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
旗袍演变史
![旗袍演变史](https://img.taocdn.com/s3/m/f4daeb8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9.png)
旗袍演变史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经过漫长的演变,如今已成为中国特色的时尚代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旗袍的演变史,了解旗袍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旗袍起源于清朝,当时的旗袍是女性的传统服装,它由长袍和褂子演变而来。
清朝时期,旗袍主要是贵族女性的日常服饰,因为它的设计考究、色彩鲜艳,非常适合于庄重典雅的清朝宫廷文化。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旗袍被视为是一种高贵典雅的象征,成为了当时社会上流女性的标志。
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和发展。
到了20世纪初,旗袍开始逐渐走向民间,并受到了各种外部文化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旗袍的设计逐渐趋向简约,融入了更多的西式元素,旗袍的长度也变得更加合身贴体。
这种变化既符合了当时社会对于舒适、方便的需求,也使得旗袍在设计上更加多元化。
1920年代,旗袍在上海崭露头角,成为了当时上海女性的流行服饰。
上海旗袍以其紧身、修长、个性化的设计风格而著称,与此上海的旗袍工坊也纷纷兴起,许多有名的设计师纷纷涌入这个行业。
由于上海旗袍逐渐与流行元素相结合,深受社会女性的喜爱,成为了当时上海女性的时尚代表。
随着抗战的爆发,旗袍走向了另外一个高峰。
在战乱时期,旗袍成为了中国抗战女性的代表服饰,它的简约大方、合体修长的设计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被奉为时尚标杆。
旗袍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关注,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传播形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旗袍也经历了一段新的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旗袍逐渐成为一种正式场合的礼服,同时被定为国家礼仪服饰。
为适应不同场合的需求,旗袍的设计风格也有了一些调整,以使其更符合社会风尚和审美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服装文化逐渐走向国际化,旗袍也得到了全球的关注。
许多设计师将旗袍进行了改良和创新,结合了当代时尚元素,并且成功走向国际舞台。
中国风的旗袍也成为了国际时尚圈的新宠,成为了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窗口。
海派旗袍知识点
![海派旗袍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0fb65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2.png)
海派旗袍知识点海派旗袍是中国传统服装中的一种,起源于上海地区。
它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海派旗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品之一,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精髓,还承载了上海文化的独特魅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海派旗袍的历史、特点和制作工艺。
一、海派旗袍的历史海派旗袍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上海,当时上海是中国最繁华、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也是海派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旗袍作为上海女性的主要服饰,成为了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派旗袍融合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和西方时尚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二、海派旗袍的特点 1. 简洁大方:海派旗袍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整体的和谐感。
它的设计简洁大方,更加突出女性的曲线美。
2. 剪裁精细:海派旗袍采用修身剪裁,能够很好地展现女性的身材优势。
同时,剪裁精细的特点也体现了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
3. 细节考究:海派旗袍的设计注重细节的考究,如领口、袖口、腰部的装饰等都经过精心设计,给人以精致高雅的感觉。
4. 材质讲究:海派旗袍常采用丝绸、缎子等质地优良的面料,这些材质不仅舒适,还能体现旗袍的光泽和质感。
三、海派旗袍的制作工艺 1. 设计:海派旗袍的制作首先需要进行设计,包括样式的确定、图案的选择等。
设计师会根据旗袍的特点和搭配要求进行设计,确保旗袍的整体效果和个性化。
2. 剪裁:剪裁是制作旗袍的重要环节,需要按照尺寸和样式要求进行剪裁。
精细的剪裁能够保证旗袍的版型和线条效果。
3. 缝制:海派旗袍的缝制过程非常讲究,需要用专业的技术进行。
从缝制接缝到装饰细节的处理,都需要经验丰富的缝纫师傅来完成。
4. 花样:海派旗袍常常会运用各种花样和图案进行装饰,如刺绣、织锦等。
这些花样的加入使得旗袍更加美观,也能体现出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
海派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设计精髓。
它的独特魅力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喜爱。
