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新国标
大豆油等级
![大豆油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8586ddd5c1c708a1284a44e7.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豆油GB7718,大豆油共分为四个标准。
1色泽(罗维朋比色槽25.4mm)≤一级——二级——三级黄70 红4.0四级黄70 红6.0(罗维朋比色槽133.4mm)≤一级黄20 红2.0二级黄35 红4.0三级——四级——2气味、滋味一级无气味、口感好二级气味、口感良好三级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四级 *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3透明度一级澄清、透明二级澄清、透明三级——四级——4水分及挥发物(%)≤一级 0.05二级 0.05三级 0.10四级 *0.205不溶性杂质(%)≤一级 0.05二级 0.05三级 0.05四级 *0.056酸值(mgKOH/g)≤一级 *0.20二级 *0.30三级 *1.0四级 *3.07过氧化值(mmol/100g)≤一级 *5.0二级 *5.0三级 *6.0四级 *6.08加热试验(280℃)一级——二级——三级无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的增加小于0.4四级 *微量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增加小于4.0,蓝色值增加小于0.5 9含皂量(%)≤一级——二级——三级 0.03四级——10烟点(℃)≥一级 215二级 205三级——四级——11溶剂残留量(mg/kg)a浸出油一级 *不得检出二级 *不得检出三级*≤50四级*≤50b压榨油一级 *不得检出二级 *不得检出三级 *不得检出四级 *不得检出。
豆油质量标准
![豆油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ff3e22d376baf1ffc4fad51.png)
上海标准文件
标题:大豆油质量标准
分发部门:总经理室、质量技术部、生产制造部、物资部、行政部(存档)
大豆油质量标准
【来源】大豆油应符合GB 1535标准中一级大豆油的要求
【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一级大豆油质量标准
2/2大豆油质量标准Q A-Q S-007 【贮存】应贮存于阴凉、干燥及避光处,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一处存放。
【有效期】自生产日期起两年。
【原辅料生产厂报告单检验项目】采购的原料供应商必须提供的出厂检验报告,报告单上至少包括色泽、气滋味、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的项目。
【原辅料进厂检验项目】气味、滋味、透明度、水分及挥发物、酸值、过氧化值。
【原辅料进厂验收标准】应符合表2
表2。
大豆油采购验收标准
![大豆油采购验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505926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0.png)
大豆油采购验收标准
一、检验依据和方法:
GB1535《大豆油》
GB271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T17756《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
二、产品及合格供应商名称:
海皇牌大豆油(非转基因)秦皇岛金海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三、验收项目和标准
四、取样
按生产日期或批号抽样,每个批号或生产日10箱以下需逐个检验包装,10-200箱需抽1%袋,200箱以上抽3袋检验检验包装。
感官检验需要逐批取样抽检,卫生指标每来货10吨后抽样检测。
五、检验方法
1、感官检验:观察包装是否完整,包装标示是否符合GB7718要求,包装上相关信息是否符合要求;用洁净烧杯取试样混匀置于烧杯中,油层高度不得小于5mm,在室温下先对自然光观察,再置于白色背景前借其反射线观察并按下列词语描述:白色、灰白色、柠檬色、淡黄色、黄色、橙色、棕黄色、棕色、棕红色、棕褐色等;将试样倒入150ml烧杯中,置于水浴上加热至50℃,以玻璃棒迅速搅拌。
嗅其气味,并蘸取少许试样,辩尝其滋味,按正常、焦糊、酸败、苦辣等词句描述.
