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21——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合集下载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件》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件》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承担法 律责任
分、行政 处罚)
谨记:违法无小事
第九课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最常见的一般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那什么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呢?
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 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 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 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 给予治安处罚的行为。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二、杜绝不良行为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1.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3.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九课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一)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1.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
研习新课 地 震 传 言 案
探究活动二:生活中法律的“雷区

由于听信“地震”传言,2010年2月20日晚至21日凌晨,许多山 西人离家,躲避在广场、公园等地,夜不归宿,甚至开车逃往外 乡。 朱某某,男,24岁,山西省平定县人,工人。经查, 201同、长治地震死亡100万人”。平定县公安局对 其作出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市 民 涌 上 街 头 等 地 震
一、“蛆橘事件”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 二、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 三、响水县“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4人遇难 四、“皮革奶粉”传言重创国产乳制品 五、QQ群里散布谣言引发全国“抢盐风波” 六、伪造传播“47号公告”被拘15天 七、一大学生网上散布“针刺”谣言被拘 八、“滴血食物传播病毒”传言引发恐慌 九、散布非典谣言被劳教两年 十、造谣“军车进京”6人被拘16家网站被关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
风俗
就依婚俗而言,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 广大的民族和地区还实行包办婚姻,“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几乎成了婚姻的代名词。随着时代 的发展,现在已经被自由恋爱婚姻所代替。婚礼 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空 中婚礼等五花八门。婚姻制度的变化也带来了家 庭结构的变化,过去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不见了, 代之而起的是两代人居住的小家庭。计划生育政 策的推广,使这种小家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越来 越普遍。
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 法律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良好的 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
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知
荣明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道德是分层次的。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
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
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
这个总要求,是社会和谐与否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衡量标准,也是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参考体系。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主要以图腾崇拜、禁忌、风俗 等形式作为共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有了进
一步发展。一方面,一些在长期公共生活中形成的、得到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公共生活的内涵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
和个人行为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 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 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 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说课稿

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说课稿

4 5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帮助学生直观、系统的理解、掌握新知。 帮助学生直观、系统的理解、掌握新知。
巩固新知,启发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新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巩固新知,启发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新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Company Logo
六、说教学反思
根据我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学生的实际知识 水平, 在设计本堂课的教学中, 我始终坚持“ 水平 , 在设计本堂课的教学中 , 我始终坚持 “ 教师为 主导, 学生为主体” 以学法为重心, 主导 , 学生为主体 ” , 以学法为重心 , 放手让学生自 主探究, 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来, 主探究 , 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来 , 力求使学生在积极、 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认知水平, 力求使学生在积极 、 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认知水平 ,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是学生 主动获取、消化、吸收及运用知 识的过程,因此,在指导学生学 习的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图片、 案例、视频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观 察力、思维力、分析归纳力等, 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获 取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Company Logo
五、说教学过程
东莞市育才职业技术学校 王仁敏
LO材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反思

Company Logo
一、说教材
《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 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职业 道德与法律》这本书的第四单元第九课的内容。在 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宪法的基础知识,明确了现 代社会是法治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 法律的尊严,是一个现代公民应尽的职责。这为过 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课时主要帮助学 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律基础常识, 为后面刑法、民法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故在本教 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承诺书

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承诺书

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承诺书尊敬的各位: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积极诚信地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

我们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为此,我特向各位郑重承诺:一、遵守法律法规作为公民,我将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不违反国家和社会的相关规定。

我将尊重法律的权威,不从事任何违法犯罪行为,不从事非法活动,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也将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增加自己和他人的法制意识,共同建设法治社会。

二、尊重社会规范作为社会成员,我将尊重社会规范,维护社会道德的底线。

我将恪守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标准,遵守公共场所秩序,不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我将尊重他人的隐私,不侵犯他人的权益,保护他人的尊严和荣誉。

我将注重形象塑造,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并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

三、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将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

我将尽力为社会创造价值,关注弱势群体,关心贫困地区,为他人提供帮助与支持。

我将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积极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

四、建设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的一个参与者,我将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和谐。

我将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关注国家大事,关心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讨论和民主决策。

同时,我也将保持社交礼仪,修养文明习惯,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五、自觉接受监督作为公共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的遵守者,我愿意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如若我在行为上有了瑕疵或偏差,我将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及时纠正,以示诚意。

