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心教案
《父母的心》教案锦集8篇

《父母的心》教案锦集8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学习目标:1、学习__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学习重难点: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汪洋中的船,永远惦念的是港湾;高飞的倦鸟,始终牵挂的是故林;天涯的游子,无尽思念的是亲情。
再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愫!这种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个平常但催人泪下的故事——《父母的心》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走近作者。
2、积累字词:褴褛()()失魂落魄:无精打采:如数奉还: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__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2、分析人物形象:文中分别用了什么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了几个人物?概括其形象。
3、语言训练:(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2)__语言细腻、深沉且蕴含深刻,文中哪些话语最让你感动,有感情的读出来,并说一说为什么使你动情?4、深入理解父母之爱:积累收集反映父母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互相交流。
四、总结归纳:1、这篇__讲述。
赞美了的感情。
__的感情基调是。
2、写作特点:(○)(1)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2)浓浓的爱心中隐含着淡淡的哀怨。
《父母的心》教案篇2教学目标1、从文本出发,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文中父母的深切的爱子心。
2、让学生体会__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
3、通过学习__,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小说的这种文体。
教学重难点体会并理解文中父母的深切的爱子之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文本1、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2、请大家和我一起读读课题(“心”字重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全文,然后复述故事(复述要详尽)2、在掌握了故事情节后,我们能不能把它归纳得更简洁些?1__的主人公是谁?2__中的这对父母几次送出孩子,又几次后悔而要回?三、深入文本挖掘主题1、我就有个疑问了,这对父母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孩子三次送出去?1贫穷到无法养活孩子2希望孩子以后能过上好日子2、既然送是体现对孩子的爱,这对父母又为什么一再反悔要回孩子呢?1他们是不是那种随意爽约的人?2这些理由看似合情合理,实际隐藏着父母什么样的感情?③这种深切的不舍之情,你能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④为什么会眼含热泪,难割难舍?⑤无精打采的原因是什么?⑥父母的魂魄是什么?⑦加上痛哭失声,这一连串的词语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顺序?12、父母的心在理智与情感中煎熬现实:过上好日子——送爱情感:万般不舍——不送四、品味结尾,引发思考1、请一位同学读结尾,看看哪些词语应该重读。
2022年《父母的心》教案五篇

2022年《父母的心》教案五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学习目标: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联系生活,对__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检查昨天布置的预习情况导入。
老师提问:1、能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__的内容。
2、孩子,你认为该不该送?学生思考后,交流。
二、整体感知。
由于学生意见不统一,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出示.课件:1、用“圈点法”圈出父母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变化的词语。
2、根据父母的神态变化,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父母?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父母的,并说出理由?3、为何父母最后还是没有把孩子送掉?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读课文,然后各抒己见。
小结: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我们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这种至爱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再优厚的物质条件,也是不可能动摇这份天下最诚挚、最浓郁的感情的。
老师再讲一个发生在自己母亲身上的真实事情:我的母亲今年已近古稀之年,每次回家母女聊天时,母亲都会重复这样一个故事。
母亲小时侯家里姊妹多,家境贫困,她的父母把她送到镇上一个比较富有的人家。
但是母亲一逮着机会,就会偷偷地逃回家,每当回到家时,见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时,那个亲热劲甭提有多高兴了。
可是好景不长,被自己的父母发现后,马上就被送回“镇上的那个家”。
无论母亲如何哀求,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
虽然母亲也看到父母的眼泪,但每次她的父母都会咬紧牙,把她送回去。
每次讲到这儿,都会老泪纵横。
我知道,这将是母亲一生的痛,是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痕。
因此,我觉得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这种行为是不应该的。
这对孩子的一生都将造成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三、拓展延伸同学们看手中的补充资料《母爱无言》,阅读后,思考:1、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分别体现了什么?(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2、联系课文,看看两文有和相似点?3、联系自己,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阅读后思考交流。
四、情感升华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赞扬这种父母亲情,请同学们把已经收集到的有关这方面的名言、谚语、格言尽情地展示出来。
《父母的心》教案汇编10篇