无论是作为一种时尚元素还是一种艺术形式,海派旗袍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多样性。
海派旗袍发展历程简述
![海派旗袍发展历程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9cfd964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f.png)
海派旗袍发展历程简述海派旗袍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服饰,起源于上海,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当时上海是中国远东地区的商贸中心,各种文化交流使得旗袍逐渐形成。
早期的海派旗袍以宽松、长袍式的设计为主,多用于居家穿着。
但随着时代的演变和社会的进步,旗袍渐渐融合了西式服装的元素,变得更加修身合体。
尤其是到了民国时期,上海成为华东地区的时尚中心,海派旗袍开始在时尚界有了影响力。
1930年代到1940年代,民国上海成为旗袍的黄金发展时期。
上海的时尚设计师热衷于创作独特的旗袍款式,将旗袍与西式剪裁和花纹相结合,使得旗袍更加时尚、漂亮。
这一时期的旗袍多以高领、紧身、裙摆开叉等特点为主,体现了女性的曲线美和婀娜多姿。
然而,随着中国的政治形势的变化,旗袍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压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提倡简朴的服饰风格,旗袍被认为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不再被视为时尚的代表。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旗袍的销量大幅下降,市场逐渐萎缩。
然而,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80年代,旗袍再度焕发生机。
政府鼓励民间创业和文化发展,旗袍设计师开始尝试将旗袍与现代元素结合,推出了一系列新款。
在设计上,他们注重突出女性的优雅和自信,加入了更多的创新元素,如剪裁、质地和配饰的改良等。
旗袍逐渐恢复了它的魅力,不仅在国内受到热爱古典文化的人群的追捧,还吸引了国际上的目光。
进入21世纪后,海派旗袍已经成为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
海派旗袍的设计师们从传统中汲取灵感,结合了现代时尚的元素,创作出了更多样化、多功能的版本。
旗袍不仅限于正式场合,也逐渐进入了休闲、婚庆等领域,成为了一种时尚的代表。
作为一种传统的服饰,海派旗袍经历了起伏,却依然保持着独特的魅力。
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时尚潮流的一部分,展示了上海作为时尚之都的地位。
未来,海派旗袍将继续发扬光大,为世人带来更多惊喜和感动。
旗袍演变全过程范文
![旗袍演变全过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cc7504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a.png)
旗袍演变全过程范文旗袍是中国传统的女性服饰之一,起源于民国时期上海,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如今已成为国际时尚舞台上备受瞩目的代表。
下面将为您详述旗袍的演变全过程。
旗袍起源于14世纪至17世纪的明朝,当时被称为“襦裙”或“褂裙”,是一种相对宽松的服装。
初期的襦裙与现代旗袍的造型相似,采用直身式设计,衣长到膝盖,十分包裹身体,不显示腰部线条。
到了清朝,襦裙逐渐发展成为了流行的女性服饰,且在结构和材质上有了一些变化。
当时的襦裙衣长加长至踝部,袖子变得宽大,而且从脖子到胸部的闭合方式也逐渐改为斜插纽扣,使得襦裙在穿着上更为方便。
到了民国时期,旗袍真正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
在上海的发展下,旗袍逐渐成为了时尚界的代表服饰。
上海旗袍具备的特点是领口和露足的设计。
领口在使脖颈线条更加优美的同时,露出一截修长的颈部,突显女性的优雅与婀娜。
同时,露足的设计也将女性修长的双腿展现出来,给整个造型增添了一丝性感。
20世纪4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巨变,旗袍的样式和设计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腰线逐渐上提,裙摆逐渐简化,衣袖也变得更为修长。
这一时期的旗袍更加注重展现女性的身形曲线,同时寓意着女性独立自主、自信而迷人。
上世纪60、70年代,随着国际化的浪潮和对西方文化的接纳,传统旗袍开始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旗袍的领口设计开始使用V型和U型领口,裙摆长度也有所变化。
而且,旗袍的面料和花样也愈发多样化,不仅使用了传统的丝绸面料,还引入了一些新的面料如化纤等,增添了旗袍的舒适度和时尚感。
到了现代,旗袍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国际时尚界和各大舞台。
现代旗袍的风格更加多样,设计华丽独特,结合了传统元素和现代时尚,使得旗袍焕发了全新的生机与魅力。
总而言之,旗袍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的变革和创新,从当初的襦裙到现代的时尚旗袍,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更是女性美的集大成者。
海派旗袍的发展历史与传承
![海派旗袍的发展历史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1990b402866fb84ae45c8dff.png)
( 厦 门大学音乐 系艺术管理 专业 福建 厦 f l 3 6 1 0 0 0 )
摘 要:在繁华的上海到处流露着时尚的元素,不论是现在还是那个花红灯绿的大上海时代。上海人的身上,无处不存在着一道 躲 不开 的风景 ,仰望 、 俯视 、对瞧、 自 照 ,熙熙攘攘 ,芸芸众生都能一览无余。其中海派袍 最能代表上海人 当时最靓丽的风景 。 原 本 是满洲旗人妇女生活中所穿的一种服装, 辛亥革命爆发后, 汉族妇女也普遍采用。 从此中国 自 上而下地开始接受西式服装与穿着. - - j 惯, 当然,繁华的上海似乎也一夜之 间爱上 了满人 的袍服 。上海人是 崇尚经典 、 讲 究高雅的,大多低调奢华,旗袍在上海人身上也悄悄发
参考文献:
