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ppt课件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ppt课件
而是相反, 中国的封建地主是把政治权力交出来,集中起
来二交给、代外表在他需们要的:皇帝及其下属的各级官僚机构, 由皇 帝(通一过)其属具下体官时僚代机:构国代家表统整一个;地疆主域阶变级化来;行以使前政制治度权
力 ,用这种办法来统治农经民验教,其训中;包统括治自者耕个农人;也观用念这…种…
方(式二来)协调总地体主环之境间:的各种矛盾 。
巩固练习
1.(2017 南通质检)“考秦之制,…… 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 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 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B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
加强中央集权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
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围绕 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中央和地方
2、其演变的内在用意是什么?
强化中央集权
探材料究一:周制王度、演诸侯变、之卿因大夫的权力一层层逐次瓦解 ,
到了战国 ,终于初步形成了与中国封建生产关系———
地领一主地中制上、国经将内的济军在地相权主用适、…意应行…:的政不(专权可制加、能主司强像义法君西中权欧主巩央、庄专集固财园制权政统主和制权治那度中等样。集央,于集在一自权身己)。
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君主 的最后决定权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
探究三:制度演变影响
材料一 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 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 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 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 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 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

(完整)从汉至清君主专制的演变ppt

(完整)从汉至清君主专制的演变ppt
【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君主专 制被颠覆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体制主要涉及中央 与地方的关系,题干现象与中央集权体制无关,故B项错误;题 干中的现象都是在皇帝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选择可以信 赖的人来暂时掌管权力,这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态形式,故C 项正确;皇权至高无上,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2014高考天津卷)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
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题干中的现象都是在皇帝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选择可以信赖的人来暂时掌管权力,这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态形式,故C项正
确;
D项“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符合西汉前期的情况,而外戚干政是在两汉后期。
察举制
品行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门第
隋唐
科举制 才学
方式 举荐
评定授官 考试
2.发展规律:
①标准:
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 平
②选官权: 从地方收归中央
③选择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
3、科举制图所示为《唐书》 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 唐代科举制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一)两汉:中外朝制度
1.调整原因:
皇帝
中朝 决策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外朝 执行
丞御 太

史 大


有事上报
九卿
丞相位高权重, 威胁皇权。
2.运作程序:
3.影响:
相权一分为二; 削弱相权,加强 皇权。
(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 P8史论拓展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PPT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PPT

四、礼乐制度
实质:维护宗法分封制制度的工具
五、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 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练习巩固:
1.据《独断》记载,三代(夏、商、周)的“一夫多妻制” 情况是这样的:“天子娶十二,夏制也,二十七世妇。殷 人又增三九二十七,合三十九人,八十一部御女。周人上 法帝喾正妃,又九九为八十一,增之合百二十人也。天子 一娶十二女,象十二月,三天人九嫔。诸侯一娶九女,象 九州,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这段 材料不能说明 A.父权家长制家庭普遍实行“一夫多妻制”,并在诸妻中 B.众多嫔妃、妻妾所生的一大堆子女如果不划分个先后次 C.划分先后次序,立定章法的办法就是以父亲的身份和子 出生的先后,把所有的子女,划分为“嫡”和“庶”两类 D.
三、宗法制
4. 作用: 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 封制 ③是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 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前提和基础,分封制 是宗法制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4.考察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如果从社会形态 来说,可以划分为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 制度;如果从政治体制来说,可以划分为分封制和中 央集权制(如郡县制);如果从权力系统来说,可以 划分为血缘集权统治和政治集权统治。中国古代早期 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王位世袭 B.等级森严 C.有浓厚血缘色彩 D.中央高度集权
2.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使 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疑(拟) 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 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 B.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第3课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