《父母的心》教案汇编10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课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技巧。
2、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初读理情节、品读析人物、悟读明主旨。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教学重点:1、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2、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难点: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这两篇__让我们感受到:父爱如山,深沉而又伟岸;母爱如水,细腻而又温柔(板书)。
那么父母之爱又是一种怎么样的感情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父母的心》。
二、检查预习情况1、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老师指导补充2、(1)给下列字注音或组词:濑()佣()酬()舱()褴褛()(2)解释:失魂落魄:如数奉还:3、作者介绍同学们自愿举手回答和完善,老师补充注意事项:川端康成曾获得诺贝尔奖,作者身世对其创作的影响。
三、初读课文,理清情节1、阅读课文,初步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感受文中父母的心情变化。
2、划分段落,进一步掌握__结构和故事的展开破题(1、2)交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开端(3-6)想领养孩子。
发展(7-12)三次送换子女。
(送大儿子→用二儿子换大儿子→用小女儿换二儿子)高潮(13-16)要回女儿。
结局(17)一家六口团聚。
3、小结:这个故事的三次送换,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小说情节的一波三折。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再读课文,想想:三次换子女时,父母分别用了什么样的理由?有什么不同的表情?你能从中体会到父母什么样的心理?完成下表:次数理由表情心理五、悟读课文,明确主旨三读课文,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吗?要回孩子是爱吗?说出你的理由。
讨论后教师总结:在父母的心头,儿女就是他们一生不变的牵挂。
不管是风来了还是雨来了,他们永远是我们的庇护神。
正如俗话所说:手心肉,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
《父母的心》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父母的心》教案范文锦集六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感知故事内容。
2学习__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探究__主旨。
助读资料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
他是日__学界“泰斗”级人物,亚洲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1899年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
后来祖母父母和姐姐有陆续病故,孤独忧郁其伴其一生。
1926年写《伊豆的舞女》而成名。
1968年因《雪国》《千羽鹤》《古都》获诺贝尔奖。
一、自主预习,互检互测(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1、完成练习册上的字音字形部分。
2、预习完课文,你认为父母的心是什么?二、合作探究,理解课文(我的课堂我做主)1、复述故事注意:(1)抓住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讲。
(2 )语言简明生动。
2、穷父母为什么要一次次从贵妇人那里要回自己送走的孩子?每一次换孩子的理由是什么?神情怎样?这是什么写法?送孩子理由神情送走长子时用次子换回长子时用女儿换回次子时要回女儿时3、用笔勾画出你认为最精采,最能表达感情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4、你如何看待父母亲调换孩子是的理由?他们是父母亲的心里话吗?三、展示交流,精讲点拨(我参与,我快乐!)四、巩固训练,拓展提升(再接再厉!)1、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请你发表你的见解。
2、收集有关父母子女的格言、名句、诗歌或歌词。
3、请以“感悟亲情”为话题写一个片段,要有真情实感。
(200字左右)《父母的心》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课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技巧。
2、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初读理情节、品读析人物、悟读明主旨。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教学重点:1、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2、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难点: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这两篇__让我们感受到:父爱如山,深沉而又伟岸;母爱如水,细腻而又温柔(板书)。
《父母的心》教案汇总9篇