( 二 )海派旗袍的形成 在上海,我们在这里议论他人的格调,也许人家也在别处议 论我们的格调。旗袍代表上海的特有腔调,上海人是不能没有上 海人的腔调的,而旗袍也是上海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 ,那是上海人 在那个时间段里流行的形象和做派 的特征 。在上海 ,身为一个女 性没有一件拿得 出手的旗袍确 实是一件可悲 的事 。 三 、海派旗袍的现状 ( 一 )中国旗袍 品牌的发展 通过对所北京品牌 占 1 9 %,上海 品牌 占 1 7 %,深圳、广州 品牌各 占 9 " / O o ,杭州 、苏州品牌各占 8 %,其他城市品牌 占 1 5 %。 由此可见 ,目前旗袍品牌发展较好的是北京、 上海 、 深圳 、 广州 、 杭州 、苏州等城市 ,旗袍的热度 更是居高不下 。这些城市经济发 展较快 ,且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市场需求 。 此可见 目前在 中国市 场上 , 旗袍 品牌 以中高端产 品为主 , 而纯粹 的高端产品因其工艺、 质量 、设计等 的高要求及客户群体 。 ( 二)海派旗袍成为一种 艺术 位 于环球港 四楼 的 “ 海派旗袍艺术馆”面积 约 8 0 0平 方米 ,
简述旗袍发展的演变过程
![简述旗袍发展的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de806bf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e.png)
简述旗袍发展的演变过程
旗袍是中国传统的女性服装之一,其演变过程可以追溯至清朝时期。
清朝时期,旗袍作为满族人的传统服饰逐渐流行开来。
当时的旗袍多采用绸缎制作,以深色为主,采用褶皱设计来凸显身材曲线。
这种旗袍一般是宽松的,长及地面,搭配绣花的对襟和盘扣。
进入20世纪初,旗袍逐渐走向改良。
在上海等大城市,一些改良版的旗袍开始流行起来。
这些旗袍的面料更加轻便,设计更为贴合身型,通过收腰和薄肩设计来展现女性的曲线美。
同时,也开始采用了更多的颜色和花纹来增加服饰的艳丽度。
1920年代至1930年代,旗袍成为了上海滩时尚女性的标志。
艺术家和电影明星开始穿着时尚的旗袍出现在大众面前,使得旗袍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符号。
同时,设计师们也在旗袍上做出了更多的创新,例如加入西装元素和融入现代流行元素。
1949年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中国时期,旗袍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不过,旗袍在传统文化保护和民族复兴的倡导下,并未消失,而是成为了一种民族特色的服装,被广泛运用在舞台表演、婚庆等场合。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旗袍再度走向国际舞台。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旗袍进行现代改良,注入更多潮流元素,使其更适应现代女性的审美需求。
旗袍也成为了中国时
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国内外时装秀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总的来说,旗袍的演变过程经历了清朝传统款式,到20世纪初的改良版旗袍,再到上海滩时尚女性的象征,最后走向国际并成为中国时尚产业的一部分。
旗袍在演变中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展现了中国妇女时尚品味的变迁。
惊艳几百年,老上海旗袍领略不一样的中国美
![惊艳几百年,老上海旗袍领略不一样的中国美](https://img.taocdn.com/s3/m/6c365a9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1.png)
惊艳几百年,老上海旗袍领略不一样的中国美三十年代的老上海就像是一个蕴含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博物馆,保留在艺术文化史上。
而旗袍在这间博物馆里可算得上是最值得被珍藏的一件艺术品了。
它,如霓虹灯一样的色彩斑斓,又如拿铁般的醇厚典雅。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沉淀着一份东方文化内涵的老上海旗袍,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久远的东方美学,完美诠释了旗袍的简约、低调、内敛。
古典的款式更是深蕴着久远的东方文化,进而显得女性腹有诗书气自华。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这是一款民国老上海旗袍,典雅矜持,优雅端庄,藏而不露的版型总是在内敛中若隐若现着一种性感,穿在女子身上风情万种,尽显姿态万千,经典范儿的款式更是让女性领略到了一种不一样的中国美!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虽然如今已经不能再亲身体验三十年代的老上海的万种风情,但旗袍依然可以带领大家回味那时优雅情怀。
就像留声机中周璇的歌声一般,伴随着昏暗的路灯将我们的记忆带回那美好的三十年代。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能把女子的曲线勾勒的最完美的服装当属中国的旗袍,相信没有比旗袍更能突显女性的阴柔跟性感的服装了。
民国时期开始盛行的旗袍可谓是那一时代的辉煌,集时代文化,服装文化,综合艺术于一身,旗袍的料子有绸缎,有棉麻,花型和颜色更是繁多丰富。
不同身份,不同家庭环境下的人演绎着不同的美妙。
社会名流,名媛淑女们穿着做工考究精致的旗袍,诠释着它的繁华和高贵;棉质,盘扣,小方格的旗袍,又含蓄着小家碧玉的温婉与柔美。
一袭旗袍彰显着女子的风情与玲珑,也体现着设计师的综合艺术素质,色彩,花型,做工,无不体现生动与丰富,在惊叹设计构思巧妙的同时,也让我想到很多胶片电影中穿旗袍的女人,无论是温婉文静,还是冷艳神秘,似乎旗袍都被赋予了灵气,人与物之间的默契,在晨风中,在大提琴乐声中,在小径深处,在码头,在昏黄的路灯下,摇曳着万种风情,演绎着各自的人生。
旗袍演变史
![旗袍演变史](https://img.taocdn.com/s3/m/1ccb903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4.png)
旗袍演变史旗袍作为中国传统的服装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无数人的创新和改良,逐渐演变成现代的款式。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旗袍的演变史。
