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膏药制作要点
膏药制备工艺流程
膏药制备工艺流程
熬制膏药的制作方法包括:浸药、提取、浓缩和收膏几个步骤。
1、浸药:熬制膏药的中药需要先在锅中里浸泡24小时。
浸药的器具可使用砂锅、搪瓷锅或铜锅,不宜使用铁锅,以免铁锅浸泡药物引起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2、提取:将浸泡24小时的中药饮片入药锅煮沸后,用小火熬煮3小时后取出药汁,再加水后小火煎煮3小时。
合并多次煎取出的药液加上药渣压出药汁,静置沉淀6-12小时。
静置沉淀后用筛网过滤去除药液中的杂质,取出澄净药液。
3、浓缩:静置后的药液再放在小火上煎煮蒸发浓缩成稠膏状。
此过程需要不停搅拌药液,以免药液焦化。
贵重的中药材如冬虫夏草、人参等可先煎出药汁,在这一步骤加入。
4、收膏:在浓缩药液中加入胶类如阿胶、鹿角胶或辅料如黄酒、麦芽糖或冰糖等再加热,使药液浓缩成稠膏状。
稠膏状以药汁滴下时呈线或柱状为宜。
收膏后需趁热放入干净的容器再待膏体冷却即可。
传统膏药制作要点
传统膏药制作要点膏药膏药在常温下为半固体或固体,应用时加热,使膏微熔,主要供外贴。
膏药种类很多,但最常用的是黑膏药,也称铅膏药,由植物油炸取药料成分后,与铅丹化合而成。
膏药的制法,一般有以下一些步骤。
(一)炸料:将处方中粗料药,捣成碎块,或切成一至二寸小段,另取植物油微热,将药料倒入,炸枯(有的地区,将药料在油内浸泡一定时问,夏季较短,冬季较长)。
炸料时,入药顺序,依药料性质不同,一般分为先炸、后炸:先炸:肉质药及鲜药宜先炸,如二龙膏先炸甲鱼、鲜苋菜;质地坚实的药物,也宜先炸,如川乌、松节等。
后炸:质地疏松或形体细小的药物,宜待其他药料炸至枯黄后再入锅,如叶及种子类药物。
炸料时宜文火,并不断搅动,以使药物受热均匀,直至药物均炸至焦黄后,去滓,即为药油。
(二)炼油:取上药油,继续熬炼。
依下丹方式不同,炼油程度亦有区别。
一般分为火上下丹法炼油,离火下丹法炼油两种:1.火上下丹法炼油:取油微炼,即可下丹。
2.离火下丹法炼油:此法是离火下丹法熬膏药的操作关键,直接影响到膏药的“老”、“嫩”。
因此,生产时必须掌握药油离火的时刻。
常用以下标准来判断炼油程度:油烟:开始为青色(浅),逐渐转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撩油时烟更明显)。
以看到白色浓烟为准。
炼油撩油图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附近,待油花向锅中央集聚时为准。
滴水成珠:取油少许滴于水中,待油滴散开后又集聚时为准。
炼油时,应不断撩油-图。
药油将炼成时,撩油速度要快;但应避免触及锅底,以防着火。
炼油时,火不宜过猛,如已着火,用铁锅盖将火压灭。
(三)下丹成膏:有两种下丹方式。
每十两油用铅丹三两七钱五分。
一般下丹前需将丹炒去潮气。
火上下丹:将微炼的药油,在火上边加热边下丹,丹下完后,必须掌握仍能加热熬炼的程度,并随时以“滴水成珠”法检视,才能使膏药“老”、“嫩”合适。
离火下丹法:将炼好的药油取下,加入铅丹,下丹时撒布要匀,并不停地顺一个方向搅拌,以防沉聚锅底。
●【传统手工膏药】——制作技艺流程总结
●【传统手工膏药】——制作技艺流程总结●【膏药熬制口诀】:一丹二油,膏药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离火下丹,丹熟造化,冷水地下,其形黑似漆,明如镜,热则软,凉则硬,贴之即粘,拔之即起。
一、熬膏器材1、电子秤一台(可称药配料用)。
2、铁勺大小各一把(打油下药和铲膏药)。
3、枛滤和铁漏勺各一把(捞油渣和过滤药油)。
4、铁锅二个,并带盖(口径40厘米左右)。
5、盛药的细瓷盆—个,水缸—个。
6、切药铡刀一台,药碾槽一具(碾药末用)。
7、搅膏药需用桃、桑、槐、柳、榆木棍两把,长约三、四尺、粗约八、九分。
8、煤气、炉灶各一个。
9、炉灶安有前后锅,后锅煎药油,前锅熬膏药。
二、用料要求1.用油:以质地纯净之香油(麻油)为佳,其次为花生油、菜籽油、最次用豆油,棉籽油最差。
香油(麻油)有润肺止咳之功效,熬制膏药色泽乌黑,亮、性粘;熬制时泡沫较少,宜操作。
其应用有柔软、清润、无扳硬黏着之优点。
菜籽油亦可,然膏药成色不及香油。
棉籽油泡沫大,且不易消失,炼油费时,下丹时易溢锅,油丹和合之白烟时断时续,不易成膏,其熬出膏药色泽灰暗,质量差,透皮之力不足。
2.黄丹:亦称漳丹、红丹、铝丹、广丹,以赤色为上。
质重,状若粉末。
3.药料制备:药料分为粗料与细料两类。
粗料为一般性中药根茎叶等,细料为贵重药及芳香药。
粗料按处方取好,并进行适当粉碎,备于熬枯去渣。
细料若麝香等研成细粉备用,摊涂时撒于膏药表面。
易挥发性之细料如冰片、樟脑、没药、乳香等可先研为细粉备用,于摊涂前投入热熔膏药中混匀。
三、具体操作步骤1.裁剪将中药材先行裁剪适合的大小,便于后续熬制。
2.浸泡将裁剪好的药材之根,茎,子实类质地坚硬者投入一定比例上等香油中浸渍。
一般以浸透为宜。
春浸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
膏药中药料,必须气味俱厚者方能得力,虽苍术、半夏之燥,入麻油则润,甘遂、川乌等之毒,入麻油则化,并无碍。
3、炒丹将黄丹放于干净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逸,松散为度。
11种膏药秘方
11种膏药秘方在中医药中,膏药是一种常用的外敷方法,用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等。
本文将介绍11种常见的膏药秘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制作和使用膏药。
以下是这些秘方的详细讲解:秘方一:桂枝膏药材料:桂枝粉、生姜粉、制何首乌粉、香附粉、五灵脂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生姜汁搅拌均匀,制成膏状。
使用方法:将膏药均匀涂抹在疼痛部位,每天使用2-3次。
秘方二:牛黄膏药材料:牛黄粉、桃仁粉、甘草粉、苏子粉、丁香粉、水蜜梨蜜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加入适量蜜梨蜜调制成膏状。