2、卫生指标检验:冷冻试验参照GB/T17756执行
六、判定细则
以上项目如有一项不符合者,则判定该批原料不合格。
大豆油国家质量标准
![大豆油国家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93a97c6a5e9856a561260e2.png)
大豆油国家质量标准大豆油国家质量标准目录标准名片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分类5 质量要求1. 5.1 特征指标2. 5.2 质量等级指标3. 5.3 卫生指标4. 5.4 其他6 检验方法1. 6.1 透明度、气味、滋味检验:2. 6.2 色泽检验:3. 6.3 相对密度检验:4. 6.4 折光指数检验:5. 6.5 水分及挥发物检验:6. 6.6 不溶性杂质检验:7. 6.7 酸值检验:8. 6.8 加热试验:9. 6.9 碘值检验:10. 6.10 含皂量检验:11. 6.11 皂化值检验:12. 6.12 不皂化物检验:13. 6.13 过氧化值检验:14. 6.14 冷冻试验:15. 6.15 烟点检验:16. 6.16 溶剂残留量检验:17. 6.17 油脂定性试验:18. 6.18 脂肪酸组成检验;19. 6.19 卫生指标检验: 7 检验规则1. 7.1 抽样2. 7.2 出厂检验3. 7.3 型式检验4. 7.4 判定规则8 标签1. 8.1 产品名称2. 8.2 原产国9 包装、贮存和运输标准名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豆油GB 1535—2003代替GB 1535-1986Soya bean oil2003-11-11发布2004-05-01实施前言本标准5.2中的表1、表2的部分指标、5.4和第7章、第8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是对GB 1535-1986《大豆油》的修订。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豆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压榨成品大豆油、浸出成品大豆油和大豆原油。
大豆原油的质量指标仅适用于大豆原油的贸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一级大豆油执行标准
![一级大豆油执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e6ef2f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8.png)
一级大豆油的执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大豆油的质量标准:一级大豆油质量标准应符合GB 3890-201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要求。
2. 大豆油的色泽和透明度:一级大豆油的色泽应为淡黄色或淡绿色,透明度应高。
3. 大豆油的酸值和皂化值:一级大豆油的酸值不应超过1.0mg KOH/g,皂化值应在170~190 mg KOH/g之间。
4. 大豆油的杂质含量:一级大豆油中的杂质含量应符合GB 2716-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的要求。
5. 大豆油的保质期:一级大豆油的保质期一般为12个月。
总之,一级大豆油的执行标准主要涉及大豆油的质量、色泽、透明度、酸值、皂化值、杂质含量和保质期等方面。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豆油产品标准号
![豆油产品标准号](https://img.taocdn.com/s3/m/5e26028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f.png)
豆油国家标准号
豆油的国家标准号是GB 1535—2003。
该标准规定了大豆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签、包装、贮存、运输和销售等要求,适用于成品大豆油和大豆原油。
此外,大豆油还必须符合安全卫生方面的要求,如有害元素(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微生物指标(总数菌、大肠杆菌、霉菌)等都要求低于规定的标准。
在食用品质方面,大豆油含有较多的亚麻油酸,较易氧化变质并产生“豆臭味”。
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中含棕榈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亚油酸50-60%,亚麻油酸5-9%。
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
本标准适用于压榨成品大豆油、浸出成品大豆油。
其中,压榨成品大豆油按质量指标由高到低分四个等级,浸出成品大豆油按质量指标由高到低分三个等级。
此外,本标准还规定了不再以色拉油等表示等级。
大豆油国家标准
![大豆油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dbfa9066bd97f192279e9d1.png)
大豆油国家标准(GB1535-2003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豆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压榨成品大豆油、浸出成品大豆油和大豆原油。
