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2)
动物的繁殖
![动物的繁殖](https://img.taocdn.com/s3/m/37b884f19e314332396893d4.png)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1、初步学会在网络环境下阅读资料、认识事物、完成测试的方法。
2、通过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在自然条件下动物繁殖的繁殖方式和过程。
(二)科学知识:1、知道动物繁殖有胎生和卵生这两种基本的繁殖方式,知道一些常见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并了解有关动物特殊的繁殖行为。
2、能够比较熟练的使用网络进行专题学习,并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倾听、浏览、答题、讨论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开学习的意识,体会到利用网络学习的乐趣。
2、体会到动物世界多样化还表现在动物具有适合自己的繁殖行为。
3、通过对动物繁殖方式的学习,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分析:重点:认识胎生、卵生和一些特殊的繁殖方式,发现它们的异同。
难点:新生命从受精卵开始。
三、教学准备:瑞博平台、专题学习网站(包括:多种动物繁殖的文字、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四、教学对象分析:爱护小动物是学生的天性,而动物的繁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十分熟悉、又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课前,教师就发现很多学生都知道动物的繁殖有胎生和卵生两种,也能列举一些胎生和卵生动物。
但对什么是胎生和什么是卵生,它们有什么区别的认识不够全面、系统,对于新生命从受精卵开始的认识比较模糊,因此这些应该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
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课采用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
开始通过对学生前概念的测试,让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之处,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接着引导学生进入专题学习网站,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并利用自我测评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
在学生自主学习和测评的基础上利用全班同学的测评成绩,分析大家在学习中已经解决的和还需完善的问题,并通过比较异同得出什么是胎生和什么是卵生,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随后让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在繁殖过程中的特别之处,激发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关注。
最后利用动物孕育和哺育中的困难和大熊猫繁殖困难等话题,把学习引入到课外的网络讨论和学习。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89dad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f.png)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2. 常见动物的繁殖特点:如鸟类的筑巢、孵卵、育雏;哺乳动物的胎生、哺乳等。
3. 人类对动物繁殖的影响:如保护濒危动物、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的繁殖方式和常见动物的繁殖特点。
2. 教学难点:人类对动物繁殖的影响及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动物的繁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人类对动物繁殖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繁殖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繁殖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动物的繁殖方式和常见动物的繁殖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繁殖的多样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动物的繁殖案例,如鸟类的筑巢、哺乳动物的胎生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繁殖的过程和特点。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人类对动物繁殖的影响,如保护濒危动物、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动物的观念。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物繁殖的重要性和保护动物的必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有关动物繁殖的资料,加深对动物繁殖的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动物繁殖方式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动物繁殖案例分析的能力,以及他们对保护动物的认识。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了解他们对动物繁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
2. 开展校园宣传活动,如制作展板、举办讲座,提高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3. 开展课外研究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某一动物物种的繁殖生态。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和反思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和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0bb8c5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0.png)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和反思一、引言动物的繁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和原理,对于培养他们的生物思维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堂有效的动物繁殖教学,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1.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和比较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掌握基本的繁殖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繁殖的兴趣和热爱,并强化保护动物的意识。
2. 教学内容2.1 动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2.2 动物的繁殖器官: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3 动物的繁殖过程:受精、孕育和生育等过程。
3.1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PPT等多媒体方式展示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器官的结构,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记忆效果。
3.2 观察实验教学:通过观察和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3 讨论和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4. 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物繁殖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发他们提出疑问和思考。
4.2 知识讲解:讲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结合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4.3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观察实验,如观察鸟类的筑巢过程、观察蚕的蜕皮过程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4 比较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器官的异同之处,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4.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对动物的繁殖过程和原理进行概括,激发他们对动物繁殖的进一步思考。
5.1 知识评价:通过课堂小测、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形式,考察学生对动物繁殖知识的掌握情况。
5.2 能力评价:通过观察实验记录和学术报告等形式,评价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对动物繁殖现象的解释能力。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aacd7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6.png)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使学生掌握不同动物繁殖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动物繁殖行为的能力;提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繁殖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不同动物繁殖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2. 教学难点:动物繁殖行为的具体描述;学生对繁殖过程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繁殖现象;2. 使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观察和分析;3. 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4.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动物繁殖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 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3. 准备案例分析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繁殖行为;4. 安排好课堂活动的时间和节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有趣的小动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小动物是如何出生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繁殖现象。