我愿意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不断完善自己,避免再次犯错。

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监督他人,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在此,我郑重承诺以上内容,坚持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对他人有爱心、对自己有要求的人。

我相信,只有每个人都坚守这份承诺,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

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道德与法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没有一定的规则和秩序,社会就会陷入无秩序的混乱之中,遵守规则是人类社会生活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证。

一、道德、纪律、法律之间的关系1、道德:1)含义:是调节个人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界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2)实质:调节各种矛盾的准则。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爱科学、爱人民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2、法律: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纪律:建立在道德和法律基础上的一种行为规范,是政党、机关、部队、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规章、条文,它要求所属成员在集体生活和社会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自己的职责。

三者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规范,它们互相联系、彼此补充,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手段。

道德规范的实施没有强制性,法律、纪律的实施具有强制性。

在我国,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还应该遵循共同的道德准则。

遵守法纪,是法律、纪律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立公共秩序的起码道德条件和每个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

二、学习“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的意义学习“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有助于中职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促进全面健康成长。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属于道德范畴。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只有明辨“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可耻的”,才能在全社会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以“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第5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第5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教学目的:阐明三大领域中道德与法律的具体要求及必要性、积极性;强化公德意识,遵守法律规范。

⇔教学重点:社会公德和国民公德或公民道德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问题;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矛盾问题;网络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教学难点:社会公德和国民公德或公民道德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问题;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矛盾问题。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影音播放、学生讨论⇔学时安排:3学时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什么是公共生活?一般来说,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是人作为一种个体的存在物对社会的客观要求的表达,它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它包容和承载着个人的情感、个性、自由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封闭性、独立性等特点。

在现代社会中,私人生活不仅受到法律的保护也逐渐得到社会伦理的合法性支持。

而所谓“公共生活”,实际就是不同背景、利益、兴趣的人们彼此在一起的生活。

它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体现了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的社会本质的丰富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它强调对话、交流、共同参与、彼此分担和共享。

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则随着国家调控规范化、理性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工作之间闲暇时间的增多,及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也在迅速拓展。

(二)公共生活的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活动的扩展,社会公共生活的场所也在不断地扩大,从传统的医院、体育场、商店、公路、公共交通工具、车站、学校、影剧院、图书馆、码头、公园等扩展到人才市场、证券交易所等等,及至现在的网络世界。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传统公共生活领域主要局限于“熟人社会”,而现代公共生活则更像是“陌生人世界。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如购物、歌厅娱乐、上网、健身等等。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1、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存 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 。 鲁迅先生当年曾描述过人们公德意识缺失的 现象:“龙门的石佛大半肢体不全。图书馆中的 书籍,插图须谨防撕去,凡公物或无主的东西, 倘难于移动,能够完全的却不很多”。历史陋习 的惯性仍然在今天的公共生活中时有所见 。
简明性 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 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社会公德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首先,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 秩序的必要条件。
其次,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 基础,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 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后,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的“窗口”。
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宣传 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 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组 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 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
(2)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 公德规范。 古人云罚款的项目不胜枚举:
1、没带身份证看足球比赛要罚款80欧元;
2、如果出售身长不足25厘米的荷兰人最喜
欢的鳗鱼,要缴纳罚款130欧元。 3、要在荷兰消磨时间,千万别在墙头或窗台 上坐着,因为执法人员会突然到来,要你为这 个“勇敢”的行为付出代价:罚款达45欧元 ,足够两个人美餐一顿了。
4、 用望远镜偷窥要被罚款65欧元,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戴某和冯某有什么行为?
爬墙进校,撬开教务处的门,砸毁了部分财物,然后往办公室的书 籍上浇上汽油点着火后逃走。
造成了什么后果?
一座教学大楼被烧毁,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学校 2000多名学生被迫停课一个多月。
他们的行为可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进行处罚吗?这什么?
不可以。他们的行为已经造成严重损失,情节严重,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即犯 罪行为,应当依照《刑法》进行处罚。
• 包括总则、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和许可、集 会游行示威的举行、法律责任、附则,共5 章36条。
• 国务院1992年颁布的《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 不可以。他们的行为已经造成严重损失,情节严重,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即犯 罪行为,应当依照《刑法》进行处罚。 细则》,是关于集会游行示威的行政法规。
《集会游行示威法》的 立法目的和原则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
什么是公共秩序,公共秩序包括哪些?
2
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何意义。
分析材料
在山西省一所中学里,学生们正在上课。突然一 声沉闷的响声,教学楼开始晃动,就听外面有人喊: “地震了!”这时学生们惊慌失措奔出教室,纷纷冲 向楼梯。拥挤中,一个学生被挤倒,紧接着压倒一片, 其他人纷纷被推挤着从他们身上走过……这次事故造 成一人当场死亡,一人送往医院死亡,三人重伤,多 人轻伤。
• 在巴西古老的黑金城一间网吧 内,当地一名少年在互联网上 玩在线游戏。巴西联邦警察进 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世界上每 10个活跃的网络黑客中有8 个居住在巴西。全球互联网上 近三分之二的儿童色情网页也 源自巴西。在巴西,因互联网 金融诈骗损失的资金已经超过 了银行抢劫造成的损失。 为了 更有效地打击网络犯罪,由巴 西联邦警察主办的“首届国际 调查网络犯罪会议”13日晚 在巴西利亚召开。在为期3天 的会议中,来自20多个国家 的近500名专家将交流调查 和打击网络犯罪的新技术和经 验,探讨建立一个灵活的打击 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机制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九课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九课

