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改革的阻力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阻力与趋势分析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阻力与趋势分析

限制 , 而 “ 极端的权力导致极端的腐败” , 我 国既没有在野党 , 也没有独立 的立法与 司法体 系 ,使得政 治体 制改革缺乏外在 动力和应有的监督评估 ,改革往往 空有理念 与 口号而很难有 实际举措 。因此 ,我 国要深化 政治 体制 改革 ,必须修正党和 政府 的关系 ,实现党政分离 ,并使权利受 到监督 和制约 ,否 则改革只会 如同隔靴搔痒 ,事倍功半 。 二、法律不健全 。政策不连贯 使得 改革缺 乏规划 显 然 ,制度或体质要靠法律来维持 ,但是相 比于西方 的 “ 法律治 国” ,我国更像 是 “ 政策治 国” 。我 国政策层 出不 穷 且 经常变动 ,容易 出现 “ 人 走政息 ” ,政 策不连 贯 、法律不 健全 、执法不严格 等现象 。“ 政策治 国”使得法制 力量 薄弱 , 行政 自由裁 量权 过大 ,任意性较强 ,制度化程度低 ,且缺 少 制度上 的纠错机制 ,容易 出现个人崇拜现象 ,依然带有不 少 人治色 彩。这是我国政改之路 中一个重大 的绊脚 石 ,使得 我 国经济政治发展缺乏规划 ,政治体制改革 随意性较 强 ,容易 出运动性政治事件 ,如历史上 的 “ 文化大革命 ”和当代的所
支持 ” 、“ 知识分 子的求新癣与超越癖 自觉或 不 自觉 地抽掉 了 政 治体 制改革的实质性 内容 ,从而使政治体 制改革虚化”等 九 点原 因 。那 么是 什么 是我 国政治 体制 改革 如此 步履维 艰 呢?笔者把阻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因素总结为如下 几点 : 我 国党和政府 的关 系使得 改革缺乏外在监督
表 大会上 的报告【 N】 . 人 民 日报, 2 0 1 2 年1 1 月1 8 日O 2 版.
青年与社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党团建设
我 国政治体制改 革的 阻力与趋势分析

中国行政改革动力阻力制度分析

中国行政改革动力阻力制度分析

中国行政改革动力阻力制度分析中国行政改革动力,阻力制度分析摘要】:改革是权力和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它不可能使所有人在同样时间获得相同的收益。

因此,改革必然会遇到阻力。

行政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动力和阻力两种力量的对比和相互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对行政改革的动力、阻力多从政治学和管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无可否认,这种研究有它特定的价值,但在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局限于这种方法有失全面。

本文试图利用制度分析这个崭新的分析方法,重新考察我国行政改革的动力和阻力,旨在通过这种带有前瞻性的探讨和研究,为我国行政改革的制度创新提供某些有益的启示。

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制度分析方法的一般介绍。

介绍了新制度经济学说的几个核心概念和理论;考察论证了制度分析方法对中国行政改革的适用性。

第二部分是对中国行政改革动力、阻力的具体分析。

笔者采用制度分析中个体主义的研究方法,从社会地位、偏好显示和收益预期三个角度对社会利益群体进行考察;本部分包含三个层次,首先从社会利益结构,以社会各阶层成员为考察对象;其次从层级内结构,以行政机构为考察对象;第三层总结行政改革的动力、阻力,并在分析个体理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消减阻力、增强动力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部分是分析促成中国行政改革动力、阻力的制度安排。

本部分从集体理性的角度,分析促成中国行政改革动力、阻力的制度因素。

笔者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三方面考察,认为当前我国行政体制(制度)变迁主要受到四种约束,即:人性假设的约束、制度偏好的约束、制度知识的约束、环境约束。

‘第四部分是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制度)变迁的制度创新。

笔者认为由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存在一定矛盾,所以要解决二者冲突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创新设计一套有效的机制,从而在满足个体理性的前提下达到集体理性。

当前,中国行政体制咳度)的创新包括三方面:正式约束的创新;非正式约束的创新;实施机命的创新。

关键词: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责任;法治;服务;廉洁念和改革方向,如何赋予它们中国特色内涵,塑造适应科学发展、社会转型和利益关系深刻变革、公共服务需求增长和结构调整的行政管理体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的显性问题。

