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九龄贬谪洪州期间的心路历程

合集下载

张九龄的主要事迹

张九龄的主要事迹

张九龄的主要事迹张九龄的主要事迹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其主要事迹,欢迎大家阅读!张九龄出生于官宦世家。

少聪慧能文,弱冠参加科举考试获中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

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

他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

后因与主政者不合,一度辞官返回家乡。

期间,主持修筑梅关古道上的大庾岭驿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畅通。

唐开元六年(718)返回京城,宰相张说重其文才,称为“后出词人之冠”。

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

及张说罢相,因受权力斗争风波的牵连而被调往外地任官。

开元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

由于他才学超群,风度亦甚佳,因而颇受玄宗的赞赏。

开元二十一年,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

他建议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遂兼河南稻田使。

其时,唐朝处在全盛时期 ,但却又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

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

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在主理朝政时敢于直言向皇帝进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

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欲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时,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退使者,及时据理力争,从而平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

而对安禄山、李林甫等奸佞所为,张九龄更痛斥其非,并竭力挫败其阴谋。

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圭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唐玄宗被李林甫的谗言所惑,玄宗遂于开元二十四年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罢相后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长史。

千古名贤张九龄的故事

千古名贤张九龄的故事

千古名贤张九龄的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千古名贤张九龄的故事千古名贤张九龄的故事张九龄为人正直、贤良、敢言,从不阿谀逢迎。

张九龄被贬荆州,王维写下一首诗表示感恩,句句动人心弦!

张九龄被贬荆州,王维写下一首诗表示感恩,句句动人心弦!

张九龄被贬荆州,王维写下一首诗表示感恩,句句动人心弦!众所周知,王维是我国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他有着“诗佛”之称,也被后人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但却很少有人知道,王维仕途的顺利,离不开一个人张九龄。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的时候,他拔擢了王维为右拾遗。

而在此之前,王维没有任何政坛地位可言。

大图模式所以王维一直以来就视张九龄为伯乐、恩人。

当张九龄被贬荆州的时候,举朝之士但求自保,唯独王维不避权贵,写下了一首诗《寄荆州张丞相》,表达对张的知遇之恩,以及抒发对张的深切怀念和自己也将要归老田园的情怀。

虽然这首诗朴实无华,但是它却处处透露着王维对张的真情实意,读来句句动人心弦。

大图模式《寄荆州张丞相》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首联“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王维便直接表达了他对张的深切怀念。

它的意思是说,我所思慕的人究竟在何方?我怅然的遥望着荆州的方向。

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张九龄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被贬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从这里的“怅望”和“深”字,我们便可以看出王维对张的深深怀念。

同时,它也写出了王维对当时黑暗政治的不满。

大图模式颔联“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则是王维表达对张的知遇之恩。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当初天下无人赏识我,没有您张丞相的擢升,我恐怕还寂寂无名。

所以您的知遇之恩,我终身难忘。

据《资治通鉴》记载:“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荣自保位,无复直言”。

王维能够写下此诗,足以说明他的立场,不会同昏暗的官僚们同流合污。

大图模式颈联“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便是王维对自己后路的考虑。

即这样的朝廷肯定是无法待下去了,所以我会退出这污浊的官场,从此归隐田园。

山水田园本就是王维一心向往的地方,这次无疑因为张九龄的被贬荆州,给了王维归隐的决心。

尾联“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意思是说,南飞的鸿雁早已飞到了天边的尽头,它们又怎能将我的书信带给荆州的您呢?古有鸿雁传书,但是在王维的笔下,这里却是鸿雁过尽,无从寄书。

开元三贤相之张九龄

开元三贤相之张九龄

开元三贤相之张九龄开元三贤相之张九龄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

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

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早年经历官宦世家少有才名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

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唐仪凤三年(678年)出生于世代仕宦的家庭。

曾祖父张君政,曾任韶州别驾;祖父张子虔出任过窦州(治所在今广东信宜县)录事参军;父亲张弘愈,曾为新州索卢县(今广东新兴县南部)县丞。

张九龄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

9岁知属文,13岁能写出好文章,时用书信干求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非常赞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有所作为。

” 王方庆的赞叹,对鼓励他立下远大志向有积极作用。

崭露头角任官唯贤青年时期的张九龄,才智过人,勤奋好学,能诗善文。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登进士第,为考功郎沈佺期所赏识。

被授予校书郎官职。

长安三年,宰相张说因直言得罪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昌宗,被流放到岭南,过韶州,得阅张九龄文章,夸奖他的文章“有如轻缣素练”,能“济时适用”,一见而厚遇之。

张说博学多才,是当时文人的领袖,又是朝中多有建树的重臣,他的激励对刚刚走上人生道路的张九龄是很大的鼓舞。

神龙三年(707年),张九龄赴京应吏部试,才堪经邦科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神龙四年夏,奉使岭南,就便省亲。

他当了几年秘书郎,得不到调迁,萌生归乡之念。

正好太子李隆基有所作为,举天下文藻之士,亲自策问,九龄应试道牟伊吕科,对策优等,升为右拾遗。

李隆基即位为玄宗,张九龄改任左拾遗。

但是,张九龄与宰相姚崇的矛盾却越来越大。

唐朝开元名相张九龄生平简介

唐朝开元名相张九龄生平简介

唐朝开元名相张九龄生平简介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朝开元名相张九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张九龄简介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

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张九龄少有才名,弱冠中进士。

13岁时,他的文章就得到了广州刺史王方庆的赞赏。

入仕后,张九龄曾提醒当时有名的宰相宋璟,让他举人唯贤。

得到了宋璟的肯定。

还上书皇帝,让他任官要消除重内轻外的毛病。

开元四年,张九龄和宰相宋璟闹了矛盾,回家赋闲。

在此期间,开辟了大庾岭,开凿梅关古道,贯通了南北交通,造福了当地人民,为广州的贸易发展和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开元九年,张九龄的恩师张说拜相,张九龄也因为政绩突出被屡次提升。

十四年,张说被罢免,张九龄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职。

十七年,张说被重新启用,但第二年便得了重病。

他重病期间多次推荐张九龄为相。

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拜相。

当时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要被斩首。

张九龄认为他有谋反之相,上书皇帝请求杀了安禄山。

唐玄宗没有同意。

在张九龄任宰相期间,大唐王朝虽然处于极盛时期,但同时也隐藏着许多社会矛盾。

对此,张九龄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农业发展,整顿了吏治,使得朝廷面貌焕然一新。

