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中国父母的孩子教育与西方父母的差异
中国父母的孩子教育与西方父母的差异中国父母的孩子教育与西方父母的差异2023年了,尽管时代在飞速发展,但人类对于孩子的教育却始终是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
在中国和西方国家,父母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理念和方式。
这篇文章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父母与西方父母的孩子教育的差异。
一、教育方式在中国,大多数父母喜欢给孩子制订严格的计划和规范。
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执行力。
而在西方国家,父母更强调孩子的自由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们倾向于通过互动和探索来帮助孩子学习。
他们认为孩子需要自己去发现和实践,而不是依赖于外部压力来完成任务。
二、家庭价值观在中国,敬老、孝道、勤俭节约是家庭价值观里至高无上的准则。
这些价值观也会在父母的教育方式中体现出来。
中国父母经常会要求孩子更多地关注家庭,信守传统的家庭观念。
而在西方国家,孩子们被教育要尊重平等、包容不同文化和个性,同时也重视个人的独立和自主选择。
三、学业压力中国父母普遍认为孩子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有出路。
因此,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会给孩子安排大量的课外辅导班和家庭作业。
这些压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而在西方国家,虽然也非常重视学习成绩,但父母会更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四、家长参与教育在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父母通常会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帮助他们完成家庭作业,并且会不断监督孩子的学习进程。
而在西方国家,父母更倾向于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帮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孩子的独立性在中国,独立并不是一个优先考虑的因素。
中国父母经常会为孩子安排各种活动和任务,不让孩子有太多独立的时间。
而在西方国家,父母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行动。
他们认为这对于孩子后期的个人成长和生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结语综上所述,中国父母与西方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虽然各自的教育方式并非完全对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启示。
跨文化视域下中美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的研究现状
跨文化视域下中美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的研究现状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在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跨文化视域探讨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的研究现状。
一、中美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1.教育目的中美家庭教育的教育目标不同。
中国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尊重长辈、勤俭节约等品质。
而美国家庭教育则更加强调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和社会适应能力。
2.教育方式中国家庭教育通常采用严格的管教方式,注重纪律和秩序维护。
而美国家庭教育则更强调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鼓励孩子发表意见和表达自己。
3.教育方法中国家庭教育倾向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通过口头讲解和例子来传递知识和价值观念。
而美国家庭教育更注重启发式教育,鼓励孩子通过亲身体验和发现,自主学习和探索。
二、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对孩子的影响1.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中国家庭教育强调家庭责任感和尊重长辈,适合农耕文化传统的社会形态。
而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更加重要。
美国家庭教育更注重个性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能够促进孩子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形成。
2.学习态度和行为中国家庭教育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孩子被动接受、缺乏创造性思维。
而美国家庭教育的启发式教育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中国家庭教育重视纪律和秩序,但这种方式可能导致孩子在社交和自我表达方面缺乏自信。
而美国家庭教育鼓励孩子发表意见和表达自己,有利于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启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逐渐适应和融入当前社会的多元文化环境。
父母应尽可能地学习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家庭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个人差异,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同时,政府和教育机构也应加强跨文化教育和交流,全面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基于文化视角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研究》
《基于文化视角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而家庭教育方式又会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文化视角出发,对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异同,并探讨其原因及影响。
二、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 教育理念美国家庭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责任感。
父母更倾向于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相比之下,中国家庭教育的理念更侧重于传承和继承,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学业成绩和社会责任感。
2. 教育方式美国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倾向于采用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决策。
而在中国家庭教育中,父母更注重规范和约束,通过严格的家规和教育方式来塑造孩子的品德和行为。
3. 家庭角色在美国,父母更注重与孩子的平等交流和互动,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
而在中国,父母在家庭中通常扮演着更为严格的角色,对孩子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更多的干预和指导。
三、文化因素对家庭教育的影响1. 文化传统中美两国的文化传统存在较大差异。
美国文化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和平等,而中国文化则更注重集体主义、尊重长辈和传统价值观。
这种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同。
2. 社会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对家庭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在美国,成功被视为个人能力和努力的结果,而在中国,成功往往被视为个人品德和家庭荣誉的体现。
这种社会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在家庭教育方式和目标上的不同。
四、结论及建议通过对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异同及原因。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为我国的家庭教育提供借鉴。