浅析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阻力和动力

浅析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阻力和动力

浅析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阻力和动力行政发展的路径依赖是行政改革。

在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中既有动力又有阻力。

换言之,行政发展有其客观的动力系统,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

一、阻力。

行政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因而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的影响,这一阻力可分为行政系统的外部制约和内部制约。

第一,行政改革的外部制约。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性的制约。

一般认为,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政府体制,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合理界定政府的职能范围。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自主市民社会的成长和市场机制的完善。

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充分性是普遍存在的,它制约了政府能力与行政发展的速度。

二是改革配套程度的制约。

行政组织机构是上层建筑体系中的一个小系统,同时它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结合部:它的变革必须与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改革相配套、相适应并协同进行.否则任何一方的改革滞后都会影响整个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其直接的表现必然是各种矛盾在不同系统之间或系统的不同层级之间上下左右移动。

显然,行政系统外部的阻力,是一种“客观”的外在因素,它对行政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不具有实质性和决定性的意义,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自发减弱。

第二,行政改革的内部制约。

政府及其公务员是这一制约和阻力的主要来源。

行政改革的一个悖论是:政府既是行政改革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和推动者,又是被改革的对象和客体;这形成了改革的主体和客体的二位一体。

因而,行政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基于外部压力的、被动的“自我手术”,当改革涉及到政府及其一些成员的既得利益时,行政改革的内在阻力就会产生并得以强化。

具体而言:首先是来自既存制度方面的阻力。

既存的体系和制度往往具有很大的惯性。

一方面这种巨大的惯性能使一种行政体系生存下去,并保持稳定的生命力;然而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巨大的保守力量。

熊光清:中国政治改革的阻力何在?

熊光清:中国政治改革的阻力何在?

熊光清:中国政治改革的阻力何在?对于中国政治改革,许多人有很高的期盼,特别是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更是如此。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中国要在政治方面做出大的改革,比在经济方面进行大的改革,阻力要大得多。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相比于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显得更为谨慎,也相对滞后;并且,政治改革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

当前,中国政治改革仍然面临许多方面的阻力。

第一,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和极“左”思潮的阻碍。

应该说,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在思想上突破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过程。

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很多错误之处,在于扭曲马克思主义并封建主义化。

例如,将马克思主义解释为一种绝对真理,将它视之为可以照抄照搬到一切场合、用以衡量一切问题、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完全对立起来,认为只要是资本主义有的东西,都是坏的、不好的,社会主义都不能搞。

任何东西只要一贴上了资本主义的标签,事实上就是被“污名化”了。

极“左”思潮曾经给中国革命和建设造成了极大的灾难,直到今天,它在中国社会中仍然根深蒂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以各种方式束缚着人们的思想,阻碍着中国的发展进程。

极“左”思潮的主要表现有:停留在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上,停留在过去对社会主义的不科学的甚至是完全扭曲了的认识上;以“唯一正确”的面貌出现,压制不同观点和意见,用政治大帽子污蔑人、吓唬人、整治人;不接受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政策,甚至否定改革开放的成就,把搞改革开放视之为走资本主义道路。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中国政治改革的阻力。

可以说,没有新一轮的思想解放的浪潮,就不可能深入推进政治改革。

第二,传统政治体制的惯性作用形成的阻碍。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集独裁制、终身制、世袭制于一体的君主专制统治。

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发展并得到加强,这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本质上是以维护王权为核心的政治文化。