李林甫忌妒张九龄的才能。

当时周子谅弹劾牛仙客失败,被流放。

李林甫对皇帝说: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

因此,张九龄也受到牵连,被贬为荆州长史。

张九龄被罢免后,大唐王朝疾速走向衰落,并最终引发“安史之乱”。

四年后,张九龄回乡探亲,病死于自己家中。

死后,唐玄宗赐谥号文献,追封为荆州大都督。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张九龄的话,杀掉安禄山,特地派人来到广州纪念张九龄。

张九龄的诗《旧唐书》说:九龄文学政事,咸有所称,一时之选也。

千古名贤张九龄的故事

千古名贤张九龄的故事

千古名贤张九龄的故事千古名贤张九龄的故事赵虎一愣:“你……”张忠说道:“赵虎兄弟,这是新到任的洪州刺史张大人,他是专程前来调查案情,为你们平冤昭雪的呀!”赵虎一听,慌忙双膝跪地泣不成声:“张大人啊!……”张九龄抚慰一番,然后把赵虎父子带回府衙,命衙役好生安排住宿。

次日,张九龄在公堂提审花太岁,在人证物证面前,花太岁不得不认罪画押。

张九龄命军士把花太岁打入死牢。

这时,衙役已经遵照张九龄的吩咐把王福祥搀扶到公堂。

张九龄命军士开枷松锁,宣布无罪释放。

王福祥泪流满面,喜忧参半,犹在梦中。

当他看到公堂上已经团聚的小翠、赵虎和小阿贵时,方知不是做梦,于是激动万分。

一家人劫后重逢,仿如隔世,彼此哭成一团。

临了,王福祥牵着小翠、赵虎、阿贵的手,齐齐跪倒堂上,拜了又拜。

张九龄离座上前,将王福祥一家扶起,抚慰一番。

又命衙役取来一包银子,送给王福祥一家。

王福祥又欲跪地,张九龄赶忙制止。

张九龄为王福祥一家平冤昭雪之后,又逐一提审案犯,面讯曲直,口占案牍,当场依法改判及释放一批批悬而未决的囚犯。

囚犯们沉冤昭雪,个个感激涕零。

囚犯们的亲属子女更是千恩万谢,洪州百姓无不翘起大拇指赞道:“张公口案,张公口案!”两年后,张九龄离任南下,洪州百姓依依不舍,送了把“万民伞”给张九龄。

王福祥老人还托人绣了一面“张公口案,恩同再造”的锦旗,带着小翠、赵虎和阿贵,把锦旗送到张九龄的官船上。

在送别张九龄的洪州渡口,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河南赈灾有一年夏天,河南中源大地烈日炎炎,久旱不雨,某县县令为了求雨消灾,在一座山坡前面的平地上临时搭了一个土台。

土台上,坐着一排神情严肃的地方官吏。

一位身披八卦长袍的道长正在挥舞长剑,口吐火焰,众巫师围坐一圈,念念有词。

他们是在煞有介事地斩妖除魔,呼风唤雨。

土台前面是一片开阔地,黑压压的人群,衣衫褴褛,长跪不起。

土台一侧,幡旗猎猎;旗下站立着几个上身赤裸的刽子手,手执大刀,怒目圆睁。

刽子手跟前跪着几名五花大绑即将砍头祭旗的囚徒。

张九龄简介_张九龄的风度

张九龄简介_张九龄的风度

张九龄简介_张九龄的风度张九龄,中国唐代著名的宰相和文学家,字子寿,韶州曲江人,死后谥号文献,后世被人称为“张曲江”和“文献公”。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张九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张九龄简介张九龄,中国唐代著名的宰相和文学家,字子寿,韶州曲江人,死后谥号文献,后世被人称为“张曲江”和“文献公”。

其家族显赫,祖上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留侯张良和西晋的武郡公张华。

张九龄自小聪颖,七岁就能写文章。

在唐中宗景龙三年中进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步入仕途。

在唐玄宗登基后,赏识张九龄的才识,升其为拾遗。

开元六年,因其开大庾岭有功,升左补阙。

开元十四年,当时的宰相张说被罢免,因张九龄和张说关系比较亲近,也受到牵连。

十七年,张说又被重新启用,但他时日无多,在死前,多次推荐张九龄拜相。

二十一年,张九龄升中书侍郎,当时安禄山反叛被平定后,张九龄上书称安禄山狼子野心,日后将为害大唐,建议诛杀他。

但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放过了安禄山,为日后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

二十二年,张九龄升中书令,第二年又加封金紫光禄大夫。

然而,此时李林甫入朝,他忌妒张九龄的才能,联系牛仙客等人向皇帝进谗言,最终在开元二十四年的时候,张九龄被罢相。

张九龄在任期间,重视农桑,轻徭薄赋,政治清明,唯才是用。

为“开元盛世”的延续作出了积极贡献。

开元二十八年,张九龄上书皇帝,请求回乡扫墓,不想在途中得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死后,皇帝追赠其荆州大都督,谥号文忠。

他是“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贤相,在他之后,大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落,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张九龄的风度唐玄宗是个很有识人眼光的皇帝,在开元年间,他任命的宰相,大多成了名相,而张九龄也是其中之一。

那么,张九龄的风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仪容仪表。

张九龄是个很注重仪容仪表的人,无论是在家还是上朝,还是外出办公,始终都保持着一种风度翩翩的姿态。

不管什么时候,都表现出一种神采奕奕的样子,而且衣着整洁,温文儒雅。

张九龄故事

张九龄故事

而今的岭南人,血脉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热血。

他们柔韧强毅,每每在时代转折时求变图存,顽强发展。

尤其在西周以后和近现代史上,岭南人更是光华灿烂,令人无限感慨。

例如我们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的人物----张九龄。

张九龄我们看到的就是梅岭,在今韶关南雄,又称大庾岭,古称“塞上”,秦代称为“横浦关”,宋代称“梅关”。

早在秦汉时期已为沟通岭南与中原的重要通道。

说到梅岭,不得不提到的人物就是张九龄了。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唐朝开元宰相,岭南第一位宰相,文学家。

公元719年,他主持重开大庾岭路,使南北水运贯通,推动了岭南甚至整个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他的一首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清新的诗风流传至今。

张九龄30岁入京做官,到63岁病死,在这33年时间里,他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大波折,两次被贬外任,一次辞官归养。