使用方法:将膏药涂抹在疼痛部位,并轻轻按摩,每天使用2-3次。
秘方三:当归膏药材料:当归粉、白芍粉、香附粉、白芷粉、熟地粉、蜂蜜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加入适量蜂蜜调制成膏状。
使用方法:将膏药涂抹在疼痛部位,并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使用2-3次。
秘方四:龙骨膏药材料:龙骨粉、牛膝粉、制何首乌粉、木瓜粉、紫河车脂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清水调制成膏状。
使用方法:将膏药均匀涂抹在疼痛部位,并轻轻按摩,每天使用2-3次。
秘方五:乳香膏药材料:乳香粉、没药粉、龙脑粉、丁香粉、五灵脂、花椒粉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橄榄油调制成膏状。
使用方法:将膏药均匀涂抹在疼痛部位,并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使用2-3次。
秘方六:玉屏风膏药材料:玉屏风粉、当归粉、白芍粉、防风粉、独活粉、丁香粉、佛手粉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橄榄油调制成膏状。
使用方法:将膏药均匀涂抹在疼痛部位,并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使用2-3次。
秘方七:青黛膏药材料:青黛粉、马齿苋粉、制何首乌粉、苏子粉、白芷粉、牛膝粉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加入适量鸡蛋清调制成膏状。
使用方法:将膏药均匀涂抹在疼痛部位,并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使用2-3次。
秘方八:白虎膏药材料:白芷粉、薄荷粉、石膏粉、知母粉、人参粉、龙脑粉、五灵脂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加入适量凉开水调制成膏状。
老中医膏药熬制方法
老中医膏药熬制方法
老中医膏药是一种以草药为原料熬制而成的外用贴剂,具有温通经络、舒筋活血的功效,适用于风湿病、肌肉酸痛、扭伤等症状。
下面介绍
一下老中医膏药的熬制方法。
材料准备:
1.草药:老中医膏药的主要成分为中药材,如蒲地蓝、秦艽、山楂等。
需要充分洗净并晒干。
2.植物油:选择橄榄油、花生油等,要保证品质优良。
3.蜜糖:纯蜜糖具有黏性,可以在制作过程中起到粘结作用。
4.蜡:调节膏药硬度和密度的重要原材料,可用大黄蜡、蜂蜡等。
制作步骤:
1.将洗净并晒干的草药磨成粉末,保证颗粒细致。
2.将粉末用干净的纱布包起来,按搓法用钵或墨水瓶搓出精华,过筛
留下细粉末备用。
3.将植物油加热至温度达到150℃,加入细粉末,并不断搅拌,使其充分植入油中,保持温度不断。
一般需要熬制4-6个小时。
4.加入蜜糖和蜡,继续搅拌至溶解,并保持温度不断。
5.晾凉后将膏药放进容器中,可自行调节硬度和粘度。
注意事项:
1.草药的选材非常重要,应选择功效适合的中草药材。
2.熬制时需要不断搅拌,防止熬糊。
3.温度的掌握非常关键,要避免过高过低影响膏药的质量。
4.晾凉后一定要及时装入容器中,防止受潮污染。
总结:
老中医膏药的制作虽然较为繁琐,但是具有很好的疗效,同时也是中
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制作时要严格按照步骤和要求进行,保证膏药的质量和有效性。
老中医膏药熬制方法
老中医膏药熬制方法
老中医膏药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通常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肌肉疼痛、跌打损伤、腰腿疼痛等症状。
下面是老中医膏药熬制方法:材料:良好的药材、净水、白蜡、橄榄油、桂皮、苏木、冰片、乳香、没药、麝香、蜈蚣、蝎子、蜜糖等。
步骤:
1.药材的准备: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中药材,将其洗净并晾干备用。
2.药材的熬制:将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改小火慢慢熬煮,直到药液变浓稠。
3.添加蜈蚣、蝎子:熬制出来的药液中加入蜈蚣、蝎子,煮沸后继续慢慢熬煮,直到药液变成黑色。
4.添加桂皮、苏木、冰片、乳香、没药、麝香等:煮沸后,将桂皮、苏木、冰片、乳香、没药、麝香等加入药液中继续慢慢熬煮。
5.白蜡的添加:将白蜡熔化,加入药液中搅拌均匀。
6.橄榄油的添加:最后加入橄榄油,继续熬煮至药液变稠糊状。
7.制成膏药:将熬制好的膏药倒入铝制或瓷制的容器中,冷却后即可使用。
注意事项:
1. 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火候,避免药液煮沸过程中烧焦或沸腾过度。
2. 药材的选择要注意质量,确保药效。
3. 熬制好的膏药可以保存一段时间,但要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4. 使用时要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使用,避免过量使用。
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中药熬黑膏药制作方法
中药熬黑膏药制作方法
中药熬制黑膏药的步骤如下:
1. 药材处理:首先,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药材,清洗干净,然后加热油料,倒入药材,慢火煎煮,不断搅拌,使药材均匀受热。
煎煮至药材颜色焦黄、枯黑等,表明药材已经达到所需的煎煮程度。
除渣过滤后,得到膏油。
2. 炼油:将药油倒入锅中,大火加热至浓烟起后改用小火。
此时,需一手拿木棍不停搅拌,另一手拿勺下丹。
每次少量分多次下丹,丹遇油变紫赫色并沉底起泡沫。