中国当代政治体制改革阻力研究

中国当代政治体制改革阻力研究
化进程。
曲而 带 来 的社 会 成 本 。 我 国政 治 体 制 改 革 的 推 进 大 体 上 采 取 了一 种“ 摸 着石头过 河 ” 的策略 , 这 种 经 验 型“ 试错式 ” 改 革 模 式 的 选 择 从 一 开 始 就 缺 乏 理 论 的 自觉 。
【 关键词 】 中国当代政治体制 , 改革阻力
在人们开始关注 政治体制改革 的时候 ,却发现政 治体制 的改 杜 撰 政 绩 。“ 暗箱操作 ’ 合 权 力腐 败 留 下 了 空 间 , 一 些 地 方 党 政 领 导 革进程遇 到了很多的阻碍 , 这也说 明, 政治体制改革是 一个十分复 干部 由单一犯罪 向有组织形式的犯罪发展 , 出现 大量 窝案和串案 。 杂的工程 , 单单 有 愿 望 是 不够 的 。 “ 人治 ” 作 风 。一 些 领 导 干 部 在 公 开 场 合 大 讲“ 依法 治国 ” 、 “ 依
2 、 改进 国家政 治状况的要求 。人们通过 横 向的比较会感觉 到 体 现 在 把 社 会 主 义 民 主 等 同于 群 众 路 线 ,因 而 看 重 的 是 作 为整 体 我们 的政 治体制 在结 构 、 制度 、 程序 、 运 行 机制 方面 不完 善 、 不 理 的群众 , 忽略了群众 中作 为“ 公 民” 身份 的个 体。这个 观点在 西方学 想 。为了追求更理想 的政 治体制而产 生政 治体制 改革 的要求 。 者 中具 有 代 表 性 , 也 给 我 国推 进 社 会 主 义 民主 政 治提 出 了 一个 难 3 、 改善社会生活秩序状态 的要求 。改革开放 以来 , 随着 社会 利 题 。民主 需 要 法 治 来 保 障 , 不是 民众 运 动 , 更 不 是 民粹 , 而 是 一 种 理 益关 系的变化 , 社会生活秩序 正在经历 着一个深刻 的转变 , 原有 的 性 的 民众 表 达 意 见 、 实现 权 利 的制 度 形 式 ; 还 有 党 的 领 导 与 依 法 治 秩序逐渐 地瓦解 , 而新的秩序还没有很 好地建立起来 , 从而产 生了 国 的关 系 。 社会 生活 的失序状 况。而在这种 失序 中最 为严重 的就是政治腐败 。 6 、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在“ 体制 内” 的阻碍 。当前 , 我国政治体制 改革 基 本 确 定 了党 内 民主 与人 民 民主 齐 头 并 进 、 良性 互 动 的 发 展 为 了 改变 这种 状 况 , 人们便寄希望于政治体制改革 。 4 、 保 障 公 民 的政 治 地 位 和 政 治 权 利 的要 求 。 随 着 社 会 生 活 的 道 路 。但 仍 然 存 在 着 来 自于“ 体制 内” 的 阻碍 , 这 种 阻 碍 主 要 来 自体 目益 丰 富 , 公民参与政治活动 的意识和要求越来越强 烈 , 在 这 种 形 制 内 的 一 些 干 部 对 政 治 体 制 改 革 的“ 抵制” 心 理和行为 , 表 现 为“ 官

试述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

试述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

试述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行政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改革任务,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因此其改革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阻力。

这些阻力来源于多个方面,既有来自体制内部的利益固化,也有来自外部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压力。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

一、体制内部利益固化行政体制改革涉及到权力的重新配置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会引发体制内部的利益固化。

在原有行政体制中,各级政府部门和行政机构拥有一定的权力和资源,行政改革可能会导致他们的权力减少、资源受限,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这些利益固化的部门和机构往往会对改革产生抵触情绪,试图维护自身的权益,阻碍改革的推进。

二、行政职能重叠和利益冲突我国的行政体制存在着职能重叠和利益冲突的问题,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和权力划分模糊不清。

行政体制改革要求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边界,减少行政职能的重叠和冲突,但这涉及到各部门的利益调整和权力下放,难免会遇到部门之间的抵触和争议,阻碍改革的推进。

三、制度惯性和操作难度行政体制改革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调整和改进,但制度惯性和操作难度是阻碍改革的重要因素。

行政体制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制度体系,改革需要克服既定的规则、程序和习惯,面对惯性的阻力,改革往往会受到拖延和阻碍。

此外,行政体制改革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组织调整和人员安置,操作难度较大,也会成为改革的阻力之一。

四、地方保护主义和利益诉求行政体制改革涉及到各级政府的权力调整和职能转变,地方政府往往会出于保护地方利益的考虑,对改革产生阻力。

一方面,地方政府担心行政体制改革会削弱其权力和资源,影响地方利益的实现;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可能因为政绩考核和个人利益而抵制改革。

此外,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和利益诉求存在差异,也会导致地方政府对改革的态度不一致,阻碍改革的推进。

五、社会矛盾和政治压力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过程中难免会引发社会矛盾和政治压力。

社会矛盾可能来自于行政体制的不公平和效能低下,改革的推进可能会受到社会各界的抵制和反对。

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会滞后?