但他的高风亮节却没有因为这些起落而发生变化,始终熠烁生辉。

在张九龄看来,选官用人不仅关系国家机器运转的效率,甚至关系到这台机器的命运。

他说:“国家赖智能以治”,“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张九龄在选官用人上,不仅有很高的见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政策,而且不怕诽谤,不畏艰难,还把这些政策运用贯彻到政治实践中去。

张九龄作为一位道德品质高尚的政治家和诗人,他有过壮丽的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而他这种高风亮节的品德,也是我们为之学习的地方。

此陶砚出土于张九龄墓,砚底刻“拯”字,应是张九龄之子张拯之砚。

把墨砚作为喜爱之物随葬于墓中,说明兴文古风犹存,也表明儿子侍奉左右的一片孝心。

同时,中华传统美德也不仅体现在品德高尚的英雄人物,在岭南人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张九龄 :最有风度的宰相

张九龄 :最有风度的宰相

张九龄:最有风度的宰相作者:刘立祥来源:《唯实》2021年第10期张九龄(673/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文献公”。

进士及第,历任校书郎、左补阙、洪州都督、工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知制诰、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宰相等职。

张九龄宦海一生,刚直不阿,大公至正,功绩卓著,有“从岭南走出的第一位宰相”和“开元盛世最后一位名相”之誉,尤以“唐朝最有风度的宰相”彪炳青史。

一、少有才名,进士及第入仕途张九龄自幼聪颖敏慧,笃学不倦,九岁即写得一手好文章,以少年才子闻名乡里。

13岁时,张九龄前往拜谒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读到他的文章,不由啧啧称奇,看了一遍又一遍,依旧爱不释手,对左右的人赞叹道:“此子必能致远。

”[1]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张九龄进京应进士第,时任主考官的是考功郎给事中沈佺期。

沈佺期学富五车,又是著名诗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一般人物极难入其法眼,看了张九龄的试卷连连击节赞叹,极为赏识。

于是,张九龄进士及第,被授予校书郎。

宰相张说读了张九龄的文章,夸奖说“有如轻缣素练”,能“济时适用”,对张九龄青眼有加。

张说是朝廷重臣,又博学多才,是当时颇负盛名的文坛领袖,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且在民间亦素有雅望,他对张九龄的称许,使得本已崭露头角、文名炽盛的张九龄更加身价倍增。

神龙四年(708),太子李隆基欲有所作为,广征天下文藻之士,亲自策问,选拔时贤,张九龄应试道牟伊吕科,对策优等,被擢升为右拾遗。

先天元年(712),李隆基即位为帝,是为唐玄宗,张九龄迁任左拾遗。

二、辞官归养,开凿大庾岭古道张九龄身为谏官,建言献策抨击时弊乃职责所系,加之其性“尚直”,有胆识,有远见,爱憎分明,刚直不阿,无所畏惧,满腔报国热情时时激荡不已,颇有初生牛犊不畏虎之势。

于是,初入仕途的张九龄成为冉冉升起的最耀眼的一颗政治新星。

他不但频频上书玄宗“指点江山”,而且对朝中大臣也广发议论,他甚至给宰相姚崇写信,直言不讳地指责道:“自君侯职相国之重,持用人之权,而浅中弱植之徒,已延颈企踵而至,谄亲戚以求誉,媚宾客以取容,其间岂不有才,所失在于无耻。

唐代宰相张九龄的故事-岭南第一人张九龄

唐代宰相张九龄的故事-岭南第一人张九龄

唐代宰相张九龄的故事:岭南第一人张九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岭南第一人张九龄》。

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面朝大海,遥望明月冉冉升起之际,人们总会想起张九龄的这两行诗句。

但是,我国的诗人灿若星河,吟咏明月的诗人和诗句更不胜枚举,有时竟记不清一些诗句到底是谁所写。

我与张九龄的缘分始于2013年4月的某一天。

我带着妻子和女儿,女儿的同学及他们的家长,一行十多人在韶关旅游。

参观马坝人遗址的时候,邂逅了张九龄纪念馆,大为惊喜。

纪念馆不大,只有一层,门前是张九龄的雕像,身穿朝服,头戴官帽,须发飘然,双手抱掌,平放在腹部,藏于两袖之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风度翩翩。

纪念馆的门是圆形的,或许是别有深意罢。

左侧镶嵌着“张九龄纪念馆七个字。

进门便看见墙壁上悬挂着张九龄的诗《望月怀远》。

诗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我和孩子们一起朗读了这首诗,并让他们背诵。

如今重读,倍觉亲切。

最近一段时间,拜读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张效民院长发来的一系列有关张九龄的研究论文,颇受感触,于是欣欣然便产生了一个想法,也动手写一篇有关张九龄的文章。

二张九龄(678—740),唐韶州曲江人(即今韶关曲江县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是有史以来从我们岭南走出的第一位宰相,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苏轼有诗为证:“江南作相何人始,岭表孤忠独我公。

岂特魏房姚宋上,直追天宝卷阿中。

清人邱浚也曾题诗赞曰:“岭海千年第一人,一时功业迥无伦。

江南人相从公始,衮衮诸贤继后尘。

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张九龄,使之成为激励岭南人奋发图强,再造辉煌的模范,确实值得我们去深思。

