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汇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答案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答案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下榻:指留宿处。
行杯:浮杯,流觞。
回:回荡,摆动[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相关试题(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4.人们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
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诗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5)诗歌没有一句描写楼高,却处处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浑然天成,巧夺天工。
试作简要分析。
(9分)(6)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人们普遍认为雁引愁心去要比雁别秋江去更好。
请你把两句作以比较,说说前句好在哪里?(7)结合诗歌的表现手法,谈谈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阅读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意思对即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诗人分明也有些醉意了。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
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4.诗眼分别引衔。
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5)①首联写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极写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之高。
②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状态。
③尾联写诗人醉后的感受。
楼高风急,凉风四起,着笔仍然在写楼高。
【推荐下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阅读答案word版本 (1页)
【推荐下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阅读答案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阅读答案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9.这首诗运用烘托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的特点:高(高耸、高大、高
耸入云等。
意近即可)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2分)
10.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生动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的心意,把愁心带走,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
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分析2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下榻:指留宿处。
行杯:浮杯,流觞。
回:回荡,摆动[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相关试题(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4.人们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
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诗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5)诗歌没有一句描写楼高,却处处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浑然天成,巧夺天工。
试作简要分析。
(9分)(6)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人们普遍认为雁引愁心去要比雁别秋江去更好。
请你把两句作以比较,说说前句好在哪里?(7)结合诗歌的表现手法,谈谈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阅读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意思对即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诗人分明也有些醉意了。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
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4.诗眼分别引衔。
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5)①首联写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极写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之高。
②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状态。
③尾联写诗人醉后的感受。
楼高风急,凉风四起,着笔仍然在写楼高。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起笔不凡,“尽”“开”二字营造了阔大的意境,给人一种雄浑豪放的感受。
B.颔联中“引”“衔”通过对客观景物的实写,抒写了诗人观赏雁飞月升时的心境。
C.尾联写酣饮之乐,诗人醉后翩翩起舞,习习凉风吹拂衣袖,让人浮想到“谪仙人”。
D.此诗飘逸洒脱,浑然天成,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表达了诗人获释后的喜悦心情。
16.此诗没有一句正面描写楼高,却无处不显楼高,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
15.(3分)B(“引”“衔”是诗人此时的主观感受。
)
16.(6分)①首联写登高望远,洞庭湖的景象尽收眼底,侧面烘托岳阳楼的高;②颈联诗人写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极言岳阳楼高耸入云;③尾联写诗人翩翩起舞,凉风吹袖,似有仙人之举,突出岳阳楼的高耸。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古诗词鉴赏步步高答案——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古诗词鉴赏步步高答案——与夏十二登岳
阳楼
1.引愁心别秋江虽都有拟人色彩,但雁引愁心去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旬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因而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颖。
2.此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
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4.诗眼分别是引、衔。
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习题阅读答案与鉴赏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习题阅读答案与鉴赏《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全诗没有正面描写楼高,而是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从俯视、遥望、纵观、感觉等不同角度形容楼之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风格飘逸潇洒。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的翻译鉴赏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代: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练习题(1)诗中第二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简要的分析(2)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诗中的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1)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大雁、高山以人的情感,把愁心带走,把好月送来,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
(2)身处岳阳楼,仿佛是在云间下榻,天上喝酒,这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的高耸入云,抒发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情怀。
鉴赏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
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
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岳阳,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带。
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阳县西南。
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
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
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
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
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 (5)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桶,天上接行杯③。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
②迥:远。
③行杯:传杯而饮。
历代文人写下过许多有关“洞庭湖”“岳阳楼”的传世佳作。
范仲淹著有《岳阳楼记》,孟浩然创作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请仔细比较这三篇作品,完成下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洞庭湖烟波浩淼,欲渡无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解析】【分析】①《岳阳楼记》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②“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勾勒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面对洞庭湖,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暗喻自己想出仕建功,没有人引荐。
