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工程的角度浅谈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看人类能源的危与机
自然辩证法看人类能源的危与机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人类面对着空前的能源危机。
通过对人类能源史和世界能源现状的分析,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指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能源危机能源史能源战略自然辩证法引言:能源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是关系国民经济的命脉。
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然界再生能力。
同时,化石燃料的使用也是目前全球变暖和大气污染的元凶。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如何协调能源问题与经济发展,如何降低能耗减少碳排量成为各国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人类能源史人类赖以生存的两种能源,一种来自于地球内部热能,核能;另一种则来源于太阳的照射。
由于太阳能无论从跟哪个方面看都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资源,因此人类能源史可以看作人类对太阳能利用的历史。
人类通过咽下食物,获取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的太阳能,然后通过呼吸作用产生能量,驱使我们的肌肉做功,这就是人类最早对能源的利用形式。
从那之后,人类又增加了水力和风力作为自然力,但是人类依然以食物作为燃料,以肌力作为自然力,去完成大部分工作。
17世纪,人类利用太阳能的能力(肌力)已经遇到了瓶颈。
此时人类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自然力,最伟大的能源“浓缩专家”一时间。
世代以来,动植物不断出生,然后死亡,遗留下残骸。
其中一部分尸体残骸偶然被深埋地底,当中又有一部分在适当的条件下转化成为推进人类文明的燃料:泥炭、煤炭、石油及天然气。
泥炭的能量密度比刚刚采集的生物质要高,但依然较低;煤炭的能量密度最少也是泥炭的3倍。
而刺激人类从生物质转而使用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原因是森林资源短缺造成的木材价格猛涨。
但是煤炭矿主头疼的问题是,矿井越深越大,排水也越来越多,传统的使用人力和畜力(肌力)排水问题无法解决,这时迫切需要更有效的排水动力机械。
1705年英国工程师纽卡曼在“矿工之友”基础上设计制造出了性能更优越的纽卡曼机,这可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能够提供大量动力的机械。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可再生能源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可再生能源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作为永不枯竭的能源来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自然辩证法的视角下,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探讨可再生能源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影响。
一、可再生能源的定义与特点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不断形成并能持续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等。
与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等相比,可再生能源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可再生能源具有相对较高的再生能力。
太阳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每年持续向地球表面释放的太阳热量可达到竞争能源的数十倍。
相比之下,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可再生能力有限,其开采速度远远超过自然形成的速度,因此会面临枯竭的风险。
其次,可再生能源具有环保的特点。
与传统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比如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而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
这使得可再生能源成为了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最后,可再生能源具有分布广泛的特点。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分布广泛,几乎每个地区都可以利用一定程度的可再生能源。
这与传统能源的资源相对集中的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
通过利用地区特有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可以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二、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自然辩证法强调整体和平衡,可再生能源作为自然界本身存在并能持续利用的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紧密相连。
首先,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传统能源的使用导致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而可再生能源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能够在能源供应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能源的开采和使用会带来能源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污染,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限制。
以辩证思维分析新能源发展问题
以辩证思维分析中国的新能源发展摘要:“能源,环境,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主题。
能源产业是一个国家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
我国与其他国家一样也面临着能源问题,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阻力,同时严重的环境污染现状也冲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19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新能源”这块新大陆的时候,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渴望而又急切,疯狂地进行新能源建设,把新能源看成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唯一途径。
但是,自然辩证法中认为事物具有两面性,辩证思维也主张以对立统一的视角看问题,新能源的发展同样也存在着利弊两方面问题。
风电是一种清洁能源,但是否为“垃圾电”的争论络绎不绝;核电的高效大家有目共睹,但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求学者,我们不能盲目地跟从社会舆论以及普遍思想,我们更应该以理性、对立统一的视角和辩证思维看待新能源发展问题。
本文就新能源发展问题与自然辩证法中辩证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在科学技术层面讨论新能源技术的利弊,同时也从哲学层面分析新能源发展的本质问题。
对于科技,理性而全面的以辩证思维分析才能使科技始终在人类的掌控之下,使新能源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自然观,新能源,核能,风能,理性发展一、辩证思维1.1辩证思维的含义辩证思维,即辩证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指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
辨证思维指的是一种世界观。
世间万物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而辨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的一种思维。
辩证思维的实质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
自然辩证法与能源利用
自然辩证法与能源利用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强调了事物和自然的辩证关系,探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在能源利用方面,自然辩证法可以提供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当下全球能源挑战,保护环境,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在能源利用中的应用。
一、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包括对立统一、矛盾、量变和质变等。
对立统一强调事物内部包含着相互矛盾的因素,通过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事物得以发展和演化。
矛盾则是对立统一存在的体现,包括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
量变和质变则是事物发展的两种方式,前者是渐进的积累过程,后者是突变的转变过程。
二、自然辩证法在能源利用中的应用1. 对立统一在能源利用中的应用能源利用中存在着能源的供需矛盾、传统与可再生能源矛盾以及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通过对这些矛盾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妥善处理矛盾的策略。
比如,对供需矛盾,可以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来解决。
对传统与可再生能源矛盾,可以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降低传统能源消耗。