张九龄于唐仪凤三年(即唐高宗678年)出生于一个世代仕宦的家庭。

据张九龄纪念馆资料记载,其“曾祖君政,唐韶州别驾;祖子胄,越州剡县令;父弘愈,新州索卢县令。

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张九龄很早就接受了教育。

他七岁能文,十三岁以文章求见广州刺史王方庆,王对他极为赏识,曰:“此子必能致远。

略论张九龄的山水诗及其贬谪心态

略论张九龄的山水诗及其贬谪心态
文 史 纵 横
酪 论 张 九 龄 的 山 水 诗 及 其 贬谪 心 态
于展 东
( 西安 文理 学 院 文 学 院 。 西安 7 06 ) 10 5
摘 要 : 唐 前 期 , 九 龄 是 人 们 所 景 仰 的 时哲 和 文 宗 , 当 时创 作 的 山 水 诗 歌 , 后 世 产 生 了一 定 的 影 响 他 盛 张 他 对
上 书姚崇 , 其 “ 谄躁 , 纯 厚”又 上封事 , 陈地方 吏治 劝 远 进 , 指
弊病 , 由此招致姚 崇不满 。开元 四年( 1 )张 九龄被 迫以病 76 , 告 归。直至 开元 六年 , 才奉诏还京 。开元八年 , 自礼部员外 郎 转 司 勋 员 外 郎 。开 元 十年 ( 2 )因 张 说 提 拔 , 几 龄擢 为 中 72 , 张
的 山水 诗 大 多 作于 贬谪 外放 时 期 . 人 将 自 己政 治上 遭 遇 挫 折 后 的 人 生 思 考 、 京 恋 阙 、 退 出 处 等 复 杂 心 情 . 寓 诗 怀 进 寄 在 即 目所 见 的 山水 景 物 的描 写 之 中 。 透 过 其 山水 诗 , 以 了解 诗 人 遭 贬 后 的 心 态 。 可 关键词 : 九龄 : 张 山水 诗 :乏 心 态 Ⅲ谪 中 图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7 0 ( 0 1 0 — 1 1 0 1 0 — 4 8 2 1 )3 0 1 — 2
终 语 清 省 。… … 自我 一 家 则 , 阙 只 字 警 。” 为其 诗 蕴 藉 隽 未 认 永 , 力 沉 雄 厚 重 , 言 清 丽 省 净 , 多妙 言 警 句 , 笔 语 每 自成 一 格 。 胡应麟在其 《 薮 ・ 诗 内篇 》 二 说 : 张 子 寿 首 创 清 淡 之 派 。 盛 卷 “ 唐继起 , 浩然 、 维 、 光羲 、 建 、 应 物 , f江之清淡 , 盂 王 储 常 韦 本 } } I

论张九龄贬谪洪州期间的心路历程

论张九龄贬谪洪州期间的心路历程

的感 受 ; 由于 入 世 之 深 , 想 受挫 , 向 往 归 田 退 隐 与世 外 的 人 生境 界 , 理 他 而其 间 浓 郁 的 思 乡之 作 , 饱含 着 诗 人 也
对 家 园 美好 的 眷 恋 和 归 田退 隐 的思 想。 勤 于 王 事 , 肃事 报 君 , 是 张九 龄迁 放 中 最 为本 质 的 一种 心 态 。 则
殷 都学 刊
6 5
论 张 九 龄 贬 谪 洪 州 期 间 的 心 路 历 程
于 展东
( 安 文理 学院 文 学 院 , 西 西 安 70 6 ) 西 陕 10 5
摘 要 : 盛 唐 前 期 , 九龄 是 时人 所 景 仰 的 时 哲 和 文 宗 , 元 十 五年 , 张 说 罢 相 之 事 牵 连 , 九 龄 被 贬 为 在 张 开 因 张 洪 州 都督 。洪 州期 间 , 人 心 态 较 为 复 杂 , 闷 消 沉 、 落 不 平 , 诗 郁 牢 自然 可 知 ; 人 也 因 此 对 仕 途 险 恶 有 了更 深 切 诗
[ 稿 日期 ] 00— 8— 9 收 2 1 0 0
吏 的拘束 , 因此 虽做官 治郡 , 心却 向往 隐逸 袒露 了 消 沉不振 的精 神 状 态 。开元 十八 年 七 月 , 九龄 张 由洪 州 调任桂 林 刺 史 、 兼岭 南 道 按 察 使 。于途 中 所作 的 《 自豫章 南还 江上作 》 : 归 去南 江水 , 云 “ 磷 磷见 底 清 。转 逢 空 阔 处 , 洗 滞 留 情 。 滞 留 聊 ”“
姚崇 , 其 “ 谄 躁 , 纯厚 ” 义上 封 事 , 陈地 劝 远 进 , 指
换 江南 一 州 , 得 数 承母 音耗 . 制许 之 , 为洪 望 优 改 州都督 。 - ” 可见 , 九龄 此 次受 牵 连 的无 辜 。在 张

张九龄罢相:大唐盛世的变奏

张九龄罢相:大唐盛世的变奏

张九龄罢相:大唐盛世的变奏张九龄是开元时期的贤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个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

他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57年)四月十七日,朝堂上,御史大夫李适之正转达监察御史周子谅对宰相牛仙客的弹劾,以为牛仙客非宰相之才。

玄宗一边听,一边暗中生气。

牛仙客被他提拔为相不过数月,正受他的信任,这位周子谅哪来的胆子,敢如此肆无忌惮?玄宗命召周子谅上朝,亲自询问,周子谅慷慨陈词,继续申述己见。

玄宗听着听着,更觉言不顺耳。

那周子谅竟引谶书之语,言牛仙客不堪为相,他说:“天后朝有谶辞云:‘首尾三鳞六十年,两角犊子自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

’当时有人解释,‘两角犊子’,就是‘牛’;将来一定会有姓‘牛’的人篡夺唐朝皇位。

因此,无论如何不能让牛姓的人当宰相!”玄宗正有火无处发,听到此,怒从中来,命左右把周子谅拉到殿外杖打,可怜周子谅被打得昏死过去。

一会儿醒过来,玄宗又命人把他拉回朝堂,当着众大臣面用大板子痛击,然后宣布把他流放瀼州(今广西上思)。

然而周子谅因伤势过重,在行至蓝田(今陕西蓝田)境内时就一命呜呼了。

首相李林甫又对玄宗说:“周子谅任监察御史,是张九龄推荐的,张九龄难辞其咎!”于是,是月二十日,贬张九龄为荆州长史。

此时,张九龄已经被罢宰相之职,正担任右仆射。

因此可以认为,这是对张九龄的进一步打击。

张九龄被罢相,又被贬出朝廷,标志着唐朝开明政治的结束。

从直接的后果看,由于张九龄的下台,使唐朝统治者在心理上和战略上丧失了对边将作乱的防备,唐朝错失了避免安史之乱发生的可能的机会,而安史之乱正是导致唐王朝走下坡路的历史拐点。

安禄山出身胡族,他的家乡柳城(今辽宁朝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而又多民族环绕的边境城镇。

据现在所知,安禄山最早的职业是互市牙郎,就是在各族间贸易市场上说合的中介人,有时候还从事偷盗活动。

开元二十年,安禄山因盗羊被范阳节度使张守珪手下逮捕。

张守珪见安禄山言貌奇伟,有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而且眼下在大唐与奚、契丹的战争中正需要这样的人,于是免其死罪,将他留在帐前让其戴罪立功。