要快速搅拌使气泡充分溢出,观察锅内药油颜色变化,由紫褐变成灰黑色、泡沫由大变小。
持续搅拌至泡沫细小颜色变黑,取少许滴入凉水中,如成珠且不黏手即成。
这时的膏药应柔软拉丝。
3. 去火毒:完成膏药的熬制后,需要去除火毒。
去火毒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是待膏药冷却后放入冷水中浸泡一昼夜,然后取出晾干存放。
另一种方法是待膏药冷却后放入冷水中浸泡一夜,然后取出晾干存放。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师以获取准确信息。
中医膏药制作基本手法流程
中医膏药制作基本手法流程
1.草药准备: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中草药材料。
一般选择具有温补、
行气活血等功效的草药。
草药要选择新鲜的,表面无腐烂、虫蛀等病害。
2.草药研磨:将已经准备好的草药研磨成细粉。
可以使用石臼、研钵
等研磨工具进行研磨,也可以采用机械研磨的方法,确保草药研磨成细腻
的粉末。
3.药膏基质制备:药膏基质是中医膏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起到
保护皮肤、帮助药物渗透等作用。
一般的药膏基质包括植物油、动物脂肪、植物蜡等。
首先将药膏基质加热至适当温度,使其成为液态。
4.药物混合:将已经研磨好的草药粉末,加入到药膏基质中,进行充
分混合。
可以使用砂浴加热法,将药膏基质和草药粉末置于玻璃容器中,
放入加热设备中,保持适当的温度进行混合。
5.拌和与熬煮:将混合好的药物放入炼药巴中,进行拌和和熬煮。
熬
煮时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不能过热或过长时间,以免使草药的有效成分
受到破坏。
6.过滤与装瓶:将熬煮好的药膏通过纱布或滤纸进行过滤,去除固体
颗粒。
过滤后的药膏慢慢倒入瓶中,尽量排除空气,密封好瓶盖,以防止
药膏受到空气污染。
7.质量控制:制作完中医膏药后,要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外观、
气味、颜色等方面的检查。
还需要进行一些理化指标的测定和微生物检验,以确保膏药的质量符合要求。
熬制药膏的正确方法
熬制药膏的正确方法
熬制药膏是一种传统的制药方法,其制作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时间、比例等因素,以确保药膏的质量和疗效。
下面介绍一下熬制药膏的正确方法:
1.选择合适的药材:熬制药膏所用的药材需要符合药典标准,购买时要选择正规的药材市场或药店。
2.熬制器具准备:需要准备好熬制药膏所需的熬盅、熬棒、过滤网等器具,并严格清洗消毒。
3.加水熬制:将药材加入熬盅中,加入适量的水,熬煮时要控制好火候,不宜过旺或过小,药材应该被完全覆盖。
熬制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以免药材粘在熬盅底部。
4.沉淀过滤:熬制完成后,将药膏倒入过滤网中过滤,以去除药渣和杂质,药膏沉淀。
5.装瓶保存:将药膏倒入干净的玻璃瓶中,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需要注意的是,每种药材的熬制方法和时间都有所不同,应该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用途来进行熬制。
熬制过程中也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烫伤或污染。
- 1 -。
膏药的熬制方法
膏药的熬制方法膏药是中医药物当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膏药的效果非常好,能够直接针对病灶部位进行治疗。
起效快,安全又可靠,是生活中非常受欢迎的传统医疗技艺。
而膏药的制作方法非常关键,其中,熬制是核心技艺。
下面就来看看膏药的熬制方法有哪些呢?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一下。
第一步:炒黄丹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
急住火。
需用铲子不断翻炒。
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
丹炒过头膏药则老。
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
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
第二步:炼油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注意,香油即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
吾习惯用黑芝麻油,油中若掺碱。
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
第三步:火上下丹这时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
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
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
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
急住火注意;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
个人体会;火上下丹比之离火下丹则较易去除丹中毒性。
膏药不痒。
第四步:加入药面离火候油稍凉。
药面则缓缓加入其中。
急用木棍搅拌。
侯其油平。
则再加贵细药面,注意;热油加凉药面,必有溢起,勿怕。
需一点点加入药面,急搅拌则无事,不然一锅膏药溢出而废。
第五步:摊膏药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