大豆原油的质量指标仅适用于大豆原油的贸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60 食品添家剂使用卫生标准GB/T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524 植物油脂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525-1985植物油脂检验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法GB/T 5526 植物油脂检验比重测定法GB/T 5527 植物油脂检验折光指数测定法GB/T 5528 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法GB/T 5529 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定法GB/T 5530 动植物油脂酸价和酸度测定(B/T 5530-1998,eqv ISO 660:1983)GB/T 5531 植物油脂检验加热试验GB/T 5532 植物油碘价测定(GB/T 5532-1995,eqv ISO 3657:1977)GB/T 5533 植物油脂检验含皂量测定法GB/T 5534 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GB/T 5534-1995,eqv ISO 3961:1989)GB/T 5535 植物油脂检验不皂化物测定GB/T 5538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B/T 5538-1995,eqvISO 3960:1977)GB/T 5539 植物油脂检验油脂定性检验GB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GB/T 17376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醇制备(GB/T17376-1998, eqvISO 5509:1978)GB/T 17377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醇的气相色谱分析(GB/T 17377-1998,eqvISO 5508:1990)GB/T 17756-1999 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标准.3.1 压榨大豆油pressing soya bean oil 大豆经直接压榨制取的油。
非转基因大豆油的执行标准
![非转基因大豆油的执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b0896f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e.png)
非转基因大豆油的执行标准摘要:本标准规定了非转基因大豆油的术语与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非转基因大豆油的术语与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009.28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T 1535 大豆油GB/T 1534 菜籽油3 术语与定义3.1 非转基因大豆油(Non-GMO Soybean Oil):以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经压榨、精炼等工艺制成的食用植物油。
3.2 原料要求:非转基因大豆种子不得含有转基因成分。
3.3 生产过程要求: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产品。
4 产品分类4.1 按照油的色泽、酸价、过氧化值、碘价、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含量分类。
5 要求5.1 非转基因大豆油应符合GB 271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要求。
5.2 非转基因大豆油应符合GB/T 1535《大豆油》和GB/T 1534《菜籽油》的要求。
6 试验方法6.1 色泽的测定:按照GB/T 5009.28《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测定。
6.2 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测定:按照GB/T 5009.27《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测定。
6.3 碘价的测定:按照GB/T 5009.27《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测定。
6.4 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的测定:按照GB/T 5009.28《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测定。
6.5 不溶性杂质含量的测定:按照GB/T 5009.28《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测定。
7 检验规则7.1 出厂检验:每批产品均应进行出厂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7.2 型式检验:(1)新产品投产或产品工艺、配方、包装等发生改变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大豆油花生油等食用植物油相关标准
![大豆油花生油等食用植物油相关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2e9649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e.png)
一、任务目标1.会画出停车场出入口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图和系统布线图;2.了解停车场出入口管理系统中各设备的参数、性能指标、工作原理;3.掌握停车场出入口管理系统中各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应用方法。
二、任务描述根据“项目背景”的描述,小区出入口要搭建一个停车场出入口管理系统,以便对进出小区的车辆进行安全、可靠的管理,确保小区安全。
由于小区常住人口和进出车辆较多,人工管理难度较大,需要对进出小区的车辆进行智能化管理。
三、系统结构图四、主要材料、设备和工具1.设备:2.工具:3.材料:五、任务实施过程1、根据设计方案、现场情况确定设备摆放位置1)确定道闸及读卡设备(票箱)的摆放位置。
2)确定摄像机安装位置。
3)确定岗厅的位置。
4)确定控制主机(电脑)的位置。