第3课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

收精兵:改禁军统领机构为“三衙” 发兵权归枢密院; 收精兵:改禁军统领机构为“三衙”,发兵权归枢密院; 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制钱谷:地方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制钱谷:地方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影响
一、发展演变历程
西汉:汉承秦制, 1、西汉: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隋唐: 2、隋唐:
材料三
情景材料
材料四 “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朝 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朝 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考试制度虽然产 生于等级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但其“ 生于等级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但其“公开竞 平等择优” 争、平等择优”的精神却具有超越封建时代的特 为世界所接纳,它被称之为中国的“ 性,为世界所接纳,它被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 发明” 发明”。
▲内阁制与宰相制的比较:
宰相制 相同 地位 职权 对皇权作用 法定,制度赋权 法定, 参与决策 制约皇权 内阁制 非法定, 非法定,咨询机构 无决策权 不能制约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不 同
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 ▲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产物,无决策权。不能对皇权制约。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产物,无决策权。不能对皇权制约。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分权民主的象征,总揽行政。有助于防止专制。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分权民主的象征,总揽行政。有助于防止专制。
特点: 特点:
中央: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皇权不断加强, 中央: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皇权不断加强, 地方: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地方: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权力不断削弱
结果:中央集权与皇权占了上风 皇帝越来越成为国家中枢 占了上风, 结果:中央集权与皇权占了上风,皇帝越来越成为国家中枢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16
知识迁移
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 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 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 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 ) A.地方武将拥兵自重现象普遍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 C.西北边患的威胁得到了缓解 D.事权分割导致冗官现象严重
最新版整理ppt
19
最新版整理ppt
20
图表释义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推行 推行于西周,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至 确立于元
时代 时期趋向瓦解
元建立前
与中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 郡县是中央政府 行省是中书省
央关 中央政府,诸侯的 下属的地方行政 的派出机构,
不 系 权力和地位可以世 机构,官吏由皇 行政长官直接
9
(二)唐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唐朝设藩镇(节度使)
“安史之乱”发生
“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形成
藩镇与节度使: 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
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 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 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 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堵 塞边帅入相的路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 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结果给胡人节度使 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机会。
中央权力不 断加强。
2
秦汉---明清地方行政的设置概况
秦朝

汉末魏晋




唐朝 宋朝






元朝
行省 路 府 州 县
明朝
承宣布 政使司


清朝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PPT课件11 2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PPT课件11 2
二府;中书门下、枢密院 三司:___、 ____ 、____
7.元:实行一省制,即__,六部归入
皇 帝 中朝
尚 侍 常 书 令 中 侍
决策机构
外朝 执行机构
丞 御 太 史 相 大 尉 夫 有事上报 九 卿
皇帝 中 书 省 吏 户
起 草 诏 令
尚 书 省
负 责 执 行
门 下 省
封 驳 审 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 ?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 ;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 ;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 ;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 ;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 ;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1、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3、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6、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7、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要玩就玩好人生这场大游戏。 9、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10、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11、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空虚;没有压力的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的生命就会黯淡。 12、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邹韬奋 13、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14、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6、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 1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 鲁迅 19、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 20、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21、不要因为自己还年轻,用健康去换去金钱,等到老了,才明白金钱却换不来健康。 2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都是自己内心制造的。 23、命运负责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2、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3、你今天必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好让你明天可以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 4、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的得心应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PPT课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PPT课件

