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初三一模数学试卷分析
2017届中考北京市顺义区九年级一模数学试卷(含解析)
顺义区2017届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数学试卷学校名称姓名准考证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7页,共三道大题,29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第1-10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1.共享单车为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有效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而且经济环保.2016年全国共享单车用户数量达18860 000,将1886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4188610⨯B.80.188610⨯C.71.88610⨯D.61.88610⨯2.9的算术平方根是A.3B.3-C.3±D.93.如图,AB∥CD,E是BC延长线上一点,若∠B=50︒,∠D=20︒,则∠E的度数为A.20︒B.30︒C.40︒D.50︒4.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福禄寿喜”图(如图)由四个图案构成.这四个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5.实数a,b,c,d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若实数b,d互为相反数,则这四个实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是A.a B.b C.c D.d6.如果5a b-=,那么代数式22(2)a b abab a b+--g的值是A.15-B.15C.-5D.5A BC DE7.手鼓是鼓中的一个大类别,是一种打击乐器.如图是我国某少数民族手鼓的轮廓图,其俯视图是8.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图中,有3个小正方形涂成了黑色,现在从白色小正方形中任意选取一个并涂成黑色,使黑色部分的图形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概率是A.23B.12C.13D.16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 y中,如果抛物线2'2'y x=不动,而把x轴、y轴分别向下、向左平移2个单位,则在新坐标系下抛物线的表达式为A.22(2)2y x=+-B.22(2)2y x=++C.22(2)2y x=--D.22(2)2y x=-+10.某公司在抗震救灾期间承担40 000顶救灾帐篷的生产任务,分为A、B、C、D四种型号,它们的数量百分比和每天单独生产各种型号帐篷的数量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其中的D型帐篷占帐篷总数的10%B.单独生产B型帐篷的天数是单独生产C型帐篷天数的3倍C.单独生产A型帐篷与单独生产D型帐篷的天数相等D.单独生产B型帐篷的天数是单独生产A型帐篷天数的2倍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1.如果二次根式3x-有意义,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12.如图的四边形均为矩形或正方形,根据图形的面积,写出一个正确的等式:.bbaa13.图1为北京城市女生从出生到15岁的平均身高统计图,图2是北京城市某女生从出生到12岁的身高统计图.请你根据以上信息预测该女生15岁时的身高约为,你的预测理由是.14.小刚身高180cm,他站立在阳光下的影子长为90cm,他把手臂竖直举起,此时影子长为115cm,那么小刚的手臂超出头顶cm.15.如图,一张三角形纸片ABC,其中∠C=90 ,AC=6,BC=8.小静同学将纸片做两次折叠:第一次使点A落在C处,折痕记为m;然后将纸片展平做第二次折叠,使点A落在B处,折痕记为n.则m,n的大小关系是.16.阅读下面材料: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小凯的作法如下:老师说:“小凯的作法正确.”请回答:在小凯的作法中,判定四边形AECF是菱形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求作:菱形AECF,使点E,F分别在BC,AD上.DCBA(1)连接AC;(2)作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BC,AD于E,F;(3)连接AE,CF.所以四边形AECF是菱形.FEAB CDAB C三、解答题(本题共72分,第17-26题,每小题5分,第27、28题每小题7分,第29题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计算:0(22)4cos602218π--︒+--.18.解不等式:1532x-≥7x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9.如图,□ABCD 中,BE ⊥CD 于E ,CE =DE .求证:∠A=∠ABD .20.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20x mx m m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m 的取值范围;(2)当m 为正整数时,求方程的根.ABCD E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直线1:(0)l y mx m =≠与直线2:(0)l y ax b a =+≠相交于点A (1,2),直线2l 与x 轴交于点B (3,0).(1)分别求直线1l 和2l 的表达式;(2)过动点P (0,n )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1l ,2l 的交点分别为C ,D ,当点C 位于点D 左方时,写出n 的取值范围.22.某电脑公司有A 、B 两种型号的电脑,其中A 型电脑每台6 000元,B 型电脑每台4 000元.学校计划花费150 000元从该公司购进这两种型号的电脑共35台,问购买A 型、B 型电脑各多少台?2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 AB=AC=AD ,∠DAC =∠ABC . (1)求证:BD 平分∠ABC ;(2)若∠DAC =45︒,OA =1,求OC 的长.ODCBA24.中国古代有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它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其中第一个字“春”是指立春,为春季的开始,但在气象学上的入春日是有严格定义的,即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又低于22℃,才算是进入春天,其中,5天中的第一天即为入春日.例如:2014年3月13日至18日,北京的日平均气温分别为9.3℃,11.7℃,12.7℃,11.7℃,12.7℃和12.3℃,即从3月14日开始,北京日平均气温已连续5天稳定超过10℃,达到了气象学意义上的入春标准.因此可以说2014年3月14日为北京的入春日.日平均温度是指一天24小时的平均温度.气象学上通常用一天中的2时、8时、14时、20时4个时刻的气温的平均值作为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即4个气温相加除以4),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表是北京顺义2017年3月28日至4月3日的气温记录及日平均气温(单位:℃)时间2时8时14时20时平均气温3月28日 6 8 13 11 9.53月29日7 6 17 14 a3月30日7 9 15 12 10.83月31日8 10 19 13 12.54月1日8 7 18 15 124月2日11 7 22 16 144月3日13 11 21 17 15.5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求出3月29日的日平均气温a;(2)采用适当的统计图将这7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表示出来;(3)请指出2017年的哪一天是北京顺义在气象学意义上的入春日.25.如图,AB是⊙O 的直径,P A 切⊙O 于点A ,PO 交⊙O 于点C ,连接BC ,∠P=∠B .(1)求∠P 的度数;(2)连接PB ,若⊙O 的半径为a ,写出求△PBC 面积的思路.26.某“数学兴趣小组”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2264-+-=x x y 的图象和性质进行了探究,探究过程如下,请补充完整:(1)该函数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2)同学们先找到y 与x 的几组对应值,然后在下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描出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请你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 .C BPAO27.如图,已知抛物线28(0)y ax bx a =++≠与x 轴交于A (-2,0),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tan ∠ABC =2.(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其顶点D 的坐标;(2)过点A 、B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CD 于点E 、F ,将抛物线沿其对称轴向上平移m 个单位,使抛物线与线段EF (含线段端点)只有1个公共点.求m 的取值范围.28.在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DEFG 中,顶点B 、D 、F 在同一直线上,H 是BF 的中点.(1)如图1,若AB =1,DG =2,求BH 的长; (2)如图2,连接AH ,GH .图2图1ABCDEFGHHFE GDCBA小宇观察图2,提出猜想:AH =GH ,AH ⊥GH .小宇把这个猜想与同学们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形成了证明该猜想的几种想法:想法1:延长AH 交EF 于点M ,连接AG ,GM ,要证明结论成立只需证△GA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想法2:连接AC ,GE 分别交BF 于点M ,N ,要证明结论成立只需证△AMH ≌△HNG . ……请你参考上面的想法,帮助小宇证明AH =GH ,AH ⊥GH .(一种方法即可)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双曲线(0)m y m x =>和双曲线(0)ny n x=>,如果2m n =,则称双曲线(0)m y m x =>和双曲线(0)ny n x=>为“倍半双曲线”,双曲线(0)m y m x =>是双曲线(0)n y n x =>的“倍双曲线”,双曲线(0)ny n x =>是双曲线(0)my m x=>的“半双曲线”. (1)请你写出双曲线3y x =的“倍双曲线”是 ;双曲线8y x=的“半双曲线”是 ;(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是双曲线4y x=在第一象限内任意一点,过点A 与y 轴平行的直线交双曲线4y x=的“半双曲线”于点B ,求△AOB 的面积;(3)如图2,已知点M 是双曲线2(0)ky k x=>在第一象限内任意一点,过点M 与y 轴平行的直线交双曲线2ky x=的“半双曲线”于点N ,过点M 与x 轴平行的直线交双曲线2ky x=的“半双曲线”于点P ,若△MNP 的面积记为MNP S ∆,且12MNP S ∆≤≤,求k 的取值范围.-3-1-23210顺义区2017届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数学答案及评分参考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CABBCDACDB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1.x ≥3 12. 22()()a b a b a b -=+-或222()2()a a b b a b b =-+-+或222()2a b a ab b -=-+;13.170厘米, 12岁时该女生比平均身高高8厘米,预测她15岁时也比平均身高高8厘米; 14.50; 15.m n >;16.;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或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或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三、解答题(本题共72分,第17-26题,每小题5分,第27题7分,第28题7分,第29题8分)17.解:0(22)4cos602218π--︒+--11422322=-⨯+--………………………………………………………4分142=- ……………………………………………………………………… 5分18.解:去分母,得 1532(7)x x -≥-, …………………………………………1分 去括号,得 153142x x -≥-, …………………………………………2分移项,得 321415x x -+≥-, …………………………………………3分 合并同类项,得 1x -≥-,系数化为1,得 1x ≤. …………………………………………………4分 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5分19.证明:∵ BE ⊥CD ,CE =DE ,∴ BE 是线段DC 的垂直平分线.…………………………………………1分 ∴ BC=BD . ……………………………………………………………2分 ∵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BC . ……………………………………………………………3分 ∴ AD=BD . ………………………………………………………………4分 ∴ ∠A=∠ABD . …………………………………………………………5分120.解:(1)2244(2)m m m ∆=-+- 224448m m m =--+48m =-+ …………………………………………………………… 1分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480m ∆=-+>. ……………………………………………………… 2分 ∴ 2m <. ……………………………………………………………… 3分 (2)∵ m 为正整数,且2m <,∴ 1m =. ……………………………………………………………… 4分 原方程为220x x -=. ∴ (2)0x x -=.∴ 120,2x x ==. ………………………………………………………… 5分 21.解:(1)∵点A (1,2)在1:l y mx =上,∴2m =.∴直线1l 的表达式为2y x =. …………………………………… 1分 ∵点A (1,2)和B (3,0)在直线2:l y ax b =+上,∴2,30.a b a b +=⎧⎨+=⎩ 解得1,3.a b =-⎧⎨=⎩∴直线2l 的表达式为3y x =-+. ……………………………… 3分(2)n 的取值范围是2n <. ……………………………………… 5分22.解:设购买A 型电脑x 台,B 型电脑y 台, ………………………………… 1分 根据题意,得 35,60004000150000.x y x y +=⎧⎨+=⎩ …………………………………………… 3分解这个方程组,得 5,30.x y =⎧⎨=⎩…………………………………………… 4分答:购买A 型电脑5台,B 型电脑30台. ………………………………… 5分2EABCDO23.(1)证明:∵AB=AC ,∴∠ABC=∠ACB . …………………………………………………… 1分 ∵∠DAC =∠ABC , ∴∠DAC=∠ACB .∴AD ∥BC .…………………………… 2分 ∴∠1=∠2. 又∵AB=AD , ∴∠1=∠3. ∴∠2=∠3.∴BD 平分∠ABC . …………………………………………………… 3分 (2)解:∵∠DAC =45︒,∠DAC =∠ABC , ∴∠ABC=∠ACB =45︒.∴∠B AC =90︒. ………………………………………………………… 4分 过点O 作OE ⊥BC 于E , ∵BD 平分∠ABC , OE =OA=1.在Rt △OEC 中,∠ACB =45︒,OE =1, ∴ 2OC =. ………………………………………………………… 5分24.(1)761714441144a +++===(℃). ………………………………… 1分 (2)……… 4分(3) 3月29日. ………………………………………………………… 5分3ODCBA321E21CBPAO 25.解:(1)∵P A 切⊙O 于点A ,∴P A ⊥AB . ……………………………… 1分 ∴∠P +∠1=90°. ∵∠1=∠B +∠2, ∴∠P +∠B +∠2=90°.…………………… 2分 ∵OB=OC , ∴∠B =∠2. 又∵∠P =∠B , ∴∠P =∠B=∠2. ∴∠P =30°. …………………………… 3分 (2)思路一:①在Rt △P AO 中,已知∠APO =30°,OA=a ,可求出P A 的长;②在Rt △P AB 中,已知P A ,AB 长,可求出△P AB 的面积;③可证出点O 为AB 中点,点C 为PO 中点,因此△PBC 的面积是△P AB 面积的41,从而求出△PBC 的面积. ………………………… 5分 思路二:①在Rt △P AO 中,已知∠APO =30°,OA=a ,可求出PO=2a ,进一步求出PC=PO -OC=a ;②过B 作BE ⊥PO ,交PO 的延长线于点E ,在Rt △BOE 中已知一边OB=a ,一角∠BOE=60°,可求出BE 的长; ③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12PC ×BE 求出△PBC 的面积. …………………………… 5分26.解:(1)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2x . …………………………………… 1分(2)………………………… 3分(3)该函数的一条性质是:函数有最大值(答案不唯一). …………………… 5分421CBPAO27.解:(1)由抛物线的表达式知,点C (0,8),即 OC =8;Rt △OBC 中,OB =OC •tan ∠ABC =8×12=4, 则点B (4,0). ………………………… 1分 将A 、B 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表达式中,得:428016480a b a b -+=⎧⎨++=⎩,解得12a b =-⎧⎨=⎩,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28y x x =-++.…… 3分∵2228(1)9y x x x =-++=--+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D (1,9). ………… 4分(2)设直线CD 的表达式为y =kx +8,∵点D (1,9),∴直线CD 表达式为y =x +8.∵过点A 、B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CD 于点E 、F , 可得:E (-2,6),F (4,12). ………… 6分 设抛物线向上平移m 个单位长度(m >0),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1)9y x m =--++;当抛物线过E (-2,6)时,m =6,当抛物线过F (4,12)时,m =12, ∵抛物线与线段EF (含线段端点)只有1个公共点,∴m 的取值范围是6<m ≤12. ………………………………………… 7分28.(1)解:∵ 正方形中ABCD 和正方形DEFG ,∴ △ABD ,△GD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 =1,DG =2,∴ 由勾股定理求得BD=2,DF=22.…………………………… 2分 ∵ B 、D 、F 共线, ∴ BF =23. ∵ H 是BF 的中点, ∴ BH =21BF =223. …………………………………………………… 3分 5(2)证法一:延长AH 交EF 于点M ,连接AG ,GM ,∵正方形中ABCD 和正方形DEFG 且B 、D 、F 共线,∴AB ∥EF .∴∠ABH=∠MFH .又∵BH=FH ,∠AHB =∠MHF ,∴△ABH ≌△MFH .…………… 4分 ∴AH=MH ,AB=MF . ∵AB=AD , ∴AD=MF .∵DG=FG ,∠ADG=∠MFG =90°, ∴△ADG ≌△MFG .…………… 5分 ∴∠AGD=∠MGF ,AG=MG . 又∵∠DGM +∠MGF=90°, ∴∠AGD +∠DGM=90°.∴△AG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6分 ∵AH=MH ,∴AH =GH ,AH ⊥GH .…………………………………………… 7分 证法二:连接AC ,GE 分别交BF 于点M ,N ,∵正方形中ABCD 和正方形DEFG 且B 、D 、F 共线,∴AC ⊥BF ,GE ⊥BF ,DM =21BD ,DN=21DF . ∴∠AMD =∠GNH =90°,MN =21BF .………………………… 4分∵H 是BF 的中点, ∴BH =21BF . ∴BH=MN .∴BH -MH=MN -MH . ∴BM=HN .∵AM=BM=DM ,POyxN MCD ∴AM=HN=DM .∴MD+DH=NH+DH . ∴MH=DN . ∵DN = GN , ∴MH = GN .∴△AMH ≌△HNG . ……………………………………………… 5分 ∴AH=GH ,∠AHM=∠HGN . …………………………………… 6分 ∵∠HGN +∠GHN=90°, ∴∠AHM +∠GHN=90°. ∴∠AHG=90°.∴AH ⊥GH . ………………………………………………………… 7分629.解:(1)双曲线3y x =的“倍双曲线”是6y x =;双曲线8y x = 的“半双曲线”是4y x =. ………………………………………………………… 2分(2)∵双曲线4y x =的“半双曲线”是2y x=, ∴△AOC 的面积为2,△BOC 的面积为1,∴△AOB 的面积为1. ……………………………………………………… 4分 (3)解法一:依题意可知双曲线()20k y k x =>的“半双曲线”为()0ky k x=>, ……………………………………………………… 5分 设点M 的横坐标为x ,则点M 坐标为2k x x ⎛⎫ ⎪⎝⎭,,点N 坐标为k x x ⎛⎫ ⎪⎝⎭,,∴2k CM x =,k CN x =. ∴2k k kMN x x x=-=.…… 6分 同理22x xPM x =-=. ………………………………… 7分∴124PMN kS MN PM ==V g g .∵12PMN S ≤≤V , ∴124k≤≤. ∴48k ≤≤.…………………………………………………… 8分 解法二:依题意可知双曲线()20k y k x =>的“半双曲线”为()0ky k x=>,………………………………………………………… 5分 设点M 的横坐标为x ,则点M 坐标为2k x x ⎛⎫ ⎪⎝⎭,,点N 坐标为k x x ⎛⎫ ⎪⎝⎭,,∴点N 为MC 的中点,同理点P 为MD 的中点.连接OM , ∵12PM MN OC MC ==, ∴PMN OCM ∽V V . … 6分 ∴14PMN OCM S S =V V .∵OCM S k =V ,∴4PMN kS =V .………………… 7分 ∵12PMN S ≤≤V , ∴124k≤≤. ∴48k ≤≤.…………………………………………………… 8分更多初中数学资料,初中数学试题精解请微信扫一扫,关注周老师工作室公众号POyxN MCD。
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质量分析
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一)选题意图:选题力求紧扣教材,面向全体学生,涵盖教材要求,并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加强对能力的考查,符合初三年级学生学业水平检查的要求,力求试卷结构合理,难度偏大。
既考查课内基础知识,也注意变试题的拓展延伸,利于体现学生能力。
(二)试题结构:本试卷分为三部分:一、选择题(36分)二、填空题18分)三、解答题(66分)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全卷易中难比例基本控制在6:3:1,易题约占70分,送分到位,中难题约占50分。
在难题设计上做到指向明确,题意清晰,看上去不难,答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全卷编排为易中难题交错的波浪式,中难题插在第一部分的第11题、第12题第二部分的第16题、第17题、第18题、第三部分第20题。
第22题的第(2)小问的菱形的证明,第23题,第24、26题偏难。
不能让学生能自如地完成全卷试题的解答。
二、存在问题:1、试题偏难,所以优秀人数没有,须加强尖子学生的辅导;中下等生的提高。
班级平均分有差异,需关注中下等生,不及格人数较多,需提高及格率及平均分。
2、基础不扎实,数学计算能力差,数学逻辑推理凌乱,书写不规。
3、基础较差,迁移能力有限,不会灵活运用知识。
综合应用能力差。
4、一些学生卷面不整洁,数学推理书写较差,尤其是第22题四边形的证明与第25题圆的证明逻辑推理书写凌乱。
第26题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与解方程组不会有关。
第(2)小问三角函数值的求法与作辅助线找点及勾股定理的应用不会有关。
三、以后解决问题的思路:1、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训练,纠正学生知道方法而计算还出错的情况。
2、课堂教学中重视思维训练,尤其要重视书面纸笔训练,锻炼学生计算、逻辑推理的能力。
3、加强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概括提炼能力较差,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
4、注重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实施“变式”教学,拒绝题海战术。
日常教学中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争取熟练应用。
