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案例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教案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1.1 教学目标了解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的基本概念。
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的定义和特点。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效果。
1.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和挑战。
案例分析: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小组分享: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学习成效的影响。
第二章:学习者分析2.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
理解学习者分析对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的识别方法。
学习者分析的步骤和工具。
学习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2.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实践练习:使用学习者分析工具进行学习者分析。
小组分享:学习者分析对教学设计的启示和应用。
第三章:学习目标设计3.1 教学目标学会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理解学习目标对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学习目标的定义和特点。
设定学习目标的原则和方法。
学习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设定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的重要性。
实践练习:制定一份学习目标明确的教学计划。
小组分享:学习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和效果。
第四章:教学策略设计4.1 教学目标学会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习。
理解教学策略设计对教学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定义和种类。
选择教学策略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选择适合不同学习目标的教学策略。
实践练习:设计一份教学策略计划。
小组分享: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和效果。
第五章:教学评估设计5.1 教学目标学会设计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法。
理解教学评估对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教学评估的定义和目的。
设计教学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教学评估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第七节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板
研究性学习的性质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
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提倡学生主动
参与,发现问题、探究问 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是 学习者主动学习的一种方 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
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 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 有计划的学习机会。 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 课时数,学生可在教师的指 导下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
现代中学生的消费状况与消费观 高薪能养廉吗? 关于“政府采购”的研究 中国传统民俗研究 中国古建筑研究 月相变化观察及分析 当地交通问题及分析 水资源浪费的研究 家乡城镇化专题调查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 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 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 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 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 用知识的能力。
社会调查类 观察记录类 参观访谈类 实验研究类 设计制作类
完善问题的陈述 ……的现状和展望 ……的调查研究 ……的研究综述 关于…….的思考 关于…….的研究 ……的实验研究 ……的分析和对策研究 ……初探 ……对……的影响 ……的……测定 ……的处理方法的研究 ……在中……的应用研究
WebQuest设计模板
3、资源 指明学生可以用于完成任务的网址。 对资源进行描述,以便学习者在点击前就知 道自己通过访问该网址能获得什么。 4、过程描述 介绍学生完成任务应遵循的步骤, 此部分是探究的关键。一定要使步骤清晰简 明。 5、评价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如何 被评价。也可以创建自我评价表。 6、通过一两句话总结一下学生完成 WebQuest将会获得或学到什么. 资料来源: http//olp.swlauriersb.qc.ca/webquest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2)培养学生善于倾听、表达、沟通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选取“极限与连续”这一章节进行教学设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 课堂讲授(1)介绍极限的概念、性质及运算法则;(2)讲解连续的定义、性质及判断方法;(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极限与连续的关系。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提炼出解题方法;(3)教师点评,纠正学生错误,强化重点。
4. 小组合作(1)分组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3)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归纳(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2)强调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拓展(1)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拓展知识面;(2)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自身能力;(3)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3.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五、教学反思1. 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3.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成长。
《揠苗助长》教案: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课堂
《揠苗助长》教案: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课堂。
一、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主动性揠苗助长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育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
因此,这种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他们自由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问题导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发现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思考,探究知识点的本质和相关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二、构建有效课堂,注重合作学习揠苗助长教学法的另一个核心理念是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他们共同探讨问题,以更加深刻的方式掌握知识。
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反馈和评价。
通过对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注意引导与评价在实践中,揠苗助长教学法需要教师注意引导和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思考问题。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地评价,从而有效地发现问题。
在引导学生方面,教师应该注重问题导学。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分析、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问答、考试、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适时提出改进建议。
揠苗助长教学法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学习意识。
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很多优点,并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支持。
《做学习的主人》教案
5.学生分享:鼓励学生提问的老师。
6.思考:为什么爱提问才是爱思考的呢?
7. 学生分享。
【设计意图】呈现学生生活中能感同身受的现象,引起学生共鸣思考自己对于提问的心理,在讨论中克服心理障碍,进而对生活及学习中的问题及时提问并反思自己的行为。
环节二:克服心理障碍,在生活学习中多思考多提问。
1.出示情境:洋洋的烦恼
我在学习的时候也常常会有问题,我担心其他同学会笑我,害怕同学说提这个问题太傻了。上课的时候我也有许多许多的疑问,但是我看大家都不问,我也不好意思问,我怕别人嫌我问题多,我该怎么办?
2.提问:你有过同样的想法吗?你怎样看待这样的想法?