本课要点回顾
• 1、明朝通过废除 宰相制度 ,设立 • 内阁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 2、清朝通过设立 军机处 ,使君主 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 明太祖忌大臣权重,自洪武十三年杀胡 惟庸后,不设宰相。但“政皆独断”却 又造成政务丛集于一身的矛盾。据统计, 洪武十七年(1384)9月14日至21日, 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 660件,共3 391事, 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 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 仍无法处理好。
• 胡惟庸
中书省
丞相
六部
• 2、()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 入值文渊阁,内阁出现。
• 明成祖
殿阁大学士
• 3、内阁中主持阁务的阁臣被称为()。
• 首辅
• 4、清初,奏章票拟由()负责,但军国机 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定夺,皇权受 到很大限制。
•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课堂练习
• 5、康熙亲政后,中枢机构一分为三,() ()与()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 权于皇帝。
2、设立内阁 (1)设立原因 (2)内阁地位的提高 (3)内阁的性质特点
•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 1、背景:清初皇权极大受限 2、措施: (1)康熙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三足鼎立。 C军机处设置的作用 • 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复习参考题
• • • • • 1、本课要旨是什么? 2、明清两朝是如何加强君主专制的?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有何影响? 4、见 《本课测评》(教材19页) 5、见 《学习延伸》(教材19页)
课堂练习
• 1、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 (),同时,裁撤()和(),以()分 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 答案提示:同意。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主 要助手,其权力主要有两项:一是参谋最 高决策权(决断权在皇帝),一是总领最 高行政权。因此,宰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 策并执行,一方面起到辅佐皇帝治国的作 用,一方面对皇权又具有制约作用。废除 宰相制度对加强皇权有利,对防止权臣专 权有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
3、北宋的中枢机构
思考:如何解决相权与皇权的矛盾? A:北宋中央官制——“二府”三司: (1) “二府”:是指中书门下省和枢密院; “三司是
指国家的财政部。 (2)中书门下——掌管行政(宰相由副宰相参知政事牵
制)
枢密院——掌管军政(三衙牵制) “三司‘——掌管财政(度支、盐铁、户部) (3)特点;再次分权;相权一分为三,行政、财政和军 政分解。
明中期 以后
正式设 开始参与军国 立内阁 大事的商讨
地位逐渐上升
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奏章的 权力越来越大 批复意见。“票拟权”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 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 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 之职掌,终以贾祸。”——《神宗实录》卷
结论:明朝内阁虽然有类似于宰相的 职权,但不能统领百官、指挥诸司。它始 终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 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皇帝的烦恼
• 好了歌
君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选官制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 度
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监察制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度
1、西汉武帝时:
建立中朝
皇 帝 执行机构
中朝
外朝
尚侍常 书
决策机构令 中 侍
丞御太 史
相大尉 夫
有事上报
元代的一省制也是如此吗?
皇帝 内殿阁
厂卫 五军都督府
吏户礼兵刑 工
明朝时期的 中央集权体制
全国 军队
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废丞相:
① 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亲掌六部。 ②影响:
2)设内阁:
时期 名 称
职权
明太祖
设殿阁 仅备皇帝顾问兼 大学士 协理章奏
特点(地位)
品秩较低, 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
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D
3、宋朝中枢权力体系
皇帝
三省
二府
三司
中尚 门 书书 下 省省 省
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 部部部部部部
中书 门下
枢密 院
宰相
枢密使
参知政事 调 (副相) 兵

三衙 禁军
统 兵 权
度盐户 支铁部
三司使 计相
三省基本不参与政事 行政
军政
宋朝进一步分割、削弱宰相的权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历程)
秦朝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度的形成
从汉到元 明清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度的发展完善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度的顶峰及衰落
(一)中央官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反映了皇权的加强)
秦: 三公九卿制 西汉:中外朝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北宋:“二府三司”制
元: 一省制(只设中书省) 明: 废丞相,设内阁六部制 清: 设军机处
将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 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 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 而已。
——《朱子语类》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意旨中包含 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 些部门去执行?
包含了中书省、门下省宰相和皇帝的意见。尚书 省交给六部中相关部门去执行。
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 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 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 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 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九卿
2、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书省
起草诏令
尚书省
负责 执行
门下省
封驳审议




2019/7/26








6
2、隋唐——三省六部制
1)职责:
中书省:起草诏令 门下省:封驳审议
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执行
2)运行顺序: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3)特点:
4)作用:(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A、相同: 都是分权制衡,防止专权 B、不同:
①目的: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加强皇权;三权分立
是为了防止任何机构或个人专制,保证 权利属于人民。
②本质: 三省六部制是封建君主专制; 美国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民主。
1.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 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
相权和皇权的冲突
说明什么?
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和法律的制约。
三省六部与三权分立(补充)
隋唐时期确立的三省六部制是专制制度 下的分化事权,三省之上还有一个独断专权的 皇帝,是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近代西方 的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体现, 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Βιβλιοθήκη 清朝的中枢权力体系皇帝
军机处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国大事)
吏户礼兵刑 工
(六 )清朝:设军机处
1、时间:雍正年间
2、最初目的:为处理西北军务
3、权力变化:后扩大到机要政务
(内政外交、军政大计、重大案件)
4、特点:
军机处内景
皇帝亲定,品级不高,保密性强,行事快捷,跪受
笔录,上传下达。(完全听命于皇帝)
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演变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一)中央官制的发展演变 (二)选官制度的变化 (三)监察与谏议制度 (四)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课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 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等史实,认 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结果: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4、元朝--- 一省制
皇帝
中书省
长官为左、右丞相 和平章政事








相部权重新部加强 部

课堂设问 :你能否从结果上对中国古代行政体制 演变的总趋势做一简要评价?
相权逐步削弱,皇权逐步加强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 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审 议、执行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 又使三省互相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 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B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
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
一项是 ( )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