对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矛盾,可以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和加强环境监管等手段。
2. 矛盾在能源利用中的应用能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多种矛盾,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矛盾,以及短期利益与长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
通过矛盾的对立和斗争,可以推动能源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创新。
例如,在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矛盾中,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等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协调。
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矛盾中,可以通过加强政策和法规的引导,以及培养公众环保意识等措施实现短期和长期目标的统一。
3. 量变和质变在能源利用中的应用能源利用的改变和创新往往需要经历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量变是指一种渐进的、逐步的变化;而质变则是在一定阶段上的突发变化。
在能源利用中,量变通常表现为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技术的革新和能源结构的优化。
以辩证思维分析新能源发展问题
以辩证思维分析中国的新能源发展摘要:“能源,环境,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主题。
能源产业是一个国家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
我国与其他国家一样也面临着能源问题,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阻力,同时严重的环境污染现状也冲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19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新能源”这块新大陆的时候,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渴望而又急切,疯狂地进行新能源建设,把新能源看成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唯一途径。
但是,自然辩证法中认为事物具有两面性,辩证思维也主张以对立统一的视角看问题,新能源的发展同样也存在着利弊两方面问题。
风电是一种清洁能源,但是否为“垃圾电”的争论络绎不绝;核电的高效大家有目共睹,但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求学者,我们不能盲目地跟从社会舆论以及普遍思想,我们更应该以理性、对立统一的视角和辩证思维看待新能源发展问题。
本文就新能源发展问题与自然辩证法中辩证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在科学技术层面讨论新能源技术的利弊,同时也从哲学层面分析新能源发展的本质问题。
对于科技,理性而全面的以辩证思维分析才能使科技始终在人类的掌控之下,使新能源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自然观,新能源,核能,风能,理性发展一、辩证思维1.1辩证思维的含义辩证思维,即辩证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指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
辨证思维指的是一种世界观。
世间万物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而辨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的一种思维。
辩证思维的实质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
自然辩证法的观点看待新能源
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看待新能源(电71李剑楠2007010890)摘要:随着新能源的兴起与发展,各种关于新能源的探讨也逐渐展开,除了从技术的角度对现有问题加以解释外,我们同样需要从哲学的角度看待相关问题。
本文便结合自然观的发展回顾了新能源兴起与发展的过程,之后又以风电为例,分析了风电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了风电领域中人们普遍关心的一系列问题,最后结合近期发生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对如何看待新能源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定探讨。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新能源,风电,核电0.引言在能源紧缺同时环境问题严重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自从登上历史舞台起就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相关领域针对新能源的利用也早已展开了各种研究。
但同时,关于新能源利弊的争论从未停歇,从风电是否为“垃圾电”的争论到如今福岛核电站事故引发的是否发展核电的争论,都并非哗众取宠,而是确实值得人们深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为了正确地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理论基础,同时还需要从哲学的层面上分析这些问题,采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看待新能源的发展。
1.自然观的发展与新能源的兴起1.1.自然观及其发展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总的观点,即人们关于自然界如何存在和演化的根本观点[1]。
主要包括相互联系着的宇宙观、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因果观、演化观等等,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
由于自然观是人对自然界及其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一种系统观点,因此,一个时代的自然观主要与两个关系有关。
第一个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自然观总是建立在当时的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的,有什么样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会有什么样的自然观。
第二个关系是人与科学技术的演化的关系,人类的自然观也总是建立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基础上的。
往往是有什么科学技术水平,就会有什么样的自然观[1]。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只消极地适应而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
就是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与能源转型
自然辩证法与能源转型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理论,旨在探究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并提出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中应该遵循的准则。
能源转型则是指从传统的化石燃料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与能源转型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在能源转型中如何应用自然辩证法的原则。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则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单一性与多样性原则:认识事物时要既重视其共性,又重视其差异性,在能源转型中,我们应该既关注能源的共同特点,又重视各种可再生能源之间的差异。
2. 质量互变原则:事物的质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能源转型中,我们应该注重将化石燃料能源转变为可再生能源。
3. 正反面相互渗透原则: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能源转型中,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可再生能源与化石燃料能源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关系。
二、能源转型的挑战能源转型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能源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1. 技术与成本挑战: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仍存在技术难题,并且目前其成本相对较高。
2. 能源供应安全挑战:可再生能源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如何解决能源供应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3. 社会接受度挑战:能源转型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但由于不同人群对可再生能源的认知和接受度不同,社会接受度存在一定挑战。
三、应用自然辩证法的原则促进能源转型在能源转型中,可以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原则来推动转型进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发展:在能源转型时,应综合考虑各种能源的优势和劣势,推动多能源并重,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
2. 创新发展:能源转型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问题,包括提高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也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