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会滞后?

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会滞后?【摘要】政治体制改革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为什么会一直滞后呢?历史沿革造成了政治体制的惯性,让改革变得更加困难。

利益固化导致了一些利益集团对改革持保守态度,阻碍了改革的进程。

权力集中也成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障碍,政府部门实力庞大,难以做出快速而彻底的改革。

社会稳定也使得政治体制改革的难度增加,因为改革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社会动荡。

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滞后,是由于历史沿革、利益固化、权力集中和社会稳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克服这些困难,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历史沿革,利益固化,权力集中,社会稳定。

1. 引言1.1 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会滞后?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滞后的现象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而要解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历史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滞后,往往有多种原因导致。

从历史沿革上看,政治制度往往是长期形成和积淀的,一旦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团,就会对改革带来阻力。

利益固化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权力集中也是导致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原因之一,权力集中会使得改革变得困难,因为改革需要挑战既得利益和权力。

社会稳定也是影响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因素,一旦政治体制改革引发社会动荡,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政治体制改革为何会滞后?历史沿革、利益固化、权力集中和社会稳定等因素都在其中发挥作用。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不仅要深刻理解其原因,还需要寻找出路,为实现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思路和方法。

2. 正文2.1 历史沿革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会滞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历史沿革中找到一些线索。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政治体制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演进。

由于历史上的政治体制往往是由一些特定的社会阶层或政治精英所控制,因此改革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历史上的政治体制改革往往需要经历长期的斗争和牺牲,才能取得一些进展。

分析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原因--看其当前改革的着重点

分析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原因--看其当前改革的着重点

浅析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原因、后果及当前改革的着重点三十年多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改革已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这三十年间多年,中国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增长。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其中的一些问题又是非常严重的,甚至是决定改革和发展成败的致命问题。

这不能不倒逼我们重新审视曾经走过的路。

惊回首,我们蓦然警觉:评价一个社会是否健全,我们真的不能只看其经济社会有没有实现发展,而且还要看经济社会有没有健康地发展。

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就必须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否则,一切都可能归零。

这并非危言耸听。

依照发展经济学的规律,人均GDP在1000~4000美元之间时,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就将处于快速变动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也开始集中凸现。

中国目前就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此时,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瓶颈,在急需“提速”,却久“推”不“动”的当下,政治体制改革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已严重滞后,这不禁使人深思:是什么导致了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其原因何在?又需如何积极稳妥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当前着重点何在?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原因一、传统政治体制存在一定的惯性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由于其对社会经济统得过多, 管得过死,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党和国家为此反复探索出路。

可是任何一种政治体制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惯性,往往滞后于形势的发展,而不总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立即发生变化。

首先, 传统政治体制仍具有整合社会资源的作用。

传统政治体制虽然存在种种弊端,然而与“三权分立”制相比,“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制”,在决策层有很高的行政效率, 尤其是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这对后起国家来说, 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很多重大项目的迅速建成以及一些复杂、棘手问题的基本解决,如人口控制、产品质量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这种体制。

中国政治改革的阻力在哪

中国政治改革的阻力在哪

中国政治改革的阻力在哪?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3月14日中午,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记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这是温家宝担任总理以来,第十次在两会闭幕之后在记者会上回答提问。

3个多小时谈话,内容涉及诸多被大家关注的热点议题。

特别是谈到改革,温总理透出了一种坚定与果敢的神态,让人感到热血沸腾,任何关心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人都会感到一种少有的惬意和欣慰。

从温家宝的讲话中,我们可以发现,改革非常紧迫,改革也是阻力重重。

那么,现在改革的阻力究竟在哪里呢?对于现在的执政者来说,改革的阻力和困难已经远远大于邓小平时代,因为强大的利益集团在干扰,他们不希望中国出现新的改革,更不允许推出新的改革举措。

改革进行到今天这一步,所面临的困难已是今非昔比。

原先是经济体制改革,一部分群体在经改过程中先富起来,数十年后的今天,他们成为既得利益集团,这些既得利益集团,掌控着相当一部分财富和资源,还有一定的权力,他们不希望改革,因为改革会触犯他们的利益。