1.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3.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1.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 凡是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不履行 法律规定的义务,都是违法行为。
违宪行为
违 性质、情节 刑事违法行为 法 民事违法行为 危害程度 行 行政违法行为 为
康发展。
二、杜绝不良行为
3.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 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 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
1.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保护未成年人的方式: 学校保护 家庭保护
方式
司法保护
社会保护
二、杜绝不良行为
1.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
1.应当遵循保障未成年人的 合法权益原则 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的原则 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 特点的原则 4.坚持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 原则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1.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违法行为含义、类别、后果、不同点与共同点
含 义 类 别 后 果 刑事处罚 民事责任 不同点 共同点 刑事违法行为 出于过错 违反法律、 民事违法行为 法规的规 定,危害 社会的行 行政违法行为 为
犯罪行 为
承担法 一般违 律责任 行政制裁 法行为 (行政处分、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件。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 要前提。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 的基本保证。
三、维护公共生活的基本手段
道德与法律,是当代人们建立和维护社会 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公共生活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 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 共生活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 展。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网络可以成为人们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 同时,也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 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发展。 网络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 网络暴力、色情信息泛滥;软件、影视作 品、音乐、书籍和论文等知识产权受盗版 行为的严重侵犯;电子商务活动的欺诈与 失信现象时有发生;传播计算机病毒和黑 客对网络的破坏日益严重等。
3、处罚程序
专设“处罚程序”一章,分三节对调查、
决定和执行程序作了规定。 在调查程序中,规定了告知权利、表明身 份、回避等程序。在传唤时间上规定,对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 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 过8小时;情况复杂,依照规定可能适用行 政拘留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 时。 此外,还规定了听证程序和救济程序。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 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 守法”。 公民道德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 认知不成问题,关键在于内心认同,并在 自己日常生活中实践。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法律和道德相互补充,同是维护社会公共 秩序的基本手段。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在 的作用,正确把握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 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自觉遵守公共 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来维系的人们公 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 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 秩序、网络秩序等。 •如果没有血液的流通、呼吸的延续,人身上 的每一块肌肉就不会有生命。社会的集体也 是这样,每一个专业都不能独自存在。公共 事务,社会公德,是社会的血液和呼吸。 ---------余秋雨
案例:
• 终极对话——两个青年因上网导致抢 劫犯罪……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准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大 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请比较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
公共生活 (1)范围 (2)性质 (3)作用
社会生活 开放性、透明性
私人生活
家庭或个人 封闭性、隐秘性
影响到他人和社会 影响到自身与家庭
结论: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二)公共生活的特征
(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90年代及其以后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 ‚送温暖‛、‚志愿保护母亲河‛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3、 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公德的主流和存在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公德意识和社会 责任感 (2)少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 行为
第三、广泛性。
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共同生活正常进行 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它适用于 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任何人都应当把社 会公德作为其行为的最低标准,所以,社 会公德从其适用对象上看具有广泛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修-期末考试复习试题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修-期末考试复习试题第五章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单选题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C、活动主体的多元化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2、在公共场所,人人都有可能遇到一些突发性灾祸,如车祸、火灾、溺水、急病等。

