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在语文的课堂训练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因为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到,而非分析讲解所能代替的。朗读训练重在协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含意,激起情感的共鸣,从而自然地达到“情劝于中而行于外”的境地。在教学中,教师因为受统考升学率的影响,往往会重写轻读,狠抓字、词、句、篇的落实,把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挤掉了,或是读几遍,走走过场就算了,结果造成学生朗读水平低的现象。我们在教学中,理应坚持把“朗读”放在教学的一定高度,并增强朗读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水平就会有了明显的提升。
一、范读启情
“范读”是教师实行朗读的常用方法,如果说讲解是对作品实行剖析,使学生范读就是融会贯通,表现出课文的精神和生命,使学生有所感。“范读”要成为一种朗读训练艺术,就必须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以范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从“范读”中去思索、鉴赏、揣摩,达到以范读启情之目的。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情十分浓烈的记叙文,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难以体会广大人民群众对周总理无限崇敬的情思,更没有目睹当时长安街上群众与敬爱的周总理诀别时催人泪下、庄严肃穆的场面。于是我便采用朗读创设情境,使学生觉得仿佛站在给周总理送行的人群之中。我在揭示出挂图后,用低沉浓重的语调向学生简介周总理的光辉业绩和逝世前后的情
况。又用哀婉的语调读着“人们非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那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向学生指出:“‘幸福’该是愉快的感情,‘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又是赞美的语言,为什么会反而读得低沉了、轻了、慢了?”使学生自己进入无限哀思之中,激起他们对周总理无限崇敬的真实感情。再让学生自己去读,自然读得格外投入了。
二、品读悟情
在朗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品味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怀,深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意思,以激起感情上的共鸣。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语言朴实无华,真实感人。在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这次战斗的重大意义,由此深刻理解邱少云以生命为代价严守纪律的伟大精神。根据外表和内心描写这个重点训练项目,引导学生联系“潜伏”的具体要求,邱少云在烈火中英勇顽强的表现以及“我”的内心活动,品味邱少云内心活动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怎样做的?他可能是怎样想的?邱少云的思想活动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抓住文中描写
我的内心活动一段反复朗读,品味“我”矛盾、痛苦的内心活动,激起情感的共鸣。
三、读议入情
读的方法和重点。为使学生尽快地体味文中情感,我抓住课文中最能表达情感的语言因素,揭示议论,让学生进入某种意境去感知文中所描述的语言形象,去感知这些语言形象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学《可爱的草塘》一课中:“啊,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
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一句,应抓住如何借助这个叹词抒发自己见到小河时的惊奇之情,作者怎么也想象不到,在这茫茫的草塘,密密的芦苇丛中,居然还隐藏着一条如此美丽的小河,他觉得这简直是奇迹,自然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这个“啊”字应该用去声,念得短促些,将作者的惊奇之情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加深了,对作者表达的感情也理解深刻了。
四、读中激情
怎样才能读好?教师的范读是一种展示手段,但不可忽视的另一种手段,就是以学生的朗读为材料,予以充分解剖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激情。如《黄继光》一课最后一段有这样一组句子:“他感到指导员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朝鲜人民在望着他,黄继光又站了起来”。教师在教学这组句子朗读时应要求学生朗读时声音由小到大,感情应越来越强烈。当读到“黄继光又站了起来”时,“站”字应读得非常真切有力。于是,学生不难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递进的:指导员—战士们—祖国人民—朝鲜人民。范围一个比一个大。还能进一步了解到当时黄继光感到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时间越来越紧迫,而他扑向敌人的碉堡的勇气也在持续增长。课文中的这组句子,采用排比的形式,层层深入地揭示了英雄的内心世界,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这种以学生的朗读为教学所展示的指导艺术,不但具有即时性、现场性的特点,而且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诊断性,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五、深化语感
小学语文新大纲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在所有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且朗读是提升学生语言感悟水平的行之有效地好方法。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朗读时,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言、词语、文字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朗诵时声情并茂、声音响亮、抑扬顿挫,恰当地掌握语速的缓急和语气的轻重,则会将学生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大大提升学生的语感素质。如在教学《月光曲》第8、9自然段时,我就注意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我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闭上眼睛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反复读8、9自然段,并小组互读,交流自己是怎样读的;再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轻读课文;最后,我特意配合着贝多芬钢琴曲《月光曲》音乐,请学生听我范读。我以徐缓、抒情的语调读出第8自然段清幽的环境;以时而高昂激越,时而徐缓低沉的朗读声,读出第9自然段的感情变化。悠扬的琴声,时而高昂,时而低沉的朗读声把学生吸引住了。学生都瞪大眼睛,专注地听着,好像亲眼看到大海,亲耳听到海浪翻滚的声音。我适时抓紧时机,再引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想象,感悟当中人物的情绪变化,并让学生谈谈感受。同学们兴趣盎然,有的说:“我现在明白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是被盲姑娘热爱音乐的感情而突发灵感创造出来的。”有的说:“老师,我很感动,我从你的朗读中想象到当时的情景,
汹涌的浪花拍打着岸边,波涛阵阵,真是太优美了。”我的范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模仿我刚才的朗读,读得非常陶醉,读得声情并茂……接下来的学习,从朗读到背诵段落,学生读得好,学的积极性也高。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能体味到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课文描写的场面、人物语言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
可见,教师在教学时善用范读,能让学生敏感地触摸到语言文字的语声旋律美,激发学生积极地仿读和创造性朗读。这也是朗读训练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方法。
总来说之,朗读在语文课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列宁指出:“朗读是调动学生情感的最简洁最实用的方法。”其实成功的朗读是对课文的再创造。朗读赋予课文是新的生命,它不但能协助学生咀嚼语言文字,还能够协助学生领悟文章的道理与写作方法。抓好朗读训练,让课堂充满读书声,长此下去,学生的读书水平以至说话水平、写作水平都会有很大提升,必能实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这个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所以,我们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重视朗读的课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