2、安全岛的砌制1)安全岛的设计。
安全岛的高度应保证票箱安装好后,从岛基底部到票箱取卡口为1000mm左右,长度、宽度可根据现场情况决定。
票箱到闸箱的中心距离为4000mm,最小不小于3500mm。
安全岛两端伸出端(从箱体算起)约300—500mm,圆弧段可根据现场情况决定如图4-17所示。
2)安全岛内管线预埋及敷设砌安全岛前,要对管、线进行预埋、敷设。
先布置要暗埋在安全岛中的各穿线管,按照设备安装位置确定各穿线管的起点和终点,各管的起点和终点均要用弹簧弯管器折弯成90度的弯头,弯头部分在设备安装位置的中心集中捆扎起来,并朝上引出。
引出端要高出地面30公分,管口要临时封堵,防止浇注混凝土时杂物掉入。
需要管接头的均要用专用胶水密封胶牢。
票箱导线露出端预留长度不小于1.2米。
道闸导线露出端预留长度不小于1米。
220V 强电与信号线要分开铺设,更不能穿在同一管内,距离大于50CM。
管线预埋及敷设如图4-18所示。
4、地感线圈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在通道路面上的相应位置切出四个尺寸为200cm×100cm×5cm的线槽,在四个角上进行45度10厘米长的倒角,防止尖角破坏线圈电缆。
大豆油标准
![大豆油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0e1490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b.png)
大豆油标准
大豆油是一种广泛地应用于食物加工及其他工业领域的植物油脂。
它是一种高营养食物,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及十字花内酯等有益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益处。
在使用大豆油之前,要知道其有关的标准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准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即
GB/T34018-2017《大豆油(食用油):灌装》标准,规定了大豆油的性质、安全卫生、技术要求和检验分析方法。
《大豆油(食用油):灌装》标准对大豆油的性质提出了一定要求:总脂肪(大于或等于99.0%)、灰分(在0.03%或以下)、脂肪酸(大于或等于98.0%)、水分(在0.2%或以下)等。
同时,大豆油还必须符合安全卫生方面的要求:有害元素(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微生物指标(总数菌、大肠杆菌、霉菌)等都要求低于规定的标准。
此外,检验与分析的要求也是严格的:如含脂酸值(在
0.2mgKOH/g或以下)、酸度(在0.5mlN/100ml或以下)、大豆质舌苷测定(在2.0mg/kg或以下)等一系列的检测项目,都需要符合标准要求。
大豆油被广泛用于不同工业领域,尤其是膳食,因其有利于人体健康,因此比较受欢迎。
大豆油首先要满足相关标准,以保障大豆油的安全和卫生,然后再进行添加和加工,才能比较理想地得到应用。
《中国药典》2020版—大豆油(供注射用)国家药用辅料标准
![《中国药典》2020版—大豆油(供注射用)国家药用辅料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01adf5d915f804d2a16c14b.png)
大豆油(供注射用)Dadouyou (Gongzhusheyong)Soyabean Oil (For Injection)本品系由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Merr.)的种子提炼制成的脂肪油。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清液体;无臭或几乎无臭。
本品可与乙醚或三氯甲烷混溶,在乙醇中极微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相对密度本品的相对密度(通则0601)为0.916~0.922。
折光率本品的折光率(通则0622)为1.472~1.476。
用中性乙醇20ml 溶解残渣,加酚酞指示液数滴,用乙醇制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粉红色持续30 秒不褪色,如果消耗乙醇制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超过0.2ml,残渣总量不能当作不皂化物重量,试验必须重做。
棉籽油取本品5ml,置试管中,加1%硫黄的二硫化碳溶液与戊醇的等容混合液5ml,置饱和氯化钠水浴中,注意缓缓加热至泡沫停止(除去二硫化碳),继续加热15 分钟,不得显红色。
碱性杂质取新蒸馏的丙酮10ml、水0.3ml 和0.04%溴酚蓝乙醇溶液1 滴,用0.01mol/L盐酸溶液或0.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中性,精密加供试品10ml,摇匀,静置,用盐酸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上层液显黄色,消耗盐酸滴定液(0.01mol/L)的体积不得过0.1ml。
水分取本品,以无水甲醇-癸醇(1:1)为溶剂,照水分测定法(通则0832 第一法1)测定,含水分不得过0.1%。
重金属取本品5.0g,置50ml 瓷蒸发皿中,加硫酸4ml,混匀,用低温缓缓加热至硫酸除尽后,加硝酸2ml 与硫酸5 滴,小火加热至氧化氮气除尽后,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依法检查(通则0821 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砷盐取本品 5.0g,置石英或铂坩埚中,加硝酸镁乙醇溶液(1→50)10ml,点火燃烧后缓缓加热至灰化。
如果含有炭化物,加少量硝酸湿润后,再强热至灰化,放冷,加盐酸5ml,置水浴上加热使溶解,加水23ml,依法检查(通则0822 第一法),应符合规定,【贮藏】遮光,密封,在凉暗处保存。
大豆油执行标准
![大豆油执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5820be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b.png)
大豆油执行标准国标和企业标准是什么?