这就需要人们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积极为他人排忧解难,甚至不怕牺牲生命。

这是社会生活中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业道德的要求C、家庭美德的要求D、环境道德的要求3、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爱护公共财物,如对公园里的花木草地、街道两旁的电话邮筒、影剧院里的座位音响、马路上的井盖路标等加以保护,不损坏、不滥用、不浪费、不私占。

这是属于A、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B、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C、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D、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4、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A、职业道德B、社会公德C、家庭道德D、政治道德5、国家干部遵纪守法,照章办事,不论远近亲疏,都一视同仁;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没有智力差别和家庭贫富贵贱之分;售货员公平地对待每位顾客,服务热情,不以貌取人、欺叟骗童。

这是A、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要求B、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的要求C、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要求D、完善自我的人际吸引要求6、为调整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三大领域,相应分别完成了A、生活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B、生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功德C、社会功德、生活道德、职业道德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7、“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属于A、民主规则B、生活习惯C、社会功德D、职业道德8、一行人在过路口时迎面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

他这样做是A、节省时间之举B、聪明灵活之举C、可供学习之举D、不遵守交通规则、违反社会公德之举9、现代社会,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体育健身、网上冲浪等等,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公共生活的哪一特点: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C、活动主题的多元化D、活动方式的多样化10、()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A、民主法制B、诚信友爱C、公平正义D、安定有序1、单选题CABBB DCDDD二、多选题1、社会公德的内容有A、遵纪守法B、保护环境C、爱护公物D、助人为乐E、文明礼貌2、社会公德的特点有A、基础性B、继承性C、广泛性D、强制性E、简明性3、下列行为符合社会功德要求的有A、不随地吐痰B、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C、捡到财物,占为己有D、爱护公园或路边的花草树木E、在公共汽车上为老幼病残孕让座4、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动准则。

(完整版)职业道德与法律简答题

(完整版)职业道德与法律简答题

《职业道德与法律》简答题第一课塑造良好形象1.个人礼仪的重要性?1)接触一个人,给我们直接而敏感的第一印象的,是其个人礼仪。

2)我们给他人的印象,我们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个人礼仪展示出来。

3)个人礼仪是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接人待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

4)个人礼仪是我们精神面貌、内在品质、风度魅力的外在表现。

5)个人礼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

是道德的要求、利益的主体内容,是交往礼仪的和职业礼仪的基础,6)我们要做最好的自己珍惜自己的人格,就要讲究个人礼仪。

7)我们尊重他人,礼貌待人,也要讲究个人礼仪。

2.怎样养成文明礼貌的语言习惯?第一,强化文明意识,注重语言文明从我做起。

要常用表示敬重、热诚、友善和体贴的礼貌用语,向不文明说“不”。

第二,要训练语态形象,使用自信得体的体态动作、温和有礼的目光、美丽大方的微笑与人沟通。

第三,要塑造文明话语形象,用含蓄、文雅、礼貌的语词,表达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关心和欣赏。

第四,要关注声音形象,发音准确,吐字清楚,语速适中,增强表现力和美感。

3.仪容仪表的修饰要注意哪些内容?仪容仪表要做到自然美、修饰美和内在美的统一。

仪容要做到:扬长避短、整洁、卫生、美观仪表要做到:1)适合身体:符合自己的年龄、容貌、肤色、身材和身份。

2)适应场合:与活动场合的气氛、环境想协调。

3)整体协调:展现出整体风采。

4)适度:把握分寸,自然合宜4.交往礼仪的主要内容?1)善于与他人交谈。

2)打造良好的电话形象。

3)编制美丽的网络形象。

4)学会做客待客之道。

5.在日常交谈中如何践行礼仪?(1)倾听的礼仪:要始终聚精会神,跟上对方的节拍,要把目光投向对方,又不死死盯的对方,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话,偶尔可以插话。

(2)说话的礼仪:要使用礼貌用语,力求含蓄、婉转、动听、具有亲和力,要恰当的称赞对方,要多说共同的体验,不要老王卖,自卖自夸,发现对方反感,改变话题,对不好回答的问题,应坦诚的说:“我还没有想好。