这意味着改革的共识趋向薄弱,改革的阻力较之当年已经更大。

当前中国几乎所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基本形成,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不足。

对于中国改革人物或上层领导集团,能够主动发起政治体制改革的可能性也大打折扣。

中国的社会现状是,利益集团掌控着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命脉,普通老百姓受制于利益集团。

表面上看,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但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社会经济被利益集团所垄断、被绑架,社会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既得利益集团所掠夺和瓜分,连改革依赖的路径也被利益集团所把持或控制,如果依照他们的改革思路,那一定是背弃人民意志,变成了一种不受监督、不受制约、不需要全民共识的腐败官僚利益集团和垄断利益集团共赢的局面。

利益集团相互勾结起来,利用各种手段来影响政府的决策,甚至影响立法的进程。

于是,我们看到这个社会一天天在腐烂在溃败,整体性的、制度性的贪腐侵蚀着社会的每一根毛细血管,让每一个具备正常思维和良知尚存的人都无能为力。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原因及破解之路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原因及破解之路
社 科 新 论
代礼 科视 野 2 l 0 0年第 1 2期
中 国政 治 体 制 改 革 滞 后 原 因及 破 解 之 路
我 国政 治体制改革滞 后于经济体 制改革 , 其主 要原 因有 四个方 面 : 先 . 首 把政治 体制 改革 与社会 稳定对立起来 的同有 思维模式 的影 响。长期以来 ,
能 是表 面 的和暂 时的 ,最 终将会 导 致社 会 的不稳 定 。根 本 的解 决方 法是通 过体 制改 革调 整 利益关 系, 化解 政治矛 盾 , 进社会和谐 , 促 这样 才能实现社 会 的真 正稳定 。从这个 意义上说 , 政治体 制改 革恰
恰是社 会稳定 的必要手段 和晕要途径 。 要进一 步解放思想 摆脱政 治体制改 革 问题上
于是 在有 些地 方政 治 体 制改 革 似乎 成 了禁 区。 在 这个 问题 上 ,我 们认 为 主要 有 三种 倾 向 的干扰 : 其 一 是“ 向西 看 ” 即把 政 治 体 制改 革 等 同于照 搬 ,
西方 国家 的政 治 制度 。其 二 是 “ 向后 看 ” 即 用 完 ,
全 否 定 的 目光 审 视 改 革 开 放 以来 出现 的社 会 矛 盾 和 问题 , 得 出“ 不 如昔 ” 论 的同时 表现 出 在 今 结 对 改 革 开 放前 社 会 状 态 的 眷 恋 , 至 主 张 』 文 甚 f“ 手
年规划 ” 等一 系列 的规 划设 计 , 至还 规制 出 了每 甚
个 阶 段 各 个 领 域 和 行 业 所 要 达 到 的 具 体 数 据 指
旨和执 政理念 .在 政治体 制改 革 中勇 于牺牲 既得
利益 。这 是对 党 的干部尤其 是各 级 领导 干部 党性
和执 政 能力 的真正考 验 ,也是 我 囝政治 体制 改革

