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时期的金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庄的发展
• 这一阶段钱庄并没有因为银行的兴起而走 下坡路,仍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钱庄 在三足鼎立的金融格局中继续占有一席之 地,其原因如下: • 因为中国币制紊乱,而钱庄在各种货币的 兑换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以银两表示 银元价格的所谓“洋厘”,就是每日在钱 业市场上议定的
钱庄的发展
• 钱庄直接控制着货币拆借市场和反映货 币供求关系的“银拆”;三是以经营信用 放款为主的钱庄,比以经营抵押放款为主 的银行更适合中国商人爱面子的习惯心理。
证券交易所
• 证券交易活动,早在19世纪后半期就在外 商间进行。1905年,外商成立了上海众业 公所,是外商证券交易的场所。1914年12 月,北洋政府颁布了《证券交易所法》, 次年5月,又颁布了《证券交易所法实施细 则》,于是华商证券交易所开始申请和成 立。1919年初,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这 是中国第一家正式开业的证券交易所。
铜元
• 铜元产生于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年,因为 样式新颖,投入流通后受到人们的欢迎。 • 次年,因利益驱动,各省纷纷开始铸造铜 元,很快形成了滥铸之风。
• 辛亥革命后,各地仍铸造铜元,种类繁多。
光 绪 元 宝
北洋政府时期铜元发行问题
• 银铜元之间的兑换比价起伏较大,随行就市.
1911年前,10文铜元=1/130银元. 1911年后,各省滥发导致铜元比银元比价不断下跌. • 铜元比价下跌的原因.
京钞风潮
北洋政府时期金融工具的发展
• 国家银行
• 地方银行 • 外资商行
• 民族资本银行
• 各种信用中介
国家银行
中国银行 • 作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中央银行,中国 银行于1912年2月5日在上海成立。北洋政 府成立后,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总 行于8月1日在北京开业,上海的中国银行 改为分行。 • 大清银行和中国银行虽不存在继承和被继 承关系,但“中国银行是在大清银行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
信托公司成立
• 1921年上海信托公司设立,同年5—7月, 上海成立了12家信托公司,资本8100万元, 其中给绍兴帮钱庄发起组织的中央信托公 司影响最大,它开办于1921年,资本初定 为1000万元,先收四分之一,1923年改为 实收股本300万元。信托公司的设立尚缺乏 社会经济基础,它们的成立主要是投机驱 动,所以成立不久即倒闭,最后只剩下中 央和通易两家。
袁头币
• 1914年2月,北洋政府为统一货币,颁布 《国币条例》。同时设立币制局,铸发新 银币,上镌袁世凯头像,称“袁头币”。 袁头币发行之后,逐渐成为各地流通的主 币。8月1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与钱业 公会协议,将以前所有其他货币一律取消, 只流通袁头币一种。 • 袁头币发行之后,逐渐成为各地流通的主 币。
银元
银元
银角
• 1914年的《国币条例》还规定铸造银、铜辅币,实行十 进位的辅币制度。条例第四条规定:"国币计算,均以十 进,每圆十分之一称为角,百分之一称为分,千分之一称 为厘,公私兑换,均照此率"。关于银辅币,规定铸造总 重三钱六分的半圆银币,成色均为银七铜三。铜辅币则有 二分、一分、五厘、一厘铜币。银、铜辅币均为有限法偿 货币,规定有一次授受的数额限制。可是,由于各种原因, 十进位的银铜辅币制度并未能实现。 • 关于一向带有辅币性质的小银币,辛亥革命以后,各 省仍在继续铸造。最初推行尚顺利,后因造币厂贪图厚利, 便尽量滥铸,铸发数量日多,供过于求。于是商人暗开行 市,辅币的面额价值难以维持,因而,1923年以后银铺 币的十进位制度被破坏了,不起作用了
混乱的货币流通
辛亥革命发生以后,最初由于战争的影响,中 国的金融市场、币制及货币流通一时呈现十分混乱 的局面。当时通行的银元就有10多种,其中外国银 元有鹰洋、站人、本洋等;本国银元有广东、湖北、 江南、安徽等各种龙洋和吉林币、东三省币、奉天 币、造币厂币、北洋币、大清银币等。 由于银元种类繁多,各地钱庄借机对各种银元 价格抬高或抑低,从中渔利,不仅使人民遭受经济 损失,而且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严重阻 碍经济交流和经济发展。
• 票号与典当的衰落
信托公司和交易所的出现与“信交风潮”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对中国 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国内战乱频繁,影 响所及,自1920年下半年起,工商业开始 呈现停滞状态。大量的外国商品并不易畅 内地;战后国外市场缩减,传统出口物资 的输出也减少很多。在这种不景气的经济 情况下,社会游资没有去路。因此,资本 主义国家的信托公司和交易所事业就应用 到中国,成为中国金融业中新兴起的一个 行业。
国家银行
• 交通银行 • 1914年4月,北洋政府规定交通银行总行 设于北京,股本总额1000万两,分10万股, 除前邮传部4万股为固定股本外,其余6万 股由人民承购。辛亥革命后,交通银行的 官股由北洋政府交通部继承。 • 1915年10月31日袁世凯也认为“中国、交 通两银行具有国家银行性质”。
• 1914年2月,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 13条。规定:国币分银币、镍币和铜币3种; 各以十进位;实行银本位制,以元为单位; 元为主币,使用无限制;角分为辅币,一 元银币重7钱2分,成色银九铜一;铸币权 属政府。条例还规定了银币、镍币、铜币 的种类、形状、发行和流通办法。《国币 条例》的颁布,起到了消除各省军阀滥铸 劣币的作用。
北京政府实际仅能控制数省;大多数已经独立. 滥发铜元有利可图,尤其是作为军费的来源.