初三一模数学试卷分析
初三一模数学试卷分析初三一模数学试卷分析(精选12篇)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相同的问题,但我们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当然在做数学题也一样。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初三一模数学的试卷分析,以供家学习参考。
初三一模数学试卷分析篇1一、试卷总体情况:1、基础部分(86分)(1)相反数(2)科学记数法(3)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4)概率(5)相似(6)配方法(7)统计量(9)自变量取值范围(10)分解因式(11)解直角三角形的简单应用(13)实数计算(14)解不等式组(15)全等(16)方程组,代数式求值(17)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18)列方程解应用题(19)四边形计算(20)第一问切线证明(21)统计(23)第一问判别式(25)第一问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2、中档、提高部分(34分)(8)展开图(12)规律探索(19)第二问与圆有关的计算(22)阅读、操作问题(23)第二、三问代数综合(24)几何综合(25)第二、三问代数几何综合题。
二、部分题目分析:1、第8题,展开图问题(中考选择压轴题常考题),难度中,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此题可采用退步法,使问题简化,三个面想不过来,你可以想两个面,之后看有无重叠即可,本题也可实验操作,但图形有些复杂,折起纸来有一定困难。
2、第12题,规律探究题,本题所考图形在中考或模拟中多次出现,同学们并不陌生,解题关键是代数与几何之间的相互转换。
3、第17、18、19题,都是模仿11年中考题出的,17注意分类讨论,18注意分式方程要检验,19没考常规梯形计算。
4、第20题,切线的证明实为弦切角逆定理模型,但为了降低难度,题中给画出了直径;第二问也是模仿中考题求了2条线段长度,但第一个线段长度实为降低求第二条的难度,并可以达到一定的区分度,本题为中等难题,但比11年中考简单。
5、第22题,本题为阅读理解类信息题,做这类题目注意一定要把信息读完了,再思考,然后照葫芦画瓢即可。
本题在北京竞赛中考过,在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培优类教辅《新思维》或《培优竞赛新方法》中的平移部分可以找到。
九年级一模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度九年级一模考试数学学科试卷分析九年级一模考试已经完毕,现对我所任班级九年级1、2班抽样100人,做试卷分析如下:1、考试总体情况分析这次考试全面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有利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学习.试卷的总体难度适宜,能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原则”,在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的能力的考查的比例设置考题,命题能向课程改革靠拢.注重基础,加大知识点的覆盖面,控制题目的烦琐程度,题目力求简洁明快,不在运算的复杂上做文章;整体布局力求合理有序,提高应用题的考查力度,适当设置创新考题,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应用,适应课程改革的形势.二、试题情况分析1.试题的基本结构试卷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1—16题,共42分;第二部分填空题,17—19题,共10分;第三部分,解答题,20—26题,共78分。
2.试题的特点本试题表达了新课标的要求,试题新颖灵活,难度适中,结构简洁,合理,知识涵盖面广,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做了全面考察。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成绩分析2.各题得分情况3.统计表中反馈的情况得分率较高的题目有:一、1、2、3、8、9二、13、14;三、21、22,这些题目都是基本知识的应用,说明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得分率较低的题目有:一、6、 10, 12二、17、18、19、三、25、26下面就得分率较低的题目简单分析如下:一、6、此题主要考察对做题图的理解,部分同学对此题理解的不太透,第25题证明题不会分类讨论,第26题好多学生不理解题意,找不到思路四、卷面凸显的问题、原因与应对策略1.两极分化严重2.基础知识较差。
我们在阅卷中发现,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之差让人不可思议.3.概念理解没有到位4.缺乏应变能力5.审题能力不强,错误理解题意五、今后改进教学的措施强化纲本意识,注重“三基”教学我们提出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要加强对学生“三基”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打好初中数学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六、对试题的建议(命题方向或题型)本试卷是一份非常好的试题,考查全面,紧扣新课标,为教学指明了方向。
2017年九年级中考一模考试数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2017年九年级中考一模考试数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说明:本评分标准每题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参照本评分标准的精神酌情给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9.41.410⨯ 10.2x ≠ 11.88 12.(2)a a +或22a a + 13.1k > 14.2 15.35 16.9π+ 17.50 18.17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共96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1) 解:原式=13++ (4)分=4+(结果错误扣1分) (4)分(2) 解: 3)1()3(22+---x x x 24x 2x =-+. …………………3分∵ 0142=--x x ,∴ 241x x -=,∴ 原式=1+2=3. …………………4分 20.(1)解:()522=+x …………………………………………2分∴1222x x =-+=-- (4)分(2)解:由①得: 2.x -≤…………1分 由②得: 0.x < …………3分∴ 2.x ≤- (4)分21.解:(1)1500,(图略); ……………………4分(2)108° …………………………………………6分(3)万人1000%502000=⨯ (8)分22. 解:画树状图如下:2 4 52 4 52 5 5554甲乙 4 5 52. (4)分∴57,1212P P ==(甲胜)(乙胜). (6)分∴甲、乙获胜的机会不相同. …………………………… 8分23.(1)证明:∵∠BAD =∠CAE ∴∠EAB =∠DAC ,在△ABE 和△ACD 中∵AB =AC ,∠EAB =∠DAC ,AE =AD ,∴△ABE ≌△ACD (SAS ) ……………………5分(2)∵△ABE ≌△ACD ∴BE =CD ,又DE =BC ,∴四边形BCDE 为平行四边形.…7分∵AB =AC ,∴∠ABC =∠ACB ,∵△ABE ≌△ACD ∴∠ABE =∠ACD ∴∠EBC =∠DCB ∵四边形BCDE 为平行四边形 ∴ EB ∥DC∴∠EBC +∠DCB =180°∴∠EBC =∠DCB =90° ……………………9分∴四边形BCDE 是矩形. ……………………10分(此题也可连接EC ,DB ,通过全等,利用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进行证明) 24.解:设小张骑公共自行车上班平均每小时行驶x 千米, (1)分根据题意列方程得:1010445xx =⨯+……………………5分解得:15x = ………………………8分 经检验15x =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实际意义. ………………………9分 答:小张用骑公共自行车方式上班平均每小时行驶15千米. ………10分 25.(1)证明:如图,联结BD∵ AD ⊥AB ,∴ DB 是⊙O 的直径,︒=∠+∠+∠9021D ∵∠D =∠C ,∠ABF =∠C ,∴∠D=∠ABF ∴︒=∠+∠+∠9021ABF 即OB ⊥BF∴ BF 是⊙O 的切线…………………………5分 (2)联结OA 交BC 于点G ,∵AC =AB ,∴弧AC =弧AB ∴∠D =∠2=∠ABF ,OA ⊥BC,BG =CG …………7分 ∴54cos 2cos cos=∠=∠=∠ABF D在△ABD 中,∠DAB=90°∴5c o s A DB D D==∴3A B == …8分在△ABG 中,∠AGB=90°∴12c o s 25B G A B =∠=g∴5242==BG BC ………………………10分26.解:(1)当0k >时,(1)(21)4k k +--+=,解得43k =.当0k <时,(21)(1)4k k -+-+=,解得43k =-. ………………5分(2)当2x =-时,4y =;当20m -<<,函数的界高为244m -<,不符合题意; …………6分当02m ≤≤,函数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0,界高4,符合题意. …9分 当2m >时,函数的界高为24m >,不符合题意. …………10分 综上所述,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02m ≤≤.27.(1 ………………………………………3分 (2)过B 作BE ⊥l 1于点E ,反向延长BE 交l 4于点F .则BE =1,BF =3,∵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BC =90°,∴∠ABE +∠FBC =90°,l 1 l 2 l 3 l 4又∵直角△ABE中,∠ABE+∠EAB=90°,∴∠FBC=∠EAB,∴△AEB∽△BFC,当AB是较短的边时,如图(a),AB=BC,则AE=BF=,在直角△ABE中,AB==;………………………6分当AB是长边时,如图(b),同理可得:BC=;故BC=或………………………………………9分(3)过点E作ON垂直于l1分别交l1,l3于点O,N,由题意得∠OAE=30°,则∠ED′N=60°,由图1知,△AED≌△DGC ∴AE=DG=1,故EO=,EN=,ED′=,由勾股定理可知菱形的边长为:==. (12)分28.解:(1)y=.………………………………………3分(2)设销售A类杨梅x吨,则销售B类杨梅(20﹣x)吨.①当2≤x<8时,w=﹣x2+7x+48;当x≥8时,w=﹣x+48.∴w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w=.…………7分②当2≤x<8时,﹣x2+7x+48=30,解得x1=9,x2=﹣2,均不合题意;当x≥8时,﹣x+48=30,解得x=18.∴当毛利润达到30万元时,直接销售的A类杨梅有18吨.…………9分(3)设用132万元共购买了m吨杨梅,其中A类杨梅为x吨,B类杨梅为(m﹣x)吨,则3m+x+[12+3(m﹣x)]=132,化简得:x=3m﹣60.①当2≤x<8时,w=﹣x2+7x+3m﹣12.将3m=x+60代入得:w=﹣x2+8x+48=﹣(x﹣4)2+64∴当x=4时,有最大毛利润64万元,此时m=,m﹣x=;………11分②当x>8时,w=﹣x+3m﹣12.将3m=x+60代入得:w=48∴当x>8时,有最大毛利润48万元.………12分综上所述,购买杨梅共吨,其中A类杨梅4吨,B类吨,公司能够获得最大毛利润,最大毛利润为64万元.。
上海市杨浦区2017年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杨浦区2017年中考数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1.如果延长线段AB到C,使得,那么AC:AB等于()A.2:1 B.2:3 C.3:1 D.3:22.在高为100米的楼顶测得地面上某目标的俯角为α,那么楼底到该目标的水平距离是()A.100tanα B.100cotα C.100sinα D.100cosα3.将抛物线y=2(x﹣1)2+3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A.y=2(x﹣1)2+5 B.y=2(x﹣1)2+1 C.y=2(x+1)2+3 D.y=2(x﹣3)2+34.在二次函数y=ax2+bx+c中,如果a>0,b<0,c>0,那么它的图象一定不经过()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5.下列命题不一定成立的是()A.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B.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相似C.两边对应成比例且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D.各有一个角等于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6.在△ABC和△DEF中,∠A=40°,∠D=60°,∠E=80°,,那么∠B的度数是()A.40° B.60° C.80° D.10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7.线段3cm和4cm的比例中项是cm.8.抛物线y=2(x+4)2的顶点坐标是.9.函数y=ax2(a>0)中,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10.如果抛物线y=ax2+bx+c(a≠0)经过点(﹣1,2)和(4,2),那么它的对称轴是直线.11.如图,△ABC中,点D、E、F分别在边AB、AC、BC上,且DE∥BC,EF∥AB,DE:BC=1:3,那么EF:AB的值为.12.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C与BD相交于点O,如果BC=2AD,那么S△ADC:S△ABC 的值为.13.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9:25,其中小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长是12cm,那么大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长是cm.14.如果+=3,2﹣=,那么= (用表示).15.已知α是锐角,tanα=2cos30°,那么α= 度.16.如图是一斜坡的横截面,某人沿着斜坡从P处出发,走了13米到达M处,此时在铅垂方向上上升了5米,那么该斜坡的坡度是i=1:.17.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时,列出了如下表格:那么该二次函数在x=0时,y= .18.如图,△ABC中,AB=AC=5,BC=6,BD⊥AC于点D,将△BCD绕点B逆时针旋转,旋转角的大小与∠CBA相等,如果点C、D旋转后分别落在点E、F的位置,那么∠EFD的正切值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满分78分)19.(10分)如图,已知△ABC中,点F在边AB上,且AF=AB、过A作AG∥BC交CF的延长线于点G.(1)设=, =,试用向量和表示向量;(2)在图中求作向量与的和向量.(不要求写作法,但要指出所作图中表示结论的向量)20.(10分)已知抛物线y=﹣x2+bx+c经过点B(﹣1,0)和点C(2,3).(1)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2)如果此抛物线上下平移后过点(﹣2,﹣1),试确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21.(10分)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D=∠C,AD=4,BC=9,锐角∠DBC的正弦值为.求:(1)对角线BD的长;(2)梯形ABCD的面积.22.(10分)如图,某客轮以每小时10海里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到A处时向位于南偏西30°方向且相距12海里的B处发出送货请求,货轮接到请求后即刻沿着北偏东某一方向以每小时14海里的速度出发,在C处恰好与客轮相逢,试求货轮从出发到客轮相逢所用的时间.23.(12分)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G分别在边AB、BC上,∠ACD=∠B,AG与CD相交于点F.(1)求证:AC2=AD•AB;(2)若=,求证:CG2=DF•BG.24.(12分)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抛物线y=ax2﹣4ax+4a+3(a<0)的顶点为D,它的对称轴与x轴交点为M.(1)求点D、点M的坐标;(2)如果该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为A,点P在抛物线上且AM∥DP,AM=2DP,求a的值.25.(14分)在Rt△ABC中,∠ACB=90°,AC=BC=2,点P为边BC上的一动点(不与B、C 重合),点P关于直线AC、AB的对称点分别为M、N,连接MN交边AB于点F,交边AC于点E.(1)如图1,当点P为边BC的中点时,求∠M的正切值;(2)连接FP,设CP=x,S△MPF=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3)连接AM,当点P在边BC上运动时,△AEF与△ABM是否一定相似?若是,请证明;若不是,请求出当△AEF与△ABM相似时CP的长.2017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1.如果延长线段AB到C,使得,那么AC:AB等于()A.2:1 B.2:3 C.3:1 D.3:2【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作出图形,用AB表示出AC,然后求比值即可.【解答】解:如图,∵BC=AB,∴AC=AB+BC=AB+AB=AB,∴AC:AB=3: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用AB表示出AC是解题的关键,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2.在高为100米的楼顶测得地面上某目标的俯角为α,那么楼底到该目标的水平距离是()A.100tanα B.100cotα C.100sinα D.100cosα【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直接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BAC=α,BC=100m,∴AB=BC•cotα=100cotα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求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将抛物线y=2(x﹣1)2+3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A.y=2(x﹣1)2+5 B.y=2(x﹣1)2+1 C.y=2(x+1)2+3 D.y=2(x﹣3)2+3【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分析】根据二次函数图象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进行求解.【解答】解:抛物线y=2(x﹣1)2+3向右平移2个单位,可得y=2(x﹣1﹣2)2+3,即y=2(x﹣3)2+3,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函数图象的平移,用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直接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得平移后的函数解析式.4.在二次函数y=ax2+bx+c中,如果a>0,b<0,c>0,那么它的图象一定不经过()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分析】根据已知条件“a>0,b<0,c>0”判断出该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与x和y轴的交点、对称轴所在的位置,然后据此来判断它的图象一定不经过第三象限.【解答】解:①∵a>0、c>0,∴该抛物线开口方向向上,且与y轴交于正半轴;②∵a>0,b<0,∴二次函数y=ax2+bx+c的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x=﹣>0,∴二次函数y=ax2+bx+c的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在第一象限;综合①②,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一定不经过第三象限.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根据二次函数y=ax2+bx+c系数符号判断抛物线开口方向、对称轴、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5.下列命题不一定成立的是()A.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B.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相似C.两边对应成比例且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D.各有一个角等于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定即可.【解答】解: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一定成立;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相似一定成立;两边对应成比例且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不一定成立;各有一个角等于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一定成立,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6.在△ABC和△DEF中,∠A=40°,∠D=60°,∠E=80°,,那么∠B的度数是()A.40° B.60° C.80° D.100°【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可以确定对应角,根据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即可求得∠B的大小,即可解题.【解答】解:∵,∴∠B与∠D是对应角,故∠B=∠D=6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考查了对应边比值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B和∠D是对应角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7.线段3cm和4cm的比例中项是2cm.【考点】比例线段.【分析】根据比例中项的概念,a:b=b:c,设比例中项是xcm,则列比例式可求.【解答】解:设比例中项是xcm,则:3:x=x:4,x2=12,x=±2,∵线段是正值,∴负值舍去,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线段,理解比例中项的概念,求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的时候,应舍去负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抛物线y=2(x+4)2的顶点坐标是(﹣4,0).【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由抛物线的解析式可求得答案.【解答】解:∵y=2(x+4)2,∴抛物线顶点坐标为(﹣4,0),故答案为:(﹣4,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掌握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是解题的关键,即在y=a(x ﹣h)2+k中,对称轴为x=h,顶点坐标为(h,k).9.函数y=ax2(a>0)中,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由解析式可确定其开口方向,再根据增减性可求得答案.【解答】解:∵y=ax2(a>0),∴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y轴,∴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答案为:减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掌握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是解题的关键.10.如果抛物线y=ax2+bx+c(a≠0)经过点(﹣1,2)和(4,2),那么它的对称轴是直线x=.【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根据抛物线上函数值相等的点离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可求得答案.【解答】解:∵抛物线y=ax2+bx+c(a≠0)经过点(﹣1,2)和(4,2),∴对称轴为x==,故答案为:x=.【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掌握抛物线上函数值相等的点离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ABC中,点D、E、F分别在边AB、AC、BC上,且DE∥BC,EF∥AB,DE:BC=1:3,那么EF:AB的值为.