2. 讲授新课:介绍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如: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等;讲解不同动物繁殖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交配、产卵、哺乳等。
3. 课堂互动:展示动物繁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动物繁殖行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个个具体的动物繁殖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繁殖行为;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动物的繁殖策略和适应性;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强调动物繁殖行为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意义;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入生态系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动物繁殖行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 讨论人类活动对动物繁殖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3. 举例介绍一些动物繁殖行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饲养家畜、种植农作物等。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4c37867fd5360cbb1adbe0.png)
参考教材:教科版《科学》第四册《新的生命》单元第6、7课《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学习了植物的繁殖之后,我们关注的目光自然转移到动物身上。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本课我们就要通过观察常见动物的繁殖活动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动物繁殖的趣闻和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指导学生归纳动物的主要繁殖方式、繁殖行为和与植物繁殖的异同。
本课学习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基本上都知道动物有卵生和胎生这两种繁殖方式,甚至很多学生对卵胎生也不陌生,有些家里养宠物的学生还曾经亲眼目睹猫、狗、小金鱼、乌龟和小鸟等动物的出生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交流,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关于动物繁殖的信息,丰富学生原有经验,纠正偏差,与植物的繁殖建立联系,进而建构有关动植物繁殖的科学概念,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和研究动物繁殖活动的兴趣。
本课教学活动共四项:1.回忆植物的繁殖活动,引出“动物怎样繁殖后代”的话题后,让家里饲养小动物的学生介绍它们怎样繁殖。
2.浏览图书或教师提供的课件,利用表格获取动物繁殖方式、繁殖行为和繁殖趣闻的信息。
3.交流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比较、归纳,从而发现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繁殖行为主要有识别性别、求偶、占有繁殖空间、交配(受精)、孵卵、育雏等。
4.教师指导学生比较动植物在繁殖上的异同,从而在整体上形成对动植物繁殖的认识,知道动植物要想产生新生命以延续种群就必须要繁殖;虽然动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行为不同,但也有相同之处,即大都要经过受精。
因此,繁殖是动植物的特性之一。
二、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交流原有经验、观察图片和视频、浏览图书和教师提供的课件、利用表格整理信息并交流分享等活动,能归纳出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卵生和胎生两种,能比较出卵生和胎生的区别。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比较动植物繁殖的异同,能说出动植物虽然繁殖方式和行为不同,但都要经过受精,都是动植物产生新生命的方式。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fccd1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c.png)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动物的繁殖方式分胎生和卵生;2、能够分辨何为胎生何为卵生。
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比较、观察、判断的方法归纳对动物的繁殖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在科学探究中以事实为依据,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归纳动物的繁殖方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够对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繁殖方式进行了解辨别。
二、教学重点懂得胎生和卵生。
三、教学难点懂得胎生和卵生。
四、教法演示法、讲授法、探究式教学法。
五、学法现场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引入2分钟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蚕的一生,你们还记得蚕宝宝是怎么来的吗?对,最开始的时候,蚕宝宝还是一颗颗的小球,我们称之为卵,世界上的动物多种多样,那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生小动物的方式和蚕相似,哪些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动物的繁殖。
板书:动物的繁殖1.进行情景引入;2.提问并引导;3.板书1.回顾蚕的有关知识;2.回答问题。
1.引入本节课主题;2.吸引学生注意力。
探索5分钟想一想我们见过的动物,说一说哪些和蚕一样是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的`呢?我们常吃的鸡蛋就是鸡的卵,与此相同的还有鸭和鹅,还有凶猛的的大鳄鱼也是产卵繁殖后代的。
像蚕和鸡这样的,产卵繁殖后代的叫卵生,昆虫、鱼类、鸟类一般都是卵生动物。
板书:卵生: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比如昆虫、鱼类、鸟类。
产卵繁殖的叫卵生,那么你们还知道其他的动物繁殖方式吗?对,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动物繁殖方式,比如猫和狗,这种方式就是直接生下胎儿,就连体型庞大的大象也是通过这种方式繁殖后代的,这种方式我们称为胎生。
板书:胎生:直接生下胎儿的繁殖方式,以哺乳方法喂养。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繁殖 》优质课 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繁殖 》优质课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4d432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1.png)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繁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动物的繁殖》的优质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探索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增强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的繁殖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2.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培养探究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增强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图片或视频。
2.准备与动物繁殖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的繁殖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动物的繁殖特点。
4.巩固(10分钟)通过回答与动物繁殖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a42b7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a.png)
准备两种鸡蛋(一种受精,一种未受精)
1.过渡:大家知道提问:是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呢?如果不是,那什么样的鸡蛋才能孵出小鸡呢?
4.学生猜测。
5.谈话: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两枚鸡蛋,一会请大家把鸡蛋打开,仔细观察两枚鸡蛋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讲述:是不是大家猜测的那样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
4.学生观看视频:孔雀求偶。
5.总结:开屏的都是雄孔雀,他们在追求雌孔雀的时候就会开屏,这叫“求偶”。当然,偶尔在受到惊吓的时候它们也会开屏。
6.提问:除了孔雀开屏,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求偶的方式呢?
7.学生回答。(注意:如果学生说的动物,教师并不了解,可以让学生补充说一说“那是怎样的情况?”或让其补充图片、资料,然后再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五、阅读资料,了解动物护卵、孵卵、哺育后代等行为
1.讲述:我们知道了卵生动物要把宝宝孵化出来需要一段时间,尤其是在恶劣的条件下,会异常艰辛。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了解企鹅爸爸保护卵和孵化卵的故事。
2.学生观看视频。
3.交流感受。
4.讲解自己知道的其它动物保护卵以及孵化卵的情况。
5.讲述:企鹅爸爸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孵化出小企鹅,那这些小动物孵化出来后动物爸爸妈妈的任务就完成了吗?