张九龄的故事

张九龄的故事

张九龄的故事张九龄,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张九龄出生在一个世家,家境优越,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从小就显示出非凡的才华和聪慧。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历过风华正茂的时光,也有过风雨飘摇的日子。

张九龄年轻时候的一段故事,至今仍然传颂不衰。

他曾经在科举考试中屡战屡败,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最终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功名显赫的官员。

这段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除此之外,张九龄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的诗作在当时就颇受欢迎,被誉为“张九龄诗”,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赠崔峒》。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被誉为唐代爱情诗的典范,至今仍然被人传诵。

张九龄的诗歌才华不仅仅表现在爱情诗上,他的政治诗也是颇具影响力的。

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社会风气的不满,被誉为“诗史之风流”,展现了他的政治抱负和抱负。

然而,张九龄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

在他晚年的时候,曾经历过一段风波。

他因为与权贵的矛盾,被贬谪到偏远的地方,一度陷入了低谷。

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忘初心,最终克服了困难,重返政治舞台,继续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张九龄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他的故事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他的坚韧不拔、才华横溢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敬佩。

正是有了这样一群优秀的人才,才有了唐代的繁荣和辉煌。

张九龄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怀信念,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张九龄在洪州所写的重要的诗作

张九龄在洪州所写的重要的诗作

张九龄在洪州所写的重要的诗作
《临泛东湖·时任洪州》是唐代张九龄创作的诗,写于其在洪州(今江西南昌)任职时,东湖即今南昌市区内的东湖。

原文
《临泛东湖·时任洪州》
郡庭日休暇,湖曲邀胜践。

乐职在中和,灵心挹上善。

乘流坐清旷,举目眺悠缅。

林与西山重,云因北风卷。

晶明画不逮,阴影镜无辨。

晚秀复芬敷,秋光更遥衍。

万族纷可佳,一游岂能展。

羁孤忝邦牧,顾己非时选。

梁公世不容,长孺心亦褊。

永念出笼絷,常思退疲蹇。

岁徂风露严,日恐兰苕剪。

佳辰不可得,良会何其鲜。

罢兴还江城,闭关聊自遣。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长安年间进士。

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为荆州长史。

诗风清淡。

有《曲江集》。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罢相遭贬故事

张九龄罢相遭贬故事

张九龄罢相遭贬故事张九龄罢相遭贬故事张九龄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面是张九龄罢相遭贬故事,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开元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李林甫来说,却极不平凡,是一个令他终身难忘日子。

他处心积虑,在这一天终于爬上了仕途的巅峰,接替张九龄为中书令,开始他长达十七年之久的第一宰相生涯。

李林甫真不愧为弄权高手,经他一折腾,张九龄、裴耀卿等人在玄宗面前形象受损,失去了相位;严挺之则被贬为洺州刺史;王元琰更是被流放岭南。

真可谓是一石数鸟。

李林甫被任为中书令,张九龄、裴耀卿被罢相都是在今天的朝会时宣布的。

早朝开始之前,文武百官蜂拥般地走进大明宫的含元殿,细心的官员已经发觉李林甫与往日有所不同,走起路来,趾高气扬的;也察觉张九龄与以前相比更为意气消沉。

人们已经猜到了一些,因为这几天不断有一些小道消息传出:皇上准备调整宰相班子。

当然,最清楚内幕的不过是李林甫和张九龄等人了。

李林甫利用王元琰贿赂案事题发挥,大做文章,不厌其烦地在皇上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

在李林甫的不断诋毁下,玄宗对张九龄的信任开始瓦解了。

他把张九龄与李林甫做了比较,在他看来,李林甫忠厚老实,办事有板有眼,老成持重而又小心谨慎;而张九龄则不同,要么擅自做主,自以为是,要么固执己见,谏诤不休。

玄宗起用李林甫为第一宰相之意已决。

玄宗的意图,李林甫的心里是很清楚的。

他平时有事没事总要找机会在玄宗跟前侍奉,甜言蜜语,察言观色。

这既是讨好皇上,又是为了掌握皇上的心理,人们常说他“善伺人主意”,就是指此而言。

当然,李林甫掌握玄宗的心理还有另外一条途径,那就是拉拢宫中的一些要害之人如武惠妃、高力士等充做内线。

可以说,玄宗的一举一动,他都了如指掌。

昨天下午,武惠妃派人送来消息说,皇上决定撤换张九龄、裴耀卿二人的宰相职务,诏书已经起草。

李林甫当着妻妾家人的面得意而放肆地着:“这都是老夫的功劳。

张九龄的宰相生涯

张九龄的宰相生涯

张九龄的宰相生涯张九龄的宰相生涯张九龄不仅是一位审时度势、锐意改革的政治家,还是继张说之后的一代文宗,首倡唐诗中山水田园诗派,是唐诗由初唐进入盛唐的桥梁与标志。

下面是张九龄的宰相生涯,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张九龄,公元678年,在广东韶关市出生,张家能在韶关落脚,是从他爷爷的爸爸那辈开始的,张九龄的曾祖父叫张君政,是韶关长史,按照职位,属于副市长的级别。

张君政的长史,在这里做了十几年,因为人际关系处理的不错,儿子、孙子都进入了官场,但是官不大,类似县令、参军的位置,直到张九龄的出现。

经过祖辈三代人的打拼,张家在广东,算是根深蒂固,和官场的大人物,也能联系上,而张九龄从小读书成绩很好,为了孙子能有一个更好的前途,家人们从张九龄的小时候,就开始了铺路。

能进入官场,名声特别重要,这意味着起点比别人更高。

唐朝早期的诗人王勃,经过家人的安排,和当朝宰相取得了联系,通过写信,发表自己写的诗篇,为的就是得到宰相的一句好评:此神童也!在文人圈,有了这句评语,名气就算打响了。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章写的好不好,主观因素太多了,大家觉得你有名,那文章自然是好的,这个在唐朝的科举考试中,影响非常大。

诗人陈子昂,上京赶考了两次,都是名落孙山,后来出一千两银子,买了把胡琴,将文章自比胡琴,珍贵却没人赏识,为了引起重视,直接把胡琴砸了个稀巴烂,从而成名,第二年,就得了个进士及第。