【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利用DE∥BC可判断△ADE∽△ABC,利用相似的性质的得==,再利用比例性质得=,然后证明△CEF∽△CAB,然后利用相似比可得到的值.【解答】解:∵DE∥BC,∴△ADE∽△ABC,∴==,∴=,∵EF∥AB,∴△CEF∽△CAB,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利用图形中已有的公共角、公共边等隐含条件,以充分发挥基本图形的作用,寻找相似三角形的一般方法是通过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在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主要利用相似进行几何计算.12.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C 与BD 相交于点O ,如果BC=2AD ,那么S △ADC :S △ABC 的值为 1:2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梯形.【分析】根据梯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在梯形ABCD 中,AD ∥BC ,BC=2AD ,设AD 与BC 间的距离为h ,则,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梯形、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13.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9:25,其中小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长是12cm ,那么大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长是 20 cm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因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9:25,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出周长的比,又因为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即可求出大三角形的中线. 【解答】解:∵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9:25, ∴大三角形的周长:小三角形的周长是5:3, ∵小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长是12cm ,∴大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长是20cm.【点评】本题考查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理解.(1)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14.如果+=3,2﹣=,那么= (用表示).【考点】*平面向量.【分析】根据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2﹣=,∴6﹣3=3,∵+=3,∴+=6﹣3,∴=.故答案是:.【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运算,类似于解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计算即可,比较简单,要注意移项要变号.15.已知α是锐角,tanα=2cos30°,那么α= 60 度.【考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根据30°角的余弦值等于,正切值是的锐角为60°解答即可.【解答】解:∵tanα=2cos30°=2×=,∴α=60°.故答案为:60.【点评】本题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记30°、45°、60°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16.如图是一斜坡的横截面,某人沿着斜坡从P处出发,走了13米到达M处,此时在铅垂方向上上升了5米,那么该斜坡的坡度是i=1: 2.4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分析】垂直高度、水平距离和坡面距离正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水平距离,然后根据定义解答.【解答】解:由题意得,水平距离==12,∴坡比i=5:12=1:2.4.故答案为2.4【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坡度=垂直距离:水平距离,通常写成1:n的形式,属于基础题.17.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时,列出了如下表格:那么该二次函数在x=0时,y= 3 .【考点】二次函数的图象.【分析】根据题目提供的满足二次函数解析式的x、y的值,确定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找到当x=0时,y的值即可.【解答】解:由上表可知函数图象经过点(1,0)和点(3,0),∴对称轴为x=2,∴当x=4时的函数值等于当x=0时的函数值,∵当x=4时,y=3,∴当x=0时,y=3.故答案是:3.【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利用表格找到二次函数的对称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8.如图,△ABC中,AB=AC=5,BC=6,BD⊥AC于点D,将△BCD绕点B逆时针旋转,旋转角的大小与∠CBA相等,如果点C、D旋转后分别落在点E、F的位置,那么∠EFD的正切值是.【考点】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分析】作AH⊥BC于H,延长CD交EF于G,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AH、BD、CD、AD,根据旋转变换的性质得到∠FBD=∠CBA,证明FB∥AH,根据四点共圆得到∠EFD=∠GBD,求出tan∠GBD即可.【解答】解:作AH⊥BC于H,延长CD交EF于G,∵AB=AC,∴BH=CH=BC=3,由勾股定理得,AH==4,×BC×AH=×AC×BD,即6×4=5×BD,解得,BD=,∴CD==,AD=,∵∠FBD=∠CBA,∴∠FBE=∠DBC,∵∠DBC+∠C=90°,∠HAC+∠C=90°,∴∠FBE=∠BAH,∴FB∥AH,∴∠FBC=∠AHC=90°,∴EF∥BC,∴∠E=∠ABC=∠C=∠EGA,∴AG=AE=BE﹣AB=BC﹣AB=1,∴DG=,∴∠F=∠BDC=90°,∴F、B、D、G四点共圆,∴∠EFD=∠GBD,tan∠GBD==,∴∠EFD的正切值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旋转变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掌握旋转变换的性质、熟记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满分78分)19.(10分)(2017•杨浦区一模)如图,已知△ABC中,点F在边AB上,且AF=AB、过A作AG∥BC交CF的延长线于点G.(1)设=, =,试用向量和表示向量;(2)在图中求作向量与的和向量.(不要求写作法,但要指出所作图中表示结论的向量)【考点】*平面向量;作图—复杂作图.【分析】(1)证△AGF∽△BCF得==,即AG=CB,由=()可得答案;(2)延长CB到E,使BE=AG,连接AE,则=.【解答】解:(1)∵AG∥BC,AF=AB,∴△AGF∽△BCF, =,∴==,即AG=CB,∴=()=﹣;(2)如图所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向量的运算、作图,熟练掌握向量的基本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0.(10分)(2017•杨浦区一模)已知抛物线y=﹣x2+bx+c经过点B(﹣1,0)和点C(2,3).(1)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2)如果此抛物线上下平移后过点(﹣2,﹣1),试确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考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分析】(1)待定系数法求解可得;(2)求出原抛物线上x=﹣2时,y的值,若点(﹣2,﹣5)平移后的对应点为(﹣2,﹣1),根据纵坐标的变化可得其中的一种平移方式.【解答】解:(1)将点B(﹣1,0)、C(2,3)代入y=﹣x2+bx+c,得:,解得:,∴此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3;(2)在y=﹣x2+2x+3中,当x=﹣2时,y=﹣4﹣4+3=﹣5,若点(﹣2,﹣5)平移后的对应点为(﹣2,﹣1),则需将抛物线向上平移4个单位.【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抛物线的平移,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21.(10分)(2017•杨浦区一模)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D=∠C,AD=4,BC=9,锐角∠DBC的正弦值为.求:(1)对角线BD的长;(2)梯形ABCD的面积.【考点】梯形;解直角三角形.【分析】(1)求出△ABD∽△DCB,得出比例式,即可得出答案;(2)过D作DE⊥BC于E,解直角三角形求出DE,根据面积公式求出即可.【解答】解:(1)∵AD∥BC,∴∠ADB=∠DBC,∵∠ABD=∠C,∴△ABD∽△DCB,∴=,∵AD=4,BC=9,∴BD=6;(2)过D作DE⊥BC于E,则∠DEB=90°,∵锐角∠DBC的正弦值为,∴sin∠DBC==,∵BD=6,∴DE=4,∴梯形ABCD的面积为×(AD+BC)×DE=×(4+9)×4=26.【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梯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能求出BD的长是解此题的关键.22.(10分)(2017•杨浦区一模)如图,某客轮以每小时10海里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到A处时向位于南偏西30°方向且相距12海里的B处发出送货请求,货轮接到请求后即刻沿着北偏东某一方向以每小时14海里的速度出发,在C处恰好与客轮相逢,试求货轮从出发到客轮相逢所用的时间.【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分析】首先证明AC=AB=12,根据时间=路程÷速度,计算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由题意,∠ABF=30°,∠CBF=60°,∴∠FAB=60°,∠ABC=∠C=30°,∴AC=AB=12,货轮从出发到客轮相逢所用的时间==1.2小时.答:货轮从出发到客轮相逢所用的时间1,2小时.【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方向角的定义,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3.(12分)(2017•杨浦区一模)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G分别在边AB、BC上,∠ACD=∠B,AG与CD相交于点F.(1)求证:AC2=AD•AB;(2)若=,求证:CG2=DF•BG.【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证明△ACD∽△ABC,得出对应边成比例AC:AB=AD:AC,即可得出结论;(2)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F=∠ACG,由已知证出△ADF∽△ACG,得出∠DAF=∠CAF,AG是∠BAC的平分线,由角平分线得出,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ACD=∠B,∠CAD=∠BAC,∴△ACD∽△ABC,∴AC:AB=AD:AC,∴AC2=AD•AB;(2)证明:∵△ACD∽△ABC,∴∠ADF=∠ACG,∵=,∴△ADF∽△ACG,∴∠DAF=∠CAF,即∠BAG=∠CAG,AG是∠BAC的平分线,∴,∴,∴CG2=DF•BG.【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4.(12分)(2017•杨浦区一模)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抛物线y=ax2﹣4ax+4a+3(a<0)的顶点为D,它的对称轴与x轴交点为M.(1)求点D、点M的坐标;(2)如果该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为A,点P在抛物线上且AM∥DP,AM=2DP,求a的值.【考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分析】(1)由y=ax2﹣4ax+4a+3=a(x﹣2)2+3,可得顶点D(2,3),M(2,0).(2)作PN⊥DM于N.由△PDN∽△MAO,得===,因为OM=2,OA=﹣4a﹣3,PN=1,所以P(1,a+3),DN=﹣a,根据OA=2DN,可得方程﹣4a﹣3=﹣2a,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y=ax2﹣4ax+4a+3=a(x﹣2)2+3,∴顶点D(2,3),M(2,0).(2)作PN⊥DM于N.∵AM∥DP,∴∠PDN=∠AMG,∵DG∥OA,∴∠OAM=∠AMG=∠PDN,∵∠PND=∠AOM=90°,∴△PDN∽△MAO,∴===,∵OM=2,OA=﹣4a﹣3,PN=1,∴P(1,a+3),∴DN=﹣a,∵OA=2DN,∴﹣4a﹣3=﹣2a,∴a=﹣.(当点A在y的正半轴上时,方法类似,求得a=﹣).【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用方程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5.(14分)(2017•杨浦区一模)在Rt△ABC中,∠ACB=90°,AC=BC=2,点P为边BC上的一动点(不与B、C重合),点P关于直线AC、AB的对称点分别为M、N,连接MN交边AB 于点F,交边AC于点E.(1)如图1,当点P为边BC的中点时,求∠M的正切值;(2)连接FP,设CP=x,S△MPF=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3)连接AM,当点P在边BC上运动时,△AEF与△ABM是否一定相似?若是,请证明;若不是,请求出当△AEF与△ABM相似时CP的长.【考点】相似形综合题.【分析】(1)先求出CP=1,利用对称得出∠MB N=90°,BP=BP=3,最后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2)先求出FG,再利用同角的三角函数相等,得出PG,再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3)利用对称先判断出AM=AP=AN,进而得出三角形A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AMN=45°,得出∠AFE=∠AMB,即可判断出△AEF∽△BAM.【解答】解:(1)如图1,连接BN,∵点P为边BC的中点,∴CP=BP=BC=1,∵点P与点M关于AC对称,∴CM=CP=1∵∠ACB=90°,AC=BC=2,∴∠BAC=∠ABC=45°,∵点P与点N关于AB对称,∴BP=BN=1,∠ABN=∠ABC=45°,∴∠CBM=90°,BM=CM+BC=3,在Rt△MBN中,tan∠M==;(2)如图2,过点F作FG⊥BC,设PG=m,∴BG=BP﹣PG=2﹣x﹣m,MG=MP+PG=2x+m,在Rt△BFG中,∠FBG=45°,∴FG=BG=2﹣x﹣m,在Rt△FMG中,tan∠M==,在Rt△MNB中,tan∠M==,∴,∴m=,∴y=S△MPF=MP•FG=×2x×=(0<x<2);(3)△AEF∽△BAM理由:如图3,连接AM,AP,AN,BN,∵点P关于直线AC、AB的对称点分别为M、N,∴AM=AP=AN.∠MAC=∠PAC,∠PAB=∠NAB,∵∠BAC=∠PAC+∠PAB=45°,∴∠MAN=∠MAC+∠PAC+∠BAP+∠NAB=2(∠PAC+∠PAB)=90°,∴∠AMN=45°=∠ABC,∵∠AFE=∠ABC+∠BMF,∠AMB=∠AMN+∠BMF,∴∠AFE=∠AMB,∵∠EAF=∠ABM=45°,∴△AEF∽△BAM.。
2017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7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a(a>0)等于()A.B.﹣C.D.﹣2.下列多项式中,在实数范围不能分解因式的是()A.x2+y2+2x+2y B.x2+y2+2xy﹣2 C.x2﹣y2+4x+4y D.x2﹣y2+4y﹣43.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要使DE∥BC,还需满足下列条件中的()A.=B.=C.=D.=4.在Rt△ABC中,∠C=90°,如果AB=m,∠A=α,那么AC的长为()A.m•sinαB.m•cosαC.m•tanαD.m•cotα5.如果锐角α的正弦值为,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α=30°B.α=45°C.30°<α<45° D.45°<α<60°6.将抛物线y=ax2﹣1平移后与抛物线y=a(x﹣1)2重合,抛物线y=ax2﹣1上的点A(2,3)同时平移到A′,那么点A′的坐标为()A.(3,4) B.(1,2) C.(3,2) D.(1,4)二.填空题(每个小题4分,共48分)7.16的平方根是.8.如果代数式有意义,那么x的取值范围为.9.方程+=1的根为.10.如果一次函数y=(m﹣3)x+m﹣2的图象一定经过第三、第四象限,那么常数m的取值范围为.11.二次函数y=x2﹣8x+10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12.如果点A(﹣1,4)、B(m,4)在抛物线y=a(x﹣1)2+h上,那么m的值为.13.如果△ABC∽△DEF,且△ABC与△DEF相似比为1:4,那么△ABC与△DEF的面积比为.14.在△ABC中,如果AB=AC=10,cosB=,那么△ABC的重心到底边的距离为.15.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是边BC的中点,DE与AC相交于点F,设=,=,那么=(用,的式子表示)16.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DE∽△ABC,如果AB=4,BC=5,AC=6,AD=3,那么△ADE的周长为.17.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DE∥BC,∠BDC=∠CED,如果DE=4,CD=6,那么AD:AE等于.18.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ABC,∠C=90°,AB=24,tanB=(如图),将它折叠使直角顶点C与斜边AB的中点重合,那么折痕的长为.三、解答题(共78分)19.计算:.20.解方程组:.21.已知:如图,第一象限内的点A,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点C在y轴上,BC∥x轴,点A的坐标为(2,4),且cot∠ACB=求:(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点C的坐标;(3)∠ABC的余弦值.22.将笔记本电脑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显示屏OB与底板OA夹角为115°(如图1),侧面示意图为图2;使用时为了散热,在底板下面垫入散热架O′AC后,电脑转到AO′B′的位置(如图3),侧面示意图为图4,已知OA=0B=20cm,B′O′⊥OA,垂足为C.(1)求点O′的高度O′C;(精确到0.1cm)(2)显示屏的顶部B′比原来升高了多少?(精确到0.1cm)(3)如图4,要使显示屏O′B′与原来的位置OB平行,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参考数据:(sin65°=0.906,cos65°=0.423,tan65°=2.146.cot65°=0.446)23.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BC上,BA•BD=BC•BE(1)求证:DE•AB=AC•BE;(2)如果AC2=AD•AB,求证:AE=AC.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bx+4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点C在线段OA上,点D在此抛物线上,CD⊥x轴,且∠DCB=∠DAB,AB与CD相交于点E.(1)求证:△BDE∽△CAE;(2)已知OC=2,tan∠DAC=3,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25.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C与BD相交于点O,AC=BC,点E在DC的延长线上,∠BEC=∠ACB,已知BC=9,cos∠ABC=.(1)求证:BC2=CD•BE;(2)设AD=x,CE=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3)如果△DBC∽△DEB,求CE的长.2017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a(a>0)等于()A.B.﹣C.D.﹣【考点】分数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分析】根据负整数指数幂与正整数指数幂互为倒数,分数指数幂,可得答案.【解答】解:a===,故选:C.2.下列多项式中,在实数范围不能分解因式的是()A.x2+y2+2x+2y B.x2+y2+2xy﹣2 C.x2﹣y2+4x+4y D.x2﹣y2+4y﹣4【考点】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分析】各项利用平方差公式及完全平方公式判断即可.【解答】解:A、原式不能分解;B、原式=(x+y)2﹣2=(x+y+)(x+y﹣);C、原式=(x+y)(x﹣y)+4(x+y)=(x+y)(x﹣y+4);D、原式=x2﹣(y﹣2)2=(x+y﹣2)(x﹣y+2),故选A3.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要使DE∥BC,还需满足下列条件中的()A.=B.=C.=D.=【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分析】先求出比例式,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DE∽△ABC,根据相似推出∠ADE=∠B,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即可【解答】解:只有选项D正确,理由是:∵AD=2,BD=4,=,∴==,∵∠DAE=∠BAC,∴△ADE∽△ABC,∴∠ADE=∠B,∴DE∥BC,根据选项A、B、C的条件都不能推出DE∥BC,故选D.4.在Rt△ABC中,∠C=90°,如果AB=m,∠A=α,那么AC的长为()A.m•sinαB.m•cosαC.m•tanαD.m•cotα【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析】根据余角函数是邻边比斜边,可得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cosA=,AC=AB•cosA=m•cosα,故选:B.5.如果锐角α的正弦值为,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α=30°B.α=45°C.30°<α<45° D.45°<α<60°【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分析】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可得答案.【解答】解:由<<,得30°<α<45°,故选:C.6.将抛物线y=ax2﹣1平移后与抛物线y=a(x﹣1)2重合,抛物线y=ax2﹣1上的点A(2,3)同时平移到A′,那么点A′的坐标为()A.(3,4) B.(1,2) C.(3,2) D.(1,4)【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分析】根据两个抛物线的平移规律得到点A的平移规律,易得点A′的坐标.【解答】解:∵抛物线y=ax2﹣1的顶点坐标是(0,﹣1),抛物线y=a(x﹣1)2的顶点坐标是(1,0),∴将抛物线y=ax2﹣1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a(x﹣1)2,∴将点A(2,3)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A′的坐标为(3,4),故选:A.二.填空题(每个小题4分,共48分)7.16的平方根是±4.【考点】平方根.【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数a的平方根,也就是求一个数x,使得x2=a,则x就是a的平方根,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4)2=16,∴16的平方根是±4.故答案为:±4.8.如果代数式有意义,那么x的取值范围为x>﹣2.【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x+2>0,解得,x>﹣2,故答案为:x>﹣2.9.方程+=1的根为x=2.【考点】解分式方程.【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答】解:去分母得:x﹣5+2x+2=x2﹣1,整理得:x2﹣3x+2=0,即(x﹣2)(x﹣1)=0,解得:x=1或x=2,经检验x=1是增根,分式方程的解为x=2,故答案为:x=210.