提出观察要求:
A.小心地把鸡蛋打开放入培养皿中,蛋壳放入垃圾袋。
B.仔细观察两枚鸡蛋的不同点,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C.在组内小声交流观察结果。
D.观察完毕收拾桌面,坐端正。
6.各小组交流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预设:一个鸡蛋上有小白点,另一个没有小白点)
7.追问:你认为这个小白点是什么?
8.学生猜测。
9.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介绍:这个白点叫胚盘,这样的鸡蛋将来会孵出小鸡的。而没有胚盘的鸡蛋就不能孵出小鸡。这种有白点的鸡蛋我们叫做受精卵。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46e10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4.png)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第37、38页。
科学概念目标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多样的。
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
科学探究目标1、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2、能基于动物的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两类。
3、体验大自然的奥妙、珍爱生命,懂得母爱的伟大,从而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学重点: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多样的。
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
教学难点:能基于动物的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两类。
教学准备:学习卡、课件、动物的繁殖小视频教学过程:谈话激趣、引出新知动物的繁殖活动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观看一段动物繁殖的小视频。
(播放动物的繁殖卵生小视频)自学探究、分类观察刚刚大家观看视频时,中间提到一个科学词汇“卵生”,那么,什么叫“卵生”呢,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37页,自学内容。
出示课件:自学后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卵生?2、举例说一说你知道身边的卵生动物有哪些?你们举了很多身边卵生动物的例子,不过有些卵生动物我们平时很少见到,老师给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些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理解这些“小可爱”吧!分别出示鸟类图片;(麻雀、孔雀、鹦鹉、燕子、鸽子、乌鸦、海鸥)鱼类图片;(金鱼、鲤鱼、草鱼、鲫鱼、泥鳅)爬行动物图片;(乌龟、蜥蜴、鳄鱼)环节和软体动物图片。
大家一边看图片,一边对照手中的学习卡,把属于卵生动物的名称填在相对应的表格中。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了这么多图片,再结合学习卡上的内容,大家能不能总结一下,卵生动物都有哪些呢?刚刚我们学习了卵生动物,在这个节课的开始,个别同学说了自己家里养的“小可爱”,那么它们又是怎么繁殖后代的呢?请同学们自学38页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胎生?2、你熟悉的胎生动物有哪些?(举些例子说一说)大家都举了一些你们身边的例子,还有一些胎生动物,我们可能听过它的名字,但是,没有机会和它们近距离接触,今天,就让我们一饱眼福,看看它们可爱的图片。
《动物的繁殖作业设计方案》
![《动物的繁殖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3750b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2.png)
《动物的繁殖》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2)掌握动物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3)理解动物的生殖行为和繁殖策略。
2. 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2)能够分析动物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3)能够诠释动物的生殖行为和繁殖策略。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繁殖的兴趣,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繁殖方式2. 动物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3. 动物的生殖行为和繁殖策略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动物的生殖行为和繁殖策略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让他们亲自观察不同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动物生殖行为和繁殖策略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动物的繁殖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进修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 实验观察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
4. 进修动物的生殖行为和繁殖策略。
5. 小组讨论,分享进修效果。
6. 总结反思,强化知识点。
六、教学资源:1. 图书资料:提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2. 实验器械:提供显微镜等实验器械。
3. 多媒体设备:应用投影仪播放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评判方式:1. 学生教室表现:包括听课态度、教室表现等。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3. 作业考核:安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其进修兴趣和动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让他们通过实践掌握知识,提高进修效果。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966a08f111f18583d05a6b.png)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动物通过繁殖后代,使生命不断延续。
教材在课的开始就简明的阐述了动物繁殖后代的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五种小动物诞生或哺乳的插图的同时,要重视课文开篇这句话的作用,特别是它对学生原始认识上的影响,因为学生通常只把繁殖当成一种简单的生命活动,而很少把它上升到繁衍物种,延续生命的高度。
介入这个话题之后,随之而来也引发了一个问题:各种小动物是怎样诞生的?教材在此安排了一个调查表格,希望学生通过填写,能够发现一些动物繁殖后代方式上的规律。
通常同一类的动物的繁殖方式都是一样的,教材及时给出了这样的提示,并要求学生填写表格来总结各类动物的繁殖方式,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感受到繁殖是动物的共同特征,并梳理学生头脑中关于动物分类和同一类动物的繁殖方式的认识。
动物的繁殖方式跟它们所生活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教材分两步使学生形成这方面的认识:首先借助一个观察活动,通过观察几种常见卵生动物的真实的卵,了解它们的形状、产卵环境和数量。
这个活动要求学生要细致,教师要提供观察工具,要把学生活动的重点放在观察,特别是观察之后的比较之上。
对于胎生动物小生命诞生的观察,通过观察图片来完成。
教材用学生的话语对观察的重点给予了提示,即观察胎生小动物出生时的身体反应。
那么,同是卵生或胎生,各种小动物的繁殖习性为什么又存在不同呢?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个问题与动物的生活环境建立联系。