《父母的心》教案汇总9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学习目标: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联系生活,对__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检查昨天布置的预习情况导入。
老师提问:1、能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__的内容。
2、孩子,你认为该不该送?学生思考后,交流。
二、整体感知。
由于学生意见不统一,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出示.课件:1、用“圈点法”圈出父母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变化的词语。
2、根据父母的神态变化,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父母?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父母的,并说出理由?3、为何父母最后还是没有把孩子送掉?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读课文,然后各抒己见。
小结: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我们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这种至爱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再优厚的物质条件,也是不可能动摇这份天下最诚挚、最浓郁的感情的。
老师再讲一个发生在自己母亲身上的真实事情:我的母亲今年已近古稀之年,每次回家母女聊天时,母亲都会重复这样一个故事。
母亲小时侯家里姊妹多,家境贫困,她的父母把她送到镇上一个比较富有的人家。
但是母亲一逮着机会,就会偷偷地逃回家,每当回到家时,见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时,那个亲热劲甭提有多高兴了。
可是好景不长,被自己的父母发现后,马上就被送回“镇上的那个家”。
无论母亲如何哀求,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
虽然母亲也看到父母的眼泪,但每次她的父母都会咬紧牙,把她送回去。
每次讲到这儿,都会老泪纵横。
我知道,这将是母亲一生的痛,是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痕。
因此,我觉得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这种行为是不应该的。
这对孩子的一生都将造成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三、拓展延伸同学们看手中的补充资料《母爱无言》,阅读后,思考:1、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分别体现了什么?(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2、联系课文,看看两文有和相似点?3、联系自己,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阅读后思考交流。
四、情感升华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赞扬这种父母亲情,请同学们把已经收集到的有关这方面的名言、谚语、格言尽情地展示出来。
父母的心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明白父母的用心与爱心,进而感恩父母,为他们的付出做出回报。
2. 学生能够阐述自己认为父母最重要的关怀和教育方式,进而理解教育的真谛。
3.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与分享,激发对父母的关注和爱心,进而增强同学之间的情感沟通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以“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主题,主要内容包括:1. 带领学生探究父母的教育方式2. 通过分享及观察短片,了解父母的心情与付出3. 分组讨论什么是父母最重要的关怀和教育方式4. 展开父母的心情诉说与倾听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研究、观察、探究法,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的付出2. 短片播放、讲解、分享、讨论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父母的心情与教育方式3. 分组讨论、展开父母的心情诉说与倾听,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父母最关注和珍视的方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教育方式,并就此进行交流、讨论、回顾。
2. 观看短片及讨论(20分钟)2.1 展示短片,标题为《我,父母的孩子》,观看完毕后,向学生发问,引导他们表达对父母的关注和感受。
问答过程中梳理出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关注点。
2.2 分组讨论,每组围绕“什么是父母最重要的关怀和教育方式”,探讨并形成结论。
3. 父母心情诉说与倾听活动(30分钟)3.1 学生自由拟定表达方式,展开父母的心情诉说和倾听。
3.2 学生依次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心与感激,同时也倾听其他同学对父母的感悟和想法。
4. 总结(15分钟)通过总结,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付出与关注,增强对家庭的珍视和感恩,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五、教学要求1. 学生要做完整的心理准备,尊重其他学生的想法。
2. 教师要在活动中讲授相关的父母育儿知识,并与学生探讨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有意义的结论。
六、教学评估方式1. 课堂讲评和观察,对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做出评价和指导。
2. 收集学生论述的情感、思想、感受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对比和汇总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讨论和倾听深入了解了父母的关怀和教育方式,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感激和想法。
关于《父母的心》教案3篇_1

关于《父母的心》教案3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学习目标】1、学习__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重点难点】1、学习__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自主导学】1.《父母的心》作者是,(国)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
__选自。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uán故无精打cǎi如数fènɡ还xiàn慕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2分)①他衣衫褴褛,那副寒酸相在人群中也十分显眼。
褴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财主夫人一听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别的办法了。
失魂落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横线上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贫穷贫困①那位高贵的夫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位的父亲和他的孩子们。
②他家里能卖的都卖光了,生活非常。
酬谢感谢①我我的母亲,因为她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②钱呢,就算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吧。
5.速读全文,概括小说各部分的大意。
序幕: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穷人夫妇最后一次索回女儿,一家人团聚。
【自主合作探究】6.__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7.揣摩文中“父母的心”,根据下列情境,补写那对穷夫妇当时的心理。
示例:送走长子时:他们认为对方条件优越,送走一个孩子可让他过好日子,自己的负担也可减轻一些。
(1)用次子换回长子时:(2)用女儿换回次子时:(3)要回女儿时:8.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题目。
(4分)一位有钱的太太虽然年过四十,但还没有孩子。
《父母的心》教案(通用12篇)

《父母的心》教案〔通用12篇〕《父母的心》教案〔通用12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
3、体会父母的爱子之心。
4、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1、作者简介川端康成,____现、当代小说家。
出生在大阪。
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2、导语“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柯罗里〕“母亲的心是儿女的教室。
”〔比彻〕……引入《父母的心》一文。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这篇小说共19自然段,按照小说情节开展的根本规律,可以分为五个局部。
第一局部〔1—6〕,破题。
写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第二局部〔7—10〕,故事的开端。
写高贵的妇女想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第三局部〔11—13〕,故事的开展。
写穷男人和他的妻子三次换送子女给富太太的经过。
第四局部〔14—18〕,高潮局部。
上面三次送子换子已为矛盾冲突蓄足了势,这最后一次是要索回女儿,人物的矛盾冲突已开展到了顶点。
第五局部〔19〕,小说的结局。
一家六口终于团聚了。
三、探究课文假如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如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不能。
因为父母总是这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
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
假如一开场就加以回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
如今这样写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四、语言训练〔一〕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
《父母的心》教案合集5篇