如果一次函数y=(m﹣3)x+m﹣2的图象一定经过第三、第四象限,那么常数m的取值范围为m<2.【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y=(m﹣3)x+m﹣2的图象一定经过第三、第四象限,那么图象一定与y轴的负半轴有交点,即可解答.【解答】解:∵一次函数y=(m﹣3)x+m﹣2的图象一定经过第三、第四象限,∴图象一定与y轴的负半轴有交点,∴m﹣2<0,∴m<2,故答案为:m<2.11.二次函数y=x2﹣8x+10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4,﹣6).【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将二次函数化为顶点式后即可确定其顶点坐标.【解答】解:∵y=2x2﹣8x+10=2(x﹣4)2﹣6,∴顶点坐标为(4,﹣6),故答案为:(4,﹣6).12.如果点A(﹣1,4)、B(m,4)在抛物线y=a(x﹣1)2+h上,那么m的值为3.【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根据函数值相等两点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得答案.【解答】解:由点A(﹣1,4)、B(m,4)在抛物线y=a(x﹣1)2+h上,得(﹣1,4)与(m,4)关于对称轴x=1对称,m﹣1=1﹣(﹣1),解得m=3,故答案为:3.13.如果△ABC∽△DEF,且△ABC与△DEF相似比为1:4,那么△ABC与△DEF的面积比为1:16.【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直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BC∽△DEF,且△ABC与△DEF相似比为1:4,∴△ABC与△DEF的面积比=()2=1:16.故答案为:1:16.14.在△ABC中,如果AB=AC=10,cosB=,那么△ABC的重心到底边的距离为2.【考点】三角形的重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知三角形的重心在BC边的高上.根据勾股定理求得该高,再根据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2倍,求得G到BC的距离.【解答】解:∵AB=AC=10,∴△ABC是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重心G在BC边的高∵cosB=,∴在BC边的高=6,根据三角形的重心性质∴G到BC的距离是2.故答案为:215.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是边BC的中点,DE与AC相交于点F,设=,=,那么=﹣(用,的式子表示)【考点】*平面向量;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中点的定义得BC∥AD、BC=AD=2EC,再证△ADF∽△CEF得=,根据==﹣=﹣()可得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BC∥AD,BC=AD=2EC,∴△ADF∽△CEF,,∴==2,则=,∴==﹣=﹣()=﹣(+)=﹣,故答案为:﹣.16.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DE∽△ABC,如果AB=4,BC=5,AC=6,AD=3,那么△ADE的周长为.【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E及AE的长,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如图,∵△ADE∽△ABC,∴==,即==,解得DE=,AE=,∴△ADE的周长=AD+AE+DE=3++=;故答案为:.17.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DE∥BC,∠BDC=∠CED,如果DE=4,CD=6,那么AD:AE等于3:2.【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由DE∥BC,推出∠EDC=∠BCD,=,由△BDC∽△CED,推出===,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DE∥BC,∴∠EDC=∠BCD,=∵∠BDC=∠DEC,∴△BDC∽△CED,∴===,∴=.故答案为3:2.18.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ABC,∠C=90°,AB=24,tanB=(如图),将它折叠使直角顶点C与斜边AB的中点重合,那么折痕的长为13.【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D,得到∠DCB=∠B,根据垂直的定义、等量代换得到∠OEC=∠B,根据正切的定义、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DC=DB=AB=12,∴∠DCB=∠B,由题意得,EF是CD的垂直平分线,∴∠OEC+∠OCE=90°,又∠DCB+∠OCE=90°,∴∠OEC=∠B,设CF=2x,则CE=3x,由勾股定理得,EF=x,×2x×3x=×x×6,解得,x=,∴EF=×=13,故答案为:13.三、解答题(共78分)19.计算:.【考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根据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可得答案.【解答】解:原式===.20.解方程组:.【考点】高次方程.【分析】由②得出x﹣3y=±2,由①得出x(x﹣y+2)=0,组成四个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解答】解:由②得:(x﹣3y)2=4,x﹣3y=±2,由①得:x(x﹣y+2)=0,x=0,x﹣y+2=0,原方程组可以化为:,,,,解得,原方程组的解为:,,,.21.已知:如图,第一象限内的点A,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点C在y轴上,BC∥x轴,点A的坐标为(2,4),且cot∠ACB=求:(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点C的坐标;(3)∠ABC的余弦值.【考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解直角三角形.【分析】(1)待定系数法求解可得;(2)作AE⊥x轴于点E,AE与BC交于点F,则CF=2,根据cot∠ACB==得AF=3,即可知EF,从而得出答案;(3)先求出点B的坐标.继而由勾股定理得出AB的长,最后由三角函数可得答案.【解答】解:(1)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将点A(2,4)代入,得:k=8,∴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2)过点A作AE⊥x轴于点E,AE与BC交于点F,则CF=2,∵cot∠ACB==,∴AF=3,∴EF=1,∴点C的坐标为(0,1);(3)当y=1时,由1=可得x=8,∴点B的坐标为(1,8),∴BF=BC﹣CF=6,∴AB==3,∴cos∠ABC===.22.将笔记本电脑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显示屏OB与底板OA夹角为115°(如图1),侧面示意图为图2;使用时为了散热,在底板下面垫入散热架O′AC后,电脑转到AO′B′的位置(如图3),侧面示意图为图4,已知OA=0B=20cm,B′O′⊥OA,垂足为C.(1)求点O′的高度O′C;(精确到0.1cm)(2)显示屏的顶部B′比原来升高了多少?(精确到0.1cm)(3)如图4,要使显示屏O′B′与原来的位置OB平行,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参考数据:(sin65°=0.906,cos65°=0.423,tan65°=2.146.cot65°=0.446)【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析】(1)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2)如图2,过B作BD⊥AO交AO的延长线于D,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3)如图4,过O′作EF∥OB交AC于E,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FEA=∠BOA=115°,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1)∵B′O′⊥OA,垂足为C,∠AO′B=115°,∴∠AO′C=65°,∵cos∠CO′A=,∴O′C=O′A•cos∠CO′A=20•cos65°=8.46≈8.5(cm);(2)如图2,过B作BD⊥AO交AO的延长线于D,∵∠AOB=115°,∴∠BOD=65°,∵sin∠BOD=,∴BD=OB•sin∠BOD=20×sin65°=18.12,∴O′B′+O′C﹣BD=20+8.46﹣18.12=10.34≈10.3(cm),∴显示屏的顶部B′比原来升高了10.3cm;(3)如图4,过O′作EF∥OB交AC于E,∴∠FEA=∠BOA=115°,∠FOB′=∠EO′C=∠FEA﹣∠O′CA=115°﹣90°=25°,∴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25度.23.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BC上,BA•BD=BC•BE(1)求证:DE•AB=AC•BE;(2)如果AC2=AD•AB,求证:AE=AC.【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由BA•BD=BC•BE得,结合∠B=∠B,证△ABC∽△EBD得,即可得证;(2)先根据AC2=AD•AB证△ADC∽△ACB得∠ACD=∠B,再由证△BAE∽△BCD得∠BAE=∠BCD,根据∠AEC=∠B+∠BAE,∠ACE=∠ACD+∠BCD可得∠AEC=∠ACE,即可得证.【解答】证明:(1)∵BA•BD=BC•BE,∴,又∵∠B=∠B,∴△ABC∽△EBD,∴,∴DE•AB=AC•BE;(2)∵AC2=AD•AB,∴,∵∠DAC=∠CAB,∴△ADC∽△ACB,∴∠ACD=∠B,∵,∠B=∠B,∴△BAE∽△BCD,∴∠BAE=∠BCD,∵∠AEC=∠B+∠BAE,∠ACE=∠ACD+∠BCD,∴∠AEC=∠ACE,∴AE=AC.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bx+4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点C在线段OA上,点D在此抛物线上,CD⊥x轴,且∠DCB=∠DAB,AB与CD相交于点E.(1)求证:△BDE∽△CAE;(2)已知OC=2,tan∠DAC=3,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BEC∽△DE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得到=,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2)设AC=m,根据正切的定义得到DC=3m,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BA=∠DCA=90°,根据勾股定理列出算式,求出m的值,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解答】(1)证明:∵∠DCB=∠DAB,∠BEC=∠DEA,∴△BEC∽△DEA,∴=,又∠BED=∠CEA,∴△BDE∽△CAE;(2)解:∵抛物线y=ax2+bx+4与y轴相交于点B,∴点B的坐标为(0,4),即OB=4,∵tan∠DAC=3,∴=3,设AC=m,则DC=3m,OA=m+2,则点A的坐标为(m+2,0),点D的坐标为(2,3m),∵△BDE∽△CAE,∴∠DBA=∠DCA=90°,∴BD2+BC2=AD2,即22+(3m﹣4)2+(m+2)2+42=m2+(3m)2,解得,m=2,则点A的坐标为(4,0),点D的坐标为(2,6),∴,解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3x+4.25.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C与BD相交于点O,AC=BC,点E在DC的延长线上,∠BEC=∠ACB,已知BC=9,cos∠ABC=.(1)求证:BC2=CD•BE;(2)设AD=x,CE=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3)如果△DBC∽△DEB,求CE的长.【考点】相似形综合题.【分析】(1)只要证明△DAC∽△CEB,得到=,再根据题意AC=BC,即可证明.(2)过点C作CF⊥AB于F,AG⊥BC于G,DH⊥BC于H.由△CEB∽△DAC,得=,由此即可解决问题.(3)首先证明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再证明△ABG≌△DCH,推出CH=BG=2,推出x=GH=BC ﹣BG﹣CH=9﹣2﹣2=5,再利用(2)中即可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DCB=∠ACD+∠ACB,∠DCB=∠EBC+∠BEC,∠ACB=∠BEC,∴∠ACD=∠EBC,∵AD∥BC,∴∠DAC=∠ACB=∠CEB,∴△DAC∽△CEB,∴=,∴BC•AC=CD•BE,∵AC=BC,∴BC2=CD•BF.(2)过点C作CF⊥AB于F,AG⊥BC于G,DH⊥BC于H.在Rt△CBF中,BF=BC•cos∠ABC=9×=3,∴AB=6,在Rt△ABG中,BG=AB•cos∠ABC=6×=2,∵AD∥BC,DH=AG,∴DH2=AG2=AB2﹣BG2=62﹣22=32,∵AG∥DH,∴GH=AD=x,∴CH=BC﹣BG﹣GH=7﹣x,∴CD===,∵△CEB∽△DAC,∴=,∴=,∴y=,∴y=(x>0且x≠9).(3)∵△DBC∽△DEB,∠CDB=∠BDE,∠CBD<∠DBC,∴∠DBC=∠DEB=∠ACB,∴OB=OC,∵AD∥BC,∴=,∴AC=BD,∴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ABC=∠DCB,∵∠AGB=∠DHC=90°,∴△ABG≌△DCH,∴CH=BG=2,∴x=GH=BC﹣BG﹣CH=9﹣2﹣2=5.∴CE=y=.2017年2月12日21。
2017中考初三一模数学试卷分析
九年级一模数学试卷 2017中考初三一模数学试卷分析一、试卷总体评价 2017年海淀区一模数学试卷知识覆盖全面,考查重点突出,试题的难度分布、分值设置、题型选择合理,与2017年中考试题从试卷结构和内容上高度相似。
试题的表述规范,试题的图文准确,命题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试题的背景材料贴近生活、与实际相联系,注重考查思维的广度和宽度,突出对“核心概念”的考查;试卷能够较为准确的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体现命题要求:打破模式化,试题维稳求新,摒弃“题型教学”与“题海战术”。
与2017年中考数学试题的贴近程度非常高,但又有其自身的命题特点。
二、试卷结构与整体难易度分析本次考试试卷结构和2017年北京中考试卷题型及分数分配吻合, 3种题型,共29道试题,分为选择题和填空题、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和综合题)。
选择题10道,填空题6道,解答题13道。
较难试题依然分布在选择题第10题、填空题第6题、解答题的最后三道试题。
基础知识考查宽泛,不再局限于核心考点,要求学生对知识掌握全面;选择题、填空题多为容易题,解答题的前几道也为较为容易的试题,以水平测试为主,保证了整个试卷的平均分,稳定了考生的情绪,解答题的后几道中难题主要兼顾选拔的作用,对学生学业水平能够有显著区分。
三、试卷典型试题分析针对试卷中的典型试题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认识:1、重视考查学生身边的数学,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第1题是以“百度上搜索关键词‘两会’显示的搜索数据结果”为背景题材的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第8题中呈现了京津冀都市圈的平面图,考查了点的坐标的意义和应用,时代感很强。
第9题以油电混动汽车为背景,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设计和操作,提倡环保节约的意识。
第13题借助了埃及的《纸草书》,用现代中文的叙述方式,避免了阅读障碍,考查了运用方程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形式新颖。
2017届毕业生中考数学模拟1成绩、试卷分析及反思
龙塘中学2017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分析科目:数学班别:九年级(1)班任课教师:黄维贤一、试题难度及各大题得(失)分情况:本试题总体感觉题量较大,题目偏难,简单题较少,难度与中考题相当,有9分(选择考钝角三角函数值3分,考解分式方程6分)超出考试大纲。
如第一大题的第1小题8人选择错误,求一个数的倒数的相反数;第一大题的第8小题8人选择错误,知正多边形一个外角,求正多边形边数。
第二大题的第16题21人填空填错,求复合图形中一部分的阴影面积。
第三大题的第17题20人解答过程不正确,零指数、开方、三角函数、负指数的混合运算;第三大题的第18题22人解答过程不正确,解分式方程;第三大题的第19题18人解答过程不正确,尺规作图题。
第四大题的第20题21人解答过程不正确,常用方向表示法应用。
第四大题的第21题18人解答过程不正确,求概率。
第四大题的第22题20人解答过程不正确,求反比例解板式与三角形面积;第五大题的第23题22人解答过程不正确,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最值、围成面积;第五大题的第24题22人解答过程不正确,几何综合三角形与圆,证明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全等、求函数值。
第五大题的第25题学生不能解答,几何与函数。
二、本次考试成绩与预设目标的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本次中考数学模拟测试23人参加,平均分54.2分,72分及72分以上为合格率17.5%,96分及96分以上为优秀率4.3%,低于36分叫低分率13.0%。
中考参加数学考试23人,目标分为:平均分73.6分,72分及72分以上为合格率52.2%,96分及96分以上为优秀率21.7%,低于36分叫低分率为零。
从今次模拟一测试成绩与中考目标分相比不管是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低分率等等都存在较大差距。
该差距造成原因:刚刚复习完第一轮基础知识,还未进行专题复习,大部分解答题学生学过了遗忘了解题步骤与方法;有9分(选择考钝角三角函数值3分,考解分式方程6分)超出考试大纲。
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五亩一中一、试题整体情况分析评价:(一)试卷的结构和题型分析本次考试紧扣课标,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试题120分,100分钟,其中选择题24分,填空题21分,解答题75分。
总体上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牢固,计算能力较差,解决问题有能力不强,书写比较乱,测试的优秀率达30%左右,及格率达80%左右。
不太令人满意。
(二)试题内容分析1.试卷贴近教材,覆盖面广,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并通过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自主研发试题,既体现教材的作用,又考查基本问题中的过程和方法.总体难度不大,非常灵活。
2.试卷层次分明,难易有度。
全卷试题总体上从易到难构成了三个台阶,分别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3.强化对数学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考核.试卷通过新的试题情景和呈现方式,给学生提供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解释、比较、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结合考试过程考查学生的数感、算理、几何语言转换、说理、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思路等。
4.唯一不足是第7小题无正确选项。
(三)试题的创新点及命题意图分析1.立足教材,体现双基.试题基本上源于课本,能在数学课本和课程标准中找到原型。
如第1、4、5、10等题。
2.适当控制了运算量,避免繁琐运算.在考查计算时,减少运算的难度,重点考查算理.即对运算的意义、法则、公式的理解.如第2、16题。
3.突出考查基本图形的认识和基本方法的分析.如第3、20、21题,考查学生对图形本质的理解和说理的逻辑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4.设计了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
如第23题,渗透了的分类讨论思想。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1.考试基本情况2.各小题出现的错误三、教学建议(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不能熟练、准确的掌握和应用。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中考数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1.的倒数是()A. B.﹣C. D.﹣2.某细胞截面可以近似看成圆,它的半径约为0.000 000787m,则0.000 00078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7.87×107B.7.87×10﹣7C.0.787×10﹣7D.7.87×10﹣6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a2+a3=a5B.a2•a3=a6C.a8÷a4=a2D.(﹣2a2)3=﹣8a64.学校为了解七年级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情况,随机调查了40名学生,其中,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有8人,文学兴趣小组的有11人,舞蹈兴趣小组的有9人,其余参加绘画兴趣小组.则参加绘画兴趣小组的频率是()A.0.1 B.0.15 C.0.25 D.0.35.小明记录了3月份某一周的最高气温如下表:日期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最高气温(℃)15 10 13 14 13 16 13那么15天每天的最高气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13,14 B.13,15 C.13,13 D.10,136.已知点A(﹣1,y1)、B(2,y2),C(3,y3)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下列y1、y2、y3的大小关系为()A.y1<y2<y3B.y1>y3>y2C.y1>y2>y3D.y2>y3>y17.如图,△ABC中,AB=AC=15,AD平分∠BAC,点E为AC的中点,连接DE,若△CDE的周长为21,则BC的长为()A.16 B.14 C.12 D.68.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是直线x=1,且经过点(3,0),则a﹣b+c的值为()A.﹣1 B.0 C.1 D.29.如图,某高楼顶部有一信号发射塔,在矩形建筑物ABCD的A、C两点测得该塔顶端F的仰角分别为45°和60°,矩形建筑物宽度AD=20m,高度DC=30m则信号发射塔顶端到地面的高度(即FG的长)为()A.(35+55)m B.(25+45)m C.(25+75)m D.(50+20)m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AOB的两条直角边OA、OB分别在x轴和y轴上,OA=3,OB=4.把△AOB绕点A顺时针旋转120°,得到△ADC.边OB上的一点M旋转后的对应点为M′,当AM′+DM取得最小值时,点M的坐标为()A.(0,)B.(0,)C.(0,)D.(0,3)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11.因式分解:a2﹣1= .12.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13.如图,a∥b,MN⊥a,垂足为N.若∠1=56°,则∠M度数等于.14.某学校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决定开放以下体育课外活动项目:A.篮球、B.乒乓球、C.跳绳、D.踢毽子.为了解学生最喜欢哪一种活动项目,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其中A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30°,则在被调查的学生中选择跳绳的人数是.15.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1=0有两个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16.如图,矩形ABCD中,AB=4,将矩形ABCD绕点C顺时针旋转90°,点B、D分别落在点B′,D′处,且点A,B′,D′在同一直线上,则tan∠DAD′.17.如图,⊙O的半径是2,弦AB和弦CD相交于点E,∠AEC=60°,则扇形AOC和扇形BOD 的面积(图中阴影部分)之和为.18.如图,在等腰Rt△ABC中,∠ABC=90°,AB=BC=4.点P是△ABC内的一点,连接PC,以PC为直角边在PC的右上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CD.