因此,教材先用指向性很强的问题“如果鱼不产许多卵,能保证鱼类物种得以延续吗?如果小羚羊出生后不能很快就会奔跑,后果会怎样?”来引发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各种动物的繁殖习性与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动物的繁殖方式是它们适应环境的结果。
最后,教材安排了学生课外继续观察一种熟悉的卵生小动物的孵化过程,为了能使学生更好的观察其全过程及细节,教材以小鸡的孵化为例,给出了指导性的提示,并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记录。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f1e7e9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7.png)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及反思动物的繁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课题,也是生命的延续和物种的多样性的基础。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和机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合理的动物繁殖教学环节,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围绕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及反思展开讨论。
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器官结构;- 掌握动物的性别判断方法和交配方式;- 理解动物的生殖周期和生殖行为;- 能够分析比较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和适应环境的原因。
2. 教学内容(1)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器官结构:通过讲解、实物模型和图片展示等多种形式,介绍动物的无性和有性繁殖方式,以及不同动物的繁殖器官结构。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2)动物的性别判断和交配方式:结合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讲解不同动物的性别判断方法和交配方式。
通过实地考察或观察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交配行为并分析其原因。
(3)动物的生殖周期和生殖行为:讲解动物的生殖周期以及不同动物的生殖行为。
通过模拟实验、视频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殖行为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原因。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多媒体展示和实物模型等方式,将繁殖教学知识传递给学生。
(2)实验法:通过设计简单的动物繁殖实验,引导学生独立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结果分析和总结。
(3)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和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自主学习。
4. 教学资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利用以下资源:- 多媒体设备和软件,展示动物繁殖的动画、视频和图片;- 纸质教材和教学辅助书籍;- 实物模型和标本,让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和操作。
二、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安排。
动物的繁殖一课的教学设计
![动物的繁殖一课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98dd6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2.png)
动物的繁殖一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
2. 了解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3. 掌握常见动物的繁殖习性和生命周期。
4. 培养学生对动物繁殖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
a. 生殖器官和性别。
b.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结构。
c. 受精和胚胎发育。
d. 动物的生命周期。
2. 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a. 昆虫类的繁殖方式。
b. 鱼类的繁殖方式。
c. 鸟类的繁殖方式。
d. 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
三、教学方法1. 输入引导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
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于不同动物繁殖方式的认识和观察结果,并就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3. 实验课堂法:开展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记录和分析动物的繁殖现象。
例如:观察果蝇的交配行为、观察鱼类的产卵过程等。
四、教学步骤1. 引入a.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动物的繁殖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提出问题:你知道动物是如何繁殖的吗?请与同桌讨论并思考。
2. 知识讲解a. 通过PPT或黑板讲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
b. 结合具体的例子,介绍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3. 小组讨论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动物进行讨论。
b. 学生就所分配的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展开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和问题。
4. 实验课堂a.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
b.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5. 综合归纳a. 教师指导学生将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进行综合归纳,形成概念框架。
b. 学生展示自己的归纳结果,并就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6. 拓展延伸a. 结合生活实例和文献资料,介绍一些特殊动物的繁殖方式和令人惊奇的繁殖现象。
b.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了解动物繁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进行课堂观察,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环节的表现。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7bd14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1.png)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掌握动物繁殖的基本生物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和生物多样性的观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2. 动物的繁殖行为:寻找伴侣、交配、产卵、哺乳等;3. 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4. 动物繁殖的生物学意义:种群繁衍、基因传递等;5. 人类对动物繁殖的影响:保护野生动物、控制家畜繁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动物繁殖行为的识别和比较;动物繁殖的生物学意义。