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这可以通过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来实现。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孩子的品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使孩子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美国作为两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的国家,其家庭教育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教育目标方面,中国的家长往往更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希望他们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分数,进入好的学校,从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期望源于中国传统的科举文化和竞争激烈的教育体制。
而美国家长则更侧重于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如创造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他们认为孩子的个人兴趣和特长的发展比单纯的学术成就更为重要。
教育方式上,中国家长普遍采用较为严格的管束方式。
他们为孩子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规则,要求孩子严格遵守。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孩子的学习时间和效率,但可能会压抑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
相比之下,美国家长更倾向于给予孩子较大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尝试,从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然而,这种过度的自由也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律性和责任感。
在对待孩子的错误和失败方面,中国家长可能会表现得较为严厉,甚至会批评指责,认为这是让孩子吸取教训的有效方式。
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尽快改正错误,取得进步。
而美国家长则更注重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失败,培养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
在家庭氛围方面,中国家庭强调长幼尊卑的秩序,孩子需要尊重长辈的权威。
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相对较为含蓄,情感表达也较为内敛。
而美国家庭则更注重平等和民主,孩子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更加直接和开放,情感表达也更为热烈。
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方面,美国家长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他们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房间、洗衣服等。
孩子在成年后往往会离开家庭独立生活。
而中国家长由于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关爱,很多孩子在成年后仍然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造成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文化传统的不同是一个重要因素。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及启示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及启示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受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影响,中美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
近年来,孩子的个人能力以及独立意识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美国的家庭教育在这方面能给我们哪些启示,中美家庭教育到底有哪些不同之处呢?一、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中美家庭教育目的比较中国家庭教育的目的。
中国家庭比较注重家庭观念,孝顺老人成为家长培养孩子的重要品质。
在家庭关系中,家长一般要教育孩子应该听长辈的话,不去质疑长辈的决定,严重者甚至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并不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中国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事业有成,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受中国传统考试制度影响,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能在各种考试中取得高分,参加各种特长班的学习也并非是为了解放孩子天性,而是为了“考级”。
在生活中,中国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一般孩子并不做家务,家长认为做家务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学习。
孩子的独立动手能力并不是最重要的教育目的。
在这种教育目的的影响下,中国孩子一般是尊礼忠孝、学习成绩优秀,但是不太善于独立思考。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
在生活方面,美国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美国孩子从小就跟父母分开睡觉,坚持被要求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在思想方面,美国父母往往尊重孩子的想法,更希望孩子能独立思考,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是否跟父母的观点一致并非是最重要的。
在学习方面,美国父母鼓励孩子创新,不以考试成绩评价孩子,积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中美家庭教育内容比较中国家庭教育的内容。
中国家庭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
虽说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基本都是以学习成绩为先。
在日常教育中,思想方面,家长会向孩子灌输“学习为人生第一要务”的思想,在考试中要在成绩方面“敢为人先”。
在行动中,家长会将家庭变成学校的衍生品,给学生买各种试题,帮助其提高成绩。
中国式家庭教育与国外家庭教育的区别
中国式家庭教育与国外家庭教育的区别——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在于: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强调命令与服从,而美国家庭则注重公正和自由。
中国家长大都喜欢“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
他们往往用自己的意愿来干涉孩子们的自然发展,因此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
美国家庭则更重视孩子们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其差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两种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在我国家长总是意味着权威,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父母总觉得孩子永远长不大,对孩子的教导会持续到孩子长大以后许多年。
另外,在中国人的思想里“长者恒为师”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家庭中,年长者一定可以教育年幼者,这就在家庭中形成了一种不平等,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孩子慢慢习惯了在多重规则下生活。
然而近年来,许多家庭走向另一个极端,孩子成了中心。
家长总是对孩子千依百顺,这种溺爱的行为,造成了家庭关系的另一种不平等。
在中国,孩子在家里很少有发言权,参与权,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听话懂规矩。
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自由平等的相处。
在孩子小时候就尊重他,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他们把孩子看做独立个体平等对待,给孩子尊重和理解。
让孩子在家里有发言权、参与权,美国父母鼓励孩子有独立的合理思想;美国孩子有选择权,美国父母在孩子的有了初步的认知能力时,就很重视让孩子自己去进行选择,作出决定,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图书,游戏,长大以后自己选择朋友,自己选择职业、自己选择婚姻对象等等。
美国父母大多不会替孩子选择,他们主要是引导孩子怎样进行选择,或者站在孩子的身后,给孩子信心,鼓励孩子。
所以,孩子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的想像或进行创造性活动(二)两种不同的育儿观中国家庭很重视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找个好工作。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
引言概述:中美家庭教育在文化背景、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家庭角度对中美家庭教育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教育模式的异同点,并提出对于家庭教育的启示。