3. 合作共赢:能源转型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和各领域的合作,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效益的最大化。
4. 持续改进: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监测评估和调整,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自然辩证法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自然辩证法是哲学领域的一种理论,它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越来越多的注意力被投入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上。
本文将阐述自然辩证法与可再生能源的关系,并讨论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挑战。
一、自然辩证法与可再生能源的关系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存在着一种整体性和内在的发展规律。
在能源问题上,自然辩证法的观点为人们探寻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传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往往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而可再生能源则能够更好地符合自然界的辩证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不断产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它们具有源源不断的供应量,并且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
因此,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符合自然辩证法的思想。
二、可再生能源的优势1. 环境友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不会排放有害物质,不会对大气、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
相比之下,传统能源如煤炭和石油的使用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因此,可再生能源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2. 资源充足: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都是源源不断的,不会因为使用而枯竭。
相比之下,传统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等是有限的,随着使用量的增加,其供应将越来越紧张。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能够有效解决能源供应问题。
3. 经济可持续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建立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能源体系,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这不仅能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会刺激新的产业的兴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挑战1. 技术和成本:尽管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利用过程中仍然面临技术和成本上的挑战。
例如,太阳能、风能等的利用需要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而这些设备和技术的成本较高,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还不够普及。
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理论,主张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以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人类和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自然辩证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指南。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整体性、辩证性和发展性。
整体性指的是将事物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辩证性强调矛盾和冲突是事物内部运动的源泉,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发展性则强调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无止境的。
二、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和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在保护环境时需要考虑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环境保护不能忽视人类的需求,但也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
自然辩证法将环境保护视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和持续的过程,强调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确保可持续性。
自然辩证法认为,可持续发展需要平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只有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未来世代的需求得到满足。
四、自然辩证法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环境保护方面,自然辩证法要求人们采取综合性和长远性的措施,不仅关注当前的环境问题,还要注重预防和治理长期的环境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自然辩证法要求人们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和长期性,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五、自然辩证法的意义自然辩证法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提供了一种全面和系统的思考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环境问题。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更有效的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六、结语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它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构建美丽的地球家园。
从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工程的角度浅谈自然辩证法
结课论文2014年秋季学期题目结合自然辩证法谈能源与环境姓名李娟院 (系)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工程学号142080791002指导教师景君学日期2014年10 月25 日结合自然辩证法谈能源与环境李娟(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4级)摘要: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各种能源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工程,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了各种能源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危机,引出生态自然观。
为了解决能源环境问题,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各种措施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能源问题可持续发展生态自然观Abstract: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arious energy of our country,combined with renewabl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ialectics of nature,Analyses the various energy problems faced by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crisis and energy use,which leads to the ecological view of nature.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puts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and a variety of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ergy.Keywords: energy problems .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the ecological view of nature1.引言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和学问。
自然辩证法与能源开发
