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反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到”和“付
出”两种不同的快乐 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 突,也激发了学生学 习课文的兴趣。
3、关键处设问——突破重难点
关键处,是指教材中对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有着重要 作用的字、词、句、段,尤其是那些关键词、核心句,抓 住关键处设问,可以提挈全文,一“问”立骨。
课例:《送元二使安西》 执教老师:刘文利
如果孙老师通过角色换位,让学生一边做 动作一边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叙述并感悟爬山 虎爬的过程效果会更好,在换人称的改写中实 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学会表达。
4、留白处设问——落实语用
“凡诗文妙处,全在于空。”所谓空白处,是指语文教材处对某些 内容故意不写,或写得很简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思考 余地的地方。空白处巧妙设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给 学生留下了自由发挥的余地。
给予什么东西,都快乐,索取什么东西,无法比给予什么东西快乐。 ——郭家鑫
给予爱心,收获快乐。 ——郭家鑫
分享永远比索取快乐。一一梁亚冲
如果你有一份快乐,你跟别人分享,你就会得到两份快乐,这样别人幸福了, 你幸福了。
————周泓伊
问不在“多”,有“效”则灵。
一个好的有效提问要符合哪些要求呢?
四、有效提问的原则:
四、有效提问的路径:
1.明晰教学目标,科学设问。
问题是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提问需
聚焦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上,还要掌握学情,考虑学生的现有的
认知水平,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
使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课例《水》
目标预设 评价任务
1.了解“水窖”等词语的意思,书写“储”字,能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水带给村里人的苦与乐,感悟水的珍贵。 3.领悟“数量词”“反复”“反衬”等具体生动的表达方法,并尝试 运用。
科学性原则:课堂提问要适应具体的语文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年龄 特点及其认知水平的特点,符合语文教与学的规律。 启发性原则:提问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问题要能激发兴趣和学习 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 开放性原则:首先之问题的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具 有多个恰当的答案,是解读呈现多元化的态势。 创造性原则:启发性、开放性是创造性提问的前提条件,尤其是能引 起发散思维的问题,最能调动学生的多向联想、表象的再创造、创造 性想象等,进入创新性的境地。
理解语言含义——学习语言表达——实施语言运用
语用教学就是使用语言运用语言
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他们三个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个夜晚谁最难忘?为什么?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创 造想象提供空间,同时挖掘教材空 白,丰富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 也为学生仿写奠定了基础。
这个夜晚谁最难忘?
为什么?
第三次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桂花的香;抓住关键词句,体味如 何把一个场景写生动。 3.体会母亲说的“桂花还是故乡的香”表达的情感,感受 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第四次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书写“鲜”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2.品味文中“笨笨拙拙”“浸等”有“新鲜感”的词句, 发现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 家乡的怀念。 3.联系生活经验,尝试学习文中有新鲜感的语言描写,写 一段话。
献的思想感情。
缺乏语文意识
《给予是快乐的》优化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
主要内容
目标预设
2.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含义。 3. 领悟文中“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并 尝试运用。
1.通过图片、默读、搭支架、指名读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字词,
你觉得这个夜晚他们
会去哪里?
优化
试着抓住人物的动作
(或语言、神态)写一
写。
5.拓展处设问——激潜提能
课堂结尾拓展处,要围绕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或迁移而 展开设问,学生通过这些问题,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升华了情感,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金色的脚印》
董老师拓展了一篇主题相同但风格完全不同的,甚至还 非常血腥的文章,以此来触动学生的心灵,并让学生比较 两篇文章的异同,学生在朗读和对比中再一次体会到爱的 伟大,学生的情感也再一次得到升华。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
是一门教学艺术。上课不在于多问,而 在于问得精,问得巧,问在学生需要时, 问在文本重点处,问在文本关键处。只 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 功能,让课堂教学风生水起,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让教学
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 精
彩
——《新课程研究》2010.9 孙佩晶
课
有 投入水池中的一颗石子;
效
——《小学教师》2015.4 陈久栋
提
语文课的“助推器”
堂 的 “ 制
问
——《小学教学研究》2013.12廖小青
胜 法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良药;
宝 ”
----《小学教学研究》2016.12
善教者,必善问。何时问,何处问, 问什么,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课例:《桂花雨》
第一次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桂花香和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的留恋和 对家乡的怀念。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 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第二次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浸”感受桂花的香;通过想象走进摇花的 情境,抓住“喊”,体会摇花的乐。 3.体会母亲说的“桂花还是故乡的香”表达的情感,感受 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如果你有一份快乐跟别人分享 就会得到两份快乐。那样大家都可以幸福。
----吕末楠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帮助了别人,给他们带来快乐,留下了美好记 忆。让人感觉到你被别人需要时,你也是幸福快乐的。给永远比拿快乐!
