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阵列管理的小技巧
容灾备份技巧:磁盘阵列与存储网络配置(一)

容灾备份技巧:磁盘阵列与存储网络配置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对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面对日益频繁的数据故障和灾难时,一套完善的容灾备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容灾备份技巧中的磁盘阵列与存储网络配置。
一、磁盘阵列磁盘阵列是指将多个独立的硬盘通过特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整体。
它具有提高性能和可靠性的优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读写和故障容错。
1. RAID技术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即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技术,是常用的磁盘阵列技术之一。
它将多个硬盘组织成一个逻辑上的整体,并通过数据分布和冗余技术实现数据的读写性能提升和数据的容错能力。
2. RAID级别RAID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RAID级别。
常见的RAID级别包括RAID 0、RAID 1、RAID 5等。
RAID 0通过数据分布实现读写性能的提升,但无冗余机制;RAID 1通过数据镜像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但无读写性能提升;RAID 5通过数据分布和奇偶校验实现读写性能提升和数据的容错能力。
3. 热备份和冷备份热备份和冷备份是磁盘阵列中常用的两种备份方式。
热备份指在设备运行期间实时进行备份,对业务的影响较小,但要求硬件设备支持热插拔。
冷备份指在设备停机期间进行备份,对业务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要求硬件设备支持热插拔。
二、存储网络配置存储网络配置是容灾备份技巧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大规模数据存储和备份中,光纤通道和以太网是常用的存储网络技术。
1. 光纤通道光纤通道是一种基于光纤传输的高速存储网络技术,具有低延迟、高带宽和高可靠性的特点。
它能够满足大规模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备份需求,并支持多路径冗余、故障自愈等功能。
2. 以太网以太网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通信技术,也可以用于存储网络。
采用以太网作为存储网络配置能够降低成本,并支持IP协议,方便管理和监控。
海康威视磁盘阵列使用说明

海康威视磁盘阵列使用说明一.登录1.存储系统默认登录账户为:web_admin 密码为:1232.登录时应以高级模式登录二.设定IP SAN的访问IP管理员可以通过与存储设备相互连通的网络,来设置IP SAN的访问IP。
存储设备分为管理网口和数据网口,可以通过管理网口或者数据网口连接管理PC连接管理网口后,用户可以将用来进行存储管理的设备IP改为同网段的IP,确认网络连接正常后,便可以在IE中输入:https://192.168.10.138:2004来登录IP SAN的管理界面。
一.网络配置下图是系统正常登录后的界面,如图1所示图11.进入系统后,可以首先进入网络管理,在进入网络管理界面后首先要进行网口绑定:点击“绑定管理”按钮,在弹出的界面选择要绑定的网口且绑定模式为“虚拟化”,在点击“创建绑定”并确认绑定成功2.接下来就是“网口管理”,网口管理即就是修改系统IP地址,进入网口管理界面如图2所示:可在此修改系统的访问IP地址图2二.创建RAID1.网络管理之后就是RAID管理,首先要创建阵列,进入“阵列创建”界面,如图3所示图3输入阵列名称,并将阵列类型选为RAID5,然后在可用物理盘中勾选至少3块盘创建阵列,选好后点击“创建阵列”即可。
2.第二步则要进行“阵列重构”,阵列重构是对于已经存在的阵列中,某个物理盘出现不稳定或者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为了拯救出故障硬盘中的数据而设定的,从而达到保护数据和恢复阵列的完整性。
但,前提是系统中存在可用的物理盘,并且和出故障的硬盘容量大小相同。
如图4所示图4初始时候阵列自动重构状态默认是关闭的,首先我们要开启自动重构然后输入阵列名称并选择1块可用物理盘,点击“重构阵列”(阵列重构一般是在有故障盘的时候才会用到)3.接下来就要进入“热备盘管理”,热备盘是用来防止阵列中出现掉盘或者磁盘出故障时及时自动化去替换出现故障的硬盘。
其界面如下图5 选择要添加的热备盘点击“添加热备盘”即可图54.之后就是阵列校验,阵列校验的目的是预先防止数据存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长期读写造成的文件丢失,从而达到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超详细的磁盘阵列图文教程

磁盘阵列(Disk Array)1.为什么需要磁盘阵列如何增加磁盘的存取(access)速度,如何防止数据因磁盘的故障而失落及如何有效的利用磁盘空间,一直是电脑专业人员和用户的困扰;而大容量磁盘的价格非常昂贵,对用户形成很大的负担。
磁盘阵列技术的产生一举解决了这些问题。
过去十年来,CPU的处理速度增加了五十倍有多,内存(memory)的存取速度亦大幅增加,而数据储存装置--主要是磁盘(hard disk)--的存取速度只增加了三、四倍,形成电脑系统的瓶颈,拉低了电脑系统的整体性能(throughput),若不能有效的提升磁盘的存取速度,CPU、内存及磁盘间的不平衡将使CPU及内存的改进形成浪费。
目前改进磁盘存取速度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磁盘快取控制(disk cache controller),它将从磁盘读取的数据存在快取内存(cache memory)中以减少磁盘存取的次数,数据的读写都在快取内存中进行,大幅增加存取的速度,如要读取的数据不在快取内存中,或要写数据到磁盘时,才做磁盘的存取动作。
这种方式在单工环境(single-tasking environment)如DOS之下,对大量数据的存取有很好的性能(量小且频繁的存取则不然),但在多工(multi-tasking)环境之下(因为要不停的作数据交换(swapping)的动作)或数据库(database)的存取(因为每一记录都很小)就不能显示其性能。
这种方式没有任何安全保障。
其二是使用磁盘阵列的技术。
磁盘阵列是把多个磁盘组成一个阵列,当作单一磁盘使用,它将数据以分段(striping)的方式储存在不同的磁盘中,存取数据时,阵列中的相关磁盘一起动作,大幅减低数据的存取时间,同时有更佳的空间利用率。
磁盘阵列所利用的不同的技术,称为RAID level,不同的level针对不同的系统及应用,以解决数据安全的问题。
一般高性能的磁盘阵列都是以硬件的形式来达成,进一步的把磁盘快取控制及磁盘阵列结合在一个控制器(RAID controller)•或控制卡上,针对不同的用户解决人们对磁盘输出入系统的四大要求:(1)增加存取速度,(2)容错(fault tolerance),即安全性(3)有效的利用磁盘空间;(4)尽量的平衡CPU,内存及磁盘的性能差异,提高电脑的整体工作性能。
RAID磁盘阵列