自然辩证法与能源开发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对于人类在能源开发领域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自然辩证法对于能源开发的启示及其相关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当前能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开发策略。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则自然辩证法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强调对自然界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并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普遍联系和矛盾统一: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通过各种关系相互联系起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同时,矛盾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矛盾,并通过矛盾的斗争达到动态平衡。
2.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自然界事物的发展与变化是由于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而产生的。
事物的质量变化是由于对立面的质变产生,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由于对立面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而推动的。
3.阶段性和曲折性:自然界事物的发展是有阶段性和曲折性的,不能机械地简单线性推进。
能源开发也需要在不同的阶段中灵活应对,避免陷入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
二、自然辩证法对能源开发的启示自然辩证法所强调的普遍联系和矛盾统一原则对能源开发有着重要的启示:1.综合施策、协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能源开发时,不能仅仅关注某一方面的利益,而应该综合施策,协调各个环节,实现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2.科学规划、持续创新:能源开发需要科学规划,避免简单追求规模和速度,而应更加注重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需要持续创新,推动能源技术的更新换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平衡利益、公平分配:能源开发涉及到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需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现利益的平衡和分配,防止少数人的利益过分膨胀,造成资源浪费和社会不公平现象。
三、当前能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目前,能源开发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能源的过度开采、环境破坏、能源供需不平衡等。
自然辩证法对环境保护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对环境保护的启示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宇宙万物的统一和相互作用。
它指出,万物都是互相关联的,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在环境保护领域,自然辩证法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 相互依存和循环循序自然辩证法强调相互依存和循环循序的原则。
在环境保护中,这意味着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自然界中的每个物种和生态系统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其他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存在和活动。
我们不能只关注个别物种或局部环境的健康,而忽视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
我们应该努力建立循环循序的生态系统,保持物种之间的平衡和相互关系。
2. 协调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提倡协调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环境保护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不是简单地限制人类活动或牺牲发展的需求。
我们应该通过适当的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例如,在农业领域,我们可以推广有机农业和农作物轮作,以保护土壤质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在工业领域,我们可以倡导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
3. 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价值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价值。
我们应该理解和遵循自然界的运行规律,而不是试图去改变它们。
人类活动过度干预自然过程,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我们应该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和维护自然界的生态价值。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的节律,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保护自然景观和自然遗产等。
4. 循环利用和资源共享自然辩证法鼓励循环利用和资源共享。
我们应该把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纳入循环经济的范畴,尽量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排放的污染。
例如,我们可以倡导废物分类回收和再利用,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同时,我们应该鼓励资源共享和合作,推动国际间的环境保护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看新能源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作业题目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看新能源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看新能源摘要:随着生产的发展,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今的重要问题,同时,由于对能源的低效利用造成的环境破坏,使开发利用新能源成为维持人类自身长远发展的迫切需要。
自然辩证法中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要在适度的范围内实现对自然的超越。
人不仅要积极主动地改造自然,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新能源生态文明建设目前,能源问题已经是困扰当今人类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的大国,是世界上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
我国能源资源“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使我国面临严峻的能源形势。
石油、煤作为重要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总有天会消耗殆尽。
因此,从我国目前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的实际出发,积极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在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注重节约能源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是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的要求。
从哲理上看,其核心就是人—自然—社会的关系。
而这正是自然辩证法长期关注的核心问题,正如朱训理事长指出的:《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本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就是解决其中的矛盾与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1。
一.新能源的哲学基础1.人类是对自然界的超越是有限的,有条件的。
在自然界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中,人类作为一类高级存在物分化出来。
自然科学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人类的出现既不是神创的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高等哺乳动物———古猿长期演变,进化产生的,是自然界物质分化的结果]2[。
人从自然分化出来后与之形成一种“为我而存在”的关系。
在人类物质生产实践中,人是以物的方式活动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得到的却是自然或物以人的方式存在,从而使人成为主体,自然成为客体。
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能源
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能源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它探讨自然世界中的事物发展和变化规律。
可持续能源是指能够满足当前需求而又不会对未来世代造成负面影响的能源。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探讨可持续能源的重要性以及其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是在人类对自然进行认识和改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思想方法。
根据自然辩证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对立,这种矛盾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自然辩证法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发展性,认为事物的变化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式的,即循环往复、不断发展。