正文内容:一、家庭教育文化背景的差异1.1中美家庭价值观念的不同1.2中美文化对教育重要性的态度差异1.3中美家庭教育的传统观念差异二、教育理念的差异2.1中美家庭教育的目标设置差异2.2中美教育理念的核心差异2.3中美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差异三、教育方式的差异3.1中美家庭教育的家庭环境差异3.2中美家庭教育的家庭规矩与家庭作息差异3.3中美家庭教育的家庭角色分工差异四、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4.1中美家庭教育对子女的自主性培养差异4.2中美家庭教育对子女的价值观塑造差异4.3中美家庭教育对子女的社交能力培养差异五、中美家庭教育的启示与结合5.1充分认识中美家庭教育模式的异同,实现优势互补5.2对中美家庭教育中的优秀经验进行借鉴与融合5.3中美教育合作的有效路径总结: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分析表明,家庭教育在两种文化背景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但在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看到每种教育模式的独特优势。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中美家庭教育模式的异同,通过借鉴与融合,实现优势互补。
同时,中美教育合作也为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路径。
通过对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两种教育模式的差异,还可以提出一些对于家庭教育的启示。
这些启示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和参考,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
引言概述:中美家庭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家庭角色以及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都体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美家庭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了解中美家庭教育的异同以及对子女发展的影响。
正文内容:1.家庭教育理念的比较1.1中国家庭教育理念1.1.1重视教育的传统观念1.1.2着重知识的积累和学业成绩1.1.3讲究尊师重教和家教的责任1.2美国家庭教育理念1.2.1强调自由、个性和创造力1.2.2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1.2.3重视全面发展和个人兴趣的培养2.教育方式的比较2.1中国教育方式2.1.1注重功利性的教育2.1.2丰富的补习班和培训机构2.1.3偏向传统和“唯分数论”2.2美国教育方式2.2.1强调全人发展2.2.2注重学生兴趣和个性的培养2.2.3提倡适应性教育和个别化学习3.家庭角色的比较3.1中国家庭角色3.1.1父亲的主导作用3.1.2母亲的关注和照顾3.1.3长辈的权威和影响力3.2美国家庭角色3.2.1父母共同参与教育3.2.2家庭成员的平等地位3.2.3鼓励孩子独立和自主4.家庭教育对子女发展的影响4.1中国家庭教育的影响4.1.1学习成绩的压力和竞争4.1.2自律和责任感的养成4.1.3孝顺与家庭价值观的传承4.2美国家庭教育的影响4.2.1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培养4.2.2个性发展和多元文化意识的形成4.2.3自信和责任感的培养5.中美家庭教育的思考与建议5.1借鉴中美家庭教育的优势5.2学习互补的教育方式5.3重视家庭角色的平衡5.4鼓励孩子全面发展总结:中美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家庭角色以及对子女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与中美文化的不同密切相关。
美国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何不同?
美国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何不同?家庭教育方式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美国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较大差异。
本文就针对此话题进行深入分析,从几个方面探究美国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何不同。
一、教育目的不同美国的家庭教育比中国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其家长倾向于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培养自主性,帮助孩子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而不是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学习。
与此相反,在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中,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往往在孩子的学习管理中过度干预,教育内容也更加注重于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性格、特长和兴趣等方面。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在教育方式方面,美国的家庭教育灵活多样,包括有机农业、户外探险、音乐、雕刻、写作等,而中国的教育方式则更注重于学校教育,即以应试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美国的家庭教育注重育人成才的全面性,追求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而中国的家庭教育对于应试教育及其较为单一的教育方式有其历史依据,这也是一种被延续至今的文化传统。
三、家庭教育方式的实践活动不同在实践活动中,美国家长会针对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他们会花很长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一起体验生活、探索自然、感受社会,也非常注重孩子的自我探索和探索性学习。
相反,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太会主动陪伴孩子去体验诸如户外活动、参观博物馆、体验创新科技等各种实践活动。
而更加注重在学习的时候,家长会通过多种方式来监督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在周末会让孩子报名各类中考冲刺班,暑期还会安排孩子去培训班学习各种技能。
四、家庭教育氛围不同在家庭教育氛围方面,美国更加注重注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平等互动,让孩子能够有更多的自由表达和探索自我的机会。
美国的家长也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自信,让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比较自如,更容易适应社会的需要。
而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更加倾向于机械式地传授各种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甚至出现了家庭冷暴力现象,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中美家庭教育有哪些不同
一、美国家长对孩子鼓励多于保护;而中国家长是过度保护多于鼓励美国家长鼓励孩子做各种尝试,既培养能力、兴趣,又注重树立自信心。
中国家长是过度保护,造成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使孩子疑心或失去对自我价值、自我能力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一切要依靠父母。
家长。
怕孩子受伤、受欺负,家长认为很多事隋或活动危险等,都不让孩子参与。
二、美国家长对孩子引导多于灌输;而中国家长是说教多于引导美国家长注重引导孩子通过实践甚至是碰壁后,自己取得经验和教训、得出结论。
常对孩子说:“你自己决定吧。
〞“你去试试吧。
〞“我觉得……可能会好些吧〞“我的建议是……〞等等。
中国家长那么喜欢直接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告诉孩子,以求孩子少走弯路。
常对孩子说:“你还小,要听大人的话。
〞“你不懂,按我说的做没错。
〞“我告诉你……你怎么不听呢〞“错了吧,你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听我的,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等等。
三、美国家长对孩子要求全面开展;中国家长常常以学习好代替一切美国家长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社区的公益活动,并且家长还充当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效劳者,要求孩子每周做2次义工。
但对孩子学琴、学画、学舞蹈,美国家长却不做要求,全凭孩子自愿。
中国家长只注重孩子学习,所有家务父母包揽,更谈不上让孩子做义工了。
如没有加分评优,连班干部也不愿意让孩子担任。
但对孩子学琴、学画、学舞蹈却从不放松,甚至是强迫,周末全天候陪同。
四、美国家长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中国家长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美国家长对孩子说:“你是最棒的。