旗袍最早的形态可以追溯到清朝,当时的旗袍被称为“柳叶裙”,主要是为了适应清朝官员的运动需要,因此裙子做得比较宽松,易于活动。
但是由于清朝是封建社会,妇女不能外出,因此旗袍在那个时期并不流行。
到了20世纪初,上海成为海外物资的主要出口地之一,出现了许多外国的服装、文化和流行风尚。
这时,旗袍也迎来了它的发展时期。
那个时候的旗袍以黑色为主要颜色,配以金色、银色的花纹,优雅、大方,富有女性魅力。
20世纪30年代,旗袍发展成为一种带有时尚气息的女性服装,开始逐渐普及。
当时的旗袍袖子较短,裙摆较窄,成为时尚初露雏形的妇女装。
到了40年代,又出现了一种“大摆袍”的旗袍款式,裙摆非常宽松,与“燕尾服”的裙摆相似。
此时的旗袍已成为中国女性时尚的代表。
1953年至1964年间,随着人民政府成立和社会的变革,旗袍的款式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颜色更加多样,款式更加丰富,旗袍也变得更加花哨,富有装饰性。
1970年代,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旗袍也被重新定义。
那个年代的旗袍款式往往采用大花大叶的印花,色彩斑斓,富有生机和时尚感。
到了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和时尚元素进入中国,旗袍的款式也得以不断创新和发展。
此时的旗袍看起来更加时尚、个性,富有现代气息。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由名人设计的旗袍,如大S、小S所设计的旗袍款式等,成为时尚界的焦点。
目前,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旗袍的发展空间愈加广阔。
越来越多的国际设计师和品牌开始注入旗袍的设计中,演绎出更多种类的旗袍。
总之,旗袍从过去到现在,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人的创新和演变,在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成为了一种不可替代的中国女性时尚。
随着时代的进步,旗袍也在不断变化、创新和发展,展现着中国女性的魅力。
海派旗袍历史与特色
![海派旗袍历史与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28b31695a26925c52cc5bff0.png)
在浓厚的封建礼教氛围中,想要妇女如现在一般外露曲线是不可能的。
传统旗袍的裁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女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
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
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
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
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
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
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
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
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顶盛期,这时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
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民国旗袍这些与西方服饰审美一致的特征,并非偶然产生。
在当时,上海这个中西文化杂处的大都市是最具条件的诞生地。
现在我们或许已经难以寻找民国旗袍在上海诞生的确凿证据,但我们还是可以断言,海派旗袍是民国旗袍的典型。
如果我们再胆大一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假设,现代旗袍,或狭义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
因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旗袍两字所引发的联想或意象,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海派旗袍。
20年代的旗袍仍然宽大平直;与当时流行的倒大袖相呼应,旗袍的下摆比较大,整个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状。
海派服饰简史
![海派服饰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0ca5103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f.png)
海派服饰简史海派服饰简史一、海派服饰的由来开埠百余年,上海由一个海隅城镇发展成繁华开放的国际大都市。
其间,有腥风血雨的民族抗争,也有润物无声的文明进化。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地位和社会环境,上海吸引了国内外各方人士,形成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而服饰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姿彩斑斓,美不胜收。
上海服饰风格的形成大约始于十九世纪中叶,即上海开埠之初。
其后,经过几番演进,终为国人所瞩目,并赢得“海派服饰”的美称。
清代中期,中国南方的消费中心在苏州、杭州及广州等处,上海尚未脱颖而出。
自1860年清政府在上海派驻“南洋通商大臣”起,上海很快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商业中心。
其后,随着西方文化和外国资本的蜂拥而入,随着民族工商业的形成壮大和市政交通的迅速发展,上海成了百年间中国近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及全国经济、贸易、金融中心。
至同治光绪年间,上海服饰已形成奢华、繁杂、精致的特点,并成为国内公认的流行服饰的中心,其声势远远领先于全国各地并左右中国服饰时尚的变化。