二、可持续能源的重要性可持续能源是根据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原则,能够永续供应且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能源形式。
可持续能源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保障:可持续能源主要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自然资源进行发电和供能,这些能源资源非常丰富。
相比之下,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等是有限的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逐渐减少,因此,开发和利用可持续能源对资源保障至关重要。
2. 环境友好:可持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与传统能源相比,可持续能源不产生或产生很少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
3. 经济发展:可持续能源是未来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产业链涵盖了能源生产、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将带动投资和就业增长,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能源的关系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内在矛盾推动的。
可持续能源的实现也需要从这个角度进行考虑和思考。
可持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内在矛盾和对立:1.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可持续能源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这可能与经济增长的需要存在一定的矛盾。
如何平衡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2. 传统能源与可持续能源的对立: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等在能源生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与可持续能源形成了对立。
自然辩证法与可再生能源
自然辩证法与可再生能源人类对能源的依赖与需求日益增加,然而传统能源的开采和使用却给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在这一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现代哲学思想,也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自然辩证法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与启示。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对自然与社会关系的认识、物质发展规律的揭示、发展是整体与矛盾统一的结果等基本原理。
自然辩证法通过对自然界发展变化的研究,提出物质发展的辩证法原理,并将其运用到人类社会实践中,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可再生能源的基本概念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循环再生、不会耗尽的能源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
与传统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不仅能够持续供应,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自然辩证法对可再生能源的指导作用1. 结合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万物发展变化的背后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与统一。
可再生能源正是通过能量循环的方式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体现了矛盾的统一和循环发展的原则。
2.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强调“发展是整体与矛盾统一的结果”,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正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同时又不破坏生态环境。
3. 引导能源革命与技术创新:自然辩证法鼓励人们寻找矛盾的主要方面,推动解决矛盾的办法。
在能源领域,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下,人们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应用力度,不断推动能源革命,促进相关技术的创新。
四、自然辩证法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启示1. 加强系统思维: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应用过程中,自然辩证法提醒我们要具备系统思维能力,从整体上把握能源问题,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因素。
新能源与自然辩证法
自然界的发展是 有规律的,这些 规律是客观存在 的,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
自然界的演化规 律是多种多样的, 包括生态平衡规 律、物质循环规 律、能量守恒规 律等。
这些演化规律是 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的,共同构 成了自然界复杂 而有序的整体。
人类在利用和改 造自然的过程中, 必须遵循自然界 的演化规律,合 理利用自然资源, 保持生态平衡, 实现可持续发展。
持续推进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新能源的效率和稳定性。 完善新能源基础设施,降低成本,提高可及性。 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标准,鼓励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全球新能源的发展。
汇报人:XX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先进的科技和产业支持,涉及到多个领域,如电力、交通、建筑 等。
新能源的发展受到政策、市场、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 共同努力。
太阳能
风能
水能
潮汐能
地热能
新能源的兴起: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逐渐受到 重视。
新能源技术的突破:近年来,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成本大幅降低,逐 渐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主力。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01
02
03
04
05
06
新能源是指除了化石能源以外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生物 质能等。
新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资源丰富等优点,对于减少环境污染、缓解能源短缺、促进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支持推动发展: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新能源政策,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加速替代传统能 源。
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环保的日益重视,新能源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 用,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自然辩证法之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五篇
自然辩证法之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五篇第一篇:自然辩证法之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自然辩证法之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
本文从《2013年度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所显示的问题出发,结合环境污染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相互关系和处理方案等内容, 分析环境污染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辨证观。
我们要以自然辨证法为基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辨证唯物主义矛盾的统一性与对立性的思想正确对待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从而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和谐统一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污染自然辩证法可持续发展1.引言2013年是我国首次依据新空气质量标准来监测大气质量。
根据去年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我国城市空气质量距离新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差距甚远。
公报显示,2013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标的仅占4.1%;超标城市比例高达95.9%;京津冀和珠三角区域所有城市均未达标。
同时,水环境状况也不容乐观。
根据公报,2013年,十大流域中,包括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在内的7大流域有河段出现重度污染。