用竹筷团起,随布大小,以竹筷点布之中心。
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注意;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
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
第六步:贴膏药贴前需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
遇高度过敏者,膏药上撒点薄荷冰。
放酒精灯上烤软,既可摊贴。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办法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办法一、原料选择传统型黑膏药的主要原料包括乳汁状的药物、矿物质、动植物油脂以及其他辅料。
常用的乳汁状药物有冥油、川乳、狗血等。
矿物质主要有冰片、硫磺、朱砂等。
动植物油脂常选用的有蜂蜡、油麻地、冰片油等。
其他辅料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例如代用品、辅助药物等。
二、配方设计三、药材加工1.药材的清洗:将所需的药材浸泡在清水中,将沉淀和杂质去除干净,并置于干燥的地方晾干备用。
2.药材的研磨:将干燥的药材分别进行研磨,制成粉末备用。
四、制药过程1.配灰:将所需的矿物质放入炉内煅烧成灰色,研磨成细末备用。
2.炒油:将动植物油脂加热至适当温度,放入配灰的矿物质,搅拌均匀,炒制成黑色的糊状物。
炒制完成后,将油脂倒出备用。
3.磨料:将药粉和辅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加入搅拌容器中,通过研磨机研磨成细膏状物备用。
4.加糊:将炒制好的黑色糊状物与磨制好的膏状物一起加入搅拌容器中,继续搅拌均匀。
5.入膏:将搅拌均匀的药物糊装入容器中,用专用工具抹平,使其达到所需的厚度。
6.干燥:将装有药物糊的容器放置于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使其脱水变为固体膏状物。
7.修整:将干燥完成的黑膏药取出,并切割成所需的大小和形状,进行修整。
8.包装:将修整好的黑膏药装入包装袋或盒中,并加入干燥剂,密封保存。
五、质量控制1.原料质量:选择优质的药材,控制药材的含杂率和含水率。
2.保存环境:保持药材和制成品的干燥状态,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
3.温度控制:制药过程中的加热温度要控制适宜,防止发生烧焦或变质。
4.搅拌均匀:在加糊和入膏的过程中,要确保药物的均匀分布。
5.包装密封:制成品要进行严密的包装,以防止潮湿和氧化。
通过以上制作办法,可以制得传统型黑膏药。
制药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质量,确保制成品的药效和安全性。
同时,制药过程中需遵守相关法规和规范,确保生产质量的合规性。
十大膏药制作工艺
十大膏药制作工艺
现今社会,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药物的种类也日渐繁多。
而在药物中,除了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之外,膏药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
膏药的制作工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十大膏药制作工艺。
一、选材:选用优质药材,并加以鉴别,确定草药的品种、特性和功效。
二、研粉:将草药进行晾干并去杂质,然后研磨成细粉末。
三、混合:将研磨成的草药粉末混合,使每种药材的比例达到科学合理。
四、加水:在混合好的草药粉末中加入适量的水,根据药材特性,分别采用冷水、温水或热水冲泡。
五、制膏:将冲泡好的草药和水一起煮沸,并加入增稠剂和黏合剂,煮至浓稠状态,然后倒入模具内。
六、晾干:将模具内的药泥晾干,然后进行切割或印模成各种形状的膏饼。
七、鉴别:对制好的膏药进行鉴别,判断药味和颜色是否符合规范。
八、烘干:将已经切好的膏药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使其保持适当的含水量。
九、包装:将烘干好的膏药进行包装,同时标注药品名称、规格、厂家、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基本信息。
十、质检:对最终制成的膏药进行质检,检查其外观、形状、药味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等指标,确认其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通过以上制作工艺,制成的膏药就具有了较好的药效和制作品质。
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膏药不仅可以起到镇痛、消肿、祛湿等作用,并且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总之,膏药的制作工艺十分重要,需要注重药材的选择、混合比例、煮沸时间、晾干和烘干等环节的控制。
只有通过精心的制作,才能保证最终制成的膏药有着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药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熬膏药的配方和流程
熬膏药的配方和流程熬膏药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方式,通过蒸煮植物草药或其它药材而得到的黏稠糊状物质。
熬膏药具有易于吸收、便于储藏和携带、剂量易调节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实践中。
下面是制备熬膏药的一般配方和流程。