但我知道,你还能做得更好,我了解你。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比你差远了。
〞“这次考得不好没关系,我相信你下次肯定行。
〞中国家长说:“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
〞“你看人家的孩子都比你强。
〞“和你说过多少遍了,就是记不住。
〞这些有意无意常挂在嘴边的话,极大地打击和摧毁了孩子的自信心。
五、美国家长重视对孩子的责任教育;中国家长那么让孩子少管“闲事〞美国家长对孩子说:“你应该对你做的事情负责。
中西方家庭教育之对比
中西方家庭教育之对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教育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上,还体现在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关系上。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比分析中国与西方家庭教育的不同之处,以期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教育方式1.1 西方家庭教育注重独立性和自主性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往往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家长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但家长会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1.2 中国家庭教育注重纪律和服从相比之下,中国家庭教育则更注重纪律和服从。
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不打不成器”,因此家长往往会采用严厉的手段来管教孩子,以期望孩子能够服从管教,变得更加优秀。
二、教育内容2.1 西方家庭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往往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家长会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同时,他们也会鼓励孩子敢于尝试新事物,培养其创新精神。
2.2 中国家庭教育注重应试教育相比之下,中国家庭教育则更注重应试教育。
家长会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往往会忽略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也会限制孩子的个人发展。
三、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关系3.1 西方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更为平等和民主在西方国家,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更为平等和民主。
家长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
同时,他们也会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共同解决问题。
3.2 中国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较为权威和严肃在中国,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往往较为权威和严肃。
家长会强调自己的权威性,会让孩子感到惧怕和敬畏。
这种管教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与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是多方面的。
中美教育孩子的区别
中美教育孩子的区别我们经常会羡慕美国家庭教育的成功,觉得美国的孩子独立、动手能力强、有责任感、头脑灵活、富有创造力等,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中美教育孩子的区别,希望对你有帮助中美教育孩子的区别1美国家庭注重孩子独立自由地发展美国家庭注重孩子独立自由地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基于这种观念,美国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
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美国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
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看似“残忍”,造就了美国孩子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
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
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
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但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2,美国家庭注重做人的教育美国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中国的家长普遍只注重对孩子的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常常忽略了对孩子进行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
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3美国家庭注重孩子独立的个性美国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
关于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对比研究
关于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对比研究关于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对比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剧,中国和美国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两国的家庭教育模式各具特色,这不仅与国情、文化背景有关,还与教育理念、父母角色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会对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
一、教育目标和价值观的差异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价值观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中国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强调学业成就和功利性的成功。
中国父母普遍认为,付出努力和追求高分数是孩子未来出类拔萃的关键。
因此,他们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帮助孩子学习,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和规则。
相比之下,美国家庭教育侧重于培养孩子的个人素质、社交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美国父母更注重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父母角色的差异父母在中美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国,父母往往扮演着严格的监督者和导师的角色。
他们对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成绩要求严格,常常直接指导孩子的学习内容,甚至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和考试。
相反,美国家长更多是孩子的朋友和支持者。
他们注重儿童的个人需求和权利,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和探索,并允许他们犯错和从中学习。
三、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中美家庭教育在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家长通常会采用严格的纪律和奖罚制度来管教孩子,以期望孩子能够达到长期的学习目标。
此外,中国父母普遍会安排各种额外的课外活动,如钢琴、舞蹈、游泳等,以提高孩子的全面素质。
相反,美国家长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他们倡导孩子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兴趣,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并尊重孩子的自主学习方式。
四、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差异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在中美两国也呈现出差异。
中国父母往往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会耐心地帮助他们完成作业和考试复习。