张九龄的家族,打通不了宰相的门路,在广东,还是吃得开的,所以第一封信,他写给了广州刺史王方庆。

结果就简单了,王方庆给张九龄的评价:此子必能致远。

当然,张九龄本身的水平,还是不错的,毕竟到了王方庆这种级别的'官员,如果对方能力不达标,要开口给个极高的评价,等于砸了自己招牌,钱再多,也是不会干的。

公元702年,24岁的张九龄考中进士。

一年后,张九龄写了第二封信,对方是策论排名第一的张说。

张说是文化圈的名人,看到张九龄的信,也很欣赏,但是能为张九龄说话,除了信的内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张说落魄了。

张九龄罢相(资治通鉴卷二一四之九)

张九龄罢相(资治通鉴卷二一四之九)

张九龄罢相(资治通鉴卷二一四之九)李林甫为了自己上位,认为张九龄是自己的障碍,于是一有机会就在玄宗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时间一长,玄宗就开始逐渐疏远张九龄了。

李林甫引荐萧炅为户部侍郎。

萧炅一向不学无术,有一次在中书侍郎严挺之面前把“伏腊”读为“伏猎”。

严挺之对张九龄说:“尚书省怎么能有'伏猎侍郎’呢!(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于是张九龄就把萧炅贬为岐州刺史。

李林甫由此对严挺之十分怨恨。

张九龄和严挺之关系亲密,他想推荐严挺之为相,为此他对严挺之说:“李尚书现在受到皇上的器重,你应该主动登门拜访,和他搞好关系。

(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

)”然而严挺之素来傲气,他看不起李林甫的为人,最终也没有前去拜访,李林甫也就更加恨他。

严挺之先前娶的妻子被休掉后改嫁给蔚州刺史王元琰为妻。

后来王元琰因犯贪污罪被御史大夫、中书省和门下省三司会审,严挺之为他说情。

李林甫乘机让亲信到宫中向玄宗举报。

玄宗对宰相们说:“严挺之在有关官吏(所由官,即有关官员)面前为罪人说情。

(挺之为罪人请属所由。

)”张九龄说:“王元琰娶的是严挺之休掉的妻子,不可能有什么私情。

(此乃挺之出妻,不宜有情。

)”玄宗说:“虽然已离婚,但仍有私情。

(虽离乃复有私。

)”玄宗又联想到以前的事情,认为裴耀卿和张九龄庇护自己的党羽,于是贬裴耀卿为左丞相,张九龄为右丞相,二人一齐罢相。

任命李林甫兼中书令;牛仙客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仍兼领朔方节度使。

严挺之则被贬为洺州刺史,王元琰被流放到岭南蛮荒之地。

玄宗即位以来,所任用的宰相中,姚崇善于调解各方面的关系,宋璟执法严厉,张嘉贞重视吏治,张说一代文豪,李元纮和杜暹能够节俭治国,韩休与张九龄个性直率,这些人都各有所长。

张九龄被罢相后,朝廷中的百官从此都明哲保身,再也没有人敢于直言。

感遇四首之三张九龄

感遇四首之三张九龄

感遇四首之三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张九龄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遇四首之三张九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意境赏析:自从我归隐到这幽静的山林以来,每天独自徜徉高卧在林泉之下,把心里郁积的一些尘俗杂念涤洗得干干净净,此刻的我,内心澄明得就像一个孤独清高的隐士。

我很想拿这些来答谢那高栖的飞鸟,希望能托他传达给远方的君主,告诉他我思念的情怀。

日日夜夜地,我就这样怀抱著高远的理想,可是又有谁能感念到我的至诚?而今,在朝廷里飞黄腾达的人和沉沦草莽隐居乡野的人,本来就相隔很远,因此,他们又怎能抚慰我那一片思君的忠城呢?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心境。

前四句写归隐自高的意思,后四句写思君的忠诚。

全诗在清淡中满含拳拳思君之意。

赏析这是一种修行境界在打坐中感受到(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淡泊明智(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宁静致远(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这种心如虚空唯一至精的感受谁能知道呢(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对自己还没有达道的功夫的谦虚还是经常有一点心乱(飞沈理自隔)想更上一个境界一念不生是谓诚(何所慰吾诚?)这是一首寓言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写。

诗中以孤鸿自喻,以双翠鸟喻其政敌李林甫、牛仙客,说明一种哲理,同时也隐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二年后诗人就去世了,这首诗该是他晚年心境的吐露。

诗一开始就将孤鸿与大海对比。

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这已经衬托出人在宇宙之间是何等的渺小了。

何况这是一只离群索处的孤雁,海愈见其大,雁愈见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

可见“孤鸿海上来”这五个字,并非平淡写来,其中渗透了诗人的情感。

张九龄为何被贬

张九龄为何被贬

张九龄当宰相的时候,尽心尽力辅佐唐玄宗,以正直著称。

然而,有两件事使玄宗对张九龄不能容忍,再加上李林甫的挑拨,玄宗最终罢免了张九龄的宰相职务,并贬出朝廷。

这就是牛仙客事件和严挺之事件。

牛仙客担任河西节度使时,政绩显著。

玄宗很赏识,想给牛仙客加官为尚书。

张九龄不同意,他说:“尚书是古代负责向皇帝提建议的大臣,牛仙客出身河湟小吏,一下子提拔为朝廷要职,会影响朝廷的声誉。

”玄宗又问:“只给牛仙客加个爵位可以吗?”张九龄仍然反对,说:“爵位是对立功者的鼓励,作为边将使仓库充实,器械修整,都是分内事,不算立功。

如果陛下认为他工作勤劳,可以赏赐金帛,而分封土地,赐给爵位,极不合适。

”玄宗心里十分不舒服。

李林甫跟玄宗说:“牛仙客有宰相之才,给他个尚书称号有何不可!张九龄所说全是书生之见。

”玄宗觉得李林甫说得对。

第二天,玄宗又提起封牛仙客爵位,张九龄仍然极力反对。

玄宗说:“你嫌牛仙客出身寒微,你的门第也不高啊!”张九龄说:“我家在岭南,出身低贱。

但是我出入朝廷,职掌诰命已经多年。

牛仙客出身边境小吏,大字不识,如果一下子提拔为高官,众人会轻视朝廷。

”李林甫又跟玄宗说:“只要有才能见识,要什么学问才华!天子用人,什么样的人不能用!”有了李林甫的赞同,玄宗不顾张九龄的反对,赐给牛仙客陇西县公的爵位。

张九龄与严挺之关系好,想举荐严挺之为宰相,曾经告诉严挺之,跟李林甫搞好关系。

严挺之为人清高任性,从不到李林甫门上去。

这些都使李林甫怀恨在心。

严挺之前妻嫁蔚州刺史王元琰,王元琰犯了贪污罪,朝廷交刑部、御史台和大理寺会审。

严挺之看在前妻的情分上,为王元琰托人说情,希望能宽大处理。

李林甫抓住了把柄,让手下的人告发此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08-09[作者简介]于展东(1978-),女,陕西西安人,文学博士,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论张九龄贬谪洪州期间的心路历程于展东(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要:在盛唐前期,张九龄是时人所景仰的时哲和文宗,开元十五年,因张说罢相之事牵连,张九龄被贬为洪州都督。