《父母的心》教案《父母的心》教案合集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父母的心》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母的心》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体会课文中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学重点:体验和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我们来作个调查:知道爸妈生日的同学请举手。
(指名学生说说父母的生日)知道爸妈生日并给爸妈庆祝过生日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回答)看来,父母在我们心中有可能不是第一位,可恰恰相反,孩子在父母的心中却永远是第一位的:下雨时,总能见到父母送伞的身影,生病时,总能见到父母担忧的神情,生日时,仍能见到父母发自内心的会心一笑。
那么,我们今天就跟随川端康成一起来走近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心。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110页。
二、新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准备回答两个问题:①、请用简要的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②、你觉得这对父母可恶吗?他们居然要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货物一样卖掉。
说说理由。
(建议大家朗读)准备好了吗?荆老师注意到刚才朗读的过程中这个词有个别同学读得不很准确:褴褛谁能告诉我它怎么读?学生读相信通过刚才的朗读、思考,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在就请大家发表观点。
答案:①、本文写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
请2—3人发言,比比谁更简洁。
提问:其他同学怎么样?有没有比他更简洁的?②、(不可恶。
a、他们地位低下。
一家六口,生活艰难,把孩子送出去,是现实所迫。
b、富人家条件好,孩子去了能过上好日子,也会减轻家里的负担。
c、他们最终还是把孩子要回来了。
因此,这对父母并不可恶。
)过度:这对父母不但不可恶,而且在内心深处痛苦地挣扎着,他们所作的一切源于对孩子的爱。
《父母的心》教案汇总8篇

《父母的心》教案汇总8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学习目标】1、学习__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重点难点】1、学习__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自主导学】1.《父母的心》作者是,(国)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
__选自。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uán 故无精打cǎi 如数fènɡ还 xiàn 慕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2分)①他衣衫褴褛,那副寒酸相在人群中也十分显眼。
褴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财主夫人一听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别的办法了。
失魂落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横线上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贫穷贫困①那位高贵的夫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位的父亲和他的孩子们。
②他家里能卖的都卖光了,生活非常。
酬谢感谢①我我的母亲,因为她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②钱呢,就算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吧。
5.速读全文,概括小说各部分的大意。
序幕: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穷人夫妇最后一次索回女儿,一家人团聚。
【自主合作探究】6.__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7.揣摩文中“父母的心”,根据下列情境,补写那对穷夫妇当时的心理。
示例:送走长子时:他们认为对方条件优越,送走一个孩子可让他过好日子,自己的负担也可减轻一些。
(1)用次子换回长子时:(2)用女儿换回次子时:(3)要回女儿时:8.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题目。
(4分)一位有钱的太太虽然年过四十,但还没有孩子。
父母的心教案