衣装时髦是晚清上海服饰时尚的主要特征。
“时髦”这一词汇本身在当时就很时髦,其含义几经引申,已成为一种消费格调的代名词。
近代上海,五方杂居,华洋并处。
上海人虽受礼教传统的束缚,却比内地更多地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
日趋开放的商业社会习俗使他们在服饰上首先放弃简朴同一而崇尚奢华时髦。
近代上海人是以时髦为美的消费者,而商人们也以制造时髦为经营要旨,不断鼓动人们投入到流行时尚中。
衣着时髦成了当时上海人追求体面消费的风范之一并不断攀比竞赛,这不但推动了上海时髦服饰的新陈代谢,也促使西方服饰体系渐为世人接受,从而在交流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西装革履、中装绣鞋并存的奇妙旖旎的服饰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重商的晚清上海社会,象征封建传统的服饰制度正在瓦解,时髦的领袖不一定是绅宦名门,也可以是商人、学生、买办、通事。
他们较早受到西方文明的熏陶,对中国既有的服装消费模式冲击最大。
海派旗袍发展历程
![海派旗袍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dd89f5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7.png)
海派旗袍发展历程海派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它在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兴起,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成为了流行的时尚标志,展示了上海的独特魅力。
海派旗袍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旗袍最初是清朝的宫廷服饰,用于展示皇室的尊贵和地位。
然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随着西方文化和时尚的引入,旗袍开始受到欧美的影响,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和创新。
上世纪20年代,旗袍在上海得以广泛流行。
这个时期,上海是中国最国际化和繁华的城市,吸引了众多的外国侨民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海派旗袍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这种新式的旗袍以紧身剪裁和对称的线条为特点,强调女性的曲线和体态美。
它曾一度被称为“大都会旗袍”,并成为上海时尚界的主流。
在上世纪30年代,海派旗袍进一步发展,独具特色的设计和工艺逐渐形成。
以金门路为代表的上海著名旗袍店铺相继成立,设计师纷纷推陈出新,为旗袍赋予了更多元化的风格。
一些上海的时尚名媛,如宋美龄和汪精卫的夫人宋庆龄等,开始穿着海派旗袍在国际社交场合展现自己的高雅与品位,使得海派旗袍名声远播。
然而,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和中国社会的动荡,海派旗袍的发展进程中断了一段时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旅行袋被认为是封建主义的象征,传统服饰也不再流行。
海派旗袍这一曾经的时尚代表,被封存于历史的角落。
然而,在改革与开放的大潮中,海派旗袍再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
海派旗袍因其优雅的设计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再次成为时尚人士追捧的对象。
如今的海派旗袍已不再局限于过去的传统样式,设计师开始加入各种现代元素,丰富了旗袍的形式和风格。
在上海,许多成衣厂和旗袍店铺都开始重新生产和销售传统旗袍。
不仅如此,海派旗袍也经常在时装周和各种展览中亮相,成为中国时尚的代表之一。
海派旗袍发展历程简述
![海派旗袍发展历程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44bea5c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b.png)
海派旗袍发展历程简述
旗袍作为中国传统的优美服饰之一,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中国女性的风华与韵味。
而海派旗袍则是中国旗袍的一个特殊流派,源于上海地区的流行风格和独特文化背景。
下面将简述海派旗袍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上海是中国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各国文化交流的中心。
这个时期,旗袍作为上海女性的主要服饰之一开始流行起来。
最初的海派旗袍是由传统的汉服演变而来,采用了独特的剪裁和面料材质,使得穿着者更加修长美丽。
在20世纪20年代,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海派旗袍逐渐融入了西方时装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海派风格。
例如,旗袍的领口和袖口开始采用西式的剪裁,使得旗袍不仅保留了传统的中式美感,还有了更多时尚的元素。
1949年后,伴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环境的变革,旗袍作为一种"封建"的服饰,在一段时间内被禁止。
但是,海派旗袍在上海一直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传承至今。
19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海派旗袍再度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中,海派旗袍得以焕发新的生机。
设计师们开始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独具海派风格的旗袍作品。
时至今日,海派旗袍已经成为上海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无论是在时装秀上还是在各种正式场合,都可以看到身着海派旗袍
的迷人女性。