《做学习的主人》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懂得生活中处处有“问号”。
2.能够克服提问的困惑及顾虑,多观察多思考主动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
3.养成爱提问的习惯并体会提问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够克服提问的困惑及顾虑,多观察多思考主动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养成爱提问的习惯并体会提问带来的乐趣。
教学过程
4.小结:留心观察生活,对生活里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努力去寻找答案,我们的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有可能有大的收获。
5.写一写心中的小问号。
6.聆听问号之歌。
7.故事:宋濂爱提问
【设计意图】图片引入,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号”,进而使学生真正理解生活之中处处是问号。
4分钟
环节二:克服心理障碍,在生活学习中多思考多提问。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5分钟
环节一:欣赏图片,懂得生活中处处有“问号”。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板-26页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板-26页教学设计模板主题:学英语学科领域:语文、英语年级:初中课程名称:英语单元学习时间:5天课程目标:1. 学生能够学习英语的基础知识。
3. 学生能够培养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课程内容:Day 1:学习基础英语单词- 学生首先学习英语的基础单词,并进行拼读练习。
- 利用单词,完成简单的英语句子,并通过交谈来练习口语表达。
- 学生学习英语听力,并通过听取课文跟读来提高口语水平。
- 通过听取课文,学生同时也能够学习英语中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
Day 5:综合练习- 学生在综合练习中,应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
- 通过综合练习,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综合应用到不同场景中。
教学策略:1. 告知学生英语是一门需要练习的语言。
2. 利用课文、多媒体教具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英语。
3. 学生在与同学交流时,鼓励使用英语,加强口语练习。
4. 学生之间互相分享学习心得及方法,帮助彼此提高。
评价与反思:1. 每学期初期,针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测验,来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2. 在每一阶段新知识的学习之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相应的练习,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3. 定期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考核,来帮助定位和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4. 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互动交流,分享所学习的内容和经验,促进长期学习效果的提高。
总结:上述教学设计通过让学生在锻炼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同时,强化对英语语法和词汇的掌握,从而真正实现国内英语教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为出发点,以课程理念为指导,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帮助每一个孩子在英语学习上做得更好。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九年级数学,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接触的一门课程,与数学的概念、性质、公式、定理和推理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初中数学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思维方法还没有形成,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也有一定的困难。
这种困难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还不够高等方面。
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
我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中进行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之中去,可以让学生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主动。
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一、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使实验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所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孩子们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热爱数学、参与数学活动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4.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的习惯和方法。
5.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他们懂得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通过课堂实践,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我在教学七年级数学时,每节课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体积”这一知识点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有两个实验班的同学参加团体活动,讨论如何得出相同的结果,然后分成两组,分别测量体积。
一组利用公式计算出体积;另一组在现场进行测量,最终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并且还根据测量结果建立了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使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同时在学习“长度”这一知识点时还利用了计算模型来解答该题。
利用这些案例能够提高学生之间对数量关系的认知能力,还能使他们对时间产生疑问。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教案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2)能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热爱真理、善于探究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主学习的方法与技巧(1)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3)教会学生运用多种渠道获取知识的方法。
2. 合作探究的策略(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2)分工合作,发挥团队优势;(3)总结汇报,分享研究成果。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提前预习;(2)教师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3)教师准备合作探究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课堂实施(1)自主学习环节:学生根据任务单独立学习,教师巡回指导;(2)合作探究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3)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动手实践,教师现场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2. 结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实践操作的成果,如作品质量、解决问题能力等;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成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2. 课件:制作精美、生动的课件,辅助教学;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4. 实践材料:准备相关的实践材料,便于学生动手操作。
六、教学方法1. 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习兴趣;2.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3. 案例分析法:提供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4.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以学为主的建构主义教学案例
20XX年以学为主的建构主义教学案例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廿年中,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给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换句话说,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二、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1/ 14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
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
(完整word版)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重点
1.“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原则
2.“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3.“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难点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模式的运用
教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学生自主练习
教学过程
第四节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课程名称
教育技术学
课时
1课时
课型
多媒体讲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知道“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原则
2.了解“以学为主”教学设计模式中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知道良构问题和非良构问题的概念以及区别。
过程方法目标