2. 教学难点:动物繁殖行为的观察和分析;人类对动物繁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四、教学资源1. 教学素材:动物繁殖的图片、视频、案例等;动物繁殖方式和小动物模型等;生物学实验设备和材料。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实验仪器和设备;小组讨论和报告的场地和设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繁殖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繁殖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教学内容讲解:使用PPT或教学课件,讲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繁殖行为;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繁殖的生物学意义和价值。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观察和分析动物繁殖行为的实验或模拟;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繁殖实验;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和总结实验结果。
4. 小组讨论和报告:分组讨论动物繁殖行为的意义和影响因素;每组选择一个繁殖行为进行报告和展示;学生交流和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
5. 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动物繁殖的重要性和意义;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教师给予反馈和评价,强调保护动物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动物的繁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动物的繁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728284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b.png)
《动物的繁殖》教学分析一、教材概述《动物的繁殖》是初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涵盖了动物的生殖系统、生殖器官、生殖过程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进修本教材,学生可以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繁殖特点以及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增进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本教材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掌握动物的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认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1. 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通过比较两种繁殖方式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繁殖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动物的生殖器官:介绍动物的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雄性生殖器官和雌性生殖器官,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殖器官的特点和作用。
3. 动物的生殖过程:探讨动物的受精、胚胎发育和生殖行为等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的繁殖机制和生命的奇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动物繁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教室互动,引导他们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案例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动物繁殖中的实际问题和挑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认识。
五、教学评判1. 考试评判:通过笔试和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考核,检验学生对动物繁殖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
2. 教室评判:通过教室表现和讨论参与等方式进行评判,了解学生的进修态度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 作业评判:通过安置练习题和课外作业等方式进行评判,稳固学生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进修效果和成绩。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生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模型等多种形式展示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小学科学414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414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648ab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0.png)
小学科学414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动物的繁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部分。
本教学设计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以及认识保护动物繁殖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
2. 技能与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深入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繁殖的保护意识和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
2. 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
3. 动物繁殖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和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同时加强对动物繁殖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些与动物繁殖相关的问题,如“大象是怎样生宝宝的?”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与动物繁殖相关的问题。
2. 探究(30分钟)a.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进行研究。
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动物的繁殖方式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学生了解自己所负责动物的繁殖方式,并制作海报或PPT进行展示,向其他小组传授知识。
老师对每个小组的海报或PPT进行点评和提问。
b. 实验:选择一个简单的动物进行观察实验,如观察蚯蚓的交配和产卵过程。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3. 拓展(15分钟)学生观察动物的繁殖过程后,进行拓展,了解一些特殊的繁殖现象,如雄性孔雀开屏、蜜蜂的集体繁殖等。