父母的心教案父母的心教案15篇父母的心教案1【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品味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阅读中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至爱亲情,并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用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1课时【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师:现在,我来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最崇拜的人是谁?师:看来大部分同学的最崇拜是明星,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份一个专家对日本、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请你对“英雄、明星、父母”三种类型的人进行主次排列。
调查结果:日本人把父母放在第一位,英雄其次,明星第三;美国人把英雄放在第一位,父母其次,明星第三;中国人把明星放在第一,英雄其次,父母第三。
同学们,中国学生把父母放在第三位,与大家的看法大致相同。
你们能联系自己的父母说说其中的原因吗?2.作者链接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
出生大阪。
幼年父母双亡。
后来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
1968年因《雪国》《千鹤》《古都》获诺贝尔奖.【合作探究展示】一、品读课文,反弹琵琶激疑(一)初读,理情节。
设疑师:初读课文,我觉得文中的这对父母真可恶,他们居然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货物一样的卖掉。
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说说这对父母真的可恶吗?(二)二读,抓神态师:当老师读完第二遍的时候,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对父母“心狠”。
他们把三岁的小女儿送去姑且不论,单是每次送孩子时,总是“雄纠纠,气昂昂”的。
同学们,你们有同感吗?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并结合文中关键的词语谈谈自己的看法。
(1)找出文中在送换孩子时描写父母神态的词语。
追问:由以上分析可见这些描写神态的词语传达出父母怎样的心情?(三)三读,析语言师:虽然这对父母“不可恶”、“不心狠”,但读了第三遍课文后,我觉得他们很“狡猾”,因为他们找了种种理由要回孩子。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_共10篇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_共10篇范文一:《父母心》教学设计《父母的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重点)2、过程与方法激趣——品读——拓展3、情感态度的与价值观学会珍惜至亲至爱的感情,学会感恩(难点)教学课时一课时内容步骤:一、课前激趣,融洽师生关系师生对话,拉近距离,消除学生紧张感。
二、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1、提出问题:你最崇拜的人是谁?2、要求学生结合一份问卷调查,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自己父母的看法。
三、品读课文,反弹琵琶激疑(一)初读,理情节——探讨文中的父母的行为是否可恶。
1、教师反弹琵琶,谈初读课文的感受:文中这对父母的行为真可恶。
2、学生速读课文,并联系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看法。
(二)二读,抓神态-—探讨文中的父母是否心狠。
1、教师再次反弹琵琶,谈读课文的感受:文中的这对父母心狠.2、学生跳读课文,划出关键问语,并据此谈自己的看法。
(三)三读,析语言——探讨文中的父母是否狡猾。
1、教师再次反弹琵琶,谈三读课文的感受:文中这对父母很狡猾。
2、学生再次跳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据此谈自己的看法。
(四)四读,明主旨—-探讨文中的父母是否为了致富.1、教师继续反弹琵琶,谈四读课文的感受:文中这对父母送出子女为了致富。
2、学生再读课文,并分组讨论,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文章通过对这对父母言行神态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对可怜又可敬的父母.四、拓展延伸,讲故事谈感想1、要求学生将平常收集到的有关的父爱、母爱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2、教师补充相关故事。
(两份账单)3、学生回想父母平常对自己关心的情景,并畅谈感想。
五、布置作业,表示感恩之情要求学生回家后为父母做的一件小事.范文二:《父母的心》教学设计**县茂华中学张国强[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采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3、体会父母的爱子之心。
[重点难点]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父母的心》教案汇编五篇

《父母的心》教案汇编五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级别:市级开课时间:开课班级:八(1)班开课教师:__学习目标: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父母的心》教案。
2、能联系生活,对__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教案》。
由检查昨天布置的预习情况导入。
老师提问:1、能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__的内容。
2、孩子,你认为该不该送?学生思考后,交流。
二、整体感知。
由于学生意见不统一,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父母的心》教案篇2〖学习目标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课前学习欣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创设情境:__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__后补充:父母的心是--------- 阅读__思考2.组织学生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后完善补充自己的思考小组交流,完善自己的思考3.教师引导小组互评代表的发言,并作适当的点评评价,修改小组的发言稿〖教学反思第二块:对比阅读: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交流:__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在《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发言2.组织学生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分组准备材料准备辩论3.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爱是什么?认真参考辩论总结评价教学反思〖课后学习1.“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
在学习了这篇__之后,请你发掘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这种浓浓的爱。
2.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以“父母心”为话题组织一次交流会。
《父母的心》教案7篇

《父母的心》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父母的心》教案7篇本文主题为《父母的心》教案7篇,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系列关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教学案例。
2022关于《父母的心》教案3篇