大学思修教案: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大学思修教案: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
致的。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 不同,但是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
德,也要靠法律。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名 人 名 言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侵犯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应赔礼道
歉;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不严 格执法或者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任何单位和个 人都有权向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监
察机关检举和控告;收到检举、控告的机关,
应当依据责任及时处理。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 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 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 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 序、营业秩序、交通秩 序、娱乐秩序、网络秩 序等。
公共秩序有序性的重要意义
◆有序性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 条件 ◆有序性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 必要前提
(一)文明礼貌
你在公共 汽车上给 他人让座 吗?
你进别人 宿舍时敲 门了吗?
小事一桩!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
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
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 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 的整体素质。
(二)助人为乐
● 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
各个时期开展的公德建设活动
●50年代:“五爱”教育; ●60年代:学雷锋活动; ●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 爱”活动; ●90年代:讲文明树新风、 希望工程、志愿者、百 城万店无假货、手拉 手、保护母亲河等活动。

如何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精品

如何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精品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我的建议为了维护好社会公共秩序,我特提出以下建议。

希望对你们的工作有所帮助。

1.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2. 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3. 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民主权利,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正当物质利益。

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把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4. 要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全社会形成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

把效率与公平结合起来,使每个公民既有平等参与机会又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5. 积极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大力倡导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带头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6. 要广泛进行道德教育,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

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把公民道德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

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

7. 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

要广泛进行道德教育,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

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把公民道德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

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PPT课件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PPT课件

25
2、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 • • •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26
14
2.维持公共秩序的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5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1.基本手段:道德、法律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主要以图腾崇拜、 禁忌、风俗等形式作为共同生活中必须遵守 的规则。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道德和法律逐渐成 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12
一个留学生的日记
不见随地吐痰,没有乱停乱放,德国良好的公共秩序 不靠别人监管,就是靠大众那份公德心。 良好的公共秩序让这里一切井井有条,生活中一个又 一个细节都在表述着公德心的作用。法兰克福机场是欧洲 最大的机场之一,每年上千万的乘客在这里落脚。在这个 繁忙的机场里有一处僻静的地方,那里提供免费咖啡。既 然是免费,自然一切都是自助。行色匆匆的旅客来这里自 己冲杯咖啡,抖擞精神继续上路。咖啡桌上非常干净,喝 完咖啡的人都会自觉收拾干净,以方便下一个人使用。我 路过的时候正好一位旅客弄撒了糖罐,他甚至借用了清洁 工的拖布把地面擦拭干净。
3
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及相关的道德领域
公共生活 职业生活 家庭生活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社 会 生 活
4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5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人类生活中互相对应的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项目教学设计(XXXX~ XXXX学年第X学期)课程名称:职业道与法律所属系部:机电工程系制定人:李蓉、李桃制定时间: 2012.07四川水电高级技工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及代码:职业道德与法律适用专业:各专业中专一年级学生1、前言1.1课程性质《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1.2设计思路遵循中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方式、良好的法律行为方式、良好的心态与行为调节能力为己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心理素质且可持续发展终身受益为课程归宿。

2、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3、课程内容与要求4、教学活动参考设计5、实施建议5.1 教材编写1. 基础性、发展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教材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其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为此,教材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材编写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尽量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 编写科学、灵活,教材编写要注重图文并茂,多结合案例进行编写。

参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相关教材,结合本校学生实际,编写教材。

5.2教学方法综合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尽量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注重运用“在做中学”的实践方法。

治安管理法与公共秩序维护法律素养与职业准则

治安管理法与公共秩序维护法律素养与职业准则

CHAPTER 03
职业准则与治安管理
职业准则在治安管理中的应用
01
02
03
尊重法律
治安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 国家法律法规,依法行使 职权,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
服务公众
积极履行保护公民合法权 益的职责,提供优质的公 共服务,确保公众安全。
公正执法
在执法过程中,应秉持公 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不偏袒任何一方,维护社 会正义。
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好格局。
未来发展趋势及展望
智能化治安管理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未来治安管理将更加智能化 ,如利用智能监控、人脸识别等技术提高治安防范能力。
跨部门跨地区协作
加强跨部门、跨地区协作,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治 安管理效率。
社会化治安管理
推动治安管理社会化,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治安管理,形成全民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安格局。
公共秩序维护法律素养
公共秩序维护法律的重要性
社会稳定
公共秩序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维 护公共秩序的法律有助于保障社 会的正常运转,防止混乱和动荡