政治改革的分歧与阻力

政治改革的分歧与阻力

3 国 2 . 日政 2 06 l 时 10 今 0
益集 团 , 监督 政 治 权力 对 社 会 经 济 活动 的治 理 。 同时 , 打破 垄 断 经 营, 鼓励 公 平竞 争 , 一 步 促 进 和 完 善 市 场 经 济 , 动 经 济 持 续 发 进 推 展 。 治 民主化 , 自由主义 者 的 核心 政 治 主张 ; 破垄 断经 营 、 政 是 打 促 进 公 平 竞 争 , 他 们 推 行 民 主政 治 的经 济 基 础 ; 护 公 民权 益 , 是 维 是 他 们 最有 号 召 力 的政 治诉 求 。
的言论 对 民众 、 其是 弱 势群 体有 很 强 的 号 召力 。但 是 , 们 的政 尤 他
治主张, 实施 起来 不仅 十 分 困难 , 而且 潜 藏 着 极 大 的政 治危 险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集 权 与 分 权 ,已经 成 为 中 国政 治 中 的一 个 基 本 矛
盾— — 在 “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 式 下 , 促 进 经 济 发 展 , 须 分 社 模 要 必
于 全 体 国 民 的 国有 资 产 ( )剥 夺 源 、
弱 势 群 体 的 同 时 , 以 种 种 政 治 经 还
济手 段 挟 持 国 家 各 级 政 权 . 之 异 使
今 时 l1 o圜 3 日 政 20 . 06 1
化 为特 权 阶级 的保 护 伞 。其 最 终结 果 , 社 会 公平 与正 义 的殇 折 , 是
以此 确保 利 益 分配 的 平 等与 公正 。 回归社 会 主 义 , ( ) 派 们最 是 新 左 核 心 的制 度 主 张 ; 限制 私有 制 、 强 公 有 制 , 加 是他 们 消 除 特权 利 益
集 团的经 济 保 障 ; 呼唤 毛 泽东 , 自然 成 为他 们 最 有 定 保 护弱 势 群体 、 奠 维护 社 会 公 正 的政 治 经济 基础 。 他们 要 求 的政 治 变革 . 到底 是 要 强化 政 治权 力对 社 会 和经 说 济 的干预 。用行 政 措施 来 掌 控市 场 经 济 , 用政 治手 段来 压 制 特 权 .

政治制度改革的挑战与机遇分析

政治制度改革的挑战与机遇分析

政治制度改革的挑战与机遇分析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挑战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政治体制的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然而,要实现政治体制的改革并不容易,因为它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政治体制改革需要面对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

这些既得利益集团通常掌握着权力和资源,他们不愿意改变现有的政治体制,因为这可能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因此,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就必须克服这些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

其次,政治体制改革还需要面对来自社会舆论的挑战。

在当今社会,公众对政治体制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加,他们希望政治体制能够更加民主、透明和公正。

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需求,否则就会引发社会动荡。

此外,政治体制改革还需要面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政治体制差异越来越明显,这给政治体制改革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国际接轨,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机遇尽管政治体制改革面临诸多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首先,政治体制改革可以促进政治体制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通过改革,可以建立起更加公正、透明和高效的政治体制,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其次,政治体制改革可以促进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

在当今社会,政府的治理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竞争力。

通过改革,可以建立起更加高效、负责和廉洁的政府,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

此外,政治体制改革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当今社会,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政治体制的改革可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的来说,政治体制改革既面临着挑战,也蕴藏着机遇。

只有充分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才能够有效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如何化解政治体制改革的两大阻力

如何化解政治体制改革的两大阻力

如何化解政治体制改革的两大阻力30余年的经济改革推动了经济发展,同时,也迫切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来解决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腐败问题,党群、干群矛盾问题、人文环境污染,私利面前的党性、人性扭曲••。

蔡定剑先生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与现状》一文中,明确的分析出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阻力:一是思想阻力,二是既得利益阻力。

要化解这两种阻力,只能依靠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民主监督的改革。

只有通过这两项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党群、干群同心给力,以无私无畏、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去迎接浩浩荡荡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否则,再怎么样改革,再怎么样改善民生,都只能是“换汤不换药”,必然会滋生出更多的、更惊人的腐败现象,更严重、更广泛的社会矛盾。

我是一个底层的中国人,十几年来,一种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直在驱使着我去思考这些问题,也向党中央、国务院、人大去过不少信。

面对社会,虽能独善其身,但也无能为力。

看了蔡定剑先生的遗稿后,我觉得应该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公之于众,唯愿于国于民有利,也算尽了我身为一名中国人的责任。

要保证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并健康、快速的推动经济发展,我认为首先应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实行职务责任年薪制职务责任年薪制即对国家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除工资、福利等合法收入外,另追加的一种年度薪金,按照其职务的高低定出不同的高低标准。

任实职期间一年内,政府官员无任何违纪、违法行为,可获得该年度的责任年薪。

否则,一经举报投诉,查处属实,该年度的责任年薪全部取消,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职务责任年薪的目的是促进官员廉政,现在的政府官员虽然没有责任年薪,但每年通过报假账贪污、受贿,过年、过节、办酒席收受礼金、礼品等各种方式所获得的非法收入大得惊人,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举个很常见的例子,一年的端午、中秋、春节现在已成为权钱交易的红灯日,各下属单位(甚至下属几级单位)要向上级领导送礼,被提拔者要向他的“伯乐”送礼,项目申请人和项目承包人要向项目主管领导送礼••,权钱交易不堪入目、令人恶心。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阻力和动力分析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阻力和动力分析