学会根据“以学为主”教学设计模式自己设计一个教学设计案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领会“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意义。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三、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1.学习目标分析
在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学习目标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主题包含在学生当前要学习的知识内容里,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即可得到达到教学目标的知识点,进而即可确定学习知识主题。
组织形式:学习活动中心、或学习资源中心(关键是良好的目录索引、便捷的检索方法、多种形态的资源共存,非单一的资源中心);
主题网站的方式,通过超媒体链接而成的虚拟资源中心(良好的组织结构、便捷的检索功能、开放的资源空间,资源的利用者也是资源的建设者)
组合资源形态:文本、图形、声音、视频、动画
丰富的资源集合:尽可能的收集与教学主题相关资源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教案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1.1 教学设计的定义解释教学设计的含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强调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教育领域的作用。
1.2 教学设计的原则介绍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原则,如学生主体性、个性化学习、合作学习等。
解释每个原则的具体含义和实施方法。
1.3 教学设计的过程阐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学习需求分析、学习目标设定、教学策略选择、评估与反馈等。
举例说明每个步骤的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章:学习者的特征与需求分析2.1 学习者的特征介绍学习者的年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动机等特征。
解释如何根据学习者的特征进行教学设计。
2.2 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强调学习者需求分析的重要性,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介绍学习者需求分析的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2.3 学习者差异的应对策略讨论如何应对学习者差异,如提供不同层次的教材、调整教学难度等。
强调尊重和学习者差异的重要性,以促进公平教育。
第三章:学习目标的设定与教学策略选择3.1 学习目标的设定解释学习目标的含义和作用,以及如何清晰地表述学习目标。
强调学习目标与教学设计的关联性,以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
3.2 教学策略的选择介绍各种教学策略,如直接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
解释如何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3.3 教学媒体的运用讨论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和选择,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
强调教学媒体的适切性和有效性,以支持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四章:教学活动的设计4.1 教学活动的定义与重要性解释教学活动的概念,以及它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
强调教学活动应与学习目标紧密相关,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4.2 教学活动设计的要素介绍教学活动设计的要素,如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等。
解释如何根据这些要素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4.3 教学活动的实施与评估讨论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法,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强调评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以改进教学设计和提高学习成果。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教案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念;(2)掌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技巧;(3)能够独立完成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学习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思路;(2)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法;(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2)增强教学设计的创新意识;(3)提高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念(1)介绍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概念;(2)分析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特点;(3)阐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意义。
2.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法(1)任务分析法;(2)学习需求分析法;(3)目标导向法。
3.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技巧(1)创设学习情境;(2)设计学习任务;(3)制定评价标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讲解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念;(2)引发学生对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兴趣。
2. 案例分析:(1)分析典型案例;(2)引导学生探讨案例中的教学设计方法;(3)总结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教学设计实践;(2)教师点评并进行指导;(3)学生互评,总结经验。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2)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3)评估学生对教学设计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 成果性评价:(1)评价学生完成的教学设计方案;(2)分析学生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3)给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教材;2. 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案例;3. 工具:教学设计软件和辅助工具;4. 网络资源:教学设计相关论文和教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环节,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
以学为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以学为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案例一:计算机编程教学在计算机编程教学中,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设计一个全方位的学习系统。
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课程学习和练习,同时可以通过在线论坛和讨论组与其他学生交流和讨论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发布课程内容和作业任务,并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分。
此外,还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和模拟软件进行编程实践,提供更真实的学习体验。
案例二:语言学习教学在语言学习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设计一个个性化学习系统。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习语法、词汇和听力等基础知识,并通过在线练习和作文评改来提高写作和口语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提供教学资源和学习指导,并与学生进行线上辅导和答疑。
此外,还可以利用语音识别和虚拟角色进行口语对话训练,提供更实用的语言学习环境。
案例三: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设计一个互动式学习系统。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习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并通过在线练习和作业来提高解题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发布课程内容和习题,提供解题思路和答案解析,并与学生进行在线讨论和互动。
此外,还可以利用数学建模软件和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际问题的模拟和探索,提供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学习体验。
案例四:科学实验教学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设计一个虚拟实验室。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观看实验视频和动画,学习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通过虚拟实验软件,学生可以进行实验模拟和数据分析,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提供实验指导和评估标准,并与学生进行在线讨论和解答疑问。
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实时数据,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科学研究和实验项目。
案例五:艺术教育在艺术教育中,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设计一个创作与展示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习艺术理论和技巧,并通过在线创作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和编辑。
作品可以通过在线展览和评选,与其他学生和艺术家进行分享和交流。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一、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学为主,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当今教育的主题。