海派旗袍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传统的优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和关注。
总的来说,海派旗袍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良,保留了传统的特色,又与时俱进。
海派旗袍以其与众不同的风格和文化背景,成为了中国传统服饰中的一个瑰宝。
百年龙凤旗袍 传承海派精华
![百年龙凤旗袍 传承海派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be72da2d0722192e4536f675.png)
子 以襦 裙 为 常
服 , 真族 祖 居 女
顺兴 、 范永 兴 、 钱立 昌、 阎凤 记 、
美 昌等苏广成衣铺 。
S 44 (
H A N G Y Q I E Y 朋
昂
I q ,
盯 E
l ”u簪 幂
龙凤 旗袍 制作 技 艺 的传人 朱林 清 , 出身 苏广 成衣 铺 ,9 6 13
特 地 以 问签 形 式 采 访 直 播 , 许 多观众 来 电要求 定做 旗 袍 ;龙 “
风 ”充 分利 用 东南 亚诸 国和 日
资聪 明 、 勤奋 好 学 , 最终 成为 一
名 出色 的裁 缝 ,创 制 出一 套 完 整 的海 派旗 袍制 作工 艺 ,裁 剪 上 精确 量体 , 式上精 心 设计 , 款
凤 ”旗 袍 的 生产 工 艺 ;9 0年 19
艺 . 用 到海派 旗袍 上 , 运 以精 工
制作 时 尚高档旗 袍 闻名沪 上 。
贸部第一批授予 “ 中华老字号 ” , 企 业至 今仍 保 留着 “ 店后 工 前
场” 的传统生产模式 。
初 。应马来 西 亚 吉隆坡 珠 江进 出 口贸 易公 司邀 请 , 龙凤 ” “ 旗 袍 亮 相吉 隆坡 ,引发轰 动 ;上 《 海 首席 旗袍 大 师为 大 马女 士缝 制 中国旗袍 》 在 当地 《 星洲 日 报 》 道后 ,南 洋 日报 》 《 国 报 《 、中
向世 界展示 龙 凤旗 袍 “ 花样 年
铺 ,曾为海派 旗袍 的 流行 和发 展做 出 了贡献 。他 们发 扬 中式 服装传 统 工艺特 色 .吸 收西 式
裁 剪方 法 。 作贴 体合身 、 制 装饰
精 美 的高档 旗袍 。引导 时 尚新 潮 流 。其 中龙凤 旗袍更 是海 派
海派旗袍文档
![海派旗袍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d311d4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e.png)
海派旗袍1. 简介海派旗袍是上海地区的一种传统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时尚元素相结合的产物。
它承载了上海独特的历史与文化,深受欢迎并享有盛誉。
海派旗袍以其简约、优雅的设计风格和精工细作的制作工艺,成为了国内外时尚界和服装界的经典。
2. 起源海派旗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
当时,上海作为中国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旅行者。
这些外来文化的影响促使了传统旗袍的演变和创新。
海派旗袍在裁剪、面料选择和样式设计上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呈现出新的风貌。
3. 设计特点海派旗袍的设计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剪裁和线条海派旗袍凭借其独特的剪裁和线条设计,展现出女性的曲线美和气质。
它紧身贴身的上半身设计突出了胸部和腰部的线条,下半身则展示了女性的翘臀和修长的双腿。
整体呈现出典雅婉约的身姿。
3.2. 面料选择海派旗袍的面料选择较为注重,常用的面料有丝绸、缎子和绸缎等。
这些面料具有光泽度高、柔软光滑等特点,能够凸显女性的高贵和优雅。
3.3. 色彩和图案海派旗袍的色彩和图案也是其设计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派旗袍多采用鲜艳的色彩,如红色、粉色、绿色等,以彰显女性的亮丽和魅力。
同时,还常常在旗袍上绣上花鸟、蝴蝶、云雾等图案,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4. 制作工艺海派旗袍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
4.1. 裁剪首先,根据顾客的身形和要求,进行旗袍的裁剪。
裁剪师傅需要根据个体的尺寸,将面料进行剪裁,确保旗袍合身。
4.2. 缝制接下来,裁剪好的面料会被缝制成旗袍的身体。
缝制过程需要用到各种缝纫设备,如缝纫机、缝纫针等。
缝制时需要注意线迹的密度和平整度,以保证旗袍的整体效果。
4.3. 装饰制作好旗袍的身体后,还需要进行一些装饰工艺。
例如,在旗袍的领口、袖口和下摆等地方加入绣花、镶珠或其他装饰物,以增加旗袍的美观和独特性。
4.4. 定型最后,制作好的旗袍需要进行定型处理,使其保持流线型的形状和美观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海派旗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海派旗袍](https://img.taocdn.com/s3/m/9cba960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f.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海派旗袍作者:***来源:《上海艺术评论》2022年第01期上海民间旗袍丰富多彩的活动背后呈现出的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文化记忆和不同区域之间的情感联结,这正是海派旗袍强大而深厚的生命力所在。
源自民间的非遗保护和传承,是政府保护部门非遗实践与企业市场行为的重要基石和补充,极大地推动了海派旗袍的活态传承。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掀起一股世界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
随着2001年中国昆曲被列入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被列入第二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保护进入国家文化建设系统工程中,非遗也成为一个文化热词,逐步深入人心。
中国传统服饰资源宝库中越来越多的瑰丽遗存被挖掘出来,海派旗袍即是其中一例,在非遗视野下海派旗袍有了新的历史文化价值表达。