磁盘阵列对于个人电脑用户,还是比较陌生和神秘的。印象中的磁盘阵列似乎还停留在这样的场景中:在宽 阔的大厅里,林立的磁盘柜,数名表情阴郁、早早谢顶的工程师徘徊在其中,不断从中抽出一块块沉重的硬盘, 再插入一块块似乎更加沉重的硬盘……终于,随着大容量硬盘的价格不断降低,个人电脑的性能不断提升,IDERAID作为磁盘性能改善的最廉价解决方案,开始走入一般用户的计算机系统。
RAID磁盘阵列
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01 主要目的
03 发展 05 技巧
目录
02 分类 04 规范 06 磁盘阵列
基本信息
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简单的 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 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
RAID 2:将数据条块化地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条块单位为位或字节,并使用称为“加重平均纠错码(海明 码)”的编码技术来提供错误检查及恢复。这种编码技术需要多个磁盘存放检查及恢复信息,使得RAID 2技术实 施更复杂,因此在商业环境中很少使用。
技巧
技巧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RAID恢复服务提供商不仅需要具备包括原先的5种(或者6种,如果包括RAID 0或者无 RAID保护)基本的RAID阵列级别或者技术的能力,而且需要具备RAID 5E、RAID 5EE、RAID 6、RAID 10、RAID 50、RAID 51、RAID 60以及RAID ADG等其它级别的能力。这些RAID级别可以利用多个连接和磁盘驱动器的类型 以及各种各样的以太连接。技术挑战之外就是由服务器和存储系统厂商以及有些介质制造商带来的RAID技术的变 化。
全程图解--磁盘阵列配置实例

说到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现在几乎成了网管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之一,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为磁盘阵列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当前数据备份的主要方案之一。
然而,许多网管员只是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却并没有看到一些实际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所以仍只是一知半解,到自己真正配置时,却无从下手。
本文要以一个具体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为例向大家介绍磁盘阵列的一些基本配置方法,给出一些关键界面,使各位对磁盘阵列的配置有一个理性认识。
当然为了使各位对磁盘阵列有一个较全面的介绍,还是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有关磁盘阵列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为实际的配置找到理论依据。
一、磁盘阵列实现方式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
如微软的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和NetV oll的NetWare两种操作系统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可以提供RAID 0、RAID 1、RAID 5;NetWare 操作系统可以实现RAID 1功能。
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代还比较大,达30%左右。
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
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主板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列功能。
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
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
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处理器,如Intel的I960芯片,HPT370A/372 、Silicon Image SIL3112A等,还拥有专门的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
Linux命令高级技巧使用mdadm管理软件RAID

Linux命令高级技巧使用mdadm管理软件RAIDRAID(冗余磁盘阵列)是一种数据存储技术,通过将多个磁盘组合在一起,提供数据冗余和性能增强。
在Linux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mdadm(多磁盘和设备管理器)命令来管理软件RAID。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级技巧,帮助您更好地使用mdadm来管理软件RAID。
1. 安装mdadm在开始之前,您需要确保系统中已经安装了mdadm。
如果尚未安装,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进行安装:```sudo apt-get install mdadm```2. 创建软件RAID使用mdadm命令可以创建各种类型的软件RAID,包括RAID 0、RAID 1、RAID 5和RAID 6等。
以下是创建RAID 1(镜像)的示例:```sudo mdadm --create /dev/md0 --level=1 --raid-devices=2 /dev/sdb1/dev/sdc1```上述命令将创建一个名为/md0的RAID设备,使用/dev/sdb1和/dev/sdc1两个磁盘进行镜像。
3. 添加和移除磁盘在创建RAID后,您可以随时添加或移除磁盘。
以下是添加磁盘的示例:```sudo mdadm --add /dev/md0 /dev/sdd1```上述命令将磁盘/dev/sdd1添加到RAID设备/md0中。
如果需要移除磁盘,可以使用以下命令:```sudo mdadm --fail /dev/md0 /dev/sdd1sudo mdadm --remove /dev/md0 /dev/sdd1```第一条命令将磁盘标记为失败状态,第二条命令将其从RAID设备中移除。
4. 磁盘替换当一个磁盘故障时,您需要将其替换为新的磁盘。
以下是磁盘替换的示例:sudo mdadm --remove /dev/md0 /dev/sdd1sudo mdadm --add /dev/md0 /dev/sde1```上述命令将故障的磁盘/dev/sdd1从RAID设备/md0中移除,并将新磁盘/dev/sde1添加到RAID设备中。
磁盘阵列使用维护事项