新课程提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更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包括课堂中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怎样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交流、合作、思考、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学生的行为表现,借此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即使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兴趣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
以学论教,从关注“教”到关注“学”。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教师不应再充当导演的角色,而应成为学习情境的创造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课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可能的反应,思考相应的对策,了解学生的需要,真正上好每一节课。
课堂教学不应再成为教师自我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和会学,才是教师的本职工作。
案例:对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C语言课堂中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努力传统的C语言教学模式以“教”为主,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大量的知识,学生在课内或课后去理解消化、应用课堂的内容。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传授的知识面广而深入,对于有一定基础并热爱编程的学生在课堂上吸收的内容较为丰富,能较好地打好他们的编程理论基础。
但是,该方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得这一批学生学习较为被动,而且由于课堂知识点广泛而深入,知识量过大,学生听课会感觉很累,这大大地降低他们对学习C语言的热情和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倦该门课程的学习,而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从高考情况可以知道学生的学习能力中等偏下,如果上C语言基础课程时,再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听得困难,老师也讲得费劲,显然效果不太理想,更为重要的是该种教学模式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对编程类的课程产生排斥心理,对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影响极为不利。
[精品]以学为主教学设计案例
[精品]以学为主教学设计案例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本次教学主要针对初学者,包括了初学者使用电脑的基础知识、计算机使用的基本操作、常见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以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等方面内容。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电脑的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分类等。
2.掌握计算机使用的基本操作,包括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和文本编辑等方面知识。
3.学会使用常见的应用程序,包括文字处理软件、演示软件、数据处理工具等。
4.掌握Internet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的组成部分、协议、应用等。
教学设计教学类型:综合型教学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主要采用演示和实验的形式进行教学。
教学时间:本次教学时间共计10周,每周2节课,每节课2小时。
教学过程第一周:电脑基础知识3.介绍计算机的分类,包括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等。
4.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归纳总结电脑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
第二周:计算机基本操作1.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开机、关机、重启等。
2.介绍文件管理和文本编辑等基本操作。
3.进行互动讨论,学生就计算机基本操作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4.进行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1.介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文字输入、排版、文本格式等。
2.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其使用方法。
1.介绍演示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制作幻灯片、添加图表、添加音频视频等。
1.介绍网络的组成部分,包括客户端、服务器、协议等。
4.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感性地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第七周:浏览器的使用第九周:FTP的使用1.介绍FTP的基本概念,包括上传文件、下载文件等。
第十周:综合实践2.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创建一个自己的网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3.回顾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
教学评估与总结1.教材使用:利用教材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扩展阅读。
小学综合实践《做学习的主人》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做学习的主人》教案做学习的主人:小学综合实践教案引言: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索和内化知识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将学习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时,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学习。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引导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2. 提高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整理学习资料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 讨论学生对主动学习的理解和体验。
- 分享学生自主学习的案例。
2. 学习计划的制定- 教授学生如何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 分组活动,让学生制定并展示自己的学习计划。
-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学习策略。
3. 学习资料的整理-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整理学习资料。
- 提供示范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资料整理的实践。
- 学生互相分享整理学习资料的方法和技巧。
4. 知识归纳总结-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和归纳总结的作用。
- 根据不同学科的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笔记、图表、概念等内容。
- 学生交流分享归纳总结的体验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的主动性是什么,为什么要主动学习。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主动学习的案例。
- 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根据学生的分享和讨论做出总结。
2. 学习计划的制定- 教师给出学习计划制定的步骤和要素,并向学生进行示范。
- 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 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计划,并相互评价。
3. 学习资料的整理- 教师以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如何整理学习资料。
-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资料的整理实践。
-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料整理经验和技巧。
4. 知识归纳总结- 教师向学生介绍知识的归纳总结的重要性和作用。
“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全称: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利用计算机技 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来辅助和支持协作学习。
明确建立学习文件夹的目的是主要用于评价学生的学 习进步,还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或是对上 述三个方面都进行评价。
其次,明确了建立学习文件夹的目的之后,教师和学 生可以协商文件夹的内容。文件夹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 的,教师一般可以根据学习主题来确定文件夹的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
六、协作式教学策略设计
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 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 学习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
竞争:竞争指两个或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或学 习情境,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竞争性学习,看谁能够首先 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协同:协同是指多个学习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 此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 帮助,相互提示或者是进行分工合作。
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的组合。 其中既有丰富的学习资的设计
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 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五、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
支架式教学策略 为学习者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
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了解所 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 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现代教育技术