配方:1.首先,根据疾病类型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草药作为药材。
2.准备干燥的或新鲜的草药。
药材的选取要符合处方要求,确保药性的协同作用。
3.一般配方主要包括草药的种类和相应的比例。
比例的确定需要依据个体差异、病情、药材药性和患者的体质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流程:1.将准备好的药材清洗干净,一般需要按照配方要求进行切碎或研磨。
切碎的目的是为了增大草药表面积,使药效成分更易于提取。
2.将切碎或研磨后的草药和适量的清水放入炖锅或蒸锅中。
3.开炉或蒸煮。
炖煮时,先用大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慢炖。
蒸煮时,将炉火调至中火,使水既有适度的沸腾又不至于过猛。
4.保持水分适度。
在炖煮或蒸煮过程中,需要不断添加适量的清水,保持草药的微湿状态,以充分提取药效成分。
5.搅拌。
在炖煮或蒸煮过程中要经常搅拌,以防止草药粘结或糊化不均匀。
6.煮制时间。
熬膏药制备时间一般较长,通常需要数小时至数十小时,确保草药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提取。
7.风干。
草药熬制成浓稠的草药糊后,需要进行风干,以去除水分使其变得固态。
8.压制。
风干后的草药糊可以进一步进行压制,制成均匀的药剂块。
需要注意的是,配方和流程会有所差异,具体制备过程要根据处方书或传统经验进行调整。
总的来说,熬膏药的制备需要选择合适的药材,依照配方调整比例,将草药与适量的清水炖煮或蒸煮,保持水分适度,搅拌均匀,经过长时间的煮制使草药的有效成分充分提取,风干后再压制成均匀的药剂块。
这样制备出来的熬膏药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疗效。
传统膏药制作:常用配方大全
传统膏药制作:常用配方大全传统膏药制作:常用配方大全特效膏药制作黑膏药的制作:基质的准备1、准备工作:(1)、工具:炉灶、铁锅三个(一个炼油,一个下丹,一个过滤用)、铁勺一把(撩油用)、60 目铁筛一个(过滤用)、防火盖(宜铁质)、搅拌棍一条(宜干燥的桑、槐木、长约1.2—1.5米)、水池或大盆一个、小水盆一个。
(2)、材料:①油:有香油、棉子油等,按地区习惯而定,但以香油为佳。
香油(麻油)本身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熬制的膏药色泽乌黑有光泽、性粘;熬制过程中泡沫少,便于操作。
在应用上具有柔软、滑润、无板硬粘着不舒的优点。
由于保持滑润的时间长,而易被皮肤吸收,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
②、铅粉(官粉):以含铅量多、质重者为佳。
应用时宜炒去水份过筛,250g/市斤香油。
采购铅粉时要注意识别真伪!2、炼油:炼油是制作膏药基质的关键,炼油程度必须掌握适宜,这直接影响到膏药的“老”“嫩”。
常以下列标准来判断:(1)、油烟:开始为青色(浅),逐渐转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撩油时更明显),以看到白色浓烟为准。
(2)、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附近,待其向锅中央集中为准。
(3)、滴水(30℃)成珠、吹而不散、散而还原:油将炼成时撩油速度要快;撩油时均应避免触及锅底,以防着火,炼油时火不宜过猛,如已着火,用防火盖将火压灭。
3、下丹成膏:将炼好的油在火上边加热边下丹,丹下完后,必须掌握仍能加热熬炼的程度,并随时检验,才能使基质的老、嫩合适。
下丹撒布要匀,并不停的顺一个方向搅拌,以防沉聚锅底。
下丹的速度太快而易溢锅,且基质的质地不匀;太慢时,又不易掌握其老嫩。
如在下丹过程中着火,应暂时停止下丹,待熄灭后再下,否则易引起爆炸。
下完丹后要及时观察其颜色,当视其变成深灰色或黑色时应立即做老、嫩检验,滴水(30℃)成柱,软而不粘,拉而不断。
如偏嫩再继续加热;偏老兑适量较嫩的炼油,一般嫩些比老些好,因做膏药仍需加热。
合格的膏药基质软化点55—68 度。
传统膏药的制作方法
传统膏药的制作方法传统膏药是一种使用植物药材,经过制作、炮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中药外用制剂。
它具有温通络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治疗各种外伤、疼痛、疾病等方面。
下面将介绍传统膏药的制作方法。
1.药材的选择和准备传统膏药的制作需要选用适宜的中药材料。
常见的药材包括丹参、川芎、红花、薄荷、白芷等。
首先,将选好的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待药材充分吸水后,取出沥干备用。
此外,还需要准备一些辅助药材,如甘油、麝香、冰片等。
2.药材的炮制传统膏药的药材需要经过炮制处理,以增加其渗透力和降低刺激性。
炮制的方法有炒、熏和炙等。
其中,炒是将药材放入铁锅中炒热,翻炒均匀至颜色变化为止;熏是将药材放入锅中加热,待冒香味时取出;炙是将药材放入火上烘烤至枯焦为止。
这些炮制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药材特性和使用要求进行选择。
3.药材的研磨经过炮制的药材需要进行研磨处理,使其颗粒细小,便于贴敷。
首先,将炮制后的药材放入研钵中,用研钵和研杵进行研磨,直到药材成为细腻的粉末。
为了保证药材的质量,需要反复研磨数次,直到达到所需的粒度。
4.膏药的制作将研磨好的药材粉末与辅助药材一起放入容器中,充分搅拌均匀。
然后,加入甘油,搅拌至药材和甘油充分混合。
根据需要,可以适量添加一些其他成分,如冰片、麝香等,以增加药物的功效。
最后,将药膏倒入整形模具中,等待其凝固。
5.储藏和使用制作好的传统膏药需要储藏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在使用前,需要将膏药取出,并用温水清洗患处,然后将膏药敷于患处,并轻轻按摩使药物渗透。