洪州期间,诗人心态较为复杂,郁闷消沉、牢落不平,自然可知;诗人也因此对仕途险恶有了更深切的感受;由于入世之深,理想受挫,他向往归田退隐与世外的人生境界,而其间浓郁的思乡之作,也饱含着诗人对家园美好的眷恋和归田退隐的思想。

勤于王事,肃事报君,则是张九龄迁放中最为本质的一种心态。

关键词:张九龄;洪州;心路历程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38(2011)01-0065-04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人。

他在任左补阙其间,上书姚崇,劝其 远谄躁,进纯厚 ,又上封事,指陈地方吏治弊病,由此招致姚崇不满。

开元四年(716),张九龄被迫以病告归。

直至开元六年,才奉诏还京。

开元八年,自礼部员外郎转司勋员外郎。

开元十年(722),因张说提拔,张九龄擢为中书舍人内供奉。

张九龄为张说积极筹划,并直接加入上层领导集团。

可惜仅四年后,因张说罢相之事牵连,张九龄改任太常少卿,后出为冀州刺史。

九龄上表请换江南一州,以便奉养老母,玄宗优制许之。

开元十五年(727),授洪州都督。

旧唐书 本传载: 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

说自定侍从升中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

初,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 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今登封霈泽,千载一遇。

清流高品,不沐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绂。

但恐制出之后,四方失望。

今进草之际,事犹可改,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

说曰: 事已决矣,悠悠之谈,何足虑也! 竟不从。

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

时御史中丞宇文融方知田户之事,说多建议违之,融亦以此不平于说。

九龄复劝说为备,说又不从其言。

无几,说果为融所劾,罢知政事,九龄亦改太常少卿,寻出为冀州刺史。

九龄以母老在乡,而河北道里辽远,上疏固请换江南一州,望得数承母音耗,优制许之,改为洪州都督。

[1]可见,张九龄此次受牵连的无辜。

在整个事件中,他应受到褒奖却受到疏斥。

开元中期,玄宗对宰相间的朋党相构极为厌恶,处罚颇重。

张九龄被外放疏远,是这一局势的一个牺牲品。

张九龄在洪州三年有余,此间他做有大量的诗作,诗人将自己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人生思考、将其怀京恋阙、进退出处等复杂心情,寄寓在其中。

反映了诗人被贬洪州时期的心路历程。

第一,由于忠而被贬,遭贬前后的巨大人生落差,使得张九龄在此期间感到郁闷消沉,心中有一种无所皈依之感。

其 自彭蠡湖初入江 云:江岫殊空阔,云烟处处浮。

上来群噪鸟,中去独行舟。

牢落谁相顾,逶迤日自愁。

更将心问影,于役复何求。

[2](P589)诗中充满了失意无依、忧愁郁闷之感。

在 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 中,诗人说自己困守越乡,远离朝廷,没有政绩,行动举止又受俗吏的拘束,因此虽做官治郡,心却向往隐逸袒露了消沉不振的精神状态。

开元十八年七月,张九龄由洪州调任桂林刺史、兼岭南道按察使。

于途中所作的 自豫章南还江上作 云: 归去南江水,磷磷见底清。

转逢空阔处,聊洗滞留情。

滞留情 ,刘斯翰注:谓数年在洪州任刺史的郁闷心情。

张九龄的心中,也常有一种牢落不平之意。

其赴洪州任上途经当涂界时,作了 当涂界寄裴宣州 。

诗云: 日夕遵前渚,江村投暮烟。

念行只意默,怀远岂言宣。

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

写出了无人可诉的寂寞和由内职出守洪州的曲折原因和经过,难以言宣的不平委屈之意,见于言外。

在郡秋怀二首 其一云: 宦成名不立,志存岁已驰。

五十而无闻,古人深所疵。

平生去外饰,直道如不羁。

未得操割效,忽复寒暑移。

物情自古然,身退毁亦随。

悠悠沧江渚,望望白云涯。

露下霜且降,泽中草披离。

兰艾若不分,安用馨香为。

谓虽立名之志尚存,然时不吾与,自己既孤且直,不得主政,被天子疏斥,毁谤亦随之而来,世间倘若好坏不分,美德又有何用呢?情调凄清,不平失望之至。

其二云: 庭芜生白露,岁候感遐心。

策蹇惭远途,巢枝思故林。

小人恐致寇,终日如临深。

鱼鸟好自逸,池笼安所钦。

挂冠东都门,采薇南山岑。

议道诚愧昔,览分还惬今。

无然忧成老,空尔白头吟。

感叹自己无能,故不敢奢望远大的前程,仕途有如鱼鸟之池笼,自己终日戒惧,如临深渊,恐招灾祸,故想挂冠东都门,采薇南山岑。

牢落不平之意,亦历历可见。

其中, 平生去外饰,直道如不羁 、 小人恐致冦、终日如临渊 等,则对官场的险恶和自己受贬的主客观原因都有着清醒的认识。

而这恰恰也成为其牢落不平的主要原因。

第二,由于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怀抱,无辜受到牵连,张九龄在此期间也产生了对归田退隐和世外仙趣的向往。

他在作于赴洪州途中的 出为豫章郡途次庐山东岩下 中云:兹山镇何所,乃在澄湖阴。

下有蛟龙伏,上与虹蜺寻。

灵仙未始旷,窟宅何其深。

双阙出云峙,三宫入烟沉。

攀崖犹昔境,种杏非旧林。

想像终古迹,惆怅独往心。

纷吾缨世网,数载忝朝簪。

孤根自靡托,量力况不仼。

多谢周身防,常恐横议侵。

岂匪鹓鸿列,惕如泉壑临。

迨此刺江郡,来此涤尘襟。

有趣逢樵客,忘怀狎野禽。

栖闲义未果,用拙欢在今。

愿言答休命,归事丘中琴。

[2](P574)此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张九龄被疏远外放的心态:于山水岩泉之美的放情中抒发仕途失意的牢骚与不平,从而引发洗涤尘襟、归田隐逸的心志。