相反,美国父母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亲密关系,他们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并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综上,在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中存在明显差异。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导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到孩子的成进步步。
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具有不同的教育体系,也涵盖了特定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
本文将深度探究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比较,重点关注家庭价值观、教育方式、家庭作业、家庭角色等方面的差异。
一、家庭价值观的差异家庭价值观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它决定了孩子们的行为准则、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美两国的家庭价值观存在明显的差异。
起首,在中国家庭中,重视孝道是家庭价值观的核心。
传统的中国家庭强调尊老爱幼,传承家族文化。
家长通常以孩子的顺畅成长为中心,在教育中强调要有家的观念,要照顾家庭和尊长。
而在美国家庭中,独立自主是核心价值观。
美国家庭强调个人独立和自主性,尊重个体权利。
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是美国家庭教育追求的目标。
二、教育方式的差异家庭教育方式是家庭价值观在行动中的体现。
中美两国的教育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家庭中,父母通常接受严格的管束方式。
他们强调孩子要恪守家长的规定和蔼从家庭的规范。
父母在教育中乐观引导孩子,传承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
父母亲力所能及地援助孩子解决问题,赐予他们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
而在美国家庭中,父母更倾向于接受开放的教育方式。
他们重视培育孩子的创设力和自主性,鼓舞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念。
美国父母更重视孩子与外界的互动,鼓舞他们探究和发现。
而在解决问题时,美国父母更倾向于接受引导和启发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沉思和解决。
三、家庭作业的差异家庭作业是同砚与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中美两国的家庭作业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家庭作业被看作是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一部分。
家长通常在孩子回家后打算一定的时间和场地给孩子完成作业。
他们会监督孩子的进修进展,援助他们解决进修中遇到的问题。
在中国,家长普遍认为孩子的进修效果是家庭荣誉感的体现,因此家庭作业被视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美国,家庭作业的重要性相对较低。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家庭教育是塑造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环节。
在中国和美国两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本文将比较中美家庭教育,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首先,中美家庭教育在价值观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孝顺、尊重和传统美德,强调家庭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家长通常会教育孩子要尊重长辈,遵守家规,关心家庭成员,并且传承传统文化价值观。
相比之下,美国家庭教育更注重个人独立和自由。
家长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目标,强调个人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其次,在教育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家庭教育注重纪律和规矩,家长通常会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和任务,要求孩子严格遵守,并强调艰苦奋斗和勤奋工作的精神。
与此相反,美国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家长鼓励孩子追求平衡发展,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和身心健康,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家庭教育中的父母角色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父母通常扮演着权威和指导者的角色,他们被期望为孩子规划未来,并且制定学习和生活的决策。
相比之下,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
他们更倾向于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决策,并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独立性。
虽然中美家庭教育存在一些差异,但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首先,两个国家的家庭教育都重视教育的重要性,都希望孩子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以便将来走向成功。
其次,家庭都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美国的家族价值观,都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两国家庭教育都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强调孩子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注重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
综上所述,中美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差异和相似之处。
差异主要体现在价值观、教育方式和父母角色等方面,而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教育的重要性、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品德培养等方面。
无论是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还是相似之处,都是由于两国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不同所致。
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方式与理念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 本次演示将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以期为家庭教 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教育观念
中国家庭教育的观念相对较为传统,注重孩子的成绩和学术成就。家长们普遍 认为,通过不断努力,孩子可以获得更好的未来。因此,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 家长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孩子学习,追求高分数和好成绩。
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比较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美两国之间的教育差异越来越引人。在家庭教育的领域 里,这些差异更是显而易见。本次演示将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的 差异,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与影响。
比较
1、家长角色
美国家长更注重孩子的自我发展,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勇于尝试。他们往往提 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在探索中成长。中国家长则更注重传承家族香 火,对孩子的期望更多集中在学业和品德上。他们倾向于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指 导和约束。
3、政治制度
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也对家庭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政治制度强调集体主 义和纪律性,这在家庭教育中得到一定体现,使家长更注重孩子的规范行为和 集体意识。而美国的政治制度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反映在家庭教育中, 使家长更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和发挥个性。
总结
中美家庭教育存在多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家长、社会及国家在不同方 面的期望和点。从家长角色、沟通方式到社交活动,这些差异都显而易见。这 些差异的产生既受历史文化的影响,也与社会经济发展及政治制度有关。