根据需要,可以覆盖一层纱布或胶布进行固定,然后保持干燥,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总之,传统膏药的制作方法相对简单,但需要选用合适的药材,并经过炮制和研磨等工序处理。
传统膏药的制作需要严格按照中医理论和制作工艺进行,以确保药物的功效和安全性。
中药膏药的制备技巧有哪些
中药膏药的制备技巧有哪些中药膏药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外用制剂,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应用价值。
它通过贴敷于皮肤表面,使药物透过皮肤渗透到体内,发挥治疗作用。
制备中药膏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确保膏药的质量和疗效。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中药膏药的制备技巧。
一、药材的选择与处理1、精选优质药材选择道地、品质优良的中药材是制备高质量膏药的基础。
药材的产地、采摘时间、储存条件等都会影响其药效。
应尽量选择来源可靠、无变质、无虫蛀的药材。
2、药材的炮制根据不同的药材和治疗需求,进行适当的炮制处理。
例如,有些药材需要炒制以增强其药效,有些需要酒制以改变药性。
炮制可以提高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毒性,增强疗效。
3、粉碎药材将药材粉碎成适当的粒度,以便于后续的提取和加工。
一般来说,粉碎后的药材粒度越细,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越高,但也不能过细,以免影响膏药的成型和贴敷效果。
二、提取有效成分1、水煎煮法将药材放入水中煮沸,一定时间后过滤,收集药液。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提取,但对于脂溶性成分的提取效果较差。
2、醇提法使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浸泡药材,提取有效成分。
醇提法对于脂溶性成分的提取效果较好,但需要注意有机溶剂的残留问题。
3、渗漉法将药材粉碎后装入渗漉筒,不断添加溶剂,使溶剂自上而下渗透过药材,从而提取有效成分。
渗漉法提取效率较高,但操作相对复杂。
三、基质的选择与制备1、基质的种类常见的膏药基质有油脂类(如麻油、蜂蜡)、橡胶类(如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树脂类(如松香、乳香)等。
不同的基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应根据膏药的用途和患者的皮肤状况选择合适的基质。
2、基质的熬制以油脂类基质为例,将麻油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加入其他基质成分,如蜂蜡,不断搅拌,直至基质完全融化,混合均匀。
熬制基质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基质过度熬制而影响质量。
四、药物与基质的混合1、搅拌均匀将提取的药液与熬制好的基质充分搅拌混合,确保药物均匀分布在基质中。
中药膏药的制备要点有哪些
中药膏药的制备要点有哪些中药膏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独特剂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显著的疗效。
它是将中药药材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制成膏状,贴敷于体表特定部位,通过皮肤渗透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要制备出优质有效的中药膏药,需要掌握一系列的要点,以下就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药材的选择至关重要。
优质的药材是制备好膏药的基础。
在挑选药材时,要确保其品种纯正、产地正宗、无变质无虫蛀。
比如,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材如红花、桃仁,祛风除湿的独活、威灵仙等,都要严格把关其质量。
同时,要根据病症的需要和配方的要求,精准选择所需的药材,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伍。
其次,药材的炮制处理不能马虎。
炮制的目的是增强药效、降低毒性、改变药性等。
例如,有些药材需要经过炒制,使其性质更加温和;有的需要蒸煮,以提取有效成分。
对于一些有毒性的药材,如川乌、草乌,必须经过严格的炮制方法降低毒性,确保使用安全。
炮制的方法和程度都需要经验丰富的药师严格把控,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接下来是提取有效成分。
这一步骤通常采用水煎煮、醇提取等方法。
水煎煮是将药材放入水中加热煮沸,使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醇提取则是利用酒精等有机溶剂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提取的过程中,要注意温度、时间、溶剂的用量等因素,以充分提取有效成分,同时减少杂质的混入。
然后是基质的选择和处理。
基质在膏药中起着承载药物、促进药物渗透的作用。
常见的基质有植物油如麻油、花生油,以及蜂蜡、凡士林等。
选择基质时,要考虑其黏性、稳定性、对皮肤的刺激性等因素。
在使用前,需要对基质进行加热融化、过滤等处理,去除杂质,保证基质的纯净。
在熬制膏药的过程中,火候的掌握是关键。
火候过大容易导致膏药焦糊,影响药效和质量;火候过小则无法达到理想的稠度。
一般来说,开始时用大火将药材和基质煮沸,然后转小火慢慢熬制,直到膏药呈现出“挂旗”“滴水成珠”等特定的状态。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经验,时刻观察膏药的变化,及时调整火候。