磁盘阵列使用和维护事项采用正确的预防性维护措施可以使磁盘保持最佳的操作状态,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费时耗资的维修过程。
本篇文章向你简单介绍对磁盘阵列应定期执行的维修过程。
数据保护每个人都可能在无意中删除文件。
另外,硬盘驱动器经过长期使用后也会发生故障,因此丢失数据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
为了避免此类数据丢失,你应该定期备份所有硬盘驱动器文件。
对于使用硬盘驱动器的用户,定期备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定期备份进行备份的频率取决于硬盘驱动器存储的大小和驱动器中数据的更改程度。
频繁使用的系统与文件更改较少的系统相比更需要经常进行备份。
建议至少每周备份一次硬盘。
同时每天备份那些已知发生变动的文件。
如果硬盘驱动器出现故障或不慎删除了某些重要文件,以下原则可确保损失不会超过一天的工作量。
作为防止数据丢失的进一步措施,应该在远离现场的地方保存每周和每月的数据备份,这样,即使现场的备份损坏,其损坏也不会超过一周的工作量。
备份设备磁带驱动器是一种快速、方便且便宜的设备,它可以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进行备份,大部分厂商提供了各种磁带驱动器,建议您将这些驱动器及其相关的备份软件用作系统备份设备。
清洁磁盘阵列组件风扇模块通过存储系统中的几个开口吸入空气并从背面吹出,从而达到冷却电源设备和磁盘阵列的目的。
但是,风扇也会将尘埃和其它微粒吸入磁盘阵列并造成污垢积累,从而导致磁盘阵列内部温度升高,并会影响各种系统组件的运行。
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建议您始终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减少磁盘阵列周围的灰尘,从而减少通过电源设备风扇吸入磁盘阵列的灰尘。
特别是应该保持磁盘阵列外部的清洁。
建议使用的工具和附件建议您使用以下工具和附件清洁磁盘阵列:不起毛的干净软布----使用厨房清洁剂溶液蘸湿干净软布,然后擦拭磁盘阵列外部。
带有毛刷的小型真空吸尘器----使用真空吸尘器清除磁盘阵列外部的灰尘。
清洁磁盘阵列外部要清洁磁盘阵列外部,请按以下步骤进行:关闭磁盘阵列并断开其电源。
电脑硬盘RAID配置与管理技巧

电脑硬盘RAID配置与管理技巧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磁盘冗余阵列)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磁盘组合起来形成一个逻辑驱动器来提高磁盘性能和数据可靠性的技术。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电脑硬盘RAID的配置和管理技巧,帮助您充分利用和保护您的数据。
一、RAID级别的选择RAID技术有不同的级别,每个级别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和应用场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RAID级别及其特征:1. RAID 0:该级别提供了高性能和可用存储空间,通过将数据块分散到多个磁盘上并并行读写,从而提高了读写速度。
然而,RAID 0没有冗余功能,如果其中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所有数据都将丢失。
2. RAID 1:该级别提供了高数据冗余性,通过将数据同时写入两个磁盘来实现镜像。
即使其中一个磁盘故障,数据仍然可以从另一个磁盘恢复。
然而,RAID 1的存储容量只有单个磁盘的一半。
3. RAID 5:该级别通过将数据和校验信息分块分散到多个磁盘上来提供高性能和数据冗余性。
校验信息可用于从任何一个磁盘故障中恢复数据。
RAID 5的读性能良好,写性能略低于RAID 0,但对存储容量的损失有限。
4. RAID 6:该级别类似于RAID 5,但具有双重冗余性。
RAID 6需要在每个数据块上使用两个校验信息,以实现更高的数据可靠性。
然而,RAID 6对写入性能和存储空间的损失更大。
5. RAID 10:该级别结合了RAID 1和RAID 0的特点,提供了高性能和高冗余性。
RAID 10将数据分成多个块并进行镜像,并在镜像上进行条带化。
RAID 10的优点在于提供了更好的数据保护和更高的性能,但需要更多的磁盘。
根据您的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您的RAID级别非常重要。
二、RAID的配置RAID的配置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实现。
硬件RAID使用独立的RAID控制器,而软件RAID则依赖于操作系统来处理RAID功能。
硬件RAID通常性能更好,由于RAID控制器的专门设计,可以提供更高的读/写速度和更可靠的数据保护。
磁盘阵列使用维护事项

磁盘阵列使用维护事项磁盘阵列使用和维护事项采用正确的预防性维护措施可以使磁盘保持最佳的操作状态,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费时耗资的维修过程。
本篇文章向你简单介绍对磁盘阵列应定期执行的维修过程。
数据保护每个人都可能在无意中删除文件。
另外,硬盘驱动器经过长期使用后也会发生故障,因此丢失数据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
为了避免此类数据丢失,你应该定期备份所有硬盘驱动器文件。
对于使用硬盘驱动器的用户,定期备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定期备份进行备份的频率取决于硬盘驱动器存储的大小和驱动器中数据的更改程度。
频繁使用的系统与文件更改较少的系统相比更需要经常进行备份。
建议至少每周备份一次硬盘。
同时每天备份那些已知发生变动的文件。
如果硬盘驱动器出现故障或不慎删除了某些重要文件,以下原则可确保损失不会超过一天的工作量。
作为防止数据丢失的进一步措施,应该在远离现场的地方保存每周和每月的数据备份,这样,即使现场的备份损坏,其损坏也不会超过一周的工作量。
备份设备磁带驱动器是一种快速、方便且便宜的设备,它可以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进行备份,大部分厂商提供了各种磁带驱动器,建议您将这些驱动器及其相关的备份软件用作系统备份设备。
清洁磁盘阵列组件风扇模块通过存储系统中的几个开口吸入空气并从背面吹出,从而达到冷却电源设备和磁盘阵列的目的。
但是,风扇也会将尘埃和其它微粒吸入磁盘阵列并造成污垢积累,从而导致磁盘阵列内部温度升高,并会影响各种系统组件的运行。
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建议您始终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减少磁盘阵列周围的灰尘,从而减少通过电源设备风扇吸入磁盘阵列的灰尘。
特别是应该保持磁盘阵列外部的清洁。
建议使用的工具和附件建议您使用以下工具和附件清洁磁盘阵列:不起毛的干净软布----使用厨房清洁剂溶液蘸湿干净软布,然后擦拭磁盘阵列外部。
带有毛刷的小型真空吸尘器----使用真空吸尘器清除磁盘阵列外部的灰尘。
清洁磁盘阵列外部要清洁磁盘阵列外部,请按以下步骤进行:关闭磁盘阵列并断开其电源。
磁盘阵列的组建及维护技巧(图)