连接AD,若AD∥BC,且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12,则BP的长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76分把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卷相对应的位置上,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推演步骤或文字说明.19.(5分)计算: +|﹣|﹣﹣tan30°.20.(5分)解不等式组:.21.(6分)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1.22.(6分)某班为奖励在校运动会上取得较好成绩的运动员,花了396元钱购买甲、乙两种奖品共30件.其中甲种奖品每件15元,乙种奖品每件12元,求甲、乙两种奖品各买多少件?23.(8分)九年级(1)班和(2)班分别有一男一女共4名学生报名参加学校文艺汇演主持人的选拔.(1)若从报名的4名学生中随机选1名,则所选的这名学生是女生的概率是.(2)若从报名的4名学生中随机选2名,用树状图或表格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并求出这2名学生来自同一个班级的概率.24.(8分)如图,已知Rt△ABD中,∠A=90°,将斜边BD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至BC,使BC∥AD,过点C作CE⊥BD于点E.(1)求证:△ABD≌△ECB;(2)若∠ABD=30°,BE=3,求弧CD的长.25.(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x>0,k是常数)的图象经过A(2,6),B(m,n),其中m>2.过点A作x轴垂线,垂足为C,过点B作y轴垂线,垂足为D,AC 与BD交于点E,连结AD,DC,CB.(1)若△ABD的面积为3,求k的值和直线AB的解析式;(2)求证: =;(3)若AD∥BC,求点B的坐标.26.(10分)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交BC边于点D,交AC边于点E.过点D作⊙O的切线,交AC于点F,交AB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DE.(1)求证:BD=CD;(2)若∠G=40°,求∠AED的度数.(3)若BG=6,CF=2,求⊙O的半径.27.(10分)如图,正方形OABC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顶点A的坐标为(4,3)(1)顶点C的坐标为(,),顶点B的坐标为(,);(2)现有动点P、Q分别从C、A同时出发,点P沿线段CB向终点B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沿折线A→O→C向终点C运动,速度为每秒k个单位,当运动时间为2秒时,以P、Q、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此时k的值.(3)若正方形OABC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O下滑,直至顶点C落到x轴上时停止下滑.设正方形OABC在x轴下方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滑行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28.(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2ax﹣3a(a>0)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经过点A的直线l:y=kx+b与y轴交于点C,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且CD=4AC.(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用含a的式子表示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其中k、b用含a 的式子表示).(2)点E为直线l下方抛物线上一点,当△ADE的面积的最大值为时,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3)设点P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点Q在抛物线上,以点A、D、P、Q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矩形?若能,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1.的倒数是()A. B.﹣C. D.﹣【考点】17:倒数.【分析】根据倒数的定义求解即可.【解答】解:得到数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倒数,分子分母交换位置是求一个数的倒数的关键.2.某细胞截面可以近似看成圆,它的半径约为0.000 000787m,则0.000 00078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7.87×107B.7.87×10﹣7C.0.787×10﹣7D.7.87×10﹣6【考点】1J: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解答】解:0.000 000787=7.87×10﹣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 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a2+a3=a5B.a2•a3=a6C.a8÷a4=a2D.(﹣2a2)3=﹣8a6【考点】48:同底数幂的除法;35:合并同类项;46:同底数幂的乘法;47: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积的乘方以及幂的乘方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解答】解:A、a2+a3不能进行运算,故本选项错误;B、a2•a3=a2+3=a5,故本选项错误;C、a8÷a4=a8﹣4=a4,故本选项错误;D、(﹣2a2)3=(﹣2)3(a2)3=﹣8a6,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性质和法则是解题的关键.4.学校为了解七年级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情况,随机调查了40名学生,其中,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有8人,文学兴趣小组的有11人,舞蹈兴趣小组的有9人,其余参加绘画兴趣小组.则参加绘画兴趣小组的频率是()A.0.1 B.0.15 C.0.25 D.0.3【考点】V6:频数与频率.【分析】根据各小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和.频率=,可得答案.【解答】解:绘画小组的频数是40﹣8﹣11﹣9=12,频率是12÷40=0.3,故选:D.【点评】本题是对频率、频数灵活运用的综合考查.注意:每个小组的频数等于数据总数减去其余小组的频数,即各小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和.频率=.5.小明记录了3月份某一周的最高气温如下表:日期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最高气温(℃)15 10 13 14 13 16 13那么15天每天的最高气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13,14 B.13,15 C.13,13 D.10,13【考点】W5:众数;W4:中位数.【分析】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这组数据中13出现的次数最多,是3次,∴每天的最高气温的众数是13;把3月份某一周的气温由高到低排列是:16℃、15℃、14℃、13℃、13℃、13℃、10℃,∴每天的最高气温的中位数是13;∴每天的最高气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13、13.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众数、中位数的含义和求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6.已知点A(﹣1,y1)、B(2,y2),C(3,y3)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下列y1、y2、y3的大小关系为()A.y1<y2<y3B.y1>y3>y2C.y1>y2>y3D.y2>y3>y1【考点】G6: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把点A、B、C的坐标分别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得y1、y2、y3的值,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解答】解:∵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分别是A(﹣2,y1)、B(1,y2)、C (2,y3),∴y1=﹣=1,y2=﹣1,y3=﹣.∵﹣﹣1<﹣<1,∴y2<y3<y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函数图象上点坐标都满足该函数解析式.7.如图,△ABC中,AB=AC=15,AD平分∠BAC,点E为AC的中点,连接DE,若△CDE的周长为21,则BC的长为()A.16 B.14 C.12 D.6【考点】KH: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BC,再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答案.【解答】解:∵AB=AC,AD平分∠BAC,∴AD⊥BC,∴∠ADC=90°,∵点E为AC的中点,∴DE=CE=AC=.∵△CDE的周长为21,∴CD=6,∴BC=2CD=12.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8.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是直线x=1,且经过点(3,0),则a﹣b+c的值为()A.﹣1 B.0 C.1 D.2【考点】H3: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根据二次函数对称性可求出点(3,0)关于对称轴直线x=1的对称点为(﹣1,0),然后把(﹣1,0)代入y=ax2+bx+c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为x=1,∴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得:点(3,0)的对称点为(﹣1,0),∵当x=﹣1时,y=a﹣b+c=0,∴a﹣b+c的值等于0.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点P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此题难度不大.9.如图,某高楼顶部有一信号发射塔,在矩形建筑物ABCD的A、C两点测得该塔顶端F的仰角分别为45°和60°,矩形建筑物宽度AD=20m,高度DC=30m则信号发射塔顶端到地面的高度(即FG的长)为()A.(35+55)m B.(25+45)m C.(25+75)m D.(50+20)m【考点】TA: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分析】将题目中所涉及到的仰角转换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表示出线段CG的长,根据三角函数值求得CG的长,代入FG=x•tanβ即可求得.【解答】解:设CG=xm,由图可知:EF=(x+20)•tan45°,FG=x•tan60°,则(x+20)tan45°+30=xtan60°,解得x==25(+1),则FG=x•tan60°=25(+1)×=(75+25)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将仰角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并选择正确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AOB的两条直角边OA、OB分别在x轴和y轴上,OA=3,OB=4.把△AOB绕点A顺时针旋转120°,得到△ADC.边OB上的一点M旋转后的对应点为M′,当AM′+DM取得最小值时,点M的坐标为()A.(0,)B.(0,)C.(0,)D.(0,3)【考点】R7: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PA: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AM=AM′,得出AM′+DM的最小值=AM+DM的最小值,作点D 关于直线OB的对称点D′,连接AD′交OB于M,则AD′=AM′+DM的最小值,过D作DE⊥x 轴于E,解直角三角形得到DE=×3=,AE=,求出D(,),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到D′(﹣,),求出直线AD′的解析式为y=﹣x+,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把△AOB绕点A顺时针旋转120°,得到△ADC,点M是BC边上的一点,∴AM=AM′,∴AM′+DM的最小值=AM+DM的最小值,作点D关于直线OB的对称点D′,连接AD′交OB于M,则AD′=AM′+DM的最小值,过D作DE⊥x轴于E,∵∠OAD=120°,∴∠DAE=60°,∵AD=AO=3,∴DE=×3=,AE=,∴D(,),∴D′(﹣,),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y=kx+b,∴,∴,∴直线AD′的解析式为y=﹣x+,当x=0时,y=,∴M(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换﹣旋转,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轴对称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11.因式分解:a2﹣1= (a+1)(a﹣1).【考点】54: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分析】考查了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本题属于基础题.本题中两个平方项的符号相反,直接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解答】解:a2﹣1=a2﹣12=(a+1)(a﹣1).【点评】本题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熟记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的特征,即“两项、异号、平方形式”是避免错用平方差公式的有效方法.12.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x>﹣2 .【考点】7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x+2>0,解得,x>﹣2,故答案为:x>﹣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掌握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a∥b,MN⊥a,垂足为N.若∠1=56°,则∠M度数等于34°.【考点】JA:平行线的性质;J3:垂线.【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对顶角的性质,得到∠3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b,∠1=56°,∴∠2=∠1=56°,∴∠3=∠2=56°,∵MN⊥a,∴∠M=180°﹣∠3﹣90°=180°﹣56°﹣90°=34°.故答案为:34°.【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垂直的定义,以及对顶角相等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4.某学校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决定开放以下体育课外活动项目:A.篮球、B.乒乓球、C.跳绳、D.踢毽子.为了解学生最喜欢哪一种活动项目,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其中A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30°,则在被调查的学生中选择跳绳的人数是100人.【考点】VC:条形统计图;VB:扇形统计图.【分析】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可以求得本次调查的学生人数,从而可以求得被调查的学生中选择跳绳的人数.【解答】解:由题意可得,被调查的学生有:20÷=240(人),则选择跳绳的有:240﹣20﹣80﹣40=100(人),故答案为:100人.【点评】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5.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1=0有两个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m≤2 .【考点】AA:根的判别式.【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得出△≥0,建立关于m的不等式,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由题意知,△=4﹣4(m﹣1)≥0,∴m≤2,故答案为:m≤2.【点评】此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方程没有实数根是本题的关键.16.如图,矩形ABCD中,AB=4,将矩形ABCD绕点C顺时针旋转90°,点B、D分别落在点B′,D′处,且点A,B′,D′在同一直线上,则tan∠DAD′= .【考点】R2:旋转的性质;LB:矩形的性质;T7:解直角三角形.【分析】直接利用旋转的性质结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DB′的长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可得:AD∥CD′,故△ADE∽△D′CB′,则=,设AD=x,则B′C=x,DB′=4﹣x,AB=CD′=4,故=,解得:x1=﹣2﹣2(不合题意舍去),x2=﹣2+2,则DB′=6﹣2,则tan∠DAD′===.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得出DB′的长是解题关键.17.如图,⊙O的半径是2,弦AB和弦CD相交于点E,∠AEC=60°,则扇形AOC和扇形BOD 的面积(图中阴影部分)之和为.【考点】MO:扇形面积的计算.【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得到∠AOC+∠BOD=120°,利用扇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连接BC,如图所示:∵∠CBE+∠BCE=∠AEC=60°,∴∠AOC+∠BOD=120°,∴扇形AOC与扇形DOB面积的和==,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扇形面积的计算、圆周角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扇形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在等腰Rt△ABC中,∠ABC=90°,AB=BC=4.点P是△ABC内的一点,连接PC,以PC为直角边在PC的右上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CD.连接AD,若AD∥BC,且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12,则BP的长为.【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KW: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作PF⊥BC于点F,延长FP交AD于点E,证△PCF≌△DPE得PF=DE、PE=CF,从而得PE=CF=4﹣x,根据四边形ABCD的面积求得AD的长,据此知AE=BF=2﹣x、FC=BC﹣BF=4﹣(2﹣x)=2+x,从而得2+x=4﹣x,求得x的值,由勾股定理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作PF⊥BC于点F,延长FP交AD于点E,∵AD∥BC,∴∠PFC=∠DEP=90°,∴∠CPF+∠PCF=90°,∵∠DPC=90°,∴∠CPF+∠DPE=90°,∴∠PCF=∠DPE,在△PCF和△DPE中,∵,∴△PCF≌△DPE(AAS),∴PF=DE、PE=CF,设PF=DE=x,则PE=CF=4﹣x,∵S四边形ABCD=(AD+BC)•AB=12,∴×(AD+4)×4=12,解得AD=2,∴AE=BF=2﹣x,∴FC=BC﹣BF=4﹣(2﹣x)=2+x,可得2+x=4﹣x,解得x=1,∴BP==,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四边形的面积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76分把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卷相对应的位置上,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推演步骤或文字说明.19.计算: +|﹣|﹣﹣tan30°.【考点】2C:实数的运算;6E:零指数幂;T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首先计算乘方,然后从左向右依次计算,求出算式+|﹣|﹣﹣tan30°的值是多少即可.【解答】解: +|﹣|﹣﹣tan30°=3+﹣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在进行实数运算时,和有理数运算一样,要从高级到低级,即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另外,有理数的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20.解不等式组:.【考点】CB: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析】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了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答】解:由①得,x>﹣1,由②得,x≤4,∴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4.【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正确求出每一个不等式解集是基础,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1.【考点】6D:分式的化简求值.【分析】先化简题目中的式子,再将x的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即可解答本题.【解答】解:(1﹣)÷===,当x=+1时,原式==.【点评】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分式化简求值的方法.22.某班为奖励在校运动会上取得较好成绩的运动员,花了396元钱购买甲、乙两种奖品共30件.其中甲种奖品每件15元,乙种奖品每件12元,求甲、乙两种奖品各买多少件?【考点】9A: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分析】设甲种奖品买了x件,乙种奖品买了y件.根据两种奖品共30件以及共花了396元,即可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设甲种奖品买了x件,乙种奖品买了y件.根据题意得:,解得:.答:甲种奖品买了12件,乙种奖品买了18件.【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23.九年级(1)班和(2)班分别有一男一女共4名学生报名参加学校文艺汇演主持人的选拔.(1)若从报名的4名学生中随机选1名,则所选的这名学生是女生的概率是.(2)若从报名的4名学生中随机选2名,用树状图或表格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并求出这2名学生来自同一个班级的概率.【考点】X6: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分析】(1)根据概率公式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题意先画出树状图,得出所有情况数,再根据概率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所选的学生性别为女生的概率==,故答案为:;(2)画树形图得:所以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满足要求的有4种.∴这2名学生来自同一个班级的概率为=.【点评】本题考查列表法和树状图法,注意结合题意中“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的要求,使用列举法,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列举,做到不重不漏.24.如图,已知Rt△ABD中,∠A=90°,将斜边BD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至BC,使BC∥AD,过点C作CE⊥BD于点E.(1)求证:△ABD≌△ECB;(2)若∠ABD=30°,BE=3,求弧CD的长.