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的展示,拓宽学生对动物繁殖方式的认识。
4. 归纳总结(10分钟)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观察实验的结果,归纳总结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巩固所学内容。
5. 展示与分享(20分钟)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对动物繁殖方式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
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常态课)
![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常态课)](https://img.taocdn.com/s3/m/d538b3e7f705cc1754270904.png)
《动物的繁殖活动》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动物的繁殖活动》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的第七课。
在上一课《动物的卵》中,学生已经对青蛙的卵和鸡的孵化有所了解。
本课分三个部分: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总结我们了解到的动物产生新生命的方法。
《课标》中提出: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生物体的生命有周期,有生有死,通过繁殖延续后代,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本课堂通过出示常见动物的图片,从植物迁移到动物,整体感知动物的繁殖活动,让学生以图片和记录单为支架进行探究,寻找动物活动中属于繁殖活动的证据,了解生命诞生的过程。
通过对证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学生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并且懂团结、会协作。
学生对“繁殖”并不陌生,如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狗是直接生小狗的,但不知道狗繁殖的整个过程。
很多学生都知道某种动物是如何繁殖后代的,但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繁殖后代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对于每个物种延续至关重要。
2.懂得生命来之不易,培养尊重、珍惜生命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卵生和胎生两种繁殖方式。
难点:从植物迁移到动物,认识受精、交配过程。
五、教学准备分组记录单课件:多种动物的繁殖活动图片、视频资料六、教学活动(一)导入环节谈话: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植物们忙着开花、传粉,动物们又在忙些什么呢?(繁殖)板课题:7.动物的繁殖活动(二)认识动物繁殖的行为变化1.你曾经观察到动物的一些繁殖活动吗?和大家分享一下。
2.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有关繁殖的图片,请孩子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动物正在做什么,和繁殖后代有什么关系呢?出示求偶、筑巢、交尾等图片,在学生分析图片内容时教师适当点评。
动物的繁殖教案及反思
![动物的繁殖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d27f2f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f.png)
2.1《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节课是本单元的首课,它统领着本单元,将学生的视角引入动物的研究。
教材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放飞和平鸽引入,让学生观察后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然后聚焦到鸽子是怎么出生的问题展开研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采访等形式寻找鸽子出生的全过程。
再从身边熟悉的其他小动物的繁殖图片(影像资料)的观察,结合学生已知的其他动物的出生进行比较,认识到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不同的,然后让学生根据他们的不同繁殖方式进行分类。
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拓展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孵化小鸡的过程,亲身经历与听别人说的和从书本上看的绝对是两码事,所以我们一定要强化孩子的经历,让孩子体验这个过程,在体验中学习科学,理解科学。
【教学目标】(1)通过事实证据让学生能知道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繁殖后代的主要方法。
(2)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3)认识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对于每个物种延续至关重要,懂得生命来之不易,培养尊重、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记录纸。
活动场地:实验室。
【教学过程】一.观察师:播放北京天安门放飞和平鸽场景视频,让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
生:这么多鸽子,小鸽子是母鸽子生的吗?鸽子怎么繁殖后代?鸽子吃什么?……师:同学们问题真多啊!我们今天先来研究一下鸽子是怎么出生的。
二、事实证据课前已安排学生查阅和实地采访鸽子是怎样出生的资料。
谈话:动物的繁殖方式很多。
在我们平时观察到的动物活动中,哪些是动物的繁殖活动?把自己知道的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1:我知道鸽子是从蛋壳里孵出来的。
生2:鸽子妈妈不会直接生小鸽子。
……(注意:概括学生的口头语言)师:请同学们观看鸽子胚胎发育图。
(有条件的学校可播放视频)生:我明白了小鸽子是怎样出生的了。
三、处理信息过渡:了解了卵生动物,大家再来看这些动物它们是怎样出生的?师:你们还见过哪些动物宝宝?它们是怎样出生的?1. 谈话: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有关繁殖的图片,请孩子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动物正在做什么,哪些动物跟小鸽子出生相同、哪些不同?和繁殖后代有什么关系呢?2. 学生观察图片,并找出像鱼、昆虫、鸟类动物繁殖的共同点。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6c47a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f.png)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动物繁殖的基本概念1.1 介绍动物繁殖的定义和重要性1.2 解释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区别1.3 探讨动物繁殖的基本过程第二章:动物的生殖器官2.1 介绍不同动物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2.2 探讨生殖器官的适应性和多样性2.3 分析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过程第三章:动物的受精过程3.1 解释受精的定义和过程3.2 探讨受精的不同方式3.3 分析受精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和发育第四章:动物的胚胎发育4.1 介绍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4.2 探讨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4.3 分析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第五章:动物的繁殖行为5.1 介绍动物繁殖行为的种类和特点5.2 探讨繁殖行为对繁殖成功的影响5.3 