“磁盘阵列”即RAID,一种把多块桂林伟创电脑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桂林伟创电脑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
常用的有RAID0、RAID1、RAID0+1(又叫RAID10)、RAID5等等。
随着近期硬盘价格的一路走低和RAID功能在中、高端主板上的逐渐普及,很多朋友开始组建自己的RAID系统了。
但是由于RAID系统与单硬盘桂林伟创电脑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在组建的过桂林伟创电脑程中很多新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
下面就以High Point公司的374型阵列卡为例介绍一下RAID5的组建及维护(其他厂家产品的设置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本贴仅供参考切勿生搬硬套!)一、正常安装好阵列卡和硬盘之后开机待主板桂林伟创电脑自检完成系统会自动转到RAID卡的自检画面,此时按Ctrl+H键进入阵列卡BIOS设置界面(其他的RAID卡进入BIOS的快捷键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请参考说明书)二、阵列卡BIOS主界面未建立阵列时在硬盘型号和磁盘容量信息之间为空:若已经建立阵列,则在硬盘型号和磁盘容量信息之间显示阵列相关信息三、新建RAID5阵列:1在阵列卡BIOS菜单中选择Create并在下拉菜单中选择RAID52编辑阵列名称3选择组建阵列的磁盘4开始磁盘阵列的初始化(初始化类似于对磁盘分区进行低级格式化)注意!!若选择No Build不进行初始化虽然可以立即使用磁桂林伟创电脑盘阵列,但是数据会有出错或丢失的可能5选择Zero Build并确认后开始进行初始化(初始化所耗时间与磁盘容量成正比。
以250Gx4为例:初始化大约需要8小时)6初始化完成后系统桂林伟创电脑将自动回到阵列卡BIOS的主菜单,按ESC退出后开始安装操作系统。
以Win2000为例,用系统光盘引导,出现蓝底界面桂林伟创电脑后根据屏幕下方提示按F6键在载入必要文件后进入第三方硬件驱动安装界面(此时提示未找到阵列)按S载入驱动程序此时提示将存有驱动程序的软盘放入A驱后回车(VISTA等较新的操作系统支持U盘加载驱动)待驱动程序列表出现后选择相应的操作系统载入驱动后画面将自动回到第三方驱动桂林伟创电脑安装界面并提示已找到相应的阵列卡,此时按回车正常安装系统四、阵列出错后的处理(仅部分RAID系统具有容错功能,详见[url=/thread-293395-1-1.html]新手扫盲:磁盘阵列—RAID系统介绍(转载) 。
磁盘阵列常见故障与技巧

磁盘阵列常见故障与技巧:在选择IDE磁盘阵列卡(IDE RAID卡)来确保数据安全的人越来越多,如何正确使用IDE RAID卡也是个学问。
下面我们就以采用HPT370A/372控制芯片的Rocket100 RAID卡为例来给大家做些讲解常见故障与技巧。
安装需知先找一个空闲的PCI插槽将该卡插进去并将硬盘用硬盘线和该卡安装连接好,安装完适配卡后,在启动计算机的过程中,你会看到该适配卡已成功安装并被系统识别。
而在系统开机时,其控制器的BIOS会显示硬盘状态的信息,按CTRL+H即可进入结构非常清楚的设置菜单,在这里你可以设定磁盘阵列:两个硬盘可以选择条带模式(RAID 0)和镜像模式(RAID 1),有三块硬盘的话只能选跨越扩充或条带模式,而四块就可以选跨越模式、条带模式或条带结合镜像模式(RAID 0+1),而选用RAID 1的话硬盘必须进行同步化。
常见安装故障排除当Rocket100 RAID卡被识别后,板上BIOS开始检测连接设备。
请注意屏幕上出现的设备,如果所连接设备全部正确扫描出,则说明设备已正确连接并被系统识别,再安装好驱动之后你即可使用RAID功能了。
而如果其中有的设备没有被识别出,你可打开机箱,将所连接设备的电源线是否插牢,必要时换一个电源插头试一试;所连接设备的数据线是否正确连接并已插牢,必要时换一根数据线试一试;如果一根数据线上接有两个设备,请确认这两个设备的主从跳线是否设置冲突(一根数据线上的两个设备必须为一主一从)。
硬盘容量的选择考虑到系统的操作性能及磁盘的利用率,我们建议你最好使同样容量的硬盘。
但你如果一定要用不同容量的磁盘,需要注意的是整个阵列的容量要由该阵列中最小容量的硬盘决定,例如在由3个磁盘组成的RAID 0阵列中,总容量等于最小磁盘的容量的3倍。
在RAID 1阵列中,目标盘的容量不能小于源盘的容量。
该阵列的总容量就等于最小磁盘的容量。
但是JBOD是个例外,两个或更多的不同容量的硬盘可以组合起来,形成一个逻辑单盘。
如何管理磁盘阵列

