.历史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学派的创始人。
2.主要内容(1)思想核心:和,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
①“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和任意刑杀;在人际关系上则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
②认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之道。
③“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为了实现“礼”,就必须“”。
(2)政治主张:提倡“”;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
(3)哲学思想:主张对鬼神,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放在优先位置。
(4)教育思想①教育原则:“”。
②教育方法:“”。
③学习方法:“”。
④学习态度:敢于坚持正确意见,主张“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影响(1)在当时: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2)对后世:汉代大一统之后经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二老聃与《道德经》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学派的创始人。
2.作品:又称《老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
3.思想内容(1)哲学思想①本原论:认为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②天命观:提出“天法道,道法”的思想。
③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可以。
(2)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
4.影响: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孟子(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2)思想主张①政治思想:核心是学说。
a.继承:要求统治者以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b.发展:提出“,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②人性论:主张说。
③义利观:倡导“”,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3)影响①以后,《孟子》被当做经典,列为“四书”之一。
②孟子被尊为,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二.荀子(1)思想主张①天命观:认为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1课百家争鸣 (16)
阅读教材,结合下面出示的《老子》 摘录,归纳老子的基本思想。
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荀子1曰、:春“秋今孔人子之-性儒,家饥创而始欲人饱,寒而欲暖,劳
而欲2、休战,国此孟人子之-情继性承也和。发…展… 人之性恶明矣,
其善3、者战伪国也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继承发展
吸收道家思想
荀子的思想成就 孔子的民本思想
领域
主要内容
吸收法家思哲想学思想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继承发展政治思想 孔子的“礼”
C.他的学说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 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思想不 感兴趣
(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4)古代儒家 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 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C)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2015·四川文综·1)战国中后期,思 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 映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已复礼
B.礼法并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
(B)
二、代表人物及观点
儒家
道家
孔 子 孟子 荀 子 老 子
庄子
孔子问道于老子
相传一代宗师孔子曾长途跋涉、虚心求教于博学多 才的老子,这所表现出来的诚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 后世学者感叹羡慕不已,这成了我国文化史上一个动人 的故事。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必背知识点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考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1.基本国情(1)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成因:内因:清政府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
外因:帝国主义的入侵。
(3)地位: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决定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1)决定因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提和基础)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目的和动力)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三种建国方案)2.比较得出的结论: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2)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3)意义: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①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第1课 百家争鸣
成为以后历代王朝的统治工具。
问题一:“仁”与“礼”的关系
内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品德修养
具备“仁”的 内在品德,才能自觉 地遵守“礼”。
仁 礼
遵守“礼”的规范, 才能更好地践行“仁”的 品德。
材料 前551年 孔子出生。 前537年 15岁时立志做学问,受鲁国周文化影响。 前532年 20岁左右作过季氏的委吏、乘田等小官。 前522年 30岁左右开始创办私学,招收第一批门徒。 前517年 35岁时不满季氏篡权,流亡齐国。两年后,返 回鲁国继续私人讲学。 前501年 50岁左右担任鲁国中都宰,后升任司空、司寇。 前497年 55岁时因与季氏的矛盾,被迫周游列国十四年。 前487年 68岁时返回鲁国,专心从事讲学、整理典籍。 前479年 孔子去世,年73岁。
中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国 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 线索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1 一个基础:百家争鸣
古代中国许多思想流派开始形成,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 四个阶段:
创立发展
汉武 帝时
春秋 战国
一家独尊
转型成熟
宋明 时期
再焕生机
明清 之际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 百家争鸣
“争鸣”: 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别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 望按照本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于自然规律和社会关系作出 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 发表自己的见解。
历史 “百家争鸣”与士的演变
解释 根据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经济 材政料治 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 战时可充当下级军官,平时可作卿大夫的家臣。春秋、 战国之际,士发生了分化,既无田可食,又失去了原来 的职守,成为文传化授知识的教师,于是士就成为知识分子 的通称。当时官学垄断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聚徒讲学成 为一时风尚,知识分子也把从师作为进入仕途的门径。 另一方阶面级,各国有权势的大臣都私家养士,培植学派。 这些食客中,有各派的士,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游说, 著书立说。于是,各学派之间相互诘难辩论,形成了百 家争鸣的局面。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课件
•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 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 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 你本是天上的绛珠仙子,终究要回到离恨天,人间的忧 伤再痛你也不会理会了。只是病神瑛的痛哭是否勾起你共 读西厢的记忆?从今往后忧伤孤独的紫鹃是否会让你想起 曾几何时的姐妹深情?潇湘馆的千竿幽竹更待何人赏玩?