【考点】MN:弧长的计算;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R2:旋转的性质.【分析】(1)因为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BC=BD,由AD∥BC推出∠ADB=∠EBC,从而能证明△ABD≌△ECB;(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BE=3.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BD=2AD=6,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DBC=60°,再代入弧长计算公式求解即可.【解答】(1)证明:∵∠A=90°,CE⊥BD,∴∠A=∠BEC=90°.∵BC∥AD,∴∠ADB=∠EBC.∵将斜边BD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至BC,∴BD=BC.在△ABD和△ECB中,∴△ABD≌△ECB;(2)∵△ABD≌△ECB,∴AD=BE=3.∵∠A=90°,∠BAD=30°,∴BD=2AD=6,∵BC∥AD,∴∠A+∠ABC=180°,∴∠ABC=90°,∴∠DBC=60°,∴弧CD的长为=2π.【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弧长的计算,证明出△ABD≌△ECB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x>0,k是常数)的图象经过A(2,6),B(m,n),其中m>2.过点A作x轴垂线,垂足为C,过点B作y轴垂线,垂足为D,AC与BD 交于点E,连结AD,DC,CB.(1)若△ABD的面积为3,求k的值和直线AB的解析式;(2)求证: =;(3)若AD∥BC,求点B的坐标.【考点】GB: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分析】(1)先求出k的值,进而得出mn=12,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方程,联立方程组求解即可;(2)先表示出BE,CE,DE,AE,进而求出BE•CE和DE•CE即可得出结论;(3)利用(2)的结论得出△DEC∽△BEA,进而得出AB∥CD,即可得出四边形ADCB是菱形即可得出点B的坐标.【解答】解:(1)∵函数y=(x>0,k是常数)的图象经过A(2,6),∴k=2×6=12,∵B(m,n),其中m>2.过点A作x轴垂线,垂足为C,过点B作y轴垂线,垂足为D,∴mn=12①,BD=m,AE=6﹣n,∵△ABD的面积为3,∴BD•AE=3,∴m(6﹣n)=3②,联立①②得,m=3,n=4,∴B(3,4);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k≠0),则,∴,∴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10(2)∵A(2,6),B(m,n),∴BE=m﹣2,CE=n,DE=2,AE=6﹣n,∴DE•AE=2(6﹣n)=12﹣2n,BE•CE=n(m﹣2)=mn﹣2n=12﹣2n,∴DE•AE=BE•CE,∴(3)由(2)知,,∵∠AEB=∠DEC=90°,∴△DEC∽△BEA,∴∠CDE=∠ABE∴AB∥CD,∵AD∥BC,∴四边形ADCB是平行四边形.又∵AC⊥BD,∴四边形ADCB是菱形,∴DE=BE,CE=AE.∴B(4,3).【点评】此题是反比例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解(1)的关键是确定出k的值,解(2)的关键是表示出DE•A E,BE•CE,解(3)的关键是判断出四边形ADCB是菱形.26.(10分)(2017•苏州一模)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交BC边于点D,交AC边于点E.过点D作⊙O的切线,交AC于点F,交AB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DE.(1)求证:BD=CD;(2)若∠G=40°,求∠AED的度数.(3)若BG=6,CF=2,求⊙O的半径.【考点】MC:切线的性质;KH:等腰三角形的性质;S9: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连接AD,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AD⊥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即可;(2)连接OD,根据切线的性质求出∠ODG=90°,求出∠BOD、∠ABC,根据圆内接四边形求出即可;(3)求出△ODG∽△AFG,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圆的半径.【解答】(1)证明:连接AD,∵AB为直径,∴∠ACB=90°,∴AD⊥BC,∵AB=AC,∴BD=CD;(2)解:连接OD,∵GF是切线,OD是半径,∴OD⊥GF,∴∠ODG=90°,∵∠G=40°,∴∠GOD=50°,∵OB=OD,∴∠OBD=65°,∵点A、B、D、E都在⊙O上,∴∠ABD+∠AED=180°,∴∠AED=115°;(3)解:∵AB=AC,∴∠ABC=∠C,∵OB=OD,∴∠ABC=∠ODB,∴∠ODB=∠C,∴OD∥AC,∴△GOD∽△GAF,∴=,∴设⊙O的半径是r,则AB=AC=2r,∴AF=2r﹣2,∴=,∴r=3,即⊙O的半径是3.【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能综合运用知识点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27.(10分)(2017•苏州一模)如图,正方形OABC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顶点A的坐标为(4,3)(1)顶点C的坐标为(﹣3 , 4 ),顶点B的坐标为( 1 ,7 );(2)现有动点P、Q分别从C、A同时出发,点P沿线段CB向终点B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沿折线A→O→C向终点C运动,速度为每秒k个单位,当运动时间为2秒时,以P、Q、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此时k的值.(3)若正方形OABC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O下滑,直至顶点C落到x轴上时停止下滑.设正方形OABC在x轴下方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滑行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考点】LO: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如图1中,作CM⊥x轴于,AN⊥x轴于N.连接AC、BO交于点K.易证△AON ≌△COM,可得CM=ON=4,OM=AN=3,推出C(﹣3,4),由CK=AK,OK=BK,可得K(,),B (1,7).(2)分两种情形①当点Q在OA上时.②当点Q在OC上时.分别计算即可.(3)分两种情形①当点A运动到点O时,t=3,当0<t≤3时,设O’C’交x轴于点E,作A’F⊥x轴于点F(如图3中).②当点C运动到x轴上时,t=4当3<t≤4时(如图4中),设A’B’交x轴于点F.分别求解即可.【解答】解:(1)如图1中,作CM⊥x轴于,AN⊥x轴于N.连接AC、BO交于点K.易证△AON≌△COM,可得CM=ON=4,OM=AN=3,∴C(﹣3,4),∵CK=AK,OK=BK,∴K(,),B(1,7),故答案为﹣3,4,1,7.(2)由题意得,AO=CO=BC=AB=5,当t=2时,CP=2.①当点Q在OA上时,∵PQ≥AB>PC,∴只存在一点Q,使QC=QP.作QD⊥PC于点D(如图2中),则CD=PD=1,∴QA=2k=5﹣1=4,∴k=2.②当点Q在OC上时,由于∠C=90°所以只存在一点Q,使CP=CQ=2,∴2k=10﹣2=8,∴k=4.综上所述,k的值为2或4.(3)①当点A运动到点O时,t=3.当0<t≤3时,设O’C’交x轴于点E,作A’F⊥x轴于点F(如图3中).则△A’OF∽△EOO’,∴==,OO′=t,∴EO′=t,∴S=t2.②当点C运动到x轴上时,t=4当3<t≤4时(如图4中),设A’B’交x轴于点F,则A’O=A′O=t﹣5,∴A′F=.∴S=(+t)×5=.综上所述,S=.【点评】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正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28.(10分)(2017•苏州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2ax﹣3a(a >0)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经过点A的直线l:y=kx+b与y轴交于点C,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且CD=4AC.。
初三一模考试数学分析总结
初三一模考试数学分析总结一、考试成绩分析1、试卷分析1)试卷共三道小题,28道小题。
2)试卷满分分。
考试时间为分钟。
3)深浅程度:容易:中:极易=6:3:14)知识结构:本次考试共考二章内容,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圆。
2 、各班成绩分析1班:平均分:59.90及格率:24.14%2班:平均分:63.62及格率:41.38%3班:平均分:62.57及格率:42.86%4班:平均分:60.94及格率:48.39%5班:平均分:.47及格率:93.62%优秀率:34.04%6班:平均分:98.13及格率:82.69%优秀率:28.85%3、错题原因分析:填空题选择题的错题就是10题,18题,19题,20题。
原因:概念掌控不坚实。
不能应用领域性质有效率地解决问题。
21题:计算能力高。
22题:贪玩。
23题、24题、25题、26题:(题目难度在加强)学生一看见这几个题目就有点恐惧,一时产生退却的心理;再加之基础不坚实,时间很紧,引致所学的科学知识无法有效率的应用领域,不能整体代入展开排序,对方程的根的情况没系统掌控,对几何定理的认知比较细致。
28题,(难度最小)灵活运用直线与圆切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相近,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反思:本次考试基础性较强,概念题占比例较大,学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许多基础性的东西都有错误,特别是涉及到的一些计算题,学生的错误率是相当高的。
这也说明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巩固。
这届初三只有极少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控得较好,概念认知得较细致,计算题和解方程的准确率较低,但部分学生理解能力极差,应用题审题不明,引致发生不少错误。
几何证明题分析问题的思路上不去,分析问题的方法掌控得比较不好。
另外,部分学生自学习惯极差,拒绝接受能力极差,倔动脑倔动笔,遇到思维力度较强的题目就无法答疑,特别就是回家作业的质量就是相当高的`,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能够单一制顺利完成。
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特别著重对发展不理想学生的辅导,著重对学生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育,更必须注重学生的自学习惯的养成教育。
2017中考数学一诊试卷分析及今后复习计划、措施
丹棱县第二中学2017年数学一诊试卷分析及后期复习方案试卷分析:2017年初三数学一诊试题,试题结构顺序是由易到难,难易适中,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发挥,没有出现怪题、偏题。
试题能遵循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注重了对学生四基即知识技能、数学方法、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和四能即运算能力、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试题越来越贴近生活,加大了试题的灵活性和综合性。
如:第1、2、3、7、9、10、11、12、14、16、17、19、20、21、22、24题。
通过考试能够对学生近段时间的复习起到诊断作用,同时也对下一阶段的数学复习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后期复习方案:1、认真全面梳理知识体系,不脱离教材,回归基础和教材,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教材涵盖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技巧上。
自己注意善于总结各种有针对性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2、加强专题模块复习,进行专题模块复习时保证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复习效果及效率,为此要求学生学会选题,围绕一些典型问题,充分思考和挖掘。
数学中考中的七大模块是:三角函数、概率统计、四边形、反比例函数、圆、二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次函数中的数形结合及动点问题。
每个专题模块怎么出?常考什么知识点?考生要通过复习,对典型试题反复训练,注意解题后的反思,以此拓展解题思路,做到心中有数,达到举一反一、知识迁移目的。
3、以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为依据,体会和总结试题中所蕴含的中学数学中几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及方法,理解数学试题中的通性通法。
复习过程中特别注意以下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积法。
注意这些思想及方法在进行问题解决时的高效性及一题多解。
不以题论题,而以题论法,以题为载体,探究解题思想和方法。
4、加强阅读类题目(渗透对文字、新型符号、图形等)认真、细心、耐心审题,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根据题目要求,认真规范的书写出证明和计算过程,注意答案的严谨性、完整性。
2017南京市各区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九年级数学试卷 第1 页 共 6 页2016~2017学年度第一次调研测试九年级数学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3.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4.作图必须用2B 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计算-1+2的值是( ▲ )A .-3B .-1C .1D .32.不等式组⎩⎨⎧ 2 x >-1,x -1≤0的解集是( ▲ )A .x >-12B .x <-12C .x ≤1D .-12<x ≤13. 计算32)(a 的结果是( ▲ )A. 23a B. 32a C. 5a D. 6a4.地球绕太阳每小时转动通过的路程约是1.1×105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地球一天(以24小时计)转动通过的路程约是( ▲ )A .0.264×10 7千米B .2.64×10 6千米C .26.4×10 5千米D .264×10 4千米 5.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能折叠成的长方体可能是( ▲ )6.把函数y =2x 2的图象先沿x 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沿y 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新函数的图象,则新函数的关系式是( ▲ )A .y =2(x +3)2-2B .y =2(x -3)2-2C .y =2(x +3)2+2D .y =2(x -3)2+2(第5题)A .B .C .D .九年级数学试卷 第2 页 共 6 页DCBA(第13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7.计算:20 +112-⎛⎫ ⎪⎝⎭= ▲ .8.分解因式:269xx -+= ▲ .9.计算:82+= ▲ .10.甲、乙、丙三位选手各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统计如下表:则射击成绩最稳定的选手是 ▲ (填“甲”、“乙”、“丙”中的一个). 11.如果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经过点(1,3),那么它一定经过点(-1, ▲ ).12.圆锥形烟囱帽的底面直径为80 cm ,母线长为50 cm ,该烟囱帽的侧面积等于 ▲ cm 2(结果保留π).13.如图,在△ABC 中,AD =DB =BC .若∠C =n °,则∠ABC = ▲ 度.(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14.如图,在Rt △ABC 中,∠C =90°,∠B =60°,内切圆O 与边AB 、BC 、CA 分别相切于点D 、E 、F ,则∠DEF 的度数为 ▲ °.15.已知正比例函数y =2x 的图象过点),(11y x 、),(22y x .若112=-x x ,则21y y -= ▲ . 16.如图,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4),P 是△AOB 外接圆⊙C 上的一点,且∠AOP =45°,则点P的坐标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88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7分)计算: (a 2a -b +b 2b -a)÷a +b ab .(第14题)(第16题)九年级数学试卷 第3 页 共 6 页18. (7分) 解方程组:⎩⎪⎨⎪⎧x +y =2,2x - 13 y =53.19. (7分)某校学生在电脑培训前后各参加了一次水平相同的考试,考分都以同一标准划分成“不合格”、“合格”、“优秀”三个等级.为了了解电脑培训的效果,随机抽取其中32名学生两次考试考分等级制成统计图(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这32名学生经过培训,考分等级“不合格”的百分比由 ▲ 下降到 ▲ ; (2)估计该校640名学生,培训后考分等级为“合格”与“优秀”的学生共有多少名.20. (8分) 如图,某同学在大楼AD 的观光电梯中的E 点测得大楼BC 楼底C 点的俯角为45°,此时该同学距地面高度AE 为20米,电梯再上升5米到达D 点,此时测得大楼BC 楼顶B 点的仰角为37º,求大楼的高度BC .(参考数据:sin37 º≈0.60, cos37 º≈0.80, tan37 º≈0.75)不合格合格 15 5 10(第19题)(第20题)九年级数学试卷 第4 页 共 6 页21.(8分)如图,在△ABC 中,AB=AC ,AD ⊥BC ,垂足为D ,AE ∥BC , DE ∥AB . 求证:(1)AE =DC ;(2)四边形ADCE 为矩形.22.(8分)小亮与小明做投骰子(质地均匀的正方体)的实验与游戏. (1)在实验中他们共做了50次试验,试验结果如下:① 填空:此次实验中,“1点朝上”的频率是 ▲ ;② 小亮说:“根据实验,出现1点朝上的概率最大.”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在游戏时两人约定:每次同时掷两枚骰子,如果两枚骰子的点数之和超过6,则小亮获胜,否则小明获胜.则小亮与小明谁获胜的可能性大?试说明理由.23.(8分)建造一个池底为正方形、深度为2m 的长方体无盖水池,池壁的造价为每平方米100元,池底的造价为每平方米200元,总造价为6400元.求该水池池底的边长.ABCDE(第21题图)九年级数学试卷 第5 页 共 6 页24.(8分)甲、乙两车从A 地将一批物品匀速运往B 地,已知甲出发0.5h 后乙开始出发,如图,线段OP 、MN 分别表示甲、乙两车离A 地的距离S (km )与时间t (h )的关系,请结合图中的信息解决如下问题: (1)计算甲、乙两车的速度及a 的值; (2)乙车到达B 地后以原速立即返回.①在图中画出乙车在返回过程中离A 地的距离S (km )与时间t (h )的函数图象;(请标出必要的相关数据)②请问甲车在离B 地多远处与返程中的乙车相遇?25.(8分)如图,CD 为⊙O 的直径,弦AB 垂直于CD ,垂足为H ,∠EAD =∠HAD . (1)求证:AE 为⊙O 的切线;(2)延长AE 与CD 的延长线交于点P ,过D 作DE ⊥AP ,垂足为E ,已知P A =2,PD =1,求⊙O 的半径和DE 的长.26.(9分)已知:二次函数y =ax 2 +bx 的图像经过点M (1,n )、N (3,n ).(1)求b 与a 之间的关系式;(2)若二次函数y =ax 2 +bx 的图像与x 轴交于点A 、B ,顶点为C ,△ABC 为直角三角形,求该二次函数的关系式.C(第25题)九年级数学试卷 第6 页 共 6 页27.(10分)重温我们知道: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也就是,如图(1),⊙O 中,AB ︵所对的圆周角∠ACB=∠ADB=∠AEB . 应用(1)已知:如图(2),矩形ABCD . ①若AB <12BC ,在边AD 上求作点P ,使∠BPC =90°.(保留作图痕迹,写出作法.)②小明经研究发现,当AB 、BC 的大小关系发生变化时,①中点P 的个数也会发生变化,请你就点P 的个数,探讨AB 与BC 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 创新(2)小明经进一步研究发现:命题“若四边形的一组对边相等和一组对角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一个假命题,并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利用“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作出了一个反例图形.请你利用下面如图(3)所给的□ABCD 作出该反例图形.(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第27题图(1))C(第27题图(2))ADBABCD(第27题图(3))九年级数学试卷 第7 页 共 6 页初三一模数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7.3 8.(x-3)2 9.10.乙 11.-3 12.2000π 13.180-1.5n 14.75 15.2 16.(3,3)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88分) 17.(7分)解:原式=(a 2a -b -b 2a -b)÷a +b ab ………2分=a 2-b 2a -b ÷a +bab ……………4分=()()a b a b a b+--×aba +b……6分 =ab ……………………………7分18. (7分) 对某一方程进行有效变形且正确 ………………………………………1分 得用代入或加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一元一次方程正确………………3分 解得一个未知数的值正确………………………………………………4分 代入求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正确………………………………………6分正确写出方程组的解1,1.x y =⎧⎨=⎩…………………………………………7分.19.(7分)(1)75﹪,25﹪…………………………………………………………………4分 (2)据题意得:培训后32名学生中“合格”与“优秀”的学生共有24名 ………5分 考分等级为“合格”与“优秀”的学生人数约占2432=34…………………………6分 所以,培训后全校考分等级为“合格”与“优秀”的学生人数约有: 640×34=480名分20. (8分)解:过点E 、D 分别作BC 的垂线,交BC 于点F 、G .在Rt △EFC 中,因为FC =AE =20,∠FEC =45° 所以EF =20………………………………………3分 在Rt △DBG 中,DG =EF =20,∠BDG =37°C因为tan∠BDG=BGDG≈0.75 ………………………………5分所以BG≈DG×0.75=20×0.75=15………………………6分而GF=DE=5所以BC=BG+GF+FC=15+5+20=40答:大楼BC的高度是40米.………………………………8分21.(8分)证明:(1)在△ABC中,∵AB=AC,AD⊥BC,∴BD=DC ……………………………………………………2分∵AE∥BC, DE∥AB,∴四边形ABDE为平行四边形………………………………4分∴BD=AE,…………………………………………………5分∵BD=DC∴AE = DC.……………………………………………………6分(2)∵AE∥BC,AE = DC,∴四边形ADCE为平行四边形.………………………………7分又∵AD⊥BC,∴∠ADC=90°,∴四边形ADCE为矩形.………………………………………8分22.(8分)(1)①0.2 …………………………………………………………1分②不正确……………………………………………………2分因为在一次实验中频率并不一定等于概率,只有当实验中试验次数很大时,频率才趋近于概率.………………………………………………………3分(2)列表如下:………5分所有可能的结果共有36种,每一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九年级数学试卷第8 页共6 页九年级数学试卷 第9 页 共 6 页)所以P (点数之和超过6)=2136 ,P (点数之和不超过6)=1536 ………7分因为2136 >1536,所以小亮获胜的可能性大.………………………………8分23.(8分)设池底的边长为x m . ……………………………………1分 200x 2+800x =6400 …………………………………………4分 解得x 1=4,x 2=-8(舍) …………………………………7分 答:池底的边长为4m . ……………………………………8分24.