2、沟通方式
美国父母更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强调与孩子进行平等、开放的对话。他们乐于 倾听孩子的想法,并给予一定的空间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中国父母则更孩 子的学习和品德培养,往往在沟通中更强调家长的权威和指导。
中美家庭儿童教育差异
中美家庭儿童教育差异家庭教育是塑造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而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会导致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差异。
在中美两国家庭中,教育方式的不同带来了儿童教育上的种种差异。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理念、学习压力、自主性培养和家庭参与等方面比较中美家庭儿童教育的差异。
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中国家庭普遍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成绩的突出,强调孩子的成绩是对家庭的荣誉。
这种观念体现在课外辅导班的普及、强化班的盛行等现象上。
与之相对,美国家庭更注重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家长更多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
学习压力的差异中国教育制度中的功利性导致学习压力常常成为中国儿童和家庭的负担。
学生需要应对大量的作业、考试和各类升学压力。
相比之下,美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强调常规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平衡。
美国家庭通常更加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社团活动。
自主性培养的差异中国的教育注重纪律和顺从,在家庭中也反映出来。
孩子被要求遵守规则,服从长辈的安排。
相对而言,美国家庭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他们鼓励孩子主动决策,尊重孩子的意愿,在实际问题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决策权。
家庭参与的差异中国家庭普遍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全方位的关注和介入,力求提供各种资源和支持。
父母会陪同孩子完成作业,为他们安排各种活动和课外班。
而美国家庭倾向于更多地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策,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美国家长更多地扮演导师的角色,引导孩子发展他们独特的才能和兴趣。
通过比较中美家庭儿童教育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的碰撞。
中美教育各有优势,无法简单地界定哪种方式更好。
重要的是从中汲取经验,结合孩子个体的特点,寻找适合的教育方式。
总结:无论是强调成绩还是注重全面发展,培养自主性还是侧重兴趣培养,中美家庭儿童教育都各自有其特点。
中美教育的差异不仅体现了两国的文化差异,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启示。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形式。
在中美两国,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差异,家庭教育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儿童自主性、家长的角色定位和学业压力等方面来探讨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一、儿童自主性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施加更多的控制。
家长会制定详细的规则和要求,期望孩子能按照这些规则和要求行事。
父母会为孩子安排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如音乐、绘画、舞蹈等,以培养他们的多元才能和素质。
同时,父母会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较高的期望,常常会监督孩子的学习进度。
而在美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们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允许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父母通常不会过多地干涉孩子的学习安排,而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学习。
二、家长的角色定位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被赋予更高的权威地位。
他们要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负责,扮演着严厉的监督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父母通常会制定一系列的规则和纪律,以确保孩子按照既定的方式成长。
他们会细致地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包括考试成绩和学习时间等方面。
父母会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频繁地考察和问询,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而在美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多地扮演着孩子的伙伴和支持者的角色。
他们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决策。
父母与孩子保持开放的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惑,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
父母通常对孩子的成绩和学习进展持更加宽容和开放的态度,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学业压力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学业成绩常常被视为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
父母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监督和辅导孩子的学习,以确保他们能够取得好成绩。
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孩子们通常要接受较长时间的教育,学习专业课程和考试。
这种高强度的学习环境使得中国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有时会导致他们的身心健康问题。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启示。
本文将分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家庭教育差异1. 教育理念差异中美家庭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孩子的听从和顺从,强调孝顺和孝道。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较高,要求他们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并且要遵守家长的规矩。
而在美国,家庭教育更加注重独立性和自主性,父母更加鼓励孩子展现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2. 家庭角色定位差异在中国,父母往往扮演着严厉而权威的角色,他们会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进行严格的指导和监督。
而在美国,父母更多扮演着孩子的朋友和指导者的角色,他们更注重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
在中国,父母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个人素质培养,他们会通过考试分数和学业表现来评价孩子的优劣。
而在美国,父母更注重孩子的综合能力和个人兴趣发展,他们会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二、差异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1. 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启示我们,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不要过分约束孩子的自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独立性,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2. 关注全面发展3. 尊重个性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和特长。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不要强加自己的意志,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4. 增强家庭教育参与度家庭教育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启示我们,需要加强家庭教育的参与度,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5. 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分析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分析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主要由两国文化、社会环境和教育体系等多个因素所决定。