北京、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与旗袍有过渊源的城市,纷纷为旗袍立项申报国家级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旗袍从日常穿着的实际功用层面抽离出来。
旗袍的文化历史、传承发展、工艺流程、审美情趣等各方面备受关注,被赋予解读历史、传承文化、还原生活的重要价值。
2007年,上海将“海派旗袍制作技艺”和“龙凤旗袍制作技艺” 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上海“龙凤旗袍制作技艺”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使海派旗袍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上海市各级政府、市非遗保护中心及相关非遗保护单位继续组织专家、学者对旗袍的历史发展、社会心理、审美观念、工艺传承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出版各类旗袍方面的书籍或画册;不定期举办各类旗袍展览、表演或相关活动;积极推动海派旗袍的生产性保护。
此外,来自民间的众多旗袍爱好者也纷纷自发建立旗袍社团,组织各种旗袍活动。
在非遗保护的旗帜下,海派旗袍的保护活动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
海派旗袍盛事:政府主导的非遗保护行动发展定位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上海,在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中一直发挥着文化窗口的作用,各种形式的海派旗袍展览则是这扇窗户中最靓丽的风景之一。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b4028c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d.png)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旗袍是中国传统的女性服装之一,起源于清朝晚期的上海,经过多次改进和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女性服饰文化的象征之一。
旗袍最早起源于民国时期的大正时代,当时西方文化与东方传统文化交融,使女性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时期的旗袍为一种基本款式,有着宽松的裁剪和多种颜色的斜襟,非常适合运动和舞蹈。
1929年,世纪之交商业凤凰杂志推出了一种新式旗袍,为其加上了褶子和小尖拎,注入了更多的东方元素。
这一次改进使旗袍更加具有中国特色,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1920年代至1940年代,旗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改良的旗袍设计更突出了女性的曲线和身材,非常凸显优雅的魅力。
并且,旗袍的流动性和简单的线条设计使其不仅适合正式场合,也适合日常生活。
这时期的旗袍被广泛应用于电影、戏剧和时尚杂志中,成为了当时的时尚潮流。
然而,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代,旗袍面临着改革的压力。
由于社会主义的思潮影响,传统服饰被视为封建残余,人们普遍选择穿西式服装。
旗袍逐渐式微,甚至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象征。
但是,旗袍在这一时期的衰退并没有被完全消除,可见在宴会、婚礼等正式场合,人们仍然喜欢穿着旗袍。
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复兴运动,旗袍再次得到了重视和关注。
人们重新认识到旗袍的美和优雅,且开始尝试将传统元素与时尚设计相融合,使旗袍焕发新的生命力。
从此以后,旗袍以更多的样式和材质呈现在舞台上,成为中国和国际时尚界的热门时装。
同时,旗袍还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展示了中国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总而言之,旗袍从起初的一种简单的设计不断发展和改良,经历了起伏和辗转,但始终保持着中国女性服饰的传统和魅力。
如今,旗袍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并且在国内外的时尚界中受到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旗袍演变全过程(图集)
![旗袍演变全过程(图集)](https://img.taocdn.com/s3/m/d6a0d61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f.png)
旗袍演变全过程(图集)
上海影视乐园的服饰收藏馆中,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旗袍。
她们怀旧而高雅地为每一个观者讲述着自己的演变。
近百年来,随着中国文化受西方文明的影响,中国旗袍——这枝世界女装园地中的奇葩,以适应女性体态和时尚而经久不衰。
旗袍虽然是由满族的骑装脱胎而来,但在1930年“北伐战争”后,随着短袄与长裙合并,中国出现了第一代改良的旗袍,典雅而又文静,被称之为“学生式”。
这以后又经过30多年的演变,随着其领高、袖长、开衩,以及三位等部位的不断变化,衣料、色彩、花边、饰品不断翻新,同时为适应现代都市社会的节奏,昔日旗袍与今日服饰相融成趣,使旗袍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中国妇女礼仪活动中独具代表性的盛装。
清末旗女服装,袍子宽大,腰平直,束身、裹腿,裙长至足,宽松式,多重镶滚。
清末民初的汉族女装,右襟无缝传统式短袄,配百褶裙。
北伐前盛行的旗袍马甲。
内穿倒大袖短袄,外套无袖长马甲。
1926年,短袄和马甲合二而一。
此为民国新旗袍的最初款式。
1927年上衣下裙式,袖口维持旧短袄的宽大风格,裙长至踝。
旗袍的演变和旧上海妇女时装
![旗袍的演变和旧上海妇女时装](https://img.taocdn.com/s3/m/d3ffb58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6f.png)