新标准GB1535-2003《大豆油》,大豆油不得掺有其它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新标准实行后,小包装桶装油一看产品的标签,就可以明确的知道产品的品种、质量等级、加工方式、原料来源等消费者关心的指标。
消费者能够做到明明白白地消费。
2003年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GB1535-2003《大豆油》新标准,2004年5月1日起实施。
后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同意,将实施日期延迟至2004年10月1日。
从实施之日起,大豆油国家标准以新标准GB1535-2003《大豆油》代替了标准GB1535-1986《大豆油》。
大豆油新标准引领意义
新国标最突出的特点是贯彻了“适度加工”的原则,“适度加工”大大降低了生产能耗,有效提高了产品营养品质,最大限度防范因过度加工而导致有害、有毒物质的产生。
从国家层面引领消费新观念,改变国内传统消费者盲目追求“面粉越白越好,食用油越清亮越好”的消费观念,提倡国内粮油加工业“适度加工”。
鲜榨大豆油产品技术标准2022
![鲜榨大豆油产品技术标准2022](https://img.taocdn.com/s3/m/5a2245f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b.png)
鲜榨大豆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鲜榨大豆油的要求、检验方法、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及标志和包装的有关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豆或大豆原油为原料,经过(或不经过)压榨、精炼、包装等工艺加工制成的可食用成品鲜榨大豆油。
2要求
2.1原辅料要求
原辅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标准及有关规定。
2.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 GB/T 1535-2017《大豆油》的规定和产品特点。
2.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理化指标
2.4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
2.4.1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的质量应符合相应标准及有关规定。
2.4.2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 GB 2760 和GB 14880 及有关规定。
2.5真菌毒素限量
应符合 GB 2761 及有关规定。
2.6污染物限量
应符合 GB 2762 及有关规定。
2.7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应符合 GB 2763 及有关规定。
2.8兽药最大残留限量
应符合《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及有关规定。
2.9净含量及其检验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JJF 1070及有关规定。
3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
应符合 GB 14881 及有关规定。
4标志和包装
4.1标志
按 GB 7718、GB 28050及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4.2包装
产品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包装材料包装。
大豆油生产质量安全技术规范-2023最新
![大豆油生产质量安全技术规范-2023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98b1fc1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e.png)
大豆油生产质量安全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大豆油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文件适用于大豆经压榨或浸出等制得大豆油的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52 大豆GB/T 1535 大豆油GB 1886.5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植物油抽提溶剂(又名己烷类溶剂)GB 27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480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T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873 粮油名称术语油脂工业GB 895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生产卫生规范GB 9685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 14880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6629 植物油抽提溶剂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GB 196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料GB/T 30354 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1535、 GB/T 8873和GB 14881-201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选址与厂区环境应符合GB 14881-2013中第3章和GB 8955的相关规定。
5 厂房和车间应符合GB 14881-2013中第4章和GB 8955的相关规定。
豆油标准号1535
![豆油标准号1535](https://img.taocdn.com/s3/m/29415c8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0.png)
豆油标准号1535豆油标准号1535是指大豆油的国家标准编号,它是我国对大豆油质量的要求和规定的统一标准。
大豆油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用油之一,因此其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豆油标准号1535的出台和执行,对于保障大豆油的质量、促进大豆油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豆油标准号1535对大豆油的生产工艺、原料选用、质量指标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在生产工艺上,标准要求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食用油生产标准进行生产,确保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有害物质,保证大豆油的纯净和安全。
在原料选用上,标准规定大豆油的原料必须选用优质大豆,杂质含量和水分含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在质量指标上,标准对大豆油的色泽、透明度、酸价、过氧化值、铁皮、残留溶剂等指标进行了严格的要求,确保大豆油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其次,豆油标准号1535对大豆油的包装和贮存也做出了具体规定。
标准要求大豆油的包装必须符合食品包装的相关标准,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保证大豆油在包装过程中不受到污染。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大豆油的贮存条件,要求生产企业在贮存大豆油时,必须采取防潮、防晒、防高温的措施,确保大豆油在贮存过程中不受到氧化和污染,保持其良好的品质。