传统膏药的制作方法
传统膏药的制作方法膏药,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下面就跟随店铺具体了解下传统膏药的制作要点吧!传统膏药的制作方法一、歌诀及注意事项一丹二油,膏药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离火下丹,丹熟造化,冷水地下,其形黑似漆,热则软,凉则硬,贴之即粘,拔之即起。
熬膏药应掌握的技术要领:1。
炸药勿太过或不及,如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影响膏药黏度。
2。
下丹注意掌握火候和剂量大小,温度低影响丹油化合,其色不泽。
大火易燃,丹量小则膏嫩,易流失起不到固定作用。
丹量大则膏老,质脆而不粘,贴敷易脱落。
3。
祖曰:膏药之黑功在熬,亮之功在搅,下丹后要不停的搅,并用扇子或风扇煽动,尽量使油丹化合时产生的气体跑掉,则膏药光亮,粘腻。
二、详细步骤黑膏药系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一、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料的处理1.植物油:以质地纯净的麻油为好。
其优点是炼时泡沫少,有利于操作。
且制成的膏药色泽光亮,性粘,质量好。
亦可以采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
2.黄丹:又称章丹、铅丹、红丹、陶丹,橘黄色,质重,粉末状,主要成为为四氧化三铅,纯度要求在95%以上。
(可在大型药店或化工店买到)3.药料的处理:药料可分为一般药料(粗料)与细料两类。
粗料为一般性的中药根茎叶等,细料为贵重药与芳香药。
粗料按处方取好,并进行适当的粉碎,为熬枯去渣作准备。
细料如麝香等研成细粉备用,摊涂时撒在膏药表面;可溶性或挥发性的细料如冰片、樟脑、没药、乳香等可先研为细粉备用,在摊涂前投入熔化的膏药中混匀。
(细粉要过120目筛)二、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工艺1.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
此时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
(锅最好用铜锅,控制温度可用专用高温温度计,医疗器械商场都有卖)2.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达到温度,很关键),改用中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膏药膏药在常温下为半固体或固体,应用时加热,使膏微熔,主要供外贴。
膏药种类很多,但最常用的是黑膏药,也称铅膏药,由植物油炸取药料成分后,与铅丹化合而成。
膏药的制法,一般有以下一些步骤。
(一)炸料:将处方中粗料药,捣成碎块,或切成一至二寸小段,另取植物油微热,将药料倒入,炸枯(有的地区,将药料在油内浸泡一定时问,夏季较短,冬季较长)。
炸料时,入药顺序,依药料性质不同,一般分为先炸、后炸:先炸:肉质药及鲜药宜先炸,如二龙膏先炸甲鱼、鲜苋菜;质地坚实的药物,也宜先炸,如川乌、松节等。
后炸:质地疏松或形体细小的药物,宜待其他药料炸至枯黄后再入锅,如叶及种子类药物。
炸料时宜文火,并不断搅动,以使药物受热均匀,直至药物均炸至焦黄后,去滓,即为药油。
(二)炼油:取上药油,继续熬炼。
依下丹方式不同,炼油程度亦有区别。
一般分为火上下丹法炼油,离火下丹法炼油两种:1.火上下丹法炼油:取油微炼,即可下丹。
2.离火下丹法炼油:此法是离火下丹法熬膏药的操作关键,直接影响到膏药的“老”、“嫩”。
因此,生产时必须掌握药油离火的时刻。
常用以下标准来判断炼油程度:油烟:开始为青色(浅),逐渐转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撩油时烟更明显)。
以看到白色浓烟为准。
炼油撩油图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附近,待油花向锅中央集聚时为准。
滴水成珠:取油少许滴于水中,待油滴散开后又集聚时为准。
炼油时,应不断撩油-图。
药油将炼成时,撩油速度要快;但应避免触及锅底,以防着火。
炼油时,火不宜过猛,如已着火,用铁锅盖将火压灭。
(三)下丹成膏:有两种下丹方式。
每十两油用铅丹三两七钱五分。
一般下丹前需将丹炒去潮气。
火上下丹:将微炼的药油,在火上边加热边下丹,丹下完后,必须掌握仍能加热熬炼的程度,并随时以“滴水成珠”法检视,才能使膏药“老”、“嫩”合适。
离火下丹法:将炼好的药油取下,加入铅丹,下丹时撒布要匀,并不停地顺一个方向搅拌,以防沉聚锅底。
下丹时速度太快易溢锅,且膏药质地不匀;太慢时,则因药油温度下降(指离火下丹法),影响效果。
如在下丹过程中着火,应暂时停止下丹,待火熄灭后再下,否则易引起爆炸。
成膏后,应立即鉴定老、嫩,如偏老,即兑入较嫩膏药油,偏嫩可再加热,一般偏嫩些比偏老些好,因在摊膏时仍需加热。
(四)去火毒:下丹成膏后,用冷水喷洒于膏药锅中,即有黑烟冒出,然后将膏药拧成适当小坨,一般分成一至三斤小坨(拧坨图)浸于冷水中,十至十五日,每日换水一至二次,以去火毒。
以上是一般传统制法。
目前大生产中,在设备、工艺和劳动强度方面,均有较大的改进,炸料、炼油、下丹时嗅不到油烟味,可在室内操作,不受季节限制。
其法系将油和药料装入炸料罐内,密闭浸渍24小时,加热至260℃,恒温10小时,停火。
待温度下降至110℃左右时,将药油滤入装有搅拌、抽气、排烟设备的炼油锅内,加热熬炼,并不停地搅拌,待炼至320℃时,停火下丹。
下丹前先用炼油(160℃左右)将铅丹调成糊状,下丹时徐徐倒入锅内,之后,往锅内喷洒冷水,待温度降至120℃左右时,停止搅拌,从锅下口将膏油放入冷水内,分坨,浸泡去火毒。
另有一种方法不炸料,系将油、丹按一般方法制成基质(膏药油),再将药料用煮提法提取,浓缩为稠膏。
摊膏药时再将稠膏兑入加热溶化的基质内,搅匀再摊。
(五)研兑细料:将处方中细料药如冰片、麝香等研细,加入已熔化的膏药内,搅匀。