分析动物繁殖行为中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第六章:动物的生殖策略6.1 介绍动物的内部和外部生殖策略6.2 探讨不同动物的生殖策略对其生存和繁衍的影响6.3 分析生殖策略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第七章:动物的繁殖成功因素7.1 介绍动物繁殖成功的关键因素7.2 探讨食物、栖息地和社会结构对繁殖成功的影响7.3 分析繁殖成功对动物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的作用第八章:动物的繁殖季节和周期8.1 介绍动物繁殖季节和周期的概念8.2 探讨季节性繁殖和周期性繁殖的适应性8.3 分析繁殖季节和周期对动物繁殖成功的影响第九章:动物的繁殖障碍和繁殖问题9.1 介绍动物繁殖障碍和繁殖问题的常见原因9.2 探讨人类活动对动物繁殖的影响9.3 分析解决繁殖障碍和繁殖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第十章:动物的保护和繁殖复苏10.1 介绍动物保护和繁殖复苏的重要性10.2 探讨保护动物繁殖的策略和方法10.3 分析成功保护和繁殖复苏的案例,以及其对动物多样性的贡献第十一章:特殊类型的动物繁殖11.1 探讨极端环境中的动物繁殖策略11.2 分析克隆和无性繁殖在动物世界中的作用11.3 研究深海和极端温度等特殊环境中动物的繁殖方式第十二章:动物繁殖的生态学意义12.1 介绍动物繁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2.2 探讨繁殖行为如何影响种群动态和物种多样性12.3 分析动物繁殖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第十三章:人类活动对动物繁殖的影响13.1 探讨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对动物繁殖的影响13.2 分析人类狩猎、偷猎对动物种群繁殖的影响13.3 讨论保护动物繁殖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方法和策略第十四章:动物繁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4.1 介绍辅助生殖技术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14.2 探讨人工授精、试管婴儿技术在动物繁殖中的进展14.3 分析动物繁殖技术对物种保护和濒危动物繁育的重要性第十五章:动物繁殖教育的意义与方法15.1 强调动物繁殖教育的重要性15.2 探讨如何在教育中传授动物繁殖的知识和意识15.3 分享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提高学生对动物繁殖的认识和关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设计涵盖了动物繁殖的基本概念、生殖器官、受精过程、胚胎发育、繁殖行为、生殖策略、繁殖成功因素、繁殖季节和周期、繁殖障碍和繁殖问题、保护和繁殖复苏、特殊类型的动物繁殖、动物繁殖的生态学意义、人类活动对动物繁殖的影响、动物繁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动物繁殖教育的意义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繁殖这一单元包括三节内容,前两节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这一节探讨动物的繁殖方式。
第一部分展示各种各样的动物的繁殖活动,认识到动物的很多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的。
第二部分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有胎生和卵生等。
二、学习目标1.能提取图文中的主要信息,知道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本能行为。
2.知道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
3.针对观察和排序的结果,说出一些动物繁殖的方式和特点。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动物繁殖的一系列复杂行为。
难点:看图片猜它们分别是哪种动物的孩子。
四、教学准备:教师材料:介绍动物求偶的视频资料、动物繁殖图卡、鸡繁殖图卡、胎儿发育图卡。
学生分组材料:受精的鸡蛋、未受精的鸡蛋、玻璃碗。
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一)交流动物的繁殖活动1.交流: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主要是什么?(雌雄结合)2. 动物的繁殖又包括哪些行为呢?3.图片展示各种各样的求偶方式图片1:青蛙。
青蛙通过鸣叫来求偶的。
鸣叫能够表现出动物个体的强健程度。
图片2:弹涂鱼。
弹涂鱼是通过“跳舞”来求偶的。
因为跳舞能表现出动物个体的运动避险本领。
图片3:孔雀。
孔雀是通过开屏来求偶的。
孔雀通过展示身体的尾部,能表现出自身的健康状态。
图片4:角马。
角马是通过搏斗来求偶的。
因为搏斗能够表现出动物个体保护自己的能力。
4.教师引导:动物求偶的方式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除了课本中提到的这4种求偶方式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动物求偶的方式?燕鸥喜欢在求偶时送“彩礼”;啄木鸟通过有节奏地敲打树干,发出“爱情电报”;蝴蝶、毒蛾分泌有气味的物质以吸引远处的雄性;雄性锦龟用触碰的动作求偶;信天翁求爱时非常有礼貌,不断弯腰向对方示爱……出示燕鸥、啄木鸟、蝴蝶、信天翁等等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多种多样的求偶方式。
教师引导:动物求偶成功之后,就会进行交配,然后以不同的方式产生后代。
5.出示课本41页蚕蛾交配的图片和猫交配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动物的交配。
【意图解析】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通过雌雄结合产生后代。
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领。
(二)观察鸡的卵1.学生观察鸡蛋2提问:鸡蛋是鸡繁殖后代的卵。
是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够孵出小鸡来呢?什么样的鸡蛋才能够孵出小鸡来呢?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初步了解鸡蛋的外部结构。
4.对比观察,两枚鸡蛋,一枚是可以孵出小鸡的,另一枚是孵不出小鸡的。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这两枚鸡蛋的不同之处。
5.提问:鸡蛋黄上有明显小白点的鸡蛋才能够孵出小鸡。
大家知道这个小白点是什么吗?为什么有小白点鸡蛋才能够可能孵出小鸡?6.讲解:鸡蛋黄上有小白点,说明这枚鸡蛋已经受精,是受精鸡蛋,因此,它可以孵出小鸡,而没有小白点表示这枚鸡蛋不是受精鸡蛋,是孵不出小鸡的。
7.实践拓展:在小鸡孵化工厂,人们不需要打开鸡蛋,而采用光照的方法,也能够辨别出哪些鸡蛋是受精鸡蛋?哪些鸡蛋不是受精鸡蛋?具体的方法是用强光照射鸡蛋,看其中是否有一个小黑点,如果有小黑点,说明是受精鸡蛋,反之,就不是受精鸡蛋。
8.出示图片,初步了解一枚鸡蛋孵化成小鸡的过程。
【意图解析】鸡蛋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学生对鸡蛋的内部结构也有感性的认识,大致知道鸡蛋的几大主要组成部分:蛋壳、蛋清(蛋白)和蛋黄。
但不清楚鸡蛋哪部分发育成小鸡。
确立探究鸡蛋的结构及其对生命的意义,观察发现蛋黄上的胚胎,并逐步形成胚胎能发育成小鸡的认识。
(三)认识卵生和卵生动物1.设问:除了鸡,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以卵的方式繁殖的?2.讲述:动物的卵,从外部看,有大小、颜色、形状、软硬等区别。
但是,都是由卵里的胚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新的动物,卵的其他部分为新生命的发育提供了条件。
3.讲述:像鸡这样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就叫卵生动物。
【意图解析】通过观察常见动物的卵生以及其繁殖行为,初步认识哪些动物属于卵生,区分常见的卵生动物。
(四)认识胎生和胎生动物1.呈现活动任务:有些动物不产卵,如猫、狗、兔,它们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和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学生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4.播放人类胎儿在母亲子宫里发育的视频,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生长发育的情况。