最后,豆油标准号1535对大豆油的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标准规定了大豆油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并且要定期对大豆油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对大豆油生产企业的监督抽检和抽样检验的频次和标准,确保大豆油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综上所述,豆油标准号1535的出台和执行,对于规范大豆油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保障大豆油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大豆油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要求,才能确保大豆油的质量安全,让消费者放心食用,推动大豆油产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大豆油企业技术标准2020版
![大豆油企业技术标准2020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ccdf8c55270722182ef760.png)
企业标准Q/JLCC001S-2020大豆油2020年06月15日发布2020年07月15日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中要求进行编写。
本标准在制定的过程中主要参考了GB/T 1535《大豆油》、GB 27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 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规定。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增加了产品的基本组成和主要物理参数;---提高了产品的部分技术要求;---增加了产品检验规则的要求。
大豆油1.目的为适应市场和销售实际情况,强化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产品质量,本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明确确定企业使用生产工艺为压榨技术;主要物理参数,理化指标参考GB/T1535《大豆油》;其中水分及挥发物含量、酸价、过氧化值三项指标严于GB/T1535要求,“食物中污染物限量”中的铅含量限值低于国标限值。
2.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豆油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产品召回、保质期及产品溯源。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豆为原料,采用压榨工艺制取,经精炼加工而成的可食用成品大豆油(以下简称“产品”)。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5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大豆油GB 196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料GB 27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 5009.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GB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5009.1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GB 5009.2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GB 5009.2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 5009.23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GB 5009.2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GB/T 5524 动植物油脂扦样GB/T 5525 植物油脂透明度、气味、滋味鉴定法GB/T 5531 粮油检验植物油脂加热试验GB/T 5533 粮油检验植物油脂含皂量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895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卫生规范GB 1488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1568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溶性扎杂质含量的测定GB/T 17374 食品植物油销售包装GB/T 20795 植物油脂烟点测定LS/T 3249 中国好粮油食用植物油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T 35877 粮油检验动植物油脂冷冻试验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监督管理办法》4.术语和定义除GB/T 1535规定的术语和定义外,LS/T 3249 中国好粮油食用植物油的术语和定义也适用于本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
三级 ——
指
标
四级 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 —— ≤ Y70R6.0 大豆原油 —— —— —— ≤0.20 ≤4.0 ≤7.5 —— ≤0.20
一级 二级 无气味、口感好 气味、口感良好 澄清、透明 —— ≤Y20R2.0 ≤0.05 ≤0.20 ≤5.0 ≥215℃ ≤0.05 —— —— 澄清、透明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澄清、透明 —— ≤ Y35R4.0 ≤0.05 ≤0.30 ≤5.0 ≥205℃ ≤0.05 —— —— ——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大豆油国家标准( 大豆油国家标准(GB 1535-2003) )
质
质量等级 气滋味 透明度 色泽(罗维朋133.4mm) 色泽(罗维朋25.4mm) 水分及挥发物(%) 酸值(mgKOH/g) 过氧化值(mmol/kg) 烟点 不溶性杂质(%) 含皂量(%) 加热试验(280℃) 冷冻试验(0℃5.5h) 溶剂残留量(mg/kg)浸出油 溶剂残留量(mg/kg)压榨油
——
—— —— ≤100 不得检出
特 征 指 标
折光指数(n ) 相对密度(d2020) 碘值(gI/100g) 皂化值(mgKOH/g) 不皂化物(g/kg) 脂肪酸组成(%) 十四碳以下脂肪酸 豆蔻酸 棕榈酸 棕榈一烯酸 十七烷酸 十七碳一烯酸 硬脂酸 油酸 ND~0.1 亚油酸 亚麻酸 花生酸 花生一烯酸 花生二烯酸 山嵛酸 芥酸 木焦油酸
≤ Y70R4.0
——
≤0.10 ≤1.0 ≤6.0 —— ≤0.0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0 ≤3.0 ≤6.0 —— ≤0.05
≤0.03 —— 无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 微量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 值不变,红色值增加小于0.4 红色值增加小于4.0,蓝色值增加小于 0.5 —— —— ≤50 不得检出 ≤50 不得检出
砷,mg/kg 铅,mg/kg 黄曲霉毒素B1,ppb 溶剂残留量,mg/kg 食品添加剂 C18:2 C18:3 C20:0 C20:1 C20:2 C22:0 C22:1 C24:0
C14:0 C16:0 C16:1 C17:0 C17:1 C18:0 C18:1
ND~0.2 8.0~13.5 ND~0.2 ND~0.1 ND~0.1 2.5~5.4 17.7~28.0
40
卫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2716-1981 ≤4 ≤12 ≤20
生
指
标
≤0.1 —— ≤10 ≤50 按GB 2760规定
49.8~59.0 5.0~11.0 0.1~0.6 ND~0.5 ND~0.1 ND~0.7 ND~0.3 ND~0.5
1.466~1.470 标准名称 0.919~0.925 标准号 124~139 189~195 ≤15 酸价 过氧化值,meq/kg 羰基价,meq/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