1.、为市长接待日喝彩不少网友提出,市长接待日的火爆说明基层官员解决问题不力,公布电话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按预计控制的1200人的接待量,市长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好这么多问题。

但笔者认为,无论如何,市长接待日也应该得到我们的喝彩。

市长接待日是打造服务性政府的体现。

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何谓服务型政府?笔者认为最直接的服务就是为老百姓解决问题。

设立市长接待日就是要让有需要的百姓更方便的找到政府,让政府听到更多民间的疾苦和需求。

因此,不论昆明的市长接待日能起到多大作用,它所体现的政府服务意识的增强值得肯定。

市长接待日为民众提供了一条直接、有效地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层级上看,作为一市之长,市长熟悉政府各部门的情况,说话分量足,能够给前来求助的人提供有效的帮助。

市长接待日拉近了党政领导与群众的距离,树立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和良好形象。

一个能给百姓解决问题的市长就是个能干的市长,一个能与百姓亲密接触的市长就是个亲民的市长。

一个既能干又亲民的市长就是个好市长。

首个市长接待日场面火爆是可以理解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市长接待日来访的人会越来越少,但与此相反的是,政府的威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则会越来越高。

如此一减一加就是政府接待日的最终目标。

(据《红网》)市民何时不再通宵排队等市长(朱四倍)从市民等待市长接待的排队热情可以看出,民意进入决策者视野的渠道还过于狭窄,要不然,何至于“通宵排队”?何至于对“市长接待日”这一非常态手段抱以如此巨大的期待?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服务型政府和责任政府的要求来看,后一方面的问题更值得重视。

昆明市民通宵排队等待市长接待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在于民意应通过何种渠道进入决策者视野,决策者应如何拓宽吸纳民意的渠道,最终形成民意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道理很简单,单一的“市长接待日”远远不能满足民意表达的需要,“市长接待日”的存在从侧面表明了政府吸纳民意渠道的匮乏。

政治体制改革的阻力

政治体制改革的阻力
张劲松在 《 浙江社会科学)0 年第 2 ) 1 2 1 期载 文 指 出 :美 国实行 的三 权分 立政 治体制 的优点 是 分权 和制衡 , 为一个 重大 的宪法 原则 , 作 它在美 国
实行 了 20多年 ,对美 国经 济和社 会发 展起过 极 0 为重要 的作 用 。英 国 、法 国等西方 发达 国家虽 然 并 没有采用 三权分 立政 体 ,其 政体 的很 多方 面同
成员开 放 , 以及执政 方 式要公 开透 明 。
样渗透着分权和制衡的相关思想。三权分立政体 的基本精神得到 了资本主义国家 的广泛认同 , 它 对西 方 国家 的政治 发展 有深 刻的影 响 。 三权分立政体不适合 中国,但是三权分立政 体体现出来的分权与制衡思想,是人类共同的精 神财 富 。“ 三权分 立学说 固然 有 பைடு நூலகம்显 的局 限性 , 但 作 为这种学说 基础 的制衡 理论 却建 立在一 个 ‘ 超
党内民主实现的程序保证。三者缺一都不能实现
党 内民主 。
何一种政治理论能够否定它的有效性。在防止权 ” 力滥 用方面 , 三权分 立思 想有着 很 大的优 势 。 中 国采用 人 民代表 大会政 体 ,强调 民主集 中 原则 , 它体现 了人 民 民主精神 。但是 , 大政体并 人 不否定学习权力分立和制衡。 人大政体也有立法 、 行政 、 司法的分工 , 中国政体中的分工关系将西方 国家 的分权理 论扎根 于 中 国的土地 上 。尽 管政府