——史浩雷
爱能启迪爱,快乐能生出快乐。——张振挺 乐于奉献,人生才会美好充实。——张振挺
1.春天那么多景物,作 者为什么要写“柳树” 呢? 2.这是一杯什么样的酒 呢?
刘老师紧紧抓住“柳”
和“酒”字,让学生体会 “柳”字的妙用,“酒” 字所蕴含的情感,体会诗 人和元二之间的依依惜别、 难舍难分以及深厚的情谊。
百度文库
课例:《爬山虎的脚》
执教老师:孙海敏
爬山虎的脚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是课 文的重难点,孙老师在播放动画的基础上又让 学生上台演示,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有力地突 破了重难点。
2.导入处设问——激趣生疑。
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被誉为课堂的第一锤。
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如果开课 第一问能让学生产生“疑惑”、“不解”,诱发认知 冲突,不仅能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和冲突,还能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课题:《金色的脚印》
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董老师在比较沈石溪和椋氿十的基础上,进 一步设问:你印象中的狐狸是什么样的?本 课又写了一只什么样的狐狸?这样以旧引新, 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在激发学生认知 冲突的基础上,又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是 学生进入“愤”、“悱”的求知状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评价任务 2.通过品读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等方法,感受
小男孩美好的心灵“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
3.通过创设情境、学生练笔等形式,领悟文章的写作方法 。
课例:《我要的是葫芦》
执教老师:郭凤然
目标预设 1.认识“葫、芦、藤、谢、蚜”等1个生字,会写“棵、
课题:《珍珠鸟》
韩老师先让学生用第一人称,把自己当成珍珠鸟,体验 与作者又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在变换人称后,学生感同身 受的基础上,抓住空白处设问,让学生展开想象去写珍珠 鸟在白天的一天之内还做过哪些事?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 老师创设的这个美好的境界之中,所以小练笔水到渠成, 精彩纷呈。
再次对照名师的课堂教学,发现他们“点石成金”的魔 法就是“理解”和“运用”并重,不仅关注表达的内容, 而且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也就是表达方法,揣摩作者是 如何描写,如何表达情感的。因此在学生理解了文本知识 点之后,巧妙设计运用,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让学生 有话可说,课堂自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语言文字也在实 际运用中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给予是快乐的》 拓展 《给,永远比拿愉快》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 获?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
优 获? 化
你能结合这篇课文和咱们学 的这篇课文,用一句话或者咱 们刚刚读过的名言的形式说一 说你的收获吗?
你给予别人的那一瞬间,就是你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秦唯一
人生最大的快乐不是索取,而是给予。 ――秦唯一
——有效提问课堂教学切片诊断 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 徐永娟
一、有效提问的意涵
提问
“提出问题要求回答。”
有效
“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
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主要
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 堂教学过程中凭借精心预设或现场生成的 问题展开对话、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 或活动。
二、有效提问的作用
《水》
1.了解“水窖”等词语的意思,书写“储”字,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 预设
2.体会水带给村里人的苦与乐,感悟水的珍贵。
3.领悟“数量词”“反复”“反衬”等具体生动的表达方法,并
尝试运用。
《给予是快乐的》
1.认识本课生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 预设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
谢、盯、言”四个生字。
在学习“藤”字时,郭老师相机出示图片认 识“葫芦藤”,并接着问:“如果是西瓜的呢? 南瓜的呢?葡萄的呢?”这样,学生既加深了 对“藤”字的认识,又拓展了知识面。
郭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来 设计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并通过学习,让“最近发展区”变成了“已知 区”。
1.通过图片、范写等形式识字写字,通过预习自读、默读、浏览、指 名读、范读等形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水带来的独特感受。 2.通过阅读场景,品读挑一担水、一勺水冲凉带来的感受,认识水给 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感悟水的珍贵。 3.通过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列举例子、词句比较、教师范读、学 生练笔等形式,领悟作者具体生动的表达方法。