写景转入抒情,生出求荐之意。
③《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结合“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
”分析“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故答案为:①通过对比,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②洞庭湖烟波浩淼,欲渡无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③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
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都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因此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初中诗歌阅读】初中诗歌鉴赏及答案:《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初中诗歌阅读】初中诗歌鉴赏及答案:《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阅读答案
下面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诗歌鉴赏及答案,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诗歌鉴赏与回答:初二登岳阳楼
阅读答案
与夏12一起登上岳阳楼
李白
楼观的岳阳已经筋疲力尽,四川的洞庭已经开放。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即使呆在云端,在天空中接受杯子。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在流亡期间获得赦免。
他回到江陵,南下岳阳。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2分)
参考答案:
10.(6分)
(1)《雁牵愁心》以拟人手法书写了李白流亡、大赦的快乐心情。
这句话描述的是
雁欲为诗人带走悲伤的心,下一句描述的是君山对诗人带来美好的月之情,悲欢离合,相
映成趣。
《阴愁心》比《秋江别》更感人,月亮也更新奇。
(意思是正确的)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副联用夸张的手法把岳阳楼的高耸情况写在云端。
同时,这两首诗想象着
魔法,在云中连接床,在天空中“饮酒”,把诗人的场景写得像在仙境中一样。
(意思是
正确的)
初中诗歌鉴赏及答案是不是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呢?希望同学们的作文水平都能有更大
的提高!。
唐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鉴赏题答案
唐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鉴赏题答案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近,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旅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
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
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是“”“引”与“衔”。
“引”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写雁儿善解人意,很懂人心,将诗人的愁苦之心引开;一个“衔”字更是妙绝,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连绵的群山,环抱簇拥,如鸟儿一样,用嘴一衔就送来一轮皎洁的明月;正是这一个“衔”字,使得静态的景物动态化,给诗歌增添无尽的情趣,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及同步练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及同步练习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词句注释】1.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名字不详。
岳阳楼:坐落在岳州郡治西南,今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
西临洞庭,左顾君山,为湖南名胜。
2.岳阳:即岳州,以在天岳山之南,故名。
治所在巴陵,即今湖南省岳阳市。
3.迥:远。
一作“向”。
洞庭开:指洞庭湖水宽阔无边。
4.“雁引”句:一作“雁别秋江去”。
5.“山衔”句:指月亮从山后升起,如被山衔出。
6.连下榻:为宾客设榻留住,用汉代陈蕃礼徐穉、周璆事。
连:一作“逢”。
7.行杯:谓传杯而饮。
8.回:回荡,摆动。
【白话译文】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洞庭湖水,广阔无垠,依稀看见与长江相接。
南飞的大雁带走我忧戚烦闷的心情,远处的山峰衔来一轮美好的明月。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仿佛在天上推杯换盏,畅饮美酒。
醉后朦胧里一阵阵凉风起,诗人翩翩起舞,衣袖随风回荡。
【创作背景】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
【作品赏析】《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律。
此诗描写诗人登岳阳楼极目远眺天岳山之南所见到的景象,表现了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全诗没有正面描写楼高,而是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从俯视、遥望、纵观、感觉等不同角度形容楼之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风格飘逸潇洒。
前两句写登高临远所见到的辽阔景象。
“尽”字,形容登上岳阳楼,俯瞰下界,岳阳一带的自然景色一览无余。
“川迥洞庭开”一句紧承“尽”字而下,具体展示八百里洞庭浩渺无垠、横无涯际的景象。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把秋色中洞庭湖那种汪洋浩瀚、澎湃动荡的气势,写得很动人。
此处一个“开”字,即是对那种景象的集中概括。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答案《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材料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①开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题目8.同是叙写“登岳阳楼”,李白眼中的景是“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重点放在描写岳阳楼上;杜甫眼中的景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重点放在描写洞庭湖上。
他们各自写出了岳阳楼和洞庭湖的什么特点?在表现手法上又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9.前人说李白的诗歌“豪迈飘逸”,上面这首诗能否体现这一特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6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答案8、答案:1)李白的诗写出了岳阳楼高耸的特点,杜甫的诗写出了洞庭湖的雄浑阔大、气势磅礴的特点。
(2分)(2)李诗用到了衬托的手法,通过“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即描写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来衬托岳阳楼的高耸。
颈联的“云间连榻”“天上行杯”也是用衬托的手法来写楼的高耸。
杜诗用到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的浩瀚壮阔。
(3分)9、答案:能体现。
(1)高耸阔大的意象。
首联用一“尽”一“开”两个词,运用陪衬、烘托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的高耸,洞庭湖的阔大雄浑。
(2)豪迈飘逸的情感。
颔联用一“引”一“衔”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雁和君山把愁心带走,把好月送来的情境,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后高兴舒畅的心情。
(3)想象夸张的手法。
颈联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4)尾联凉风习习,衣袖翩翩,仪表潇洒自如,态度超脱豁达,豪情逸兴,溢于言表。
总之,诗人寓情于景,把眼前的景物写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抒发了潇洒豁达的豪情逸兴,体现了他豪迈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
(一点两分,答对三点给满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诗的一两句写登高临远所见到的辽阔景象。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答案【篇一: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作品赏析】t>写作背景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岳阳,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带。
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阳县西南。
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
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
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
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
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
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
诗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
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
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潇洒自如,情调舒展流畅,态度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游三游洞记作品译文从夷陵州的州府出发,向西北方向走陆路二十里,靠近江的南岸,就是所说的下牢关。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答案与解析-李白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答案与解析-李白(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答案与解析-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古诗文阅读】陈与义《登岳阳楼》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陈与义《登岳阳楼》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