定 的危 险 , 以我们 不 是要 不要 民主 的问题 , 所 而是 解决 向民主过 渡 时怎 么避 免不 稳定 的 问题 。 再一 个就 是 “ 国情 特殊 论 ” 。我们 的国情那 么
特殊吗?其实也没有那么特殊 。首先人都是一样 的, 基本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不要把我们跟整个人 类社会分开 了, 凡是人类都有基本共同的理念, 我 们 必须 承认 这 一点 。 人类 有 一些 共 同的 , 括最根 包 本的哲学价值层面的理念 : 民主 、 自由、 平等。 这怎 么不是 共 同 的呢? 以没有 什 么太特 殊 的。 所 还 有人 说 中国公 民素质太 差 了,不 适合 搞 民 主 。我 们搞 了很 多调 查 , 了很 多地方 , 去 调查 结果

中国的民主改革进程中遇到的困境是什么

中国的民主改革进程中遇到的困境是什么

中国的民主改革进程中遇到的困境是什么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一直致力于实现民主改革,并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一些进展。

然而,在这个民主改革过程中,中国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本文将探讨中国民主改革的困境,以期对中国的民主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一、传统观念与制度转型的矛盾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这种传统观念与西方民主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权威,而西方民主制度则强调个人主义和分权。

这种矛盾使得中国在进行民主改革时面临着传统观念与现代制度转型之间的困境。

二、政府权力集中与公众参与度不足中国政府权力集中的特点也是民主改革的困境之一。

在中国,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拥有较大的决定权,而公众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这导致政府决策过程的透明度不足,公众意见无法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反映。

这种政府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使得民主改革进程受到了限制。

三、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拥有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

这些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往往会对民主改革产生影响,制约着改革的进程。

有些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可能会因为改革而失去原有的特权和利益,因此对改革持保守态度甚至反对。

这种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影响也是中国民主改革面临的困境之一。

四、制度建设缺失与法治意识不足中国在进行民主改革时,也面临着一些制度建设缺失和法治意识不足的问题。

虽然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些法律与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不足之处。

缺乏健全的制度和法治意识会导致民主改革的进程受到阻碍,同时也容易滋生腐败和不公正现象。

五、外部环境的挑战与影响除了内部困境之外,中国的民主改革进程还面临着外部环境的挑战与影响。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发展模式和民主改革态度也存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民主改革态度谨慎,认为其发展模式与西方民主制度存在冲突。

这种外部环境的挑战也给中国的民主改革带来了一定的困境。

综上所述,中国的民主改革进程中存在着一些困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治改革的阻力分析
(1)“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这些权钱变相纠缠而成的利益集团在政治上主要表现在其拥有一些超国民待遇的特权,责任与权力不对称,有权者未能承担应有的责任。

故不愿自己的权利及利益受损。

如在房价问题、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方面所有这些宏观政策的背后都有既得利益集团的身影,任何政策的变化都会影响相关利益集团的权力与利益。

路径依赖性阻力:长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模式作为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对其起着很强的束缚作用;过去都是这么过分集中权力的,于是现在就继续照着做。

(2)理论阻力:在中国现阶段的政治理论研究当中,理论的研究还不充分,这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面临的理论困境。

中国到目前为止有政治革命的理论、有政治保守的理论,从来没有政治改革的理论这样一种理论、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能名正言顺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3)社会阻力:突出表现在大众的公民观念状态1978年发展市场经济以来,中国忽视了政治体制改革,也忽视了全面思想体系建设。

公民们有强烈的政府依赖,公民们不认为政治体制改革是跟自己有关的,总是期待最高领导人替自己包办一切。

这样一种依赖,使政治体制改革所能仰仗的三种力量——政党-国家力量、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变成了一种力量,就是政党-国家力量
(4)目标阻力: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始终设定的就不是一个政治
目标,而是“审美目标”。

如,各代领导人提出的目标都是“尽善尽美”,试图将各种相互冲突的政治关系美妙地结合起来——这是审美表达,不是政治表达——因为政治表达是不平衡的,边际关系是绝对不平衡的。

这样一种“审美”主导,导致我们对不平衡的政治体制有着一种平衡的审美要求。

(5)技术性阻力:其一:国家越大,民主化越难:一个国家越大对专制的要求就越高。

因为它必须依靠权威的、绝对的力量来动员资源,豢养军队、官僚,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再加上,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主化的程度是影响国家统一与稳定的关键。

这导致我们所有的决策者不得不考虑民主化所可能带来的后果。

其二:我们缺乏一个从总体上设计政治体制改革的机构。

这个机构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全民族的角度来设计规划政治体制改革,而不是从某个部门,某个行业的利益出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