“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
“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英语案例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英语案例As an English teacher, designing effective and engaging lesson plans is essential to creating a successful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In this article, I will share a sample English lesson plan that focuses on the theme of "Traveling and Transportation" for a class of intermediate level students. This lesson plan incorporates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and resources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in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Objective:To improve students' vocabulary related to traveling and transportation。
To enhance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through discussions and presentations。
To 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writing skills through a travel-themed writing task。
Materials:Pictures of different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e.g. car, train, airplane, bus)。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案例
《三国鼎立》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知识目标: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操能够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赤壁之战操失败的原因,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能力目标:通过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打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2)抓住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运用发现、探究、协作、讨论学习方法,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注重本课网页素材和相关的学习资源利用,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1、学习特点: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对历史学科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很低。
2、《历史》:汇集多省市初中历史资源、如:历史课件、中考知识点、个地方的中考试题、以及各版本教材相对于的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网址:cz.1000./Subject/Lishi/
3、《中国历史课程网》:网址hist.cersp./图说历史、历史论坛、历史博客等相关学习资源(文本、图片)。
四、学习情境创设
教师活动
(1)竞争
(2)伙伴
√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板 2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板 2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逐渐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核心议题。
这种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一个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板,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点和技能要求,确保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方法掌握,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选择1. 精选核心知识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具有代表性、关联性和启发性的核心知识点,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 关注前沿知识: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和时代需求,引入前沿知识和新技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3. 设计实际问题情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方法设计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项目式学习: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多元化评价:采用笔试、口试、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
2.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3. 自我评价与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 教学素材: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以丰富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任务: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及三国鼎立的形成。
(1)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2)学习难点:评价历史人物。
学习要求:
(1)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以学习任务驱动为方式,以历史问题为中心,以小组探究合作、角色扮演的方法(语言交流和组内讨论方式)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1、学习情境类型(打√)
(1)真实情境
(2)问题性情境√
(3)虚拟情境√
(4)其它
2、学习情境设计
(1)问题情境: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你认为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2)虚拟情境:如果你是当时、三国中的一员,你会感受到各国都有什么样的方法来壮大自己?
明确:魏——重视农耕,发展生产,兴修水利
(3)情感目标:(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读史使人明知,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正确评价历识面狭隘,善意记忆,但不愿意理解,多数处于死记硬背的态度,习惯于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初一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交往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1)Web教室√
(2)局域网
(3)城域网
(4)校园网
(5)Internet√
(6)其它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件(网络课件)√
(2)工具
(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
(5)案例库
(6)题库
(7)网络课程
(8)其它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说明名称、网址、主要内容)
1、《初中历史网》:三国的历史人物、形成三国鼎立的相关战役、其中的历史博览中,有详尽的历史人物介绍,历史知识,趣味历史和初一历史测学习方法等信息。网址:。
(2)抓住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运用发现、探究、协作、讨论学习方法,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注重本课网页素材和相关网站的学习资源利用,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1、学习特点: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对历史学科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很低。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案例
《三国鼎立》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知识目标: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能力目标: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打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2、《历史学科网》:汇集多省市初中历史资源、如:历史课件、中考知识点、个地方的中考试题、以及各版本教材相对于的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网址:/Subject/Lishi/
3、《中国历史课程网》:网址图说历史、历史论坛、历史博客等相关学习资源(文本、图片)。
四、学习情境创设
蜀——丝织业发达,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吴——造船业发达,到达夷洲。(师强调:夷洲即台湾,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五.学习活动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抛锚式
√
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初中历史网》、《中国历史课程网》。
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分析加工处理信息;发现问题并积极解答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竞争
(2)伙伴
√
三国鼎立的形成
历史学科网资源
按照临近原则分成各小组
小组内讨论学习形成的原因
总结点评,反馈学习问题
(3)协同
(4)辩论
(5)角色扮演√
评价历史人物
课本资源以及初中历史网资源
按照历史人物进行分类
按各角色的历史功绩进行评价
总结点评,反馈学习问题
(6)其它
教学过程流程图:
提出问题;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对问题的解答
(2)支架式√
评价三国中的历史人物
周瑜与诸葛亮的对比课件。
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其他历史人物,对其生平进行了解,并做对比。
提出问题;对其中一个作出解答,指导学生进行问题解答
(3)随机进入式
(4)其它
2.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分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