5.认识胎生和卵生(1)小鸡繁殖后代和人类繁殖后代的方式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鸡繁殖后代是用鸡蛋繁殖,而人类繁殖后代是直接生出婴儿。
(2)卵生和胎生的概念:像鱼和鸟那样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
像人、马、猫等哺乳动物那样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3)出示课本43页上面4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辨别这四幅图片中的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卵生还是胎生?图片1是鳄鱼卵和小鳄鱼,鳄鱼是卵生的。
图片2是青蛙卵,青蛙是卵生的。
图片3是鸟巢中的鸟蛋和刚孵出来的小鸟,小鸟是卵生的。
图片4鲑鱼正在产卵,鲑鱼是卵生的。
(4)除了鳄鱼、青蛙、小鸟、鲑鱼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卵生的?鸭、鹅、企鹅、蛇等。
(5)列举常见的胎生动物,狗、兔子、老虎、狮子等。
(6)猜一猜:出示课本43页下面的两幅图片,问:你们知道他们分别是谁的孩子吗?说一说你的猜测及猜测的依据。
左边这幅图是刚产下的大熊猫的幼体;右边这幅图是刚产下的刺猬的幼体。
【意图解析】通过常见的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及繁殖方式,了解什么是胎生以及胎生动物。
并识别常见的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四)阅读介绍动物保护卵、孵化卵、哺育后代行为的资料1.教师引导:有些动物产卵以后,卵会在适合的环境里自然孵化,而有些动物产卵以后,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保护卵、孵化卵。
2.出示课本帝企鹅孵化卵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企鹅孵化卵的辛苦。
补充帝企鹅孵化卵的资料,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南极地区的恶劣气候以及企鹅孵化后代的辛苦。
3.教师引导:很多动物的父母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哺育任务,还要教会小动物生存的本领。
4.出示课本44页下面的三幅图,学生认真观察这三幅图,初步了解这三幅图中是哪些动物,再读一读相关的文字说明,进一步了解这些动物是如何哺育后代的?除了课本中介绍的这些动物保护卵、孵化卵、哺育后代的资料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动物保护卵、孵化卵、哺育后代的知识。
5.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动物保护卵、孵化卵、哺育后代的知识。
鲶鱼:鲶鱼爸爸用嘴孵化卵子蟑螂:雄蟑螂为了哺育嗷嗷待哺的后代,会吃下鸟粪,仅为了给小蟑螂提取氮这一营养物质。
绒猴:雌绒猴生下子女后,只在喂奶时抱上它们一小会儿,照料孩子的工作全落在雄绒猴身上。
雄绒猴会为小绒猴清洗身体,等到小绒猴不再吃奶时,它还会亲自喂小家伙们进食。
【意图解析】了解了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知道在自然界中,大多数动物是通过雌雄结合产生后代的,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胎生和卵生两种。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很多的动物并不是只要成为受精卵就可以长大,需要精心的呵护、照料,理解爸爸妈妈的艰辛。
一、选择题1.在夏天的烈日下,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这是太阳的()造成的。
A. 传导B. 对流C. 辐射D. 散热2.冬季,有时水缸、自来水管会被冻裂,这是因为()A. 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水管胀破了B. 水缸里的水结冰时都凝聚到一起了,这样把水缸或自来水管冻裂了C. 水缸或自来水管本身遇冷就会破裂3.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物体上受冷后凝结的小冰晶是()A. 露B. 霜C. 雨D. 雪4.水和沙比较它们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正确的是()。
A. 水吸热快散热快B. 沙吸热快散热快C. 水和沙吸热散热一样快一样慢5.下列是胎生动物的是( )。
A. 蝴蝶B. 猪C. 金鱼6.下列不属于鸟类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繁殖行为的是( )。
A. 占窝、筑巢B. 求偶、交配C. 胎生、哺乳7.下列植物中,( )不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
A. 苍耳B. 椰树C. 野葡萄8.根据下列植物果实或种子具有的特点推测,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是()。
A. 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B. 有小刺或多肉好吃C. 轻、带翅或绒毛9.下列植物中利用动物传播种子的是()。
A. 椰子、油菜花B. 蒲公英、苍耳C. 苍耳、鬼针草10.孔雀的求偶方式是()。
A. 特殊的声音B. 开屏C. 鲜艳的羽毛11.下列动物中和猫生殖方式相同的是()。
A. 鸭嘴兽B. 狗C. 乌龟12.下面和蚕属于同类动物的是()A. 蝴蝶B. 乌鸦C. 蝌蚪13.蚕宝宝吐丝结茧需要()天时间。
A. 15B. 5—7C. 10D. 2—3 14.我们知道昆虫利用气管呼吸,蚕的气管在()。
A. 口部B. 触角的顶端C. 胸部和腹部两侧D. 头部15.对于蚕蛾的描述,下面正确的是()。
A. 蚕蛾有口器,也吃东西B. 蚕蛾有口器,但不吃东西C. 蚕蛾没有口器,所以不能吃东西二、填空题16.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________。
17.________吸热和散热比水快;________吸热和散热比纸板快。
18.深色物体升温________;浅色物体降温________;19.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________的固体。
20.每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都有一定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征是与它的________相适应的。
21.如图所示,油菜果荚表面并不是光滑的,上面有棱角,有一些花纹,且容易开裂。
根据油菜果荚的这种特点,我们知道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是________22.像青蛙、鸡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________ ,用这种方式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做________。
23.蚕丝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它的丝织品美观大方,华丽高贵,具有________,________,通气,吸湿,保湿的特征。
24.在古代,只有________是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25.养蚕时,我们要从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考虑。
26.刚产下的蚕卵颜色是________的,以后颜色会逐渐变成________,蚕卵的样子像________。
27.________是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的国家。
28.蚕丝的长度一般在________到________米,最长达________米。
29.蚕蜕皮是因为旧皮阻碍了________,它蜕皮后身体长大了,颜色变浅了。
30.蚕的一生要脱皮________次。
三、判断题31.人们根据需要制成不同用途的温度计。
()3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3.云、雾、雨、雪、霜都是空气中的水凝结成的.()34.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