如何管理你的磁盘阵列© 2007 Infortrend Technology Inc.如何管理你的磁盘阵列前言:随着企业内部信息量呈现爆炸性增加,以及企业IT支出的缩减,如何提供更好管理方法善用存储空间,以降低成本,成为储存厂商的热门议题。
近来比较热门的存储科技就是所谓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 ILM)。
所谓ILM就是说,让企业可以对数字化的文件、简报、影像文件等等档案数据,能依据存取的频繁程度,在适当时间把数据搬到适当的储存媒体(包括磁盘、磁带、光盘柜等)上,能够有效地低磁盘储存的总体成本。
各储存大厂商像也接着推出ILM概念的产品。
另一个就是厂商刻画的美丽愿景-虚拟化(Virtualization)。
虚拟化本来是希望让企业买的什么不论是什么品牌,都可以把储存空间做调拨分配,可以提高存储设备的使用率, 以降低储存空间利用率不高所造成的设备成本浪费。
在企业平台高度异质化的情况下,这些愿景牵涉到不同厂商及不同产品的兼容性.可惜的是厂商不愿消除门户壁垒,于是共通性问题就成了向来的大难题,而且不知何时能解决。
结合标准统一的储存管理接口软件,号称未来可以让客户用来整合各家储存设备,并可从事集中管理。
不过目前还是只能兼容自家产品。
管理的方式:a) 以接口技术来做区分:1. Out of band: 对存储管理命令的下达是独立于I/O之外, 另以一个独立的通道来下达存储管理的命令.i. 优点:管理命令的下达不会因I/O 负载过重,而有命令延迟的现象.ii. 缺点:需另外准备通道常见的有: RS232, LCD 面版操作, 基于ethernet port的管理: telnet, html, java based manager等等2. inband: 对存储管理命令的下达在I/O信道之上, 存储管理的命令常内嵌于标准的SCSI 命令上. 当存储控制器收到SCSI 命令时会取出和管理命令相关的命令如:RAID creation, Enclosure status, RAID information等等加以解晰后执行.i. 优点: 无需另行配置管理信道, 减少接线的复杂度ii. 缺点:管理命令的下达执行, 容易因I/O 负载过重而有命令延迟的现象. 当未先配置目标(Target)时, 操作系统无法建立沟通管道, 必须预设外接设备类型(peripheral device type) 虚拟一个SCSI 装置(SCSI device)让操作系统可以在RAID产生并映射至目标ID(target ID)前, 能让操作系统和控制器沟通, 以下达管理命令b) 以管理软件而言:1. 支持专属的管理:目前的储存技术不断地发展, 不像PC产业领域各种标准化的制定已成熟, 标准软硬件的实行已相当普遍, 各存储厂商基于自身的技术发展与创新,提供了除了存储接口技术以外的专属技术于自家的产品, 这些提供个别专属的功能, 必需另行提供管理方式i. 优点: 能充分的利用专属的软件发挥储存设备的各项功能, 而专属软件也能够由原厂提供完整的技术支持ii. 缺点:使用者必需对存储厂商专属技术有充分暸解才能容易地驾御专属软件的所提供的功能. 随着企业IT环境的成长, 必然配置更多的存储设备,也会因不同的项目或需求,配置不同厂商的存储设备, 专属的管理软件适必造成管理上很大的困扰, 管理者除了要学习不同厂商的专属管理软件, 却无法统一管理.iii. 例如: Qlogic SANSurfer, EMC的…, LSI的…, Infortrend RAIDWatch等2. 标准的管理机制: 专属的缺点造成了IT环境上管理者储的困扰, 尤其在企业平台高度异质化的情况下,显得更加迫切的需要, 因为针对存储的标准化技术就被提出来了.i. 优点: 借由标准化命令及协议, 提借一个统一的管理命令及接口, 让各个存储硬件或软件厂商能依循标准的管理命令, 去发展支持标准命令的产品, 符合标准命令的产品能被符合标准命令的管理软件去进行管理, 也能为存储的虚拟化提供操作的方法.ii. 缺点:既然是为了异中求同, 势必牺牲各厂商专属功能的部分, 而采用大部分必备的功能来进行标准化的工作. 各厂商基于创新专属功能必需iii. 例如: SNIA SMIS-S , Microsoft Virtual Device Service (VDS), Microsoft VSS3. 混用型: 不管专属的或者支持标准的管理机制, 在实际运用上都有其好处, 故存储厂商会提供专属的管理软件之外, 更会提供支持标准的管理机制, 譬如: 会另外提供Microsoft VDS 以供Microsoft 2003 Storage manger for SAN去建立 LUN, 检视存储的系统内容及信息, 建立所需的档案系统大小或合适的逻辑卷册等. 而当需要对存储系统进行参数微调及优化时, 则再使用专属软件进行设定.i. 优点: 弹性的运用软件可以有效地改善存储设备在IT环境的管理复杂度.ii. 缺点: 仍然必需学习专属的软件, 但在存储技术仍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 是必需且值得的.在企业平台高度异质化的情况下,这些愿景牵涉到不同厂商及不同产品的兼容性. 可惜的是厂商不愿消除门户壁垒,于是共通性问题就成了大难题,而且不知何时能解决。
Linux命令高级技巧使用mdadm配置软件RAID