•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 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 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 枉凝眉 • ——《红楼梦》主题曲
•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 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 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 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 这首曲是专门咏叹宝玉和黛玉的。《枉凝眉》,意思是白白地皱眉头, 命运就这样无情,追悔、痛苦、叹息、遗憾,全都无用。那一僧一道对 顽石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是大有深意的,宝玉和黛玉爱情的 幻灭就是一条注脚。一个是绝色佳人,一个是翩翩少年;一个聪明绝顶, 一个博学多才;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账 话;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整天为她牵肠挂肚;她心里只有他,他心 里只有她——这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
• 潇湘馆黄昏人静,你千愁万绪,堆上心来。想着自己双亲早逝, 与宝哥哥尚未放定。幽怨入梦被魇住,噩梦醒来惊动了窗外幽竹 上的露水。你第一次吐了红,多愁多病的身怎禁得起你长久的忧 虑!杯弓蛇影,你也太多疑了,就为了一个“潦倒不通世务,愚 顽怕读文章”的宝哥哥,你竟然绝食。就在你虚弱得连抬手的力 气都没有之时,宝哥哥的亲事却放定了。没有了你,她也不活的 外祖母促成了“金玉良缘”。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 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500年前的文化地图
二、代表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一)儒家学派 (二)道家学派 (三)法家学派 (四)墨家学派
9
10
中国古代一本书,有人说只要读懂这本书的 就可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了。那么这 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孔子三千弟子手執竹簡漫漫歌頌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一)儒家学派 1、代表
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2、主张
17
孔子生平简要介绍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人。(公元前551年——公元 前479年),享年73岁。 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十 分惨淡。 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 官,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 府高官,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 官闲居家。 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 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 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于是,孔 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
请思考:中国古代影响最深远的哲学思 想是什么? 儒家思想
2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 1课
3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 人物和基本主张。 2.知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 家思想的形成。 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 意义。 4.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
材料
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子曰:“有教无类。” 4、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人教版必修三第1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栏目导航
21
[思考] 根据史料,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提示】 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 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 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及后世社会的发展。
31
(2)法家主张推行严刑峻法(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 家,即所谓“霸道”。在动荡年代宜用法家思想,以实现国家大一 统。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 的理论武器。
(3)道家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息, 恢复和发展生产,以用道家思想为宜。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思 想的哲学基础。
栏目导航
15
(2)发展:庄子 ①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 相对 的。 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 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韩非子 (1)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 法治 理论。 (2)影响: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 大一统 专制 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栏目导航
主,而不知有民众”可知该人物
注重加强君主集权,但忽略了民
众,A、B、D三项都注重民众的
利益,故不符合题意;韩非子主
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与
题意相符。]
栏目导航
1 234 5 67
43
6.“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 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解读] 史料强调了“仁政”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栏目导航
2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府
位于孔庙东 侧,有“天下第 一家”之称,是 孔子嫡系长期居 住的府第,也是 中国封建社会官 衙与内宅合一的 典型建筑。
圣府大门
孔林
际问题放到首位。----务实
(5)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①开创私学 ②提出有教无类思想,扩大了教育范围 ③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六艺) ④整理文化典籍,——《诗》《书》《礼》《易》《春秋》《乐》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要内容
政 “仁”(核心)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德治)
治
——民本思想
思 “礼”:克己复礼(约束自己,使行为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周礼)——保守性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材料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主要成就和文化贡献。
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5、子曰:“有教无类。”
(3)为政以德 提倡德治
(民本思想)
(4)天命思想
“敬鬼神而远之”
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和社会方面,把探讨和解决社会的实
对世界: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孔子的思想体系如此的博大精深,为什 么他的主张却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1、他的思想不适合当时动荡、转型的社会; 2、孔子的思想实质上是在力图维护以分封宗法制为核 心的奴隶制。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新兴封 建制正在构建的背景下,他的这一保守思想违背了历史 发展的趋势,不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孔子的 思想是不可能受到普遍重视的。
概念解释:
百家争鸣
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
泛指,意为多个思想流派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社会的各阶级、阶 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产生了儒、 道、墨、法、名、阴阳、纵横、农、杂、兵、小说 等各 家思想流派,
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 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主要成就和文化贡献。
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仁的思想 (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的思想含义: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体贴别 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反映了孔子倡导建 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思想,是一种以民为本的观点。