公报对2013年的土壤污染情况没有涉及,但是透露,耕地质量问题凸显,区域性退化问题较为严重,农村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公报透露,2012年12月1日至9日,中东部地区集中发生了严重的灰霾污染过程,造成74城市发生271天次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其中重度污染160天次,严重污染111天次。
公报同时对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分别进行了评价。
其中,长江流域等7大流域有河段出现重度污染。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峻,解决环境问题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2.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消费所需要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围绕可再生能源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围绕可再生能源正方辩手: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围绕可再生能源展开辩论,因为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一,可再生能源是环保的。
与传统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环境。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所说,“我们没有继承地球,而是从我们的子孙那里借来的。
”我们有责任保护地球,可再生能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第二,可再生能源对人类健康有益。
传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以减少空气和水污染,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
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所说,“可再生能源是人类发展的未来,也是人类健康的保障。
”。
第三,可再生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德国作家歌德曾说过,“节约能源就是增加财富。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不仅可以提升国家的能源安全,还可以为国家带来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围绕可再生能源展开辩论是有必要的,因为可再生能源对环境、人类健康和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反方辩手:我认为围绕可再生能源展开辩论并不是必要的,因为可再生能源在当前阶段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能源,而且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还不够成熟。
目前,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还存在一些限制,例如能源密度低、存储成本高等问题,无法完全满足人们对能源的需求。
因此,过分依赖可再生能源可能会导致能源供应不稳定的问题。
其次,可再生能源的成本较高。
与传统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投入。
而且在一些地区,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并不丰富,导致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本更高。
这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最后,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也存在一些政策和管理上的问题。
一些国家在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制定和管理上存在不足,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浅谈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
浅谈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第一篇:浅谈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浅谈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通过学习自然辨证法课程,我对自然辨证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自然辨证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方法训练,对提高能力和开阔视野有很大的帮助。
我大体明白了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和揭示的内容: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辨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辨证法。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同时自然辩证法不可能也不应该以自己的哲学研究来代替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
人类现在正面临着的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说是一场“无与伦比的灾难”。
所以人类迫切需要学会在获得知识与运用知识的智慧之间达平衡。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漠视,之所以说是漠视而非无知,是因为人类对自然规律是有认识的,但却因自身的利益而不愿意理睬种种自然规律。
这也是社会文化与自然文化发展不平衡所产生的恶果。
人与自然环境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与自然界之间必然存在着矛盾;人的自然性使人与自然界之间统一起来:人作用于自然界, 自然界也反作用于人类;人类的发展有赖于自然界的发展, 自然界的发展又有赖于人类的发展。
人与自然界之间是一种互利互惠、共生共荣、和谐一致的关系。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但并非是大自然的奴隶, 只能听从大自然的摆布;相反, 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人类活动的对象、客体,人类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料以满足自己的物质、精神需要。
但是,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员,必须自觉地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促进自然界按其自身规律发展,当人类的利益与自然界发展的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 要控制我们自身的利益, 维护自然界的整体利益。
人们已经认识到“控制自然”包括对外部自然的控制和对内在人类自我的控制, 尤其要“把人的欲望的非理性和破坏性方面置于控制之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课论文2014年秋季学期题目结合自然辩证法谈能源与环境姓名李娟院 (系)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工程学号142080791002指导教师景君学日期2014年10 月25 日结合自然辩证法谈能源与环境李娟(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4级)摘要: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各种能源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工程,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了各种能源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危机,引出生态自然观。
为了解决能源环境问题,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各种措施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能源问题可持续发展生态自然观Abstract: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arious energy of our country,combined with renewabl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ialectics of nature,Analyses the various energy problems faced by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crisis and energy use,which leads to the ecological view of nature.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puts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and a variety of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ergy.Keywords: energy problems .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the ecological view of nature1.引言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和学问。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不合理利用,能源短缺所引发的各种问题越来越突出。
首先需要说明这里“自然辩证法”的含义:①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
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哲学概括。
[1]面对环境问题给人类生存提出的巨大挑战,很多人主张应该反思人类中心主[1]史娜.《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观及其对当代的启示[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3).义的道德伦理,把生态系统纳入道德思考的范围,各种生态主义哲学应运而生。