Linux命令高级技巧使用mdadm配置软件RAIDRAID(冗余磁盘阵列)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硬盘组合在一起,增加数据冗余度和性能的技术。
而mdadm是Linux系统中用于配置和管理软件RAID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使用mdadm进行高级配置和操作的技巧。
一、RAID级别的选择在配置软件RAID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RAID级别。
常用的RAID级别包括RAID 0、RAID 1、RAID 5和RAID 10。
1. RAID 0RAID 0采用条带化的方式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硬盘上,提高读写性能,但没有冗余功能。
适用于对性能要求较高,对数据冗余性要求较低的场景。
2. RAID 1RAID 1采用镜像的方式将数据同时存储在多个硬盘上,提高数据冗余性和读性能,但写性能较低。
适用于对数据冗余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3. RAID 5RAID 5通过将数据和校验信息分散存储在多个硬盘上,提高了数据冗余性和读写性能。
适用于对数据冗余性要求较高且读写性能需求平衡的场景。
4. RAID 10RAID 10是RAID 0和RAID 1的组合,将数据条带化存储在多个镜像组中,提供了较高的读写性能和数据冗余性。
适用于对性能和数据冗余性都有较高要求的场景。
二、mdadm的安装和基本命令1. 安装mdadm在大多数Linux发行版中,mdadm都是默认安装的。
如果没有安装可以通过包管理器进行安装,比如Debian/Ubuntu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进行安装:```sudo apt-get install mdadm```2. 查看RAID设备和状态使用以下命令可以查看系统中的RAID设备和它们的状态:```sudo mdadm --detail --scan```3. 创建RAID设备使用mdadm创建RAID设备需要指定RAID级别、设备名称和要使用的硬盘。
例如,创建一个RAID级别为RAID 1的设备,使用/dev/sdb和/dev/sdc两个硬盘:```sudo mdadm --create /dev/md0 --level=1 --raid-devices=2 /dev/sdb/dev/sdc```4. 添加硬盘到RAID设备使用mdadm可以随时向RAID设备中添加硬盘,增加存储容量或提高性能。
容灾备份技巧:磁盘阵列与存储网络配置(四)

容灾备份技巧:磁盘阵列与存储网络配置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据的安全与可靠性成为企业和个人都非常重视的问题。
一旦数据丢失或损坏,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容灾备份技巧在数据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其中的一种技术——磁盘阵列与存储网络配置,以及它在容灾备份中的应用。
一、磁盘阵列技术磁盘阵列技术是一种将多个磁盘组合成一个逻辑单元的方法。
通过RAID(冗余磁盘阵列)技术,将每个磁盘的存储空间进行合并,形成一个大容量的存储设备,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容错能力。
常见的RAID 级别有RAID0、RAID1、RAID5等。
RAID0是将多个磁盘并联起来,提升读写性能,但没有数据冗余备份功能,一旦其中一块磁盘出现故障,整个磁盘阵列的数据都将丢失。
RAID1是将同一份数据同时写入多个磁盘,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即使其中一块磁盘发生故障,数据依然可以从其他磁盘中恢复。
RAID5则是将数据和奇偶校验信息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中,提供了更高的容错能力和读写性能。
二、存储网络配置存储网络配置是将存储设备与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共享与管理。
常见的存储网络配置有光纤通道网络(FC SAN)和网络附加存储(NAS)。
FC SAN是一种高速、可靠的存储网络技术,通过光纤通道将存储设备与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它具有高带宽、低延迟的特点,适用于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环境。
而NAS则是通过以太网连接存储设备和计算机,将存储设备作为一个网络节点来进行数据的管理和共享。
NAS具有简单易用、灵活扩展的特点,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和个人用户。
三、容灾备份应用磁盘阵列与存储网络配置在容灾备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磁盘阵列通过提供数据的冗余备份功能,降低了数据丢失的风险,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
无论是RAID1还是RAID5,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数据不会因为磁盘故障而丢失。
其次,存储网络配置通过构建存储区域网络(SAN)或联机存储服务器(NAS)等方式,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备份。
磁盘阵列维护方案

磁盘阵列维护:从头到脚全面解析作为存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磁盘阵列的稳定运作对系统性能和数据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证磁盘阵列的正常运行,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和方案。
1. 维护前的基础工作在进行磁盘阵列维护之前,首先需要对存储系统进行全面排查,检查是否存在硬件故障、电源问题、软件漏洞等安全隐患。
同时,还需要备份重要数据,以备不时之需。
2. 磁盘阵列维护步骤2.1 确认磁盘状态通过管理界面或者工具软件,确认磁盘的状态,包括磁盘的数量、容量大小、所在位置等。
同时,检查磁盘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例如坏道、故障等。
2.2 清理磁盘空间及时清理存储空间,删除不必要的文件和数据,避免因存储空间不足导致系统崩溃或者运行缓慢。
2.3 定期检查RAIDRAID是磁盘阵列的重要保护机制之一,定期检查RAID并修复可能存在的坏道、数据丢失等问题。
2.4 替换问题磁盘如果存在坏道或者其他故障,及时替换问题磁盘,避免影响整个存储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磁盘阵列维护注意事项3.1 避免非法操作磁盘阵列维护过程中需要避免非法操作,例如误删除数据、格式化磁盘等,以免误操作导致数据丢失。
3.2 定期更新软件定期更新磁盘阵列相关的软件和驱动程序,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3 备份重要数据在进行磁盘阵列维护之前,一定要备份重要的数据和文件,避免因误操作或其他原因导致数据丢失。
综合来说,磁盘阵列的维护需要全面规划和有条不紊的执行,同时要注意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磁盘阵列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超详细的磁盘阵列图文教程