公共安全
公共秩序维护法律旨在确保公共安 全,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 ,防范和打击犯罪行为。
公民权利保障
公共秩序维护法律不仅维护社会秩 序,也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确保公民在有序的社会环境中享 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THANKS
[ 感谢观看 ]
违反治安管理法的行为将承担法律责 任,包括行政处罚、民事责任和刑事 责任等。
治安管理法的调整对象
治安管理法主要调整违反治安管理行 为,包括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 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行为 。
治安管理法的历史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21 职业道德与法律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新授 1知识目标:了解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能力目标:要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情感目标:自觉依法律己,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板书设计】第四单元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导入新课〗【创境激趣】[情境创设]暑假时,三名职业高中男生在一起玩耍,又找了一家小饭馆吃饭喝酒。

等吃完晚饭已经夜里11点多,没有公共汽车了,可他们身上的钱又不够打出租车的。

怎么办呢?借着酒精的作用,有人提议:“干脆劫辆出租车回家,不给司机钱。

”其余两人随声附和,还提出可以跟司机“要点儿钱”。

于是三人打了一辆出租车到僻静处,不付出租车费,还硬跟司机要100元钱花花。

争执推搡中,被巡警发现,三人当场被抓,受到治安处罚。

[问题思考]●请结合上述案例内容,判断寻衅斗殴是否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如果是的话,它又属于其中的哪一种?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5页,我们先来看本单元的引语。

学生朗读(略)。

朗读得不错!我们大家一起来归纳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好吗?这就是——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卫士”,青少年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拒绝不良诱惑和侵害。

维护自尊,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学生观察体会、思考。

【引思明理】<设置问题>1.违法行为的内涵是什么?它是如何分类的?2.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教师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比较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层层推进,深入探究,及时拓展。

学生认真听讲,阅读教材,交流研讨案例,进行思维整合,解决违法行为的内涵及其分类问题。

〖讲授新课〗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1.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学生总结归纳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并结合情境导入的案例讨论,说明违法行为具有的社会危害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总结发言。

(1)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凡是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都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据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可分为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阅读课本104页最后的辅助文部分,分析归纳寻衅斗殴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它破坏了社会秩序,干扰了国家对社会的管理,是由政府机关的职能部门——公安机关来依法处理的,是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递进分析,问:寻衅斗殴有什么危害性?由学生回答:如侵犯他人的人身权、财产权、社会正常生活和正常秩序等。

继续递进思考回答,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加以制止结果会怎样:会影响人们生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影响人们安居乐业;对违法者个人来讲,如果对违法行为不加以制止,就可能会发展成为犯罪。

所以必须对违法行为及时处罚、惩戒和制止。

即:(2)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根据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的事例来看,最常见的一般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那么什么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呢?看课本105页正文的第2、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设置问题>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内涵和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别是什么?由学生据教材相关内容总结回答。

(略)阅读相关链接的内容,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看课本106页图片和阅读旁边的小字部分内容,思考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内涵和危害性。

由学生讲述。

看书106—107页,总结探讨下列问题:2.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是什么?学生分组交流研讨,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1)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及其危害性。

如:谎报地震灾情,使部分公众产生了恐慌情绪,破坏了社会稳定,导致正常的社会活动无法进行,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败坏了社会风气,必须受到法律处罚。

分析106页镜头一、镜头二所反映的案例,归纳总结妨害公共安全行为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内涵及其社会危害性。

(2)妨害公共安全行为即是故意或者过失导致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健康和公私财产造成损失的行为。

如争相搬石头扔进铁道的道岔,会导致列车出轨翻车,给旅客带来生命危险,给国家和个人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

展示图片。

再如,2009年5月7日杭州的胡某,驾驶红色三菱跑车在市区内道路上高速飙车,导致一死两伤的惨剧。

假设该飙车行为没有造成重大伤亡,则该行为就是危害公共安全的一般违法行为;如果驾车在城市道路上高速驾驶,进行飙车造成了死伤,则构成了犯罪。

看多媒体视频,以此突出本节教学重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3)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即是故意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妨害社会秩序的行为。

(试一试)小活动比赛:看谁能列举出更多的妨害社会管理行为。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兴趣。

如破坏公共设施,就是妨害了社会的管理秩序,;还有噪音扰民,纵容所养的宠物咬人,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假冒记者、高干子弟等身份招摇撞骗,这些都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

同样,作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行政,超越职权乱行政,都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