以下将从教育价值观、父母角色、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中美两国的教育价值观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责任感,家庭教育强调孝顺、服从和纪律等价值观。
相比之下,美国文化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家庭教育更强调个人的自我发展和价值观多元化。
因此,中国家庭更注重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自律能力,而美国家庭则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创造力和自尊心。
其次,中美父母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同也是导致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国,父母通常扮演着家庭教育的主导者角色,他们以严厉和规范的方式教育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和行为进行督促和管束。
而在美国,父母更倾向于扮演孩子的朋友和导师的角色,他们更开放、包容和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
这种父母角色的差异导致了中美两国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分别在强调纪律和自由之间取得平衡。
第三,中美两国的教育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家庭教育注重功利性和应试教育,追求升学率和分数的提高,父母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辅导孩子的学习。
而美国家庭教育更强调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素质,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父母更鼓励孩子参加兴趣班、社交活动等,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选择和个人发展的机会。
最后,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目标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国,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以便进入好的学校和未来的职业成功。
而在美国,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强调整体的个人发展和健康的身心状态。
因此,在教育目标的不同下,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会在培养方法和教育质量上存在差异。
总的来说,中美家庭教育差异主要由于不同的文化、社会环境和教育体系等多方面因素所决定。
虽然有差异,但每种教育方式都有其优势和特点,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相应地,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对方的教育经验,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和改进家庭教育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内容摘要:众所周知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及社会经验的基本途径。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及年长者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也是整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有这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美国作为东西半球的两个大国,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教育结果。
不难发现中国中学生每年都能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优胜,但却没有人获得过诺贝尔奖:而美国却是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人数做多的国家。
究其原因就是诺贝尔奖要求获奖人员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
总的来说,人出生和生活在一个家庭中,都是先通过家庭这一最小的社会基层组织再进入更广泛复杂的社会生活领域中。
因此,对每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
家庭使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及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在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上,我国的家长绝大多数处于统治地位,而美国的家长则更注重与孩子平等相处,他们是尊重自己子女的看法想法的:在育儿观上,我国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而美国家长则更看重提高孩子的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育方式上,中国家长喜欢包办替代,而美国家长更愿意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实践,这些差异导致了中美两国儿童成人后在生存适应能力上的明显差距。
从中美家庭教育存在的差异上可以看到我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不足。
因此,正确认识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对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家庭教育;育儿观;教育方式;教育结果;传统教育;民主教育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及年长者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也是全社会各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
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导致了两国在家庭教育的成员关系之间,育儿观,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结果上存在着很多差异。
因而,正确认识和了解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可以看到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足,吸取美国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观对于促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看过《刮痧》这部影片的观众一定会注意到其中一个场景:一位中国父亲在看到自己儿子与他的外国老板的儿子打架时,中国父亲让儿子向老板的儿子道歉,遭到儿子拒绝后给了自己儿子一个耳光。
这位父亲这样做是出于对他老板的尊敬,隐含的意思就是“因为你的缘故我才惩罚我的儿子”。
但这一幕却让他的老板感到特别吃惊,很迷惑为什么一个父亲要通过打自己的儿子来表示对别人的歉意?这就是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的一个明显差异。
传统的中国式教育强调仁爱与服从,而美国家庭则注重公正和自由。
中国家长通常喜欢“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
他们往往用自己的理性来干涉孩子们的自然发展,因此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
美国家庭则更重视孩子们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其差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两种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受传统的家庭观念影响,家长总是意味着权威,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
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是长不大的,父母对孩子的教导可以持续到孩子长大以后许多年。
另外,在中国人的逻辑中有这么一条,即“长者恒为师”,在家庭中,年长者一定可以教育年幼者,这就在家庭内部形成一种人际关系的不平等,孩子也由此学会了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懂得了父母比朋友重要,长者是权威的象征。
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孩子慢慢习惯了在多重规则下生活。
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优生优育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并加以重点保护,孩子成了中心人。