磁盘阵列(Disk Array)1.为什么需要磁盘阵列如何增加磁盘的存取(access)速度,如何防止数据因磁盘的故障而失落及如何有效的利用磁盘空间,一直是电脑专业人员和用户的困扰;而大容量磁盘的价格非常昂贵,对用户形成很大的负担。
磁盘阵列技术的产生一举解决了这些问题。
过去十年来,CPU的处理速度增加了五十倍有多,内存(memory)的存取速度亦大幅增加,而数据储存装置--主要是磁盘(hard disk)--的存取速度只增加了三、四倍,形成电脑系统的瓶颈,拉低了电脑系统的整体性能(throughput),若不能有效的提升磁盘的存取速度,CPU、内存及磁盘间的不平衡将使CPU及内存的改进形成浪费。
目前改进磁盘存取速度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磁盘快取控制(disk cache controller),它将从磁盘读取的数据存在快取内存(cache memory)中以减少磁盘存取的次数,数据的读写都在快取内存中进行,大幅增加存取的速度,如要读取的数据不在快取内存中,或要写数据到磁盘时,才做磁盘的存取动作。
这种方式在单工环境(single-tasking environment)如DOS之下,对大量数据的存取有很好的性能(量小且频繁的存取则不然),但在多工(multi-tasking)环境之下(因为要不停的作数据交换(swapping)的动作)或数据库(database)的存取(因为每一记录都很小)就不能显示其性能。
这种方式没有任何安全保障。
其二是使用磁盘阵列的技术。
磁盘阵列是把多个磁盘组成一个阵列,当作单一磁盘使用,它将数据以分段(striping)的方式储存在不同的磁盘中,存取数据时,阵列中的相关磁盘一起动作,大幅减低数据的存取时间,同时有更佳的空间利用率。
磁盘阵列所利用的不同的技术,称为RAID level,不同的level针对不同的系统及应用,以解决数据安全的问题。
一般高性能的磁盘阵列都是以硬件的形式来达成,进一步的把磁盘快取控制及磁盘阵列结合在一个控制器(RAID controller)•或控制卡上,针对不同的用户解决人们对磁盘输出入系统的四大要求:(1)增加存取速度,(2)容错(fault tolerance),即安全性(3)有效的利用磁盘空间;(4)尽量的平衡CPU,内存及磁盘的性能差异,提高电脑的整体工作性能。
服务器磁盘阵列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服务器磁盘阵列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一般问题下表说明您可能遇到的一般问题,以及建议的解决方案。
问题建议的解决方案系统不从 RAID 控制器启动。
请检查系统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BIOS) 配置,查看是否已指定 PCI 中断。
确保已经为 RAID 控制器指定唯一性中断。
在安装操作系统之前,先初始化逻辑驱动器。
阵列中的一个硬盘驱动器发生故障。
•检查 SCSI 电缆。
•如果 SCSI 电缆没有问题,请替换该驱动器。
•重新建立阵列。
特定 SCSI ID 上的一个驱动器重复发生故障。
替换 SCSI 电缆。
于启动时按下并尝试进行新配置时,系统停止响应。
•检查每个通道上的驱动器 ID,确保每个设备有不同的 ID。
•检查以确保内部连接和外部连接未占用相同的通道。
•确定该通道已经过正确的终结处理。
通道尾端的设备必须经过终结处理或电缆上必须已经连接一个终结器。
•检查以确保 RAID 控制器已经正确安置在插槽中。
•替换驱动器电缆。
按并不显示菜单。
必须有彩色显示器才能显示 BIOS 公用程序菜单。
已经安装 RAID 控制器的系统 POST(开机自测)时,BIOS标题显示为乱码或完全不显示。
RAID 控制器高速缓存可能已经损坏或遗失。
无法快闪刷新或更新固件。
联系 Dell 支持人员以寻求协助。
小心:检查一致性或进行后台初始化过程时,请不要执行固件快闪更新,否则可能会失败。
Controller POST command failed (控制器 POST 命令失败)如果内部适配器诊断失败,将显示此消息。
•若要解决问题,请快闪刷新适配器的固件。
•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请与 Dell 支持人员联系。
<><> 如果适配器的 SEEPROM 读取或写入失败,将显示此消息。
如果是读取失败,将使用一组防止失败的安全默认值。
SEEPROM 损毁或失败可能导致此问题。
• 若要解决问题,请于系统 POST 时按 ,以进入适配器“BIOS Configuration utility”。
磁盘阵列使用建议