把游赏山水与向往世外境界联系起来的关键,乃在于仕途之失意,而这又源于张九龄急切用世的心志。

可见,在张九龄这里,出世之想乃在于入世之深所致!又如 在郡秋怀二首 其二: 策蹇惭远途,巢枝思故林。

小人恐致寇,终日如临深。

鱼鸟好自逸,池笼安所钦。

挂冠东都门,釆薇南山岑。

宦海风波的险恶和政治上的失意致使 挂冠东都门,釆薇南山岑 。

其 郡府中每晨兴辄见群鹤东飞,至暮又行列而返,哢唳云路,甚和乐焉。

予愧独处江城,常自送此,意有所羡,遂赋以诗 则从诗题可知其意。

诗则以无所拘碍,优游自得的云间数鹤来映衬 拘留不得飞 的 乘轩者 ,流露出对仕途的不满。

自然,这种不满并非是对整个封建官场的否定,而是与政治理想的失落与一己之得失直接相关。

其 巡属县道中作 则云:春令夙所奉,驾言遵此行。

途中却郡掾,林下招村氓。

至邑无纷列,来人但欢迎。

岂伊念邦政,尔实在时清。

短才滥符竹,弱岁起柴荆。

再入江村道,永怀山薮情。

矧逢阳节献,默听时琴鸣。

迹与素心别,感从幽思盈。

流芳日不待,夙志蹇无成。

知命且何欲,所图唯退耕。

华簪极身泰,衰鬓惭木荣。

苟得不可遂,吾其谢世婴。

[2](P574)张九龄热衷政治,为政向来遵奉 退贪残,进柔良,恤幼孤,赈不足,求隐士 的法则但张九龄为何在勤政的同时,却 所图唯退耕 、 吾其谢世婴 呢?其原因便在于 流芳自不待,夙志蹇无成 ,意谓年华流逝,自己入仕时所怀抱的志愿历经波折而无所成就,现在又被疏远外放,遭遇流谤,政治怀抱的实现更是遥不可期。

正是因为这一点,诗人嗟老感愧之心、辞官归田之意和出世之想便油然而生了。

自感缺少政绩,也是引发张九龄归隐之叹的另一因素。

其 郡内闲斋 云: 拙病宦情少,羁闲秋气悲。

理人无异绩,为郡但经时。

唯有江湖意,沉冥空在兹。

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 云: 为郡久无补,越乡空复深。

苟能秉素节,安用叨华簪。

却步园畦里,追吾野逸心。

形骸拘俗吏,光景赖闲林。

内讼诚知止,外言犹匪忱。

成蹊谢李径,卫足感葵阴。

荣达岂不伟,孤生非所任。

江城何寂历,秋树亦萧森。

下有北流水,上有南飞禽。

我愿从归翼,无然坐自沉。

所透露的仍然是诗人的政治理想与仕途坎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与归田之意相联系,张九龄在外放期间,乡关之思极为浓郁。

其中除了 晨坐斋中偶而成咏 、 候使石头驿楼 等在对故园的深深思念中蕴含着对被疏斥的不平外,也有纯粹美好的思乡之情。

如 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 中,以群雁南飞寓思乡之情: 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

想象极为美好。

又如著名的 望月怀远 ,任诗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P591)诗写美好的月色所引起的对家乡美好的相思。

诗人之怨,乃在于美好之思的不可得而又不可止。

很多评论把此诗作为情诗来读,其原因也正在于诗中情韵之美之深,有类于爱情者。

第三,张九龄是一个有政治理想、正直而又勤于王事的知识分子,此次被外斥,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一操守和品格所致。

在外放期间,他的消沉郁闷、牢落不平心态,究其实质,也正是出于对这一操守和品格的执着与维护。

张九龄是以勤于王事,肃事报君,来实行他的这一操守和品格。

如他在作于赴洪州道过宣州时的 江上使风呈裴宣州 中云: 常自千钧重,深思万事捐。

报恩非徇禄,还逐贾人船。

意谓因常感职责沉重而思辞官归隐,是为报皇恩而非为了官俸,自己才追逐着逐利的商人船。

忝官二十年尽在内职,及为郡,尝积恋,因赋诗焉 云:江流去朝宗,昼夜兹不舍。

仲尼在川上,子牟存阙下。

圣达有由然,孰是无心者。

一郡苟能化,百城岂云寡。

爱礼谁为羊,恋主吾犹马。

感初时不载,思奋翼无假。

闲宇常自闭,沉心何用写。

揽衣步前庭,登碑临旷野。

白水生迢递,清风寄潇洒。

愿言采芳泽,终朝不盈把。

[2](P577)诗人对朝廷和天子的怀念和忠心,在诗中可谓表露无遗,这种积恋,诗人引用 诗 小雅 采绿 中的 终朝采绿,不盈一把 来加以形容。

笺 云: 绿,王刍也,易得之菜也。

终朝采之而不满手,怨旷之深,忧思不专于事。

也就是说,对天子和朝廷的积恋到了怨旷和忧思的程度。

戏题春意 中则借汲黯之事,寓己怀恋朝廷之意,且隐然含有因正直而不见容于朝之讽。

作于开元十八年由洪州赴桂州任,途中省亲时的 与弟游家园 云: 善和家方庆,恩深国未酬。

栖栖将义动,安得久情留。

意谓为酬国恩,忙忙碌碌,安可为一私之情而久留家园呢?对朝廷和天子的怀念和忠心,这才是张九龄贬谪中最为本质的心态,其他诸如对仕途坎坷的牢骚不平,辞官归田和对世外境界的向往,嗟老叹衰甚至思乡之情,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这里找到源头。

也正是这种对君主的忠心和报恩的思想,使他作品中多次出现理政无方、不堪大用的自谦自抑之辞,其 酬周判官巡至始兴会改秘书少监见贻之作,兼呈耿广州 则可谓是被疏远外放期间诗人勤于王事,肃事报君心态的总结:惟昔迁乐土,迨今已重世。

阴庆荷先德,素风惭后裔。

惟益梓桑恭,岂禀山川丽。

于时初自勉,揆己无兼济。

瘠土资劳力,良书启蒙蔽。

一探石室文,再擢金门第。

既起南宫草,复掌西掖制。

过举及小人,便蕃在中岁。

亚司河海秩,转牧江湖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