对孩子采取百依百顺的态度,好吃的让孩子独享,该让孩子做的却由父母几年长者包办代替了。
他们过分满足孩子的任何需要,生活上过分优待孩子,经济上过多偏重孩子,这就造成家庭关系的另一种不平等。
在我国,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较少有发言权,参与权,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受规矩,服劝导。
正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所说:“中国的教育制度从小把他们训练的十分驯服,从小灌输要听大人话的思想,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像爱因斯坦自称的“离经叛道”,这种教育方式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
而在美国家庭,家长更注重自由与平等的相处。
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的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他们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孩子在家里有发言权、参与权,可以在父母面前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美国父母鼓励孩子“保留意见”、“固执”、“不听话”,允许孩子“不听话”主要是指思维上的“不听话”;美国孩子有选择权,美国父母在孩子的认知能力有了初步发展时,就很重视让孩子自己去进行选择,作出决定,他们可以选择音乐,图书,游戏等等,长大了可以自己选择朋友,自己选择从事的职业、自己选择婚姻对象、结婚时间。
美国父母不会代替孩子选择,日常生活中,他们主要是引导孩子怎样进行选择,或者站在孩子的身后,给孩子信心,鼓励孩子“用你的眼睛去观察”。
美国父母如朋友,他们可以平等的交流,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比较密切、融洽。
所以,孩子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的想像或进行创造性活动(二)两种不同的育儿观中国式家庭教育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找个好职业,能否在顺境中度过一生。
基于这种期盼,很多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更好,父母能给他们多少幸福就给他们多少幸福。
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愿意。
为此,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生活上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还特别关心孩子的智商,为了能让孩子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
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却很少考虑,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与此相比,美国家庭的育儿观有很大不同,他们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的能力。
基于这种观念,他们十分重视孩子的自身锻炼。
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
因此从小就注重培养锻炼他们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
所谓锻炼是多方面的,诸如劳动锻炼、意志的锻炼等。
但最根本的是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和劳动能力的锻炼。
通过劳动,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热爱劳动的习惯。
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发展自身的能力特长,增长才智,并养成刻苦、节俭的好品质。
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促其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三)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由于中美两国在育儿观上存在着根本差别,使两国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方面大致体现在以下几点:1.生活上的包办代替。
中国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包办代替,不让孩子沾家务活的边。
这种包办横向涉及孩子的方方面面,纵向延伸到孩子长大成人。
于是出现了小学生还要家长接送,中学生还要家长洗衣服,大学新生入学还要家长护送。
2.社交上的过度保护。
不少家长怕孩子吃亏或学坏,于是限制孩子与外界的接触,一旦孩子与小朋友或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或不愉快的事情,多数家长采取袒护自己孩子而指责其他孩子的办法。
3.经济上的放任。
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连经济拮据的家庭,家长也要勒紧裤带省下钱来满足孩子的需求。
不少小学生都拥有手机、MP3等高档消费品,这无形中助长了他们奢华浪费的习惯。
4.学习上的过于严厉。
与生活、经济、社交上的纵容相比,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却要求很高,甚至达到一种苛刻的程度。
古往今来,应试教育一直深深桎梏着中国家长们的思想,导致家长们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能否考取高等学府视为孩子成材的惟一标准。
当孩子出生后就以天才的标准来要求、教育孩子。
平时,孩子在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又让孩子再做一套同步练习题,以求巩固。
弄得孩子精疲力尽,一旦孩子辜负了他们的期望,那只能通过打骂这一招来解“恨铁不成钢”之怒。
而美国家长从锻炼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孩子的教养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进行。
所谓放手,就是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设法给他们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得到充分锻炼,父母除了照顾俺孩子的安全,其他生活中的事让他们自主选择。
普通做法是根据不同的年龄让孩子做自我服务性的劳动。
如一个美国家庭中有三个孩子,他们在家中都有各自的角色,10岁的男孩周末负责帮父亲割草,浇花,打扫庭院,12岁的女孩能根据不同的食品配方烘烤出各种各样美味的点心,8岁的小女孩会编织五颜六色的茶杯垫等等。
至于美国的中小学生兼报童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据美国报纸推销站联合会统计,全美国约有50万送报童。
稍大一些的中学生打工也是寻常现象,而且都得到家长的支持。
所谓不放任,一般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宁苦而不娇。
家长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欧美的儿童少年,从小就从事送报,打工等劳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练。
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他们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纸了。
这对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是难以接受的,甚至可能认为这是“残忍”的。
第二,家富而不奢。
美国的家庭平均收入比中国多几十倍,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都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
而且零用钱绝不作为鼓励孩子的手段,目的是教育孩子懂得,他们努力学习完全是为了自己将来成为有用之才。
据调查发现,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没有零用钱,而且年龄越大越不可能拿到零用钱。
第三,严教而不袒。
西方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教孩子自己知错改错。
此外,美国家长大都对孩子的学习不施加太多压力。
他们的观点是:孩子对感兴趣的知识自然会努力去学,为什么要强制他们去做本不愿做的事情呢?强拗着去做,反而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与个性。
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本来就各不相同,孩子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人生道路要让孩子自己去走。
成功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家长拿出时间跟孩子以平等的态度进行沟通、交流,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肯定,让孩子在尊重和鼓励中成长。
由此可见,民主的教育方式表现为一种宽松教育,优点很多:首先,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宽松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在高压下孩子的创造精神将受到压抑,只有在平和、愉悦的家庭氛围中才能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