磁盘阵列使用建议硬盘的选择采用专业的硬盘是保障磁盘阵列正常应用和数据安全的必要条件。
用户自购硬盘建议选择企业级硬盘,(例如:希捷Conste llation™ ES型号;西数WD RE3、WD RE4型号企业级硬盘。
)发现硬盘故障时请及时更换,避免造成数据丢失、性能下降。
硬盘热插拔操作磁盘模块允许带电热插拔操作,但是在每次拔插后,磁盘组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数据重构,因此在阵列有数据的情况下,不要随意拔插磁盘。
电源计算机系统对电源插座提供的电压变化特别敏感。
电压过高、过低和瞬变(或峰值)均会清除内存中的数据,甚至导致组件故障。
为了避免出现此类故障,电源电缆应始终保持正确接地。
磁盘阵列突然断电由于在缓存中的数据还没有写入到磁盘,非常容易导致磁盘阵列的文件系统损坏。
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不间断的电源设备(UPS);●将存储连接至专用的供电电路。
机房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各种问题,包括芯片过早老化、失灵或设备机械故障。
强烈的温度变化会照成插槽中的芯片松动以及磁盘驱动器底板热胀冷缩,从而导致读写错误。
为了减少温度对磁盘阵列照成不良影响,请遵循以下原则:●设备到达机房,静置2个小时以上再加电。
保证设备和机房温度一致;●确保磁盘阵列运行环境温度为15℃(59F)至30℃(86F);●确保磁盘阵列的通风状况良好,保证磁盘阵列的排风口正常无异物。
在高湿度的环境中,渗入磁盘阵列的潮气会腐蚀内部组件导致性能降低,比如电阻、导热率、物理强度。
过多的潮气还会导致电气短路,从而造成严重损坏。
磁盘阵列正常的工作额定相对湿度为40%至70%。
尘埃和微粒都是绝缘物质,都会干扰磁盘阵列中机械部件的正常工作。
大量的尘埃对机箱的散热还会产生影响。
建议:●保持存储阵列的清洁;●关闭门窗防止空气中悬浮的尘埃进入。
正常开关机步骤开机:轻按磁盘阵列开关按钮。
关机:轻按磁盘阵列开关按钮,等候2分钟左右系统自动关闭。
或者在阵列管理页面中系统监视下中选中“重启系统”或“关闭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盘阵列管理的小技巧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简称RAID)作为数据存储的一种主要方式在许多企业中被大量采用。
磁盘阵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备份方式,但是磁盘阵列系统本身也存在着安全性的问题,也需要对其本身进行管理维护。
若管理不到位,系统一旦出问题,很难用手工方式恢复,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根据不同的业务数据量、不同的数据安全性要求,并结合使用的磁盘阵列产品技术支持情况,制定适合的管理维护措施,可以避免系统出错,保证整个网络系统中数据的安全。
注意检查运行日志文件
磁盘阵列的日志文件详细记录了磁盘阵列内部运行情况,包括发生的每个事件序列号、严重级别、相关的服务器IP地址、有关设备的具体位置及事件发生的时间等内容,这些信息对于诊断和排除磁盘阵列故障十分有用。
做好日志文件的日常管理工作,往往能起到防患与未然的作用。
采用RAID数据冗余技术,即使有一个物理磁盘损坏,也不会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的I/O,用户也仍能够正常访问服务器,这时故障不易被察觉,但阵列实际上已处于安全临界状态,下一步就会面临着突然宕机和存储数据随时丢失的危险,日志文件及时将这一情况记录在册,损坏的磁盘记录为下线(off line),其所在阵列记录为临界状态(critical),通过检查日志就能够及时发现阵列运行中存在的这个错误和隐患,迅速排除故障,保证阵列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注意备份系统配置参数
建立磁盘阵列系统后,要及时记录磁盘阵列的逻辑配置、物理配置、状态配置等参数,具体包括使用的每个逻辑盘大小、RAID类型、条带容量、数据写入磁盘方式、由哪些物理磁盘组成,每个物理磁盘的通道号、目标序列号、生产厂家、型号、容量、阵列控制器的型号、固件(Firmware)版本,处于后备待机状态(Hot Spare)还是在线状态(On Line)等。
上述配置参数在磁盘阵列或操作系统崩溃后,在紧急重建阵列、恢复存储数据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阵列控制器BIOS 芯片装载了阵列配置软件,管理员以文件形式备份上述参数。
定时备份重要数据
配备了磁盘阵列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了,由于考虑设备投入成本、技术复杂性等因素,不可能同时采用阵列控制器冗余、磁盘冗余、热备用磁盘、备用电池或双UPS电源供电等技术,所以,对于重要业务数据一定要备份。
在美国“9·11”事件中,正是靠磁带备份和远程容灾系统挽救了金融界巨头摩根斯坦利公司,由此可见数据备份工作的重要性。
数据备份的介质可以是磁带、可读写光盘,也可以还是磁盘。
备份方式可以是通过操作系统本地备份或通过网络系统远程备份。
建立热备用磁盘
热备用磁盘也是RAID技术的又一项技术,当磁盘阵列中一个正在使用的物理磁盘发生故障后,一个待机的磁盘会立刻上线,代替此故障盘,阵列控制器根据逻辑驱动器上的冗余数据,通过校验算法把原来存储在故障盘上的数据重建到热备用磁盘上。
成为热备用磁盘必须有三个条
件:一是有不小于故障盘的容量;二是平时不得存储任何数据,也就是闲置不用;三是阵列控制器自动重建数据功能有效。
在一个阵列中,只能有一个热备用磁盘。
热备用磁盘增加了一次数据逃生的机会,系统管理员要及时更换发生故障的磁盘,并指定新的热备用磁盘。
定期检查数据一致性
数据冗余是磁盘阵列主要技术之一,磁盘阵列通过数据冗余达到容错目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遇到冗余数据与主数据块(Primary Data)不一致的情况,结果造成数据失效甚至宕机等现象。
一致性检查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错误数据,保证阵列中数据的完整性。
通过对RAID互为镜像的磁盘数据一致性检查,或者主数据块进行重新校验,将产生的校验数据与冗余数据比较,都能发现不一致的错误数据。
一致性检查一般间隔时间以每周1~2次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