思想 想 注重政治与人事,“敬鬼神而远之”
学说 教 育 思 想
创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 面)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文化
言论被总结为《论语》
贡献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23
孔子思想的影响
态度:
当时: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批判继承
在后世:后来经过学者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孔子被推崇为圣人。
导言
有一个惊人的现象,开天辟地的人类智能大师们, 都诞生在2500年前:孔子、释迦牟尼和亚里士多德。于 是,我们看到,希腊哲人在海边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印度哲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中国哲人在黄河 边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因此西方自然科学特别发达,印 度神学特别发达,中国人际关系特别发达。这在当时没 什么不好,相反,清新、健康、务实是孔子思想的特点。 孔子不太想自然的东西,更不愿谈鬼神,他认为先把人 的事搞清楚再说。这种思想一直传下来,讨论人与人的 关系讨论了2500年,使得人际关系终于成为中华民族的 重大包袱。
如何评价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
(1)他提出“仁”,具有民本思想,对于缓和 阶级矛盾,和谐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意 义。
(2)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 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
(3)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 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 经济因素: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材料二: 春秋时期,有些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宗法分封制 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原为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受到削弱,诸侯 不断擅自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周王室失去 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崩溃,周王失去天 政治因素: 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崛起,各种力量争衡较量。
个人理想_____传__承__礼___乐__文__化__为__己___任___________
主要思想______礼__、___仁__、__中__庸________________ 职职业业:____儒__士____教__师____公__务__员____作__家___________
孔子 生平
叔梁纥 (武士)
(4)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 出巨大贡献。
2.孟子(战国中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 姬姓,孟氏,名轲。
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 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 物。
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 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 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 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
自学礼乐传 承礼乐
中都宰、司寇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处处碰壁
献身文教 终成大家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二、儒家学派及主要代表人物
1、孔子
——春秋时期 儒家产生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 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中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 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孔子集华夏 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 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 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 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 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 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及其 家族的专用墓, 也是目前世界 上延时最久、 面积最大的氏 族墓地。
至圣林
孔子个人档案
姓名 _孔__丘__
字__仲__尼__
英文名 Confucius 民族____汉_______ 籍贯__山___东__曲__阜__
生卒 BC551—B__C_4_7_9_ 国别____鲁__国____ 隶属派别___儒___家__
天人关系:“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 朴素的唯物思想
材料二:“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人为)也。”
“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治之经,礼与刑”
——《荀子·性恶》
伦理观:性恶论,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礼法并用, 使人向善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用行政强制使人“向善” “礼法并施”
材料三:“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 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 则穷。——《荀子·礼记》 材料四:“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 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 —— 《荀子·王制》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材料一:“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 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 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 —《孟子》
政治:仁政 (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实质:建立小农经济,宽刑减税,不犯农时
泛接触各派学说。到过秦国、燕
国,回过赵国。韩非、李斯都是
他的学生。因为德高望重,曾三
次被推为祭酒。晚年到楚国,春
申君黄歇任他为兰陵(今山东苍
山)令。失官后家居著书,死后
葬于兰陵。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材料一:天行有常(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 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控制)天命而用(利用) 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荀 子·天论》
从“学在官府” 到“学在民间” 思想文化上:(学术下移,私学兴起,提供人才基础)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10
文雅君子
民族之魂
他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他被后人尊称为至圣、万 世师表,一己之力,铸就华夏子民的心理模式.
——探寻2500年前的孔子及其身后的文化遗产
没落贵族
3岁丧父 家境贫寒 17岁丧母
施氏: 9女无子 妾: 生男,病足 颜徵在: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圣诞 ”孔子
(名丘字仲尼)
基 委吏: 仓库保管员 层 工 乘田: 畜牧场场长 作 吹鼓手: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孔子说自己15岁时就立志学习知识,来提高自己的 精神境界;30岁时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40岁时已 1经 且.生成能平为够篇知 顺者 乎从; 天孔到 命子了 了探的;5究生07岁问平0、岁题中时6一看0:能看岁孔从,子心孔理所子想欲认追,识求所到是做天什么的命?一了切,自并 然而然正确,这是圣人发展的最高阶段。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儒家思想
第 一 课百家争 鸣(开始形成)
它怎样成为中国第传统二文课化汉的代主儒流学思(想成?为正 统思想)
成第为第四主三流课课思明宋想末后明清,理初它学的是(思如三想何教活演合跃变流局的的面?结(果批)判和继 承)
一、专题概析 儒学思想地位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 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 具体是什么样的时势造就了“百家争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