(说一说)能力展示。

看书106页最后一段,总结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妨害社会管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阅读书107页相关链接内容,区分判断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找出该类违法行为要受什么法律处罚。

(比一比)知识把握。

看书107页正文第2自然段,谈一谈怎样准确实施治安管理处罚,以及实施治安管理处罚要把握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强调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对我们未成年人来说,怎样预防一般违法行为呢?这就需要我们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以此过渡到第三个教学内容的学习。

3.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小组活动)看书107—108页,进行“互动在线”练习。

由小组推举代表,依据书中列举的法律条文,展示搜集的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妨害公共安全行为和妨害社会秩序行为的案例材料,总结中职学生自觉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措施和方法。

归纳出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明确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要学法、知法、懂法和守法;另一方面,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

因本节课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增强守法意识,树立以违法为耻、以守法光荣的观念,认同法律,自觉守法,初步做到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为达到此意图,在教学中设置“交流研讨”环节【体验导行】[生活感悟]下面我们来分析两个材料,判断下列材料中主人公的行为是什么违法行为?1.偷开他人汽车要受罚(材料)中职生小吴正在驾校学习但尚未领取驾驶证,见一辆车内无人的轿车停在小区的路边,他就用改锥和一根铁丝将该车车门撬开,发动后,围着小区转了一圈,在拐弯时发生了刮蹭,接着又停回原地。

被车主发现扭送到派出所。

小吴被公安机关处以警告,并处罚款五百元,而且赔偿车主的修车损失六百元。

教师分析:偷开他人机动车,这种行为会给公民的合法财产造成威胁和损害,也给社会治安管理和社会秩序稳定造成一定的破坏。

<设置问题>交流研讨,共同提高(1)该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会受到哪些法律处罚?(2)谈一谈当我们想过“开车瘾”时,应该怎样去做?2.宠物咬人,主人挨罚(材料)邓某与邻居王某一直不合,一日,王某因琐事到邓某家的院子里与邓某理论,后两人发生争执。

争执期间,邓某放出院内拴着的狼狗,狼狗当场把王某扑倒在地。

此案中,邓某纵容动物伤害他人的行为既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也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因此,公安机关可以对邓某按照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处罚。

<设置问题>交流研讨,共同提高(1)纵容动物咬人这种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中的哪一种?该行为将受到什么处罚?(2):请说一说面对家人和邻居等之间发生的争执,改怎么解决?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再次交流研讨、分析案例,结合课件的动态演示,形象理解认同法律、自觉守法的深刻内涵。

在教学中,通过问题的引导,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的案例,边对照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到法律处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边解决设置问题,以此加深学生对认同法律、自觉守法的形象理解,并给予有针对性的重点分析。

所设置问题需要学生在观察案例、学习本课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找到答案。

教师可予以讲解并补充介绍违反治安管理里行为的内涵和例子,让学生真正懂得违法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学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课堂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以及它的分类,重点掌握中学生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即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及其危害性,明确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光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初步做到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对照板书总结。

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就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以便把握法律知识,深化德育主题。

学生参与小结,实现对知识的再掌握,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练习〗1. 王某为某校中学生,17岁,因其母李某与丁某在菜市场发生口角,王某听说后就携带匕首到菜市场去找丁某算账,在去的路上,被巡逻的公安人员撞见,随后被带到派出所。

(1)王某的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的哪一种?(2)谈一谈当我们遇到案例中的情况,应该怎么处理?2. 小刚15岁生日过后没几天,父母离婚。

父亲非但没有给予小刚更多的关爱,还把对妻子的憎恨统统发泄到孩子身上。

渐渐地,小刚不再做无力的辩解,他开始流浪街头,整天跟一伙“小哥们”抽烟喝酒厮混,继而一起在街头用扑克牌设赌进行赌博,后被带到派出所接受处理。

(1)小刚参与赌博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的哪一种?(2)如果我们处在小刚的境地时,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此类问题?运用上述两个案例材料进行课堂练习,利用案例强化认识,通过解决设置问题的活动渗透德育教育,进行能力升华。

学生学以致用,结合本结课所学知识分组交流讨论、分析案例,深入思考,强化守法意识,提升德育主题。

〖课后作业〗1.完成学生用书[素质演练]部分练习题。

2.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为题,写一篇自我警示录。

(不少于200字)学生通过实践性作业,分层次巩固知识,提高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