(本题8分) 解:(1)由题意可知M (0.5,0),线段OP 、MN 都经过(1.5,60)甲车的速度60÷1.5=40 km/小时,……………………………………………1分乙车的速度60÷(1.5-0.5)=60 km/小时, ………………………………2分 a =40×4.5=180 km ; …………………………………………………………3分(2)①乙车在返回过程中离A 地的距离S (km )与时间t (h )的函数图象25.(8分)连结OA∵AB ⊥CD ,∴∠AHD =90°.∴∠HAD +∠ODA =90°………………………1分 ∵OA =OD ,∴∠OAD =∠ODA …………2分 又∵∠EAD =∠HAD∴∠EAD +∠OAD =90°, …………………3分 ∴OA ⊥AE ,又∵点A 在圆上,∵AE 为⊙O 的切线.………4分 (2)设⊙O 的半径为x ,在Rt △AOP 中,OA 2+AP 2=OP 2x 2+22=(x +1)2 …………………5分 解得x =1.5 ………………………6分 ∴⊙O 的半径为1.5∵OA ∥DE ,所以△PED ∽△P AO ,PC九年级数学试卷 第10 页 共 6 页∴DP PO =DE AO ,1 2.5 =DE1.5,…………………7分 解得DE =35…………………………………8分26.(本题9分)解:(1)∵图像经过M (1,n )、N (3,n )∴图像的对称轴为直线x =2. …………………………………2分 ∴22ba-=,所以b = -4a .…………………………………4分 (2)y =ax 2 -4ax 的图像与x 轴交于点A (0,0)、B (4,0).………5分∵△ABC 为直角三角形,∴顶点C 坐标为(2,2)或(2,-2).…………………………7分 代入得4a -8a =2或4a -8a =-2.∴a =-12 或12 .……………………………………………………8分∴y = - 12 x 2 +2x 或y =12x 2 -2x .…………………………………9分27.(10分)(1)①作图正确………………………………………………………………2分.作法:以BC 为直径作⊙O ,交AD 于P 1、P 2P 1、P 2 为所求作的点P .………………………………………………4分 ②AB <12BC 时,点P 有两个;………………………………………………5分 AB=12BC 时,点P 有且只有1个; ………………………………………6分 AB >12BC 时,点P 有0个; ………………………………………………7分(2)……………………………………………10分连接AC ,作△ADC 的外接圆⊙O ,再以C 为圆心, CD 的长为半径画弧,与⊙O 相交于点E ,则四边形ABCE 即为所求反例图形.(画法不计分)九年级数学试卷 第11 页 共 6 页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3.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4.作图必须用2B 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计算│-4+1│的结果是( ▲ )A .-5B .-3C .3D .52.计算(-xy 2)3的结果是( ▲ )A .x 3y 6B .-x 3y 6C .-x 4y 5D . x 4y 5 3.与17 最接近的整数为( ▲ )A .2B .3C .4D .54.如图,直线l 1∥l 2∥l 3,直线AC 分别交l 1,l 2,l 3于点A ,B ,C ;直线DF 分别交l 1,l 2,l 3于点D ,E ,F .AC 与DF 相交于点H ,且AH =2,HB =1,BC =5,则 DEEF 的值为( ▲ )A .23B .25C .13D .355. 若一组数据2,4,6,8,x 的方差比另一组数据5,7,9,11,13的方差大,则 x 的值可以为( ▲ )A .12B .10C .2D .0(第4题) A BCD (第6题)6.如图,在Rt△ABC中,∠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CD=4,AC=12,则△ABC 的面积为(▲)A.48 B.50 C.54 D.60九年级数学试卷第12 页共6 页九年级数学试卷 第13 页 共 6 页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7.9的平方根是 ▲ ;9的立方根是 ▲ . 8.使x +1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9.2016年南京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55000000万元,将55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10.分解因式x 3+6x 2+9x 的结果是 ▲ . 11.计算33-13的结果是 ▲ . 12.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3x +m =0的一个根是2,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 ,m 的值是 ▲ . 13.如图,∠A =∠C ,只需补充一个条件 ▲ ,就可得△ABD ≌△CDB .14. 如图,在△ABC 中,AB 、AC 的垂直平分线l 1、l 2相交于点O ,若∠BAC 等于82°,则∠OBC = ▲ °.15.已知点A (-1,-2)在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像上,则当x >1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16.如图,在半径为2的⊙O 中,弦AB =2,⊙O 上存在点C ,使得弦AC =22,则∠BOC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88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6分)解不等式组⎩⎪⎨⎪⎧ x +1≥ 0, x -12<x 3.,并写出它的整数解.18.(7分)化简:( 2m m 2-4- 1 m +2 )÷1 m 2-2m.(第14题)A BD(第13题)(第16题)19.(8分)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根据参加男子跳高初赛的运动员的成绩(单位:m),绘制出如下两幅统计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扇形统计图中a=_▲_,初赛成绩为1.70m所在扇形图形的圆心角为_▲_°;(2)补全条形统计图;(3)这组初赛成绩的众数是▲ m,中位数是▲ m;(4)根据这组初赛成绩确定8人进入复赛,那么初赛成绩为1.60m的运动员杨强能否进入复赛?为什么?20.(8分)在一个不透明袋子中有1个红球、1 个绿球和n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1)从袋中随机摸出1个球,记录下颜色后放回袋子中并搅匀,不断重复该试验.发现摸到白球的频率稳定在0.75,则n的值为;(2)当n=2时,把袋中的球搅匀后任意摸出2个球,求摸出的2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21.(8分)如图,将矩形ABCD绕点C旋转得到矩形FECG,点E在AD上,延长ED交FG 于点H.(1)求证:△EDC≌△HFE;九年级数学试卷第14 页共6 页九年级数学试卷 第15 页 共 6 页(2)连接BE 、CH .①四边形BEHC 是怎样的特殊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 ②当AB 与BC 的比值为 时,四边形BEHC 为菱形.(第21题)ABCDGFEH九年级数学试卷 第16 页 共 6 页22.(8分)据大数据统计显示,某省2014年公民出境旅游人数约100万人次,2015年与2016年两年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约264万人次. 若这两年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逐年递增,请解答下列问题:(1)求这两年该省公民出境旅游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2)如果2017年仍保持相同的年平均增长率,请你预测2017年该省公民出境旅游人数约多少万人次?23.(8分)如图,小明要测量河内小岛B 到河边公路AD 的距离,在点A 处测得∠BAD =37°,沿AD 方向前进150米到达点C ,测得∠BCD =45°. 求小岛B 到河边公路AD 的距离. (参考数据:sin37°≈ 0.60,cos37° ≈ 0.80,tan37° ≈0.75)24.(8分)已知二次函数y =x 2-2m x +m 2+m +1的图像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C 为顶点.(1)求m 的取值范围;(2)若将二次函数的图像关于x 轴翻折,所得图像的顶点为D ,若CD =8.求四边形ACBD 的面积。
2017徐汇区中考数学一模试题及详解
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如果2x=3y,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B. =3 C. = D. =2.如果一斜坡的坡比是1:2.4,那么该斜坡坡角的余弦值是()A.B.C.D.3.如果将某一抛物线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各单位后所得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y=2(x ﹣1)2,那么原抛物线的表达式是()A.y=2(x﹣3)2﹣2 B.y=2(x﹣3)2+2 C.y=2(x+1)2﹣2 D.y=2(x+1)2+24.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联结DE,那么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DE和△ABC相似的是()A.DE∥BC B.∠AED=∠B C.AE:AD=AB:AC D.AE:DE=AC:BC5.一飞机从距离地面3000米的高空测得一地面监测点的俯角是60°,那么此时飞机与监测点的距离是()A.6000米B.1000米C.2000米D.3000米6.已知二次函数y=﹣2x2+4x﹣3,如果y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A.x≥1 B.x≥0 C.x≥﹣1 D.x≥﹣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7.已知线段a=9,c=4,如果线段b是a、c的比例中项,那么b= .8.点C是线段AB延长线的点,已知=, =,那么= .9.如图,AB∥CD∥EF,如果AC=2,AE=5.5,DF=3,那么BD= .10.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比是:2,那么它们的周长比是.11.如果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P>BP),那么请你写出一个关于线段AP、BP、AB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你的结论是:.12.在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如果CD=4,BD=3,那么∠A的正弦值是.1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E在边CD的延长线上,连接BE交边AD于F,如果DE=1,那么AF= .14.已知抛物线y=ax2﹣4ax与x轴交于点A、B,顶点C的纵坐标是﹣2,那么a= .15.如图,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正好落在四条平行线上,并且从上到下每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是1,如果AB:BC=3:4,那么AB的长是.16.在梯形ABCD中,AD∥BC,AC、BD相交于O,如果△BOC、△ACD的面积分别是9和4,那么梯形ABCD的面积是.17.在Rt△ABC中,∠ABC=90°,AC=5,BC=3,CD是∠ACB的平分线,将△ABC沿直线CD翻折,点A落在点E处,那么AE的长是.18.如图,在▱ABCD中,AB:BC=2:3,点E、F分别在边CD、BC上,点E是边CD的中点,CF=2BF,∠A=120°,过点A分别作AP⊥BE、AQ⊥DF,垂足分别为P、Q,那么的值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第19-22题每题10分,第23、24题每题12分,第25题14分,满分78分)19.计算:2sin60°﹣|cot30°﹣cot45°|+.20.将抛物线y=x2﹣4x+4沿y轴向下平移9个单位,所得新抛物线与x轴正半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求:(1)点B、C、D坐标;(2)△BCD的面积.21.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BC,AB=4,AD=3,AB⊥AC,AC平分∠DCB,过点DE∥AB,分别交AC、BC于F、E,设=, =.求:(1)向量(用向量、表示);(2)tanB的值.22.如图,一艘海轮位于小岛C的南偏东60°方向,距离小岛120海里的A处,该海轮从A处正北方向航行一段距离后,到达位于小岛C北偏东45°方向的B处.(1)求该海轮从A处到B处的航行过程中与小岛C之间的最短距离(记过保留根号);(2)如果该海轮以每小时20海里的速度从B处沿BC方向行驶,求它从B处到达小岛C的航行时间(结果精确到0.1小时).(参考数据: =1.41, =1.73)23.如图,已知△ABC中,点D在边BC上,∠DAB=∠B,点E在边AC上,满足AE•CD=AD•CE.(1)求证:DE∥AB;(2)如果点F是DE延长线上一点,且BD是DF和AB的比例中项,联结AF.求证:DF=AF.24.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3与x轴相交于点A和点B(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且OB=OC,点D是抛物线的顶点,直线AC和BD交于点E.(1)求点D的坐标;(2)联结CD、BC,求∠DBC余切值;(3)设点M在线段CA延长线,如果△EBM和△ABC相似,求点M的坐标.25.如图,已知△ABC中,AB=AC=3,BC=2,点D是边AB上的动点,过点D作DE∥BC,交边AC于点E,点Q是线段DE上的点,且QE=2DQ,连接BQ并延长,交边AC于点P.设BD=x,AP=y.(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2)当△PQ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BD的长;(3)连接CQ,当∠CQB和∠CBD互补时,求x的值.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如果2x=3y,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B. =3 C. = D. =【考点】比例的性质.【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逐项判断,判断出各式中正确的是哪个即可.【解答】解:∵2x=3y,∴=,∴选项A不正确;∵2x=3y,∴=,∴==3,∴选项B正确;∵2x=3y,∴=,∴==,∴选项C不正确;∵2x=3y,∴=,∴==,∴∴选项D不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比例的性质和应用,要熟练掌握.2.如果一斜坡的坡比是1:2.4,那么该斜坡坡角的余弦值是()A.B.C.D.【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分析】根据坡比=坡角的正切值,设竖直直角边为5x,水平直角边为12x,由勾股定理求出斜边,进而可求出斜坡坡角的余弦值.【解答】解:如图所示:由题意,得:tanα=i==,设竖直直角边为5x,水平直角边为12x,则斜边==13x,则cosα==.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坡比、坡角的关系以及勾股定理;熟记坡角的正切等于坡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如果将某一抛物线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各单位后所得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y=2(x ﹣1)2,那么原抛物线的表达式是()A.y=2(x﹣3)2﹣2 B.y=2(x﹣3)2+2 C.y=2(x+1)2﹣2 D.y=2(x+1)2+2【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分析】根据图象反向平移,可得原函数图象,根据图象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可得答案.【解答】解:一条抛物线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2(x﹣1)2,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2(x﹣1)2,左移2个单位,下移2个单位得原函数解析式y=2(x+1)2﹣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利用了图象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规律.4.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联结DE,那么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DE和△ABC相似的是()A.DE∥BC B.∠AED=∠B C.AE:AD=AB:AC D.AE:DE=AC:BC【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如图,A、∵DE∥BC,∴△ADE∽△ABC,故本选项错误;B、∵∠AED=∠B,∠A=∠A,∴△ADE∽△ACB,故本选项错误;C、∵AE:AD=AB:AC,∠A=∠A,∴△ADE∽△ACB,故本选项错误;D、AE:DE=AC:BC不能使△ADE和△ABC相似,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属于基础题,关键是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几种判定定理.5.一飞机从距离地面3000米的高空测得一地面监测点的俯角是60°,那么此时飞机与监测点的距离是()A.6000米B.1000米C.2000米D.3000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分析】根据题意可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所给角的正弦函数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所示:由题意得,∠CAB=60°,BC=3000米,在Rt△ABC中,∵sin∠A=,∴AC===2000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借助俯角构造直角三角形,并结合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6.已知二次函数y=﹣2x2+4x﹣3,如果y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A.x≥1 B.x≥0 C.x≥﹣1 D.x≥﹣2【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把抛物线化为顶点式可求得开口方向及对称轴,再利用增减性可得到关于x的不等式,可求得答案.【解答】解:∵y=﹣2x2+4x﹣3=﹣2(x﹣1)2﹣1,∴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x=1,∴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掌握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是解题的关键,即在y=a(x﹣h)2+k 中,对称轴为x=h,顶点坐标为(h,k).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7.已知线段a=9,c=4,如果线段b是a、c的比例中项,那么b= 6 .【考点】比例线段.【分析】根据比例中项的定义,若b 是a ,c 的比例中项,即b 2=ac .即可求解.【解答】解:若b 是a 、c 的比例中项,即b 2=ac .则b===6. 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比例中项的定义,注意线段不能为负.8.点C 是线段AB 延长线的点,已知=, =,那么= ﹣ . 【考点】*平面向量.【分析】根据向量、的方向相反进行解答.【解答】解:如图,向量、的方向相反,且=, =,所以=+=﹣.故答案是:﹣.【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注意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9.如图,AB ∥CD ∥EF ,如果AC=2,AE=5.5,DF=3,那么BD= .【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C=2,AE=5.5,∴CE=3.5,AB ∥CD ∥EF ,∴,∴BD=,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用到的知识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关键是找准对应关系,列出比例式.10.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比是:2,那么它们的周长比是:2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直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比是:2,∴它们的周长比为: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熟知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对应边上的高)的比等于相似比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如果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P>BP),那么请你写出一个关于线段AP、BP、AB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你的结论是:AP2=BP•AB .【考点】黄金分割.【分析】根据黄金分割的概念解答即可.【解答】解:∵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P2=BP•AB,故答案为:AP2=BP•A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黄金分割的概念和性质,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AC>BC),且使AC是AB和BC的比例中项,叫做把线段AB黄金分割.12.在Rt△ABC中,∠A CB=90°,CD⊥AB,垂足为D,如果CD=4,BD=3,那么∠A的正弦值是.【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析】求出∠A=∠BCD,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tan∠BCD即可.【解答】解:∵CD⊥AB,∴∠CDB=90°,∵∠ACB=90°,∴∠A+∠B=90°,∠BCD+∠B=90°,∴∠A=∠BCD,∴tanA=tan∠BCD==,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能熟记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在Rt△ACB中,∠ACB=90°,则sinA=,cosA=,tanA=.1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E在边CD的延长线上,连接BE交边AD于F,如果DE=1,那么AF=.【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分析】由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即可得出∠A=∠ADC=90°、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邻补角即可得出∠EDF=∠A、∠ABF=∠DEF,从而得出△ABF∽△DEF,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3,结合AF+DF=AD=3即可求出AF的长度,此题得解.【解答】解:依照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ADC=90°,AB∥CD,∴∠EDF=180°﹣∠ADC=90°=∠A,∠ABF=∠DEF,∴△ABF∽△DEF,∴==3,∵AF+DF=AD=3,∴AF=AD=.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邻补角,通过两组相等的角证出△ABF∽△DEF是解题的关键.14.已知抛物线y=ax2﹣4ax与x轴交于点A、B,顶点C的纵坐标是﹣2,那么a= .【考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分析】首先利用配方法确定函数的顶点坐标,根据顶点C的纵坐标是﹣2,即可列方程求得a的值.【解答】解:y=ax2﹣4ax=a(x2﹣4x+4)﹣4a=a(x﹣2)2﹣4a,则顶点坐标是(2,﹣4a),则﹣4a=﹣2,解得a=.故答案是:.【点评】本题考查了配方法确定函数的顶点坐标,正确进行配方是关键.15.如图,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正好落在四条平行线上,并且从上到下每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是1,如果AB:BC=3:4,那么AB的长是.【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矩形的性质.【分析】作辅助线,构建相似三角形,证明△ABE∽△BCF,列比例式求BE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AB的长.