旗袍的演变和旧上海妇女时装从上海风行起来的旗袍1843年上海开为商埠之后,因华洋杂居,得西方风气之先,清朝的正统观念,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渐松动,于是,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早期,服装式样变异甚少,民间服装仍然是长袍马褂,上袄下裙。
之后,商业贸易日渐昌盛,洋货大量倾入,羽纱,呢绒,洋绸,花布等充斥市场,使传统的服装穿着有所变化,外国衣料因价廉渐为人所用,西方的缝纫方式也开始流行起来,而费工费时、工艺考究的滚镶,嵌绣等传统手工艺渐渐地衰微了。
以后由于出洋赴西欧和日本的人多了起来,他们不断地把西洋服装款式带进十里洋场,上海服装行业因都市地繁荣而繁荣,成为当时全国以至东南亚的一个服装窗口。
尤其是女性的服装,由于缝纫精致、款式合乎时代潮流,使上海成为全国妇女时装的中心。
当时的上海尚无专业服装研究设计中心,服装式样的变化经过千家万手,在时代风尚的影响下不断变化。
从20世纪扣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头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叉的高矮等,不仅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而且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束胸裹臂的旧习,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的美显示出来,正迎合了当时的风尚,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
起先,上海妇女将旧式的长裙加以改造,成为长马甲(亦称旗袍马甲),上身仍是短袄。
1926年,长马甲与短袄合二为一,便成为东方时装的典型--旗袍。
可以说,旗袍是上海最早的妇女时装。
不过,同是一袭旗袍,花样却是年年在变化。
初行之时,旗袍长及脚踝。
1927年,有些时髦女子想提高旗袍的高度,有怕遭到守旧派的非议,便一面将旗袍做到小腿肚以上,一面又在旗袍下摆钉上三、四寸长的蝴蝶裥。
1928年,旗袍进入新阶段,长度缩短到膝下两寸许,整个小腿都裸露在外,极便行走。
其后,旗袍流行的长度几乎年年有变化,时长时短。
与之相应,旗袍流行的长度几乎年年有变化,从阔大的中袖变到短袖,又从短袖变成马甲袖。
三十年代初,经交际花薛锦圆女士提倡,上海妇女又时兴在旗袍四周滚上一圈花边。
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
![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https://img.taocdn.com/s3/m/e33b702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9.png)
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
佚名
【期刊名称】《花样盛年》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时间:2013.4.23~6.30每天10:00-18:00深圳博物馆在说到老上海闺阁里的小姐,王安忆曾经这样写道:贞女传和好莱坞情话并存,阴丹士林蓝旗袍下是高跟鞋,又古又摩登。
要说她们的心是够野的,天下都要跑遍似的,可她们的胆却那么小,看晚场电影都要娘姨接和送,充满了自相矛盾。
而这种
【总页数】1页(P148-1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41.2
【相关文献】
1.“百年旗袍”展海派旗袍精髓 [J], Holly(译)
2.唤醒百年记忆,品味海派经典2008上海百年旗袍展 [J],
3.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 [J], 丁燕
4.《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展出 [J],
5.生命是一袭华美的旗袍 [J], 范爱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在武汉
开幕
主办单位: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
协办单位:上海市服饰协会
展览地点:武汉市博物馆书画厅
展览时间:2012年7月18日-9月10日
由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展览将于2012年7月18日在武汉市博物馆开幕。
《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展览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从上海艺术研究所和上海市服饰协会中4家高级旗袍定制企业珍藏服饰中精选出70多件精品旗袍,配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馆藏图影,以服饰文化为主线,围绕旗袍文化的变迁、传承与创新,反映了海派旗袍的发展历程。
全面展示了上海自近代开埠以来,在中西文化会通交融、移民文化碰撞合璧的特殊历史环境下,形成的独特旗袍服饰文化。
近代上海开埠以后,随着泰西礼俗的东渐和近代都市生活方式的形成,上海的社会风俗发生了深刻变化。
民国时期开放的社会风气,以及上海独特的人文和地理环境与孕育了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奇葩——“海派”旗袍。
“海派”旗袍的面料选择从中国传统的丝绸、棉织物到进口的羽纱、天鹅绒等,丰富多样,应有尽有。
旗袍的款式变化多样,既稳定又无常,袍身的长度、立领的高低变化来回更迭,不断引领中国乃至东南亚的服饰时尚。
海派旗袍不仅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而且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束胸裹臂的旧习,尽显女性体态和曲线之美。
既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又无形中为女性解放树立了一种标记,成为时尚领域卓尔不群的一道风景。
开幕式上,主办方将举办了“海派”旗袍秀活动,现场演绎旗袍东西交融的独特神韵。
本次展览的时间为2012年7月18日至9月10日。
在此期间,
主办方将组织专家举办专题讲座。
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有更多的人能了解海派旗袍的发展,来关注和推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