• 滥发铜元的影响/ 私铸恶钱/成色下降.
一省铜元不能在他省流通.影响商品物资的交流.
1927年,铜元被更小的铜币和镍币所取代.
中华铜币
一仙铜币
纸币
• 1912年中国银行成立后,同交通银行一起 作为国家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纸币。 • 各地方银行及官银钱号仍与清末一样,皆 继续发行各种纸币。特别是辛亥革命爆发 后,各省财政无着,因而皆以发行纸币作 为筹款手段。 • 1915年北洋政府公布《取缔纸币条例》, 规定除中国银行外,禁止新设的金融机构 发行纸币。
外国银行团对华借款的条件
民族资本商业银行
• 这一阶段华资银行的发展,不仅是量的发 展,不仅在资本、资力和机构上表现为与 外国银行和钱庄的鼎足而立,而且表现在 其脱离政府控制的商业银行化的发展趋势 上。 • 南三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实业银 行、浙江兴业银行 • 北四行: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 大陆银行
地方银行
四川的睿川源银行
源自文库
外资银行
• 中国出现最早的外资金融机构,是英国的 东方丽如银行。1845年,鸦片战争后英国 占领香港仅3年,英商丽如银行就在香港设 立了分行,在广州设立了分理处。中国第 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7年在上海 成立时,距这家英商外国银行在上海的成 立已经落后了52年。
外资银行
龙洋
鹰洋
1823年,独立后的墨西哥 开始铸造新的银币,并在 1854年流入中国,因币面有 一衔的鹰,所以称之为“鹰 洋”。 “鹰洋”的传奇故事,不 仅表现了墨西哥的铸币艺术, 更重要的是人类之间友好往 来的一个例证。铸币史,其 实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 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 重要组成部分。
国币条例
官办商业银行的局限性
• 这一阶段地方官办或官商合办银行取得了 畸形的发展。但这类银行与主要华资银行 采取了不同的走势。它们是地方政权的财 政工具,难以树立信用基础,也难以发展 正常的银行业务,主要经营货币发行,难 免扭曲银行的功能。这类银行的存在是当 地金融紊乱的主要根源,并且是传统的军 阀政权与新式经济畸形结合的标志。
中国银行兑换券
交通银行兑换券
交通银行兑换券
中南银行兑换券
中南银行兑换券
大中银行兑换券
中华民国粤省军政府通用银票
外国纸币
外国纸币
外国纸币
币制特点
• 两元并用制度 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仍是以银元为主、两元 (银两、银元)并行、银元铜元和纸币并 用的货币制度。
纸币——脱缰野马
京钞风潮
北洋政府时期的金融
第七小组
北洋政府时期概况
• 军事
• 文化 • 政治 • 经济
军事状况
•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中华民 国建国初期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央政府与政 治时期。 • 袁世凯当政; • 军阀混战;袁世凯猝逝后,北洋派遂形成 直系、皖系、奉系等三大派系为首的军阀 势力;而自护国战争后,各地军阀也开始 成型。
谢谢
经济状况
• 民族工业的发展 • 短暂繁荣:(1912――1919):一战期间,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 经济侵略,使处于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业 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 • 但好景不长,世界大战的结束打断了民族 工业的发展趋势。
北洋政府时期的货币
• 统一币制前的金属货币
• 统一币制后的金属货币 • 纸币 • 外国货币
中法实业银行股票
中华懋业银行股票
总结
• 中国金融简史所叙述的不仅仅是一国随着 朝代更替其经济发展的历程,更是我国文 化,政治,军事,风俗的浓缩。所谓“一 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从经济的角度 看朝代更迭,历史变迁,会更加发觉自身 的渺小,也更能从历朝历代的经济现象和 问题之中学到真正的东西。 • 做一个懂得经济的人,做一个敬畏历史的 人
• 中法实业银行
• 中华懋业银行
• 中华汇业银行
外国银行特征
• 代表不同资本主义国家利益集团的外资银 行在总量上也迅速扩张。 • 在华外国银行势力继续相互争夺,且互有 消长 • 外国银行不仅控制着对外汇兑行市,而且 还操纵着整个中国金融市场。
西原借款
• 1917年至1918年间段祺瑞政府和日本签订 的一系列公开和秘密借款的总称。 段祺瑞 政府通过西原龟三向日本借了一系列款项, 其中最大的八次借款总额达1.45亿日元, 这笔外债就叫“西原借款”。为取得这笔 款项,段祺瑞把东北的修筑铁路,砍伐森 林和采矿等一系列中国主权,出卖给日本, 为日本后来全面侵占东北埋下隐患
文化状况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 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 运动。 • 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 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 • 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政治状况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 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开端。 共产党诞生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 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西原借款
撒钱式的“怀柔政策”
寺内正毅
银行团对华借款
• 辛亥革命爆发后﹐币制﹑实业借款停付。 英﹑法﹑德﹑俄﹑日组成五国银行团。银 行团应北洋政府的要求﹐于1912年间拨出 善后借款的垫款﹐它在 4月26日和北洋政 府签订了善后借款合同﹐完全掌握了中国 的关﹑盐两税﹐并通过它所设置的外籍顾 问﹐控制了北洋政府的财政命脉。北洋政 府提拨关﹑盐余款必须经过银行团的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