【解答】解:过A作AE⊥BM于E,过C作CF⊥BM于F,则CF=1,AE=2,∴∠AEB=∠BFC=90°,∴∠ABE+∠BAE=90°,∵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90°,∴∠ABE+∠CB E=90°,∴∠BAE=∠CBE,∴△ABE∽△BCF,∴,∴,∴BE=,在Rt△ABE中,AB==,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两平行线的距离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相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6.在梯形ABCD中,AD∥BC,AC、BD相交于O,如果△BOC、△ACD的面积分别是9和4,那么梯形ABCD的面积是16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梯形.【分析】如图,设△AOD的面积为x,则△ODC的面积为4﹣x.由AD∥BC,推出△AOD∽△COB,可得=()2,因为=,得到=()2,解方程即可.【解答】解:如图,设△AOD的面积为x,则△ODC的面积为4﹣x.∵AD∥BC,∴△AOD∽△COB,∴=()2,∵=,∴=()2,解得x=1或16(舍弃),∵S△ABD=S△ADC=1,∴S△AOB=S△DOC=3,∴梯形ABCD的面积=1+3+3+9=16,故答案为16.【点评】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梯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学会用方程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7.在Rt△ABC中,∠ABC=90°,AC=5,BC=3,CD是∠ACB的平分线,将△ABC沿直线CD翻折,点A落在点E处,那么AE的长是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分析】由勾股定理求AB=4,再根据旋转的性持和角平分线可知:点A的对应点E在直线CB上,BE=2,利用勾股定理可求AE的长.【解答】解:∵CD是∠ACB的平分线,∴将△ABC沿直线CD翻折,点A的对应点E在直线CB上,∵∠ABC=90°,AC=5,BC=3,∴AB=4,由旋转得:EC=AC=5,∴BE=5﹣3=2,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AE===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明确折叠前后的两个角相等,两边相等;在图形中确定直角三角形,如果知道了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18.如图,在▱ABCD中,AB:BC=2:3,点E、F分别在边CD、BC上,点E是边CD的中点,CF=2BF,∠A=120°,过点A分别作AP⊥BE、AQ⊥DF,垂足分别为P、Q,那么的值为.【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如图,连接AE、AF,过点A分别作AP⊥BE、AQ⊥DF,垂足分别为P、Q,作DH⊥BC于H,EG⊥BC于G,设AB=2a.BC=3a.根据•AP•BE=•DF•AQ,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E、DF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连接AE、AF,过点A分别作AP⊥BE、AQ⊥DF,垂足分别为P、Q,作DH⊥BC于H,EG⊥BC于G,设AB=2a.BC=3a.∵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BAD=∠BCD=120°,∴S△ABE=S△ADF=S平行四边形ABCD,在Rt△CDH中,∵∠H=90°,CD=AB=2a,∠DCH=60°,∴CH=a,DH=a,在Rt△DFH中,DF===2a,在Rt△ECG中,∵CE=a,∴CG=a,GE=a,在Rt△BEG中,BE===a,∴•AP•BE=•DF•AQ,∴==,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面积法求线段的长,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第19-22题每题10分,第23、24题每题12分,第25题14分,满分78分)19.计算:2sin60°﹣|cot30°﹣cot45°|+.【考点】实数的运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首先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进行代入,然后再根据绝对值的性质计算绝对值,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解答】解:原式=2×﹣|1|+,=+1+,=﹣2﹣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记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题关键.20.将抛物线y=x2﹣4x+4沿y轴向下平移9个单位,所得新抛物线与x轴正半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求:(1)点B、C、D坐标;(2)△BCD的面积.【考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分析】(1)首先求得抛物线y=x2﹣4x+4沿y轴向下平移9个单位后解析式,利用配方法求得D 的坐标,令y=0求得C的横坐标,令y=0,解方程求得B的横坐标;(2)过D作DA⊥y轴于点A,然后根据S△BCD=S梯形AOBD﹣S△BOC﹣S△ADC求解.【解答】解:(1)抛物线y=x2﹣4x+4沿y轴向下平移9个单位后解析式是y=x2﹣4x+4﹣9,即y=x2﹣4x﹣5.y=x2﹣4x﹣5=(x﹣2)2﹣9,则D的坐标是(2,﹣9).在y=x2﹣4x﹣5中令x=0,则y=﹣5,则C的坐标是(0,﹣5),令y=0,则x2﹣4x﹣5=0,解得x=﹣1或5,则B的坐标是(5,0);(2)过D作DA⊥y轴于点A.则S△BCD=S梯形AOBD﹣S△BOC﹣S△ADC=(2+5)×9﹣×2×4﹣×5×5=15.【点评】本题考查了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以及函数与x轴、y轴的交点的求法,正确求得抛物线y=x2﹣4x+4沿y轴向下平移9个单位后解析式是关键.21.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BC,AB=4,AD=3,AB⊥AC,AC平分∠DCB,过点DE∥AB,分别交AC、BC于F、E,设=, =.求:(1)向量(用向量、表示);(2)tanB的值.【考点】*平面向量;梯形;解直角三角形.【分析】(1)首先证明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推出DE=AB,推出==, ==,=+.(2)由△DFC∽△BAC,推出==,求出BC,在Rt△BAC中,∠BAC=90°,根据AC===2,由tanB=,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AD∥BC,∴∠DAC=∠ACB,∴AC平分∠DCB,∴∠DCA=∠ACB,∴∠DAC=∠DCA,∴AD=DC,∵DE∥AB,AB⊥AC,∴DE⊥AC,∴AF=CF,∴BE=CE,∵AD∥BC,DE∥AB,∴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DE=AB,∴==, ==,∴=+.(2)∵∠DCF=∠ACB,∠DFC=∠BAC=90°,∴△DFC∽△BAC,∴==,∵CD=AD=3,∴BC=6,在Rt△BAC中,∠BAC=90°,∴AC===2,∴tanB===.【点评】本题考查平面向量、梯形、解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属于基础题.22.如图,一艘海轮位于小岛C的南偏东60°方向,距离小岛120海里的A处,该海轮从A处正北方向航行一段距离后,到达位于小岛C北偏东45°方向的B处.(1)求该海轮从A处到B处的航行过程中与小岛C之间的最短距离(记过保留根号);(2)如果该海轮以每小时20海里的速度从B处沿BC方向行驶,求它从B处到达小岛C的航行时间(结果精确到0.1小时).(参考数据: =1.41, =1.73)【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分析】(1)首先过点C作CD⊥AB于D,构建直角△ACD,通过解该直角三角形得到CD的长度即可;(2)通过解直角△BCD来求BC的长度.【解答】解:(1)如图,过点C作CD⊥AB于D,由题意,得∠ACD=30°.在直角△ACD中,∠ADC=90°,∴cos∠ACD=,∴CD=AC•cos30°=120×=60(海里);(2)在直角△BCD中,∠BDC=90°,∠DCA=45°,∴cos∠BCD=,∴BC===60≈60×2.44=146.4(海里),∴146.4÷20=7.32≈7.3(小时).答:(1)求该海轮从A处到B处的航行过程中与小岛C之间的最短距离是60海里;(2)如果该海轮以每小时20海里的速度从B处沿BC方向行驶,求它从B处到达小岛C的航行时间约为7.3小时.【点评】此题考查了方向角问题.此题难度适中,注意将方向角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3.如图,已知△ABC中,点D在边BC上,∠DAB=∠B,点E在边AC上,满足AE•CD=AD•CE.(1)求证:DE∥AB;(2)如果点F是DE延长线上一点,且BD是DF和AB的比例中项,联结AF.求证:DF=AF.【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得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D=BD,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2)由BD是DF和AB的比例中项,得到BD2=DF•AB,等量代换得到AD2=DF•AB,推出=,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1,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证明:(1)∵AE•CD=AD•CE,∴,∵∠DAB=∠B,∴AD=BD,∴,∴DE∥AB;(2)∵BD是DF和AB的比例中项,∴BD2=DF•AB,∵AD=BD,∴AD2=DF•AB,∴=,∵DE∥AB,∴∠ADF=∠BAD,∴△ADF∽△DBA,∴==1,∴DF=AF.【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4.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3与x轴相交于点A和点B(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且OB=OC,点D是抛物线的顶点,直线AC和BD交于点E.(1)求点D的坐标;(2)联结CD、BC,求∠DBC余切值;(3)设点M在线段CA延长线,如果△EBM和△ABC相似,求点M的坐标.【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根据题意求出点C的坐标、点B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顶点坐标;(2)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CB=90°,根据余切的定义计算即可;(3)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CA的解析式,设点M的坐标为(x,3x+3),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BM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M=BC,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1)∵已知抛物线y=﹣x2+bx+3与y轴交于点C,∴点C的坐标为:(0,3),∵OB=OC,∴点B的坐标为:(3,0),∴﹣9+3b+3=0,解得,b=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y=﹣x2+2x+3=﹣(x﹣1)2+4,∴顶点D的坐标为(1,4);(2)如图1,作DH⊥y轴于H,则CH=DH=1,∴∠HCD=∠HDC=45°,∵OB=OC,∴∠OCB=∠OBC=45°,∴∠DCB=90°,∴cot∠DBC===3;(3)﹣x2+2x+3=0,解得,x1=﹣1,x2=3,∴点A的坐标为:(﹣1,0),∴=,又=,∴=,∴Rt△AOC∽Rt△DCB,∴∠ACO=∠DBC,∵∠ACB=∠ACO+45°=∠DBC+∠E,∴∠E=45°,∵△EBM和△ABC相似,∠E=∠ABC=45°,∴∠ACB=∠BME,∴BM=BC,设直线CA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则直线CA的解析式为:y=3x+3,设点M的坐标为(x,3x+3),则(x﹣3)2+(3x+3)2=18,解得,x1=0(舍去),x2=﹣,x2=﹣时,y=﹣,∴点M的坐标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已知△ABC中,AB=AC=3,BC=2,点D是边AB上的动点,过点D作DE∥BC,交边AC于点E,点Q是线段DE上的点,且QE=2DQ,连接BQ并延长,交边AC于点P.设BD=x,AP=y.(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2)当△PQ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BD的长;(3)连接CQ,当∠CQB和∠CBD互补时,求x的值.【考点】三角形综合题;等腰梯形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1)过点D作DF∥AC,交BP于F,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EC=BD=x,PE=3﹣x﹣y,DF=,进而根据DF∥AC,求得y=,定义域为:0<x<3;(2)当△PEQ为等腰三角形时,△PBC也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PB=BC时,②当PC=BC=2时,③当PC=PB时,分别求得BD的长即可;(3)先根据已知条件判定四边形BCED是等腰梯形,判定△BDQ∽△QEC,得出=,即2DQ2=x2,再根据DE∥BC,得出=,即=,求得x的值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过点D作DF∥AC,交BP于F,则根据QE=2DQ,可得==,又∵DE∥BC,∴==1,∴EC=BD=x,PE=3﹣x﹣y,DF=,∵DF∥AC,∴=,即=,∴y=,定义域为:0<x<3;(2)∵DE∥BC,∴△PEQ∽△PBC,∴当△PEQ为等腰三角形时,△PBC也为等腰三角形,①当PB=BC时,△ABC∽△BPC,∴BC2=CP•AC,即4=3(3﹣y),解得y=,∴=,解得x==BD;②当PC=BC=2时,AP=y=1,∴=1,解得x==BD;③当PC=PB时,点P与点A重合,不合题意;(3)∵DE∥BC,∴∠BDQ+∠CBD=180°,又∵∠CQB和∠CBD互补,∴∠CQB+∠CBD=180°,∴∠CQB=∠BDQ,∵BD=CE,∴四边形BCED是等腰梯形,∴∠BDE=∠CED,∴∠CQB=∠CED,又∵∠DQB+∠CQB=∠ECQ+∠CED,∴∠DQB=∠ECQ,∴△BDQ∽△QEC,∴=,即2DQ2=x2,∴DQ=,DE=,∵DE∥BC,∴=,即=,解得x=.【点评】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梯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进行求解.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利用图形中已有的公共角、公共边等隐含条件,以充分发挥基本图形的作用.。
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温二十中黄安伟一、总体情况本张试卷的难度相当,试卷以《中考说明》为依据,题型结构保持稳定,分别包含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统计与课题学习。
试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并且注重联系实际。
试题在内容、题型上与中考考试说明基本吻合,难易程度较难。
二、试卷基本情况:本次数学模拟卷满分150分,共24题,与2017年中考题题型结构一样,从试卷总体上看,是一份贴近课改、在注重数学双基的基础上着重考察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卷子,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基本理念,有利于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对今后的课改起到导向作用。
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试卷内容结构按照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均安排了四个学习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而“实践与综合应用”由于涉及的知识内容可能与前三者有关,因此,往往只把某一大题中可能包含的部分单一知识点的内容分切入前三项之中。
2、试卷特点:各知识点比例安排合理,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题型丰富,有计算题,探索题,应用题,并能将知识点灵活考查;注重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考查,如运算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
三、学生答题分析1、选择题:选择题以基础为主,做得比较差的是第6题与第10题。
第6题,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进行变形,这是一个比较基础的问题,学生由于运算能力差,错误率还是很高。
第10题,选择题中的压轴题,要求得是面积比。
对于选择题,实际上有些结论不需要经过很严格的证明,可以通过理想化的想象直接得结论,这题的图形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对称的图形,可以直接认为四边形是菱形,并且存在三角形全等,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所以这题不会做,实际上是数学基本素养的欠缺。
2、填空题:第11-13题属于基础题,大部分学生可以得分。
但是也存在一大批学生第14-16题全错的情况。
从第16题的解决方向看,平时多多培养学生的数学感觉能力(几何直观这一数学核心素养);而从第15题看也有同样的想法;从第14题的得分来看,凸现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因此平时对学后的基础训练还是相当必要的;最后,平时在复习中有书写部分时,要重视书写的规范性(首先教师要做好书写示范,同时要及时提醒和纠正学生书写中出现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中考初三一模数学试卷分析
2017中考初三一模数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2017年海淀区一模数学试卷知识覆盖全面,考查重点突出,试题的难度分布、分值设置、题型选择合理,与2017年中考试题从试卷结构和内容上高度相似。
试题的表述规范,试题的图文准确,命题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试题的背景材料贴近生活、与实际相联系,注重考查思维的广度和宽度,突出对“核心概念”的考查;试卷能够较为准确的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体现命题要求:打破模式化,试题维稳求新,摒弃“题型教学”与“题海战术”。
与2017年中考数学试题的贴近程度非常高,但又有其自身的命题特点。
二、试卷结构与整体难易度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结构和2017年北京中考试卷题型及分数分配吻合,
3种题型,共29道试题,分为选择题和填空题、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和综合题)。
选择题10道,填空题6道,解答题13道。
较难试题依然分布在选择题第10题、填空题第6题、解答题的最后三道试题。
基础知识考查宽泛,不再局限于核心考点,要求学生对知识掌握全面;选择题、填空题多为容易题,解答题的前几道也为较为容易的试题,以水平测试为主,保证了整个试卷的平均分,稳定了
考生的情绪,解答题的后几道中难题主要兼顾选拔的作用,对学生学业水平能够有显著区分。
三、试卷典型试题分析
针对试卷中的典型试题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认识:
1、重视考查学生身边的数学,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如,
第1题是以“百度上搜索关键词‘两会’显示的搜索数据结果”为背景题材的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第8题中呈现了京津冀都市圈的平面图,考查了点的坐标的意义和应用,时代感很强。
第9题以油电混动汽车为背景,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设计和操作,提倡环保节约的意识。
第13题借助了埃及的《纸草书》,用现代中文的叙述方式,避免了阅读障碍,考查了运用方程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形式新颖。
第15题是关于北京市近6年的高考报名人数的统计图的相关考查,与考生息息相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第21题以大众关心并喜爱的步行健身方式为素材,考查方程思想的应用问题,题目生动活泼。
第25题是与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统计调查有关的问题,是学生喜爱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2、突出数学的学科特点,体现数学的严密性
(1)重视解答过程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体现在解答题的第17-20题,要求学生规范步骤,体现数学的逻辑性与严密性;
(2)重视对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能力,体现在第9题、第25题,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3)体现学习内容和方法考查为主的试题;体现在第26题,本题为研究性试题,要求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已有经验,研究一个未知函数的性质,突出考查了数形结合等思想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研究方法,也还原了研究函数性质的形成过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体现的非常充分。
3、重视能力考查,条件或者结论开放的题目,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
第28题是几何综合试题,这是历年的传统题——几何综合压轴题,今年的命题形式在传统中有创新,在问题的设问上具有开放性。
融合了初中的知识重点,涉及到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点等知识,综合性强,不仅考查考生的画图技能还考查学生整体认识图形间元素关系分析的能力。
第二问的设问方式改为“简述求GE长的思路”体现了“少算多思”的命题方向,更加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
第29题是自主学习的试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背景下,新定义给出的是“限距点”的概念,第一问的①根据概念判断限距点,继而根据限距点求点的坐标,第一问的②根据阴影点的概念在变化过程中确定点的变化范围,第二问对概念应用,新概念与所学知识的结合。
充分考查了抽象概括、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方法,对考生的严谨性、深刻性与灵活性等要求较高,题目新颖,与2017年的反称点相呼应,也达到了高端考生选拔的目的。
这次新颖的问题方式具有开放性,解答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得分。
4、跨学科试题与选作性试题
第10题动点函数试题属于跨学科的考查的一道试题,根据小孔成像的知识来确定”像”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对应关系,体现数学考查的综合性。
第29题第(2)问命题形式新颖,改为选择性回答,设置为两个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回答最后一问,两个问题在难度上有差别,很好的提高了得分率。
四、后期复习建议
1、注重基础:复习中主抓基本概念、定义、定理要回归课本,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会区分定义、定理的条件与结论、文字叙述、符号表示、基本图形三位一体都要掌握到位,做到细心认真。
2、重视步骤的严谨性与逻辑性:数学考试体现数学的特点,严谨性与逻辑性一定要规范过程,审题与答题都要做到细心认真。
3、注重对数学常见知识、图形的总结:数学试题的考查体现了基础、核心知识的考查,当然也涉及图形的考查,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总结。
4、关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平时的复习中,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关注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