a、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b、送走长子时。 c、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d、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e、要回女儿时。 答案:①、虽然理智告诉他们可以送出孩子,但这种理智经 不起时间和感情的折磨,理性决策经不起感情的考验。爱子之心 使他们难以割舍任何一个孩子,不得已,她们又向贵妇人要回了 孩子。 3、三读感悟: 过度:文中的父母忍受不了与孩子的骨肉分离,最终把孩子 要回了,那么,这一家人今后的命运将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结合 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四人小组讨论,时间 3 分钟) ①、这一家六口今后的命运将会怎样呢?越多越好。 答案:学生可以想象:a、一家六口经过艰苦奋斗,终于翻了 身,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b、一家六口到财主夫人的公司打工,由于工作出色,大儿子 最终成了总经理家业的继承人。 c、由于找不到工作,走投无路,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 d、生活艰苦、父母后悔没有送走孩子 e、贵夫人认这几个孩子为干女儿、干儿子,给父母孩子提供
第12页 共13页
多与父母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 关心父母,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帮父母做一件事,让他们感受孩子的爱 给父母写一封信…) 5、同学们说得多好啊,把这些内容连在一起就是一曲爱的赞 歌。这一切一切的爱都源于父母有一颗赤诚的晶莹透亮的爱子之 心,荆老师现在把这爱的赞歌浓缩成一句话:父母之爱如暖阳 无 私奉献给大地 来作结。 并把它赠送给在座各位的爸爸妈妈。 三、作业 1、请展开你的想象,选择一种结局进行续写。 2、请同学们把自己内心的美好祝愿浓缩成一副对联,并发挥 我们班的特色,用毛笔写就送给你挚爱的父母。 四、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小说中的主人公因为有了父母浓浓的 爱心,他们一定能克服生活上的艰难险阻,健康而幸福地活着。 同时也让我们祝愿普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平安渡春秋,让亲情 永驻人间。 也希望大家把这种爱的感觉延续到课后,让我们以笔传情。
2023年关于《父母的心》教案三篇

2023年关于《父母的心》教案三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学习目标: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联系生活,对__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检查昨天布置的预习情况导入。
老师提问:1、能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__的内容。
2、孩子,你认为该不该送?学生思考后,交流。
二、整体感知。
由于学生意见不统一,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出示.课件:1、用“圈点法”圈出父母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变化的词语。
2、根据父母的神态变化,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父母?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父母的,并说出理由?3、为何父母最后还是没有把孩子送掉?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读课文,然后各抒己见。
小结: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我们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这种至爱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再优厚的物质条件,也是不可能动摇这份天下最诚挚、最浓郁的感情的。
老师再讲一个发生在自己母亲身上的真实事情:我的母亲今年已近古稀之年,每次回家母女聊天时,母亲都会重复这样一个故事。
母亲小时侯家里姊妹多,家境贫困,她的父母把她送到镇上一个比较富有的人家。
但是母亲一逮着机会,就会偷偷地逃回家,每当回到家时,见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时,那个亲热劲甭提有多高兴了。
可是好景不长,被自己的父母发现后,马上就被送回“镇上的那个家”。
无论母亲如何哀求,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
虽然母亲也看到父母的眼泪,但每次她的父母都会咬紧牙,把她送回去。
每次讲到这儿,都会老泪纵横。
我知道,这将是母亲一生的痛,是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痕。
因此,我觉得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这种行为是不应该的。
这对孩子的一生都将造成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三、拓展延伸同学们看手中的补充资料《母爱无言》,阅读后,思考:1、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分别体现了什么?(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2、联系课文,看看两文有和相似点?3、联系自己,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阅读后思考交流。
四、情感升华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赞扬这种父母亲情,请同学们把已经收集到的有关这方面的名言、谚语、格言尽情地展示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明确“父母的心”的真正含义,在至爱亲情中受到教育。
2、明确本文采用对话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
2、对话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同重点。
教 法:
在对比中品味文本,体味课文感人的原因。
课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事,酝酿感情气氛。
二.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作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伊豆的舞女》(成名作),另外,《雪国》《千只鹤》《古都》获诺贝尔奖。
三.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找出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并概括人物所做的事。
2、复述课文。
四.比较研读。
1.结合复述的情况带学生读文后练习一中的文段。
问:改写得怎么样?
质疑:与课文相比,课文更感人,为什么?
2..用二子换长子,穷夫妇陈述的理由是什么?
自己的话概括 书上的话品读。
3..用女儿换二子,去要回女儿,这理由分别是什么?
自己的话概括 书上的话品读。
4..小结:
对话细节描写的作用。
5..送子,要子的理由是各不相同的,老诗意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呀,认为理由是相同的。
思考交流:穷夫妇送子、换子、要回女儿的根本理由是什么?
明确:父母的心
6..找出自己认为感人的句段朗读,问:课文为什么感人?(明确父母的心的内涵,学会感恩;体会对话细节描写的精妙,进行读名著的引导)。
五.布置作业
用对话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段精彩的对话,来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板书设计:“父 母 的 心”对话细节描写。
比 较
比 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