(唐陈玉仪)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爬到吴、蜀,到湖边和山里去黄昏。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在古老的风霜中,苍柏老林是无限的忧伤。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立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牵走忧伤的心,山载好月。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喝醉后,凉风吹拂,舞袖卷起。
[注释]①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②此诗是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回江夏至岳阳时所作。
1.以上两首诗是诗人登上岳阳楼时写的,但诗人表达的情感不同。
请结合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黄昏时分,陈玉仪登上了岳阳楼。
虽然他看到了湖面上的平静,但他想到了国家和家庭的崩溃、数千英里的逃亡和过早衰老的悲惨经历。
(1分)表达了一位倒台部长的无尽悲凉,以及他对国家和家庭崩溃的无限悲痛和怨恨。
(1分)
李白登上岳阳楼时极目远眺。
看见湖水壮阔,鸿雁南飞,月升东山,楼高入云等优美景象,诗人又与友人饮酒放乐,翩翩起舞。
(1分)表现了诗人遇赦后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情怀。
(1分)。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登岳阳楼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本诗又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是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时所作。
(1)李白《登岳阳楼》中句“雁引愁心去”在北宋《文苑英华》中作“雁别愁心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一些?为什么?(2)两首诗都描绘了作者登临岳阳楼后所见到的景色,并流露了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两首诗分别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杜甫《登岳阳楼》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1)“雁引愁心去”更好一些。
“别”字只写雁儿冷漠地别秋江而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引”用拟人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山衔好月来”互相映衬,构成对仗,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2)李白这时正遇大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义,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因此全诗流露了一片喜悦之情。
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而杜甫当时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既老且病,生活窘困,以舟为家,前途茫茫,加上国家动荡不安,处境沉浮,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与身世凄凉之感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登岳阳楼》一诗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
3、李白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雁儿高飞,带走自己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去间一般;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飘飘起舞,多么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的迷人境界.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有很大的不同.在艺术风格上,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概括.李白这首诗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4、两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何不同?请具体分析比较。
【优质文档】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精选word文档 (2页)
【优质文档】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2分)
参考答案:
10. (6分)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
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
(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初中诗歌阅读】初中初一诗歌练习阅读:《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有答案
【初中诗歌阅读】初中初一诗歌练习阅读:《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有答案
下面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初一诗歌练习阅读,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
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初一诗歌练习阅读:《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有答案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2分)
参考答案:
10.(6分)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
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
(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
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意思对即可)
初中初一诗歌练习阅读是不是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呢?希望同学们的作文水平都能有更
大的提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闻雁 寒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阅读附答案
闻雁寒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附答案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8.前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9.对第三首诗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8.诗人借秋雁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抒发了自己浓浓的思乡(游子的思乡)之情。
9.用夸张手法,诗人想象自己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林,既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又写出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首二句言诗人雨夜思归。
秋天的雨夜漫长而又寂寥,诗人独坐在高斋之中,孤灯长伴,孤影为侣,静静地听着外面渐渐沥沥的秋雨。
窗外一片漆黑,只有雨打梧桐的声音。
孤清的夜,深秋的凄寒,还有空寂的高斋,在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之中,诗人不免要触动羁旅他乡、远游为宦的思乡情思。
诗人的家乡在长安,而此时却在远离家乡两千余里的滁州为官,眇字反映诗人内心的无奈情态,因为云山阻隔、归路迢递,即使在白天登楼引颈也无法看到故园,更何况是暗夜沉沉。
故园的渺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
方悠二字表明清寂的氛围,加深了思乡之愁。
哉是诗人久恩难平的叹息,这个长长的叹息,道尽了无尽思念的深渊。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这两句言闻雁而归思愈浓。
淮南与第一句的故园相对,由思念中的故园回到今天为宦的淮南,落笔高妙。
秋雨交待独坐时的清凉环境,夜既是表明时间很晚,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从侧面显露诗人贬谪滁州的苦痛如同黑夜一般。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又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
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撩动诗人无尽的乡愁,使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悲怆万分。
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下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结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①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①开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一)
(1)这首诗运用烘托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的特点:▲(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2分)
(2)这首诗的颔联千古流传,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分)
▲
8.(5分)
(1)(2分)高(高耸、高大、高耸入云等。
意近即可)
(2)(3分)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雁和山懂得人的心意,把愁心带走,把好月送来的情境(1分),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1分)。
(二)
(1)诗人登楼后观赏到哪些景物?(3分)
▲▲
(2)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使用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效果。
(3分)
▲▲
6.(6分)(1)(3分)岳阳城、山川、洞庭湖、大雁、月亮、云(不少于3种)。
(2)(3分)拟人修辞手法,赋予雁子、高山以人的情感,生动地表现作者内心激动、喜悦、愉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