(六)摊膏:将兑好细料药之膏药,取一定量,摊于纸褙、布褙或皮褙上即得。
(摊膏图)。
熬炼膏药除以上所述之外,尚应注意:1.熬膏药适于春、秋二季。
冬季冷,夏季阴雨天,油烟不易消散,均不便于操作。
2.所用的油,有香油、棉子油等,按地区习惯而定;铅丹,以含铅量多,质重者为佳,应用时宜炒透去水份,过筛。
3.人员组织:参加生产的人员,都应大胆、细心,动作迅速,听从指挥。
依生产量大小,可由七至九人组成生产小组,其中组长一人,看火候,指挥每个人的操作,或帮助某部分的工作;组员六至八人,其中一人备料,一至二人撩油,二人抬锅,二至三人下药料、下丹、拧坨。
4.下丹时,锅内油量,不能超过锅的容量三分之一,否则易溢出锅外。
5.下丹量,夏季可较多,冬季较少;并与油、丹质量有密切关系。
6.在摊膏时,涂的面积,一般圆形的占膏药褙的三分之一,长方形的约占膏药褙的五分之二。
熬膏药的工具:1.炉灶:以砖砌成,有前、后两个火眼。
2.锅:二至四个,其中一个炸料,二个炼油或下丹(火上下丹法),一个下丹(离火下丹法)。
3.漏勺:一至二个,撩油及捞药滓用。
有勺把与勺几成平行的以及勺把与勺垂直的两种。
4.粗、细筛子:各一至二个,捞药滓及过滤药油用。
5.油溜子:一个,由后锅往前锅掏油时用,以防药油损失。
6.防火盖:宜铁质。
7.搅拌棍:数条,宜干燥的桑槐木,长约四至五尺。
8.膏药罐:数个至数十个,装膏药用。
除上述用油及铅丹熬成的膏药外,尚有用松香制成的膏药,如瘰疬千锤膏等。
举例:舒筋活络膏剂型:膏药【历史来源】经验方。
【方剂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处方】虎骨二两四钱防风九钱红花六钱木瓜九钱老鹳草九钱牛膝六钱骨碎补九钱青风藤九钱海风藤九钱功劳叶六钱当归九钱麻黄三钱乳香九钱没药九钱麝香一钱二分以上十五味,共重十二两七钱二分。
【制法】1.配料:按处方将上药炮制合格,称量配齐。
乳香、没药、麝香三味单放。
2.炸料:将虎骨等十二味,酌予碎断。
另取麻油二百四十两,置于铁锅内,加热,先炸虎骨至枯黄,再倒入其他十一味炸枯,捞除残滓,取油过滤,即为药油。
3.炼油:根据下丹方式不同要求,依法炼油。
4.下丹:分火上下丹法、离火下丹法两种。
具体下丹法见前述。
5.去火毒:如常法,见前。
6.研兑细料:将乳香、没药轧为细粉,和匀过80~100目细罗。
将上列麝香置于乳钵内,适量加入乳香、没药细粉,陆续配研,和匀过罗,即成“细料”。
取膏油用微火熔化,待爆音停止,水气去尽,晾温,加入细料搅匀。
上药一料,约制膏油260两。
公差率士2%。
7.摊膏:将膏药分摊于布褙上,微晾,向内对折,加盖戳记。
【规格】布光5寸×5.5寸,膏重一两。
布光4寸×4.5寸,膏重五钱。
【包装】纸袋装,或用仿单包严,装盒密封。
【贮藏】膏药坨装箱后,置室内阴凉处。
摊后易风干,不宜摊得太多,以保存坨为宜。
【功能】散风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手足麻木及跌打损伤,痈疽红肿等症。
【用法用量】温热化开,贴于患处。
【禁忌】孕妇忌贴腹部。
暖脐膏剂型:膏药【历史来源】宋·验方(见吴克潜《古今医方集成》)。
【方剂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当归四两白芷四两乌药四两小茴香四两木香二两大茴香四两香附四两乳香一两母丁香一两没药一两肉桂一两沉香一两麝香一钱五分以上十三味,共重三十一两一钱五分。
【制法】1.配料:按处方将上药炮制合格,称量配齐。
乳香、母丁香、没药、肉桂、沉香、麝香单放。
2.炸料:将当归等七味,酌予碎断。
另取麻油二百四十两,置于铁锅内,将当归等倒入,加热炸枯,捞除残滓,取油过滤,即为药油。
3.炼油:根据下丹方式不同要求,依法炼油。
4.下丹:分火上下丹、离火下丹法两种。
具体下丹法见前述。
5.去火毒:如常法,见前述。
6.研兑细料:将上列乳香、母丁香、肉桂、沉香、没药等共轧或分轧为细粉,和匀过80~100目细罗。
将麝香置于乳钵内研细,同乳香等细粉陆续配研,和匀过罗即成“细料”。
取膏油加热熔化,待爆音停止,水气去尽,晾温,兑入细料搅匀。
上药一料,约制膏药油260两。
公差率士2%。
7.摊膏:将膏油分摊于布褙上,微晾,然后向内对折,加盖戳记。
【规格】布光4.5寸×4寸,膏重五钱。
布光3.5寸×3.3寸,膏重二钱五分。
【包装】纸袋装,或用仿单包严,装盒密封。
【贮藏】膏药坨装箱后,置室内阴凉处。
摊后易风干,不宜摊得太多,以保存膏坨为宜。
【功能】行气止痛,祛寒止泻。
【主治】由于寒凝气滞引起的少腹冷痛,脘腹痞满,两胁膨胀,或大便溏泻。
【用法用量】温热化开,贴于脐上。
【禁忌】孕妇忌贴。
毓麟固本膏剂型:膏药【历史来源】《清内廷法制丸散膏丹各药配本》原方加减。
【方剂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杜仲三两小茴香三两川附子二两牛膝三两续断三两甘草三两大茴香三两天麻子三两紫梢花三两补骨脂三两肉苁蓉三两熟地黄三两锁阳五钱龙骨一两海马四两沉香五钱乳香(炙)一两母丁香一两没药(炙)一两木香一两鹿茸(去毛)六钱以上二十一味,共重四十五两六钱。
【制法】1.配料:按处方将上药炮制合格,称量配齐。
海马、沉香、乳香、没药、鹿茸、母丁香、木香单放。
2.炸料:将杜仲等十四味,酌予碎断。
另取麻油二百四十两,置于锅内,将杜仲等倒入,加热炸枯,捞除残滓,取油过滤,即为药油。
3.炼油:根据下丹方式不同要求,依法炼油。
4.下丹:分火上下丹法、离火下丹法两种。
具体下丹法见前,但每十两油加黄丹五两。
5.去火毒:如常法,见前。
6.研兑细料:将上列海马等七昧,轧为细粉,合匀过80~100目细罗,即成“细料”。
取膏油加热熔化,待爆音停止,水气去尽,晾温,加入细料搅匀。
上药一料,约制膏药油280两。
公差率士2%。
7.摊膏:将药分摊于布褙上,微晾,然后向内对折,加盖戳记。
【规格】布光5寸×5.5寸,膏重一两。
布光4寸×4.5寸,膏重五钱。
【包装】纸袋装,或用仿单包严,装盒密封。
【贮藏】膏药坨装箱后,置室内阴凉处。
摊后易风干,不宜摊得太多,以保存膏坨为宜。
【功能】补肾固精,散寒止痛。
【主治】由下元虚弱引起的梦遗滑精,疝气偏坠,腰痠腿软,及妇女痛经带下,男女不育等症。
【用法用量】温热化开,男子贴于肾俞穴,妇女贴于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