生态主义哲学共同的特点是,质疑人类中心论的合法性,主张应该把人的道德义务扩展到人之外的整个生态系统,以纠正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性,建立一种自然生态价值论的内在价值论,以此来阐明:维护和促进具有内在价值的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所负有的义务。
大自然是一个客观的价值承载者。
人只不过利用和花费了自然所给与的价值而已。
[2]人类对自然负有义务。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2.我国各种能源现阶段状况中国幅员辽阔,各种能源丰富。
但是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就少之又少了,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排名很靠后了。
下面就介绍我国的几种能源的基本情况。
2.1传统化石燃料2.1.1石油我国石油资源最终可采储量约为130亿―150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3%左右。
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的丰度值(单位国土面积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值的57%,剩余可采储量丰度值仅为世界平均值的37%。
可见,我国可采石油资源量相对不足。
同时资源赋存条件差。
资源赋存特点决定了我国石油资源增储难度大,勘探成本会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陆上大多数主力油田已经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
东部产量逐年递减,近10年来已累积减产1000万吨以上,今后减产幅度将会更大,“稳定东部”变得越来越困难。
“发展西部”已10年有余,但西部后备资源明显不足,未能形成产区的战略接替。
虽然海上原油产量及所占比重逐渐加大,但份额仍较低。
近年来,我国新建的原油生产能力难以弥补老油田的产量递减,老油田挖潜成为原油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油稳产难度加大。
2.1.2煤炭煤现在是、将来仍是我国能源的主力,虽然煤在总能源中所占的比例会逐渐下降,但总量仍会不断增加。
化石燃料开采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典型的是煤炭开[2]霍尔姆斯·罗尔斯顿著,王晓明,霍锋,李立南等译.价值走向原野[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6(1).采,包括开采对土地的损害、对村庄的损害和对水资源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平均每开采万吨煤炭塌陷农田0.2公顷,平均每年塌陷2万公顷。
我国建筑物下压煤超过48亿吨,其中村庄下压煤占2/3。
在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和江苏五省平原地区,压煤村庄1100个,居住村民百万以上。
[3]开采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量大面广,平均每开采1吨原煤需排放2吨污水更严重的是,在有些地区,由于水源和江河湖海的严重污染,造成居民用水短缺。
2.1.3天然气随着中国长期高速的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老百姓对生活的质量和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升。
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以及引进俄罗斯天然气等世纪工程显示了天然气这一具有优质、洁净和环保等特点的重要能源,正受到中国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中国燃气在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沿线的十几个省份先后成立了四十六家拥有天然气专营权的合资公司,投资超过50个天然气管网项目,而这一数字将随中国燃气市场的迅猛扩张而不断递增。
天然气供应的持续性等特点决定了产业上中下游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要有足够的调峰和应急能力。
我国天然气业务尽管发展很快,但仍然难以完全适应目前市场消费快速增长的需求变化。
2.2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目前,由于全球石油市场起伏不定,价格不断上涨,而且传统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燃烧传统能源所引发的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使得人们不得不寻找各种可再生能源作为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1981年召开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提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来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污染的化石能源;它不同于常规化石能源,可以持续发展,几乎是用之不竭,对环境无多大损害,有利于生态良性循环;重点是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和氢能。
[3]由于可再生能源的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特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受到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和重视,将其作为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2.1 生物质能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3]罗云俊.贺梓年.太阳能利用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5-17.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人类对生物质能的利用,包括直接用作燃料的有农作物的秸秆、薪柴等;间接作为燃料的有农林废弃物、动物粪便、垃圾及藻类等,它们通过微生物作用生成沼气,或采用热解法制造液体和气体燃料,也可制造生物炭。
生物质能是世界上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
据估计,每年地球上仅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质总量就达1440~1800亿吨,其能量约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总能耗的3~8倍。
但是尚未被人们合理利用,多半直接当薪柴使用,效率低,影响生态环境。
现代生物质能的利用是通过生物质的厌氧发酵制取甲烷,用热解法生成燃料气、生物油和生物炭,用生物质制造乙醇和甲醇燃料,以及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能源植物,发展能源农场。
2.2.2 太阳能太阳能,一般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
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
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
广义上的太阳能也包括地球上的风能、化学能、水能等。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
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使社会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
中国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利用前景广阔。
目前,中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和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
中国比较成熟太阳能产品有两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
2.2.3 风能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
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换形式,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能源。
据有关资料推算,全球的风能资源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
目前,风力发电不到全世界发电总量的1%,预计到2020年它将可提供世界电力需求的10%。
我国是利用风能最早的国家。
现代利用风能的主要方式是风力发电,它的核心是风轮机。
我国陆地70米高度3级及3级以上风能技术开发量超过26亿千瓦,在现有风电技术条件下实际可装机容量将超过10亿千瓦,另外水深不超过50米的近海海域风电实际装机容量大致在5亿千瓦左右。
2012年国内累计装机不到1亿千瓦,可见国内在现有风电技术条件下,大规模发展风电的前景依然巨大。
3.可持续发展3.1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问题化石燃料使用时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全球气候变化。
燃料中的碳转变为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从而导致温室效应,改变了全球的气候,危害生态平衡。
二是热污染。
火电站发电所剩“余热”被排出到河流、湖泊、大气或海洋中,在多数情况下会引起热污染。
例如,这种废热水进入水域时,其温度比水域的温度平均要高出7~8℃,以致明显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
3.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是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改善能源安全的有效手段,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化的有力措施。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经济可持续发展二,生态可持续发展三,社会可持续发展[4]2012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对外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